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破江北大營

1858年(清鹹豐八年)8月至9月,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太平軍第二次擊破清軍江北大營的進攻戰役。

事件發展

1858年3月,太平軍後軍主將李秀成天京(今南京)受清軍江南大營、江北大營圍困日劇,出城調度,謀解京圍。6月初,率軍自安徽全椒攻江浦,敗於江北大營統帥德興阿,遂退回全椒,行文各路將領,謀救天京之策。8月上旬,與前軍主將陳玉成、左軍主將李世賢等會晤於安徽樅陽,商定:陳玉成等由潛山經舒城攻廬州(今合肥)、定遠;李秀成回全椒整軍,俟陳玉成攻下廬州回師滁州後,兩軍會合,進攻江北大營。

11日,陳玉成、李世賢、吳如孝三部聯合行動,由潛山、舒城經三河鎮向廬州逼進。時新任安徽巡撫翁同書尚未到任,廬州城內僅有清軍數千,由副都統麟瑞統領;另有新任安徽布政使李孟群帶勇萬人駐守南郊。23日清晨,太平軍2萬餘人從西、南兩個方向直逼城垣,分別擊敗麟瑞、副將蕭開甲部,李孟群部未及交鋒,即紛紛驚潰。

當日中午,太平軍進占廬州城。清廷聞太平軍再克廬州,大為震驚。急令勝保為欽差大臣,督辦安徽軍務,自皖北反攻。並令湖廣總督官文派湘軍自湖北赴援,德興阿從江北大營酌撥馬步兵“協剿”。陳玉成攻占廬州後,即率主力由店埠(今肥東)、梁園、界牌直趨滁州,9月中旬抵烏衣鎮一帶,與自全椒進抵該地的李秀成部會師,眾達數萬。在此之前,吳如孝按約率部自廬州北攻定遠,阻勝保軍南下。

結果

太平軍太平軍

17日,陳玉成分軍進至浦口東、西葛,與江北大營對峙。時江北大營有兵勇1.5萬餘人,德興阿屯重兵於浦口、江浦之間的陡岡、安定橋、小店一帶,其餘分駐西起江浦橋林、東至瓜洲,北至來安,綿延200餘里地區之內,長江內則有水師巡船往來游弋,以資接應,兵力部署分散。26日,德興阿由浦口派兵西攻烏衣,太平軍奮起迎戰,大敗清軍,殲其三四千人。27日,太平軍乘勝向小店發起進攻,擊敗由江南大營來援的總兵馮子材部5000人,馮部死傷潰散甚眾,僅餘三四百人。

同日,陳玉成、李秀成督軍乘勢衝破陡岡清營,直下浦口,會攻德興阿大營,九湫洲太平軍也渡水前來助戰,再次大敗清軍,斃傷其萬餘人,並將浦口一帶清軍營壘全部燒毀,占領浦口。29日,陳玉成領軍占領江浦,清軍江北大營被再次擊破,德興阿率殘部先逃六合,後由水路逃往揚州。清廷聞訊,革德興阿職,後又撤去江北大建設制,江北軍務由江南大營統帥和春統一節制。

評論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恢復了天京與江北的聯繫,為在三河鎮全殲湘軍精銳李續賓部創造了條件。

清朝戰爭列表

山海關之戰 | 清滅大順之戰 | 清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 | 潼關之戰 | 清滅大西之戰 | 揚州之戰 | 清滅南明魯王政權之戰 | 清滅南明隆武政權之戰 | 豪格平川陝之戰 | 清滅南明紹武、永曆政權之戰 | 博洛平福建之戰 | 鄭成功抗清之戰 | 孔有德平湖南之戰 | 桂林之戰 | 衡州之戰 | 清平貴州之戰 | 清平雲南之戰 | 三藩之亂 | 清平耿精忠之戰 | 衢州之戰 | 岳州之戰 | 清平王輔臣之戰 | 清平尚之信之戰 | 建昌之戰 | 保寧之戰| 澎湖海戰 | 雅克薩之戰 | 清平噶爾丹叛亂 | 烏蘭布通之戰 | 昭莫多之戰 | 清平西藏之戰 | 清平青海之戰 | 布爾哈屯之戰 | 清平噶爾丹策零之戰 | 博克托嶺、和通泊之戰 | 額爾德尼昭之戰 | 古州苗民起義 | 清平睦爾撒納之戰 | 清征達瓦齊之戰 | 巴里坤之戰 | 清平天山南路之戰 | 黑水營之戰 | 清再征金川之戰 | 勒烏圍之戰 | 清平天地會之戰 | 清反擊廓爾喀人之戰 | 清攻安南阮惠之戰 | 聶拉木之戰 | 橫河之戰 | 白蓮教起義 | 漁山之戰 | 天理教暴動 | 滑縣之戰 | 清平張格爾叛亂 | 渾河之戰 | 鴉片戰爭 | 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戰 | 太平天國運動 | 捻軍起義 | 武漢之戰 | 江寧之戰 | 太平軍北伐 | 太平軍西征 |鎮江之戰 | 上海小刀會起義 | 大成國起義 | 湘軍攻武漢之戰 | 湖口之戰 | 雲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鴉片戰爭 | 石達開遠征 | 二破江北大營 | 三河大捷 | 黔西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 |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 楚雄之戰 | 安慶之戰 | 二郎場之戰 | 浙江之戰 | 天京之戰 | 陝西回民起義 | 甘肅回民起義 | 高樓寨之戰 | 灞橋之戰 | 金積堡之戰 | 黃飄之戰 | 紙橋之戰 |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 中法戰爭 | 第二次紙橋之戰 | 馬尾海戰 | 宣光之戰 | 鎮海之戰 | 鎮南關之戰 | 中日甲午戰爭 | 豐島海戰 | 平壤之戰 |黃海海戰 | 威海之戰 | 八國聯軍 | 武昌起義 | 白朗起義 | 南京之戰 | 辛亥革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