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張格爾叛亂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至道光七年(1827年),清軍在新疆殲滅張格爾叛亂集團的作戰。

歷史背景

乾隆年間,清軍平定大、小和小叛亂、統一天山南北(參見清平天山南路之戰)後,大和卓博羅尼都之子薩木克逃至浩罕(新疆西浩罕國,今屬吉爾吉斯)。其次子張格爾,在英國侵略勢力支持下,企圖恢復和卓家族昔日在南疆(新疆南部)的統治。嘉慶二十五年,張格爾利用南疆維吾爾族人民對清參贊大臣靜斌殘暴壓迫的不滿情緒,於八月間率數百人潛入南疆,煽動當地民眾叛亂。清領隊大臣色普徵額率兵進擊,將其全殲,張格爾僅率殘部二三十人逃往浩罕。張格爾在浩罕,由英國殖民主義者提供裝備,組織訓練軍隊,積極準備再次進入南疆。道光五年,張格爾叛軍屢以小股襲擾邊境,作試探性進攻。

九月,領隊大臣巴彥巴圖率兵200人進擊,未遇張格爾部,竟殺害牧民婦孺百餘,被布魯特部全殲,引起西部大亂。道光帝以貪淫虐殺回民罪,將靜斌、色普徵額撤職下獄,判處死刑。六年六月,張格爾與其英國教官乘機率叛軍300人,由開齊山進至喀什噶爾(今喀什)城北約60里之阿爾圖什(今阿圖什),以禮拜祖墓為名,煽動當地民眾反清。新任喀什噶爾參贊大臣慶祥,命協辦大臣舒爾哈善、領隊大臣烏凌阿率兵1000人進擊。叛軍大部被殲,張格爾率百餘人突圍後,裹脅大批民眾叛亂。因恐北疆清軍來援,竟以出賣祖國權益為條件向浩罕求兵:“約破四城(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子女玉帛共之,且割喀什噶爾酬其勞”。

七月,浩罕穆罕默德·阿里汗親率萬人入侵南疆,攻打喀什噶爾城。後因與張格爾發生矛盾,恐腹背受敵,引兵退走。但有3000人被張格爾誘留,助其攻城。經70餘日激戰,清守軍力竭,八月二十日城破,參贊大臣慶祥等自殺殉國。

事件發展

張格爾自稱賽亦德·張格爾蘇丹,自立為南疆統治者。英吉沙爾(今英吉沙)、葉爾羌(今莎車)、和闐(今和田)三城,相繼為叛軍攻占。張格爾控制南疆後,“殘害生靈,淫虐婦女,搜尋財物,其暴虐甚於前和卓千倍萬倍”,與其入疆之宣傳完全相反。廣大維吾爾族人民強烈反對,轉而支持清軍。

占領葉爾羌之叛軍五六千人,進攻阿克蘇(今屬新疆)。阿克蘇辦事大臣長清,派參將王鴻儀率兵600人阻擊,在都爾特(今阿瓦提北)被殲,王鴻儀戰死。當叛軍進至距阿克蘇僅80里處,企圖強渡渾巴什河時,由庫車及喀喇沙爾(今焉耆)來援之達凌河、巴哈布兩部清軍到達。在當地維吾爾族人民自發組織的數百抗叛部隊協助下,擊退渡河叛軍,並進至南岸立營。叛軍多次進攻,均被擊退,被俘斬千餘人。叛軍不敢東進,東部局勢趨於穩定。

道光帝命伊犁將軍長齡為揚威將軍,署陝甘總督楊遇春、山東巡撫武隆阿為參贊大臣,調集吉林黑龍江陝西甘肅四川5省兵3萬會攻叛軍。十月間,陝西等地清軍萬餘到達阿克蘇,開始轉為攻勢作戰。據守阿克蘇西南約250里之柯爾坪(今柯坪),該地西南通巴爾楚克(今巴楚)、喀什噶爾,為清軍進軍必經之路。長齡派陝西提督楊芳,以突襲攻占該地,打開了西進的通道。此時,和闐伯克伊敏亦率當地民眾2000餘人擊敗叛軍,收復和闐。但因大雪封路,清軍不能馳援,又為叛軍奪占。

結局

道光七年二月六日,清軍主力開始西進。二十二日在大河拐擊敗叛軍3000人後,次日又擊敗叛軍2萬於渾阿巴特(今伽師東),二十五日再殲叛軍萬人於沙布都爾,二十八日進至渾河(又稱洋達瑪河,今博羅和碩河)北岸,距喀什噶爾城僅10里。叛軍10餘萬阻河列陣,亘20里。清軍用聲東擊西戰術,先以一部騎兵在下游渡河,將敵軍注意力引向下游,爾後以主力乘夜暗由上游急渡,突襲敵陣地,叛軍潰逃。清軍乘勝疾進,於三月初一日收復喀什噶爾城,初五日收復英吉沙爾,十六日收複葉爾羌,五月收復和闐。

前後殲滅叛軍近3萬。但張格爾已先期由木吉(今布倫庫勒西北)逃往達爾瓦斯山之藏堪(參見渾河之戰)。道光帝以叛亂主犯未獲,奪長齡、楊遇春、武凌阿銜,仍勒限擒獲。十二月二十七日,張格爾率500餘人潛入阿爾瑚(今阿圖什西北),當其退走時,在喀爾鐵蓋山(今喀拉鐵克山)被清軍全殲。張格爾逃布魯特,被縛送清軍。張格爾叛亂平定。

評論

張格爾叛亂主要是英國侵略勢力支持下的民族分裂叛亂,但主要原因是清朝地方統治者壓迫新疆維吾爾族民眾。清軍在維吾爾族人民協助下,平定叛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

清朝戰爭列表

山海關之戰 | 清滅大順之戰 | 清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 | 潼關之戰 | 清滅大西之戰 | 揚州之戰 | 清滅南明魯王政權之戰 | 清滅南明隆武政權之戰 | 豪格平川陝之戰 | 清滅南明紹武、永曆政權之戰 | 博洛平福建之戰 | 鄭成功抗清之戰 | 孔有德平湖南之戰 | 桂林之戰 | 衡州之戰 | 清平貴州之戰 | 清平雲南之戰 | 三藩之亂 | 清平耿精忠之戰 | 衢州之戰 | 岳州之戰 | 清平王輔臣之戰 | 清平尚之信之戰 | 建昌之戰 | 保寧之戰| 澎湖海戰 | 雅克薩之戰 | 清平噶爾丹叛亂 | 烏蘭布通之戰 | 昭莫多之戰 | 清平西藏之戰 | 清平青海之戰 | 布爾哈屯之戰 | 清平噶爾丹策零之戰 | 博克托嶺、和通泊之戰 | 額爾德尼昭之戰 | 古州苗民起義 | 清平睦爾撒納之戰 | 清征達瓦齊之戰 | 巴里坤之戰 | 清平天山南路之戰 | 黑水營之戰 | 清再征金川之戰 | 勒烏圍之戰 | 清平天地會之戰 | 清反擊廓爾喀人之戰 | 清攻安南阮惠之戰 | 聶拉木之戰 | 橫河之戰 | 白蓮教起義 | 漁山之戰 | 天理教暴動 | 滑縣之戰 | 清平張格爾叛亂 | 渾河之戰 | 鴉片戰爭 | 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戰 | 太平天國運動 | 捻軍起義 | 武漢之戰 | 江寧之戰 | 太平軍北伐 | 太平軍西征 |鎮江之戰 | 上海小刀會起義 | 大成國起義 | 湘軍攻武漢之戰 | 湖口之戰 | 雲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鴉片戰爭 | 石達開遠征 | 二破江北大營 | 三河大捷 | 黔西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 |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 楚雄之戰 | 安慶之戰 | 二郎場之戰 | 浙江之戰 | 天京之戰 | 陝西回民起義 | 甘肅回民起義 | 高樓寨之戰 | 灞橋之戰 | 金積堡之戰 | 黃飄之戰 | 紙橋之戰 |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 中法戰爭 | 第二次紙橋之戰 | 馬尾海戰 | 宣光之戰 | 鎮海之戰 | 鎮南關之戰 | 中日甲午戰爭 | 豐島海戰 | 平壤之戰 |黃海海戰 | 威海之戰 | 八國聯軍 | 武昌起義 | 白朗起義 | 南京之戰 | 辛亥革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