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起因
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清軍第一次平定金川。但是並沒有施行改土歸流的政策,地方的政權仍交給當地的土司掌管。不久,金川各地的土司就開始爭權奪利,衝突不斷。到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莎羅奔之孫索諾木誘殺革布希扎土司,小金川僧格桑也攻打鄂克什和明正土司,並公然與清朝援軍開戰。乾隆帝認為這是對中央政府宣戰,是叛亂。乾隆帝下召,命大學士溫福為定邊將軍,豐昇額副將軍,進兵征討,戰事遂起。
戰爭的經過和結果
清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清軍兵分兩路進攻金川,溫福自汶川出西路,四川總督桂林由打箭爐出南路。最初,清軍進展順利,西路溫福軍,巴郎拉、達木和巴宗。乾隆三十七年二月,又攻占資哩山和阿喀木雅等地。但是五月桂林部在墨壟溝失利,主將桂林被罷免。後由阿桂接任。阿桂接任後,接連於八月攻占戰略要地甲爾木山,十一月攻取僧格宗,迫使小金川叛亂土司僧格桑退入逃入大金川與當地的土司索諾木匯合。而阿桂部與溫福、豐昇額則在美諾成功會師。
阿桂與溫福、豐昇額會師美諾後,檄令索諾木交出僧格桑,索諾木不理。於是阿桂和溫福在乾隆三十八年奏準三路進攻大金川。起初進展順利,但是由於統帥溫福指揮失宜並敗死,戰局發生逆轉。索諾木擊敗溫福部後,乘勝占據小金川。清軍被迫撤退。
乾隆帝在熱河(今河北省承德市)行宮得到兵敗的訊息,十分震驚。下召命阿桂為定西將軍豐昇額、明亮為副將軍,並調遣健銳、火器營二千名士兵和吉林索倫兵二千名一起進剿金川。阿桂很快就收復了小金川全境。捷報傳來,乾隆帝甚為高興,賜詩褒獎阿桂,並命他迅速移師進剿大金川。然而,奪取大金川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大金川之地自乾隆十二三年以來全力抗守,增壘設險,嚴密十倍小金川。” 阿桂深知此情,作了充分的準備,然後,於乾隆三十九年兵分三路向大金川進攻,經過兩年的鏖戰和圍攻,在海蘭察等將領和廣大士卒的奮勇衝殺下,終於在乾隆四十一年正月逼令索諾木偕其祖莎羅奔及部眾二千餘降,阿桂安置大小金川“歸順”的
藏族頭領和一般人員,設副將、同知分駐其地,不久設懋功廳,廢除了原來的土司制度。大小金川最終得以平定。
參考文獻
《中國通史》白壽彝著
《聖武記》之《乾隆再定金川土司記》
《碑傳集》之《阿桂行狀》
《清史列傳》之《阿桂傳》
《清史稿》之《阿桂傳》
清朝戰爭列表
山海關之戰 | 清滅大順之戰 | 清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 | 潼關之戰 | 清滅大西之戰 | 揚州之戰 | 清滅南明魯王政權之戰 | 清滅南明隆武政權之戰 | 豪格平川陝之戰 | 清滅南明紹武、永曆政權之戰 | 博洛平福建之戰 | 鄭成功抗清之戰 | 孔有德平湖南之戰 | 桂林之戰 | 衡州之戰 | 清平貴州之戰 | 清平雲南之戰 | 三藩之亂 | 清平耿精忠之戰 | 衢州之戰 | 岳州之戰 | 清平王輔臣之戰 | 清平尚之信之戰 | 建昌之戰 | 保寧之戰| 澎湖海戰 | 雅克薩之戰 | 清平噶爾丹叛亂 | 烏蘭布通之戰 | 昭莫多之戰 | 清平西藏之戰 | 清平青海之戰 | 布爾哈屯之戰 | 清平噶爾丹策零之戰 | 博克托嶺、和通泊之戰 | 額爾德尼昭之戰 | 古州苗民起義 | 清平睦爾撒納之戰 | 清征達瓦齊之戰 | 巴里坤之戰 | 清平天山南路之戰 | 黑水營之戰 | 清再征金川之戰 | 勒烏圍之戰 | 清平天地會之戰 | 清反擊廓爾喀人之戰 | 清攻安南阮惠之戰 | 聶拉木之戰 | 橫河之戰 | 白蓮教起義 | 漁山之戰 | 天理教暴動 | 滑縣之戰 | 清平張格爾叛亂 | 渾河之戰 | 鴉片戰爭 | 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戰 | 太平天國運動 | 捻軍起義 | 武漢之戰 | 江寧之戰 | 太平軍北伐 | 太平軍西征 |鎮江之戰 | 上海小刀會起義 | 大成國起義 | 湘軍攻武漢之戰 | 湖口之戰 | 雲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鴉片戰爭 | 石達開遠征 | 二破江北大營 | 三河大捷 | 黔西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 |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 楚雄之戰 | 安慶之戰 | 二郎場之戰 | 浙江之戰 | 天京之戰 | 陝西回民起義 | 甘肅回民起義 | 高樓寨之戰 | 灞橋之戰 | 金積堡之戰 | 黃飄之戰 | 紙橋之戰 |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 中法戰爭 | 第二次紙橋之戰 | 馬尾海戰 | 宣光之戰 | 鎮海之戰 | 鎮南關之戰 | 中日甲午戰爭 | 豐島海戰 | 平壤之戰 |黃海海戰 | 威海之戰 | 八國聯軍 | 武昌起義 | 白朗起義 | 南京之戰 | 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