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伏家鎮距寶成鐵路徽縣站40公里,316國道橫貫南北,伏家鎮轄18個村120個合作社,1個居委會,6624戶,26868人,總面積115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402萬畝,人均占有耕地1.5畝,年平均氣溫12℃,年降雨量760mm,無霜期220天,土地肥沃,自然資源豐富,是徽縣的農業大鎮和商貿重鎮,是省列小城鎮建設重點示範鎮和隴南市確定的重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中國文化名酒隴南春的產地。伏家鎮地處徽成盆地中部,海拔多在900至1300米之間,地勢中部、南部低、東、北、西三面高,北部尖山子海拔162米,是境內最高峰。境內河谷開闊,土地平坦肥沃,物產豐富,灌溉便利,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2C,無霜期20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so毫米,豐富的土地和水熱資源為發展農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伏家鎮是縣內糧食主產區,現有耕地4.02萬畝,約占總面積的24,人均土地2.5.畝。鎮內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高粱、小雜糧和蔬菜。所產大米遠近聞名,其口感舒適,甘甜清香,深受人們喜愛。該鎮又被定為蔬菜瓜果發展基地,大棚、地膜、陽光溫室技術在蔬菜種植中得到大量運用,蔬菜基地建設已初具規模,對促進全鎮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該鎮生豬養殖尤為突出,年出欄生豬兩萬餘頭,占全縣生豬商品總量的25%左右,為縣內生豬養殖和出欄最多的鄉鎮之一。
伏家鎮工業基礎較好,釀造、建材、食品、糧食加工業、飼料加工業較為發達。特別是白酒釀造工業最為有名,被人們譽為隴上酒鄉,著名的隴南春酒廠坐落在伏家鎮蔡家莊和賀店村,其系列產品多次榮獲省、部、國家和國際大獎,行銷國內外。徽縣良種繁殖場坐落在鎮內山家莊。該鎮紮實的工業基礎,豐富的糧食、蔬菜產品,以及便利的交通,為發展綜合經濟創造了條件,現已定為縣內經濟開發區,並配套了優惠的經濟發展政策。1994年伏家鎮工農業總產值5524.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810元。
伏家鎮交通便利,村村通車。有國中1所、國小23所,文化、衛生、郵電設施齊全。境內北禪寺坐落於茂盛的側柏林中,該寺歷史悠久,元代曾為國內名寺,主持僧張氏曾被元文宗救封為真慧國師,掌管天下僧冊於此。2005年底工農業總產值達到3.46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2068元。
地名來歷
伏家鎮,位於栗亭川中部,距徽縣城三十華里,古為栗亭縣治所之地,今乃徽縣第一大鎮。伏家鎮既是栗亭故城,為何今天卻叫伏家鎮?查有緣由,絕非空穴來風,只不過它最早本來應該叫傅家鎮罷了。史載:三國魏大學者、陽鄉侯傅鍛四世孫傅弘之,時為東晉雍州治中從事,率兵鎮守青泥嶺,遂舉家徙居栗亭。義熙十四年(418),晉安帝司馬德宗棄長安南逃,夏帥赫歷連勃勃率兵追至,與傅弘之大戰於青泥嶺,傅戰死。其家族遂定居栗亭,後繁衍成族,儼然為栗亭川甲富名門。大概在後唐於栗亭古城置軍以後,就隨俗稱傅家鎮了。元初設栗亭管民司,栗亭川實為其元帥汪世顯(本名田哥)的封地,故易名福鎮,沿襲至清末。清初仍復舊名,即轉音為伏家鎮。行政區劃
硤門行政村、竹林行政村、索羅行政村、西廂行政村、西溝行政村、豆坪行政村、郭莊行政村、吊壩行政村、河灣行政村、賀店行政村、中壩行政村、伏鎮村、官廳行政村、山莊行政村、李莊行政村、李窯行政村、架山行政村
經濟發展
淋浴著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的浩蕩春風,伏家鎮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長足發展。鎮黨委政府立足鎮情,集思廣益,挖掘自身潛能,確立發展思路,引導全鎮民眾不斷解放思想,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在高效農業、小城鎮建設、商貿開發、非公經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農業發展成果喜人通過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鎮的農業產業布局逐漸邁向合理化,糧經比例由過去的2:8調整為現在的6:4,其中蔬菜種植面積占全鎮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創建雙千田6000畝,三千田3000畝,五千田2000田,萬元田150畝,走出了一條增糧興多、錢糧並舉的高效農業開發的路子。
——小城鎮建設成就輝煌;開發了河池大道,建成了商貿城,蔬菜批發市場和樂居新街,開通了一區六村的自來水,新增營業用房1300多間,營業面積21000平方米,硬化街道21400平方米,栽植綠化行道樹1800餘株,通訊、電力、排污、供水、公廁、街燈等配套設施齊全,一個新興生態化的小城鎮已初具雛形。
——商貿開發成效顯著;伏家鎮商貿城已成為全縣最大的商貿集散地,湧現出了一批個體工商大戶和企業家,有許多批發門店已成為健力寶、娃哈哈、矛盾洗衣粉、熊毅武速食麵、廈華彩電、力帆、長鈴摩托等廠家的隴南總代理,批發覆蓋隴南、天水及陝西部分地區。伏家鎮已是徽縣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地和農畜產品交易地,年交易額突破8000萬元,創利稅460萬元。
非公經濟發展迅速;伏家鎮運輸業、養殖業、加工業、餐飲業、服務業、販運、勞務輸出等行業蓬勃發展。
——精神文明建設碩果滿枝;在全鎮大力開展社會公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誠信教育,積極開展“好婆婆”、“好媳婦”、“好公民”及“十星級又明戶”的評選活動。全鎮形成人人遵紀守法、團結和睦,致富奔小康的良好風氣。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征程中,伏家鎮各項事業呈現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大好景象,共受到國家、省,地、縣的各類表彰獎勵180餘次,先後被隴南地委命名為“雙文明建設示範鎮”,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小城鎮建設重點示範鎮”,“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先進集體”、“全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鎮計生協會被評為“全國先進計生協會”。
畜牧發展
豬肉價格上漲給生豬養殖帶來利好發展空間,徽縣伏家鎮積極貫徹國家大力發展生豬養殖繁育的政策要求,為母豬辦理保險,積極發放養豬補貼,農民民眾養殖熱情高漲。政府還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投資養殖企業。伏家鎮三農仔豬繁育場是一戶總投資500萬元的集良種仔豬繁殖、育肥,優質仔雞孵化、成品豬販運、畜禽飼料加工和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為一體的大型畜禽養殖龍頭企業。一期工程已完成飼養車間、仔豬保育車間、人工授精室等8個車間,二期工程將建成育肥車間3棟、母種存欄車間、存欄車間和糞便無害化處理及沼氣配套車間各一棟以及2棟原料庫房。據了解,該企業三期工程主要以商品瘦肉型種母豬投放、優質仔雞孵化以及國內先進的畜禽養殖先進技術培訓和農村適度規模的中小型育肥網點建設為主。企業正常投產後,可年產優質瘦肉仔豬1.2萬頭以上,生產優質高能型飼料9000噸,回收育肥豬2萬頭以上,企業年經濟收入可達300萬元,創利稅30萬元。伏家鎮徽牧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等養殖企業正在加緊建設,農村民眾熱情大增,規模飼養能力不斷提高,生豬養殖規模和年出欄率不斷提高,市場效益十分可觀。伏家鎮還建成了隴東南最大的仔豬交易市場和隴南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
產業調整
徽縣伏家鎮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不斷做大做強蔬菜產業,該鎮蔬菜總面積已達1.34萬畝,年產蔬菜總量5.4萬噸,總產值3000萬元,占全鎮農業總產值的34.3%。伏家鎮已成為徽縣最大的蔬菜基地。伏家鎮人多地少,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當地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確立“沿河兩岸菜糧川,淺山丘陵抓三蒜”的生產布局,大力發展塑膠大棚,擴大保護地栽培和間作套種立體栽培,不斷提高土地附加值。同時,積極推廣普及蔬菜良種、規範化種植,摸索出了由仿日式五連棟大棚、鋼架日光溫室、砼骨架塑膠大棚、普通塑膠大棚、小拱棚組成的五層次生產模式。全鎮已建成占地1.5畝的仿日式五連棟塑膠大棚1座,二代日光節能溫室48座,砼骨架大棚300座,大小拱棚1000多座。該鎮在賀店村統一規劃的50畝100座砼骨架大棚,正在建設中。此外,該鎮還組建起200多人的蔬菜行銷隊伍,投資230萬元,建成占地25畝的蔬菜批發市場,使伏家鎮的“三蒜”、紫甘藍、“心靈美”蘿蔔等拳頭產品暢銷西安、蘭州等地,蔬菜產業成為農民增產增收的支柱產業。
為了引導民眾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伏家鎮成立了由鎮政府主要領導任隊長的特色產業開發服務隊,組織了一支30多人參加的科技服務隊,常年深入田間地頭,舉辦科技培訓班,為農民現場解惑釋疑。2005年,鎮上租回土地270畝,轉包給有能力發展特色產業的19戶農戶經營。在科技人員的精心指導下,這19戶農民建成日光節能溫室20個,鋼架結構塑膠大棚50個,經濟效益顯著,帶動了全鎮高效綠色農業的發展。經過努力,伏家鎮年收入5000元以上的特色高效農田已達到6600畝。蔬菜產區已被省上有關部門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示範基地縣,所生產的蒜苗、蒜薹、蒜頭、蘿蔔、甘藍、西紅柿、辣椒、番瓜、芹菜等優質蔬菜暢銷蘭州、寧夏、青海、四川、陝西等省區。
在川區高效特色農業的帶動下,伏家鎮又先後在丘陵山區和地埂旁栽植畝核桃,發展蠶桑。由於有機肥料需求大量增加,家家戶戶又掀起了“養殖熱”。伏家鎮已發展養豬3.6萬頭,戶均達到6頭,養雞達26萬隻,養牛達到7000頭,呈現出果菜豐收、槽頭興旺的喜人景象。湧現了一批“文明生態+科技”、“養豬—沼氣—經濟作物”等各具特色的文明生態村,推動了全鎮經濟的大發展。
道路建設
隴南市首屆交通發展大會後,伏家鎮對全鎮3條主要鄉村公路、8條村莊道路、37條田間農路全部進行了拓寬整修、鋪石備沙,並按照標準統一開挖了排水渠、埋設了涵管、栽植了街道樹。全鎮共投勞3.6萬個,出動機動車輛2300餘輛(次),開挖水渠51.4公里,拉沙備石4000方,埋設涵管53個,栽植行道樹1.6萬株,拓寬改造鄉村公路12.8公里,整修村莊道路36.6公里,修通田間農路60.5公里。
文化發展
徽縣伏家鎮以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活動為載體,全面提升民眾素質,為全鎮的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形成了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喜人格局。2006年,伏家鎮以“政府搭台,工商唱戲,多元參與,共同開發”的模式,支持引導廣大個體戶籌集物款,由政府牽頭組織,成功舉辦了集書法、繪畫、參展、競技、商品交流、文藝演出於一體的伏家鎮第一屆商貿文化藝術節,共吸引外地客商3.2萬人(次),完成商品交易總額0.54億元,吸引外地資金達2000餘萬元。為了構建和諧社區,鎮黨委、政府和伏家鎮社區組建了老年健身隊、秧歌隊等民眾組織,豐富了社區文化;鎮政府加強了機關文化建設,購置了圖書、健身體育器材,並根據個人愛好,組織成立了文學創作組、書法繪畫組、電腦學習組、剪紙刺繡組等興趣小組,定期不定期地組織開展創作交流、文化、娛樂、書畫、剪紙藝術活動。深入開展以送科技、送服務、送資金為主要內容的“科技新風進萬家”活動,不斷加強科技培訓力度,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14期,達5000餘人,全鎮每戶都有1名科技明白人,每人掌握3門以上實用技術;鎮文明辦還出台了全年教育培訓方案,與鎮黨校、綜治辦、文化站等部門聯合,開展每月一個主題的集中培訓活動,舉辦培訓班7期,培訓基層幹部民眾720人次。為了營造良好商貿環境,大力實施“十百千萬商店無假貨”活動,集中力量對伏家鎮商貿街進行了“以路為市,占道經營”清理大整頓,實施“暢通工程”,開創“平安大道”建設,在清理整頓中共拆除違規違章建築34個,清理占道經營、亂擺攤設點62戶,處罰亂停亂放,違規操作農機手23人。紮實有效的文化創建,助推了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去年底,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1.6億元,人均純收入達2122元。
隴南市的鄉鎮
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陲,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甘肅唯一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衝。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區八縣,分別為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有242個鄉鎮、3422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回、藏、滿、壯等23個民族。2010年8月12日凌晨以來隴南發生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致使多處交通要道受損,電力、通信設施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援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讓我們了解一下隴南市的行政區劃和它的鄉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