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省轄市]

武威[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省轄市]

武威,簡稱“雍涼”、“涼”、“雍”。古稱涼州、雍州、姑臧、休屠、屠各,是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又稱雍涼之都、天下要衝、國家蕃衛、夢幻涼州。先設雍州,後改涼州。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大涼在此建都,雍涼文化的發源地。是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軍隊的武功軍威而得名,曾經的中國第三大城市,西北的軍政中心、經濟文化中心。武威地處漢羌邊界,民風剽悍,悍不畏死。自古涼州精騎便橫行天下,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武威曾是“涼州刺史部”、“雍州牧”、“涼州牧”、“涼州刺史”、“河西節度”、“涼州總管府”、“涼州都督府”、“西涼府”、“甘肅提督”、“涼州總兵”、“涼州鎮守使”、“涼州府”、“甘肅巡撫”、“甘涼道”、“甘肅總兵”的政府駐地。武威擁有“五涼古都”、“河西都會”、“雍涼之都”、“西夏陪都”、“馬超龍雀故里”、“中國旅遊標誌之都”、“對外開放城市”、“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 、“俠都”、“雍都”、“涼都”、“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中國葡萄酒的故鄉”、“世界白氂牛唯一產地”和“北方名都”等美譽。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先秦

涼州北城門樓皇帝題寫 涼州北城門樓皇帝題寫

先秦時期(約7500~4000年前),從涼州的磨嘴子、馬家窯文化,皇娘娘台、海藏寺的齊家文化,沙井子、暖泉的沙井文化等證明從那時起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主要是遊牧部落。

夏商時期(約前2070~前1046),在夏商時期,雍州、涼州地處的犬戎的勢力範圍,河西走廊為西戎的駐地,西戎首領行使司法權,因為是遊牧部落,繁衍生息的場所不固定。

西周(前1046),周武王滅商後所建立西周,此地為北羌、馬羌、西戎占據,此地遊牧經濟向農業經濟的緩慢過渡, 但遊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北羌、馬羌、西戎是中國最古老的幾個強悍嗜血部落,雄踞西北長達幾個世紀。西周時中國分為九州,此地屬雍、涼二州,舊稱“雍涼之地”。

東周(前770),周平王定都洛邑,建立東周,此地為雍州屬地,春秋以前為西戎占據。雍州,禹貢的“黑水西河惟雍州”,到爾雅的釋地:“河西曰雍州”,都有明確的史載。黑水即張掖黑河 ,或謂即黨河 ,或謂即大通河 ,諸說不一,是中國古九州之一。

秦朝嬴政初年(前221),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雍州的這部分土地為月氏駐牧地,隨畜移徙,與匈奴同俗,此處是月氏人的屬地,亦稱月支、禺知的屬地,隸屬於雍州,月氏人遊牧於河西走廊西部武威與敦煌地區,實力強大為匈奴勁敵。

西漢

西漢高祖元年(前202),高祖劉邦正式稱皇帝,建立西漢,劉邦原想定都洛陽,後遷往長安。由於北方匈奴過於強大,高祖劉邦忍辱負重實施大臣婁敬的和親策略,休養生息。後來的呂后、惠帝、文帝、景帝繼續執行這一政策,先後向匈奴單于冒頓單于、老上單于、軍臣單于遣送很多皇室公主和親,並奉送大批財物,在其中涼州扮演重要角色。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擊敗匈奴,為顯示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西漢政府在原休屠王領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周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為西戎占據,秦為月氏駐牧地。

西漢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匈奴占領河西。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春,霍去病擊敗匈奴,河西走廊納入西漢版圖,後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4郡。境內置武威郡隸屬涼州刺史部,領姑臧、張掖、武威、休屠、揟次、鸞鳥、撲■、媼圍、蒼松、宣威共10縣,以姑臧(今涼州區)為治所。

新朝

新朝,設雍州,治姑臧。

東漢

漢獻帝興平元年(194年)6月,武威郡隸屬於雍州,領14縣,為姑臧、張掖、武威、休屠、揟次、鸞鳥、撲■、媼圍、宣威、倉松、鸇陰、祖厲、顯美、左騎千人官。  

魏朝

涼州安定門內雙塔 涼州安定門內雙塔

曹魏黃初元年(220), 十月魏文帝曹丕重置涼州, 其轄武威、金城、張掖、酒泉、敦煌、西平、西海七郡,州治武威郡姑臧, 涼州牧的 政府駐地,武威郡轄9縣,為曹魏的畜牧基地,以供應馬匹釀酒著稱。立武威葡萄酒為國酒,魏文帝為此特頒《涼州葡萄詔》,涼州葡萄酒顯赫於京師、蘇杭。從此涼州葡萄酒以味美醇厚馳名揚天下(尤其是江南)。

西晉

西晉初,隸屬涼州,轄姑臧、宣威、揟次、昌松、顯美、驪靬、番和7縣。

晉愍帝建興二年(314年)五月,張寔建立前涼,建元永安,設定涼州、河州、沙州、定州、商州和秦州共6州。武威郡屬涼州,領姑臧、祖厲、宣威、揟次、倉松、顯美、驪靬、鸇陰、番禾9縣。

東晉

東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十月,呂光改元太安,定都姑臧,史稱後涼。後涼轄武威等26郡,武威郡領姑臧、祖厲、宣威、揟次、顯美、驪靬和鸇陰7縣。

晉安帝隆安元年(397年)正月,河西鮮卑族禿髮烏孤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西平王,建元太初,姑臧,是為南涼。

晉安帝義熙四年(408年)十一月,禿髮傉檀稱涼王,都城移至姑臧,置武威郡等14郡及邯川護軍。武威郡隸屬涼州,領姑臧、祖厲、宣威、揟次、顯美、驪靬和鸇陰共7縣。

晉安帝隆安元年(397年)五月,段業創建北涼,置有涼、秦、沙3州。武威郡隸屬秦州,仍領姑臧、祖厲、宣威、揟次、顯美、驪靬、鸇陰7縣。

晉安帝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國西涼,以漢人一萬戶僑置會稽、廣夏2郡,余戶分置武威、武興、張掖3郡。武威郡仍領姑臧、祖厲、宣威、揟次、顯美、驪靬、鸇陰7縣。  

涼州古城全景 涼州古城全景

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拓跋燾親征河西,滅北涼,據河西,境內仍為武威郡,屬涼州,武威郡領林中、襄城2縣。涼州治所林中。

南北朝

東魏文帝大統元年(535年),滅北魏,據涼州,置武威、昌松、魏安、番禾、廣武5郡。武威郡領姑臧、林中、襄城、顯美4縣。  

北周世宗孝閔帝二年(558年),置涼州總管府,治所姑臧,統武威、廣武2郡。武威郡領姑臧、昌松、白山、力乾、安寧、廣城、鄣和燕支共8縣。  

隋朝

明朝涼州城關樓 明朝涼州城關樓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廢武威郡,置涼州總管府,治所姑臧。

隋煬帝大業初年(605年),廢涼州總管府,復置武威郡,郡治姑臧縣,領姑臧、昌松、番禾、允吾4縣。  

隋煬帝後期大亂,東突厥崛起達到“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的強盛程度。

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李軌舉兵反隋,占領河西,建大涼國,定都姑臧,建元安樂,歸附於東突厥。  

唐朝

唐武德二年(619年)李軌被李淵所滅。唐朝廢武威郡,置涼州總管府,治姑臧。

武德七年(624年),廢涼州總管府,改置涼州都督府。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10道,涼州屬隴右道。武威郡屬涼州,轄治範圍仍沿用隋朝建置。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又改涼州為武威郡,轄姑臧、神鳥、天寶、昌松和嘉麟5縣。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武威郡為涼州。   公元764年,武威被吐蕃占據。

唐朝公元849年,唐重占秦、原、安樂、維、扶、河、渭等州,公元851年,漢人張議潮占據河西、隴右,歸附於唐朝,唐朝再次占據武威涼州。  

宋朝

後梁開平二年(908), 六穀蕃部溫末派人到後梁進貢, 其首領杜論悉加、 杜論心被封為左領軍衛將軍 同正,蘇論乞祿為右領軍衛將軍同正,之後六穀蕃部分裂成許多部族聚落,涼州人民始終忠於北宋王朝。

涼州滿城清末官員 涼州滿城清末官員

太宗至道二年(996年)秋七月,北宋轄管西涼府,領姑臧、神鳥、番禾、昌松和嘉麟5縣。

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李元昊攻占甘、涼二州,從此,河西屬西夏版圖。

西夏

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在武威置西涼府,屬甘肅軍司(治甘州)轄。其下所置史無記載。  

西夏延嗣元年(1047),與夏惠宗時期,深受涼州文化的影響夏廷對內大興儒學, 提倡漢文化與技術,廢行蕃禮,改用漢儀,對外常與宋遼兩國處於戰爭與議和的狀態,後西夏西涼府創製發明中國最早的燒酒(白酒),被譽為西夏“酒都”。

元朝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在永昌府置永昌路,降西涼府為州。永昌路屬甘肅行省,轄領西涼州和莊浪縣兩個縣級政權。  

明朝

明朝洪武五年(1372),五月明朱元璋的征西將軍馮勝於涼州永昌大敗元軍後,又攻克亦集乃(額濟納)路,甘肅遂告平定,涼州這塊被外族統治了344年的土地終於納入的漢族的統治,納入了明朝版圖,置西涼州,治所涼州。涼州從此又有了新的生命。

明朝洪武九年(1376),十月西涼州改涼州衛,治所武威,後置臨河衛(今民勤縣)。將其併入陝西布政使司,屬陝西都司,後屬陝西行都司,實施軍事化管理。

明朝洪武十年(1377),涼州都指揮濮英增修涼州城。涼州千戶江亨防守和戎,改和戎為古浪並築城,洪武十六年(1383),日本沙門志滿募修涼州大雲寺,正統二年至四年,政府在涼州城東南隅修涼州衛儒學並擴建文廟。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四子肅王朱楧,就藩於甘州,僅四年,朱元璋死,建文元年(1399年)遷至蘭州,這為涼州退出甘肅省首府奠定了基礎,明朝崇禎十六年(1643),冬繼任肅王被李自成殺害,占河西諸州。如肅王朱楧就藩甘涼州,屯兵河西,李自成怎能順利滅明朝,對此繼任肅王付出了生命和整個明朝的代價。

明朝正統三年(1438),六月設古浪守御千戶所。正統十年(1445),二月英宗頒賜涼州大藏經一部。成化十九年(1483),重修涼州海藏寺、重修擴建蓮花山。明朝崇禎十六年(1643)李自成部將賀錦占領古浪、涼州。

清朝

清末涼州街景 清末涼州街景

清朝順治元年(1644),順治帝遷都北京,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將涼州納入清朝版圖,清朝初襲明制,置甘肅巡撫,駐甘州衛。順治五年,遷往蘭州。(1646)清軍進軍江南的過程中,燒殺淫掠,屠戮城池,相對南方,涼州顯得安全許多。

清朝順治十七年(1660),甘肅巡撫由甘州移駐涼州,雍正二年改衛為府。康熙元年,移駐涼州衛,後亦改府。康熙五年,又回蘭州,又改駐隴西。康熙十九年,再回蘭州。

康熙四十三年(1704),涼莊道武廷適在涼州創建成章書院(乾隆十二年改為天梯書院),明清兩代武威學風濃厚,雖沒出過狀元,但明清兩代武威共出54位進士,武威學風有“燈火輝煌不夜天,書聲朗朗甲秦隴”之美譽。

清朝雍正二年(1724),撤涼州衛、鎮番衛、永昌衛, 分別設武威縣、 鎮番縣、 永昌縣; 撤古浪守御千 戶所,置古浪縣;撤莊浪衛,置平番縣,並設莊浪廳。同時,置涼州府,轄武威、永昌、 民勤、 古浪、 永登 五 縣及莊浪廳,府治武威縣。

清朝乾隆二年(1737),旗兵駐防涼州,築滿城(涼州區炮校),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涼州府隸屬於陝甘總督府,陝甘總督衙門移駐蘭州府。陝甘分治,將原明肅王府作為甘肅省衙門的駐地,蘭州以此開府建省,從此蘭州成為甘肅的行政中心。武威逐漸被蘭州取代成為西北的軍政中心就在這個時期。

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紀曉嵐因為通風報信而被發配烏魯木齊。同年十月,被遣戍烏魯木齊贖罪。途經涼州,鎮守涼州武將田耕野,在此期間曉嵐紀在涼州也留下很多墨寶、匾額,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因乾隆帝修書需要,將其從新疆召回,途經涼州,由於其喜愛肉食,盛讚涼州肉食。

涼州清應寺施粥賑災 涼州清應寺施粥賑災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由於陝甘刀客與當地回民聯合起來,反抗官府的鬥爭此起彼伏,九月欽差大臣、陝甘總督林則徐遣戍新疆,途 經古浪、武威,作《次韻答陳子茂德培》一詩,並留下許多珍貴墨寶、匾額,盛讚西北的大好河山。

清朝同治十年(1871),清朝重臣陝甘總督左宗棠(左老)進駐甘肅,(1872)年馬占鰲年降清,任左宗棠馬隊三旗督帶,同年清廷尚在爭論討伐阿古柏之事,左宗棠率師進駐蘭州,準備收復新疆,在此期間左老遊歷涼州,左老在涼州也留下很多墨寶、匾額,盛讚涼州美食。(1875) 年隴右著名學者李銘漢創辦雍涼書院。

清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淮軍屢戰屢敗,朝議起用湘軍。1895年正月中旬甘肅按察使魏光燾率涼州人為主的武威軍(甘軍)8營(一說為6營)2哨出關,對海城發動第四次反攻未克,但予敵重創,後武威軍編入武衛軍,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侵略聯軍犯北京,武威軍聯合義和團民阻擊八國聯軍。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至宣統三年(1911)鄉民齊振鷺、陸富基領導數千農民擁進武威縣城,要求減免稅收。他們搗毀警崗,攻入縣署,搗毀總警紳王佐才等人的房屋。官署派軍警鎮壓。抗稅鬥爭失敗後,陸富基被殺,齊振鷺外逃。齊振鷺二次發動抗暴鬥爭失敗,被殺於武威城內大什字,涼州始終忠於朝廷。

民國

中華民國時期(1910),10月先廢府、州,設道。武威、永昌、 鎮番、 古浪、 平番、 張掖、 東樂、 山丹、撫彝9縣屬甘涼道。第二年辛亥革命爆發,又廢道設行政督察區,治所武威。涼州城東北一兩英里之外的大清國軍隊要塞。

中華民國時期(1911),畢業於愛丁堡大學的旅行家喬治·沃尼斯特·莫理循考察中國西部,途經涼州,為古老的涼州拍攝下了極其珍貴的照片,並記錄了涼州的很多資料,對於而今了解清末涼州的建築格局提供了非常生動、直接的材料。

中華民國時期(1912),12月中華民國正式建立,省境又劃分為寧夏、 西寧、 蘭山、 涇原、 渭川、 甘涼、 安肅、 七道。 涼州轄今甘肅、內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東部一些地方、外蒙古西南邊、寧夏,(1913)置河西道,次年改為甘涼道,涼州屬於甘涼道,治所涼州。

中華民國時期(1914),02月甘肅省高等審判廳在甘涼道設立第五高等審判廳及附設地方審判廳駐武威縣,管轄甘涼道第一、二審案件,這時武威成為河西司法的主要駐地。

中華民國時期(1927),05月23日清晨5時20分,武威發生震級為8級的強烈地震,地震烈度為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震中位於古浪縣(北緯37.6度,東經102.6度),地震波及甘肅、青海、陝西等地,武威、古浪等地破壞極為嚴重,大地震造成武威死亡共4萬餘人。使得古老的武威在無助中哭泣,將這座世界的千年古城僅剩的輝煌,徹底的毀掉,而後的人禍更是肆無忌憚,造成了現在的古城非古。

中華民國時期(1928), 06月13日國民革命軍突襲涼州鎮守使馬廷勷住所,占領鎮守使衙門,馬倉皇出逃。7月21日,馬捲土重來,攻陷涼州城,進行大屠殺、大焚掠,雄偉的涼州北城門樓被燒毀,史稱“涼州事變”。

中華民國時期(1934), 全省陸續設立行政督察區。 1936年7月1日, 第六行政督察區成立, 轄武威、 民樂、民勤、永昌、山丹、張掖、臨澤、古浪8縣,治所武威。同年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挺進河西,西路軍總指揮為徐向前元帥,相繼在馬步青盤踞的核心武威市古浪乾柴窪、武威四十里堡與國民黨馬步芳部展開激戰,開始了悲壯的河西之行。

新中國

明清兩代涼州官員題的殘存匾額 明清兩代涼州官員題的殘存匾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涼州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懷抱,中共永登縣天祝區委、天祝區公所成立。1949年10月14日, 武威分區行政 督察專員公署成立,下轄武威、永登、景泰、古浪、民勤、永昌、山丹、民樂、張掖九縣。1950年1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永登縣天祝區公所改為天祝自治區,涼州這塊血雨腥風、風雨飄搖的土地終於迎來了重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 甘肅省人民政府命令, 撤銷張掖專區, 張掖、 民樂、 山丹三縣 劃歸 武威 專區。武威專區轄武威、景泰、張掖、民樂、山丹、永昌、古浪、民勤、永登9縣及天祝自治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3),09月武威市為秉承古老的涼州美酒釀造技藝成立武威酒廠,後改皇台酒業,上世紀90年代,皇台酒業聲名鵲起,1992年獲得美國國際名酒博覽會銀獎,1992年在東京舉辦的第四屆國際名酒博覽會上獲金、銀獎。皇台酒業是西北地區最大的酒類製造企業,故有“南有茅台,北有皇台”之美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3),12月23日天祝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區。中華人民共和國(1955)年7月17日,天祝藏族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縣。同年10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武威、酒泉兩專區合併,成立張掖 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8),07月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從蘭州遷到武威縣黃羊鎮。同年,學校與籌建中的甘肅農學院合併成立甘肅農業大學,並遷往武威黃羊鎮辦學,這是武威的第一所整建制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8),12月撤銷古浪縣建制,將古浪縣行政區域併入天祝藏族自治縣。中華人民共 和國(1961)年11月25日, 國務院決定恢復武威專區, 12月15日恢復古浪縣建制。 恢復後的武威專區轄武威、民勤、永昌、古浪和天祝藏族自治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1963),10月國務院決定將永登、 景泰兩縣劃歸武威專區。 1969年7月, 內蒙古自 治區的阿拉善右旗劃入武威專區。1966至1976文革時期打到牛鬼蛇神,把涼州在1927年地震中殘存下來的古建築全部人為拆毀,城內幾乎全部拆毀,城外拆的最嚴重的是城郊蓮花山這個河西最大的宗教建築群。這是造成古涼州古城非古的人禍。

中華人民共和國(1969),10月馬踏飛燕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5年銅奔馬以“馬超龍雀”這個名稱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誌。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禁止出境文物,從此馬踏飛燕也成了武威的象徵,也成為中國在國際上、世界上的一大名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1970)年3月25日,永登縣劃歸蘭州市。中華人民共和國(1979),07月國務院決定將阿拉善右旗交由內蒙古自治區管轄。 1981年2月,永 昌 縣劃出武威地區,歸新設的金昌市管轄。1981年0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批准甘肅農業大學遷回蘭州市辦學,武威從此失去了一所自己的整建制大學。

文革時期的一中 文革時期的一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1985),04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武威縣,設立武威市(縣級)。同年 5月14日,景泰縣劃歸白銀市。至此,武威地區轄武威市及民勤、古浪、天祝三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1992),07月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江澤民同志視察武威,給武威親筆題寫“銀武威”,之匾額,武威從此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2001),05月國務院同意撤銷武威地區和縣級武威市, 設立地級武威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涼州區。 武威市轄原武威地區的民勤縣、古浪縣、 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涼州區。 (2001)年8月中共武威市委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0),09月經國家教育部、甘肅省教育廳批准,由蘭州交通大學與武威市委、市政府聯合建立了蘭州交通大學武威校區,這對武威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大學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武威渴望優秀的大學,更渴望具有全球視野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3),0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武威從此進入了“一帶一路”的大戰略、大家庭,成為了“一帶一路”的黃金節點城市。

涼州 涼州

行政區劃

截至 2010年12月31日 ,武威市轄1個市轄區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2個縣和1個藏族自治縣天祝藏族自治縣, 鄉鎮政府116個,其中鎮政府41個。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止到2011年12月;面積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止2010年底。

武威市行區劃列表
行政區劃面積(平方公里)人口(人)郵政編碼行政代碼政府駐地
武威市 33249 1815054 733000 620600/620601 涼州區
涼州區 5081 1010295 733000 620602 東大街
民勤縣 16016 241251 733000 620621 三雷鎮
古浪縣 5287 388718 733100 620622 古浪鎮
天祝藏族自治縣 6865 174790 733200 620623 華藏寺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馬踏飛燕故里 馬踏飛燕故里

武威市地處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絲綢之路自東而西進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東大門。位於北緯36°29′~39°27′,東經101°49′~104°16′之間,南靠白銀市、蘭州市,西部隔祁連山與青海省省會西寧為鄰,東接寧夏省會銀川市、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北有新疆烏魯木齊是新疆的東大門,東南距省城蘭州市276公里,西北距金昌市74公里。武威市南北長326公里,東西寬204公里,總面積3323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武威地區地處黃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之中心,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依次形成南部姑臧山、中部平原和北部荒漠三個地貌單元,平原中部有著名的河流谷水,為河西最大的堆積平原,海拔介於1020-4874米之間。  

地域氣候

北京涼州交通 北京涼州交通

武威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7.8攝氏度,降水量60-610毫米,蒸發量1400-3010毫米,日照時數2200-3030小時,無霜期85-165天,太陽輻射量127-138千卡/平方厘米。南部祁連山區年降水量310毫米~522毫米之間,平均氣溫零度以下,無明顯夏季。中部綠洲灌溉區屬溫帶乾旱區,夏季氣溫在24.2℃~36℃之間,晝夜溫差較大。全年日照3000小時,降水量102毫米~200毫米,蒸發量2000毫米以上。北部乾旱區乾旱缺水,年降水量52毫米~185毫米,蒸發量3000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雷台漢墓里的西涼鐵騎 雷台漢墓里的西涼鐵騎

境內發現有黑色金屬(鐵、錳、釩、鉬)、有色金屬(銅、鉛、 鋅、鎳)、貴金屬(金、銀)、稀土(鑭、鈰)、能源(煤炭、油頁岩)、化工(芒硝、湖鹽、磷、重晶石、硫鐵)、建材(石膏、石灰岩、砂石礫料、磚瓦粘土)、冶金輔料(白雲岩、螢石、石英岩)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石墨、高嶺土、滑石、水晶)和地熱、礦泉水等10類36個礦種。截至2012年,已發現的各類礦床和礦點有100餘處,其中煤炭探明儲量16.6億噸,油頁岩儲量8.8億噸,芒硝儲量0.08億噸,石膏儲量9.8億噸,石灰岩儲量4.02億噸,石墨儲量0.04億噸。  

林業資源

2010年武威市森林面積達757.9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2.06%。比全國和全省低8.3和1.36個百分點。  

水利資源

南城門昭武門樓 南城門昭武門樓

武威市人均占有水資源量不足600 m,是全省水平的1/2和全國水平的l/3; 耕地畝均占有水資源量僅220 m,是全省水平的1/3和全國水平的I/9,系全國最乾旱缺水的地區之一。境內主要供水來源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4.937億m。年需水量24.95億m,是水資源量的近2倍,可供水量僅占需水量的68.4%。

人口規模

趙朴初先生題寫的鳩摩羅什寺 趙朴初先生題寫的鳩摩羅什寺

2010年11月1日零時,武威常住人口為1815054人。武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67040戶,家庭戶人口為174858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 口為3.7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95人減少0.21人。武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933482人,占51.43%;女性人口為881572人,占48.57%。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98下降為105.89。武威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313373人,占17.27%;15-64歲人口為1366851人,占75.31%;65歲及以上人口為134830人,占7.43%。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0.77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7.8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6個百分點。  

武威市各區(縣)人口數據
區劃名稱總計比重 (%)每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戶籍人口 (2010年末)
武威市181505910055.821912592
涼州區101029555.66207.291020445
民勤縣24125113.2915.20277447
古浪縣38872021.4278.13399916
天祝藏族自治縣1747939.6325.71214784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81.98萬人,人口自增率為5.02‰,比上年下降0.48個千分點。其中城鎮人口68.65萬人,鄉村人口113.33萬人,城鎮化率37.72%、提高1.8個百分點。  

政治

市委書記:柳 鵬

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周偉  

市委常委:張柯兵、魏文德、盧小亨、王國斌、李成日、王正萍、胡細如張延保

秘書長:梁維吉  

經濟發展

綜述

涼州 涼州

2013年武威實現生產總值381.1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9.2億元,增長6.83%;第二產業增加值166.17億元,增長16.4%;第三產業增加值125.82億元,增長12.4%。  

2016全年實現生產總值461.7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8.27億元、增長6.3%;第二產業增加值170.74億元、增長9%;第三產業增加值182.72億元、增長9.3%。  

第一產業

涼州 涼州

2013年武威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366.72萬畝,同比增加2.57萬畝。其中:夏糧播種面積45.14萬畝,下降15.91%,秋糧播種面積153.8萬畝,增長3.1%,夏秋比由上年的26.5:73.5調整到22.7:77.3。其中: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198.94萬畝,下降1.93%,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67.78萬畝,增長4.02%,糧經比由上年的55.7:44.3調整到54.2:45.8。糧食產量103.04萬噸,增長1.22%。其中:夏糧產量14.28萬噸,下降14.62%;秋糧產量88.76萬噸,增長4.33%。

2013年新建設施農牧業18.2萬畝,累計達59.5萬畝;發展特色林果業30.05萬畝,累計達88.19萬畝。新建規模養殖場(小區)481個,累計達到2507個;新發展規模養殖戶1.64萬戶,累計達到11.42萬戶。申報創建部級養殖標準化示範場1家、省級8家。實現畜牧業增加值30.51億元,增長5.3%,占農業增加值的34.2%。2013年肉類總產量達13.53萬噸,增長3.44%。  

第二產業

涼州 涼州

2013年武威完成工業增加值119.4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8.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8.24億元,增長17%。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3.4%;集體企業下降31.2%,股份制企業增長27.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79%,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17.1%。

2013年輕工業完成增加值48.15億元,增長4.9%;重工業完成增加值50.09億元,增長31.2%。

2013年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25.5%;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198.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82.7%;食品製造業增長41%;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33.1%;紡織業增長8.3%;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增長7.2%;醫藥製造業增長19.8%。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98.99%,比上年提高5.4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4.06億元,同比下降26.28%;實現銷售產值357.11億元,增長15.7%;產品銷售率達89.88%。  

第三產業

涼州 涼州

2013年武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46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其中,城鎮實現零售額78.15億元,增長15.8%;鄉村實現零售額39.31億元,增長12.9%。

2013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額191.9億元,增長19.6%,其中,批發業銷售額85.45億元,增長11.8%;零售業銷售額106.45億元,增長26.7%。住宿和餐飲業實現營業額34.44億元,增長21.3%,其中,住宿業營業額4.78億元,增長22.5%,餐飲業營業額29.66億元,增長21.1%。

2013年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銷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銷售額比上年增長13.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92.6%,化妝品類增長12%,金銀珠寶類增長6.97%,日用品類下降7.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7.71%,中西藥品類增長22.4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42.7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8.61%,汽車類增長13.93%。

涼州 涼州

2013年金融機構存款餘額605.28億元,增長24.29%;其中,城鄉居民存款餘額392.77億元,增長20.81%。金融機構貸款餘額399.17億元,增長46.74%。

2013年武威保險系統實現保費收入10.54億元,增長16.68%。其中,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3.36億元,增長20.52%;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7.17億元,增長14.96%。累計賠付支出及滿期年金給付2.93億元,增長50.78%。其中,財產險公司支付賠款1.53億元,增長36.17%;人身險公司死傷醫療給付0.3億元,增長7.01%;人身險公司期滿年金給付1.1億元,增長103.58%。  

社會情況

科技事業

涼州 涼州

2013年武威組織實施科技項目83項,其中國家級19項,省級34項,市級30項;組織鑑定各類科技成果70項;獲得省部級獎勵1項。  

教育事業

涼州科技圖冊 涼州科技圖冊

2013年末武威共有各類學校和幼稚園1098所,比上年增加14所,在校(園)學生(幼兒)312042人,減少43192人。其中:高職院校4所,在校學生16703人,增加1078人;中等職業學校19所,在校學生17258人,減少109人;教師進修學校1所;普通高中24所,在校學生54800人,減少2470人;初級中學119所,增加1所,在校學生69632人,減少15841人;國小735所(教學點152個,特殊教育學校2所),減少17所,在校學生111605人,減少26630人;幼稚園196所,增加30所,在園幼兒42044人,增加78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達100%。國中入學率99.9%、鞏固率99.97%、畢業率99.9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0.4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01%。  

高等院校蘭州交通大學(武威)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武威市職業技術學院
部分中學甘肅省武威第一中學甘肅省武威第二中學甘肅省武威第三中學
甘肅省武威第四中學甘肅省武威第六中學甘肅省武威第七中學
甘肅省武威第八中學甘肅省武威第十八中學甘肅省武威第十中學
甘肅省武威第五中學甘肅省武威第十三中學甘肅省武威第九中學

文化事業

2013年末武威有藝術表演機構2個,文物保護機構13個,鄉鎮文化站93個,圖書館4個。有廣播電視台4個,廣播人口覆蓋率為98.65%,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9.39%。  

醫療事業

涼州美景圖冊 涼州美景圖冊

2013年末武威有鄉鎮以上醫療衛生機構177個,床位7130張,其中縣及縣以上醫院床位3664張;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5342人,其中臨床執業(助理)醫師5429人;每千人有醫師2.98人,每千人有床位3.91張。2013年乙、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人數8789例,報告死亡4人;報告傳染病發病率481.56/10萬,死亡率0.22/10萬。  

體育事業

南城昭武門 南城昭武門

2013年武威在省級以上體育比賽中,榮獲獎牌11枚,其中金牌5枚,銀牌2枚,銅牌4枚。榮獲一等獎6個、二等獎2個。榮獲第一名4個、第二名1個、第三名1個。  

社會保障

涼州 涼州

2013年末武威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2.68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7.63萬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1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88.1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統籌人員6.38萬人,收繳失業保險費4458.71萬元,領取失業金人數2925人,發放失業保險金1555.66萬元。年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46.21萬人,參保率達99.0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科研機構

農業科學類高原科學類理學類工程科學類醫學類新能源科技類
中國農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節水農業聯合實驗站 中科院西北高原研究所武威農業科學研究實驗站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醫用重離子癌醫療研究中心 蘭州交通大學法國逸萊軻智慧型電器聯合實驗室 蘭州大學附屬武威腫瘤醫院腫瘤研究中心 蘭州交通大學新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交通設施

公路交通

涼州美景圖冊 涼州美景圖冊

312國道橫貫全區三縣一市,在境內區段為177公里 ,橫穿三縣一市。以地區行署所在地的武威市為中心,列入省級養護的公路有武民、武九、武景、武雅等幹線,里程總長400公里。 列入地縣級管理的公路四通八達,共54條(段),里程總長1478公里。其中省道308線雙雙、雙大段二級改建已竣工,省道211線民勤段建設中。全區有公路總里程2143公里。   主要高速公路:連霍高速公路、定武高速公路、金武高速公路、西武高速公路(擬建)、臨武高速公路(擬建)。

鐵路交通

武威有武威站和武威南站兩個火車站。武威火車站位於武威市涼州區火車站街大新路64號,也是武威鐵路分局的所在地;武威南站已建成為蘭新複線國際列車編組站和乾武電氣化終點站。蘭新、乾武鐵路和連霍高速G30線貫穿全境,是蘭新線與包蘭、包中線的交匯點。將逐步建成通往西寧、新疆的蘭新鐵路第二雙線,通往寧夏和秦皇島的乾武鐵路二線。

主要鐵路:蘭新鐵路、乾武鐵路、蘭張高鐵,擬建鐵路:武威南至烏魯木齊載重鐵路、武威南煤炭集疏運基地至新疆準東煤田鐵路專用線。  

航空交通

蘭州中川機場距武威230公里,金昌機場距武威60公里。武威市城郊有軍用機場。

民俗風俗

涼州舞獅

海藏禪林 海藏禪林

涼州麻獅舞在唐代最為盛行。無論是宮廷宴會還是慶功祝捷都以舞獅助興。涼州舞獅從裝扮看,二人合扮為“太獅”,一人獨扮屬“少獅”。舞動時毛隨風動,表演時由多個出身於武術世家的青年男子,先演練一番流傳在涼州的八步轉、琵琶條子、定宋大刀等獨具特色的武術套路後,隨著助威的鞭炮聲,和著輕重不一,急緩有別的獅舞鼓點,披紅掛彩的引獅人手拿繡球,翻騰跌扑,引得獅子昂首出場。  

四壩攻鼓子

“攻鼓子”與一般“腰鼓”、“扇鼓”、“太平鼓”的風格不同,但又融合了腰鼓的靈秀和太平鼓的渾厚。從化妝到表演,都給人以威武雄壯、粗獷豪放的美感,具有西部特色。“攻鼓子”表演者裝束一般為黑衣白扣傳統的攻鼓舞一般由20人組成。  

石碑滾燈

永昌鎮石碑村鬧滾燈,民間藝術的一種形式,石碑村的滾燈具有地方特色。

特產美食

涼州美食

涼州“三套車”

歷代地圖冊 歷代地圖冊

涼州“三套車”,是指涼州行面、臘肉、冰糖圓棗茯茶,為大眾化的美食,被稱為涼州快餐。  

涼麵

涼麵的製作用精粉兌蓬灰(一種綠色食用鹼),摻入少量的清油,反覆揉揣,揉好後要“餳”三四個小時,然後根據需要拉成各種形狀,或細、或粗、或寬等。煮好,放進涼水激兩遍,然後用清油“拌”兩遍。

中秋大月餅

涼州大月餅,除了千層餅變形的色澤花紋十分漂亮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大”。

漿水面

做好的漿水面看上去嫩黃柳綠,紅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製作漿水面,麵條的種類不拘,擀壓拉均可,關鍵在於漿水漚制的好壞。

米湯油饊子

米湯油饊子是涼州特色小吃之一。米湯用涼州特產黃米和少許扁豆調入砂鍋用旺火熬成,再將少許麵粉或玉米澱粉打成糊狀兌入。這是一種經濟實惠的風味食品。

麵皮子

釀皮子是麵粉制的食品,色澤晶瑩黃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細的長條狀食品,再加上醬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鹽等調料即可食用。

涼州特產

人參果

武威張義鎮、黃羊川鎮、十八里堡鄉均產人生果,因其生長在海拔2200米、氣候寒涼,土壤、空氣無污染的特殊地理環境中,澆灌祁連山純淨冰川雪水,採用無公害食品標準生產成熟的人參果果肉厚實多汁,無核,口感爽脆,淡雅清香,不酸不澀,風味獨特,是一種回歸自然的保健水果。  

涼州熏醋

涼州熏醋是西北人一日三餐離不開的桌上調味品。涼州熏醋採用多種上乘原料、傳統發酵工藝與現代加工技術相結合精釀而成。  

天祝白氂牛

白氂牛生長在中國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因天祝獨有,故命名為“天祝白氂牛”。生長在海拔3000多米的嚴寒地區,是中國稀貴地方類群。  

旅遊設施

旅遊綜述

武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市級文物保護點540多處。截至2010年,館藏文物4.7萬多件,突出的代表有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國家4A級景區4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1處。  

旅遊景點

蓮花山 蓮花山 蓮花山 又名姑臧山,是姑臧城城名字的起源。始建於西漢,有河西最大規模的宗教古建築群遺址,諸寺之巔有塔直插雲霄,此塔喚作涼州姑臧故塔(甘肅),觀涼州全城景色必去之地。
白塔寺 白塔寺 百塔寺 又名白塔寺,藏語稱戛珠巴第寺,意即東部幻化寺。與金塔寺、蓮花寺、海藏寺同稱“藏傳佛教涼州四部寺”。據史料記載,百塔寺東西長420米,南北440米,面積18萬多平方米,四周有圍牆,築有八座峰墩,內有上百座佛塔,因此得名“百塔寺”。 
雷台漢墓 雷台漢墓 雷台漢墓 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武威市北關中路雷台公園內,因出土了文物珍寶、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而名揚天下。
鳩摩羅什寺 鳩摩羅什寺 鳩摩羅什寺 羅什寺,位於武威市北大街,是為了紀念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弘揚佛法、翻譯經典功績而建造的,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鳩摩羅什命名的寺院。主要景點有鳩摩羅什舌舍利塔、大雄寶殿、圖書館等。
涼州文廟 涼州文廟 涼州孔廟 全國三大孔廟之一,被譽為“隴右學宮之冠”。西北最大的孔廟。AAAA級景區,始建年代不詳。位於市中心。
天梯山 天梯山 天梯山石窟
又稱大佛寺,位於武威市城南50公里處,距今約有1600年歷史,是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海藏寺 海藏寺 海藏禪林 始建於西晉,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河西走廊保存比較完整的古建築之一,被譽為“梵宮之冠”。涼州很多寺院能夠倖存到 今天,保留下來,海藏寺的師傅們功不可沒。
摩天輪 摩天輪 摩天輪主題公園 此主題公園是以摩天輪為園區核心,集體驗觀光、休閒遊樂、生態建設為一體,水陸空多空間、多角度、多層次的大型文化遊樂綜合體。該摩天輪高度在已建成及正在建設中的摩天輪中排列世界第九、中國第五,是中國西部之最。 
天馬湖 天馬湖 天馬湖 天馬湖景觀,南起連霍高速公路橋,北至擁軍橋,全長7.14公里,東西兩岸以堤防為界,對河道進行防洪改造和景觀設計。河道兩岸統一規劃設計,增設景觀綠化等設施,突出生態環境、人文景觀,旨在打造具有突出地方特色和鮮明歷史文化特色的園林景區。 

古代文物

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是中國旅遊標誌,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雷台漢墓。藏甘肅省博物館。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1985年銅奔馬以“馬超龍雀”這個名稱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 
西夏碑 西夏碑 西夏碑 “西夏碑”即“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為西夏第四個國王所立。碑高2.5米,寬0.9米,厚0.3米,兩面撰文。其中正面以西夏文篆書題額,意思是“赦造感應塔之碑文”,正文為西夏文楷書28行,每行65字;背面是漢文小篆題額“涼州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銘”,它是世界上僅存的西夏文和漢文對應字數最多的碑刻,對研究西夏文字具有重要意義。 
沙漠公園 沙漠公園 沙漠公園 沙漠公園始建於1986年,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涼州正東邊的騰格里沙漠邊緣。 

歷史評價

涼州 涼州

東晉十六國時,河西進入了“五涼割據”時期,武威郡轄9縣,其中姑臧縣曾是“五涼”中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的都城。   “大繕宮殿觀閣,采綺妝飾”《水經注》引王隱《晉書》。姑臧城一時成為古西北政治、軍事的中心以及古代中國與西域經濟交流的都會和民族文化交匯的大熔爐。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就如此寫道:“武威大城之中,小城有七:舊城匈奴所築,張氏增築四城,餘二城又後人所築也。”照此記載,岑參詩句“涼州七城十萬家”並不是為了寫而寫。能夠確定地是,岑參在涼州並沒有停留多長時間,而是沿著絲綢古道繼續西行。只是1300年後,他 的那些詩句,依然在這裡迴響。一起迴響的還有耀眼光芒的巍巍姑臧城。

葡萄酒城

名稱由來

中國葡萄酒城 中國葡萄酒城

武威葡萄酒釀造歷史悠久,自然地理條件優越,葡萄酒產業發展基礎好。2012年10月,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武威市為“中國葡萄酒城”,這是全國第一個,也是惟一的由國家命名的葡萄酒城。2014年3月,甘肅省決定中國·河西走廊有機葡萄美酒節永久落戶武威,為武威市葡萄酒產業快速發展、進一步建設“中國葡萄酒城”注入了新的活力。2014年5月,武威釀酒葡萄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認證。  

發展優勢

中國武威葡萄酒城城徽標誌 中國武威葡萄酒城城徽標誌

自然地理條件優勢獨特。武威發展葡萄酒產業的自然條件獨特,光、熱、水、土資源組合優越。葡萄種植區主要位於東經101°-104°、北緯36°-38°之間,屬典型溫帶乾旱荒漠、半

荒漠區,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溫度適宜,果實成熟衡進,酸度適中,糖酸比協調;氣候乾燥,相對濕度低,灌溉生產用水為祁連山冰川雪水,潔淨甘甜;土壤以沙質土為主,質地疏鬆,熱交換快,利於漿果著色和成熟。
土地資源豐富水資源重點保障。我市未利用土地面積約2537萬畝,大多為荒灘戈壁,地勢平坦,空間分布集中,征地難度小,用地審批時間短,辦理程式便捷,具有良好的用地環境。同時,釀造葡萄灌溉用水已納入生態林灌溉用水範圍重點予以保障。 

著名節會

中國·河西走廊有機葡萄美酒節

葡萄酒節 葡萄酒節

2013年:由甘肅省葡萄酒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甘肅省葡萄酒產業協會和武威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相約河西走廊,醉美葡萄酒城,中國.河西走廊第三屆有機葡萄美酒節8月18日在武威開幕,中國葡萄酒城首屆葡萄酒節也同期舉行。商務部、中國酒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國內外知名葡萄酒專家等近2000名嘉賓參加了開幕式,節會持續至9月18日。  

富庶遼闊涼州平原 富庶遼闊涼州平原

2014年:相約天馬故鄉,醉美葡萄酒城。8月15日晚,中國·河西走廊第四屆有機葡萄美酒節(武威·中國葡萄酒城)在莫高國際生態酒堡文化廣場隆重開幕。  

2015年:“相約葡萄酒城·共商合作發展”,9月15日上午,中國·河西走廊第五屆有機葡萄美酒節暨絲綢之路與葡萄酒文化高峰論壇在武威市開幕。  

城市榮譽

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2001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地設市,2005年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12年10月被命名為“中國葡萄酒城”。   2018年4月,入選2018暢遊中國100城。  

友好城市

締結城市 締結日期
日本鹿角市2000年11月6日 
上海市靜安區 2004年5月 
天津市南開區 2005年4月16日 
新疆石河子市 2008年11月28日 
內蒙古阿拉善盟 2008年6月20日 
明斯克州斯盧茨克區2018年9月8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