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沙灣鎮位於宕昌縣南部,距宕昌縣城60公里,國道212線縱貫全鎮,全鎮總面積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000畝(其中水澆地7800畝),草原面積45600畝。全鎮轄23個行政村,126個村民小組,5457戶25603人,212國道沿白龍江而行,交通便利,水能蘊藏量大,光照充足,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一年兩熟。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洋芋、水稻、高粱為主;林果以花椒、柿子、葡萄、石榴、油橄欖、桃、梨、無花果為主;藥材以黨參、大黃、紅芪、柴胡、當歸為主,大黃遠銷到東南亞國家;蔬菜以洋蔥等返季節蔬菜為主;礦產資源有金、銀、銅、鐵、石膏、矽酸鹽、鉛鋅等。沙灣鎮歷史悠久,從明朝起開始經商,經濟比較活躍,帶動了當地和周邊鄉鎮的發展。境內還有大量的明、清古建築群,上堠梓潼文昌廟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社會發展
鎮黨委、政府在充分認識鎮情的基礎上,按照“內抓扶貧開發,外抓勞務移民”的指導思想,以改善基礎設施為主,實施了中國小教學樓、醫院辦公大樓以及鄉村公路、梯田、田間道路、農貿市場、水利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使民眾的生產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在全鎮基本解決溫飽的基礎上,部分村向小康邁進。
民風民俗]社火
即將消失的文化社火,古老的民間藝術,緊隨著城鄉一體化的飛速發展和民間老藝人的老齡化,這一文化正在逐漸衰退。
為了全面建設小康村鎮,今後,鎮黨委、政府將帶領全鎮幹部民眾,以蔬菜、林果、藥材、勞務、養殖業為主,實施整村推進項目,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到2010年左右實現村村通公路,中國小開通遠程教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走環保、立體和產、供、銷、加工一體化的路子;以建材、加工業為主的鄉鎮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以人為本的公民道德建設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
名優特產
沙灣罐罐酒
沙灣罐罐酒,亦稱黃酒、砸桿酒,是燒制“二鍋頭”的料酒。據史料記載始於宋代,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罐罐酒的釀造,有嚴格的要求和複雜的程式,首先要將曬好的紅谷、青稞、高梁等糧食除去秕谷和雜物,然後放入加熱的鍋水中煮。這一過程要掌握火候,絕不能煮焦,煮熟後馬上涼在大蒲籃里,不停地攪動散熱,涼冷後,拌以酒麴。酒麴也有兩種,一種為山林里採摘的植物密密貫(園形小葉連成藤狀),曬乾後和麥麩做成酒麴,這種酒麴發酵慢,稱為慢曲;一種為購買的四川酒麴,這種酒麴發酵快,稱為快曲。酒麴拌好後捂上三至五天,待發熱有酒味後,裝入缸中,缸口用圓形石板蓋住,並用青土泥密封,不能透一點氣。過三至六個月後(一般快曲三個月,慢曲六個月),可將發酵後的酒醅舀入煨罐,加水煮沸,插入小竹節筒飲用。快麯酒濃烈醇香,使人精神爽快,慢麯酒醇香甘美,使人回味悠長。如果是紅谷酒,那就更為上乘。
沙灣的罐罐酒以其用料種類多,營養豐富而深受民眾的普遍喜愛,是地地道道的綠色食品。家家沙灣家家酒,灌灌酒既是勞動歸來後消除疲勞的“解乏酒”,也是招待客人的“看家酒”。如今,沙灣的罐罐酒作為一種地方特色飲食已走出沙灣,享譽縣內外。
沙灣二老殼
沙灣二老殼,原名老烤,由於兩字音相近,地方口語叫做二老殼;也是由料酒煮一次,再烤酒一次,共兩次而得名。是把提前釀造好的料酒再次燒烤而成的白酒,酒精度一般在35-40度之間。燒制二老殼非常講究工藝,燒制的器具也非常獨特,由圓孔鍋蓋、套桿、套缸、竹筒組成。套桿起連線作用,套缸下面是一個圓通孔,用來連線兩端的套桿和竹筒,通孔上面是冷卻缸,用來裝水冷卻通孔里的酒蒸氣。烤酒時,把料酒放入大鍋蓋上之後,將套桿與鍋蓋圓孔、套缸圓孔一端相連,竹筒從另一端相連。鍋里的料酒煮開後,酒蒸氣從鍋孔蓋傳入套桿,再由套桿傳到套缸,在套缸的通孔子裡,酒蒸氣由上部的水冷卻變為酒,從竹筒里流出。烤制時要不斷更換套缸的熱水,以便穩定溫度,火更要注意,不能大,也不能小,大了酒出來後有焦味,小了出酒慢且味淡。酒的好壞與料酒有關,料酒若在酒缸里密封不好漏氣,烤出的酒就會有一股酸味。二老殼更奇怪的是與燒制人的性格還有關,如燒制女人性格剛強,酒則烈,性格溫柔,酒則綿,性格古怪,酒則怪味。烤制二老殼常用的料酒有高粱、玉米、紅谷、青稞、小麥,其中高梁居多,青稞的酒最為上稱。在沙灣,不管貧富,婚喪嫁娶,招待客人,都不買酒,全用自家烤制的二老殼。二老殼與沙灣罐罐酒齊名,是宕昌南部地區特有的地方飲食。它以特有的鄉土風味和物美價廉的獨特品質,長盛不衰,受到當地民眾的喜愛。現在二老殼已走出沙灣,享譽縣內外。
宕昌當歸
宕昌境內哈達鋪、理川一帶為當歸原產地中心產區,因屬古岷州轄地,故以“岷歸”著稱。“岷歸”栽種千年,一直離不開故土,外地移栽,藥性大減,因而自古以來,產量質量均為全國之首,“岷歸”身價信譽有增無減。早在公元505年,宕昌國王梁彌博向南梁國王的貢品就是當歸。唐代《新修本草》載:“當歸以宕州者最佳”。產地集中在宕昌中北部阿塢、哈達鋪、理川、車拉、將台等鄉鎮。年種植面積3萬畝,年產量達450萬公斤。當歸歷來是宕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宕昌當歸榮獲外貿部《出口商品榮譽證書》,在東南亞地區享有極高聲譽。
“岷歸”身乾粗長,根頭肥大,叉根較少,外皮棕黃,肉質飽滿,香氣濃郁,折斷有白色,有粉質。含有香精、糖分、醇劑、揮髮油、水溶性生物鹼,維生素B12等多種成分和人體所需的17種胺基酸,素有“藥王”之稱。除藥用外,近年來採用新的種學方法,當歸又被製作成當歸酒、當歸茶、護膚品和太空人的高級滋補品等,得以廣泛套用。
風味小吃
紅軍鍋盔
紅軍鍋盔:哈達鋪鍋盔歷史悠久,色樣繁多,大一尺,底平面突,突面形似牡丹,狀如頭盔,故名鍋盔,也稱穹鍋。用特製火鍋灰燒而成,食之乾酥,清香可口,回味悠長。鍋盔是哈達鋪人民當年獻給長征紅軍的最高級食品。後來,哈達鋪人民將鍋盔的外觀改成由八個瓣組成,象徵紅軍的八角帽,名字也改為紅軍鍋盔,以此紀念。
哈叉
哈叉(當地方言)是哈達鋪、理川一帶的風味麵點。是宕昌上半片家家戶戶逢年過節、舉辦宴席、款待貴客必不可少的食品。其做法是先將小麥粉和成麵團自然發酵,適量的鹼水中和,反覆揉搓,使麵團光滑柔韌,用器皿捂蓋,讓麵團回醒片刻。然後後將麵團揉搓成長條,擀杖擀開,用刀切成約長10厘米,厚約3-4厘米的長條,從長條中間劃開兩刀,兩頭不能劃斷。用手提起中間麵條,把整個一角從中間麵條中翻過,形如“8”字,又像古時婦女頭上耀亮無比的金釵,故稱哈叉。再放入油鍋烹炸,至兩面金黃,蓬鬆酥軟,色香噴鼻。最好以當地傳統手工榨制而成的蔓菁油烹炸,味道更加地道濃香。
哈叉製作時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喜好,做成甜味或鹹味兩種。尤以麵團中加入天然蜂蜜做成的甜味哈叉為最佳。 多年來,哈叉一直是當地民眾十分喜愛的首選麵食,不僅是因為其具有獨特的地方風味,更重要的它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今,這一傳統小吃已成為宕昌及周邊地區遠近聞名的獨特風味美食。
隴南市的鄉鎮
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陲,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甘肅唯一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衝。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區八縣,分別為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有242個鄉鎮、3422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回、藏、滿、壯等23個民族。2010年8月12日凌晨以來隴南發生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致使多處交通要道受損,電力、通信設施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援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讓我們了解一下隴南市的行政區劃和它的鄉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