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黃連(生)五錢(15g),黃芩、山梔仁各三錢(9g),鬱金二錢(6g),辰砂一錢半(4.5g),牛黃二分半(0.8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為細末,臘雪調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七八丸,燈心湯送下。
2、現代用法:共研細末,煉白蜜為丸,每丸重1.5g,每次服2丸,日2-3次,小兒酌減。
功用
清熱解毒,開竅安神。
主治
溫邪內陷,熱入心包,痰涎壅塞,煩熱神昏,譫語抽搐。
方義
牛黃芳香,氣清之品,輕靈之物,直入心胞,辟邪而解穢。然溫邪內陷之證,必有粘膩穢濁之氣,留戀於膈間,故以鬱金芳香辛苦,散氣行血,直達病所,為之先聲;而後芩、連苦寒性燥者,祛逐上焦之濕熱;黑梔清上而導下,以除不盡之邪;辰砂色赤氣寒,內含真汞,清心熱,護心陰,安神明,鎮君主,辟邪解毒,兩者兼優。丸以蒸餅者,取其化滯耳。
運用
1、本方為清熱開竅之輕劑,臨床以身熱嗜睡,煩躁不安,舌紅苔黃,脈數為辨證要點。
2、高熱神昏:症見高熱煩躁,神昏澹語,面赤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或下痢赤白,舌紅絳,舌苔黃褐、乾燥,或見黃膩,脈洪而數或見滑數。西醫診斷為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中毒性痢疾、肝昏迷等見上述症狀者,均可按此辯治。
3、中風閉證:表現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兩手握拳,牙關緊閉,或震顛抽搐,口角流涎,喉中痰鳴,面赤氣粗,舌苔黃膩,脈弦滑而數。西醫診斷為原發性高血壓、腦血管意外病281例,凡遇有意識障礙屬陽閉者,給予本品及安宮牛黃丸,每日1-2次交替使用,效果滿意。
附方
名稱:牛黃清心丸
組成:白芍藥、麥門冬、黃芩、當歸、防風、白朮、柴胡、桔梗、川芎、白茯苓、杏仁、神曲、蒲黃、人參、羚羊角、麝香、龍腦、肉桂、大豆黃卷、阿膠、白蘞、乾薑、牛黃、犀角、雄黃、乾山藥、甘草、金箔、大棗
用法:上除棗、杏仁、金箔、二角末及牛黃、雄黃、龍腦、麝香四味外,共為細末,入余藥和勻,用煉蜜與棗膏為丸,每兩作十丸,金箔為衣。每服一丸,溫水化下,食後服;小兒驚癰,酌量多少,竹葉湯溫溫化下
主治: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蹇澀,心怔健忘,恍惚去來,頭目眩冒,胸中煩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憒。又治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怕怖,悲憂慘戚,虛煩少睡,喜怒無時,或發狂顛,神情昏亂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名稱:牛黃清心丸
組成:牛膽南星、麝香、珍珠、冰片、黃連末、防風末、荊芥末、五倍末、桔梗末、玄參、茯神、當歸、雄黃、輕粉、天竺黃、犀角末
用法:上為細末,和勻,甘草膏為丸,如龍眼大,辰砂為衣,日中曬乾。入瓷瓶中塞緊,瓶口勿令出氣。每服一丸,用薄荷湯磨服
主治:弄舌喉風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一
功用:開關解熱
名稱:牛黃清心丸
組成:真牛黃、犀角、羚羊角、辰砂陳膽星、天竺黃、麝香、薄荷、雄黃、防風冰片
主治:痰迷心竅
出處:《症因脈治》卷一
名稱:牛黃清心丸
組成:牛黃、羚羊角、茯苓、白朮、桂心、當歸、甘草、麝香、雄黃、龍膽、人參、犀角
用法:上藥各取淨末配勻,蜜和成劑,分作五十丸,金箔為衣,待乾蠟護。臨用開化,沸湯、薑湯任下
主治:國中風,痰涎壅盛,昏憒不省,語言蹇澀,瘛瘋不遂,一切痰氣閉塞證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三
名稱:牛黃清心丸
組成:西牛黃、犀角尖、羚羊角、茯神、當歸身、川芎、白芍、阿膠、真神曲、甘草、柴胡、防風、桔梗、杏仁、黃芩、黃連、蒲黃、白蘞、乾薑、肉桂、冰片、麋香、雄黃、黑棗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一錢重,金箔為衣,臘丸封固。每服一丸,臨睡燈心湯化下
主治:中風后氣虛,事冗心勞,諸火內亢,風痰壅塞,神昏氣亂,眩暈肢麻
出處:《活人方》卷一
名稱:加減牛黃清心丸
組成:人參、茯神、麥冬、山藥、膽星、白朮、雄黃、甘草、犀角、硃砂、牛黃、冰片、麝香、金箔、羚羊角
用法:棗肉加煉蜜為丸服
主治:中風。由於痰氣逆沖,心主被障,神氣昏瞀,不知人事,屬中髒閉症者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二
中醫方劑詞典-丸類
中藥藥丸雖然苦口,但療效相較來說會更好一些。藥丸又有很多種類,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些中藥藥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