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滅大西之戰

清順治二年(1645年)三月至三年(1646年)十一月,在清統一戰爭中,清軍攻滅張獻忠大西政權的作戰。
順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農民軍領袖張獻忠於成都稱帝,國號大西。時清軍主力正于山東、陝西與李自成大順軍作戰(參見清滅大順之戰);後又進軍東南,與南明弘光政權作戰(參見清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無暇西顧。大西軍在四川,主要與故明殘軍及官紳武裝作戰。二年十一月,清廷以駐防西安內大臣何洛會為定西大將軍,會同固山額真巴顏、李國翰等,進兵四川,征剿大西軍。三年正月,清廷又增派靖遠大將軍肅親王豪格入川(參見豪格平川陝之戰)。這樣,大西軍同時面臨故明軍隊與清軍主力的兩面進攻,局勢嚴重。三月,故明川陝總督樊一蘅、兵部尚書四川督師王應熊,會師瀘州(今屬四川),約期進攻大西軍。故明參將楊展,亦攻大西軍,取嘉定(治今四川樂山),占領川南諸州縣。大西軍十餘萬眾試圖順長江東進湖北,遭到阻攔,於彭山(今四川眉山以北)敗於楊展,退回成都。五月初五日,豪格率部由西安向漢中進發。十八日,清將尼堪抵雞頭關,擊敗大西軍;及抵漢中,又擊潰大西軍賀珍營。二十五日,豪格遣鰲拜、馬喇希等分別於漢中、西鄉(今屬陝西)追擊大西軍賀珍、孫守法部和劉體純部。這時,故明總兵曾英、參將王祥聯兵趨成都。在清軍和明軍、鄉紳武裝的多路進攻下,大西軍於七月放棄成都,撤往陝西,“以躡敵後”。十一月,豪格率部抵四川南部縣,大西軍保寧(今四川閬中)守將劉進忠降。時大西軍尚有部眾數十萬,列營於西充縣境。豪格以降將劉進忠為嚮導,以護軍統領鰲拜等為先鋒,星夜兼程,進擊大西軍。二十七日凌晨,清軍抵西充。時大霧彌空,大西軍哨兵報後營路有盔甲聲,張獻忠謂其煽惑軍心,立斬哨兵數人。不多時清軍已到,張獻忠急率部將出營,至鳳凰山。時清軍已及營門,僅一小溪之隔。張獻忠方引弓,卻被清將雅牙蘭射中,陣亡。大西軍頓時驚潰。清軍四出追擊,破130餘營。大西政權亡。孫可望、李定國等收集餘部,由順慶(今四川南充)南奔,後於川滇黔地區堅持抗清十餘年。

清朝戰爭列表

山海關之戰 | 清滅大順之戰 | 清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 | 潼關之戰 | 清滅大西之戰 | 揚州之戰 | 清滅南明魯王政權之戰 | 清滅南明隆武政權之戰 | 豪格平川陝之戰 | 清滅南明紹武、永曆政權之戰 | 博洛平福建之戰 | 鄭成功抗清之戰 | 孔有德平湖南之戰 | 桂林之戰 | 衡州之戰 | 清平貴州之戰 | 清平雲南之戰 | 三藩之亂 | 清平耿精忠之戰 | 衢州之戰 | 岳州之戰 | 清平王輔臣之戰 | 清平尚之信之戰 | 建昌之戰 | 保寧之戰| 澎湖海戰 | 雅克薩之戰 | 清平噶爾丹叛亂 | 烏蘭布通之戰 | 昭莫多之戰 | 清平西藏之戰 | 清平青海之戰 | 布爾哈屯之戰 | 清平噶爾丹策零之戰 | 博克托嶺、和通泊之戰 | 額爾德尼昭之戰 | 古州苗民起義 | 清平睦爾撒納之戰 | 清征達瓦齊之戰 | 巴里坤之戰 | 清平天山南路之戰 | 黑水營之戰 | 清再征金川之戰 | 勒烏圍之戰 | 清平天地會之戰 | 清反擊廓爾喀人之戰 | 清攻安南阮惠之戰 | 聶拉木之戰 | 橫河之戰 | 白蓮教起義 | 漁山之戰 | 天理教暴動 | 滑縣之戰 | 清平張格爾叛亂 | 渾河之戰 | 鴉片戰爭 | 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戰 | 太平天國運動 | 捻軍起義 | 武漢之戰 | 江寧之戰 | 太平軍北伐 | 太平軍西征 |鎮江之戰 | 上海小刀會起義 | 大成國起義 | 湘軍攻武漢之戰 | 湖口之戰 | 雲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鴉片戰爭 | 石達開遠征 | 二破江北大營 | 三河大捷 | 黔西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 |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 楚雄之戰 | 安慶之戰 | 二郎場之戰 | 浙江之戰 | 天京之戰 | 陝西回民起義 | 甘肅回民起義 | 高樓寨之戰 | 灞橋之戰 | 金積堡之戰 | 黃飄之戰 | 紙橋之戰 |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 中法戰爭 | 第二次紙橋之戰 | 馬尾海戰 | 宣光之戰 | 鎮海之戰 | 鎮南關之戰 | 中日甲午戰爭 | 豐島海戰 | 平壤之戰 |黃海海戰 | 威海之戰 | 八國聯軍 | 武昌起義 | 白朗起義 | 南京之戰 | 辛亥革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