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徽縣榆樹鄉

榆樹鄉地處甘肅省隴南市徽縣北部,東與柳林鎮、銀杏鄉接壤,南與伏鎮交界,西與江洛鎮相連,北與高橋鄉毗鄰。土地總面積270.3平方公里,下轄15個行政村,60個村民小組,1657戶7125人,鄉村勞動力資源總數3733人。
現有耕地面積19469畝,其中水田300畝、旱地19169畝;林地面積310002.1畝,其中經濟林124900畝,森林覆蓋率達84%。榆樹鄉屬北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2℃,最高溫度37℃,最低溫度-10.5℃,全年無霜期19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為790.2毫米,平均海拔高度1210米。
境內群山環繞,連綿不斷,山溪河流較多,流量較大的河流主要有雪水河和山王河,其中發源於榆樹鄉高峰村的山王河是榆樹鄉境內流域最長的河,流經全鄉境內16公里。
榆樹鄉山多地廣,幅員廣闊,自然資源豐富,盛產松、柏、青岡以及毛竹等經濟林木;中草藥資源有天麻、茯苓、五味子、柴胡等40餘種;土特產品種繁多,較負盛名的有板栗、核桃、香椿、獼猴桃、野生草莓等;已經探明的鉛、鋅等近10種礦產資源儲量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榆樹鄉立足當地實際,依託資源優勢,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主線,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制定了以“黃”“白”“綠”三大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思路(“黃”指以黃牛、南江黃羊、蜜蜂為主的養殖業;“白”指以天麻、柴胡等為主的中藥材產業;“綠”指以核桃、板栗為主的乾鮮果產業)。形成了以糧食生產、養殖、林果、中藥材種植、育苗等為主導產業的多元化農村經濟結構,使農業綜合效益得到了顯著提高。
畜牧養殖業水平不斷提高。榆樹鄉境內森林覆蓋率高,草場面積大,自然飼草資源十分豐富,是一個天然的大牧場。鄉黨委、政府立足資源優勢,積極引導,大力扶持,帶領全鄉民眾大力發展以黃牛養殖為主的草畜產業開發,利用扶貧項目資金20萬元,修建了標準化冬暖棚圈舍300餘座,氨化飼料池40個,改善了黃牛飼養環境;在改造圈舍的同時,狠抓黃牛品種的改良,多次組織民眾從外地調入良種秦川母牛以及“三元雜交”母牛200餘頭;積極推廣人工凍配技術,逐步改善黃牛品質,提高了畜牧養殖業的經濟效益。另外,榆樹鄉的蜜蜂養殖業和養豬業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導下發展十分迅速,經濟效益已經初步顯現。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發展,草畜產業已成為榆樹鄉的主導產業。全鄉黃牛年存欄4000餘頭,出欄商品牛800餘頭,直接經濟收入150餘萬元;牧業年人均增收200餘元;豬存欄3000餘頭,豬出欄1000餘頭,直接經濟收入50餘萬元;全鄉共養殖蜜蜂3000餘箱,年產蜂蜜10萬公斤,直接經濟收入30餘萬元。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有效帶動了全鄉經濟的發展。

榆樹鄉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有利時機,大力提倡,積極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全鄉共完成退耕還林5000餘畝,栽植的經濟林和生態林已經初顯效益。同時,引導農戶在退耕還林地塊套種柴胡等中藥材和優質牧草,既加強了苗木的管護力度,又增加了經濟收入。
經濟狀況
勤勞的榆樹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緊緊圍繞經濟建這箇中心,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狠抓農業綜合開發,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全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市場繁榮,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逐步擺脫貧困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全鄉糧食總產量7005噸,財政總收入119.3萬元,國民生產總值14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20元;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鄉村公路網路健全,交通便利,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訊設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固定電話、手機已被老百姓廣泛使用,全鄉15個行政村有13個行政村通電話,快捷的通訊為榆樹經濟發展增添了活力,取得了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雙豐收。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榆樹鄉

榆樹鄉隸屬哈爾濱市道里區管轄。位於市境西南部,東、南與南崗區王崗鎮、紅旗滿族鄉接壤,西隔運糧河與雙城市分界,北與新發鎮毗連。原屬哈爾濱市顧鄉區,1949年設榆樹村。1956年3月,並村劃鄉,設定榆樹鄉,隸屬王崗區管轄。1958年改為榆樹人民公社,隸屬道里區。1963年3月,改隸濱江區。1972年8月,劃歸道里區管轄。1984年政社分開,改為榆樹鄉。
經濟狀況
榆樹鄉為高崗平原地帶,哈長鐵路從鄉內穿過,設有望哈站。全鄉總面積5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16萬畝,有機井159眼,以生產蔬菜為主,兼種糧食作物,三菜(春、夏、秋)播種面積占32%,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占40%。鄉辦工業主要產品有紅磚、電焊面罩、塑膠製品、勞保用品、工業清洗劑等。電焊面罩遠銷巴基斯坦、摩洛哥、衣索比亞等國家。
1992年鄉企總產值3080萬元。全鄉共轄新鄉、望哈、五四、五一、三姓、解放、民主、民利、民興、民泉、前榆樹、後榆樹、利豐、夾溝等14個村。1990年全鄉總人口1.69萬人,其中滿族等少數民族人口1296人,占總人口的7.7%。鄉人民政府駐地望哈村。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榆樹鄉

榆樹鄉隸屬肇州縣管轄。位於縣境北部,西與大慶市為鄰,北與安達市相連。鄉政府駐地距縣城45公里。榆樹鄉名源於駐地榆樹屯名。東北淪陷後,1939年隸屬肇州縣六合村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2月,隸屬第四區管轄。1955年5月,改隸興城區。1956年4月,劃入興城鄉。1958年9月,改隸興城人民公社。1961年4月,將興城公社西部地區劃出,成立榆樹公社。1984年春,改為榆樹鄉。
經濟狀況
榆樹鄉全境地勢平坦,中部和南部土質肥沃。全鄉總面積2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4萬畝,草原面積8.9萬畝。除糧食作物外,經濟作物有葵花籽、亞麻、甜菜等。鄉辦工業有聯合廠、綜合廠、磚廠等,1992年鄉企總產值1000萬元。全鄉共轄榆樹、新興、志富、長山、長勝、農興、農豐、農化、農旺、榆林、農安、書才等12個村。1992年末全鄉總人口2.2萬人。鄉政府駐地榆樹村。
黑龍江省巴彥縣榆樹鄉

榆樹鄉隸屬巴彥縣管轄。位於縣境西北部,泥河左岸,南與呼蘭縣毗鄰,西北與綏化市隔河相望。鄉政府駐地距縣城75公里。
榆樹鄉,因原駐地西有小榆樹屯而得名。原屬巴彥縣興隆區,
1950年改為第十一區。
1956年3月,並村劃鄉,設定豐農鄉。
1958年7月,撤銷豐農鄉併入裕國鄉,並更名為榆樹鄉。
同年9月,改稱榆樹人民公社,11月並人興隆公社。1959年4月,從興隆公社劃出重設榆樹公社。
1962年3月,將部分生產大隊劃歸紅光公社。1984年2月,改為榆樹鄉。

榆樹鄉轄境瀕臨泥河,屬平原地帶。全鄉總面積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1萬畝,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鄉辦工業有鍋爐廠、工藝品廠等,1992年鄉企總產值2690萬元。全鄉共轄豐農、豐田、豐權、豐有、興華、福利、榆樹、愛國、新春、先鋒、新富、良種、石羊等13個村。1992年末全鄉總人口2.1萬人,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和蒙古族。鄉政府駐地新富村施家窩堡。
農作物主要是玉米、大豆、高粱、穀子、水稻等。1949年糧食產量在150至200斤。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民種地有了自主權,糧食平均畝產達到500多斤。
鄉辦工業始於1957年,當時只有一家鐵木廠,生產鐮刀、鋤頭、馬掌釘和日用木器品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鄉辦工業發展很快,截止1985年末,企業已增到7處,村辦企業5處,聯辦企業24處,從業人員2014人,占農村勞動力的15%。全年工業總產值82萬元。榆樹鄉的鍋爐廠和工藝品廠生產的鍋爐、麻將牌等產品,價廉質優,暢銷省內外。
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榆樹鄉

新賓滿族自治縣轄鄉。
1958年建榆樹公社,
1984年改鄉。
位於縣境西南部,面積326平方公里,人口1.4萬。沈(陽)通(化)、木(奇)通(天溝)公路過境。
轄榆樹、河北、關家、紅石、紅旗、月亮、董家、蔡家、邊外、紀家、白家、何家、山前、羅圈、哈山、彭家、大石溝、樣子溝、都督、貓臉、岔路子21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加工地板為主,所制地板銷往全國。農業主產黃煙、玉米、大豆、水稻。

新賓縣榆樹鄉以格格蛋業綠色品牌為先導,創建了清潔蛋雞養殖基地,建成蛋雞加工廠房1512平方米,養雞11萬隻;彭家村新建連體雞舍1815平方米,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生產健康無公害綠色蛋品,遠銷到瀋陽、北京等城市,綠色蛋業,帶動了該縣養雞業的發展。現全縣已建清潔環保蛋業生產基地10個,實現產蛋雞存欄50萬隻以上,農民實現直接經濟效益500萬元左右。平頂山鎮新建成11700平方米,可飼養1000頭豬的現代化豬舍。全縣的養殖業逐步向無公害方向發展。此外,還新建成標準化養牛小區10處,絨山羊舍飼小區13處。
隴南市的鄉鎮
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陲,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甘肅唯一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衝。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區八縣,分別為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有242個鄉鎮、3422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回、藏、滿、壯等23個民族。2010年8月12日凌晨以來隴南發生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致使多處交通要道受損,電力、通信設施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援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讓我們了解一下隴南市的行政區劃和它的鄉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