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紙

水粉紙

水粉紙是一種專門用來畫水粉畫的紙,紙張能吸水且比較厚。水粉紙的表面有圓點形的坑點,圓點凹下去的一面是正面。水粉紙有不同的顏色,以作背景。

水粉紙上的畫法

乾畫法

乾畫法 乾畫法

就是說水少粉多的意思,這種畫法多採用擠乾筆頭所含水分,調色時不加水或少加水,使顏料成一種膏糊狀,先深後淺,從大面到細部,一遍遍地覆蓋和深入,越畫越充分,並隨著由深到淺的進展,不斷調入更多的白粉來提亮畫面。乾畫法運筆比較澀滯,而且呈枯乾狀,但比較具體和結實,便於表現肯定而明確的形體與色彩,如物體凹凸分明處,畫中主體物的亮部及精彩的細節刻畫。這種畫法非常注重落筆,力求觀察準確,下筆肯定,每一筆下去都代表一定的形體與色彩關係。乾畫法也有它的缺點,畫面過多的採用此法,加上運用技巧不當,會造成畫面乾枯和呆板。但乾畫法的色彩乾後變化小,對於練習色彩收效較大,也容易掌握。

濕畫法

濕畫法 濕畫法

此法與乾畫法相反,用水多,用粉少。它吸收了水彩畫及國畫潑墨的技法,也最能發揮水粉畫運用“水”的好處,用水分稀釋顏料渲染而成。濕畫法也可以利用紙和顏色的透明來求得像水彩那樣的明快與清爽。但它所採用的濕技法比畫水彩要求更高,由於水粉顏料顆粒粗,就要求濕畫時必須看準畫面,濕畫部位一次渲染成功,過多的塗抹或多遍塗抹必然造成畫面灰而膩。但這種畫法運筆流暢自如,效果滋潤柔和,特別適於畫結構鬆散的物體和虛淡的背景以及物體含糊不清的暗面。如發揮得當,它能表現出一種渾然一體和痛快淋漓的生動韻味。它的色彩藉助水的流動與相互滲透,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為製造這種濕效果,不但顏料要加水稀釋,畫紙也要根據局部和整體的需要用水打濕,以此保證濕的時間和色彩銜接自然。有關濕畫法的控制及實際操作運用,上述畫法步驟中已講得很多,不再一一細述。

特點及套用範圍

基本上如前所述。要特別說明的是:乾畫法與濕畫法的分界是以畫筆含水量的多少來決定,一般人認為用粉及用色多了,畫得厚了,就是乾畫法,這不準確,因為必須是粉多、色多、水少才成為乾畫法。也有人認為粉少、畫得薄就是濕畫法,這也不確切,只有稀釋顏料用水多的情況下才能成為濕畫法。因此,可以說有粉多的乾畫法,也有粉少的乾畫法。與此相反,濕畫法也有粉多濕畫法和粉少的濕畫法。但不管幹也好,濕也罷,仍然以粉使用之得當為佳,這樣才不失水粉畫的特點。乾畫法和濕畫法,二者在作畫時應交叉運用,只是根據畫面實際需要,有的濕畫法運用多一些,有的乾畫法運用多一些。如果一幅畫用水過多,全部採用濕畫法來處理畫面,就容易造成失控,使物體鬆散,並失去色彩光澤。同樣,全部採用乾畫法,靠堆積的顏色和白粉不斷加厚畫面,就會出現死板、乾裂和顏色脫落的情況,畫面也難以長期保存。 總之,乾、濕畫法只有根據作畫步驟,由濕到乾、由薄到厚的順序合理運,才能發揮乾、濕技巧的最佳效果。這是一般的作畫過程所遵守的原則,真正運用還要在實踐中根據畫面要求靈活掌握。

水粉靜物畫技法

第一步:

這種平擺浮擱的構圖給人的感覺很自然,也是一種構圖形式。單色起底。用色要注意,造型要準確。

第二步:

這是一幅紫顏色的畫面,紫色不易反覆畫。第一遍的顏色要爭取畫準確,使下一步能有一個好的基礎。黃與紫是強對比色,通過玻璃盤的灰紫色;把兩種對比較強的顏色連線起來,把粉紫色襯布上的梨和桔子的暗部色畫得偏桔偏暖、形成對比,很有顏色感、瓷瓶和瓷碗的反射能力較強,在背光的暖顏色加了紫色的成分,使整體顏色處在變化統一的色彩氣氛中,很響亮鮮明。

第三步:

用乾畫法表現塑造桃子的質感。用小筆調一下的黃綠色,畫出桃子的微妙變化;如背光、反光、倒影、桃子之間的縫隙。而粉紫襯布上的黃梨顏色調得很飽和,水分適當。如淺黃加白至中黃過渡到桔加綠,在顏色濕的時候進行銜接,筆觸含蓄,表現出梨的光澤質感和韻味。花瓶受光部分的花紋可畫虛些,偏藍紫味。而轉折部畫的實些,背光帶綠味。這一步要注意畫面的虛實、強弱、冷暖變化。

第四步:

這一步是收口工作,要求準而精、一定要整體觀察。影響整體關係的地方要毫不猶豫改掉,如花瓶背光的調整,調普藍加熟褐畫出背光里的花紋變化,邊緣處調點紫色,明度與後邊的襯布接近,使之邊緣線含到背光裡面,空間感比原來要好多了。桃子之間的關係有些過實,縫隙過重可帶點暖色減弱些。玻璃酒杯的邊緣用小筆細心畫出細線,提出質感、粉襯布靠裡邊一些地方加了些冷灰色。白碗裡的梨邊緣也帶了幾筆。前後形成色彩的透視變化和畫面的整體協調感。使畫面更完整。

第五步:

調整畫面,細部的地方,大體的畫面要處理好,雜亂的東西要除去。

著色方法

水粉著色 水粉著色

水粉畫顏色有較強覆蓋能力,但也不能毫無顧及地隨便亂塗,它有自己一定的著色方法和步驟。1、從整體到局部水粉畫是色彩畫的一種,它同水彩、油畫一樣,都是從畫大色塊入手。整體著眼和從大體入手是我們的作畫原則,大色塊和大片色,對畫面色調起決定性作用,應首先畫準組成畫面的主要色塊的色彩關係,然後再進行局部的塑造和細節刻劃。

2、從深重色到明亮色明亮色多是厚塗,一遍遍薄塗亮不起來。先畫深重色,容易被明亮色覆蓋;相反,一般是先畫面積較大的深重色(包括暗部和明部和重色),予以確定畫面色彩的骨架。逐步向中間色和明亮色推移。以明亮色為主的畫面,還是要先塗明亮的大色塊,顏色稍薄一點,局部小面積的深重色後加上去。如果中間色為主,作畫時先塗中間色,運用並置的方法,分別向面積較小的暗色的明亮色畫過去。方法不是死的,要根據情況靈活掌握。

3、從薄塗到厚畫薄塗即用水稀釋顏料,如同畫水彩畫,根據總的色彩感覺,迅速地薄塗一遍,造成畫面整體的色彩環境,爾後逐漸加厚,深入表現。薄塗比較正確的地方要善於保留,使畫面色彩有厚有薄,以增加色彩有層次和厚重的效果。水粉畫顏料不象油畫、丙烯顏料附著力強,可隨意畫厚。水粉畫的厚塗要厚的適當,過厚容易龜裂脫落,所以較厚而不準的顏色應洗掉再畫。

具體著色的技法

(1 )乾畫法和濕畫法在水粉畫中,乾畫法一般是指厚塗重疊的方法。此法可以反覆地畫,一遍不行再畫一遍,表現對象比較充分、深刻,也宜於初學者掌握。這種厚畫的畫面,類似油畫的效果,有渾厚之感。濕畫法是以薄畫為主,發揮水色滲化的效果,著色遍數不宜多,甚至白色部分可以空出白紙,具有水彩畫濕潤流動的意趣。當然,一些局部加厚也是可以的,乾濕結合會增強表現力。

(2 )並置和重置並置是筆觸在畫紙上並列擺置,著色遍數較少,開始用色即厚一些。如強調二度空間的畫面。先用毛粗暴色線勾一下輪廓及結構,添色時用並置的方法把顏色擺上去,壓出色線。

重置是一種疊色的方法,以色點、色線、色塊進行重疊著色。作畫大都是重置與並置結合運用,以利充分地表現對象。

(3 )乾濕變化的掌握顏色乾濕變化是水粉顏料的特性之一。將顏色塗在畫紙上,濕時感覺比較恰當,乾後才會發現變淡變灰一些。不了解這一特性往往給著色帶來被動。掌握這一特性,事先預計乾後的效果,可避免後加之色成為不協調的“補釘”。作畫時,應從薄到厚進行著色。先厚畫再薄塗乾濕變化大;先薄畫,逐步減少用水畫厚,乾濕變化不明顯,較易掌握。修改畫面時也適合厚塗。也可在要修改的周圍塗一點清水,修改的部分乾後就會自然統一。

(4 )色彩的銜接畫面需兩塊顏色銜接要自然,從明到暗要過渡圓潤,色彩要銜接恰當。方法有三: a、利用濕畫,使明色與暗色、此色與彼色,由於水的作用互動滲化,這樣效果會自然而柔潤。一遍不行,可照此方法再畫一遍。b 、在兩色之間用中間明度的顏色畫上去,雖有明顯筆痕,遠看過渡自然。c 、兩色銜接生硬之處,可用其中一色在鄰接處乾掃幾下,增加過渡的色階。也可用筆蘸少量清水在生硬之處輕掃幾下,使兩色銜接處從明度或色彩方面揉出過渡層次,轉折即會自然。

(5 )用筆筆色在紙面上運動,出現筆痕,即謂筆觸。一般通過畫面中的筆觸可以看出畫家大致的作畫順序和怎樣用筆來塑造對象的,用筆不是目的,是一種表現手段,許多畫家的筆法是有所區別的,有的大筆縱橫,有的小筆點繪。哪一種筆法好呢?怎樣用筆才對?應該從表現對象的目的著眼,根據不同物象的不同結構、不同質感和作者的不同感受,立足於表現。要從表現對象出發,為表現形體結構和色彩,靈活運用塗、擺、點、勾、堆、掃等各種筆法進行描繪。

局限性

水粉畫 水粉畫

水粉畫在濕的時候,它顏色的飽和度和油畫一樣很高,而乾後,由於粉的作用及顏色失去光澤,飽和度大幅度降低,這就是它顏色純度的局限性。

水粉明度的提高是通過稀釋、加粉或含粉質顏料較多的淺顏色來實現的。它的乾濕變化非常之大,往往有些顏色只加少許的粉,在濕時和乾時,其明度就表現出或深或淺的差別。由於水粉畫乾後顏色普遍變淺,所以,運用好粉是水粉畫技術上最難解決的問題。而含粉的色彩又恰恰是水粉畫的魅力所在,它使畫面的顏色充滿水粉畫特有的“粉”的品質,而出現特別豐富的中間色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