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刀會起義

上海小刀會起義是太平天國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近代中外關係和上海城市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

簡介

小刀會來源有兩種:一屬天地會支派,一屬白蓮教支派。上海小刀會屬於前者。道光二十九年(1849),建立於福建廈門,不久傳至上海。太平天國起義的爆發,推動了上海人民的反清鬥爭走向高潮。鹹豐二年(1852)青浦縣天地會首領周立春(1814--1853),率領白鶴江一帶農民發動抗糧武裝鬥爭,進攻縣城,衝進縣衙門,活捉知縣余龍光。鹹豐三年七月十三日(8月17日),徐耀(?-1855)領導嘉定千餘人起義,衝進嘉定縣城,驅逐知縣馮瀚。八月初三,周春、徐耀領導第二次嘉定起義,占領了嘉定縣城,並以“義興公司”名義發布告示:“本帥……師兵伐暴,志在掃除貪官污吏,並勿擾害良民。”初五,小刀會領袖劉麗川(1820――約1855)、潘啟亮(?―1865)聯合福建幫小刀會首領李鹹池、陳阿林等在上海起義,迅速占領了上海縣城,擊斃了上海知縣袁祖德,活捉了蘇松太道吳健彰。起義軍最初不過千人左右,幾天之內發展到萬人以上。起義當天建立了革命政權,稱大明國,劉麗川被推為“大明國統理政教招討大元帥”;李鹹池為平胡大都督;陳阿林為左元帥,總理軍務;林阿福為右元帥,兼署上海縣事。劉麗川發出安民告示:“城廂內外,勿用驚遷。士農工商,各安常業。方今童君昏聵,貪官污吏,布滿市朝。韃夷當滅,明復當興。”“本帥已嚴飭部下兵丁,不得取民間一物,不得奸民間一女。違者重究,各宜凜遵勿違。”當天晚上,劉麗川公開宣布:起義軍與太平天國有聯繫,奉行太平天國的法令。十三日下午,劉麗川正式向各國駐上海領事公布:起義軍建立的政權是“太平王的部屬,在太平王的指揮下一致行動”。劉麗川還給天王洪秀全寫了一個奏報,說小刀會“率千義勇,立定上海”,“保護居民輔戶,安業如常”。希望“主上早命差官蒞任”,“以順天心,以慰民望”。太平天國得到訊息後,東王楊秀清寫了一道檄文,歡迎劉麗川“率眾來歸”。駐守鎮江的羅大綱還在儀征各碼頭製造皮篷小船600隻,去上海接應小刀會。因當時天京受到江南、江北大營的圍困,分兵東下接應的計畫未能實現。

小刀會是天地會的支派之一。上海小刀會成員主要為上海的福建籍勞動人民和部分工商業主。與小刀會性質相同的秘密結社,上海還有主要成員為廣東人的天地會和本地人組成的廟幫﹑塘橋幫﹑百龍黨﹑羅漢黨等。1852年,天地會成員周立春在青浦領導發動抗糧鬥爭,南匯華亭(今松江)﹑上海等縣繼之而起。羅漢黨人徐耀還發動了嘉定起義。這些鬥爭使各個秘密組織逐漸聯合起來。1853年,在太平天國起義和福建小刀會起義的影響下,各支力量以小刀會名義結成統一組織,推舉天地會廣東幫首領劉麗川為首領,準備舉行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起義

1853年9月5日,周立春﹑徐耀等在青浦首舉義旗攻占嘉定。7日,劉麗川和原小刀會福建幫首領陳阿林等在上海起義,占領縣城。隨即,從上海嘉定分別出發,接連攻占寶山南匯川沙﹑青浦四縣,成立小刀會政權。初用“大明國”國號,鏇即改稱太平天國,由劉麗川上書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表示接受領導。清朝政府急從圍攻太平天國天京(今江蘇南京)的江南大營抽調部分清軍及其它地方武裝,由大營幫辦﹑署理江蘇巡撫許乃釗率領,趕赴上海鎮壓。9月22日,清軍陷嘉定,周立春被俘犧牲,其女周秀英和徐耀率領部分起義軍轉入上海。至月底,周圍各縣相繼失陷。起義軍在上海堅守抗敵,曾宣布豁免三年賦稅錢糧,並鑄造貨幣,發展商業,保證糧食供應,打擊高利貸,得到上海人民的擁護。
當局曾聲稱對局勢保持“中立”。但為維護在華利益和威脅清政府,1854年 4月,英美駐軍襲擊了上海城內的清軍營盤。7月,清政府任吉爾杭阿署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派蘇松太道吳健彰與英﹑美﹑法當局談判,以出賣上海海關和租界主權,換取它們的支持。從此,上海海關開始由英﹑美﹑法三國委派的“稅務司”共管,上海租界建立了獨立於中國行政系統和法律制度以外的統治機構。

早在小刀會起義不久,外國勢力與清軍即在上海城北建築圍牆,以隔斷城內起義軍與外界的聯繫。1855年1月6日,法艦隊司令辣厄爾領法軍與清軍配合,攻破縣城北門。起義軍英勇還擊,予以重創。英﹑美﹑法當局和清政府遂加緊圍困,斷絕對城內的糧食火藥接濟。2月17日,起義軍被迫突圍。戰鬥中,劉麗川﹑周秀英﹑徐耀等犧牲。部分起義軍由潘起亮率領進入太平天國統治區,加入太平軍。其它突圍殘部流散各地,繼續參加反清鬥爭。上海小刀會起義至此即告失敗。

影響

儘管如此,小刀會卻一直奉洪秀全為領袖。不久,劉麗川將大明國改稱太平天國,自稱“太平天國統理政教招討大元帥”。小刀會起義後,迅速向四郊發展,占領了寶山、南匯、川沙、青浦等縣城,一度克復了太倉。小刀會占領上海,江南大營主要餉源的江海關稅收陷於停頓,漕糧海運也受到影響,故清政府急忙從江南大營抽調兵力,由署江蘇巡撫許乃釗(?―1870)率領到上海鎮壓。八月底,上海四郊各縣,相繼被清軍奪回,小刀會退回上海,由進攻轉入防禦。英、美、法等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公然支持清政府,鎮壓小刀會起義。他們策劃救出了被起義軍俘虜的道台吳健彰,將其隱藏在美國領事館。鹹豐四年六月初五(6月29日),代理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派吳健彰與美、英、法三國駐上海領事談判,簽訂了“協定”九款,成立稅務管理委員會,共同管理中國海關。從此,中國的海關淪入外國侵略者之手。隨後中外反革命勢力進一步勾結,採取“按段築牆,杜絕接濟”的辦法,從上海縣城北門外修築一堵牆,隔斷城內起義軍和郊區及租界的聯繫,使小刀會失去糧食和其他軍需品的供應來源。十月,法國侵略軍頭子辣厄爾宣布“法軍對叛軍進入包圍戰爭的狀態”,並於二十五日夥同清軍,突破北門城牆,進攻上海縣城,英國駐滬領事阿札國(1809―1897)也隨軍出動。此後侵略者與清軍相勾結,長期圍困上海,屢次向城內起義軍發起攻擊。起義軍曾於十一月打退侵略者的進攻,斃傷法軍40多人、清軍2000多人,但終因眾寡懸殊,彈盡糧絕,被迫於鹹豐五年正月初一(2月17日),棄城突圍。次日,劉麗川率領一支起義軍,到達上海近郊的虹橋。在同敵人激戰中,劉麗川、陳阿林、徐耀、周秀英等相繼壯烈犧牲。潘啟亮率領一部分起義軍參加了太平軍。上海小刀會起義,一共堅持了17個月之久,狠狠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

清朝戰爭列表

山海關之戰 | 清滅大順之戰 | 清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 | 潼關之戰 | 清滅大西之戰 | 揚州之戰 | 清滅南明魯王政權之戰 | 清滅南明隆武政權之戰 | 豪格平川陝之戰 | 清滅南明紹武、永曆政權之戰 | 博洛平福建之戰 | 鄭成功抗清之戰 | 孔有德平湖南之戰 | 桂林之戰 | 衡州之戰 | 清平貴州之戰 | 清平雲南之戰 | 三藩之亂 | 清平耿精忠之戰 | 衢州之戰 | 岳州之戰 | 清平王輔臣之戰 | 清平尚之信之戰 | 建昌之戰 | 保寧之戰| 澎湖海戰 | 雅克薩之戰 | 清平噶爾丹叛亂 | 烏蘭布通之戰 | 昭莫多之戰 | 清平西藏之戰 | 清平青海之戰 | 布爾哈屯之戰 | 清平噶爾丹策零之戰 | 博克托嶺、和通泊之戰 | 額爾德尼昭之戰 | 古州苗民起義 | 清平睦爾撒納之戰 | 清征達瓦齊之戰 | 巴里坤之戰 | 清平天山南路之戰 | 黑水營之戰 | 清再征金川之戰 | 勒烏圍之戰 | 清平天地會之戰 | 清反擊廓爾喀人之戰 | 清攻安南阮惠之戰 | 聶拉木之戰 | 橫河之戰 | 白蓮教起義 | 漁山之戰 | 天理教暴動 | 滑縣之戰 | 清平張格爾叛亂 | 渾河之戰 | 鴉片戰爭 | 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戰 | 太平天國運動 | 捻軍起義 | 武漢之戰 | 江寧之戰 | 太平軍北伐 | 太平軍西征 |鎮江之戰 | 上海小刀會起義 | 大成國起義 | 湘軍攻武漢之戰 | 湖口之戰 | 雲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鴉片戰爭 | 石達開遠征 | 二破江北大營 | 三河大捷 | 黔西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 |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 楚雄之戰 | 安慶之戰 | 二郎場之戰 | 浙江之戰 | 天京之戰 | 陝西回民起義 | 甘肅回民起義 | 高樓寨之戰 | 灞橋之戰 | 金積堡之戰 | 黃飄之戰 | 紙橋之戰 |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 中法戰爭 | 第二次紙橋之戰 | 馬尾海戰 | 宣光之戰 | 鎮海之戰 | 鎮南關之戰 | 中日甲午戰爭 | 豐島海戰 | 平壤之戰 |黃海海戰 | 威海之戰 | 八國聯軍 | 武昌起義 | 白朗起義 | 南京之戰 | 辛亥革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