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鐵樓藏族鄉](/img/f/455/wZwpmLwgDM2gzM3IzMxYj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yM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鐵樓藏族鄉, 是文縣唯一的民族鄉,也是隴南地區7個民族鄉之一。位於文縣西南部,白馬河流域。東鄰城關鎮,南連上丹鄉,西南接四川省平武縣,西北與四川九寨溝縣接壤,北靠石坊鄉和石雞壩鄉。東西長31公里,南北寬25公里,面積324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7.8%,是全縣面積最大的鄉之一,在25個鄉鎮中名列第四,僅次於上丹、店壩、劉家坪鄉。鄉政府駐捷運樓村(又稱鐵樓寨),是文縣四大邊寨之一,距縣城25公里,海拔1300米。
鐵樓鄉轄16個行政村(鐵樓、景家壩、肖家山、下墩上、演武坪、新寨、舊寨、麥貢山、入貢山、小溝橋、石門溝、強曲、草河壩、李子壩、枕頭壩、寨科橋),51個合作社,44個自然村,2340戶, 10566人(其中漢族1691戶、7888人;藏族630戶、2678人),勞動力6294 個。耕地面積16662畝,其中水田 349畝,水澆地6351畝,旱地9962畝,梯田9820畝,經濟林果860畝,黨參703畝。農民人均耕地1.57 畝。2001年,全鄉經濟總收入1295萬元,多種經營收入734萬元,糧食總產333.7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635元,人均有糧316公斤。
鐵樓是文縣四大邊寨之一,是藏、漢雜居的民族鄉。也是白水江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境內森林茂密,溝壑縱橫,動植物資源豐富,受國家保護的珍貴動物有國寶大熊貓、金絲猴等26種;受國家保護的珍稀植物有32種,經濟作物有紋黨、花椒、生漆。
境內邱家壩有“大熊貓人工馴養場”,是大熊貓人工養殖的科學研究基地。
2008年5月15日,受汶川地震影響,鐵樓藏族鄉2468戶民眾全部受災,其中360餘戶住房倒塌,968戶住房成為危房,其餘房屋出現裂縫、傾斜等不同程度損壞。
民俗文化
鄉內白馬人民俗文化是市民俗文化的一大品牌和靚麗名片,具有唯一性、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白馬面具舞池哥晝已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白馬人民俗文化的保護開發,是一項利在當今、功在千秋的事業,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成立了隴南市白馬人民俗文化研究會。文縣要充分發揮白馬人民俗文化這一文化資源優勢,圍繞白馬人民俗文化保護開發求發展,當前要著力抓好四件事,即落實好“四個一”:打好一個基礎,調查收集白馬人民俗文化文字、音像等資料;辦好一個節會,春節期間由鐵樓鄉承辦,辦好文縣鐵樓鄉首屆白馬面具舞匯演,並作為制度,每年舉辦一次;三是抓住一批機遇,即國家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災後重建和擴大內需的機遇,積極爭取項目,研究弘揚白馬民俗文化;四是把好一個關口,充分利用災後重建的機遇,打造一批白馬民俗文化村,帶動旅遊業發展。
隴南市的鄉鎮
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陲,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甘肅唯一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衝。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區八縣,分別為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有242個鄉鎮、3422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回、藏、滿、壯等23個民族。2010年8月12日凌晨以來隴南發生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致使多處交通要道受損,電力、通信設施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援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讓我們了解一下隴南市的行政區劃和它的鄉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