網脈大黃
網脈大黃,矮壯草本,根粗,直徑3-5厘米,斷面黃白色;根狀莖頂端留有多層深棕或棕褐色托葉鞘殘片。矮壯草本,根粗,直徑3-5厘米,斷面黃白色;根狀莖頂端留有多層深棕或棕褐色托葉鞘殘片。分布於新疆及青海。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網脈大黃
- 拉丁學名:Rheum reticulatum
- 界:植物界
- 族:酸模族(Rumiceae Damm)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又稱木蘭綱。
- 亞綱:石竹亞綱(Caryophyllidae)
- 目:在克朗奎斯特系統里為蓼科單獨設立一個蓼目(Polygonales)。
- 亞目:在APG II系統(2003年)是將蓼科處理為石竹目(Caryophyllale)下的一科。
- 科:蓼科(Polygonaceae)
- 亞科:酸模亞科(Rumicoideae Damm)
- 屬:大黃屬(Rheum L.)穗序組
- 種:網脈大黃種
- 命名者及年代:Losinsk.
- 分布區域:新疆,青海
形態特徵
矮壯草本,根粗,直徑3-5厘米,斷面黃白色;根狀莖頂端留有多層深棕或棕褐色托葉鞘殘片。葉基生,幼葉極皺縮,葉片革質,卵形到三角狀卵形,長5-18厘米,下部寬5-9厘米,稀稍大,上部較窄,頂端急尖而稍鈍,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略呈弱波狀,基出脈5條,各級脈在葉下面凸起,脈網極顯著,葉上面無毛,下面被長乳突毛,紅紫色;葉柄短,長2-5厘米,扁柱狀,無毛或粗糙,紫色。花葶多條,可達10枝,自根狀莖頂端抽出,高不超過葉,穗狀的總狀花序,花密集,花葶下部粗糙或光滑;花黃白色,花梗短,長1.5-2毫米,關節位於下部;花被片橢圓形,外輪3片稍窄小,長1毫米或稍強,內輪3片較寬大,長約1.5毫米;雄蕊7-9,與花被近等長;子房倒卵狀橢圓形,花柱短,稍叉開,柱頭近頭狀。果實寬卵形,長7.5-8.5毫米,寬7-8毫米,頂端鈍或微凹,基部近心形,翅寬2.5毫米或稍強,縱脈在翅的中部偏內。種子卵形。花期6月,果期7-8月。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2900-4200米高山岩縫及砂礫中。蓼科·大黃屬植物
大黃屬(Rheum L.), 蓼科、酸模亞科、酸模族的一個屬,本屬約60種,分布在亞洲溫帶及亞熱帶的高寒山區。中國39種2變種,主要分布於西北、西南及華北地區,東北較少。本屬植物性喜高寒怕澇,較多生長於海拔2000-4000米左右山坡石礫地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