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發展
1853年1月,太平軍攻克武漢三鎮(參見武漢之戰)後,經短期休整,洪秀全、楊秀清等率號稱50萬之眾(兵力約10餘萬),於2月9日放棄武漢,沿江東下,水陸並進,直趨江寧。清廷妄圖將太平軍殲滅於長江中游地區,調兵遣將,分兵南北東三路防堵,並接連任命三位欽差大臣指揮作戰。東路沿江一線,欽差大臣、兩江總督陸建瀛統兵5000於九江一帶設防。15日,太平軍水軍前鋒於鄂東廣濟縣老鼠峽江面大敗其江防軍。陸建瀛聞敗,棄軍逃回江寧,沿江防兵紛紛潰散。太平軍長驅直進,18日占九江,24日攻破安徽省城安慶,殺巡撫蔣文慶,繳獲大批軍需物資。26日至3月7日,又連克安徽池州(今貴池)、銅陵、蕪湖、太平府(今當塗)及和州(今和縣)。8日,陸路大隊抵達江寧西南善橋一帶。9日,水軍前鋒亦至,分泊大勝關至草鞋峽一帶江面。12日,水陸大隊趕到,分兵占領浦口,完成對江寧的包圍。時江寧清軍旗兵綠營共5000餘人,另有臨時募集的壯勇1萬人。陸建瀛在太平軍到達前,將城外兵勇悉撤入城,企圖固守。清廷獲悉江寧被圍,急令欽差大臣向榮、琦善率南北兩路清軍兼程赴援。太平軍選定城北儀風門為突破口,採用穴地攻城法,埋設火藥於該門之下。同時制雲梯數百,分攻各門,迷惑清軍。
19日拂曉,炸塌儀風門附近城牆2丈余,數百名將士沖入城內,然後分兵兩路,一往鼓樓,一循金川門、神策門,經成賢街直指小營,殺陸建瀛於黃家塘。後遭滿洲旗兵的兇猛反擊,力戰不勝,被迫退出。此時,防守南城的清軍聞北城已破,總督被殺,不戰而潰。太平軍數千人在林鳳祥、賴漢英率領下,乘夜緣梯登城,打開聚寶門(今中華門)、水西門、漢西門。次日黎明,太平軍大隊攻入城內,直奔城東南旗兵聚守之滿城(明代內城)。
結果
江寧將軍祥厚及副都統霍隆武率旗兵及滿人拚死頑抗,太平軍英勇奮戰,終將滿城攻破,斬殺祥厚等,全殲守軍,江寧全城遂為太平軍占領。29日,天王洪秀全入城,改江寧為天京,定為都城,從而建立起與清王朝對峙的太平天國農民革命政權。
清朝戰爭列表
山海關之戰 | 清滅大順之戰 | 清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 | 潼關之戰 | 清滅大西之戰 | 揚州之戰 | 清滅南明魯王政權之戰 | 清滅南明隆武政權之戰 | 豪格平川陝之戰 | 清滅南明紹武、永曆政權之戰 | 博洛平福建之戰 | 鄭成功抗清之戰 | 孔有德平湖南之戰 | 桂林之戰 | 衡州之戰 | 清平貴州之戰 | 清平雲南之戰 | 三藩之亂 | 清平耿精忠之戰 | 衢州之戰 | 岳州之戰 | 清平王輔臣之戰 | 清平尚之信之戰 | 建昌之戰 | 保寧之戰| 澎湖海戰 | 雅克薩之戰 | 清平噶爾丹叛亂 | 烏蘭布通之戰 | 昭莫多之戰 | 清平西藏之戰 | 清平青海之戰 | 布爾哈屯之戰 | 清平噶爾丹策零之戰 | 博克托嶺、和通泊之戰 | 額爾德尼昭之戰 | 古州苗民起義 | 清平睦爾撒納之戰 | 清征達瓦齊之戰 | 巴里坤之戰 | 清平天山南路之戰 | 黑水營之戰 | 清再征金川之戰 | 勒烏圍之戰 | 清平天地會之戰 | 清反擊廓爾喀人之戰 | 清攻安南阮惠之戰 | 聶拉木之戰 | 橫河之戰 | 白蓮教起義 | 漁山之戰 | 天理教暴動 | 滑縣之戰 | 清平張格爾叛亂 | 渾河之戰 | 鴉片戰爭 | 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戰 | 太平天國運動 | 捻軍起義 | 武漢之戰 | 江寧之戰 | 太平軍北伐 | 太平軍西征 |鎮江之戰 | 上海小刀會起義 | 大成國起義 | 湘軍攻武漢之戰 | 湖口之戰 | 雲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鴉片戰爭 | 石達開遠征 | 二破江北大營 | 三河大捷 | 黔西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 |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 楚雄之戰 | 安慶之戰 | 二郎場之戰 | 浙江之戰 | 天京之戰 | 陝西回民起義 | 甘肅回民起義 | 高樓寨之戰 | 灞橋之戰 | 金積堡之戰 | 黃飄之戰 | 紙橋之戰 |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 中法戰爭 | 第二次紙橋之戰 | 馬尾海戰 | 宣光之戰 | 鎮海之戰 | 鎮南關之戰 | 中日甲午戰爭 | 豐島海戰 | 平壤之戰 |黃海海戰 | 威海之戰 | 八國聯軍 | 武昌起義 | 白朗起義 | 南京之戰 | 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