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之戰
1852年(清鹹豐二年)12月至1853年1月,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太平軍奪取武漢的城市攻堅作戰。
1852年11月底,太平軍自湖南長沙北上,於12月3日占益陽,13日克岳州(今岳陽),獲大批糧餉、軍械、船隻,數乾船民、縴夫參軍,組成“水營”。17日,10餘萬太平軍撤離岳州,水陸並進,直趨湖北省會武昌。時武昌清軍僅3000餘人,湖北巡撫常大淳、提督雙福將城外兵勇悉撤城內。21日,自湖南來援的總兵常祿、王錦繡所部千餘人亦趕到,入城固守。22日,陸路太平軍六七乾人抵武昌城外,占領城東洪山、小龜山諸要點,並向南北展開,挖溝築壘,內圍武昌城,外阻清軍,水路太平軍抵武昌江面,經一晝夜激戰,攻占漢陽,後又奪占漢口。典水匠唐正才率部於漢陽、武昌間江面以鐵索巨舟搭成浮橋。24日,清軍向榮部萬餘人自岳州趕到武昌城南,隨後分兵城東,多次對太平軍發起進攻,均被擊退。自25日起,太平軍日夜環攻武昌城。清軍依城高牆厚,拚死抵禦。1853年1月12日晨,太平軍穴地攻城,轟塌城西南文昌門城牆20餘丈,殿前左一檢點林鳳祥、殿前右二檢點李開芳、殿左一指揮羅大綱等率軍相繼攻入城內。清軍棄城潰逃,雙福、常祿、王錦繡被擊斃,常大淳自殺,武昌被太平軍占領。這是太平軍自金田起義以來攻占的首座省城。
返回:著名戰役
清朝戰爭列表
山海關之戰 | 清滅大順之戰 | 清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 | 潼關之戰 | 清滅大西之戰 | 揚州之戰 | 清滅南明魯王政權之戰 | 清滅南明隆武政權之戰 | 豪格平川陝之戰 | 清滅南明紹武、永曆政權之戰 | 博洛平福建之戰 | 鄭成功抗清之戰 | 孔有德平湖南之戰 | 桂林之戰 | 衡州之戰 | 清平貴州之戰 | 清平雲南之戰 | 三藩之亂 | 清平耿精忠之戰 | 衢州之戰 | 岳州之戰 | 清平王輔臣之戰 | 清平尚之信之戰 | 建昌之戰 | 保寧之戰| 澎湖海戰 | 雅克薩之戰 | 清平噶爾丹叛亂 | 烏蘭布通之戰 | 昭莫多之戰 | 清平西藏之戰 | 清平青海之戰 | 布爾哈屯之戰 | 清平噶爾丹策零之戰 | 博克托嶺、和通泊之戰 | 額爾德尼昭之戰 | 古州苗民起義 | 清平睦爾撒納之戰 | 清征達瓦齊之戰 | 巴里坤之戰 | 清平天山南路之戰 | 黑水營之戰 | 清再征金川之戰 | 勒烏圍之戰 | 清平天地會之戰 | 清反擊廓爾喀人之戰 | 清攻安南阮惠之戰 | 聶拉木之戰 | 橫河之戰 | 白蓮教起義 | 漁山之戰 | 天理教暴動 | 滑縣之戰 | 清平張格爾叛亂 | 渾河之戰 | 鴉片戰爭 | 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戰 | 太平天國運動 | 捻軍起義 | 武漢之戰 | 江寧之戰 | 太平軍北伐 | 太平軍西征 |鎮江之戰 | 上海小刀會起義 | 大成國起義 | 湘軍攻武漢之戰 | 湖口之戰 | 雲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鴉片戰爭 | 石達開遠征 | 二破江北大營 | 三河大捷 | 黔西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 |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 楚雄之戰 | 安慶之戰 | 二郎場之戰 | 浙江之戰 | 天京之戰 | 陝西回民起義 | 甘肅回民起義 | 高樓寨之戰 | 灞橋之戰 | 金積堡之戰 | 黃飄之戰 | 紙橋之戰 |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 中法戰爭 | 第二次紙橋之戰 | 馬尾海戰 | 宣光之戰 | 鎮海之戰 | 鎮南關之戰 | 中日甲午戰爭 | 豐島海戰 | 平壤之戰 |黃海海戰 | 威海之戰 | 八國聯軍 | 武昌起義 | 白朗起義 | 南京之戰 | 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