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大捷

三河大捷

三河之戰,太平天國晚期繼浦口之役之後又一次勝利之役,太平軍與湘軍在安徽三河鎮(今屬肥西縣)激戰。此役湘軍戰敗,名將李續賓陣亡,清帝國安徽、江西戰情全面吃緊。而對太平天國來說,扭轉了皖南被動的局面,太平天國安慶脫困,天京糧荒抒解,李秀成、陳玉成都封王,復甦了太平軍後期軍心、士氣。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1851年1月,洪秀全廣西金田村發動起義,震驚中外的太平天國革命開始。太平軍攻城奪地,勢如破竹。1853年3月,太平軍攻占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建為首都。為推翻朝統治,鞏固天京,太平軍隨即開始北伐、西征。不久,西征軍攻克安徽省會安慶,清政府遂以合肥為臨時省會。11月,太平軍又連克桐城舒城,隨即自舒城起程,於12月12日黎明,兵臨廬州城下。

三河大捷三河大捷

其時,太平軍自安慶廬州,連營400里,氣勢恢宏,而軍也在廬州城內外重兵駐守。新任安徽巡撫江忠源領兵駐守城內,壽春鎮總兵玉山滁州營守北門,江忠源之弟江忠浚率湘軍駐城西五里墩,甘總督舒興阿所部15000人屯崗子集,總兵音德布領滇兵布防於十里舖。

太平軍兵臨廬州,到任才兩天的江忠源,恰成瓮中之鱉。為了負隅頑抗,江忠源下令焚毀環城外圍房屋,著名的包公祠即毀於此次大火。但是,“廬州城周圍二十六里,為堞四千五百七十有奇,總七門”。面對偌大城池,擁有數千兵勇的江忠源,力不從心,窮於應付。他派親信兵勇分守城門,又強令市民出人、出錢、出糧,上城分段把守。

太平軍占據城外未被燒盡的房屋,環城構築土壘,重兵圍困城池,運用圍點打援戰術,首先肅清了城外敵軍。12月17日,太平軍大敗清壽春鎮總兵玉山、已革安徽按察使張印塘援軍於拱辰門外,陣斬玉山。19日,敗音德布於大西門外,迫其退至20里外之大蜀山。1854年1月12日,舒興阿率兵萬人從岡子集進援水西門,太平軍迎擊於四里河,並派兵繞道掩襲敵後,重創兵。清軍“馬兵四潰,舍騎而徒,或走匿松林中,駢坐雨泣”。

1854年1月14日凌晨,霧氣瀰漫,咫尺莫辨。太平軍在水西門一帶用地雷炸毀城牆,向廬州城發起攻擊。把守拱辰門一帶的徐懷義的廬州勇與周恩的霍邱勇,在太平軍的感召下,將長繩繫於城垛垂至城外,接太平軍入城,並繞城高呼:“賊至矣,賊至矣。”清兵“人人心驚膽落,哭的哭,喊的喊,跑的跑,走投無路”。江忠源見大勢已去,只得投河自殺。清安徽布政使劉裕珍以下不少要員被太平軍鎮壓,署知府胡元煒投降。

1月16日中午,太平軍舉行聲勢浩大的入城儀式。胡以晃、陳享榮等太平天國文武官員率太平軍自大東門整隊而入,觀者如潮。太平軍貼出告示:“士農工商各有生業,願拜降就拜降,願回家就回家”,全城秩序如常。當年8月,太平軍在廬州和三河一帶推行太平天國的《計畝征糧納稅法》和《鄉官制》。

太平軍攻占廬州,使天京有了北部屏障,北伐軍有了後援基地,也使太平軍安徽根據地的開闢、鞏固和發展有了保證。此後,太平軍在安徽境內屢戰屢捷,控制區域不斷擴大。胡以晃因功被封為護國侯,隨即晉封為豫王。

廬州大捷之後,先由胡以晃駐守。1854年9月19日,胡以晃赴援湖北,廬州守軍不足萬人,居於守勢。1855年11月10日,軍聯絡城內奸細攻陷廬州。

1856年9月,太平天國發生天京內訌,元氣大傷。清軍乘機反撲,於1858年初進圍天京,太平天國局勢危急。面對嚴峻的軍事形勢,太平軍將領李秀成陳玉成等在安徽樅陽縣舉行軍事會議,決定以攻打廬州和解除天京圍困為突破口,扭轉戰略上的被動局面。

1858年8月,太平軍前軍主將陳玉成揮師越潛山、過舒城、經三河,於8月23日,再次攻克廬州,新任安徽巡撫李孟群倉皇逃往六安。陳玉成令部將吳如孝鎮守廬州,清剿團練,安撫民眾,再建鄉官制度。陳玉成則率軍移師浦口,與李秀成部會合,橫掃北清軍,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威脅。戰後,陳玉成晉封英王,年僅23歲。當時在合肥地區流傳著這樣的民謠:“英王兵占廬州城,窮人臉上露笑顏,出門有地自己種,進門吃到放心飯。”

正當太平軍在蘇北戰場節節勝利之時,湘軍在安徽發動了大規模進攻。軍鮑超部進犯安慶,李續賓部則在接連攻陷潛山桐城舒城之後,進逼廬州。11月3日,李續賓率馬隊2營,步兵11營約6000人,全部來到三河,擬取三河後,再攻廬州。

戰役經過

三河鎮位於巢湖西岸,距廬州僅60餘里,它是中地區的軍事重鎮,又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和糧油土產貿易集散地,水陸交通便利。1854年以來,三河鎮就成為太平軍的軍需供給基地。湘軍頭目胡林翼曾說,“該處為水陸要衝,實扼廬州之總要,其屯聚米糧軍火,即以接濟廬州、金陵。”湘軍進犯三河,意圖廬州,然後回兵南下,陷廬州以南各州縣,孤立安慶,切斷太平軍的糧道。

陳玉成得知三河危急的訊息,揮師西指,星夜馳援三河,經巢縣、無為,約於11月7日進抵三河西南30里之金牛嶺一線。同時,李秀成部進抵廬江白石山,廬州守將吳如孝與捻軍張樂行部從廬州南下,切斷了舒城、桐城方向的敵援之路。

三河大捷三河大捷

太平軍大軍壓境,在湘軍中引起了一片恐慌,有不少人勸告李續賓:“三河圩堤交錯,不可戰,當速退舒、桐。”但李續賓一意孤行,叫嚷“軍事有進無退”。11月初,軍以傷亡千餘人的代價,攻破了三河外圍九座軍壘。但三河太平軍守將吳定規仍堅守城寨,頑強抗敵。11月14日,陳玉成派出小股部隊騷襲敵人,引蛇出洞。15日,李續賓以馬隊與部分步卒組成“輕兵”出犯,太平軍採取先退後進的伏擊戰,在湘軍騎兵必經的一片沙淮上埋下無數鐵鍋。軍“馬出踏足穿鍋中,悉為賊擒”。失去馬隊的掩護,湘軍步兵亂了陣腳,傷亡慘重,有不少死於三河鄉民之手。李續賓見勢不妙,倉皇退入三河鎮裡。太平軍乘勝追擊,白石山附近的李秀成軍聞聲趕來,三河守將吳定規也帶兵殺出,三軍會合後綿延二三十里,把李續賓殘兵層層圍住。太平軍挖斷河堤,斷絕敵軍去路。困在圩田的湘軍士兵,一個個如瓮中之鱉。李續賓面對圩田裡的滔滔洪水,不禁發出無可奈何的哀嘆:“今敗矣。”至18日,大戰結束,太平軍全殲湘軍6000多人,李續賓自殺,曾國藩的胞弟曾國華以及文武官員400多人均被擊斃,太平軍取得了空前輝煌的勝利。

歷史影響

三河大捷三河大捷

三河大捷既勝利地保衛了安徽根據地,又扭轉了天京內訌後的危局,是太平天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戰??山、太湖,迫使清軍從安慶外圍撤走,安慶之圍不戰而解。號稱強大的湘軍在三河遭到了太平軍的沉重打擊。曾國藩哀嘆:“敝邑棄勇,自三河敗後,雖多方撫慰,而較之昔日之鋒銳究為減色。”胡林翼也哀嘆道:“三河潰敗之後,元氣傷盡,四年糾合之精銳,覆於一旦,而且善戰之才,明達足謀之士,也凋喪殆盡。”“全軍皆寒,不可復戰。”

清朝戰爭列表

山海關之戰 | 清滅大順之戰 | 清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 | 潼關之戰 | 清滅大西之戰 | 揚州之戰 | 清滅南明魯王政權之戰 | 清滅南明隆武政權之戰 | 豪格平川陝之戰 | 清滅南明紹武、永曆政權之戰 | 博洛平福建之戰 | 鄭成功抗清之戰 | 孔有德平湖南之戰 | 桂林之戰 | 衡州之戰 | 清平貴州之戰 | 清平雲南之戰 | 三藩之亂 | 清平耿精忠之戰 | 衢州之戰 | 岳州之戰 | 清平王輔臣之戰 | 清平尚之信之戰 | 建昌之戰 | 保寧之戰| 澎湖海戰 | 雅克薩之戰 | 清平噶爾丹叛亂 | 烏蘭布通之戰 | 昭莫多之戰 | 清平西藏之戰 | 清平青海之戰 | 布爾哈屯之戰 | 清平噶爾丹策零之戰 | 博克托嶺、和通泊之戰 | 額爾德尼昭之戰 | 古州苗民起義 | 清平睦爾撒納之戰 | 清征達瓦齊之戰 | 巴里坤之戰 | 清平天山南路之戰 | 黑水營之戰 | 清再征金川之戰 | 勒烏圍之戰 | 清平天地會之戰 | 清反擊廓爾喀人之戰 | 清攻安南阮惠之戰 | 聶拉木之戰 | 橫河之戰 | 白蓮教起義 | 漁山之戰 | 天理教暴動 | 滑縣之戰 | 清平張格爾叛亂 | 渾河之戰 | 鴉片戰爭 | 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戰 | 太平天國運動 | 捻軍起義 | 武漢之戰 | 江寧之戰 | 太平軍北伐 | 太平軍西征 |鎮江之戰 | 上海小刀會起義 | 大成國起義 | 湘軍攻武漢之戰 | 湖口之戰 | 雲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鴉片戰爭 | 石達開遠征 | 二破江北大營 | 三河大捷 | 黔西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 |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 楚雄之戰 | 安慶之戰 | 二郎場之戰 | 浙江之戰 | 天京之戰 | 陝西回民起義 | 甘肅回民起義 | 高樓寨之戰 | 灞橋之戰 | 金積堡之戰 | 黃飄之戰 | 紙橋之戰 |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 中法戰爭 | 第二次紙橋之戰 | 馬尾海戰 | 宣光之戰 | 鎮海之戰 | 鎮南關之戰 | 中日甲午戰爭 | 豐島海戰 | 平壤之戰 |黃海海戰 | 威海之戰 | 八國聯軍 | 武昌起義 | 白朗起義 | 南京之戰 | 辛亥革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