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崆峒區位於甘肅省東部,六盤山東麓,涇河上游的隴東黃土高原腹部,位於東經106°25′——107°21′北緯35°12′——35°45′之間。東臨涇川,南依華亭、崇信,西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固原接壤,北與彭陽、鎮原毗鄰。在歷史上為絲綢古道西進北上甘涼的第一座關隘重鎮,亦為陝甘寧三省交通要塞和隴東傳統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碼頭”之稱。現為平涼市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新興的工貿旅遊城市。
歷史沿革
漢置涇陽縣,北周改為平涼縣。平涼,以苻秦滅前涼,故名。1950年由平涼縣城關區設平涼市。1958年,撤銷平涼縣,併入平涼市;1964年撤銷平涼市,恢復平涼縣。1983年,撤銷平涼縣,設立平涼市,以平涼縣的行政區域為平涼市的行政區域。
2002年6月2日,國務院(國函[2002]46號)批准同意撤銷平涼地區和縣級平涼市,設立地級平涼市。平涼市設立崆峒區,以原縣級平涼市的行政區域為崆峒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西大街。
2000年,平涼市轄3個街道、1個鎮、11個鄉、9個民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454996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東關街道 50953 中街街道 37841 西郊街道 55595 四十里舖鎮 46894 安國鄉 9977 崆峒鄉 17726 崆峒鄉 40262 白水鄉 26816 花所鄉 15915 草峰鄉 19921 索羅鄉 11195 青龍鄉 6306 西陽鄉 11564 大秦鄉 10498 白廟鄉 11114 寨河鄉 12779 香蓮鄉 7828 楊莊鄉 11243 麻武鄉 4821 麻川鄉 4108 峽門鄉 14752 上揚鄉 5512 康莊鄉 8302 大寨鄉 13074
2003年12月8日甘肅省民政廳《關於平涼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甘民區復字[2003]49號),以及平政發[2003]180號檔案:批准同意崆峒區撤銷青龍鄉,將該鄉併入安國鄉;撤銷楊莊鄉,將該鄉併入草峰鎮;撤銷康莊回族鄉,將該鄉併入大寨回族鄉;撤銷麻川回族鄉,將該鄉併入峽門回族鄉。
行政區劃
全區轄13個鄉、4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1個開發區和一個工業園區,有252個村、14個城市社區。全區總土地面積1936.18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面積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04萬人,人口密度248.12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長率5.84‰。有回、滿、藏、布依等18個少數民族。
自然特徵
區域屬隴東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境內西北高峻多山,東南丘陵起伏,中部河谷密布,平均海拔1540米。氣候屬半乾旱、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年最高氣溫35.9℃,最低氣溫-15.2℃,年平均氣溫10.6℃,年降雨量466毫米,日照2455.7小時,無霜期180天。
資源環境
崆峒區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地下礦藏有煤 、鐵 、銅 、磷 、石灰岩 、水泥石灰岩、白雲岩、陶土 、粘土、耐火粘土、石膏等16種12大礦點,其中水泥石灰岩和化工石灰岩品位較高, 儲量達5億多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1.1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12億立方米。植物資源1300多種,動物資源50多種。
電力資源
電力供應充足,有120萬千瓦火電廠1處,330、110千伏和35千伏特等變電站7處,小水電站1處。
農產品
農副土特產品主要有百合 、山藥 、杏乾 、黃花菜 、蕨菜 、洋芋等,畜產品質優量大,尤以牛肉 、羊肉、皮毛出名,植物資源1300多種,沙棘等經濟植物和甘草等藥用植物100餘種,動物資源50多種,水產資源以淡水魚 、甲魚為主。有750千伏變電站330千伏變電站各1處,110千伏和35千伏變電站6處, 小水電站一處,120萬千瓦平涼火電廠已正式投入營運,電力供應非常充足,同時探明市郊南塬地熱水水質優良,儲量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礦產資源
平涼市崆峒區太統鐵礦屬小型礦床,本礦點屬於二迭統山西組煤系地層中, 含礦岩係為厚層狀石英砂岩及薄層狀砂質、碳質而頁岩,夾菱鐵礦結核。菱鐵礦共有三層:底層礦厚為15米,結核連線成似層狀,含礦係數6.54%;中層礦厚5.52米,結核為球狀,含礦係數6.54-3.7%;上層礦厚3. 94米,含礦係數為4.87-3.67%;主要鐵礦物為菱鐵礦,少量褐鐵礦。鐵品位30-40%,Mgo1.1-2%,Sio29%,地質儲量43.1萬噸。目前還沒有開發利用。
鋁土 :鋁土礦屬於燕山期岩漿活動有關的中低溫熱液型,產生於山西組(P1S)底 部,礦產地主要分布在平涼市境內,有大台子、紅莊子、王店三地,其中大台子鋁土礦規模較大, 其它兩地皆為礦點。大台子鋁土礦地理坐標為東經106°42′31″, 北緯35°22′14″,位於賀蘭褶帶的南端, 礦床生於寒武系古地形中的喀斯特凹陷內,屬陸相沉積礦物,產品位AL2O352- 69%,Sio2-20%,Fe2O30.75-1.8%,已探明C級儲量5.5萬噸。
石灰岩: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太統山至大台子一帶,長約20公里,已探明地質儲量10億噸,地質運量儲量21億噸,其中太統山化工灰岩儲量為3000萬噸。礦床賦存條件好 ,礦體厚度大,礦石品位優,其主要化學成份Cao50-52%,MgO<1%,Fe2O3為0.29%,AI2O3為0.85%。礦區交通條件好,有寶平、平華二級公路通過,距平涼市崆峒區二十里舖工業園區10公里。目前, 開發總量200多萬噸。主要有水泥廠3家,水泥年總產量為60萬噸;石料廠10家,總開採量約100多萬噸;白灰年產量60萬噸。
白雲岩:主要分布在平涼市崆峒區麻川鄉大台子、水泉灣等地,已探明地質儲量500多萬噸,地質遠景儲量2億噸。礦石產於上寒武系和奧陶系,露天礦床,礦體厚度大、礦石品質好,主要化學成份MgO20.8-22%,CaO27%,MgO1.1-2%,SiO<4%,Fe2O3,0.29%,距平華、寶平公路5公里。距平涼市崆峒區二十里舖工業園區15多公里,交通條件便利。
崆峒區膨潤土:膨潤土礦位於平涼市崆峒區南東,東經106°48′02″-106°48′42″;北緯35°21′41″-35°22′24″。 礦區地層屬上三迭統延長群中亞群,共有三個礦層,累計厚度為10. 64米,走向長200米至1000米,其主要化學成分為蒙脫石占46-78%,膨潤土地質儲量141.37萬噸。膨潤土具有特殊的吸水性、 膨潤性、膠結性、陽離子交換性和分散性及潤滑性等,可在冶金、鑄造、石油鑽探、化工等工業中充當粘結劑、增塑劑、交換劑等,具有良好的套用開發價值。目前平涼市崆峒區地礦局準備開發利用。
地熱水
平涼市崆峒區地熱水主要有下白堊系盆地厚層狀礦岩構成的蓄熱和蓄水層,其上為第三條泥岩構成的保溫或隔水層。其熱源和水源主要來自盆地西部地六盤山山前斷裂帶的補給,其地熱水大概範圍西至六盤山,東至慶陽寧縣一帶, 屬甘肅省隴東地熱區。平涼市崆峒區西南坡村地熱井,水溫17-20℃,礦化度0.81克/升,水文隊普查鑽孔深250米揭露出下白堊系含水層,水頭高土地面30餘米,自流量8800噸/晝夜,水溫25℃,屬地熱異常點。
縣區經濟
2009年,是我區發展面臨困難較大的一年。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團結帶領並緊緊依靠全區廣大幹部民眾,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以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為主線,以建設甘肅和西部工貿旅遊經濟強區為目標,全面貫徹落實區二次黨代會精神,強化投資拉動,突出產業開發,狠抓民生改善,銳意進取,苦幹實幹,圓滿完成了“116”年度工作計畫,經濟社會發展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取得了顯著成就。
主要經濟指標全面或超額完成,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7億元,增長1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020美元,增長10.5%;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64億元,增長5.5%;財政支出完成13.34億元,增長40.7%。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特色產業開發進入加速發展的新階段。
以平涼電廠、海螺水泥、新世紀節能環保石灰等重大項目為帶動,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取得較大進展;二產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43%,工業主導型經濟格局基本建立,一個後發優勢明顯的新型工業基地正在形成;城市規模持續擴張,城市化水平達到49.9%;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全省循環經濟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萬元GDP能耗下降9.27%,森林覆蓋率達到17.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達到10678元,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目標,達到3585元,增長15.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61.56億元,增長21.6%;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分別達到6641.36元和3362.11元,分別增長4.31%和7.83%。
計畫實施的十大過億元項目總投資42.82億元,完成投資15.5億元,占計畫14.89億元的104.1%。涉及鄉村油路、安全飲水、廉租房建設、土窯洞和地坑莊搬遷等方面的十件利民實事總投資6.1億元,完成投資4.54億元,占計畫4.34億元的104.6%。
商貿流通
商貿流通從完善設施,提高檔次,擴大輻射,健全機制入手,促進商品市場更加繁榮。隨著大型商業網點的建成和營運,1.3萬多個商業網點遍布城鄉。200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6.93億元,同比增長18.58%。其中限額以上企業批發額101860萬元,同比增長33.09%;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18559萬元,同比增長9.66%。
財政金融
全區大口徑財政收入29797萬元,同比下降15.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5550萬元,同比下降9.08%。全年財政支出94810萬元,同比增長51.5%。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事關和諧建設和民生的重點支出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6.65%、84.25%、88.06%和41.1%。金融運行保持平穩,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穩定增長。全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為83.32億元,比上年增長44.8%。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達50.58億元,比上年增長31.1%。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為57.2億元,比上年增長40.82%。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完成17919.18萬元,同比增長109.08%;賠付額為6001.21萬元,同比增長17.7%。
人民生活
在政策驅動、支柱產業增收、勞務輸出拉動和經濟全面發展的共同作用下,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01元,增長10.38%。農民人均純收入3112元,增長14.82%。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城市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9.67平方米,農村人均居住面積20.48平方米。
交通和郵電
平涼市崆峒區為陝甘寧三省區交通樞紐 ,寶中鐵路縱貫全境,“312”國道橫跨東西。銀武高速、平定高速公路,平西鐵路即將開工建設。道路交通四通八達,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2007年實施的120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2.46億元,增長15.9%,其中千萬元以上項目71項,過億元項目10項。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較大,完成 30.38億元,增長36.67%,拉動GDP增長4個百分點,占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4.5%。
交通郵政通信業快速發展。2007年完成貨運量732.9萬噸,客運量452.7萬人次。郵政業務收入總量12.3億元,年末固定電話(含移動固話)8.71萬部,行動電話10.4萬部,寬頻網際網路用戶6367戶。
農業生產
新農村建設在整鄉推進和產業開發上邁出了新步伐。新村建設與舊村改造同步,農民增收與產業開發並重,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實施50萬元以上農業項目67項,完成投資4.89億元。涇水北調飲水安全工程鋪設供水乾支管道1406公里,有效解決了11個鄉鎮11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建成通鄉油路30.2公里,硬化通村等級路103公里。完成造林4.16萬畝,新修梯田1.98萬畝,水土流失治理38平方公里。寨河瓦趙等5個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完成投資2555萬元,新增耕地3510畝。新村建設全面加快。土窯洞搬遷及危舊房改造工程建成36個示範點、3812戶,“一池三改”示範工程完成7846戶。大寨鄉科學規劃,整合項目,集中建設,率先在全區實施新農村建設整鄉推進,建成新村示範點8個960戶,累計建成24個2635戶,占到全鄉總戶數的52.5%,為全區新農村建設整鄉推進探索出了新路子。產業規模持續擴張。大力推進“四個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深入實施“萬千百十”養牛工程,新建早莊、高寨、梁西、強盛4個千頭育肥中心和長溝、三里2個百頭養殖小區,肉牛飼養量達到35.2萬頭。新植紫花苜蓿4.06萬畝,新建500立方米青貯窖11座。大力實施優果精菜工程,加快崆峒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新建日光溫室153座、拱棚1925座,以土橋、油坊等10個特色菜點建設為帶動,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7.08萬畝。完善國道312及北大路沿線幼園栽植和老果園改優,輻射帶動塬區果樹經濟林發展,新植果樹經濟林3萬畝。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面對冬春特大旱災,積極引導民眾落實抗旱保糧措施,調整種植結構,完成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11.16萬畝、複種28.9萬畝,糧食總產量完成18.22萬噸。堅持開發式扶貧,童咀、土谷堆、大張、大路4個整村推進項目搬遷貧困戶80戶,改造危舊房174戶,新建暖棚牛舍360座。依託“陽光工程”和“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計畫”等項目,培訓農民1.1萬人次,輸出勞動力8.8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5.48億元。積極開展香蓮鄉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試點,全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啟動。
工業生產
強力推進建材業最佳化重組,平涼海螺一期日產5000噸乾法水泥生產線建成投產,我區已具備年產540萬噸優質水泥生產能力;建成2條年產30萬噸節能環保石灰生產線,使石灰生產這一高污染傳統行業走上了科技環保發展之路。全力爭取火電上網額度,完成發電量50億度。加快電力擴容步伐,平涼電廠二期擴建工程點火試產,750千伏外出送電工程全面開工。平涼工業園區總體規劃通過省級評審,峽門能源建材工業集中區公路運輸專線建成路基,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 1730萬元,投資環境明顯改善。區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和實現利稅分別增長16%、2.8% 和62.4 %。紮實推進節能減排,萬元GDP能耗下降9.27%,化學需氧量削減1379噸,超額完成了責任目標。
農村建設
2009年,實施50萬元以上農業項目67項,完成投資4.89億元。涇水北調飲水安全工程鋪設供水乾支管道1406公里,有效解決了11個鄉鎮11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建成通鄉油路30.2公里,硬化通村等級路103公里。完成造林4.16萬畝,新修梯田1.98萬畝,水土流失治理38平方公里。寨河瓦趙等5個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完成投資2555萬元,新增耕地3510畝。新村建設全面加快。土窯洞搬遷及危舊房改造工程建成36個示範點、3812戶,“一池三改”示範工程完成7846戶。大寨鄉科學規劃,整合項目,集中建設,率先在全區實施新農村建設整鄉推進,建成新村示範點8個960戶,累計建成24個2635戶,占到全鄉總戶數的52.5%,為全區新農村建設整鄉推進探索出了新路子。產業規模持續擴張。大力推進“四個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深入實施“萬千百十”養牛工程,新建早莊、高寨、梁西、強盛4個千頭育肥中心和長溝、三里2個百頭養殖小區,肉牛飼養量達到35.2萬頭。新植紫花苜蓿4.06萬畝,新建500立方米青貯窖11座。大力實施優果精菜工程,加快崆峒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新建日光溫室153座、拱棚1925座,以土橋、油坊等10個特色菜點建設為帶動,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7.08萬畝。完善國道312及北大路沿線幼園栽植和老果園改優,輻射帶動塬區果樹經濟林發展,新植果樹經濟林3萬畝。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面對冬春特大旱災,積極引導民眾落實抗旱保糧措施,調整種植結構,完成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11.16萬畝、複種28.9萬畝,糧食總產量完成18.22萬噸。堅持開發式扶貧,童咀、土谷堆、大張、大路4個整村推進項目搬遷貧困戶80戶,改造危舊房174戶,新建暖棚牛舍360座。依託“陽光工程”和“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計畫”等項目,培訓農民1.1萬人次,輸出勞動力8.8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5.48億元。積極開展香蓮鄉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試點,全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啟動。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在民生建設和保障能力上取得了新發展。完成了上寺台國小改擴建,建成了平涼八中教學樓、區實驗幼稚園教學樓和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6個鄉鎮文化站、90個農家書屋。中醫醫院住院部大樓、特殊教育學校遷建、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等項目進展順利。加快教育布局結構調整,撤併學校6所。二類城市語言文字達標創建工作通過省上評估驗收。有效應對了甲型H1N1流感。新建崆峒等5個鄉鎮中心服務站,成功創建了國家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區,全區計畫生育率為9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5‰。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區)通過復驗,推廣農業實用技術30項,建成農民體育活動場所65處,廣播電視村村通無線數位電視完成入戶3550戶。積極開展“十優社區”創建活動,寶塔社區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全省綠色社區”和“全省示範社區”。保障體系逐步健全。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覆蓋面分別達到99%、95%、85%、99%和100%,累計為1.3萬人發放各類社會保險金9150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9.83萬人,參合率達到98.27%。全面落實“兩免一補”等優惠政策,為6.4萬名學生免除學雜費2233.6萬元,5.4萬名學生免費領到教科書。積極落實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優惠政策,發放補貼資金324萬元。安置零就業家庭人員1381人,公開招考安置各類高校畢業生294人。鼓勵有創業意向的人員積極創業,為733人辦理小額擔保貸款3644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9%。
城市建設
1993 年以來,平涼市崆峒區搶抓改革開放機遇,確定了商貿興市的總戰略,把城市建設作發展平涼、繁榮崆峒的突破口,按照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總方針,揭開了崆峒區歷史上大規模、高起點、超常規、高速度開發建設的嶄新一頁,創造了崆峒千日起新城的業績。7年多時間,在國家無投資、地方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實施了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和城市開發,完成了10億多元的開發總量,使古城崆峒舊貌換新顏,煥發出了動人的風采。
城市道路
為了徹底解決城市交通擁擠,民眾行路難的問題,1993年區委、區政府確定了東西打通四條道、南北拓開八條街的“四通八達”工程,並逐年分期實施了“四個一”工程 、“一城兩街十達工程” 、“三街七路兩巷”工程和“五路一街”工程等。7年來共拓寬 、新建城市道路56條,總長度82公里,總面積146萬平方米,比解放後40年建設的道路總和還要多。
舊城改造與新區建設相結合
7年來共拆遷舊危房5000戶2萬多間,總面積30多萬平方米,建成了三里塬、磚廠等8個平房住宅小區和南苑、南極新村等10個單元式住宅樓小區,新建居民住宅樓141棟47萬平方米,平房4100間5.6萬平方米。使8000多戶無房戶、擁擠戶、危房戶喬遷新居,城市人均住房面積由5.2平方米提高到10.4平方米。建起街景大樓210多幢,總建築面積62萬多平方米,舊城改造完成80%以上。建起了十大賓館、十大商廈、十大娛樂中心、十大專業市場、十大便民市場和十大旅遊景點等"六個十"工程,使平涼市崆峒區作為隴東商貿中心的聚合輻射功能進一步增強
基礎設施
建成城市供水改造工程,日供水能力由1.7萬噸提高到5萬噸,城市供水普及率達到了80%以上;建成排水工程36項,鋪設混凝土排水管2.1萬米,改變了城區排水不暢的狀況;建成 道路綠化帶39條、花壇10座,城市綠化面積達320公頃,綠化覆蓋面積達到21.6%,人均擁有公共綠地1.7平方米;安裝了33條道路路燈723盞,相當於解放後40年路燈建設總和;新建水廁6座、垃圾場3處;新增公共汽車34輛,新建集中供熱點8處,煤氣站1處,完成了廣場改造及兩座雕塑工程。
開發建設
建成了萬安門等4個安居小區,占地20.71公頃,計畫修建93棟7層單元式住宅樓,總建築面積已達25.05萬平方米,其中有35棟已竣工售出,累計完成投資1.93億元。自2001年以來,平涼市崆峒區城市總體規劃1993年由同濟大學編制,經省政府審定、國務院備案,現正在委託同濟大學進行規劃二次修編。城市路網規劃為“四縱九橫一環”,目前正在實施的城市電網改造總投資1.3億元已近尾聲,實現了城市規劃區雙環路、雙電源、 絕緣化供電網路,居民電費實現微機自動抄表。國債支持的日處理 500噸垃圾無害化處理廠正在建設中,國債支持的城市供水二期工程總投資5100萬元已全面建成驗收,城市供水實現微機自動控制。城區開有8路公車路。道路鋪裝率達到90%,市自來水公司日供水能力5萬噸,現供量為1.8萬噸,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5%以上。將滿足2010年城市發展和人口增長的需要。 平涼市崆峒區已列為國家三北四期綠化示範縣,實施城區面山和涇河川大規模高水平綠化工作正在進行。崆峒區正在爭取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城區有始建於北宋的柳湖公園(書院),正在建設的有映月湖公園、龍隱寺公園、寶塔公園、圓通寺生態遊樂園、崆峒水上樂園。
交通運輸
平涼市崆峒區為陝甘寧三省區交通樞紐 ,寶中鐵路縱貫全境,“312”國道橫跨東西。銀武高速、平定高速公路,平西鐵路即將開工建設。道路交通四通八達,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2007年,全區實施固定資產建設項目120個,其中新建90個、續建9個,轄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22.23億元。其中房地產投資4.04億元。生態建設步伐加快,全年依託退耕還林、三北四期、天然林保護等生態工程,完成造林3.51萬畝。城市公共綠地面積1358830平方米,城市建成區人均綠地面積6.05平方米。
交通郵政通信業快速發展。2007年全年完成貨運量683萬噸,客運量1300萬人次。郵政業務收入總量12.3億元,年末固定電話(含移動固話)8.71萬部,行動電話10.4萬部,寬頻網際網路用戶6367戶。
旅遊資源
區境內先後發掘出仰韶、齊家和商周文化遺址150多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餘處,珍藏文物1300多件。崆峒玄鶴、太統屯雲、龍泉滴珠、柳湖晴雪、寶塔曦照、東湖荷花、天壇月夜和浚古煙村等十大景觀聞名省內外。
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公園、“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有八台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築群,名勝古蹟百餘處,山勢雄偉,煙波浩淼,林海幽深,建築獨特。2008年,全區總旅遊人數132.7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03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2%和3.6%。全年出口創匯321萬美元。
名優特產
崆峒牌、柳湖春牌系列酒、崆峒牌書畫筆、丹英牌羊毛衫、地毯、雕漆家具、木製地板、水泥、景興牌牛骨髓油茶和玄鶴洞牌米香醋等名優產品暢銷全國各地,遠銷歐美2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平涼三寶”的百合、山藥、羊皮襖等名優產品歷史悠久,質地優良,食用和使用價值都很高;平涼酥餅入口酥香味長;羊肉泡饃具有地方特色和伊斯蘭風味,被列入全省旅遊指定食品;涼粉、釀皮等地方小吃以及近來興起的奶湯葫蘆頭、羊肉涮鍋和烤羊肉串等,都是人們閒暇喜愛品嘗的菜餚;孔雀松、月季、國槐都是西北高原罕見的名貴樹種和花卉。
民俗風情
茹堅
隴東即甘肅東部的簡稱。隴東主要指慶陽、平涼兩地區16個縣(市),它北接寧夏,東臨陝西,地處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這裡曾是華夏始祖軒轅黃帝最早的生息地及周文化的發祥地,又是戎、狄、羌、薰育(匈奴)等古老民族的聚居地,古絲綢之路經過這裡匯入河西走廊。隴東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其中的民俗文化,更是一座富礦,開掘利用這誘人的礦藏,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隴東皮影
隴東皮影又叫燈影子、牛皮娃娃,它是舞台演出的用具,同時也是一種民間工藝品。舊時,隴東皮影戲是以食用的清油(植物油)為燃料的燈光照射牛皮做成的人物剪影為傀儡的一種民間影子戲。白天有太陽的時候也可演出,稱為熱影子戲。
隴東窯洞
平涼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步伐,有人把民俗村的建設提上了議事日程。如何為平涼的民俗村建設定位?筆者認為,抓住黃土高原人文文化結構中的土著基因——穴居古俗的窯洞文化,也就抓住了平涼民俗村建設的根本。
高芯子、車社火和馬社火
每逢過年鬧元宵,隴東人的一件大事就是扶老攜幼,湧上街頭看社火。社火中最精彩的是高芯子,最有陣容的是車杜火,最為得意的是馬社火。無論是高芯子、車社火還是馬社火,都是真人扮假人,或表演幾個歷史人物,或一段戲曲場面,人物不唱、不說、不動,由座下的人、座下的車或騾馬代步,在街面上遊行展示。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地理位置跨東經106o25'~107o21',北緯35o12'~34o45'。面積1936.18平方公里。涇河與胭脂河從崆峒山前後峽的層巒疊障間衝擊,在龍尾山前匯合,從崆峒區的川道婉蜒東去。葉脈狀的支流,又將流域南北山塬的黃土層切割成溝壑殘塬。境西六盤山屏障高聳,南有太統雄峙,境內塬川峰梁峁溝谷縱橫交錯,扭結起伏,群山到此結穴,靈氣獨鍾。河山形勝,蔚為大觀。崆峒人民就在這塊風水寶地上,創造出燦爛的古代文明和今天的業績。
崆峒文物
崆峒是全省文物大市,歷史悠久,文物豐富,歷史年代齊全。區博物館珍藏文物2491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1件,二級文物64件。在這些文物中既有新、舊石器時代的產物,也有商、周時代的銅器以及出土的歷代陶器及瓷器、古字畫等,商代的銅爵,西漢的銅燈,戰國的銅簋,西周早期的銅鼎,新石器時代的白彩尖底瓶等都是館藏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藏品。
旅遊景點
崆峒山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東部,平涼市崆峒區城西12公里處,東瞰西安,西接蘭州,南鄰寶雞,北抵銀川,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主峰海拔2123.5米,遊覽區面積84平方公里。峰巒疊嶂,絕壁萬仞,怪石突兀,林海浩瀚,流雲奇觀,景色秀麗。建於山峰巒嶂之上的庵、觀、寺、院、樓、閣、亭、台形成8台9宮12院42處風格各異的建築群。整個景區集北雄南秀於一身,融自然美和人文美於一體,自然景觀奇、險、靈、秀,人文景觀古、朴、精、巧。崆峒山歷史悠遠,相傳為廣成子修煉得道之處,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登臨問道,秦皇、漢武亦尋訪仙跡,歷代官宦顯達、文人騷客仰慕登臨者甚多,遺留的詩畫、碑銘、遺蹟、文物不可勝數,古稱“西鎮奇觀”。崆峒武術享譽海內外,與武當、少林、峨嵋、崑崙形成中國五大武術流派。崆峒山是我國最早的道教發源地之一,有“天下道教第一山”之稱。
崆峒古鎮·問道驛站
為了延伸旅遊產業鏈,豐富旅遊景點,經過多方考察和反覆論證,崆峒古鎮·問道驛站項目於2006年開工興建。該工程距崆峒山6公里,距市區6公里,處在中心位置,東接廣成山莊,南接平涇公路,北靠崆峒風情大道,總占地面積300畝,總投資1.5億元,崆峒山管理局為實施主體。古鎮整體設計為仿明清建築風格,均為一至二層別墅式組群,相互對應,各具特色。四面城門創意性恢復了古平涼城門,其間道路縱橫交織,流水環繞,景點景觀鑲嵌其中,既展示出崆峒文化的博大精深,又體現了南方園林的秀麗優美,把傳統的人文景觀和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環保理念貫穿其中。古鎮暖、通訊網路及電信寬頻等基礎設施同步配套。崆峒古鎮.問道驛站劃分為五個功能區,集餐飲、住宿、娛樂、購物、休閒於一體,既有傳統名優小吃和農家特色食品,又有中西特色的酒吧、咖啡屋;既有書法、繪畫和文化娛樂演義廳,又有旅遊產品展銷和購物中心,具有一流的硬體設施,可接待國內外的大型旅遊團隊。
崆峒古鎮·問道驛站項目的建設實施,將進一步豐富旅遊文化內涵,提升崆峒旅遊品牌的知名度。今年封凍前可完成土建部分,2007年5月一期工程建成營運後,每天可增加遊客400人以上,增加就業崗位3000多個,年創旅遊總收入6000萬元以上,對全面帶動我市旅遊產業開發、延伸和完善服務功能將會產生重要影響。
南山生態公園
按照建設青山、碧水、藍天、綠地的人居環境和人文生態城市的目標,努力營造綠色、生態的自然背景,擴大城市綠化覆蓋率,2005年10月即將開園的南山生態公園占地270畝,其中基礎設施硬化面積49畝,綠化美化面積221畝。計畫投資900萬元,用三年時間建成。
南山生態公園建設突出生態農業、休閒旅遊的主題,以綠化美化為主,輔以必要的基礎設施,依託南高北底、東西走向的地形,根據地域特點密植景觀植物,達到獨特的視覺效果。造型布局上以中路踏步為軸線,北面修建兩台休閒廣場,配套修建踏步、停車場、公園山門、文化牆、曲徑步道等。南面及兩側有生態農業,種植無公害蔬菜、林果等,有利於開展“農家樂”特色旅遊活動。按照秦代建築風格設計建設的山門,仿古、透綠式四合院式遊客接待中心,以黃帝問道、名家題字為內容的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文化牆即將建成,餐飲、娛樂等配套設施正在逐步完善之中,已經具備了開展生態農業旅遊的條件。
崆峒區博物館
崆峒區博物館占地面積為1008.32米。有展室7間,面積為231平方米;庫房2間,面積為52平方米。共有館藏文物2755件,其中一級文物為22件,二級文物149件,三級品為321件,展出約300件。轄區內有各種文化遺址400多處,其中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1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30處。
區博物館文物絕大部分出土於區境內,它是我區幾代文物工作者斬荊棘、披霜露,搶救並保護下來的,傾注了文物工作者的大量心血。出土於我區大秦鄉沙塬子的“古菱齒象”,1993年中國社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斷定並取名為“平涼古菱齒象”,被定為世界性標本;六十年代,在我區安國東溝遺址,發現了一批與臨洮寺窪山有較明顯區別的馬鞍型口沿的陶器,考古界起名叫“寺窪文化安國式”,並載入史冊。在四十里舖廟莊出土的一批青銅器,造型美觀,具有較高的工藝價值,個別器物已載入了《中國古玩詞典》。
2002年以來,在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博物館實施了搬遷工程和“三鐵兩器”設施建設。在珍貴寶藏充分入庫的情況下,分類歸檔,成列布展,接待了數以萬計的國內外遊人。1994年被確定為我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9年又被確定為平涼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廣成山莊
廣場山莊是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確定的創建優秀旅遊城市的重點工程,為區委、區政府招待所,該工程由中國西北建築總院在考察全國五星級酒店驗收打分前十位的六個酒店的基礎上,按國家五星級酒店標準,結合崆峒山道教文化的傳統設計的。山莊西靠崆峒山,南臨太統山,北傍涇河和崆峒風情大道,東距平涼市中心僅5公里。山莊內匯集了旅遊休閒、度假娛樂、文化研討、商務會議、住宿餐飲等多種服務功能,能夠承辦政務、商務、旅遊等各類活動,總占地面積303畝,概算投資1.88億元。
山莊依照道教“八卦”脈絡規劃,總建築面積4.48萬平方米,總體布局分為六大塊:即酒店公建區、客房住宿區、高檔別墅區、休閒健身區、康樂洗浴區、娛樂運動區。廣成山莊一次性設計,分期實施。一期投資1.28億元,將建成酒店公建、住宿、休閒娛樂、康樂洗浴、體育運動等五大區,二期投資6000萬元,主要建成高檔別墅區。2007年“五一”黃金周前建成並投入運營。
廣成山莊內整體建設以明清風格為主,清新典雅,古樸自然,充分體現了平涼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崆峒山“天人合一”的道教文化底蘊。山莊建成後綠化面積將達到63%,莊內綠草蔥鬱,花木成蔭,湖光山色,景色宜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映成趣,令人心曠神怡。
天門生態農業觀光園
天門生態農業觀光園位於平涼城區西郊天門塬,占地面積2450畝,其中西塬1100畝,東塬1350畝,是平涼市生態農業重點示範園區。近幾年投資678萬元,完成了梯田建設、水利設施配套和道路建設及林田林網等工作。
為了建設城市生態大背景,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天門生態農業觀光在原來建設的基礎上,發展季節性果園,配套休閒娛樂設施,重點發展觀光旅遊農業。2005年,計畫投資505萬元,建成500畝中心區,包括桃園、李子園、梨園3個觀光農業園區,新植優質果園310畝;投資360萬元,修建1個2層和1個3層樓宇200平方米,配套附屬設備,維修水利設施,購置遊船,增添水上娛樂項目;投資50萬元,建設100畝的花卉育苗基地;投資45萬元,完成369畝填溝造田工程建設,把天門塬建成全市一流的農業觀光園。
十萬溝—大陰山景區位於崆峒山西南,涇河峽谷南側,距城約20公里,麻武鄉城子村境內。景區面積23.8平方公里,是我區天然林資源區和旅遊風景區。這裡融自然風光、人文景觀與歷史景觀於一體,有大小溝峁溪谷近百條。山岩奇詭,叢木陰森,溪瀑激盪,深潭吐月,百鳥和鳴。據史書記載,昔日軒轅黃帝登崆峒問道時,曾將十萬軍馬隱於溝內,石崖間“將軍窯”、“藏軍洞”、“擊鼓窯”以及上“教坪”、“倉房梁”,“將官墓”、“仰駕山”等古遺址仍存。較著名的風景點有“虎跳崖”等景觀。
老林溝風光游
老林溝景區位於崆峒區峽門回族鄉西山和白家山兩村交界處,東臨平華路沿線,西接麻武鄉,南依關梁馬夫靈官,北連西山村市馬掌社。因其境內林木繁茂,溝壑叢生且歷史悠久而得名,是一處集自然奇特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花香四溢、四季如春的自然風景區。境內東西長而南北峽,地勢西南高而東北低,有豐富的草山和林木資源。境內棲息麝、豹子等動物10多種;有茶花、石榴花等卉20多種;有鳳凰嘴、牛鼻子山、二郞擔山等自然奇特景觀10多處。尤其是元代石人像遺址是老林溝內最負盛名的人文和歷史景觀;有天然瀑布10多條;是人們休暇郊遊的理想去處。
龍隱寺
龍隱寺位於城西3.5公里處的龍尾山下,依山傍水,占地約300畝。這裡西接崆峒山,南望太統山,兩山環繞,草木茂盛,環境優雅,亭院樓閣隱現其中,自古為消夏遊覽勝地。據《平涼市志》載,龍隱寺原名“靈隱寺”、“興教寺”,始建於漢唐時期,以後在明、清、民國等各代均有擴建,先後開鑿洞穴5孔,有上佛殿、孔雀殿、左右配殿等建築。龍隱寺之名,來源於唐肅宗李亨下塌寺內的傳說。相傳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發生後,玄宗李隆基倉惶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從馬嵬(圍)坡揮軍北上,“通夜馳三百里至安定郡,庚子至烏氏驛,辛酉至平涼…”,曾在靈隱寺內下塌。翌年7月,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南)稱帝。因皇帝是人們心目中的“真龍天子”,而龍隱寺又是皇帝曾居過的地方,故“龍隱寺”之名沿用至今。
龍隱寺所在的龍尾山,東西綿亘5公里,植被面積近26.7萬平方米,是一座“嵐靄瀰漫,淹沒寺觀,一泓秋水如玉帶,背負青山似錦袍”的名山。尤為奇絕的是,在一懸崖峭壁上,有一殿宇懸空,上接藍天,下臨深淵,樹遮花掩,猶如仙閣,景色十分壯觀。龍尾山的中下部有清泉4眼,泉水清澈透明,寒暑不易其形,旱澇不改其盈,千百年來,水位穩定不變。山上還有一“靈湫”,又名“龍泉”,泉水從一乳石縫隙間噴涌而出,遇懸崖後鏇轉激散,形似玉盤篩珠,古有“龍泉滴珠”之稱,系平涼八景之一。龍泉之水相傳是壓在龍尾山下玉龍的眼淚所致,故有久飲明目清熱、祛病益壽、白膚潤肌、烏髮美容之說。
中國城市一
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誌,也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同時,城市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 |
甘肅省平涼市的行政區劃
市級 | |
區級 | |
縣級 | |
鎮級 | 四十里舖鎮 | 崆峒鎮 | 白水鎮 | 草峰鎮 | 玉都鎮 | 高平鎮 | 荔堡鎮 | 王村鎮 | 窯店鎮 | 邵寨鎮 | 獨店鎮 | 什字鎮 | 朝那鎮 | 錦屏鎮 | 新窯鎮 | 東華鎮[甘肅華亭縣] | 安口鎮 | 西華鎮[甘肅華亭縣] | 馬峽鎮 | 策底鎮 | 水洛鎮 | 南湖鎮 | 朱店鎮 | 萬泉鎮 | 韓店鎮 | 威戎鎮 | 界石鋪鎮 | 八里鎮 | 李店鎮 |
鄉級 | 安國鄉 | 柳湖鄉 | 花所鄉 | 索羅鄉 |香蓮鄉 | 西陽回族鄉 | 大秦回族鄉 | 白廟回族鄉 | 寨河回族鄉 | 大寨回族鄉 | 上楊回族鄉 | 麻武鄉 | 峽門回族鄉 | 汭豐鄉 | 羅漢洞鄉 | 涇明鄉 | 紅河鄉 | 飛雲鄉 | 太平鄉 | 豐臺鄉 | 黨原鄉 | 新開鄉 | 西屯鄉 | 上良鄉 | 梁原鄉 | 龍門鄉 | 星火鄉 | 百里鄉 | 蒲窩鄉 | 柏樹鄉 | 黃寨鄉 | 黃花鄉 | 木林鄉 | 上關鄉 | 神峪回族鄉 | 山寨回族鄉 | 河西鄉[華亭縣] | 硯峽鄉 | 岳堡鄉 | 楊河鄉 | 趙墩鄉 | 柳梁鄉 | 臥龍鄉 | 大莊鄉 | 陽川鄉 | 良邑鄉 | 通化鄉 | 永寧鄉 | 鄭河鄉 | 南坪鄉 | 盤安鄉 | 城川鄉 | 司橋鄉 | 曹務鄉 | 古城鄉 | 雙峴鄉 | 雷大鄉 | 余灣鄉 | 仁大鄉 | 賈河鄉 | 深溝鄉 | 治平鄉 | 新店鄉 | 甘溝鄉 | 四河鄉 | 紅寺鄉 | 細巷鄉 | 三合鄉 | 原安鄉 | 靈芝鄉 |
街道 | |
農場 | 張老寺農場 | 國營萬寶川農場 |
甘肅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蘭州市 | 城關區| 七里河區| 西固區| 安寧區| 紅古區| 永登縣| 皋蘭縣| 榆中縣 |
嘉峪關市 | |
金昌市 | 金川區| 永昌縣 |
白銀市 | 白銀區| 平川區| 靖遠縣| 會寧縣| 景泰縣 |
天水市 | 秦州區| 麥積區| 清水縣| 秦安縣| 甘谷縣| 武山縣|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
武威市 | 涼州區| 民勤縣| 古浪縣| 天祝藏族自治縣 |
酒泉市 | 肅州區| 玉門市| 敦煌市| 金塔縣| 瓜州縣|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
張掖市 | 甘州區| 民樂縣| 臨澤縣| 高台縣| 山丹縣|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
慶陽市 | 西峰區| 慶城縣| 環縣| 華池縣| 合水縣| 正寧縣| 寧縣| 鎮原縣 |
平涼市 | 崆峒區| 涇川縣| 靈台縣| 崇信縣| 華亭縣| 莊浪縣| 靜寧縣 |
定西市 | 安定區| 通渭縣| 臨洮縣| 漳縣| 岷縣| 渭源縣| 隴西縣 |
隴南市 | 武都區| 成縣| 宕昌縣| 康縣| 文縣| 西和縣| 禮縣| 兩當縣| 徽縣 |
臨夏回族自治州 | 臨夏市| 臨夏縣| 康樂縣| 永靖縣| 廣河縣| 和政縣| 東鄉族自治縣| 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合作市| 臨潭縣| 卓尼縣| 舟曲縣| 迭部縣| 瑪曲縣| 碌曲縣| 夏河縣 |
(參見:甘肅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