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全鄉轄10個行政村(板石、趙家堡、坪灣、扎多山、紅崖、茹家、許家壩、坪河裡、糜地場、黃瓦),29個合作社,29個自然村,1128戶,4812人,勞動力2309個。全鄉耕地面積8129畝,水澆地2505畝,旱地5524畝,梯田2585畝,經濟林果4800多畝,黨參720畝,農民人均占有耕地1.68畝。全鄉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舍書河穿境而過,但流量小,冬春季節下游時有斷流。氣候乾燥,山大溝深坡陡,無霜期短,降雨量少,冬春風大,伏旱秋澇,有“一溝兩分岔,土地兩坡掛,土少石頭多,出門就爬坡”的謠諺。村落多在半山,雖有鄉村公路,交通仍為不便,自然條件惡劣,為文縣貧困面最大的貧困鄉。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洋芋和其它雜糧,經濟作物有花椒、核桃、黨參等。鄉境內野生牡丹較多,根部之皮可以入藥。
地方名人
舍書,窮鄉出英才,僻壤人靈傑。劉潤寰(1923--1960),舍書板石人,曾用名劉潤彩,1949年參加革命,曾任中共甘肅省委黨校教員,勤奮教學,深受學員敬佩,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病逝勞教農場,1979年沉冤昭雪。舍書人氏劉郁采,1950年參加工作,曾任甘肅日報社部主任、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省委機關刊物《黨的建設》副總編、省委黨史辦主任,正廳級,著文頗多,有長篇通訊《看,陽山人怎樣征山戰水》。
地名來歷
舍書鄉,歷史上曾名“敕書”。據傳,宋朝年間,此地百姓貧困僚倒,無力交納皇糧,而聚眾抗糧,後府決定懲罰鄉民,後朝廷下“赦書”一道,赦免百姓錢糧,遂得鄉名“敕書”,後演變為“舍書”。
經濟狀況
舍書鄉,為文縣最邊遠偏僻的鄉之一,因地理環境和自然災害等諸多原因,長期以來籠罩在貧困的陰影之中。1986年被列為省扶臨江片貧困鄉以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舍書鄉歷屆黨委和政府帶領全鄉民眾開展扶貧攻堅,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從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入手,堅定不移地走“抓水整地增糧”的路子。在陡峭的懸崖峻岭上鑿通了5000多米長的溝口水渠,修通了萬米長的陽山水渠,建起了著名的溝口桔園,開發了白龍江畔陽山300多畝石砍梯田,成為當時全縣治窮致富的樣板工程,聞名縣內外。除此,還建成了其他一些水利工程,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同時,還大力發展花椒、紋黨、黃芪為主的多種經營,解決農民花錢的問題。全鄉農民民眾生活條件有所改善,經過十幾年扶貧攻堅,2000年基本實現了整鄉脫貧。全鄉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事業亦有較大發展。新修了鄉政府兩幢辦公住宅大樓,建起了舍書國小義教工程教學大樓,解決了鄉機關和板石等村的人畜飲水。舍書鄉黨委和政府背水一戰,努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全鄉經濟成長,各項事業都有發展。一是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加強,努力改善生產條件,興修水利,科技興農。維修了溝口、紅岩、坪灣水渠,在趙家堡、糜地場、劉家溝等4社共修水窖25個。二是扶貧開發進一步加強,以基本解決民眾溫飽為重點,實施地膜溫飽工程,三年推廣地膜作物1200畝。建成許家壩、張家、茹家、紅岩、灣里、板石、上堡子、黃家、瓦石、苜蓿灣、劉家溝、糜地場等12處人畜飲水工程。三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電照明穩定,確保了5村7社正常供電。通訊電話做到基本暢通。四是計畫生育擺脫後進局面。2000年,全鄉計生工作被一票否定後,新的鄉黨委和鄉政府班子痛定思痛,總結教訓,以乾克難,以“三為主”和“三結合”推動全鄉計生工作,走出了低谷,2001年計生工作順利通過上級驗收。五是教育、衛生工作進一步加強,建起舍書中心國小義教工程教學大樓,一些村學和教學點的辦學條件也得到改善,通過“普九”達標驗收。鄉衛生院建起了醫療綜合樓。六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強,調解民事糾紛24起,化解了農村一些矛盾。認真開展查煙禁毒和收槍治爆工作,收槍88支。七是鄉政府辦公環境得到改善,共投資30多萬無,新建了2座辦公大樓,購買了辦公設備。
舍書鄉是全縣重點貧困鄉之一,雖然經過多年扶貧,取得顯著成效,但依然沒有徹底擺脫貧困。全鄉90%的村社屬高山陰濕地區,人多地少,坡陡地瘠,生態環境惡劣,生產和生活條件較差,治窮致富任務依然非常艱巨。
特色產業
舍書鄉是文縣最偏遠的貧困鄉,地勢陡峭,山大溝深,交通閉塞,經濟落後,耕地面積8000餘畝,人口近5000人,人均年收入僅為720元左右,如何發展生產、改變當地貧窮落後面貌,讓農民的錢袋子早日鼓起來,讓光禿禿的山早日綠起來,成為舍書歷屆領導班子狠抓力抓的頭等大事。2007年,鄉黨委、政府抓住機遇,積極回響上級關於“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廣農業特色產業”的號召,及時部署,精心組織,廣泛動員,充分調動起農民民眾的積極性,在全縣率先點播青皮核桃2200畝。2008年入秋以後,鄉黨委、政府專門成立了“青皮核桃點播領導小組”,統一規劃,統一調苗,帶領全鄉人民在縣農技中心和扶貧辦技術人員手把手的指導下,統一挖坑,統一栽種,高質量、高標準完成3500畝青皮核桃點播任務。至此,舍書鄉核桃產業已初具規模,5年後,核桃產業將成為全鄉的支柱產業,成為全鄉人民主要的經濟來源,而且全鄉的綠化面貌也將大為改觀。鄉鎮建設
文縣舍書鄉黨委、政府積極組織發動許家壩、三里坪兩村幹部民眾,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力更生,實幹苦幹,開展“許三”通村公路大建設活動。已完成10.5公里路基工程,完成公路石擋牆2.2萬立方米。“許三”公路如按項目施工,國家至少要投資160多萬元。舍書鄉是文縣最邊遠的貧困鄉,經濟欠發達,交通極為不便,當地民眾盼修路、修好路的願望十分迫切。山里坪至許家壩通村公路全長10.5公里、受益民眾7個合作社、300多戶人家、1400多人口。舍書鄉黨委、政府不等不靠,自發修路。在公路修建中,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鄉、村、社黨員幹部民眾每天上工200多人。由於工程沒有立項,山崖和巨石沒有炸藥炸毀,眼看工程就要停下來,三里坪村支部書記馬福山、村主任陳獻紅等兩村的7名村幹部在鄉政府的擔保下,多方協調貸款5萬元,購買了5噸多炸藥,解決了炸攔路石、取大石和壘公路擋牆的難題。許家壩村主任陳獻鈺和妻子陳淑琴帶著家鄉20多名青年在外縣承包了一項工程,正幹得起勁時,得知家鄉也在修通村公路,他毅然帶上民工回家先修完自家的路,還主動為公路捐獻出了4根鋼釺、2把大錘,為了做到儘量不拆或少拆民眾的房屋或豬圈,他又把1畝多自留地和責任田讓了出來。
發展構想
舍書鄉黨委和政府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四個確保(即確保糧食產量逐年穩步增長、經濟收入穩步增長、幹部工資發放、村社幹部報酬兌現),兩個整體推動(即整體推動全鄉社會經濟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民眾生活水平提高),立足鄉情,制定了全鄉經濟工作和農村的指導思想:堅持“農業富鄉,科技興鄉,依法治鄉”的戰略方針和“高山藥材半山椒,川壩蔬菜加核桃”的經濟發展思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圍繞“三個增加”(增加糧食產量、農民收入、財政收入)為目標,突出抓好“六個產業”(冬春蔬菜、核桃、花椒、柑桔、紋黨、黃芪)開發。強化政府班子整體素質,大膽改革幹部管理辦法,實行“雙向選擇”,村社幹部選包村鄉領導和包村幹部,以競標的形式,實行鄉領導和一般幹部競爭包村制度。
著力抓好九個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加農業基礎地位,確保農村經發展。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興修水平梯田,到本屆末梯田面積達到4000畝,改造低產田,大辦水利,科技興農,引導農民從事第三產業,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二是積極實施退耕還林,做到整規劃,分年度逐村逐社實施。三是搞好扶貧工作,重點是整村整鄉推進,穩定解決民眾溫飽。四是加強稅收征管,做到徵收與減負兩不誤,加強宣傳,依法徵收,足額徵收。五是是嚴格執行計畫生育國策,堅決杜絕私早婚,加強環孕情服務。六是加強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舍書鄉不僅耕少,而且土地貧瘠,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保護好耕地顯得尤為重要。一定要把好農業用地審批關,保護好農田,堅決杜絕無批覆建房、批甲占乙、批少占多現象。七是重視教育衛生工作。改善辦學條件,認真解決一些學校無圍牆、無大門的問題,抓好危房改造,兌現鄉聘教師的報酬。配合衛生院,解決無辦公設施的問題。八是加強通訊、公路、農電等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在本屆三年內架通光纜通訊,開通程控電話100門。立項拓寬改造舍書12.5公里公路,立項解決全鄉農電線路照明問題。九是真抓實幹,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加強管護,保障溝口、坪灣、紅岩水渠的暢通。興建坪灣三社、紅岩、松林地、山里坪地、王家溝、山房咀、許壩、趙家堡等村社的人畜飲水工程,續建板石、上堡子、黃家、瓦石、劉家溝、馬家灣、糜地場、張家等村社的人畜飲水續建工程。在全鄉大力興建集雨節灌水窖。興建汗咀和上堡子兩處人畜便橋。力爭架通黃瓦、坪灣、趙家堡、糜地場、灣里、紅岩、山里坪、茹家等村社的農電線路。
隴南市的鄉鎮
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陲,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甘肅唯一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衝。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區八縣,分別為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有242個鄉鎮、3422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回、藏、滿、壯等23個民族。2010年8月12日凌晨以來隴南發生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致使多處交通要道受損,電力、通信設施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援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讓我們了解一下隴南市的行政區劃和它的鄉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