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水陽鄉](/img/6/895/nBnauM3XxcDM0MTM0gDN0QDOyITMwYjMyIjMwADMwAzMxAzL4Q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水陽鄉地處徽縣南部城郊,全鄉共有3164戶12809人,總面積32400畝,其中耕地31300畝,轄區內16個行政村90個合作社。全鄉經濟以農業為主,全鄉範圍內土地肥沃,較適應農作物生長,2007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2562.5噸以上,油料作物達到870噸,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2200元。全鄉教育福利事業近兩年也有較大發展,農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已有570人,其中已享受五保的人數有51人。
水陽鄉生態結構合理,植被覆蓋面積廣,自然風景秀美,具有旅遊開發的潛在優勢,位於水陽鄉南部的泰山廟,鵓鴿崖和西片峰崖水庫等景點,每年都吸引著當地和外地的大量旅客前來旅遊觀賞,具有很大的旅遊業發展的潛力。
行政區劃
水陽鄉下轄村:新柳村、峪山村、胡河村、深溝村、李壩村、南山村、泰山村、石灘村、新寺村、灘店村、牟壩村、劉溝村、官坪村、三村村、兩埡村、水蓮村
農業發展
![水陽鄉](/img/2/cca/nBnauM3X0MzN1kTMykDN0QDOyITMwYjMyIjMwADMwAzMxAzL5Q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鄉黨委、政府緊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立足當地資源優勢,以科技為先導,以市場為依託,狠抓草畜產業和養殖業及特色產業的開發,同時,因地制宜加大退耕造林面積,全鄉共退耕4484畝,全鄉特色產業主要以西瓜產業為主,該鄉兩埡村西瓜市場已經發展成為全市最大的西瓜市場,年產西瓜總量近300萬公斤,所產西瓜以味甜、色美、品質佳而占據市場,在銷售方面直接輻射到了陝、甘、川三省境內各個地區,規模逐年擴大,成為全市最大的西瓜交易市場,並且成立了水陽鄉兩埡村西瓜銷售協會,以組織形式促進西瓜銷售,從而增加農民收入。
發展規劃
![水陽鄉](/img/0/6fe/nBnauM3X4MzN1IjN0kDN0QDOyITMwYjMyIjMwADMwAzMxAzL5Q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鄉上提出以西瓜產業為龍頭產業,帶動蔬菜、藥材、畜牧、經濟林等產業全面發展的思路。水陽鄉中東片6個村,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水利設施配套,歷年來以生產西瓜為主,轄區內“兩鋪埡西瓜批發市場”已頗具規模,發展成為全縣最大的西瓜銷售市場,集中水陽、永寧、嘉陵三鄉鎮十幾個村的西瓜,輻射陝、甘、川三省160多個市縣,年銷售在3000萬公斤以上。面對市場需求日益多元化的現狀,鄉黨委、政府深入市場調查研究,在拓寬西瓜銷售領域上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引進西瓜優質品種和先進生產技術,提高產品質量;二是建立無籽西瓜生產基地,開拓市場。無籽西瓜含糖量高、瓤質細嫩、外形美觀,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市場前景廣闊;三是引進“綠色無公害”西瓜的種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綠色消費”已進入多個領域,種植“綠色無公害”西瓜符合現代人的消費觀念,是最具潛力和優勢的;四是完善西瓜銷售市場管理機制,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銷售協會建設。兩埡村已成立了西瓜銷售協會,發展農民經紀人15人。
平安建設
![水陽鄉](/img/f/b9f/nBnauM3X1ETO3gDMxATN0QDOyITMwYjMyIjMwADMwAzMxAzLwU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徽縣水陽鄉上下聯動、齊抓共管,以化解民眾矛盾,構建平安社會,確保民眾安居樂業為目的,認真開展“萬名幹部下基層集中排查矛盾糾紛”活動,通過60天的“大宣傳、大排摸、大調處、大預防”,對全鄉排摸出的33件矛盾糾紛及時進行了集中調處,已全部化解調處完畢,其中為新寺、牟壩2村7社硬化院落168戶14302.6平方米,硬化道路170戶136條,粉牆66戶4756平方米,解決了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狠抓平安建設工作,普遍推行“聯戶聯防”,加大了科技防護力度,在徽虞白公路沿線安裝了“技防”設施,動員轄區內的洛壩集團、寶徽集團等企業安裝了紅外線電子監測器,為新寺村、牟壩、水蓮、石灘、兩埡、新柳6村26社500戶民眾安裝了電子防盜器,有效提高了民眾的治安防護意識和能力,為民眾營造了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
![水陽鄉](/img/b/992/nBnauM3X3UzN5kDMzETN0QDOyITMwYjMyIjMwADMwAzMxAzLxU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抓基層,推動綜治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水陽鄉狠抓基層基礎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抓嚴打,解決突出問題。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民眾滿意]的總體要求,在全鄉著力構建打、防、控一體化的治安格局。堅持嚴打方針不動搖,始終保持了對犯罪的高壓態勢,積極開展農村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動。
抓調解,著力化解矛盾糾紛。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及時疏導化解,充分發揮基層人民調節第一道防線的作用。同時,他們在全鄉各村建立了護村隊,實行巡邏值班護村制度,在各社建立了“聯戶聯防”組織,充分發揮聯戶聯防的民眾自我防範作用,及時調解了各類矛盾,有效地減少刑事和治安案件的發生。
特色村屯
![水陽鄉](/img/a/a8b/nBnauM3XxUDN2UzM4ETN0QDOyITMwYjMyIjMwADMwAzMxAzLxU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2007年新柳村勞務輸出工作取得了可喜進展。共輸出農村勞動210人,占全村勞動力的47.7%。其中男性占147人,女性占63人,從勞務輸出區域分布看,本省內有168人,跨省有42人。從勞務輸出就業時間上看,長期務工的有147人,忙時務農閒時務工的有63人。從勞務收入來看,創勞務收入21.6萬元,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占農業收入的51.3%。
主要做法是:一、加強領導,落實崗位責任制為了加強對勞務輸出工作的領導,新柳村黨支部、村委會成立了以支部書記任組長、村主任任副組長,各社社長為成員的勞務輸出領導小組,明確各自職責,靠實責任,與縣鄉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確保了本村勞務輸出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勞務輸出機制一是邀請縣上業務部門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免費職業指導、免費培訓,止目前已為本村280多人進行了職業指導、法律法規等培訓。二是發揮勞務經紀人作用。利用本村外出務工時間早、頭腦靈活、信譽好的農民工,開闢勞務新基地。為福建一川速食麵廠輸送務工人員32人、天津腳踏車廠務工人員54人、海天大酒店務工人員21人。三是發揮城郊區域優勢,實現就地轉移。利用城市擴建、安居工程等,實現了近120人的就地務工。四是建立支部+協會的勞務輸轉模式,協調農民工所在地的宣傳、動員、組織、輸轉等工作。新柳村在務工基地福州速食麵廠建立了徽縣水陽鄉新柳村勞務工流動黨支部,指派一名村副書記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幫助協調解決務工者實際問題,依法保護務工者的合法權益,讓務工者體會到家鄉的溫暖,體會到黨支部的關懷,使其安心工作。
三、加大宣傳,營造良好的勞務輸出氛圍充分利用黑扳報、標語、廣播等多種形式,解答民眾疑難問題、散發宣傳資料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勞務輸出的意義和重要性,宣傳黨的勞務方針政策和勞務輸出典型事例,利用典型引路,轉變農村“小富即安”“老守田園”的陳舊觀念,通過身邊 的事教育身邊的人,通過身邊人帶動周圍人,以點帶面,以個人帶局部,以局部帶整體的方法,打消農民思想顧慮,激勵他們勇敢地走出去,儘快實現脫貧致富。
四、為勞務輸出建檔立卡。對全村的勞務工作建立了表冊、檔案,進行全面、細緻的記載、登記,做到不錯、不漏、不多報一人、不少報一人,為實實在在的做好勞務工作服務。
旅遊產業
鵓鴿崖
水陽鄉生態結構合理,植被覆蓋面積廣,自然風景秀美,具有旅遊開發的潛在優勢,位於水陽鄉南部的泰山廟,鵓鴿崖和西片峰崖水庫等景點,每年都吸引著當地和外地的大量旅客前來旅遊觀賞,具有很大的旅遊業發展的潛力。
徽縣泰湖風情園
泰湖風情園是徽縣按照江南特色山水園林城市建設要求,投資5000萬元實施的旅遊開發項目,占地面積約320畝,分為主入口區、戶外活動區、農業觀光區、親水區、山地植被保護區。一期工程投資2600萬元,徵用規劃區山地、荒山荒坡、耕地共250畝,完成荒山造林面積1000餘畝,栽植綠化樹木5000餘株,建成了環湖區旅遊公路、觀景亭、曲橋、觀景平台及碼頭,供電、供排水工程等已基本完成,投資2400萬元的二期工程已經開工,泰湖風情園建成後將免費開放,為城區及周邊民眾提供一個休閒、娛樂的場所。
泰湖風情園裡山、水、樓閣互相輝映,湖光山色,風景宜人。走進泰湖風情園園的大門,休閒廣場、石拱大橋、環湖公路、湖心島、山頂樓閣等景觀次第映入眼帘,讓人仿佛置身與江南山水園林,眾多遊人都不覺地陶醉於美景之中。
工業發展
2007年5月徽縣泰湖工業集中區開工建設,徽縣泰湖工業集中區位於徽縣縣城南郊2公里的水陽鄉,距離徽縣火車站19公里。泰湖工業集中區規劃總面積6028畝,總投資1.6億元。一期工程投資8600萬元,規劃面積686.6畝,工程自開工,已累計完成投資10912萬元,占總投資的68.2%。一期建設的“三通一平”工程已基本完成,二期建設已啟動。至此,徽縣泰湖工業集中區已經入駐建設項目12個,入園項目總投資達3.66億元。
隴南市的鄉鎮
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陲,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甘肅唯一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衝。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區八縣,分別為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有242個鄉鎮、3422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回、藏、滿、壯等23個民族。2010年8月12日凌晨以來隴南發生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致使多處交通要道受損,電力、通信設施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援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讓我們了解一下隴南市的行政區劃和它的鄉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