湫山鄉

湫山鄉

在中國有許多個同名的湫山鄉。雖說同名,但各有各的特色。下面分別介紹浙江省仙居縣湫山鄉和甘肅省禮縣湫山鄉。

基本信息

浙江省仙居縣湫山鄉

湫山鄉仙居縣湫山鄉政府辦公樓
概述

湫山鄉位於仙居縣城以西40公里處,東北鄰橫溪鎮,南接溪港鄉和仙居下岸水庫,南通溫州永嘉,西北連麗水縉雲。行政區域面積170平方公里,轄40個行政村,153個自然村,總人口17281人。鄉政府所在地溪口張村。溪(口)安(嶺)線、35省道臨石線貫穿全境,是連線麗水、金華重要交通咽喉

浙江省仙居縣湫山鄉地理位置浙江省仙居縣湫山鄉地理位置

村名來歷

光緒仙居縣誌載有:隔溪石筍壁立,飛泉從空而下,名曰“湫峰”。該村位於湫峰山下之田垟,故名“湫山垟”。解放後簡稱為“湫山村”。鄉政府駐湫山村,所以稱:湫山鄉政府。

歷史沿革

明代為遂寧鄉,1962年,為湫山人民公社。1970年,楊岸、湫山、方宅公社合併為湫山公社。1973年,分出楊岸、方宅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2年,楊岸、方宅兩鄉併入。

行政區劃

湫山鄉下轄村:溪口張村、黃泥山村、官里村、湖頭村、下岸村、上村村、方宅村、南坑村、芭蕉坑村、大坑村、高余村、長家坑村、湫山村、四都村上田村、上湖村、沙地村、外塔溪村、前山村、山後坑村、牛腳村、陳溪村、長溪村、抱龍村、東回村、陳村村、陳上官村、楊岸村、上灣村、大嶺腳村、高池村、雅溪村、前莊村、唐屋基村、葉岩頭村、黃寮村、永聯村、小葉山村、子田村、石柱山村

湫山鄉湫山鄉

區域經濟

2006年,全鄉人均生產總值與去年相比增加327元,財政總收入284萬元,增長了107%,地方財政收入91.25萬元,增長了110.98%;糧食生產播種面積13117畝;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35.6%;

1,特色產業。現建有一個特色農業園區-東方神州生態示範園是由省科技特派員張士良和東方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一家科技型扶貧企業。公司已建立250畝生態示範園,設計並推出了“欠發達山區12345生態富民工程”,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大力發展石蛙、溪魚、提子等原生態種養殖業。同時,該生態示範園也於2006年評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建有油茶、楊梅蕃薯香菇等“四大基地”。湫山鄉油茶、薯條2個基地被確認為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面積達27000畝,括蒼山茶油有限公司和大自然生物有限公司被評為台州市農業龍頭企業,其中“括蒼山”茶油獲得綠色食品認證,並獲得2006年浙江農業博覽會金獎。以創建“浙江油茶之鄉”為契機,狠抓萬畝綠色油茶基地建設,依靠科技加強管理,提高效益,爭創品牌。全力打造萬畝綠色楊梅基地,湫山鄉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鼓勵發動發展楊梅產業,與此同時積極拓寬市場,並與浙江揚眉飲品有限公司簽訂了訂單農業,為廣大農民解決了後顧之憂。

2、綠色林業。抓好2000畝的大自然生物林科技開發園區建設,園區以種植紅豆杉、有機茶、楓香等為主,其中紅豆杉一期種植面積達600多畝,計畫打造華東最大的紅豆杉基地。完成生態公益林面積1480畝,集體山、自留山林權證發放100%。四是加大扶持力度,對薯條、茶油2家農業龍頭企業,通過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扶持,擴大生產規模,開發新產品,打響品牌,兩家企業產值有望翻番。

湫山鄉湫山鄉

機遇與優勢

三大機遇凸顯:一是大項目帶動機遇。投資47億的抽水蓄能電站將落戶仙居湫山,這為湫山鄉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二是政策機遇。湫山鄉是全省211個欠發達鄉鎮之一,

當前中央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了全黨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了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這為湫山鄉提供了良好的發展背景和政策支持。三是交通機遇。隨著二條高速公路和一條省道的建成,將大大拉近湫山鄉與大中城市的距離,加速人才、資金、信息等生產要素流動,這將會給湫山鄉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大優勢凸顯:一是水資源優勢。一條永安溪貫穿湫山全境,湫山鄉將利用豐富的水資源和下岸電站的尾水,建造3條翻倒式蓄水壩和永湖、綠湖、龍湖3隻翻倒壩電站,使該段河道常年水源充足、“綠水”常青,保證沿線各村的生產和生活用水。二是人文環境優勢。湫山鄉有一半多的村都是山區村,生存和發展環境比較惡劣,這也就造成了村民比較淳樸、敢闖、敢吃苦的精神,全鄉有5000多外出人口,有一支在國內享有較高知名度的油漆隊伍,帶來了新思想和新觀念,他們的致富經驗,也成為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三是特色產業優勢。如楊岸的楊梅、湫山茶油、湫山薯條、湫山溪魚等產品的在全縣及至全市都有一定知名度,這也為湫山鄉的特色產業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湫山茶油地方特產

湫山茶油

湫山茶油是湫山一大特產湫山鄉油茶栽培歷史悠久,油茶種植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史料記載明朝萬曆年間就有栽培,50年代湫山鄉百姓曾對部分油茶林進行改造,湫山鄉方宅村因為發展油茶,1958年受到國務院表彰,獎狀由周恩來總理簽名。1960年又因發展油茶受到林業部表彰。湫山鄉山多田少,山林總面積166332畝。這裡清溪幽谷,山環水抱,林木蔥蘢,風光絢麗,油茶的生態環境十分優越,油茶籽基地面積達17000畝。2002年被命名為“浙江油茶之鄉”。由於山茶油是一種富含人體必需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的高級植物油。山茶油能改變食用單一油類所造成的營養不均,能較充分地平衡人體營養,有利身體健康。山茶油所含不飽和脂肪酸為天然植物油之首。山茶油含多種營養素,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其需脂肪酸:亞油酸和亞麻酸。山茶油具有良好的食用和保健價值,在中國山茶油作為藥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隨著醫學科學研究的進展,山茶油的作用被更深入的認識:山茶油中含有茶多酚、山茶和角鯊烯,具有很好的富氧能力,可抗缺氧和抗疲勞,有提高人體免疫力及胃腸道吸收的功能,長期食用可提高營養水平,調節內分泌。對機體健康,抑制和預防高血壓和心腦管疾病有明顯的功效。

1998年組建了浙江省仙居縣括蒼山茶油開發有限公司,公司所生產括蒼牌山茶油,2003年通過全國無公害產品的認證,2004年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括蒼山”茶油連續四年獲省農業博覽會金獎。2005年被評為台州市名牌產品。並被評為市級農業龍頭企業。

“農家”薯條

“農家”薯條是湫山又一特產。湫山盛產薯條。在1999年註冊了“農家”牌商標,2004年“老扁”薯條通過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旅遊發展

湫山鄉未開發旅遊資源有景點鄧公峰,遠望其主峰,酷似鄧小平頭像,眉、口、鼻、眼睛及面部表情惟妙惟肖;響鈴岩來自傳統中的“木魚石”,外呈固形,質地堅硬,內部中空,且有肉核的岩石,搖動時能發出美妙的呼聲,還有酷似雞冠的雞冠崖。湫山鄉水利資源豐富,水資源蘊藏量4.5億立方米,現有國家大型水庫一座(下岸水庫),小(一)型水庫一座(道人遼水庫),水電站2座(下岸電站、上湖電站)。已建和在建翻倒壩式電站三座,總裝機容量2萬千瓦。投資53億的抽水蓄能電站(國家級重點工程)即將開工建設,電站建成後,將成為一個新的旅遊景點。

湫山鄉熱火朝天修路中

社會事業

村鎮建設

通過用足、用活上級有關政策,已完成了鄉總體規劃和東回、溪口張、湫山、四都、陳上官5個新村規劃以及鄉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規劃;抱龍、桃嶺、新嶺坑、上村、下廠等5個村人畜飲水工程改造工作順利完成。“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紮實開展,新建了方宅、大嶺腳、東回、上灣等村公廁5座,農村改廁1680戶,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50%以上,整治了2公里多農村水環境,東回整治村順利完成。農村缺房戶建房18戶;康莊工程道路建設達53.7公里。

重點工程

投資52億的抽水蓄能電站將落戶湫山,這為湫山鄉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積極配合完成電站前期政策處理工作和永聯、官里等村選址規劃、實物指標調查等一系列的移民前期工作。完成鄉政府遷址工程和中心校校園東擴征地任務。為治理和美化該鄉境內永安溪上游,改善沿線兩側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制定了“綠水”工程規劃,報縣發改局,並得以陸續實施。境內永安溪河道3座翻倒式電站,安湖已動工,綠湖、龍湖完成招投標工作,進入勘察和前期政策處理階段。

扶貧工作

作為全省211個欠發達鄉鎮之一,湫山鄉立足實際,牢牢把握脫貧重點,用足、用活上級扶貧政策,向各級單位部門爭取專項扶貧資金。依託橫溪、埠頭建立移民小區,積極引導高山農民向平原移民,上灣、大坑兩個自然村7戶、25人地質災害移民工作已全面完成,小葉山、石柱山、子田、黃遼等村198戶、1000餘人的移民房屋已在積極興建,進一步動員葉岩頭、塘屋基、前莊、官里、永聯等村2000多人簽訂移民意向書,擇址另建家園。2007年湫山鄉共組織實施了4期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培訓人員達251人,轉移就業人員70人。

湫山鄉湫山鄉
各項事業

創建了抱龍、楊岸和方宅三個基層文化俱樂部,豐富了農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教育事業有了新發展,湫山東方學校通過了市級綠色學校的驗收,初升高比率達到89%。農醫保參保人員達12000多人,參保率達70%,新參加社會養老保險5人。

城建、土管工作進一步加強,完成了違法占地建房10戶18間的綜合整治工作,公建項目報批率達100%,農房規劃報批率達96%以上,嚴格執行用地審批制度。強勢推進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開展了四次分別以抓引流產、抓計畫外生育費兌現,抓結紮、上環遺留、抓村級基礎建設為主要內容的計生突擊月,成效顯著,特別是上環從1人上升到23人,結紮從84人上升到304人。計畫生育率達91.75%。

甘肅省禮縣湫山鄉

湫山鄉湫山鄉
概述

湫山鄉地處禮縣境西北邊緣,總面積145.88平方公里,耕地3.37萬畝,總人口12025人,有行政村18個,機關地下坪村(北緯34°21′,東經104°53′),距縣城37公里。

1949年始置湫山鄉,1961年成立湫山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鄉建制。

該地屬秦嶺西延部分的山林地帶,平均海拔約2000米。湫山河曲流向東,將全境切割為南北兩片。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山脊為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森林密布,高寒陰濕,年平均氣溫為9.6C,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無霜期為150—180天,常有早霜和秋澇災。土壤主要是黑鈣土,其次是黃土。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洋芋、蠶豆為主,1990年糧食年總產2427.66噸。工農業總產值210.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5元。境內森林覆蓋面積約7萬畝,樹種主要有松、柏、楊、柳、樺、椴等。有麝、熊、鹿、豹等野生動物及豬苓、當歸、大黃、黨參等70餘種野生和人工栽培中草藥材,當歸最高年產25萬斤。

水力資源豐富,農業為主,兼有採集、加工編織等副業。

交通不便,全鄉僅有少部分村可通汽車。

有八年制學校1所,國小14所,在校師生1200餘人。鄉有衛生院。

行政區劃

湫山鄉下轄村:白崖村、上坪村、勿吳村、下坪村、新莊村、小河村、高河村、包山村、雙﹁村、雙鄭村、護林、高橋村、水晶村、豐池村、石洞村、大青村、磨科村、大盤村

隴南市的鄉鎮

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陲,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甘肅唯一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衝。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區八縣,分別為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有242個鄉鎮、3422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回、藏、滿、壯等23個民族。2010年8月12日凌晨以來隴南發生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致使多處交通要道受損,電力、通信設施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援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讓我們了解一下隴南市的行政區劃和它的鄉鎮。
武都區
宕昌縣
文縣
禮縣
陳院鎮
洛塘鎮
成縣
碧口鎮
丹堡鄉
劉家坪鄉
玉壘鄉
范壩鄉
口頭壩鄉
尖山鄉
臨江鄉
梨坪鄉
舍書鄉
堡子壩鄉
石坊鄉
西和縣
店村鎮
馬河鄉
固城鄉
湫山鄉
上坪鄉
江口鄉
兩當縣
西坡鎮
伏家鎮
江洛鎮
泥陽鎮
嘉陵鎮
銀杏樹鄉
水陽鄉
栗川鄉
榆樹鄉
大河店鄉
徽縣
哈達鋪鎮
康縣
沙灣鎮[隴南市宕昌縣]
屯寨鄉
上丹鄉
蘇元鄉
三倉鄉
五庫鄉
郭河鄉
阿塢鄉
賈河鄉
車拉鄉
拋沙鎮
平洛鎮
石雞壩鄉
岸門口鎮
長道鎮
洛峪鎮
石堡鄉
稍峪鄉
馬元鄉
曬經鄉
太石河鄉
六巷鄉
陽壩鎮
祁山鄉
望關鄉
永坪鄉
寺台鄉
崖城鄉
羅壩鄉
大南峪鄉
洮坪鄉
迷壩鄉
王壩鄉
雷王鄉
龍林鄉
中壩鄉
沙金鄉
草坪鄉
雷壩鄉
肖良鄉
三峪鄉
灘坪鄉
碾壩鄉
站兒巷鎮
豆壩鄉
雲屏鄉
白楊鄉
太石鄉
銅錢鄉
黃渚鎮
紅川鎮
尚德鎮
安化鎮
小川鎮
麻沿河鄉
桔柑鄉
沙壩鎮
虞關鄉
佛崖鄉
盧河鄉
裕河鄉
外納鄉
鐔河鄉
八力鄉
中廟鄉
西高山鄉
木耳鄉
顯龍鄉
龐家鄉

何家堡鄉
磨壩藏族鄉
豆坪鄉
蒲池鄉
新城子藏族鄉
永寧鎮[甘肅省隴南市]
竹院鄉
三河壩鄉
甘江頭鄉
索池鄉
何壩鎮
石峽鎮
王磨鎮
韓院鄉
理川鎮
臨江鋪鄉
店壩鄉
鐵樓藏族鄉
好梯鄉
柏林鄉[武都區]
肖家鄉[文縣]
宕昌鎮
馬街鄉[武都區]
漢林鄉
南陽鎮[宕昌縣]
官亭鎮[宕昌縣]
隆興鄉[武都區]
龍壩鄉[武都區]
橋頭鄉[文縣]
官鵝藏族鄉
金木鄉
牛家鄉[宕昌縣]
中寨鄉[文縣]
南河鄉[宕昌縣]
漢源鎮[西和縣]
金廠鄉
馬營鄉[武都區]
姜席鎮
池壩鄉
大舍鄉
錦屏鄉[武都區]
西峪鄉
蘇合鄉
簸箕鄉
興隆鄉[西和縣]
琵琶鄉[武都區]
將台鄉[宕昌縣]
月照鄉[武都區]
十里鄉[西和縣]
大橋鄉[西和縣]
蒿林鄉
楓相鄉
盤底鄉
渭河鄉
坪埡鄉

鹽官鎮[禮縣]
石橋鎮[甘肅省禮縣]
白河鎮[禮縣]
寬川鄉[禮縣]
永興鄉[禮縣]
草河鄉
興化鄉[宕昌縣]
紅河鄉[禮縣]
城郊鄉[武都區]
秦峪鄉
化馬鄉[宕昌縣]
新寨鄉[宕昌縣]
獅子鄉[宕昌縣]
五馬鄉[武都區]
三河鄉[武都區]
大堡鎮[康縣]
西支鄉[武都區]
兩河鎮[康縣]
長壩鎮[康縣]
雲台鎮[康縣]
東江鎮[武都區]
漢王鎮[武都區]
透防鄉
兩水鎮[武都區]
龍鳳鄉[武都區]
玉皇鄉
宋坪鄉
甘泉鄉[武都區]
楊店鄉[兩當縣]
左家鄉
店子鄉[康縣]
魚池鄉[兩當縣]
張家鄉[兩當縣]
紙坊鎮[成縣]
泰山鄉[兩當縣]
金洞鄉[兩當縣]
角弓鄉
鐔壩鄉
大坪鄉[成縣]
支旗鎮
柳林鎮[徽縣]
魚龍鄉[武都區]
水泉鄉[成縣]
二郎鄉[成縣]
南康鄉[成縣]
熊池鄉
黃坪鄉[武都區]
高橋鄉[徽縣]
石門鄉[武都區]
化埡鎮
黃陳鎮
隴南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