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攻武漢之戰
1854年(清鹹豐四年)10月,在太平軍西征中,湘軍進攻西征太平軍據守的戰略要地武漢的作戰。
是年8月下旬,湘軍於湖南岳州(今岳陽市)敗西征太平軍後,乘勢水陸並進,直指武漢。水師於9月15日抵武昌西南30餘公里的金口,陸師於10月6日抵武昌南30公里的紙坊(今武昌縣)。8日,湘軍統帥曾國藩於金口會署提督塔齊布、知府羅澤南,商議攻武漢之策,決定先以水師控制江面,隔斷武昌與漢陽間聯繫,繼以陸師分攻武昌、漢陽。時武漢由國宗韋以德、石鳳魁、地官副丞相黃再興等率太平軍2萬餘人防守。太平軍於武昌外圍及漢陽各要點修築了大量防禦工事。但自征湘失利後,士氣受挫。
韋以德得知湘軍至金口,託故返回天京(今南京),其他將士亦缺乏勝敵信心。12日,曾國藩督軍自金口沿江三路齊下。道員李孟群等率水師為中路,其前隊闖過鹽關,直抵鸚鵡洲,繞至太平軍水師之後。當鹽關太平軍戰船回援時,湘軍水師後隊又至,前後夾擊,毀太平軍戰船300餘只。羅澤南合知州李光榮部4000人為右路,攻武昌花園,焚毀太平軍營壘。副都統魁五部4300人為左路,攻漢陽蝦蟆磯,衝進土城,並破鸚鵡洲太平軍營壘。
同日,塔齊布部由油坊進扼武昌城東洪山。13日,李孟群率水師分攻漢陽朝宗門、武昌塘角及漢口,又焚太平軍戰船300餘只,羅澤南部破武昌鮎魚套附近太平軍營壘6座,魁玉部毀漢陽晴川閣木柵及大別山(即龜山)木壘,武漢三鎮暴露於湘軍直接威脅之下。石鳳魁、黃再興均不長於軍事,見湘軍攻勢兇猛,遂於14日晨率軍自武昌東退,至洪山遭塔齊布部截擊,損失千餘人。漢陽、漢口太平軍同日亦棄城而走。泊於漢水中的太平軍水師船千餘只不及下駛,15日被湘軍全部焚毀。
點評:是役,太平軍選將失當,士無鬥志,加之湘軍及時把握戰機,並根據沿江作戰特點實施正確指揮;致使設防堅固的武漢迅速易手,對西征戰事影響極大。
清朝戰爭列表
山海關之戰 | 清滅大順之戰 | 清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 | 潼關之戰 | 清滅大西之戰 | 揚州之戰 | 清滅南明魯王政權之戰 | 清滅南明隆武政權之戰 | 豪格平川陝之戰 | 清滅南明紹武、永曆政權之戰 | 博洛平福建之戰 | 鄭成功抗清之戰 | 孔有德平湖南之戰 | 桂林之戰 | 衡州之戰 | 清平貴州之戰 | 清平雲南之戰 | 三藩之亂 | 清平耿精忠之戰 | 衢州之戰 | 岳州之戰 | 清平王輔臣之戰 | 清平尚之信之戰 | 建昌之戰 | 保寧之戰| 澎湖海戰 | 雅克薩之戰 | 清平噶爾丹叛亂 | 烏蘭布通之戰 | 昭莫多之戰 | 清平西藏之戰 | 清平青海之戰 | 布爾哈屯之戰 | 清平噶爾丹策零之戰 | 博克托嶺、和通泊之戰 | 額爾德尼昭之戰 | 古州苗民起義 | 清平睦爾撒納之戰 | 清征達瓦齊之戰 | 巴里坤之戰 | 清平天山南路之戰 | 黑水營之戰 | 清再征金川之戰 | 勒烏圍之戰 | 清平天地會之戰 | 清反擊廓爾喀人之戰 | 清攻安南阮惠之戰 | 聶拉木之戰 | 橫河之戰 | 白蓮教起義 | 漁山之戰 | 天理教暴動 | 滑縣之戰 | 清平張格爾叛亂 | 渾河之戰 | 鴉片戰爭 | 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戰 | 太平天國運動 | 捻軍起義 | 武漢之戰 | 江寧之戰 | 太平軍北伐 | 太平軍西征 |鎮江之戰 | 上海小刀會起義 | 大成國起義 | 湘軍攻武漢之戰 | 湖口之戰 | 雲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鴉片戰爭 | 石達開遠征 | 二破江北大營 | 三河大捷 | 黔西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 |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 楚雄之戰 | 安慶之戰 | 二郎場之戰 | 浙江之戰 | 天京之戰 | 陝西回民起義 | 甘肅回民起義 | 高樓寨之戰 | 灞橋之戰 | 金積堡之戰 | 黃飄之戰 | 紙橋之戰 |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 中法戰爭 | 第二次紙橋之戰 | 馬尾海戰 | 宣光之戰 | 鎮海之戰 | 鎮南關之戰 | 中日甲午戰爭 | 豐島海戰 | 平壤之戰 |黃海海戰 | 威海之戰 | 八國聯軍 | 武昌起義 | 白朗起義 | 南京之戰 | 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