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中國清朝鹹豐十年(太平天國庚申十年,1860)夏,太平軍再次摧毀圍困天京(今南京)的清軍江南大營的著名作戰。正文
六年夏,太平軍曾摧毀過以向榮為欽差大臣的江南大營。八年初,清欽差大臣和春又在天京東、南兩面掘壕築牆,復建江南大營。十年初,攻占城北下關、九洑洲,天京被“困如鐵桶一般”。在此危急關頭,總理朝政的乾王洪仁玕與忠王李秀成共商解圍方略,確定運用“圍魏救趙”的策略,首先奔襲清軍必救的杭州,誘迫江南大營分兵,然後返旆回救,與天京守軍內外合擊江南大營。 方略既定,李秀成在安徽蕪湖會齊各路將領,部署進軍杭州。正月十九,李秀成率部由蕪湖出發,經南陵,繞寧國府(治今宣城)南,二月初三克廣德,留求天義陳坤書駐守,自率主力入浙,連占長興縣泗安鎮、虹星橋,又派侍王李世賢虛攻湖州,迷惑敵軍,自率六七千眾,喬裝清軍,經武康直趨杭州。杭州是浙江省城,也是江南大營的重要糧餉供給地,守城兵勇不足3000人。太平軍的迅速進軍,使杭州清軍猝不及防,圍攻數日,即於二十七日破城。對太平軍的攻浙意圖,和春雖有所探察,但由於鹹豐帝嚴旨屢催,先後從江南大營分兵1.3萬赴援浙江,其先頭部隊由總兵張玉良統帶,於三月初二抵達杭州城外。李秀成知敵中計,即於初三日悄然撤出杭州,由余杭、孝豐間道火速北返。十八日於安徽建平(今郎溪)會齊各路將領,部署回救天京,鏇即兵分兩路:一路由輔王楊輔清率領,攻取高淳、東壩、溧水後,於閏三月初三進抵天京南郊要地秣陵關;另一路由李世賢率領,於攻占溧陽後,分兵一支佯攻常州,主力於初三占句容,初八攻占天京東南要地淳化鎮。與此同時,英王陳玉成部也奉調由江北來援,抵達天京西南之江寧鎮。
各路大軍雲集天京外圍,號稱10萬,形成了對江南大營的反包圍。遂決定從五個方向進攻江南大營:李秀成部由堯化門進攻紫金山東麓,李世賢部進攻城北燕子磯一帶,陳坤書部進攻高橋門,逼小水關大營總部,楊輔清部攻雨花台,陳玉成部攻江東門。天京守軍則從東、南各門出擊。十二日,總攻開始,各路太平軍連日冒雨出擊,與敵大戰。十五日,陳玉成部由上河、毛公渡等處搭造浮橋,首先突破大營外牆,城內太平軍也紛紛出擊,向清營投擲火罐,引起火藥爆炸,一時響聲震野,附近清軍聞之喪膽,紛紛棄營潰逃,大營西部防線隨之瓦解。幫辦軍務張國梁率隊救援不及,即破壞上方橋,企圖固守大營東北部。但這時清軍已無心再戰,當晚小水關附近的清軍紛紛焚營潰逃,大營四周皆火,和春、張國梁等於一片慌亂中逃往鎮江。苦心經營多年的江南大營,再次被摧毀。不久,太平軍乘勝東征蘇(州)、常(州),張國梁、和春先後敗亡,天京以東的威脅基本解除。
配圖
相關連線
清朝戰爭列表
山海關之戰 | 清滅大順之戰 | 清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 | 潼關之戰 | 清滅大西之戰 | 揚州之戰 | 清滅南明魯王政權之戰 | 清滅南明隆武政權之戰 | 豪格平川陝之戰 | 清滅南明紹武、永曆政權之戰 | 博洛平福建之戰 | 鄭成功抗清之戰 | 孔有德平湖南之戰 | 桂林之戰 | 衡州之戰 | 清平貴州之戰 | 清平雲南之戰 | 三藩之亂 | 清平耿精忠之戰 | 衢州之戰 | 岳州之戰 | 清平王輔臣之戰 | 清平尚之信之戰 | 建昌之戰 | 保寧之戰| 澎湖海戰 | 雅克薩之戰 | 清平噶爾丹叛亂 | 烏蘭布通之戰 | 昭莫多之戰 | 清平西藏之戰 | 清平青海之戰 | 布爾哈屯之戰 | 清平噶爾丹策零之戰 | 博克托嶺、和通泊之戰 | 額爾德尼昭之戰 | 古州苗民起義 | 清平睦爾撒納之戰 | 清征達瓦齊之戰 | 巴里坤之戰 | 清平天山南路之戰 | 黑水營之戰 | 清再征金川之戰 | 勒烏圍之戰 | 清平天地會之戰 | 清反擊廓爾喀人之戰 | 清攻安南阮惠之戰 | 聶拉木之戰 | 橫河之戰 | 白蓮教起義 | 漁山之戰 | 天理教暴動 | 滑縣之戰 | 清平張格爾叛亂 | 渾河之戰 | 鴉片戰爭 | 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戰 | 太平天國運動 | 捻軍起義 | 武漢之戰 | 江寧之戰 | 太平軍北伐 | 太平軍西征 |鎮江之戰 | 上海小刀會起義 | 大成國起義 | 湘軍攻武漢之戰 | 湖口之戰 | 雲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鴉片戰爭 | 石達開遠征 | 二破江北大營 | 三河大捷 | 黔西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 |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 楚雄之戰 | 安慶之戰 | 二郎場之戰 | 浙江之戰 | 天京之戰 | 陝西回民起義 | 甘肅回民起義 | 高樓寨之戰 | 灞橋之戰 | 金積堡之戰 | 黃飄之戰 | 紙橋之戰 |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 中法戰爭 | 第二次紙橋之戰 | 馬尾海戰 | 宣光之戰 | 鎮海之戰 | 鎮南關之戰 | 中日甲午戰爭 | 豐島海戰 | 平壤之戰 |黃海海戰 | 威海之戰 | 八國聯軍 | 武昌起義 | 白朗起義 | 南京之戰 | 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