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行政區劃:轄15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3977戶,鄉鎮總人口16640人,鄉鎮從業人員8334人。
六通情況:15個村全部通電、通郵,5個村通公路,14個村通電話,3個村通自來水,8個村通有線電視。
文教衛生:有各類學校15所,教師108人,在校學生2991人。有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15人,病床23張。
經濟指標: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7293萬元,糧食播種面積2619公頃,稂食總產量13202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320元;財政收入149萬元,財政支出168萬元。
名優特產:蒜苗、蒜苔、辣椒。
旅遊景點:南境有金蓮洞
資源優勢

成縣店村鎮位於徽成盆地中部,距縣城10公里,總面積66.7平方公里,轄15個村,79個村民小組,4000戶,16600多人。國道316線橫穿境內,洛河水從鎮壓中心緩緩地流過。境內山青水秀,風光旖旎,是無公害型、綠色型、環保型窕產品的理想生產地。是隴南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萬畝大蒜生產基地,優質烤菸主料生產基地,優質仔豬繁育基地,國列窕業綜合開發示範區。
產業發展

店村鎮黨委、政府繼續堅持“農業抓特色、發展抓項目、保障抓黨建”的工作思路,大力調整農業結構,通過努力,實現核桃全覆蓋,戶均100株,三蒜種植面積突破1.8萬畝,人均1畝;蠶桑面積達到5000畝,勞務輸出達到4000人,戶均輸出1個勞動力,農業總產值突破億元大關,把店村建成西北有影響的三蒜生產基地。
發展舉措

加快以“三蒜”為主的蔬菜產業開發
“三蒜”種植面積已達到1.3萬畝,可實現產值2600萬元,同時增加小拱棚科技含量,使4800個小拱棚的效益達到240萬元,卯堡園區新發展鋼塑大棚30座,使全鎮大棚總數達到280座,產值可達120萬元。蔬菜人均純收入分別由2000年的356.3元增加到839元,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種植效益明顯提高。
以萬頭雜交仔豬繁育基地建設為目標,加快養殖業的發展
繼續在張寨、柏柳、卯堡、大寨、新村引進良種豬310頭,良種牛50頭,羊120隻,雞4000隻。投資85萬元的店村秸稈養殖科技示範園即將投入使用,該項目的建設,必將提高店村鎮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對增加農民收入、提高養殖示範、資源的有效利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大以核桃為重點的林果產業開發力度
在大寨、卯堡新建優質核桃豐產示範園220畝,新建地埂核桃示範園1800畝,高節換優3000株,在增強發展後勁的同時,力爭使林果業產值達到250萬元。
積極探索農民增收的路子
鎮勞務輸出站加大了勞務輸出的工作力度,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前提下,鼓勵廣大農民外出務工,為農民工聯繫多種就業出路,幫助農民收集勞務市場信息,共輸出勞動力2860人,最低收入可達1000多萬元。同時,為農民提供多種致富信息,引導農民大量從事第三產業。房屋出租、交通運輸、村辦企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村鎮建設

以路、水、電綜合配套為重點,改善農民生產生活基本條件
積極爭取農發項目,在卯堡村新建無公害蔬菜示範園50畝,投資15萬元。建成大寨——卯堡翻水橋一座。修園區道路10公里,硬化村莊道路5公里,綠化、美化田間道路6公里,在去年建設的基礎上,改建房屋25戶,新建大門30座,改造圍牆2000米;在水利設施上,打機電井20眼,新增灌溉面積100畝,新修河堤200米,修園區排洪渠5公里;改造園區農田電網5公里,安裝大棚滴灌設施20座。
能源及通訊方面
共修建沼氣池150個,安裝新型太陽灶和太陽能熱水器20台,在張寨、卯堡、大寨、新村安裝電話150部,小康村電話入戶率達到39%;新接有線電視40戶,小康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25%.有效地改善了農民的生活習慣,提高惡劣農民的生活質量。使張寨村的小康程度達到68%。
教育、文化、衛生方面
建成張寨村教學樓1棟,正在籌建尹寨國小教學樓,力爭張寨新村國小達到省級示範學校的標準。繼續完善小康村的村級衛生服務所,做到小病不出村。嚴格按照“五有”建設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加大對計畫生育“自治村”和“知情選擇村”的創建力度。
特色村屯

張寨村村委會現有成員7名,其中高中文化程度4名,占成員的57%,平均年齡40歲。共青團、婦代會、民兵、治保、調解等配套組織健全。
2003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305萬元,人均有糧1430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900元,村級集體積累23萬元,集體固定資產163萬元,是地列淺山丘陵區農業綜合開發示範村、小康示範村、“五好”標兵示範村。先後多次被省、地、縣評為“農村先進黨支部”、“地級文明村”。
張寨村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加快小康村建設的步伐。張寨村十分重視教育,積極改善辦學條件。通過多方籌資6萬元,並組織民眾投工投勞,為村里辦學校新修磚木結構校舍10間、圍牆170米、大門1座、添置課桌30套,實現了“一無兩有六配套”的目標,使全村學齡兒童的入學率達到100%。去年,張寨村又投資30萬元,建設磚混結構600平米的張寨國小教學樓一棟,主體已建成。
同時,張寨村不斷加大村容村貌改造力度,通過集體組織和個人自願相結合的形式,美化、綠化、村民居住環境,硬化村莊道路1000米;新建、改建房屋38座、大門29座、圍牆2000米;引導和鼓勵民眾建沼氣池65個,安裝太陽能熱水器60台,太陽灶150個;投資10萬元,架設洛河橋一座,硬化了大寨至張寨村莊道路1786米。
張寨村在加快小康村建設的步伐的同時,堅持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村共評出“六星級”以上文明戶207戶,占總戶數的87%,“巾幗建功”能手18人,有效推動了村民素質的提高。村黨支部正帶領全村幹部民眾奮力向富裕型小康村目標邁進。
隴南市的鄉鎮
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陲,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甘肅唯一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衝。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區八縣,分別為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有242個鄉鎮、3422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回、藏、滿、壯等23個民族。2010年8月12日凌晨以來隴南發生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致使多處交通要道受損,電力、通信設施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援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讓我們了解一下隴南市的行政區劃和它的鄉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