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石河鄉

太石河鄉位於甘肅隴南市縣南部最邊緣地區,距縣城60公里。境西南岷峨山自西向東伸延其境,老根里岷山主峰海拔2562米,為本縣第一高峰。年平均氣溫6至10度,降雨量500毫米左右,無霜期200天。全鄉轄16個村,面積124.3平方公里,人口5361人,有耕地1.24萬畝,林地8.5萬多畝。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太石河鄉地處西和縣南部,距縣75公里,屬典型的高山峽谷地區,曖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平均年降雨量450ml。境內溝壑縱橫,坡陡溝深,土壤貧瘠,氣候乾旱,旱、澇、霜凍等自然災害頻繁,農業基礎脆弱。太石河鄉東與大橋接壤,南鄰武都區隆興鄉,西與禮縣三峪鄉相臨。全鄉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4.5公里,總面積90平方公里,全鄉13個行政村,44個社,1197戶;5710人,總勞動力4618人,2008年人均純收入1431元,年末耕地面積12385畝,退耕還林4200.1畝,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經濟林果為主。小麥播種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62%,核桃收入占總收入的45%,因有核桃之鄉的美譽。平均海拔1530米。距縣城6+0公里。境西南岷峨山自西向東伸延其境,老根里岷山主峰海拔2562米,為本縣第一高峰。沿山脊北麓森林密布,礦產豐富,甘肅銻廠已正式開發。
行政區劃:全鄉轄13個鄉政村,44個社,分別為銀杏、馬壩、月留、金林、龍山、堯孔、白崖、吉龍、魏壩、胡山、桃崖、山青、崖灣。現有初級中學1所,國小11所,衛生院1所,新辟山貨市場1處,促進了物資交流。鄉南馬壩新建小水電站1座。8個村全部通電、通郵、通公路,9個村通電話,8個村通自來水。
歷史概況:1950年沿舊制太石河有山青鄉、金林鄉、銀杏鄉三個鄉(包括今天蒿林、大橋的部分地域);1969年金林鄉併入山青鄉、銀杏鄉而且改為山青公社和銀杏公社。這時期最有影 響力的是:1969年初作出了“七鑽一削一改”治河爭地工程計畫,真實體現了愚公精神,1973年春季中央電視台拍攝新聞記錄片,在全國播放。同年人民日報社以“手牽龍王穿山行”為標題進行報導,在全國大有名氣;1973年山青公社併入銀杏公社;1983年元月改名太石河鄉。

資源概況

土地資源

全鄉土地總面積90平方公里,合11.5萬畝,其中農業用地1.2385萬畝,占總面積的10.8%;牧業用地1.85萬畝,占總面積的16%;林業用地3.95萬畝,占總面積的34.34%;荒坡1.785萬畝,占總面積的15.52%;不可利用地0.968萬畝,占總面積的8.4%;石壁、石砂地0.745萬畝,占總面積的6.5%;暫不利用地0.97萬畝,占總面積的8.44%。

農畜產品資源

主要有7大農產品:小麥、玉米、核桃、花椒、油菜籽、大豆、蔬菜。其中核桃為太石河鄉的重要經濟來源,2008年全鄉核桃面積達578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46.7%,太石河盛產的核桃不但品優質高,而且生產量大,在市內外享有盛名。2007年成立了“太石河鄉核桃產業合作社”為今後太石河核桃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主要畜產品有:豬肉、羊肉、禽肉,其中土雞肉以肉鮮、質嫩為特點,成為太石河鄉的有名產品。

水利資源

全鄉境內有溝岔九條:其中禮縣三峪溝總長25公里,流域面積235平方公里;白崖、桃崖、吉龍三條溝總長29千米,流域面積71平方公里,水位落差大,開發前景可觀,目前建設小水電45座,受益民眾280餘人;乾渠在鄉境內總長3.2千米,支渠長15.5千米,管網供水工程總長21千米,支管道45300米,受益8個村,20個社,2850人,1424頭(只)牲畜。

林業資源

境內有林業用地3.95萬畝,其中有林地3萬餘畝,灌木林1.8萬畝,疏林地1.2萬畝,未造0.55萬畝,非林業用地0.3萬畝。地埂經濟林達53.6萬株,已接近人均100株目標,實現了全鄉全覆蓋,涉及13個村,41個社,1100戶。退耕還林合格面積為95%。

社會、經濟發展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鄉近年來發展取的長足進步。但是與上級要求相差甚遠,與臨近兄弟鄉(鎮)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來源單一,交通不暢,信息閉塞,人民生活貧困。
張壩農貿市建設,通過積極招商引資,於2008年引進資金270萬,建設太石河農貿市場,原計畫修建商鋪96間,144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24間360平方米,強化了基礎設施,美化了市場環境,提高了市場的利用率,大大改善鄉周邊居民的購物和農產品銷售,形成鄉南接武都龍壩,北聯禮縣的重要商貿市場。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省十一次黨代會,地委委員擴大會議和縣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學習科學發展觀的精髓,緊緊圍繞“林果興鄉,勞務富民和產業結構調整”這一核心,突出發展與和諧兩大主題,重點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將災後重建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使生態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紮實穩步推進,促進全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009農業生產總值要達110.561萬,增長10%,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631元,增長10%,人口自然增率控制在4.2‰以內。

特色產業與優勢資源

依靠得天獨厚的光熱水資源,大力發展經濟林果、蔬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推進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積極順應天時地利,順應市場經濟規律,最佳化了種植業的作物品結構,發展以核桃、花椒、大棗和油橄欖示範栽植為主的經濟林果,以川壩地各種拱棚為主的蔬菜種植示範園特色產業,實現全覆蓋,逐步實現“山頂退耕還林戴帽子、山腰興水改土糧帶子、川壩調整結構掙票子”的發展模式。

隴南市的鄉鎮

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陲,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甘肅唯一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衝。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區八縣,分別為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有242個鄉鎮、3422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回、藏、滿、壯等23個民族。2010年8月12日凌晨以來隴南發生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致使多處交通要道受損,電力、通信設施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援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讓我們了解一下隴南市的行政區劃和它的鄉鎮。
武都區
宕昌縣
文縣
禮縣
陳院鎮
洛塘鎮
成縣
碧口鎮
丹堡鄉
劉家坪鄉
玉壘鄉
范壩鄉
口頭壩鄉
尖山鄉
臨江鄉
梨坪鄉
舍書鄉
堡子壩鄉
石坊鄉
西和縣
店村鎮
馬河鄉
固城鄉
湫山鄉
上坪鄉
江口鄉
兩當縣
西坡鎮
伏家鎮
江洛鎮
泥陽鎮
嘉陵鎮
銀杏樹鄉
水陽鄉
栗川鄉
榆樹鄉
大河店鄉
徽縣
哈達鋪鎮
康縣
沙灣鎮[隴南市宕昌縣]
屯寨鄉
上丹鄉
蘇元鄉
三倉鄉
五庫鄉
郭河鄉
阿塢鄉
賈河鄉
車拉鄉
拋沙鎮
平洛鎮
石雞壩鄉
岸門口鎮
長道鎮
洛峪鎮
石堡鄉
稍峪鄉
馬元鄉
曬經鄉
太石河鄉
六巷鄉
陽壩鎮
祁山鄉
望關鄉
永坪鄉
寺台鄉
崖城鄉
羅壩鄉
大南峪鄉
洮坪鄉
迷壩鄉
王壩鄉
雷王鄉
龍林鄉
中壩鄉
沙金鄉
草坪鄉
雷壩鄉
肖良鄉
三峪鄉
灘坪鄉
碾壩鄉
站兒巷鎮
豆壩鄉
雲屏鄉
白楊鄉
太石鄉
銅錢鄉
黃渚鎮
紅川鎮
尚德鎮
安化鎮
小川鎮
麻沿河鄉
桔柑鄉
沙壩鎮
虞關鄉
佛崖鄉
盧河鄉
裕河鄉
外納鄉
鐔河鄉
八力鄉
中廟鄉
西高山鄉
木耳鄉
顯龍鄉
龐家鄉

何家堡鄉
磨壩藏族鄉
豆坪鄉
蒲池鄉
新城子藏族鄉
永寧鎮[甘肅省隴南市]
竹院鄉
三河壩鄉
甘江頭鄉
索池鄉
何壩鎮
石峽鎮
王磨鎮
韓院鄉
理川鎮
臨江鋪鄉
店壩鄉
鐵樓藏族鄉
好梯鄉
柏林鄉[武都區]
肖家鄉[文縣]
宕昌鎮
馬街鄉[武都區]
漢林鄉
南陽鎮[宕昌縣]
官亭鎮[宕昌縣]
隆興鄉[武都區]
龍壩鄉[武都區]
橋頭鄉[文縣]
官鵝藏族鄉
金木鄉
牛家鄉[宕昌縣]
中寨鄉[文縣]
南河鄉[宕昌縣]
漢源鎮[西和縣]
金廠鄉
馬營鄉[武都區]
姜席鎮
池壩鄉
大舍鄉
錦屏鄉[武都區]
西峪鄉
蘇合鄉
簸箕鄉
興隆鄉[西和縣]
琵琶鄉[武都區]
將台鄉[宕昌縣]
月照鄉[武都區]
十里鄉[西和縣]
大橋鄉[西和縣]
蒿林鄉
楓相鄉
盤底鄉
渭河鄉
坪埡鄉

鹽官鎮[禮縣]
石橋鎮[甘肅省禮縣]
白河鎮[禮縣]
寬川鄉[禮縣]
永興鄉[禮縣]
草河鄉
興化鄉[宕昌縣]
紅河鄉[禮縣]
城郊鄉[武都區]
秦峪鄉
化馬鄉[宕昌縣]
新寨鄉[宕昌縣]
獅子鄉[宕昌縣]
五馬鄉[武都區]
三河鄉[武都區]
大堡鎮[康縣]
西支鄉[武都區]
兩河鎮[康縣]
長壩鎮[康縣]
雲台鎮[康縣]
東江鎮[武都區]
漢王鎮[武都區]
透防鄉
兩水鎮[武都區]
龍鳳鄉[武都區]
玉皇鄉
宋坪鄉
甘泉鄉[武都區]
楊店鄉[兩當縣]
左家鄉
店子鄉[康縣]
魚池鄉[兩當縣]
張家鄉[兩當縣]
紙坊鎮[成縣]
泰山鄉[兩當縣]
金洞鄉[兩當縣]
角弓鄉
鐔壩鄉
大坪鄉[成縣]
支旗鎮
柳林鎮[徽縣]
魚龍鄉[武都區]
水泉鄉[成縣]
二郎鄉[成縣]
南康鄉[成縣]
熊池鄉
黃坪鄉[武都區]
高橋鄉[徽縣]
石門鄉[武都區]
化埡鎮
黃陳鎮
隴南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