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二年閏六月,在魯王朱以海稱監國於紹興的同時,明唐王朱聿鍵於福州稱帝,改元隆武。隆武政權轄鄭芝龍、黃道周、黃斌卿等部軍事力量,據閩、湘等省之部分地區。七月,黃道周率兵1000齣師江西抗清,後於婺源(今安徽婺源北)被清軍誘殲。八月,隆武朝廷議戰守,決計以鄭芝豹為前軍左都督,防守仙霞關(浙閩交界處)外170處要隘;以黃斌卿為兵馬招討總兵官,率水師屯舟山,並決定翌年春進兵,一出浙東、一出江右,以抗清軍。時清廷下令剃髮,引起民族矛盾激化。九十月間,活動於湖廣地區的大順農民軍餘部,先後與隆武朝湖南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達成盟約,聯合抗清,這使虛弱的南明驟得勁助,形勢為之一變。十一月初一日,何騰蛟傳檄出師,督官軍馬進忠、盧鼎、王允成等部,從岳州(今湖南嶽陽)進攻武昌。堵胤錫隨李過、一功的忠貞營進攻荊州。監軍張家玉於許灣(今江西撫州東南河盱江東岸)大敗清軍,清軍步兵5000人死傷殆盡,騎兵舍馬渡河,亦溺死過半。時稱“隆武朝第一戰功”。忠貞營由松滋(今湖北松滋北)渡江,占領荊門(今屬湖北)、夷陵,包圍荊州(今湖北江陵)。在此聲勢下,兩湖抗清義軍紛起。十二月,忠貞營分出劉體純部北伐,進占宜城(今屬湖北),火燒樊城(今湖北襄樊北),圍攻襄陽(今湖北襄樊)。隨後,劉體純部進攻光化(今湖北老河口北)、均州(今湖北均縣西)、鄧州(今河南鄧縣),攻陷內鄉(今屬河南);接著揮師西進,破竹林關入陝,於次年二三月間攻占山陽(今屬陝西)、商州(今陝西商縣),試圖與圍攻西安的大順軍賀珍部會合。西北清軍主力定西大將軍何洛會於商洛地區擊敗劉體純部。在忠貞營圍攻荊州、劉體純部北伐之際,清新任湖川總督羅錦繡親自至荊州督戰,征南大將軍勒克德渾同鎮國將軍鞏阿岱、固山額真葉臣,亦率八旗精銳,於十二月十八日自江寧(今江蘇南京)急赴湖廣。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二十日,忠貞營向荊州發動總攻,iii-'月三日,城將被攻陷時,情況驟變,由於何騰蛟已於三日前棄岳州南逃,勒克德渾統率之清軍船隊橫渡洞庭,突至荊州城外忠貞營後方,兩翼包抄。忠貞營遭毀滅性打擊,劉芳亮戰死,李過率部突圍,田見秀降清,堵胤錫逃回常德(今屬湖南)。隆武政權在兩湖抗清的同時,在江西以贛州為中心組織抗清。隆武帝改贛州為忠誠府,授守臣楊廷麟為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命萬元吉為總督,入贛協守。楊、萬招集民兵2萬餘人,並聯合農民軍4萬人,隆武帝先後派粵、滇援軍及廣西土司兵數萬,支援贛州。順治二年九月至次年年初,明軍以贛州為基地,先後收復泰和、萬安、峽江及吉安府(府治今江西吉安),聲振一時。勒克德渾所率清軍主力擊敗忠貞營、解圍荊州後,撲向江西。順治三年三月二十四日,清軍攻克吉安,萬元吉退保贛州。五月,清軍進逼贛州。楊廷麟自雩都(今江西於都)調4萬兵至,贛州巡撫劉廣胤自寧都募兵2乾至,俱先後潰散。清軍遂圍贛州,並分兵東圍廣信(今江西上繞)。六月,清軍從間道窺湖南湘陰,被隆武江北巡撫曠章所部2000人於潼溪(今湖南汨羅北新牆河南岸)擊敗,損失人、馬各乾余。這時,浙東地區魯王政權所在地紹興被清軍攻破,隆武政權鎮守閩浙咽喉仙霞關之鄭芝龍慌忙撤兵,還安平鎮(今福建晉江安海鎮),鄭鴻逵逃回福建浦城。七月初十日,征南大將軍勒克德渾班師回京。八月十五日,清廷命恭順王孔有德為平南大將軍,與懷順王耿仲明、續順公沈志祥、右翼固山額真金礪、右翼梅勒章京屯泰,率軍往征湖廣(參見孔有德平湖南之戰)及兩廣。二十日,又命智順王尚可喜統所部協征。其作戰部署為,先定湖廣,次定贛南,然後入廣東,鎮守一方。與此同時,平南大將軍博洛於平定浙江後,揮師南下,進入福建。因鄭芝龍全線撤兵,博洛率清軍得以於八月間取浦城,從容進入福建(參見博洛平福建之戰)。隆武帝朱聿鍵聞訊,自延平(今福建南平)往汀州(今福建長汀),企圖奔贛州。八月二十四日,清軍由延平兵分兩路,一路由博洛統率,直取福州;一路由李成棟導引,追擊隆武帝。二十八日,朱聿鍵被清軍俘殺,隆武政權亡。九月十九日,清軍至福州。十月四日,贛州被清軍攻破,楊廷麟、萬元吉等均自殺。
清朝戰爭列表
山海關之戰 | 清滅大順之戰 | 清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 | 潼關之戰 | 清滅大西之戰 | 揚州之戰 | 清滅南明魯王政權之戰 | 清滅南明隆武政權之戰 | 豪格平川陝之戰 | 清滅南明紹武、永曆政權之戰 | 博洛平福建之戰 | 鄭成功抗清之戰 | 孔有德平湖南之戰 | 桂林之戰 | 衡州之戰 | 清平貴州之戰 | 清平雲南之戰 | 三藩之亂 | 清平耿精忠之戰 | 衢州之戰 | 岳州之戰 | 清平王輔臣之戰 | 清平尚之信之戰 | 建昌之戰 | 保寧之戰| 澎湖海戰 | 雅克薩之戰 | 清平噶爾丹叛亂 | 烏蘭布通之戰 | 昭莫多之戰 | 清平西藏之戰 | 清平青海之戰 | 布爾哈屯之戰 | 清平噶爾丹策零之戰 | 博克托嶺、和通泊之戰 | 額爾德尼昭之戰 | 古州苗民起義 | 清平睦爾撒納之戰 | 清征達瓦齊之戰 | 巴里坤之戰 | 清平天山南路之戰 | 黑水營之戰 | 清再征金川之戰 | 勒烏圍之戰 | 清平天地會之戰 | 清反擊廓爾喀人之戰 | 清攻安南阮惠之戰 | 聶拉木之戰 | 橫河之戰 | 白蓮教起義 | 漁山之戰 | 天理教暴動 | 滑縣之戰 | 清平張格爾叛亂 | 渾河之戰 | 鴉片戰爭 | 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戰 | 太平天國運動 | 捻軍起義 | 武漢之戰 | 江寧之戰 | 太平軍北伐 | 太平軍西征 |鎮江之戰 | 上海小刀會起義 | 大成國起義 | 湘軍攻武漢之戰 | 湖口之戰 | 雲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鴉片戰爭 | 石達開遠征 | 二破江北大營 | 三河大捷 | 黔西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 |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 楚雄之戰 | 安慶之戰 | 二郎場之戰 | 浙江之戰 | 天京之戰 | 陝西回民起義 | 甘肅回民起義 | 高樓寨之戰 | 灞橋之戰 | 金積堡之戰 | 黃飄之戰 | 紙橋之戰 |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 中法戰爭 | 第二次紙橋之戰 | 馬尾海戰 | 宣光之戰 | 鎮海之戰 | 鎮南關之戰 | 中日甲午戰爭 | 豐島海戰 | 平壤之戰 |黃海海戰 | 威海之戰 | 八國聯軍 | 武昌起義 | 白朗起義 | 南京之戰 | 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