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縣[隴上江南]

文縣[隴上江南]

文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鄰接四川省。總面積4994平方千米。總人口24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編:746400。代碼:621222。區號:0939。拼音:WenXian。地處東經104°16'16''-105°27'29'',北緯32°35'43''-33°20'36''。東西長217公里,南北寬156公里,幅員面積5000平方公里,轄2區25個鄉(鎮),有漢、藏、羌、蒙、撒拉、東鄉等11個民族,總人口25萬人。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文縣城關。

基本信息

 歷史

文縣歷史悠久,秦以前俱屬氐羌,漢置陰平道,三國時魏陰平郡,南北朝時建陰平國,北周明帝封“文”置州,明洪武四年降州設縣,古時稱“陰平”。文縣,歷史悠久。早在原始氏族公社已有人類活動。縣境內堡子壩鄉朱家台,石雞壩鄉哈南寨坪均有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馬家窯類型的文化遺址。《尚書.禹貢》記入梁州之域,周時為雍州地。戰國至西漢初為氐族所居,《史記.西南夷傳》“白馬最大,皆氐類”。
秦朝統治勢力達到這一地方,六年(公元前206年)置廣漢郡平道;東漢為蜀國都尉治;三國時初屬魏,曹操改廣漢屬國為陰平郡,蜀漢置陰平郡;東晉南北朝間、氐族部落割據為“陰平國”;西魏後北周明帝二年(588)改郡置為文州;隨廢郡,置建昌,曲水,正西三縣屬文州;唐復置文州;宋、元沿置文州。明洪武四年(1371)降州設定文縣,清、民國間文縣隸甘肅省階州(武都專區)轄。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國民黨縣政府投降,和平解放了文縣,文縣回到了人民手裡。在中共文縣委、文縣人民政府領導下進入了新的時期。
文縣之“文”是沿用文州之文而來,始封稱於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故文州、縣得名已一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從大局講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周明帝宇文毓促進了南北朝歷史的大轉折,停止了戰亂、結束了大混亂、大分裂的魏晉南北朝,統一了中國。從小局講,南北時期氐人創建的“陰平國”(今文縣一帶)割據勢力,百多年來武力相爭,戰亂不息,到宇文毓時期也逐漸平定。當時統治者為了百姓安居樂業,獎勵氐族的“歸順”決意偃武修文,以“文明教化”來統治這塊地方,故封“文”置州,始稱“文州”。到明洪武四年降州為縣,叫文縣,沿用至今。

地理

文縣位於甘肅南陲,坐落在甘、川、陝三省交界處,地處秦巴山地,素有“隴上江南”、“甘肅西雙版納”、“大熊貓故鄉”之美譽,既有北國之雄奇,又有南疆之靈秀。全縣轄3鎮17鄉,總人口24.8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1.76萬人,居住著漢、藏、回、維吾爾、土家等7個民族,是全國白馬氐人主要居住區之一。全縣總土地面積499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31.80萬畝。

地質

文縣西高東低,東西長約217公里,南北寬約156公里,最高海拔4187米,最低海拔550米,山地約占總面積的90%。全縣自東向西由亞熱帶丘陵區向高山峻岭、深山峽谷區展布,形成西高東低的地形。山峰海拔高程1000米-4187米之間,河谷海拔高程550-1650米。全縣屬長江流域、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水系,境內白龍江、白水江由西至東穿流而過,匯入嘉陵江。境內白龍江、白水江由西至東穿流而過,匯入嘉陵江。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氣候特點,適宜於南北多種動植物繁衍生棲。 文縣地處內陸腹地,屬秦巴山區,地形獨特,構造複雜。境內山高林密,江河縱橫,素有“隴上江南”之譽,資源十分豐富。境內地形的複雜性和氣候垂直分布的多樣性,天然造就了豐富的生物種群。

氣候

文縣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垂直氣候差異明顯,形成了亞熱帶、溫帶、寒帶疊次鑲嵌的不同氣候類型區。為亞熱帶北緣山地氣候,年均降水量400-1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數1200-1800小時,無霜期250-310天。年平均氣溫15℃,無霜期260天左右。
文縣西高東低,東西長約217公里,南北寬約156公里,最高海撥4187米,最低海撥550米,山地約占總面積的90%,境內已探明的金屬礦和非金屬礦有20多種,100餘處。境內中國四大天池之一的洋湯天池。
國道212線從文縣東西貫通,兩條省道和十多條縣鄉道路與國道連線,南達成都、重慶,西連九寨溝、黃龍寺,北通武都、蘭州。

政治

縣委書記:蘇彥軍

縣常委,紀委書記:高玉龍
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武福成
縣委常委,政法書記:寇正德
縣委常委,武裝部長:何強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納康清
縣政府縣長:張立新
副縣長:賈讓來
副縣長:劉遠勤
副縣長:王育紅
副縣長:張喜琴
副縣長:趙顏凱

社會

計畫實施社會事業項目19項,已完成 項,正在加緊建設 項。科普示範、科技培訓廣泛開展,實施科技項目2個,完成投資18萬元。新開工建設教學樓17幢,9009.37平方米,完成投資496.54萬元;二期危改工程完成投資330萬元;苗圃行動完成投資49.4萬元。
社會保障
衛生基礎建設進一步加強,爭取項目資金330萬元,新修和維修鄉鎮衛生院2所,縣醫院醫技樓和傳染病區工程已竣工,正在進行室內裝修,縣婦幼站綜合辦公大樓已開工建設。人口與計畫生育法律法規和各項優先優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實,鞏固和提高省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縣成果工作穩步推進,救助計生困難家庭38戶、4.8萬元,7鄉9村169戶享受到“少生快富”工程資助資金21萬元,316戶“農村兩戶”家庭享受到了初升高、高升大專加10分的優惠。體系進一步完善,參加養老保險達到3041人,失業保險達到5200人,醫療保險達到6736人,三條保障線得到較好落實,撥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140萬元,下崗及再就業補助資金66萬元,按時足額發放了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331萬元;就業再就業工作進展順利,新增就業1408人。

資源

生物

(圖)文縣 文縣茶園

已查明的野生植物多達數萬種,尤以出產中藥材著稱,素有“千年藥鄉”之美譽,野生動物達1661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62種,屬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世界珍稀野生動物的主要分布地區。發展特色種植和特種養殖潛力巨大。種群數量龐大。在兩個總面積為2500多平方公里的國家級、省自然保護區內,棲息著100隻大熊貓,2000多隻金絲猴及羚牛、雪豹、大鯢、林麝、黑熊等38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全部獸類77種;鳥類275種、一級保護4種,二級保護24種,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47種;高等植物2160種,其中全國新科5新變1個,甘肅新記錄33瀕危珍稀植物珙桐、香果樹、紅豆杉等617種。在白水江、白龍江、團魚河、丹堡河、白馬河、馬連河、中路河、洋湯河、龍巴河,有亞熱帶海洋類魚資源68種,有每尾重達100斤以上的鯉魚、1公斤以上的野生甲魚、小黃魚、有野生花卉"黃海棠、紅海棠、毛杓蘭、西康蘭、鐵橡樹、京山梅、太師、檯燈樹、紫牡丹、映山紅、黃杜鵑、紅杜鵑"等100多種。有蟲草、貝母、當歸、大黃、白芪、天麻、豬苓、杜促等1260多種野生、家種中藥材和綠色食品山野菜珍品,"蕨菜、微菜、皇菜、黃花、水蕨、刺嫩芽"等20多個品種。與此同時,擁有珍貴大型林木真菌"蘑菇、香菇、羊肚菌、猴頭菌、牛肝菌、松茸、黑木耳、金耳、銀等194種。

水電

全縣屬長江流域、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水系,境內有“兩江八河”、360多條大小溪流,年徑流總量90多億立方米,發電蘊藏量247萬千瓦。現已開發的利用僅30多萬千瓦,開發潛力十分巨大。從肖家鄉沿白龍江上行第一河,便是團魚河,第二為讓水河。這是兩條水溫適中,水質清亮的河流,也是除白龍江、白水江兩江外所有河流中,唯一自然產出"甲魚、水獺、淡水蝦"的河流,也是這兩條河流里,生活著68種魚類,由此構成了蜚聲中外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資源。逆白水江而行,相繼有"丹堡河、白馬河、中路河、馬連河;白龍江文縣河段另有"洋湯河、倫巴河"。這就是著稱於世的文縣兩江八大河流。
境內有30萬千瓦的碧口水電站,2500千瓦的尚德水電站,肖家山、河灘、哈南、民興、元茨頭、安昌河等小型電站69座,全部進入西北大電網,風景區25個鄉鎮全部通電,近200個村、社電力照明,全縣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
碧口水電站是白龍江梯級電站開發中的第一座水電站,又是聯結西南西北兩電網的樞紐,裝機容量30萬千瓦。該電站建於1973年12月,大壩為土石結構,壩高101.8m,為全國最高的土石壩,在引水系統上建有全國最大的調壓井。水庫除發電外,還兼有防洪、水運、灌溉、養殖等綜合效能。

礦產

文縣礦產資源富集。被稱為長江上游的“金三角”,在已探明的地下礦藏中,儲量大、品位高,質量優,具有開採價值的金屬和非金屬礦達13種之多,其中黃金金屬儲量150多萬噸、銅金屬儲量5萬噸,錳礦儲量140萬噸、重晶石儲量3200萬噸、矽礦儲量1億多噸,極具開發價值。其中儲量大、品位高的有金、銅、矽石、錳、重晶石、大理石等。礦產業有望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

黃金

文縣金礦資源豐富,黃金金屬儲量達到150多萬噸,擁有多個高藏金量的礦山和礦場。其中初步探明高樓山金礦為我國大型金礦,金屬儲量為29.17噸,遠景儲量達55噸。

矽鐵

文縣立足當地碧口電廠充裕的電力和矽礦資源豐富的優勢,依靠招商引資,引進資金1.3億元,先後建成了8家鐵合金企業,形成了年產結晶矽和矽鐵5萬噸的生產能力,年產值可達3億多元,可實現利稅5000多萬元,成為我國西北最大的鐵合金生產基地之一。

其他

除了黃金金屬和矽鐵礦產以外,文縣還有多種礦產,如:銅礦、錳礦、重晶石等多種礦產。礦產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

文化藝術

文縣偏居甘肅東南一隅,不僅是"三國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而且是我國著名的大熊貓自然保護區。2002年,聯合國正式接納保護區為人與生物圈計畫成員。同時有據史學者、民族學研究人士考證為氐族扣裔的"白馬藏族文化",氐羌村寨,藏羌民俗等獨特的民族習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上雪花飛舞,山下桃紅柳綠"的光熱氣候,但"藏在深山人未識"。

飲食文化

文縣地處南北交接,合北以麵食,南以米食的特點。

早點

一、米皮。
二、油茶
三、糍粑
四、肉夾饃
五、涼粉
六、炒饃
七、雞蛋醪糟
八、擀麵皮
午餐
一、油醋面
二、酸菜面
三、水餃
四、拌麵飯
五、攪團
晚餐
一、米飯
二、稀飯

教育

文縣一中創建於1942年10月,全稱“省立文縣初級中學”。1950年學校被命名為“文縣初級中學”, 1958學校增設高中部,命名為“甘肅省文縣第一中學”。1969年學校被更名為“文縣五·七紅磚學校”,1973年學校再次被命名為“甘肅省文縣第一中學”。2003年開始,學校停招國中學生,2006年開始,學校停辦國中,成為文縣唯一的獨立高中學校。
另外還有文縣二中,位於碧口鎮;文縣三中,位於石方鄉;文縣四中,位於橋頭鄉。以上高中成為文縣主要教育單位。國中分布文縣個鄉鎮,因教育資源匱乏,以至於教育比較落後。文縣比較貧困,國小雖分布各處,但老師極度缺少,教室簡陋,缺少良好的教育環境,。

廣電事業

全縣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51%和90.3%,“2131”農村放影工程進展順利,已完成放映910場。文化藝術事業綻放奇葩,小米的詩歌獲全國大獲,劉啟舒的《文縣漫記》十卷、《白馬人》,李世人的《漫步陰平道》陸續出版發行;書畫交流、書畫展覽、文藝採風活動經常開展;送文化、送科技、送衛生"三下鄉"活動深入開展;成功舉辦了三次採茶節,助推了茶葉產業大發展;民眾性體育活動廣泛,舉辦了首屆農民運動會、環城長跑賽等大型賽事;由縣文化局、文工團創作的喜劇小品和音樂舞蹈多次獲全省大獎、白馬人服飾、白馬人原生態民歌、鐵樓民歌、玉壘花燈戲、中寨琵琶、洋湯號子等民俗文化“瑰寶”得到挖掘和保護。在此基礎上,由葉珍全、張財林、譚昌吉、張玉林等挖掘、收集、整理的《文縣民歌》、《山歌五百首》、《文秘禮俗》、《歇後語集錦》已編輯出版,並廣為流傳。

白馬文化

鐵樓,為文縣四大邊寨之一,因古傳掘地一大鐵爐而得名,又叫鐵爐寨。歷史悠久,開發較早,該鄉舊寨草坪有馬家窯、齊家文化遺址。境內的白馬藏族,又稱“白馬人”,性情豪放,能歌善舞,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是我國民族大農庭中的一朵奇葩,保留著古撲原始的民族文化和獨具特色的奇異風俗。當地白馬人的敬酒歌,又稱“酒麴子”,高亢嘹亮,熱情奔放,既顯示了白馬人的文化底蘊,又表達藏家兒女對嘉賓貴客的深情厚意。尤其是白馬人世代沿襲的祭祀活動元霄佳節“池歌晝”,又稱“面具舞”,以原始古撲豪放著稱,曾在第四屆中國藝術節上一展風姿,榮獲二等獎,受到李瑞環稱讚。在喜迎香港回歸的日子裡舉辦的中國首屆白馬藝術節,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好評。1959年國慶節,白馬藏族代表赴京在城樓上觀禮,獨特的民族彩服受到毛主席關注,問道是什麼民族,帶隊者稱其為“白馬藏族”。白馬人是當今我國民族學家、歷史學家研究的中心之一。

交通

文縣交通良好,景區道路暢通,局部公路正在改造提高。
1、通往省外:文縣至成都500公里,至寶雞550公里,至四川廣元220公里,至四川南坪75公里,至九寨溝110公里。
2、通往省內:文縣至蘭州600公里,至武都150公里。
3、縣 內: 文縣至碧口85公里,至玉壘雄關節0公里,文縣至丹堡河鳳凰山20公里,至讓水河百里生態景區75公里,至對樹生態游區5公里,文縣至白馬民俗村35公里,至高樓山峻岭40公里 ,至對樹生態游區5公里,至天池.生態公園65公里;至中寨45公里。
4、南線景區沿線20多個景點,為縣鄉公路。中線近30個景點,均為國道,西線70%的里程為國道,其餘均為縣道。
運輸
全縣建有兩個較大規模的客運中心,境內沿途20多個小站點,顯網分布通往三大景區各景點。
有發往蘭州、成都、西安、四川廣元、九寨溝等的跨省區長途客運豪華車6個班次。
有發往碧口、丹堡、中寨、橋頭的縣內中巴客運車全天數十上百個班次。
有長、短途計程車中巴、的士等麵包型、轎車型車輛100多輛。

旅遊

(圖)文縣 文縣黃林溝景區

有歷史悠久的三國古戰場遺址,鄧艾偷渡陰平鑿山修築的古棧道、忽必烈之子闊端攻陷文州後焚毀的古代城廓、農民起義軍李自成與清軍戰鬥過的中寨、屯寨、鐵樓寨、哈南寨"四大邊寨",有朱元障本徵伐蜀連連攻破的"臨江關、火燒關、五里關、玉壘關、懸馬關"等五大雄關和南起甘肅四大名鎮之一、
古稱小蘇州的碧口-范壩-店壩-對樹溝-摩天嶺-凋樓河-清涼寺-永寧寺-鳳凰山、讓水河與丹堡河構成的百里自然風景區,有白馬河60裏白馬民族風情區、位列我國四大天池之首的洋湯天池(文縣天池)-天池生態公園近30個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群。這些自然風景、名勝古蹟與四川九寨溝、武都萬象洞、武則天故鄉廣元、平武報恩寺、江油李白故里。
南線景區沿線20多個景點,為縣鄉公路。中線近30個景點,均為國道,西線70%的里程為國道,其餘均為縣道。
重點自然景區
1、 南線旅遊風景區
東起四川廣元至碧口--小九寨生態旅遊區、紅廟、南山寺、抗日八角樓--大壩風光--庫區山水--讓水河--店壩對村溝生態游區--摩天嶺三國古戰場--凋樓河大熊貓、金絲猴棲息地--清涼寺--大嶺當梁雲濤--鳳凰山雄姿--白水江大橋。全線沿途共12個以上主要景點
2、 中線旅遊風景區
碧口白龍江大橋--樓溝滴水觀音--玉壘雄關--姜維城(水庫已淹沒)--關頭壩大橋--青龍湖--駱駝山、碟子大的天、明代古本棧道--城關文昌宮--文昌樓--玉虛山園林--五里關--睛霓瀑布--南山基督教堂--西園春色、早魚場--白馬河風情--白馬藏羌村寨--邱賓壩大熊貓馴養聲、羚牛等珍貴野生動物。全線主要景點18個以上。
3、西線旅遊風景區
文縣城出發--高樓山峻岭--九曲十八彎--洋湯天池、生態公園、五指洞、跑馬坪、尖山卓筆--白龍江三國古棧道等20多個景點。
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隴南市文縣以北約100公里處的崇山峻岭之中。由於遠古時期的地殼活動,致使地殼斷裂,洋湯河河道被堵截,於是在海拔高度為2400餘米的天魏山上,便匯成了狀如葫蘆的一湖碧水,文縣天池有九道大灣和一百零八個小灣,方圓20公里,水深97米,水域面積80公頃。

特產

(圖)文縣 文縣特產——紋黨

文縣,山高水長,地大物博,特產豐饒,在兩江八河流域的廣大地區,擁有30多種無污染山野菜綠色珍品,並有多種暢銷各地的經濟作物和名優特產,主要產品有:“大紅袍”花椒,松茸,羊肚菌,紋黨,木耳,碧口龍井,柿餅,生漆,蕨菜,空筒菜,水蕨,毛蕨菜,芥菜,薇菜,黃花刺,嫩芽,灰灰菜。

名人

蕭藉(明舉人),城關西元村人,明代官至知州(五品),著述頗豐,有政聲,敕封文林郎,歿後葬於鵠衣壩,其墓有研究價值。
王繼禮(?——1539),鐵樓名人,明正德十六年進士,官湖廣按察使(從三品),威鎮海境,邊隅肅靖,勤政於民。
米重(1862-1923),文縣城關人,光緒21年進士,官至海城(奉天)、通化、石泉三縣知事(七品),為政寬簡,不苟苛察,受人敬戴。程晉三,清末進士,詩文行世,著有《余集》。
程海寰(1908——1949),中共地下黨工作者,詩人,詩作《甲後吟草》、《滌月軒集》。
楊懷仁(1917-1949),中共黨員,烈士。
秦錫田,文縣人,清同治副貢生,
張秋爆(1907——1958),留德學生,歐亞航空公司蘭州辦事處主任。
韓定山(1893——1965),自幼家貧,聰穎好學,1930年任文縣教育局長,1933年任碧口國小校長,1942年創辦文縣初級中學,著述頗豐。有《陰平國考》等,其文有昌黎遺風,其詩純樸自然。此外還有張海觀等。
齊培禮,曾任省軍區政治部主任,關心家鄉建設,著述頗多。西北師大副教授張海生,著有
鄢雨民先生,文縣人,書法在隴原書法界獨樹一幟,曾在日本國展出。
王應國,文縣梨坪人,曾任甘肅省交通廳廳長,為家鄉公路建設、冷堡子渡口、九原電站建設做出了貢獻。
張艮生,延安大學教授,尚德鎮人,從教數十年,西北文學研究所教授王尚壽著述近百萬字,著有《簡明文學知識辭典》,《甘肅文學四十年》副主編。
劉潤寰(1923——1960),舍書板石人,曾用名劉潤彩,1949年參加革命,曾任中共甘肅省委黨校教員,勤奮教學,深受學員敬佩。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病逝勞教農場,1979年沉冤昭雪。舍書人氏劉郁采,1950年參加工作,曾任甘肅日報社部主任、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省委機關刊物《黨的建設》副總編、省委黨史辦主任,正廳級,著文頗多,有長篇通訊《看,陽山人怎樣征山戰水》。
劉守業, 石坊人,曾任隴南行署專員,省扶貧辦副主任,扶持修建石坊灌渠,積極為家鄉建設做出貢獻。

事件

2013年7月27日零時25分3秒,文縣發生4.5級地震。地震已造成33人受傷,其中重傷1人;20個鄉鎮105個村10145戶35079人受災,文縣尖山、臨江、口頭壩、尚德、城關、石坊、梨坪等7鄉鎮災情嚴重,地震造成縣鄉村道路多處塌方落石,交通受阻,口頭壩鄉道路中斷,部分民房受損,縣城停水6小時,直接經濟損失達2.6億元。2013年7月27日16時54分,國道212線文縣境內受阻路段搶通,文縣電信局組織技術人員對損壞的光纜已全線搶通。
“7.27”4.5級地震發生後,甘肅文縣縣委、政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連夜召開會議,迅速抽調縣鄉兩級幹部1000餘名,奔赴20個鄉鎮,全面掌握核心區域和重點鄉鎮村社次生災害隱患,積極組織民眾轉移,配合相關部門搶修道路交通、恢復電力通訊等,全力開展抗震救災工作。
位於我省最南端的隴南市文縣,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災害中受災最嚴重的縣,加上持續強降雨和岷縣漳縣6.6級地震的疊加影響,導致原本鬆軟、脆弱的山體容易發生塌方、滑坡等災害。27日凌晨的4.5級地震造成全縣倒塌民房80戶184間,嚴重受損166戶521間,一般受損2128戶5381間。國道212線出現滑坡和塌方,全縣132條1144.8公里農村公路不同程度受損,損壞便民橋7座,損壞涵洞107道。地震導致電力、通訊設施受到嚴重損壞,2村17社578戶2060人用電困難,口頭壩鄉電信網路中斷。 

隴南市的鄉鎮

 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陲,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甘肅唯一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衝。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區八縣,分別為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有242個鄉鎮、3422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回、藏、滿、壯等23個民族。2010年8月12日凌晨以來隴南發生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致使多處交通要道受損,電力、通信設施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援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讓我們了解一下隴南市的行政區劃和它的鄉鎮。
武都區
宕昌縣
文縣
禮縣
陳院鎮
洛塘鎮
成縣
碧口鎮
丹堡鄉
劉家坪鄉
玉壘鄉
范壩鄉
口頭壩鄉
尖山鄉
臨江鄉
梨坪鄉
舍書鄉
堡子壩鄉
石坊鄉
西和縣
店村鎮
馬河鄉
固城鄉
湫山鄉
上坪鄉
江口鄉
兩當縣
西坡鎮
伏家鎮
江洛鎮
泥陽鎮
嘉陵鎮
銀杏樹鄉
水陽鄉
栗川鄉
榆樹鄉
大河店鄉
徽縣
哈達鋪鎮
康縣
沙灣鎮[隴南市宕昌縣]
屯寨鄉
上丹鄉
蘇元鄉
三倉鄉
五庫鄉
郭河鄉
阿塢鄉
賈河鄉
車拉鄉
拋沙鎮
平洛鎮
石雞壩鄉
岸門口鎮
長道鎮
洛峪鎮
石堡鄉
稍峪鄉
馬元鄉
曬經鄉
太石河鄉
六巷鄉
陽壩鎮
祁山鄉
望關鄉
永坪鄉
寺台鄉
崖城鄉
羅壩鄉
大南峪鄉
洮坪鄉
迷壩鄉
王壩鄉
雷王鄉
龍林鄉
中壩鄉
沙金鄉
草坪鄉
雷壩鄉
肖良鄉
三峪鄉
灘坪鄉
碾壩鄉
站兒巷鎮
豆壩鄉
雲屏鄉
白楊鄉
太石鄉
銅錢鄉
黃渚鎮
紅川鎮
尚德鎮
安化鎮
小川鎮
麻沿河鄉
桔柑鄉
沙壩鎮
虞關鄉
佛崖鄉
盧河鄉
裕河鄉
外納鄉
鐔河鄉
八力鄉
中廟鄉
西高山鄉
木耳鄉
顯龍鄉
龐家鄉

何家堡鄉
磨壩藏族鄉
豆坪鄉
蒲池鄉
新城子藏族鄉
永寧鎮[甘肅省隴南市]
竹院鄉
三河壩鄉
甘江頭鄉
索池鄉
何壩鎮
石峽鎮
王磨鎮
韓院鄉
理川鎮
臨江鋪鄉
店壩鄉
鐵樓藏族鄉
好梯鄉
柏林鄉[武都區]
肖家鄉[文縣]
宕昌鎮
馬街鄉[武都區]
漢林鄉
南陽鎮[宕昌縣]
官亭鎮[宕昌縣]
隆興鄉[武都區]
龍壩鄉[武都區]
橋頭鄉[文縣]
官鵝藏族鄉
金木鄉
牛家鄉[宕昌縣]
中寨鄉[文縣]
南河鄉[宕昌縣]
漢源鎮[西和縣]
金廠鄉
馬營鄉[武都區]
姜席鎮
池壩鄉
大舍鄉
錦屏鄉[武都區]
西峪鄉
蘇合鄉
簸箕鄉
興隆鄉[西和縣]
琵琶鄉[武都區]
將台鄉[宕昌縣]
月照鄉[武都區]
十里鄉[西和縣]
大橋鄉[西和縣]
蒿林鄉
楓相鄉
盤底鄉
渭河鄉
坪埡鄉

鹽官鎮[禮縣]
石橋鎮[甘肅省禮縣]
白河鎮[禮縣]
寬川鄉[禮縣]
永興鄉[禮縣]
草河鄉
興化鄉[宕昌縣]
紅河鄉[禮縣]
城郊鄉[武都區]
秦峪鄉
化馬鄉[宕昌縣]
新寨鄉[宕昌縣]
獅子鄉[宕昌縣]
五馬鄉[武都區]
三河鄉[武都區]
大堡鎮[康縣]
西支鄉[武都區]
兩河鎮[康縣]
長壩鎮[康縣]
雲台鎮[康縣]
東江鎮[武都區]
漢王鎮[武都區]
透防鄉
兩水鎮[武都區]
龍鳳鄉[武都區]
玉皇鄉
宋坪鄉
甘泉鄉[武都區]
楊店鄉[兩當縣]
左家鄉
店子鄉[康縣]
魚池鄉[兩當縣]
張家鄉[兩當縣]
紙坊鎮[成縣]
泰山鄉[兩當縣]
金洞鄉[兩當縣]
角弓鄉
鐔壩鄉
大坪鄉[成縣]
支旗鎮
柳林鎮[徽縣]
魚龍鄉[武都區]
水泉鄉[成縣]
二郎鄉[成縣]
南康鄉[成縣]
熊池鄉
黃坪鄉[武都區]
高橋鄉[徽縣]
石門鄉[武都區]
化埡鎮
黃陳鎮
隴南市

甘肅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