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坊鄉

石坊鄉

石坊鄉,位於文縣西部,白水江中游。東連城關鎮,南接鐵樓鄉,西鄰石雞壩鄉,北靠堡子壩鄉。東西長18公里,南北寬11公里,地域面積132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64%。鄉政府駐地石坊街,海拔高程1000米,距縣城15公里。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石坊鄉煤礦
境內地勢呈西南高東北低,川壩較多,有10個行政村坐落在白水江兩岸。交通便利,國道和省道東青公路穿境而過。土地資源較好,雨量充足,水利資源豐富,白水江和馬蓮河流經而過。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黃豆為主。經濟作物有紋黨、花椒、核桃、柑橘等。

境內無煙煤礦較多,藏量豐富,燃量極高,開採歷史悠久,清末就有人開採,直至今,是全縣煤礦主要生產基地。由於採挖粗放,上世紀60年代發生礦體燃燒,達數年不熄,造成資源嚴重破壞。此外,該鄉張家壩有豐富的矽礦石、石英石。

全鄉轄14個行政村,31個合作社,28個自然村,2331戶,9431人。耕地面積13048畝,其中水田1300畝,水澆地5313畝,旱地5273畝,水平梯田8279畝,花椒等經濟林果園1789畝,紋黨600畝。2001年,全鄉經濟總收入1333萬元,多種經營收入712萬元,糧食總產372.6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819元,人均占有糧395公斤(360公斤)。

石坊鄉石坊鄉
地處白水江畔的東峪口村,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富庶之地,田園風光美不勝收,今為國道、省道交匯處,憑藉地理位置優勢帶動鄉村經濟蓬勃發展。2001年,中國記協幫扶20萬元,民眾捐款集資12萬元,建起了一幢教學大樓,學校更名為“記協國小”,並由中共中央委員、人民日報社社長、中國記協主席邵化澤親自題寫校名,生源來自兩鄉一鎮,學生由原來的200多人增加到400多人。全鄉有中、國小校15所,在校學生人,其中完全中學1所(文縣三中)、國小7所、村學7所。設有中心衛生院、糧站、工商所、營業所、派出所、郵電所、供銷社等機關單位。文縣水泥廠坐落在該鄉鄧草壩村關莊,距縣城20多公里,設計年產水泥2.5萬噸,產品除暢銷本縣外,還銷往九寨溝等縣。

境內的石坊古伸臂木橋,是傳留樓閣木疊式橋樑,亦稱“陰平橋”,後改為“合作化橋”,是文縣現存的屈指可數的古橋建築,已有百餘年歷史,為白水江上唯一的一座古橋,有著極高的觀賞和保藏價值,堪稱古建築瑰寶。

行政區劃

轄:石坊一村、石坊二村、鄧草壩村、楊卜溝村、後壩村、東峪口村、高峰壩村、槐樹村、中排村、元坪山村、舊關村、柳元村、上柳元村泥山村

建設發展

石坊鄉石坊鄉

石坊鄉黨委和政府帶領全鄉人民開拓創新,促進全鄉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一是以糧食增長和農民增收為目標,始終把農業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深化農村改革,推進科技興農,強化農業基礎,大搞農田水利,調整產業結構。以石坊灌區為主線,新修了全長18.6公里的12條水渠,新增灌溉面積750畝。維修電灌、電動機、水輪泵21台次。興建了元坪山、高峰山、舊關坪上3處畜引水工程。興修梯田2600畝,新增農田500畝。完成東峪口、梁農壩、後壩3處防洪大堤,保護農田600畝。推廣地膜作物1200畝、良種3萬多公斤、配方施肥15000畝、水稻旱育稀植2000畝,調運供應化肥農藥600多噸,完成地膜洋芋800畝,建成東峪口塑膠大棚22座。

二是以農業支柱產業開發為基點,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新發展紋黨4000畝,發展紋黨加工個體戶60多戶。狠抓以花椒、核桃為重點的經濟林建設,新發展核桃、花椒3600畝,建成舊關、下柳元、中排等8個花椒基地,建成槐樹、泥山、湯卜溝3個退耕還林示範點,退耕還林480畝。

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爭取項目和資金,完成後壩、下柳元、石坊一村、石坊二村、中排等5個村農網改造。組織民眾興修鄉村道路5.6公里,建成舊關橋樑配套工程,發展建成10個電話村,完成3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維修了下柳元、張家壩吊橋。

四是計畫生育基本實現“三為主”,順利通過省地縣多次抽查驗收。圍繞“普九”,建成石坊中心國小義教工程教學大樓,對槐樹等6所國小進行了維修,添置課桌凳250多套,改善了辦學條件,保證了教學質量。五是狠抓減負政策的落實,完成各項稅費任務。同時,還狠抓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禁毒。民族宗教,兵役徵集,民兵訓練,擁軍優屬等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績。

特色產業

石坊鄉油菜
文縣石坊鄉十分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由於石坊鄉水澆地較多,氣候和土壤條件十分適宜油菜的生長。從2004年起,在該縣農牧局幫扶下,石坊鄉開始推廣油菜種植。由於產量好,油價高,收入比以前種植小麥翻了一番,農民嘗到了種植油菜的甜頭。2008年,除去縣農牧局為石坊鄉提供600畝地的菜籽外,農民們自發地購買了1220畝地的菜籽,沿河10個村25個合作社都種上了油菜,油菜種植由起初的280多畝,發展到1820多畝,石坊鄉的油菜產業已經形成規模。農民們擺脫了傳統農業的束縛,錢袋子一天天鼓起來了。為了提高土地使用率,增加農民收入,2008年,在中排村和槐樹村等12個村社推廣果菜間作技術,共有180戶套種油菜和油桃220多畝。沒有種植的農民,看到果菜間作技術收入比種植小麥高4倍多的優點後,紛紛表示明年也要套種果樹和菜。石坊鄉還為果農們請來該縣農牧局的專家,為他們講解果樹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石坊鄉黨委書記鄧進強說,明年要在全鄉1820畝油菜地里全部推廣果菜間作技術,使農民儘早擺脫傳統農業的束縛,生活更加富裕。

發展規劃

石坊鄉石坊鄉

石坊鄉黨委和政府工作指導思想是:積極推進經濟成長方式的根本轉變,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全面最佳化農作物品種,努力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業收入。以富民富鄉為目標,進一步夯實農業基礎,狠抓農田水利建設,加快退耕還林還草。立足本鄉優勢,大力發展養殖業,開發礦產資源,振興農貿市場,強化經濟基礎。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控制人口增長,加強社會治安。全面把握抓水、增糧、造林、開礦四個戰略重點,努力形成以糧食生產為基礎,多種經營為龍頭,具有石坊特色的市場經濟發展新格局,全面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奮鬥目標是:實現糧食自給,全面解決民眾溫飽,全鄉工農業總產值到21683萬萬元,糧食總產量365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400公斤,人均純收入1150元。為實現上述目標和任務,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強化農業基礎,堅持“以水促農”方針,保證糧食生產的穩步增長。大搞農田水利建設,在抓好現有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和現有水利設施修復配套的同時,積極爭取每年新上2至4處水利項目。堅持“六水齊抓”方針,高水高用,低水低用,河水提用,溪水蓄用,政府抓大,農戶抓小,興水到戶,大力推進水利產權投影制度改革。積極配合水利部門,在本屆任期內全面完成石坊大渠水利工程,擴大灌溉面積3500畝。同時想方設法2002年解決4至6處人畜飲水工程,力爭全鄉全面實現人畜飲水工程。大搞農田基建,真正做到以水促土,以土促水,力爭每年新修梯田1000畝,人均實現1畝基本田和1畝水澆地,不斷增加農業後勁和農業生產科技含量。湯卜溝等4個高半山村社要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在大力發展紋黨的同時,要以退耕還林力主線解決民眾吃糧花錢問題。沿河10個川壩村要充分利用水肥光熱資源,大力發展“噸糧田”、“雙千田”。全鄉要以良種更新換代、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蔬菜豐產栽培、生豬良種良法飼養為重點,大力開展科普宣傳,對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在全鄉大力發展以豬、牛、羊、雞為主的畜牧養殖,抓畜牧品種改良和生畜的防疾。抓住西部開發和扶貧機遇,以元坪山、中排、舊關、上柳元、下柳元等村為重點,進一步抓好花椒基地建設,力爭每年新發展1000畝。以泥山、湯卜溝、槐樹村為重點,建成優質高產紋黨基地,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首先要抓好道路交通建設,修通和整修下柳元、泥山、槐樹、湯卜溝4個村的鄉村公路,爭取中排梁家壩大橋立項,完成農網改造工程,重點抓好舊關、上柳元、鄧草壩、高峰、東峪口等村的農電改造。其次是狠抓水利設施,在全力抓石坊大渠同時,新上一批水利工程,後壩電灌、高峰村水渠和河壩支渠三面襯砌,力爭每年新爭灌溉面積600畝。三是加強財源建設,增強財政實力,促進鄉財政收支狀況的逐步好轉,實現鄉內自求平衡。四是開發礦產資源,抓好集市貿易。五是大力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六是加強幹部自身素質,樹立良好的政府開象。

隴南市的鄉鎮

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陲,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甘肅唯一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衝。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區八縣,分別為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有242個鄉鎮、3422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回、藏、滿、壯等23個民族。2010年8月12日凌晨以來隴南發生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致使多處交通要道受損,電力、通信設施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援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讓我們了解一下隴南市的行政區劃和它的鄉鎮。
武都區
宕昌縣
文縣
禮縣
陳院鎮
洛塘鎮
成縣
碧口鎮
丹堡鄉
劉家坪鄉
玉壘鄉
范壩鄉
口頭壩鄉
尖山鄉
臨江鄉
梨坪鄉
舍書鄉
堡子壩鄉
石坊鄉
西和縣
店村鎮
馬河鄉
固城鄉
湫山鄉
上坪鄉
江口鄉
兩當縣
西坡鎮
伏家鎮
江洛鎮
泥陽鎮
嘉陵鎮
銀杏樹鄉
水陽鄉
栗川鄉
榆樹鄉
大河店鄉
徽縣
哈達鋪鎮
康縣
沙灣鎮[隴南市宕昌縣]
屯寨鄉
上丹鄉
蘇元鄉
三倉鄉
五庫鄉
郭河鄉
阿塢鄉
賈河鄉
車拉鄉
拋沙鎮
平洛鎮
石雞壩鄉
岸門口鎮
長道鎮
洛峪鎮
石堡鄉
稍峪鄉
馬元鄉
曬經鄉
太石河鄉
六巷鄉
陽壩鎮
祁山鄉
望關鄉
永坪鄉
寺台鄉
崖城鄉
羅壩鄉
大南峪鄉
洮坪鄉
迷壩鄉
王壩鄉
雷王鄉
龍林鄉
中壩鄉
沙金鄉
草坪鄉
雷壩鄉
肖良鄉
三峪鄉
灘坪鄉
碾壩鄉
站兒巷鎮
豆壩鄉
雲屏鄉
白楊鄉
太石鄉
銅錢鄉
黃渚鎮
紅川鎮
尚德鎮
安化鎮
小川鎮
麻沿河鄉
桔柑鄉
沙壩鎮
虞關鄉
佛崖鄉
盧河鄉
裕河鄉
外納鄉
鐔河鄉
八力鄉
中廟鄉
西高山鄉
木耳鄉
顯龍鄉
龐家鄉

何家堡鄉
磨壩藏族鄉
豆坪鄉
蒲池鄉
新城子藏族鄉
永寧鎮[甘肅省隴南市]
竹院鄉
三河壩鄉
甘江頭鄉
索池鄉
何壩鎮
石峽鎮
王磨鎮
韓院鄉
理川鎮
臨江鋪鄉
店壩鄉
鐵樓藏族鄉
好梯鄉
柏林鄉[武都區]
肖家鄉[文縣]
宕昌鎮
馬街鄉[武都區]
漢林鄉
南陽鎮[宕昌縣]
官亭鎮[宕昌縣]
隆興鄉[武都區]
龍壩鄉[武都區]
橋頭鄉[文縣]
官鵝藏族鄉
金木鄉
牛家鄉[宕昌縣]
中寨鄉[文縣]
南河鄉[宕昌縣]
漢源鎮[西和縣]
金廠鄉
馬營鄉[武都區]
姜席鎮
池壩鄉
大舍鄉
錦屏鄉[武都區]
西峪鄉
蘇合鄉
簸箕鄉
興隆鄉[西和縣]
琵琶鄉[武都區]
將台鄉[宕昌縣]
月照鄉[武都區]
十里鄉[西和縣]
大橋鄉[西和縣]
蒿林鄉
楓相鄉
盤底鄉
渭河鄉
坪埡鄉

鹽官鎮[禮縣]
石橋鎮[甘肅省禮縣]
白河鎮[禮縣]
寬川鄉[禮縣]
永興鄉[禮縣]
草河鄉
興化鄉[宕昌縣]
紅河鄉[禮縣]
城郊鄉[武都區]
秦峪鄉
化馬鄉[宕昌縣]
新寨鄉[宕昌縣]
獅子鄉[宕昌縣]
五馬鄉[武都區]
三河鄉[武都區]
大堡鎮[康縣]
西支鄉[武都區]
兩河鎮[康縣]
長壩鎮[康縣]
雲台鎮[康縣]
東江鎮[武都區]
漢王鎮[武都區]
透防鄉
兩水鎮[武都區]
龍鳳鄉[武都區]
玉皇鄉
宋坪鄉
甘泉鄉[武都區]
楊店鄉[兩當縣]
左家鄉
店子鄉[康縣]
魚池鄉[兩當縣]
張家鄉[兩當縣]
紙坊鎮[成縣]
泰山鄉[兩當縣]
金洞鄉[兩當縣]
角弓鄉
鐔壩鄉
大坪鄉[成縣]
支旗鎮
柳林鎮[徽縣]
魚龍鄉[武都區]
水泉鄉[成縣]
二郎鄉[成縣]
南康鄉[成縣]
熊池鄉
黃坪鄉[武都區]
高橋鄉[徽縣]
石門鄉[武都區]
化埡鎮
黃陳鎮
隴南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