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山丹縣地處河西走廊中部,是張掖市的東大門。東鄰永昌,南接青海、北靠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南北長148公里,東西寬89公里,總面積5402平方公里,耕地85.7萬畝,常年耕種面積46萬畝。海拔1550-4441米,地勢三面環山,東南高,西北低,屬大陸性高寒半乾旱氣候,是一個半農半牧縣。
全縣轄8鄉鎮,115個行政村,有漢、回、藏、滿等12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792人。縣內有93922部隊、山丹培黎學校、中牧公司山丹馬場、山丹農場、山丹煤礦、山丹糧食中轉儲備庫、山丹焦化廠、張掖地區山丹水泥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水泉煤礦等省、市、軍隊駐丹單位和企業。1998年建成全省文化先進縣。1997年被國家體委命名為全國民眾體育活動先進集體,1998年建成全國體育先進縣。
歷史沿革
山丹原名刪丹,歷史悠久。
據《山丹縣誌》載,刪丹古城在焉支山谷地近鐘山寺處,“以曉日出映,丹碧相間如‘刪’字,又名刪丹山,而縣以此得名”。
山丹秦時為月氏地,漢初屬匈奴,後由驃騎將軍霍去病收復,為張掖郡所轄。
夏帝禹元年,山丹屬《禹貢》雍州之域,西戎氏之故墟。禹封少子於西戎,世代為首領。
周穆王十三年,祭公率師隨穆王西征,西戎歸順。
漢代(前206-220年)以前,月氏國稱雄於敦煌祁連間,山丹為其屬地。
西周時期,戎、狄兩族在這裡居住。
春秋戰國時,烏孫與月氏共居河西。其後,月氏逐烏孫而獨居。
秦漢之際,北方的匈奴族強大起來,擊敗並趕走了月氏人,河西遂為匈奴右賢王的領地。黑河東、西分別由休屠王、渾邪王分領。
西漢時期,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驃騎將軍霍去病進軍河西,戰敗匈奴,渾邪、休屠二王率眾歸漢。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張掖郡,山丹為張掖郡治。
始建國元年(9年),王莽廢漢立新,令天下改郡、縣名。張掖郡改名設屏郡、觻得改名官式。山丹為設屏郡治。
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劉秀令各郡、縣恢復舊名。張掖郡及各縣恢復原名稱。
獻帝興平元年(194年)六月,分張掖郡之日勒、山丹置西郡。
兩晉南北朝時期,沮渠蒙遜在山丹建立北涼國,都建康(今高台縣駱駝城)。
隋初改為山丹衛,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山丹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場所。
五代時,後梁乾化元年(911年),甘州回鶻攻沙州,張承奉力屈,訂城下之盟。後唐莊宗同光二年(924年)六月,甘州回鶻遣使向後唐納貢,乃冊封王仁美為英義可汗。後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甘州回鶻王仁裕(仁美之弟)遣使納貢,被封為奉化可汗。
北宋時期,天聖六年(102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擊敗甘州回鶻,建立西夏。
元時期,置甘肅行省,山丹為省會。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前往上都途中,曾在甘州停留一年,在《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述了張掖的富庶、城市的規模以及宗教寺廟的宏偉。
明時期,山丹為陝西行都司及甘肅鎮的治所。
清時期,改置山丹縣,山丹為甘州府治所,甘肅提督統軍駐地,節制涼州、肅州、西寧、寧夏四鎮總兵。
2002年屬地級張掖市。
2014年,撤銷東樂鄉、陳戶鄉、大馬營鄉,設立東樂鎮、陳戶鎮、大馬營鎮。調整後,全縣轄6個鎮、2個鄉:清泉鎮、位奇鎮、霍城鎮、東樂鎮、陳戶鎮、大馬營鎮、老軍鄉、李橋鄉。同年,清泉鎮、位奇鎮被列為全國重點鎮。
行政區劃
鄉鎮地名 | 面積 | 人口 | 管轄範圍 |
---|---|---|---|
清泉鎮 | 102.58平方公里 | 58760人 | 轄20個行政村 |
位奇鎮 | 572.5平方公里 | 22458人 | 轄17個行政村 |
霍城鎮 | 184平方公里 | 21415人 | 轄16個行政村 |
東樂鄉 | 625平方公里 | 1.4萬人 | 轄10個村委會 |
大馬營鄉 | 40.7平方公里 | 10829人 | 轄17個行政村 |
陳戶鄉 | 360平方公里 | 22751人 | 轄15個行政村 |
老軍鄉 | 398平方公里 | 7604人 | 轄10個行政村 |
李橋鄉 | 227平方公里 | 10480人 | 轄10個行政村 |
山丹縣 | 5402平方公里 | 20萬人 | 轄7鄉4鎮,115個行政村 |
歷史文化
這裡文化遺產眾多,旅遊資源豐富。不僅以其地處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自西漢以來,歷代皇家就在這裡屯兵養馬,為古今軍事要衝見諸於史冊;以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紐西蘭著名社會活動家路易•艾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這裡創辦工合事業長達十年之久而名揚中外,而且以擁多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和風光獨特的自然景觀聞名遐邇。境內有文物古蹟155處(141處被列為省、縣級保護單位)。
其中尤以全國保存最完好、被專家譽為“露天博物館”的漢明長城為代表的歷史古蹟、三十年代西路軍浴血河西的沙場遺址、高35米,被國內外佛教界人士譽為“天下第一佛”的山丹大佛寺為代表的宗教勝地引人嚮往。同時,還有面積浩瀚、風光獨特、充滿神奇傳說,為消夏避暑、度假旅遊不可多得的自然風光旅遊勝地——山丹軍馬場大草原和焉支山森林公園。
另外,坐落在山丹縣城的艾黎故居、艾黎與何克陵園、培黎圖書館以及艾黎捐贈文物陳列館展出的5000多件歷史文物也都具有極強的觀賞性。再加上工藝考窮,屢獲全國、全省旅遊產品評比殊榮的山丹烙畫和陶瓷、文物複製、根雕、石雕、
民間藝術剪紙等十大系列、270多種旅遊紀念品的生產和風味獨特的地方小吃,構成了山丹旅遊業賴以發展的基礎和依託,造就了山丹旅遊經濟大力發展的優勢。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山丹人民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其綜合經濟實力有了很大提高,縣城環境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經濟發展
在象徵山丹經濟騰飛的山丹花城標、縣城中心的雕塑和彩色噴泉、平地坦整潔的馬路、內容豐富的各色燈箱廣告、造型各異錯落有致鱗次櫛比的住宅、商業服務樓群以及枝繁葉茂的路邊國槐的烘托下,縣城洋溢出一派濃郁的現代氣息,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勃勃生機。加上堅持不懈地狠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形成了同步和諧的思想氛圍。縣城綜合輻射能力的大為增強,投資環境的極大改善,旅遊景點及大量古蹟的修繕一新和推出的富有特色的旅遊線路、旅遊節慶活動,使這座絲路古城更增添了現代旅遊的風韻。
目前,已開放各類旅遊景點10處,年接待中外遊客20萬人次。遊人來到這裡,不論徒步跋涉,還是駕車凌風,都可盡領絲路古道蒼勁之美,盡覽西部山水錦秀之勝。佳山佳水出英傑,絲路風情說不盡。山丹人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蘊含著古老而獨特的民族風情。
人口
1996年,山丹縣面積5402平方千米,人口19.7萬人。轄1個鎮、10個鄉:城關鎮、清泉鄉、東樂鄉、紅寺湖鄉、位奇鄉、陳戶鄉、老軍鄉、李橋鄉、花寨子鄉、霍城鄉、大馬營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191158人,其中(4個鎮、7個鄉):城關鎮26095人,清泉鎮30949人,位奇鎮23744人,霍城鎮19829人,東樂鄉13820人,紅寺湖鄉899人,陳戶鄉21797人,老軍鄉7543人,李橋鄉9397人,花寨子鄉8777人,大馬營鄉10634人,馬場17674人。
2005年,城關鎮、清泉鎮、紅寺湖鄉合併為清泉鎮,花寨子鄉併入大馬營鄉。調整後,全縣轄3個鎮、5個鄉:清泉鎮、位奇鎮、霍城鎮、東樂鄉、陳戶鄉、老軍鄉、李橋鄉、大馬營鄉。縣政府駐清泉鎮。
2008年末,全縣面積5402平方千米,轄8個鄉鎮,115個行政村,746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3.82萬戶15.28萬人。
資源
縣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煤(儲藏量4億噸)、矽石(儲藏量5838萬噸)、高嶺土(儲藏量8600萬噸)、鐵礦石(儲藏量80.34萬噸)、白雲岩(儲藏量7300萬噸)、石英沙(儲藏量50萬噸)等10多種。
礦產資源
截止2014年境內已發現礦種24種,各類礦產地54處,現已開發利用的有煤、粘土、鐵、石灰岩、矽石、滑石、金、銀、白雲岩、花崗石等10種。通過對山丹縣礦產資源的普查、詳查,初步查明可開採的煤炭儲量為4.03億噸,白雲岩3.85億噸,耐火土2.86億噸、高嶺土1.5億噸,矽石6700萬噸、鐵礦石449萬噸、瑩石56萬噸。主要工業產品有水泥、矽鐵、耐火材料、焦炭、煤炭、白酒、植物油等。生物資源
山丹縣的生物資源有亞麻、瓜菜、中藥材等,面積25萬畝左右;飼草以毛苕子、苜蓿為主。林地保存面積80萬畝,其中經濟林6萬畝。牛、羊、豬、雞飼養量分別為1萬頭、50萬隻、6萬口、50萬隻。水利資源
山丹縣水資源總量1.945億立方米,自產自用水資源總量1.2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0.85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0.383億立方米。境內河流有馬營河、霍城河、寺溝河和山丹河以及大黃山淺山區的小溝小岔。經濟
綜合
2013年山丹縣實現生產總值38.81億元,比2012年增長12.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37億元,增長6.2%;第二產業增加值13.27億元,增長14.9%。其中,工業增加值7.89億元,增長15.8%;第三產業增加值17.17億元,增長12.9%。人均生產總值23839元,同比增長11.1%。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22:36:42調整為22:34:44,與2012年相比,第一產業與2012年持平,第二產業比重下降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2個百分點。2013年,山丹縣實現農業增加值8.37億元(含馬場),增長6.2%。
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3年山丹縣完成總播種面積62.94萬畝,比2012年增長4.02%。其中,糧食種植面積41.93萬畝,比2012年增長3.38%;油料種植面積7.95萬畝,增長4.3%;其他作物種植面積13.06萬畝,增長5.92%。2013年糧食總產量176848噸,比2012年增長4.3%。油料總產量15480噸,比2012年增長6.5%。
林業
2013年全力實施了天然林保護、濕地生態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和綠化造林等林業生態工程建設,2013年共完成造林面積2萬畝。本年實有封山育林面積14.18萬畝。
畜牧業
2013年豬飼養量達6.13萬口,同比增長3.72%,出欄3.42萬口,同比增長4.3%;羊飼養量達90.68萬隻,同比增長3.05%,出欄32.78萬隻,同比增長4.39%;牛飼養量達2.18萬頭,同比增長2.35%,出欄0.37萬頭,比2012年增長2.8%。2013年肉類總產量達8291噸,比2012年增長3.98%。牛奶產量1592噸;綿羊毛產量873噸;禽蛋產量761噸。
第二產業
工業
2013年實現工業增加值78890萬元,比2012年增長15.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7680.6萬元,比2012年增長16.5%。其中按登記註冊分,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2160.4萬元,增長42.3%;集體企業完成7143.4萬元,增長1.7%;股份制企業完成32980.8萬元,增長21.3%。按行業分,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完成15945.5萬元,增長9.7%;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完成1534.3萬元,增長18.3%;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完成16093.9萬元,增長32.1%。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12072.7萬元,增長24.2%;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5607.8萬元,增長16.2%。
2013年山丹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收入18.88億元,增長21.29%;實現利稅2257萬元,比2012年減少1707萬元。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1633萬元,比2012年減少74萬元。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2877萬元,比2012年增加153萬元。
2013年水泥產量106.6萬噸,增長5.3%;鐵合金產量15.8萬噸,增長6.82%;精製食用油產量5757噸,增長32.56%。
建築業
2013年山丹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53833萬元,比2012年增長12.4%。2013年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總產值91306.3萬元,比2012年增長38.8%。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3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5835萬元,比2012年增長35.7%。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完成投資8606萬元,下降23.61%;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50471萬元,增長34.79%;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36758萬元,增長44.44%。其中國有經濟控股投資92060萬元,占總投資的28.05%。採礦業投資94612萬元;製造業投資35752萬元;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20107萬元;建築業投資5875萬元;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25459萬元。
2013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50648萬元,比2012年增長34.2%,其中住宅投資38153萬元,增長84.7%。房屋施工面積52.35萬平方米,竣工面積9.81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17.05萬平方米。
2013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53億元,比2012年增長16.1%。
財政
2013年,山丹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0060萬元,增長47.5%,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38530萬元,比2012年增長28.31%。其中,增值稅5344萬元,下降18.32%;營業稅11802萬元,增長56.28%;企業所得稅3919萬元,增長22.39%;個人所得稅1656萬元,下降17.03%。財政支出達到14.87億元,同比增長15.5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3.53億元,基金支出1.34億元。
金融
2013年末,山丹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02120萬元,比年初增加55225萬元,增長12.36%。其中,單位存款餘額153326萬元,比年初增加7066萬元,增長4.8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38875萬元,比年初增加41837萬元,增長14.08%。年末山丹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51924萬元,比年初增加74768萬元,增長42.2%。
保險
2013年保費收入7726.5萬元,比2012年增長3.06%。其中:財產保險收入1820.4萬元,增長18.5%;壽險收入5906.1萬元,同比減少0.9%。2013年賠付支出1871.9萬元,比2012年增長20%。其中:財產險840.4萬元,增長42%;壽險1031.5萬元,增長11.8%。
交通運輸
2013年完成公路貨物周轉量44800萬噸公里,比2012年增長37.57%;客運周轉量18600萬人公里,比2012年增長37.09%。至年末,山丹縣營運客車保有輛272輛,營運貨車保有輛6008輛。
郵政通訊
2013年郵政業務總量708.33萬元,同比減少15.1%。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98萬戶,減少2600戶,同比下降9.2%。年末行動電話用戶18.17萬戶,增加5700戶,同比增長3.2%。年末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達到4.55萬戶,增加800戶,比2012年末增長4.12%。
2013年共接待境內外遊客164萬人(次),同比增長46.16%。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06億元,同比增長80.3%。
國內貿易
2013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890.6萬元,比2012年增長14.6%。分城鄉看,城鎮零售額達到67123.4萬元,增長16.3%;農村零售額達到28767.2萬元,增長10.9%。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82362.7萬元,增長19.2%;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3527.9萬元,同比下降7%。
2013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銷售額21237.7萬元,同比增長29.8%。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實現營業額1885萬元,同比增長47.2%。2013年輸轉勞動力6.21萬人,同比增長0.98%。勞務收入達到8.95億元,同比增長24%。
社會建設
1998年建成全省文化先進縣。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90%、96%。有中、國小152所,幼稚園35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在校學生30673名,適齡兒童入學率99.87%。2001年,科技在經濟成長中的貢獻率達到44%。共有衛生(防疫)院所19所,縣城有縣醫院、中醫院、防疫站、婦幼保健站。1997年被國家體委命名為全國民眾體育活動先進集體,1998年建成全國體育先進縣。教育
2013年山丹縣擁有中等專業學校1所,高級中學1所,普通中學5所,(其中:九年一貫制2所,12年一貫制1所),國小35所。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中入學率達100%。2013年,山丹縣向全國各類高等專業院校輸送新生1558名,聯考錄取率達98.05%;向中等專業學校輸送新生964名。在校學生體育達標率達100%。幼稚園在園幼兒4869人。文化
2013年末,山丹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4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廣播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為100%和100%。有線電視用戶2.0萬戶,同比減少20%。《西部山丹》2013年發行45期,累計發行504期。醫療
2013年末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人數為14.01萬人,參合率為99.24%。2013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支出總額為5444.85萬元,比2012年增長19.09%;累計受益455811萬人次,比2012年減少32.2%。2013年山丹縣共設定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09個,其中,二級甲等綜合醫院1個、二級甲等中醫醫院1個,婦幼保健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新農合辦公室各1所,鄉鎮衛生院10所(中心衛生院4所、一般衛生院4所、衛生院分院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社區衛生服務站1所,駐丹企業醫療機構9所,民營專科醫院1所,村衛生室115所,城鄉個體診所66所。年末山丹縣衛生技術人員939人,其中執業醫師236人,執業助理醫師94人,註冊護士391人,其它衛生技術人員160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267張,其中鄉鎮衛生院254張。
社會保障
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8.7元,比2012年增長10.2%;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280.1元,比2012年增長16.2%;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7.2%。農民人均純收入8269.4元,比2012年增長13%;農民人均消費支出6115.6元,比2012年增長14.8%;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8.3%。2013年山丹縣新增城鎮就業5677人,安置下崗再就業人員3049名,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19%。山丹縣6205人參加失業保險,3786人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24740人參加職工醫療保險,26394人參加居民醫療保險,101837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2013年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24931萬元;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支出23394萬元。城鎮化率達到38.97%,比2012年同期增加1.19個百分點。
環境保護
2013年,山丹縣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4個,項目總投資6661萬元。山丹縣四項主要污染物削減量為:化學需氧量402.40噸,氨氮18.33噸,二氧化硫245.89噸,氮氧化物65.95噸。城區廢氣和水源污染治理成效明顯。交通狀況
山丹在西漢,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鎮,為蘭州到敦煌的必經之地。縣城有312國道,蘭新鐵路、312國道橫貫全境,有5條全長181公里的省地公路、8條通往縣鄉和軍馬場區的地方公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縣境內通訊設施較為齊全,現代通訊手段都已廣泛使用。旅遊資源
甘肅省旅遊產業示範縣——山丹縣甘肅省經濟發展示範縣——山丹縣
甘肅省省級精神文明縣——山丹縣魅力(美麗)山丹我的家!
全國室內最大的泥潭坐佛【山丹大佛寺】
世界第一大馬場、國家級AAAA級旅遊景區【山丹軍馬場】
國家級AAAA級旅遊風景區【山丹焉支山森林公園】
國家級AAA級旅遊景區【山丹南湖公園】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AA級旅遊景區【山丹艾黎博物館】
甘肅省省級森林公園【焉支山森林公園】焉支山
甘肅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艾黎何克陵園】
河西第一橋之稱【山丹大什字鋼架構環形天橋】
全國十大軍事打靶基地【山丹紅寺湖打靶場】
甘肅省水泥生產巨頭【甘肅山丹水泥集團“山泥集團”】
被專家譽為“露天長城博物館”【山丹漢明長城】
全球馬品牌【“山丹馬”】
全國品牌【“丹馬”集團】傳說中的山丹八大奇景之一龍眼大睜有幸保存下了一半,此位於龍首山脈主峰龍頭山頂有兩顆龍眼,現存還有一顆,此景太陽東升從西邊可見,太陽落西從東邊可見,是少有的自然奇觀。
美食小吃
油泡泡
河西各地均有製做,而山丹的與眾不同,因為裡面攙了煮熟的黃參。將麵粉由沸水燙成硬糊狀,再攙進煮熟切碎的黃參(一種野生植物,狀如人參,營養豐富,其味甘甜),然後用筷子將其一團一團夾入沸騰的油鍋煎炸,呈金黃色時,即可撈而食之。油泡泡酥軟香甜,營養豐富,是當地美食之一。
捻珍
將快欲成熟的青稞穗或小麥穗蒸熟,趁熱搓揉,簸淨芒殼,然後用手搖小磨研磨,成為綠白夾雜、捻連成串的條狀物,故名“捻珍”。捻珍放鹽巴,加蒜泥,潑上清油蔥花,柔而不粘,筋而不硬,味香色鮮,口感頗佳。
箭頭
先將青稞面用冷水和好,然後放在案板上切成小塊或揪成小丁,用手掌平搓成兩頭尖尖,細細長長的圓長條面,狀如箭頭,故名。箭頭煮熟,加以陳醋、蒜泥、油潑辣椒等,味美可口,夏日冷食更是別有一番風味與情趣。
炒撥拉
炒撥拉因動作而得名。支以鑄鐵鏊子,將切好的羊肝、肺、肚、腸、心等佐以調料蔥花蒜苗下鍋,以柴禾或煤炭為燃料,用猛火爆炒,待熟即食。
油糊宣
油糊宣以香而味美,又軟又香,實惠而且回味無窮。做法:選擇精製麵粉(按人數選擇),蔥,油,花椒,食用鹽;用溫開水燙麵攪勻,用刀板趕開鍋底大的餅,撒點蔥花,再趕之,放入平底油鍋,餅黃亮時撈出,即可食之。羊肉顛卷子
山丹自古羊多,羊肉的吃法也就比較獨特。羊肉顛卷子就是其中之一。燜卷子,以羊羔肉為最佳。將肉切成塊,等鍋熱油香後入內爆炒,約八成熟,佐以調料,加適量水燜燉,再將和好的面擀開,抹油加蔥花,捲成二指寬的卷子,切成寸段,下鍋繼續燜燉,待面熟肉爛,即可進食。由於面肉相互滲透,吃麵而噴香,食肉而不膩,因而倍受人們青睞,每當貴客登門,當地人常常以此招待。甘肅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蘭州市 | 城關區| 七里河區| 西固區| 安寧區| 紅古區| 永登縣| 皋蘭縣| 榆中縣 |
嘉峪關市 | |
金昌市 | 金川區| 永昌縣 |
白銀市 | 白銀區| 平川區| 靖遠縣| 會寧縣| 景泰縣 |
天水市 | 秦州區| 麥積區| 清水縣| 秦安縣| 甘谷縣| 武山縣|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
武威市 | 涼州區| 民勤縣| 古浪縣| 天祝藏族自治縣 |
酒泉市 | 肅州區| 玉門市| 敦煌市| 金塔縣| 瓜州縣|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
張掖市 | 甘州區| 民樂縣| 臨澤縣| 高台縣| 山丹縣|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
慶陽市 | 西峰區| 慶城縣| 環縣| 華池縣| 合水縣| 正寧縣| 寧縣| 鎮原縣 |
平涼市 | 崆峒區| 涇川縣| 靈台縣| 崇信縣| 華亭縣| 莊浪縣| 靜寧縣 |
定西市 | 安定區| 通渭縣| 臨洮縣| 漳縣| 岷縣| 渭源縣| 隴西縣 |
隴南市 | 武都區| 成縣| 宕昌縣| 康縣| 文縣| 西和縣| 禮縣| 兩當縣| 徽縣 |
臨夏回族自治州 | 臨夏市| 臨夏縣| 康樂縣| 永靖縣| 廣河縣| 和政縣| 東鄉族自治縣| 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合作市| 臨潭縣| 卓尼縣| 舟曲縣| 迭部縣| 瑪曲縣| 碌曲縣| 夏河縣 |
(參見:甘肅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