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庫縣

法庫縣

法庫,為滿語“魚梁”音譯,寓水草豐美、山川秀麗、物阜糧豐之意。法庫縣隸屬於遼寧省瀋陽市管轄,位於遼寧省北部,長白山山脈與陰山山脈余脈交匯處,遼河右岸,自然地貌特徵為“三山一水六分田”,距瀋陽市中心距離90公里。區域面積23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8萬畝。人口53萬,21個民族。轄19個鄉鎮、1個省級開發區,225個行政村、15個社區。法庫文化繁榮,特色鮮明。遼代時期出過蕭袍魯等6任宰相,境內22座遼代古州城遺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葉茂台聖跡山遼墓群記載著法庫遼文化厚重的歷史底蘊,吉祥寺、廣慧寺、財宮等名剎吸引著大量國內外的宗教信徒前來參訪、朝禮,遼代風情小鎮、白鶴樓、遼代商業街、文化府院和蕭太后塑像等特色景觀彰顯著城市文化內涵,縣樹——柳樹、縣花——桃花、縣鳥——白鶴、縣歌——《飛起來》。

基本信息

縣情概況

法庫縣法庫縣
法庫縣全縣林地面積80萬畝,森林覆蓋率23%,木材蓄積量170萬立方米,尚有宜林荒地4.5萬畝,發展林果及其加工業前景良好。
天然草場及疏林地面積42.35萬畝,年產優質牧草0.9億公斤,可放牧27萬頭牛羊。可產青飼料(瓜、果、菜、秧等)1.5億公斤,粗飼料(桿稞 、枇殼、可食樹葉)6.5億公斤。豐富的飼料資源,奠定了發展畜牧業生產雄厚物資基礎。
法庫縣資源豐富。全縣總量33,789萬立方米(人均768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4,397立方米,地下水儲量9,392萬立方米。除過境遼河外,內有中小河流4條和若干季節河流,縱貫全境,經東南匯入遼河,總積水面積1,980平方公里。孕育了萬物生靈,不僅滿足了法庫城鄉人民生活用水,而且為全縣工農業生產提供了必要條件。
建國以來,法庫人民回響黨和政府號召,戰天鬥地,大興水利。至現在,全縣已初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具有蓄水、攔洪、排灌、養殖多功能的水利工程配套體系。現有中型水庫7座、小型水庫16座及眾多的塘壩,總庫容量28,62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9,897萬立方米、調節水量4,000多萬立方米。全縣養殖水面6萬多畝,放養魚類40餘種,年產魚產量1,500噸左右。 近年來,法庫境內發現有益礦泉水多處,極有開發利用價值,受到國家有關部門和海內外人士重視。
法庫縣法庫縣
法庫非金屬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品位上乘,儲量豐富,現已探明各種有益礦產十幾種,產地100餘處,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其中矽灰石儲量之大、質量之好在世界屈指可數,產品暢銷國際市場。高嶺石、白瓷土礦藏在東北地區獨占熬頭。珍珠岩、沸石、矽灰石等國內市場走俏。花崗岩、大理石等礦產資源也倍受青睞。
法庫地處鐵法、康平煤田中段,能源資源較為豐富,境內東北、西南和北部已探明煤儲量1,165萬噸。
法庫風光旖旎,山秀水美,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頗多,交通十分便利,是人們理想的旅遊勝地。在這裡,西部遼墓群,北部僧王陵、八虎山,南部五龍山朝陽洞、小古城子遺址,東部蛇山溝楊宇霆墓以及縣城內吉祥寺、朝陽寺、望海樓等一批文物。不僅記載了歷史,也有較高的開發價值。

法庫如今是遼寧省瀋陽市(Mukden HOTON, Mügden Qota)屬縣名稱,在瀋陽直北。 光緒三十二年(1906)分新民府及開原、鐵嶺、康平三縣地,設治於法庫門,建立法庫撫民廳,隸奉天行省; 民國二年(1913)改廳為縣,稱法庫縣,仍屬奉天省。再北是康平縣,建立在原科爾沁左翼(Qorčin jegün γar)三旗(qošiγun)地域,亦今瀋陽市屬縣。清代有柳條邊之設,如今的法庫縣領域即跨越柳條邊里外:柳條邊東北—西南橫越本縣中部(地圖I)。其邊外部分,清代多數時間分屬科爾沁左翼的中、後、前旗。明朝在東北撤除元朝設立的民政(州縣體制),而實行軍政(衛所體制),使東北居民構成乃至整個社會遭到變更,原來聚落不存在,或變得零散, 地名也無法保持通常的歷史性演變。 當建州女真興起,族類更替,地名遂產生更大變動,法庫即是新起滿洲語地名。

歷史沿革

法庫縣境戰國時期屬燕國的北部邊陲。

秦朝屬遼西郡。

兩漢至隋唐先後為烏桓、鮮卑、契丹之地。

法庫縣 法庫縣種植基地

遼代西境設靈山縣治,東境屬祺州。

金代西境仍為靈山縣,東境分屬慶雲、雙城兩縣。

元初屬瀋陽路,後改屬開元路。

初屬三萬衛, 正統七年 (一四四二年)修築遼東邊牆,置本地於其外成為蒙古牧地。明末南境屬清割據政權盛京管轄,北境仍屬蒙古牧她。

清初修築柳條邊橫貫本境,置法庫邊門隸屬盛京將軍,設防禦以嚴出入。邊南(俗稱邊里)分屬開原、鐵嶺兩縣,邊北 (俗稱邊外)原屬蒙古“賓、達、博”三王旗地,光緒初年設康平縣。光緒三十二年(一九0六年)於法庫邊門設法庫直隸廳治,屬奉天驛巡道,劃開原、鐵嶺、康平、新民三縣一府的毗連地方歸廳領轄,這是法庫政區之始。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改廳為法庫縣,屬奉天省。

一九四五年“九·三”勝利後,成立法庫縣人民政府,屬遼寧省遼西行署。

一九四六年六月八日至一九四八年二月十六日國民黨占領時期屬遼寧省。

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七日法庫縣解放後,屬遼北省。

一九四九年併入遼西省。

一九五四年併入遼寧省

一九五五年開始先後歸鐵嶺行署、瀋陽市、瀋陽專署和鐵嶺行署領導。

一九九二年劃歸瀋陽市管轄。

法庫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大約6000多年前,就有原始人類在這裡居住,灣柳古城為殷商時期中國北方民族發人和戰國時期東胡人的都城;遼代時期出過蕭袍魯等6任宰相,葉茂台遼墓群7號墓出土過千年古酒;這裡曾是南宋名將岳飛與金兀朮交戰的古戰場;清朝時這裡是皇家牧場和貢米的重要產地,出過富察尼滿、僧格林沁等重臣名將,是中國電影第一人任慶泰的故鄉;民國時期出過楊宇霆等歷史名人;被稱為東北解放戰爭第一個春天的秀水河子戰役在這裡打響;建國以來走出了楊易辰等20多位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湧現出了奧運田徑冠軍陳躍玲、院士陳溫福、導演張惠中、編劇崔凱等在全國享有盛譽的知名人士。

位置境域

法庫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南與母城瀋陽隔遼河相通,北與康平縣、昌圖縣、開原市接壤,東與調兵山市、鐵嶺縣毗鄰,西與新民市、彰武縣相接,位於瀋陽經濟區一小時經濟圈內,是瀋陽經濟區輻射東北及蒙東地區的重要節點。擁有國家通用航空機場和營口港法庫陸港,距桃仙國際機場96公里,沈康高速公路、長深高速公路遼寧鐵朝段、環遼寧中部城市群高速公路和101線、203線國道貫穿境內,沈環線、新梨線、昌法線、彰桓線4條省級公路在境內經過,瀋陽到雙遼的國鐵幹線正在規劃建設,是連線東北、華北的交通要塞。
法庫資源豐富,物阜糧豐。這裡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盛產優質大米、無公害蔬菜和葡萄、樹莓、辣椒、花生等農產品,是國家首批水果類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全國產糧大縣。這裡畜牧業發達,是全國牛產業最具發展潛力縣、全國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示範縣。這裡非金屬礦產資源儲量大、品種多,是國家一類礦產資源大縣,已發現的礦產27種,其中,瓷土儲量全國最大,矽灰石儲量和品位全國第一。

行政區劃

法庫縣法庫縣

法庫縣轄14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法庫鎮、大孤家子鎮、三面船鎮、秀水河子鎮、葉茂台鎮、登仕堡子鎮、柏家溝鎮、丁家房鎮、孟家鎮、十間房鎮、馮貝堡鄉、依牛堡子鎮、五台子鎮、包家屯鎮、慈恩寺鄉、和平鄉、雙台子鄉、臥牛石鄉、四家子蒙古族鄉。

2000年,法庫縣轄7個鎮、13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420362人,其中:法庫鎮 52218人、大孤家子鎮 23264人、三面船鎮 21724人、秀水河子鎮 30300人、葉茂台鎮 22054人、登仕堡子鎮 16371人、柏家溝鎮 25018人、慈恩寺鄉 18842人、孟家鄉 18592人、和平鄉 9836人、十間房鄉 15043人、馮貝堡鄉 15736人、依牛堡鄉 21481人、五台子鄉 18560人、四家子蒙古族鄉 15900人、雙台子鄉 16768人、臥牛石鄉 19302人、包家屯鄉 26098人、丁家房鄉 19976人、紅五月鄉 13279人。
2000年,遼寧省人民政府(遼政[2000]296號)批准:一、康平縣:撤銷康平縣二牛所口鄉,設立二牛所口鎮。區劃調整後,康平縣轄7個鎮、9個鄉。二、法庫縣:撤銷法庫縣丁家房鄉,設立丁家房鎮。
2001年法庫縣行政區劃一覽
法庫縣轄8個鎮、10個鄉、1個民族鄉:法庫鎮、大孤家子鎮、三面船鎮、秀水河子鎮、葉茂台鎮、登士堡子鎮、柏家溝鎮、丁家房鎮、慈恩寺鄉、孟家鄉、和平鄉、十間房鄉、馮貝堡鄉、依牛堡子鄉、五台子鄉、四家子蒙古族鄉、雙台子鄉、臥牛石鄉、包家屯鄉。
法庫鎮鎮政府駐石橋,人口5.46萬人,面積30.54平方千米,轄7個社區居委會:吉祥、曉東、石橋、邊門、河南、團結、正陽;3個村委會:東門、陶屯、西菜。
登仕堡子鎮鎮政府駐登仕堡子,人口1.74萬人,面積95.07平方千米,轄10個村委會:登仕堡子、西登仕堡、小屯、張家堡、巴樂山、達連屯、嚴千戶、蘇家堡、大辛屯、石砬子。
大孤家子鎮鎮政府駐大孤家子,人口2.52萬人,面積137.13平方千米,轄18個村委會:大孤家子、小嶺、拉馬橋、路房申、大嶺、敖牛堡、郭家堡、興隆山、佛山堡、牛其堡、土井子、半拉山、後孤家、石砬子、大二房、小二房、山咀子、李貝堡。
三面船鎮鎮政府駐三面船,人口2.23萬人,面積124.73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三面船、新三面船、三台子、大堡子、大桑林、二台子、新三家、南團山、南馬家溝、小桑林、苗家溝、西下堡、小辛屯、李房申、朱千堡、丁家屯、大造屯、小造屯、小雙台、大雙台。
葉茂台鎮鎮政府駐葉茂台,人口2.33萬人,面積175.33平方千米,轄16個村委會:葉茂台、劉家、太平莊、閻荒地、廟台子、當石山、薄坨子、母坨子、四架山、荒地、二台子、頭台子、榛子街、太平山、四官堡、石莊子。
柏家溝鎮鎮政府駐柏家溝,人口2.69萬人,面積144.13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柏家溝、小溝、劉大溝、蔡家溝、前山、頭台子、東二台子、夏堡、小夏堡、龍家、党家街、肖家街、大六家子、小六家子、新立、劉小船、泡子沿。
秀水河子鎮鎮政府駐秀水河子,人口3.18萬人,面積214.07平方千米,轄25個村委會:秀水河子、前屯、八家子、高三家、黃家堡、五里山、楊家堡、四家子、三家子、義合屯、黃荒地、喇嘛營、柳樹屯、彭家堡、吳家堡、石臼子、馬家堡、大馬堡、呂家堡、獾子洞、陳祥堡、長崗子、大覺堡、許家堡、王樹行。

法庫縣 法庫縣

丁家房鎮鎮政府駐丁家房,人口2.12萬人,面積132.73平方千米,轄21個村委會:丁家房、西丁家房、余家堡、香草溝、雷其堡、芹菜溝、白家堡、塔子山、羊泉、興隆峪、大泉眼、東崗子、紅土牆、蛇山子、西溝、靠山屯、候三家、劉家堡、灣柳街、古城子、幫牛堡。
和平鄉 鄉政府駐和平,人口1.07萬人,面積70.87平方千米,轄8個村委會:和平、鮑家屯、三合屯、大泉眼、關屯、四家子、曲大溝、黃花山。
慈恩寺鄉鄉政府駐慈恩寺,人口2.01萬人,面積109.33平方千米,轄18個村委會:慈恩寺、拉馬荒、褚家窩堡、趙家窩堡、西崗子、邊家窩堡、齊家窩堡、王義官屯、王家子、小劉家窩堡、榛柴崗子、哥府、任家窩堡、汪家溝、一統溝、於家溝、門家溝、往戶屯。
孟家鄉鄉政府駐孟家,人口1.95萬人,面積112.2平方千米,轄18個村委會:孟家、鳳岐堡、羊草溝、黃花嶺、東大房申、小房申、孤樹子、羅四家子、東崗子、老邊、王家窩堡、靠陵溝、徐三家子、桃仙、趙家窩堡、北七家子、團崗子、大申。
馮貝堡鄉鄉政府駐馮貝堡,人口1.72萬人,面積89.13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馮貝堡、東團山子、李荒地、榆樹堡、工夫屯、務名屯、北甸子、富拉堡、周家溝、尚家窩堡、孫家窩堡、阿山溝、姚家溝、黃貝堡。
四家子蒙古族鄉鄉政府駐四家子,人口1.71萬人,面積95.47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四家子、王爺陵、陳五十屯、大房子、李祥堡、陶家屯、紅砂地、後滿洲屯、滿洲屯、黑山、公主嶺。
依牛堡子鄉鄉政府駐依牛堡子,人口2.40萬人,面積112.67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依牛堡子、四家子、草根泡、三尖泡、馬荒地、代荒地、祝家堡、花牛堡、賀爾海、東獐草溝、西獐草溝、東拉馬、西拉馬、力巴彥、大狼洞、段樹溝、崔家屯。
五台子鄉鄉政府駐五台子,人口2萬人,面積98.67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五台子、四台子、下窪子、團山子、三家子、秋皮溝、黃花嶺、古井子、四泉溝、紅花嶺、小房申、西山、前屯、孤家子。
雙台子鄉鄉政府駐雙台子,人口1.77萬人,面積113.07平方千米,轄15個村委會:雙台子、大房申、後大房申、關家屯、胡家燒、樣子溝、靠邊屯、轉山子、新發堡、石頭房、候家堡、姜家堡、團山子、七家子、胡家燒鍋。
臥牛石鄉鄉政府駐臥牛石,人口2.07萬人,面積123.73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臥牛石、孫家屯、石人堡、陳家堡、大屯、李家堡、劉丙堡、高馬堡、麻子溝、拉馬荒、候家堡、大荒、尖山子、邢家屯、葦子溝、元寶堡、哈戶碩。
法庫縣 法庫縣辣椒

包家屯鄉鄉政府駐包家屯,人口2.72萬人,面積175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包家屯、拉馬章、北土城、大三家、滿斗、百子屯、腰達房、於樹坨、杭家屯、楊胡堡、南土城、永義號、郝家堡、大山屯、劉幫屯三合城、前辛秋、張家堡、水泉、十家子。
十間房鄉鄉政府駐十間房,人口1.57萬人,面積118.13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十間房、榆樹底、後魏、前魏、小荒地、趙貝堡、櫻桃溝、錢家溝、馬家溝、拉馬溝、尚屯、西閻、馬家店。
紅五月鄉鄉政府駐小東街,人口1.3萬人,面積48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北門、郝家溝、西新城堡、紅土砬子、新城堡、蛇山溝、建設、東溝、東農、果子園、大泉眼、南門、周地溝、石崗子。
2002年12月13日遼政[2002]323號批覆:撤銷紅五月鄉、法庫鎮,合併設立法庫鎮。區劃調整後,法庫鎮政府駐地石橋社區居委會,區域面積78.54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7個社區居委會。法庫縣轄8個鎮、10個鄉、1個民族鄉:法庫鎮、秀水河子鎮、登士堡子鎮、葉茂台鎮、柏家溝鎮、大孤家子鎮、三面船鎮、丁家房鎮、馮貝堡鄉、慈恩寺鄉、雙台子鄉、臥牛石鄉、和平鄉、五台子鄉、十間房鄉、依牛堡子鄉、包家屯鄉、孟家鄉、四家子蒙古族鄉。

交通運輸

法庫公路四通八達,境內南北有國道203(明沈)線相連,東西有省道沈環線貫通,另有國道101(京瀋)線過境,西連彰武、阜新,東北昌法線直通昌圖直至吉林、黑龍江。在以幹線公路為骨架,以縣級公路和鄉級公路為網路的法庫公路網已初步形成。法庫現有鄉以上公路684公里,其中幹線公路151公里,縣級公路97公里,鄉級公路436公里。以上公路達到二級路標準的92公里,三級路標準的230公里,黑色路面270公里。公路網密度達到29.9公里/百平方公里。縣內設有鐵路站點和貨場,境內鐵路與調兵山市連線,直通鐵嶺和瀋陽。2009年9月22日,沈康高速公路實現全線通車。作為國家高速公路網的重要連線線之一和遼寧省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南起瀋北新區東廣場,北至康平北部東三合堡村的沈康高速全長92.2公里,分兩期施工,其中一期於2007年開始建設。在法庫境內:一期工程為依牛堡子鄉(法庫縣依牛堡子鄉西拉馬村)到康平,長42.3公里,途經六個鄉鎮19個村,2007年4月份建設,到2008年10月份正式通車。

地名由來

關於“法庫”這個地名的意義和所指,晚近有三種解釋:一是滿洲語“魚梁”,因地形起名;二是“八戶”的轉音,意謂這裡原有八戶人家或者八姓人家居住,因名八戶,衍為法庫;三是因山得名,境內有法庫山(俗稱八虎山)。經溫麗和先生研究,以第三種說法為可靠,但認為法庫山恐怕不是如今保有此名的山,根據曼殊師利喇嘛(?-1636)在法庫山修行和圓寂之史事,應該是如今縣東南部的喇嘛山。 溫先生民國十四年(1925)出生本縣四家子蒙古族鄉王爺陵村, 當如今八虎山下,溫姓是此地的蒙古大族,平生究心鄉邦文化,看法自有依據。囿於客觀條件,他未能得到最早因而最根本的紀錄即《舊滿洲檔》 ,也缺乏條件廣泛參考清以降重要的滿漢蒙辭書及相關志書,故未能綜合考慮各種曲折情形,作出充分的解釋;另外名稱的更易,例如“八戶”之說,還有民間文學中八虎山地名故事,

法庫縣法庫縣
也應納入討論。再者ボルジギン・ブレンサイン(優全、布仁賽音)氏對如今科爾沁左翼中旗(Qorčin jegün γar un dumdadu qošiγun)居民中的“八戶人”、“拔戶人”考察,謂即“法庫人”的蒙古口語表達,他們原住地是法庫康平,為此地陵丁或者佃戶, 這樣看來,要理解東部蒙古(jegün oron u mongγol)地域族群與文化的構造,亦需將視線引向“法庫”名義的探討。金梁《奉天古蹟考》(1915):“法庫本明三萬衛地,為蒙古入邊要道,俗稱八虎道,八虎即法庫之轉音也。”

法庫山得名“fakū”, 顯然是山形好像魚梁的樣子。能獲得“fakū”這一觀感,肯定是命名者已經有關於魚梁的日常習見經驗,才會賦予之。

法庫則是同一對象的漢譯名字,取其音聲。因有“法庫山”、“法庫邊門”。譯名首先產自官書編纂行為。“發庫”情形相同。都是不知意義的地名。身處生疏的環境,就感到焦慮,不安全、不舒適,所以人總是要把一個生疏的環境加以判斷,賦予意義,營造熟悉的生活世界。柳條邊外的蒙古人之baqu借詞,感受情形亦應相同。“法庫”地名非常晚近,系來自滿洲語的“fakū alin”(意思是:法庫山) “fakū gebungge alin”(叫做法庫的山),經蒙古語口語baqu階段,演成漢語八虎、八戶、拔戶等等譯語。演變的經過顯示這一女真生活地域蒙古化、漢語化的迅捷而曲折的歷史過程。經歷蒙古語的洗鍊,促成八戶駐防、拔戶移民、八虎口、八虎山故事這樣一個個“歷史事件”的產生。
法庫是邊門之一,乃八旗駐防的軍事據點和南北交通孔道,以此重要位置發展成邊門城鎮,以至如今成為瀋陽北方的衛星城市。法庫縣南部依牛堡子之北現有一地,名“舊門”,大約是最初法庫邊門(faγu/faqu yin qaγalγ-a)的所在,至順治年間遼河流域的柳條邊開始修築。依當地的說法,到康熙年間,由於“歸附益眾”,戶口日繁,邊內旗田不夠分配,曾向外展邊。法庫境內最初的柳邊在三面船鎮西起三台子、二台子到依牛堡舊門。康熙年間向北展邊一百二十里,在今康平縣後舊門一線。這侵占了蒙旗大片土地。蒙古王爺聯合反對,朝廷又將柳邊南退四十里。故法庫民間有“三展皇邊,倒退四十”之說。至今法庫縣南境留下“舊門”和“後舊門”兩個地名, 康平縣南境也留有前舊門、後舊門倆地名。 邊里是旗人及民人,邊外是蒙古、陵丁及其佃戶(民人出身),他們在邊門交會;邊牆的移動伴隨居民的進退,所以沿著柳條邊,有複雜的民族與文化的交涉。如今追溯其地名歷史過程,對於生動理解柳條邊門的特性以及清代近代東北及內蒙古的地域特性,都有啟發。

從地理學人地關係之環境識覺與行為的立場,法庫山法庫邊門,其名稱變遷,更具有豐富的涵意,展現居民在文化景觀上的主體性創造。最初法庫山滿洲人是安謐捕魚生活的圖象(“fakū”),而八虎則提示荒野、野獸出沒、人煙稀疏,八虎道八虎口之名更令人竦懼,八戶顯示的又是邊門聚落生涯的情景,拔戶則提示移民的最近往事。始終沒有逰牧生活的意象。人們不能忍受生活環境的意義匱乏,總是賦予意義,以此創造新的適宜生息的文化景觀,此即地名繁衍的原因。地名強烈具有人的價值判斷,非僅取象客體也。

法庫境內的古代烽火台舊址
在法庫縣境內現存有6處古代烽火台舊址,具體地點:
和平烽火台:位於縣城東北和平鄉駐地和平村西南2公里帽山頂上。
前山烽火台:位於縣城東北柏家溝鎮前山村西2.5公里磨盤山頂上。
蔡家溝烽火台:位於縣城東北柏家溝鎮蔡家溝村北2公里帽山頂上。
工夫屯烽火台:位於縣城南25公里馮貝堡鎮工夫屯村西南1.5公里。
石家荒地烽火台:位於縣城南41公里依牛堡鎮戴家荒地村石家荒地屯南0.5公里帽山上。
三面船烽火台:位於縣城南37.5公里三面船鎮老三面船村前西南角,南距遼河0.8公里。

自然地理

地形山脈

法庫縣豐收葡萄法庫縣豐收葡萄
法庫縣縣地處遼河中游左岸,地勢北高南低,丘陵平原起伏交錯。西部和西北部山區屬醫巫呂山支脈,山丘在400米以下,有八虎山、拉馬山、馬鞍山五龍山磨盤山等,北部是100-200米左右的丘崗。遼河及其支流秀水河、拉馬河貫穿全境,在東、南、西及中部形成較大面積的沖積平原。

法庫縣西部和西北部山區屬醫巫呂山支脈,山丘在400米以下,有八虎山、拉馬山、馬鞍山、五龍山、磨盤山等,北部是100-200米左右的丘崗。

八虎山位於康法兩縣交界處,山北坡屬於康平縣西關屯鄉,山勢東西走向,為醫巫閭山余脈,海拔382.1米,區域面積8000公頃,距省城瀋陽90公里,距康平縣城30公里,山南坡平緩,北坡較陡峭,山頂部平坦舒展,方圓約8000平方米,山上鹿、兔、鷹等動物種類繁多,盛產人參等上百種藥材及大量的蘑菇、野菜、山腳下建有一座人工水庫,山上綠樹青青,山下碧水潺潺,八虎山歷史悠久,蘊含著古老與現代文明,清朝一位公主陵墓建在八虎山的東南,西南建有僧格林沁王爺陵,還有土門子、獨木關、神龜子、鎖龍井、三清宮等許多天然景點,五龍山為遼東名山,以雄、險、幽、奇、勝而著稱,位於丹東城區西北17公里處,總面積56.5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08.5米。五龍山又有“天然石雕公園”之稱。靈峰寺以上,大大小小的象形石,分布於山山嶺嶺之中。

土壤類型

縣內地形起伏變化較大,屬丘陵平原區。山丘面積占34%,耕地面積占62%,水面面積占4%。西北部和中南部多山,為醫巫閭山余脈,地質構造上,屬前第四紀地層,陰山古陸東端。
全縣土壤共分六個土類,十一亞類,二十四個土屬。主要以棕壤土為主,面積233.9萬畝,占總面積67.21%;草甸土71.02萬畝,占20.41%,水稻土2.23萬畝,占0.64%,風沙土面積,1.47萬畝占0.31%;沼澤土1.12萬畝,占0.32%。

水文氣候

法庫縣資源豐富。全縣總量33,789萬立方米(人均768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4,397立方米,地下水儲量9,392萬立方米。除過境遼河外,境內河流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9條,長573.2公里,其中較大的河流有秀水河,拉馬河、王河、小河子4條,其餘均屬時令河。河流縱貫全境,經東南匯入遼河,總積水面積1,980平方公里。孕育了萬物生靈,不僅滿足了法庫城鄉人民生活用水,而且為全縣工農業生產提供了必要條件。
遼河,古稱句驪河,亦稱構柳河,又叫巨流河。西遼河發源於內蒙古老圖山,東遼河發源於長白山脈哈達嶺,東、西遼河經昌圖縣福德店匯合後,流入法庫境內東北段由和平鄉神樹子村東入境,經柏家溝鎮劉小船村至大六家子村出境,入鐵嶺界,縣內河段長11.84公里,是法庫與昌圖、開原和界水。東南段從依牛堡鄉祝家堡入境,經草根泡、三面船西流入新民境內,河段長21.86公里,是法庫與瀋陽、新民的界水。
秀水河發源於內蒙古科左後旗,流經康平縣南部臥牛石進入該縣境內,在新民縣遼賓塔入遼河。境內河長43.8公里,流域面積833.15平方公里,占秀河總流域面積2091平方公里的39.8%,境內上游哈戶碩處河底高程74.2米,出口馬家堡處河流底高程43.8米,落差30.4米,平均每平方公里占有水量6.6立方米,該河在建國初期,洪澇頻繁,彭家堡1951年8月最大過流量924立米/秒,1954年8月最大流量731立米/秒,1951年受災面積40萬畝,成災20萬畝;1954年內澇20萬畝,成災15萬畝。
拉馬河發源於該縣四家子北八虎山東。於鐵嶺縣阿吉堡子匯入遼河,河長25.85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55/1000,.流域面積929.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8429萬立方米,每平方裡面積上有13.4立方米,該河1956年以前,澇災較重,最多年份有5萬畝受澇,1956年中游建成尚屯水庫後(控制面積238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積37.8%)下游發展一萬畝水田,基本上消除了澇災。
小河子發源於依牛堡,河流高程41.72米,河長15.43公里。經三面船家西入遼河,出口河底高程36.84米,落差4.88米,河道比降0.032/1000。多年平均徑流量1871萬立米,平均每畝耕地面積占有水量0.5立方米,該河右靠丘陵崗地,左鄰遼河,地勢低洼,土質粘重,是歷史上的嚴重洪澇區。1953年2月降雨158毫米,1590戶受災,淹沒耕地6萬畝,房屋600間,該河與遼河基本平行。距遼乾很近,出口受遼河回水頂托,沿河有易澇耕地6.7萬畝。
王河發源慈恩寺東,於鐵嶺雙井子大台山匯入遼河。河長25.3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1000,境內流域面積363.2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5413萬立方米,每平方公里面積上有水量14.9立方米,1957年在上游柏家溝建成中型水庫一座,控制面積156平方公里。占縣內王河流域面積42.9%,沿岸有易澇耕地5.94萬畝,建庫前內澇頻繁,1959年沿岸全部受澇,經過多年治理,基本上控制了內澇
法庫縣氣候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溫度較高,冬季寒冷,多年平均氣溫為6.7℃,七月份平均氣溫23.8℃,一月平均氣溫為-13.4℃,極端最高溫度35.1℃,極端最低溫度為-30.6℃。多年平均降雨量為600毫米,降水總量13.92億立方米,但時空分布不均,東南部雨多,西部雨少,年內分配以七月份最多,占年降雨量30%,六~九月份降雨量占年降雨量74.32%~76.32%之間,全縣多年平均蒸發量1187.3毫米,與降雨規律相反,東、南部蒸發量小,西部蒸發量大。
據法庫縣氣象站多年觀測資料,平均日照時數2800.8小時,而4~9月份農作物生育期日照時數平均為1521小時,較作物生育期的需要有剩餘。多年平均濕度63%。8月份最大80%,5月份最小50%,各月濕度大小基本與降雨形式一致;多年平均0℃以上積溫3624.3℃,3℃以上積溫3618.6℃,10℃以上積溫3219.3℃,生育期4~9月份多年平均積溫3124.2℃。多年平均無霜期150天,最低的是1968年,為137天,最高的是1959年,為165天。多年平均凍層深度1.26米,一般在0.9~1.5米,多年平均風速4.3米/秒,冬季多北風,春季多南風,最大風速平均在28米/秒左右。雨熱同季,日照充足。良好的自然環境,適應多種農作物生長。

自然資源

法庫縣已初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具有蓄水、攔洪、排灌、養殖多功能的水利工程配套體系。

法庫縣 法庫縣遊覽區
現有中型水庫7座、小型水庫16座及眾多的塘壩,總庫容量28,62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9,897萬立方米、調節水量4,000多萬立方米。

全縣養殖水面6萬多畝,放養魚類40餘種,年產魚產量1,500噸左右。近年來,法庫境內發現有益礦泉水多處,極有開發利用價值,受到國家有關部門和海內外人士重視。

法庫縣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特別是非金屬礦產資源在全國知名,套用領域廣泛,開發前景廣闊。被省國土資源廳定為一類礦產資源縣。已發現礦產二十六種,分布在十九個鄉鎮。有煤炭、矽灰石石灰石、沸石、珍珠岩、花崗岩、高嶺岩、黑耀岩、玄武岩、矽石、膨潤土、瓷土、水刷石、建築石、制磚粘土、建築砂礦和優質礦泉水等。已探明儲量的有九種,占瀋陽市已知礦種的三分之二,是瀋陽市擁有豐富礦產資源的大縣。其中,瓷土的儲量為全國最大;矽灰石的儲量和品位都是全國第一;東北地區聞名的東北虎牌礦泉水就產於法庫。

瓷土:主要分布於包家屯鄉前辛秋村孤樹子一帶。年銷售瓷土5萬噸,主要銷往湖南、河南、河北、山東、唐山、東三省等地。1985年經遼寧省地礦局第四地質大隊對國營粘土礦區進行地質詳查工作,探明C+D級儲量730.1萬噸。化學成分:二氧化矽SiO2 78%、三氧化二鋁AL2O3 15-25%、三氧化二鐵Fe2O3 0.1%。理化指標:莫氏硬度近似1,比重2.12噸/立方米,燒結溫度1250℃,耐火度1580℃,吸水性強。用於生產電瓷中高壓瓷件,電力、水利、核電站工程中的絕緣瓷件,是生產民用陶瓷、建築陶瓷衛生陶瓷的主要原料,可用作石油、棕油、食用油的淨化過濾方面,以及石油鑽井泥漿。其儲量是全國最大的,被國家電瓷協會 確定為北方瓷土基地。目前主要生產出售原礦和經過加工的精品礦粉。

矽灰石:主要分布在馮貝堡鄉至紅五月鄉之間一公里寬,25公里長的地段。目前全縣現有矽灰石礦山企業12家,年生產矽灰石一級品1萬噸,二級品1.5萬噸,主要銷往日本。經遼寧省地礦局阜新地質隊於1987年對馮貝堡鄉城子山矽灰石礦床進行詳查地質工作探明C+D礦石量362.03萬噸,遠景儲量2000萬噸;經遼寧省地礦局第九地質大隊於1993年對十間房鄉上碳窯小饅頭山礦區進行詳查地質工作探明C+D級礦石量61萬噸。礦床平均品位41.99%。礦物化學成分:SIO2 48.84%、CaO 46.32%、Los. 2.8% 、TFe2o7 0.24%。目前主要用於陶瓷、冶金保護渣、油漆、塗料、電焊條藥皮、石棉代用品、磨料、粘結劑、玻璃配料、橡膠、塑膠、絕緣材料、紙張等產品生產中的填料,還有一部分矽灰石被直接用做建築、飾面材料。矽灰石主要以生產原礦石為主,經過手選後出售。同時,根據用戶需要可加工80-800目礦粉。

高嶺岩高嶺岩
高嶺岩:儲量162.86萬噸。化學成份:二氧化矽SiO2 69-72%、三氧化二鋁AL2O314-18%、三氧化二鐵Fe2O3 0.2-0.3%、二氧化鈦TiO2 0.1-0.18%、氧化鉀K2O 0-0.02%、氧化鈉Na2O <0.1%。理化指標:莫氏硬度4-4.5,比重2.078噸/立方米,原礦石白度70-80℃,選礦後礦石可達到85-90℃。高嶺岩是一種工業產品特殊礦物原料,具有化學惰性,呈白色可用於顏料、造紙、油漆、橡膠、塑膠、陶瓷等工業原料,也可用於簿膜塗層的充填料。

膨潤土:探明儲量148萬噸。化學成份:二氧化矽SiO2 69.97-74.64%、三氧化二鋁Al2O3 12.41-16.82%、三氧化二鐵Fe2O3 0.8-2.07%,氧化鈣加氧化鎂CaO+MgO 2.28-4.08%。理化指標:礦石濕時為白色、玫瑰色、淺黃色、淺綠色,風乾後為白色。硬度1,燒失量5.74,膨潤土具強烈的吸水性、膨脹性。

珍珠岩:探明儲量384萬噸(1972年),其遠景儲量4000萬噸以上。礦物化學成分:二氧化矽SiO2 73.36%、三氧化二鋁AL2O3 11.88%、三氧化二鐵Fe2O3 0.52%、二氧化鈦TIO2 0.09%、氧化鈣CaO 0.81%、MnO 0.04%、MgO 0.53%、Na2O 3.03%、K 2O 4.48%、P2O5 0.014%、Los. 4.51%。理化指標:莫氏硬度5.6-6比重2.1-2.4噸/立方米,含水係數〈2,常壓導熱係數0.17-0.24(25度-50度),膨脹倍數20倍,灰褐、黑色礦物集合體,塊狀、性脆。

沸石:探明地質儲量2448萬噸,遠景儲量可達6000萬噸。二氧化矽SiO2 67.09%、氧化鈣CaO 3.81%、三氧化二鋁AL2O3 12.44%、三氧化二鐵Fe2O3 0.78%,氧化鎂MgO 1.22%、二氧化鈦TiO2 0.09%、氧化鉀K2O 1.2%、氧化鈉Na2O 0.26%、五氧化二磷P2O5 0.03%、MgO 1.22%、Los.13.12%。理化指標:莫氏硬度3.5-4,比重2.16噸/立方米,灼燒9.83吸鉀量平均16.95%等。

石灰石:法庫縣石灰石資源遠景儲量可達4000萬噸。化學成份:二氧化矽SiO2 47.6%、氧化鈣CaO 44.95%、三氧化二鋁AL2O3 0.62%、三氧化二鐵Fe2O3 0.5%、氧化鎂MgO 1.19%、二氧化二鈦Tio2 0.025%、氧化鉀K20 0.07%。主要用於燒制矽酸鹽水泥及白灰。

礦泉水:紅五月鄉大泉眼村、孟家鄉桃山村、葉茂台鎮葉茂台村、雙台子、大孤家子等鄉鎮。現已開發的東北虎礦泉水、萬福泉礦泉水、桃山酒廠的氡氣礦泉水、大孤家子路家房申礦泉水等企業。

花崗岩:儲量在2億立方米以上。礦物成分:主要礦物成分有鉀長石、石英雲母等礦物。理化指標:具有耐酸耐腐蝕性強,抗風化力強,肉紅色。

生態環境

法庫生態優良,風光旖旎。林地面積100萬畝,森林覆蓋率28.7%,遼河幹流及秀水河、拉馬河、王河等支流縱貫全境,有15座水庫,是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生態縣、中國白鶴之鄉,擁有國家級旅遊景區五龍山和財湖、遼代聖山瀋陽第一高峰巴爾虎山、藥王孫思邈採藥仙山扶興山、東北地區城市內最大的荷花澱靈山湖、世界瀕危鳥類白鶴的重要遷徙地獾子洞國家濕地公園、中國北方最具標誌的遼代文化景觀建築白鶴樓

歷史名人

楊宇霆
奉系軍閥元老——楊宇霆(1886-1929)
楊宇霆原籍宋道口鎮代嶺村,原名玉亭,字凌閣(又作鄰葛)。祖父楊正榮於清同治年間攜眷逃荒關外,在遼寧省法庫縣蛇山溝村落戶。父楊永昌,母親張氏,以開大車店為生。1885年農曆七月二十日楊宇霆出生時,家境已好轉。父親靠勞動起家,認為讀書無用,因此反對宇霆上學,後經人勸說,才勉強答應他上了私塾。
入學後,啟蒙老師高先生髮現他聰穎過人,刻苦好學,有過目成誦之才,怕誤了他的前程,隨將其介紹到鐵嶺縣張秀才那裡就讀,楊宇霆16歲便考中秀才。廢科舉後,由堂兄資助赴日本士官學校留學。在日本學習期間,常和於珍(後任東北軍將軍)、邢士廉(後任東北軍師長)、熙洽(後任東北軍吉林駐軍參謀長)一起談論國事,與孫中山、蔣介石、傅作義也有書信來往。1911年畢業歸國後即步入軍界,由排長、連長,很快晉升為軍械廠廠長。他治軍嚴謹,軍紀嚴明,任少校教官時,深夜搞緊急集合訓練,總能從佇列中挑出不穿襪子的士兵當場處罰。有一次他外出歸來,哨兵聽出是他的聲音,不問口令就放他入內,結果他處罰了哨兵。張作霖非常賞識他的才幹,調他任二十七師參謀長。此後他協助張作霖逐步打開東北的政治、軍事局面,個人也隨之揚名,成為張作霖身邊的紅人,在東北有“智囊”、“小諸葛”之稱。

賈連元

賈連元(1897-1975年)奉天法庫(今遼寧省法庫縣)人。著名醫生。1927年在南滿醫學堂畢業後,留校任講師。
1929年,賈連元與同窗張柏岩等一起來到哈爾濱,曾任哈爾濱市立醫院內科主任、院長等職。1941年留學日本,獲日本國厚生省醫學博士學位。
日本投降後,他與張柏岩等自發組織了衛生系統維持會,組織醫護人員保護醫院,開展醫療工作,並出任哈爾濱市臨時政府的衛生局長兼哈爾濱第一醫院院長。1946年4月,任哈爾濱市傳染病醫院院長,同張柏岩一起為防止1947年鼠疫在哈爾濱蔓延作出了重要貢獻。
賈連元學識淵博,通曉英、、德、法4國語言,特別是在精神病學研究、臨床治療等方面成就卓著;同時,還對癍疹傷寒、霍亂的防治進行過研究,有不少成果問世。在從事醫學教育工作中,賈連元培養了一批內科學和精神病學方面的人才。賈連元是九三學社哈爾濱分社的創始人之一,曾任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車向忱

車向忱(1898-1971)原名車慶和。遼寧法庫人。早年就讀於法庫縣中學,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補習班。1919年參加北京五四愛國運動,同年秋考入中國大學法科,後改學哲學。熱心於教育救國,參與創辦中國大學平民夜校,兼主任。1925年大學畢業後回瀋陽,先後在省立第三高中、東北大學附中和第一高中任教,並創辦平民學校普及平民教育。1928年9月成立奉天平民教育促進會,任總幹事。1929年夏發起組織遼寧省國民常識促進會,被推選為主任幹事、會長,兼辦《常識半月刊》。在張學良的支持下,共辦城市平民學校41處,農村平民學校200所。他堅持反對日本侵略,進行愛國宣傳教育,併兼拒毒聯合會負責人,發動會員開展拒毒禁菸活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流亡北平,參與發起成立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被選為常務委員。11月代表救國會赴南京面見蔣介石,提出出兵抗日、援助東北義勇軍等七項要求。1932年潛往東北慰問東北義勇軍,先後尋見鄧鐵梅、唐聚五、李杜、馬占山、蘇炳文等部,慰問並鼓勵他們堅持抗日鬥爭。
1933年3月率東北大學學生赴長城前線慰問抗日部隊。1934年在北平接辦東北難民教養院,主持東北義勇軍眷屬生產自救事宜。1935年夏應東北軍將領王以哲之邀到西安,創辦東北競存國小任校長。同年冬積極促進王以哲同紅軍實行停戰聯合抗日。1936年9月發起成立東北民眾救亡會,被選為主任委員。他為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做出了貢獻。1937年1月參與發起成立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國大同盟。抗日戰爭爆發後曾遭國民黨當局逮捕,經各方營救獲釋。後在西安主辦東北競存中學,同任教的中共地下黨員密切合作,培養了一批革命人才。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12月到延安會見毛澤東等。1946年返回東北,任嫩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嫩江省聯合中學校長,9月任東北行政委員會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哈爾濱大學校長,主持東北解放區的教育工作。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東北人民政府委員兼教育部部長併兼東北實驗學校校長、瀋陽師範師院院長,遼寧省副省長兼省體委主任、瀋陽體育學院院長等職。被選為第一至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遼寧省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等。他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愛國民主戰士。1971年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法庫縣法庫縣

張柏岩
張柏岩(1899-1962年)字松山,奉天法庫(今遼寧省法庫縣)人。著名醫生。
張柏岩1915年考入奉天南滿醫學堂,修業6年,於192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之後,曾在瀋陽、長春地區鐵路醫院任醫生。
1929年,張柏岩來到哈爾濱,先後在東省特區醫院、哈爾濱市第一醫院任外科主任、院長。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在社會上很有名望。
1935年12月,抗日英雄趙一曼在黑龍江省珠河縣(今尚志縣)一次戰鬥中左腿負傷,傷口化膿潰爛,生命垂危。日本憲兵隊為了從趙一曼口中得到重要情報,便把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由張柏岩為她治傷。張柏岩欽佩趙一曼高尚的民族氣節,以他高超的技藝精心為之治療,並義正詞嚴地抗議日本特務對趙一曼的摧殘,迫使敵人在趙一曼治療期間不再對趙一曼進行“提審”,使他得以專心為趙一曼治傷。由於張柏岩的精心治療,趙一曼的傷勢得以好轉,從不能走動,恢復到可以拄杖散步。後來趙一曼沒能逃出敵人的魔掌而犧牲。但張柏岩以民族大義為重,冒著危險為民族英雄治傷的事跡卻一直為人民所傳誦。
1946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任命張柏岩為市衛生局長、防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撤退時,炸毀了設在哈爾濱平房區“731部隊”本部的細菌工廠,致使哈爾濱在1946年8月天花、鼠疫霍亂流行。在這危難時刻,張柏岩受命指揮防治工作。他和廣大醫務工作者、民眾一起,克服各種困難,終於使這場瘟疫得以撲滅。
東北解放戰爭中,張柏岩於1948年率6個手術隊赴錦州戰役前線救治傷員,勝利完成任務。1955年,張柏岩出任哈爾濱市副市長。
馮基平
馮基平(1911-1983) 遼寧省法庫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共遼陽縣委書記,北平市委軍委東北炮八旅旅委書記。1932年因叛徒出賣在北平被捕,關押在國民黨北平軍人反省分院(亦稱草嵐子監獄)。1935年經黨組織營救,被保釋就醫。出獄後曾任山西省犧牲救國同盟會常委,同蒲鐵路、正太鐵路工委書記,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山西國民軍官教導九團政治部主任,山西青年決死四縱隊十九團團長。1942年進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44年至1949年,曾任綏蒙保全處副處長,晉綏邊區駐晉察冀邊區辦事處政治委員,晉綏公安局平津工作站站長,中央社會部直屬工作站站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北京市公安局處長、副局長、局長,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檢察署檢察長、政法委員會副主任、建委主任、農委書記、副市長,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書記,中共陝西省委書記,國務院副秘書長。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八、十二大代表,第十二屆中顧委委員。1983年9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徐天欣
法庫縣 法庫縣風景

徐天欣1937年生,遼寧法庫縣人。1960年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同年參加工作。35年來,他先後在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鐵嶺縣評劇團、文化館、縣委宣傳部、文藝宣傳隊、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區委宣傳部、市文化局等單位擔任過教員、編劇、劇團團長、文藝隊長、宣傳科長、劇目室主任等職。1985年任鐵嶺市藝術研究所所長兼黨支部書記,獲正高級職稱研究員。
多年來,他心繫鄉土文化的研究,撰寫了幾百篇文章,先後公開出版了《遼北歷史》、《鐵嶺歷史名人》二本書(合著)。他撰寫的大量文章,有一鮮明的特徵,那就是它的開創性和地域性。他深知“越有民族性,越有國際性,越有地方性,越有全國性。”所以他撰寫論文、考錄十分注意研究和展現遼北歷史文化藝術的表象和內涵;研究當代文化藝術則不忘其指導地域文化的套用價值。這主要體現在《遼北遼金樂舞活動考述》、《從古詩文中看東北秧歌》、《關於遼北文化土層的答問》、《試論遼北秧歌的歷史特徵》等文章之中。
徐天欣同志的科研成果,曾產生了較大的社會效益。其中有的被市政府採用,被選進《鐵嶺市志》分卷《鐵嶺市文化志》。他撰寫的《鐵嶺歷史名人》一書,被認為政府修志工作的突出成果,成了鐵嶺人民愛家鄉、愛祖國的教材,市長特為該書寫了前言,向全市人民推薦。
徐天欣被喻為“遼北土文化研究第一人”,如他撰寫的《高其佩和指頭畫》,闡述了鐵嶺指頭畫的源流。他撰文介紹法庫人任慶泰是《第一個把中國戲曲搬上銀幕的人》。徐天欣還考證並發現了鐵嶺的張德彝是第一個把外國戲劇介紹給中國的。他發表了《小鳳仙在鐵嶺》、《李成梁故鄉軼事》、《魏燮均及其詩》等文章。他撰寫的論文、考錄,有的被其他刊物轉載,有的被外國翻譯
徐天欣對遼北文化事業的開拓和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他參編的《中國曲志、遼寧卷》,獲得文化部的紀念獎;參與主編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遼寧卷·鐵嶺資料本》榮獲省文化廳二等獎。他撰寫的論文《遼北遼金樂舞活動考述》,獲得了遼寧省文化廳頒發的科研成果一等獎。《太平鼓源流考略》獲省論文一等獎。主持編撰的省重點藝術科研項目《鐵嶺戲曲志》和《鐵嶺曲藝志》均獲得了遼寧省藝術科研成果一等獎。
《中國戲劇年鑑》載文“遼寧戲劇四十年”。在這篇戲劇史冊中,徐天欣被列入遼寧戲劇界名人之一。
徐天欣是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鐵嶺市民間藝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會會員和鐵嶺市政協特邀文史委員。

王愫筠

王愫筠,女,錫伯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程度。她於1942年8月出生在法庫縣一個貧窮的木匠家庭里。
法庫縣 法庫縣現狀

她1960年9月中學畢業就參加了工作,代課教師、民辦教師、國小教師、中學教師,她都乾過。坎坎坷坷、風風雨雨地走過二十年。1979年她隨當兵的愛人轉業—同回到她們的故鄉法庫縣。分配到法庫縣文化館創編股,搞文學創作輔導工作。
她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協會會員、遼寧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鐵嶺市作家協會理事,鐵嶺市民間藝術家協會副理事長。在法庫縣文化館工作期間還曾擔任過縣文聯秘書長,縣文化館副書記、副館長等職務。1994年從鐵嶺市文聯退休。
這些年她曾參加過吉林師範大學函授學習兩年,1982年、1984年先後兩次參加省民間文學蒐集整理輔導班學習,1985年又參加北京人文函授大學的學習,給蒐集整理民間文學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從1985年十月開始,她接受了《中國民間文學遼寧卷·縣區資料本》的蒐集整理編輯工作。於1987年4月,《中國民間文學遼寧卷·法庫資料本》出版了,當時是我市各縣區出書最早的一家。受到省委宣傳部、省民委、省民研集成辦的嘉獎,獲得一等獎。並獲鐵嶺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市文聯、市民委授予一等獎。她本人又得到國家文化部、中國民研集成辦授予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
她從小就喜歡文學。在國家、省、市級報刊上發表民間故事、民間傳說、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30多篇。
近幾年,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各條戰線湧現出不少風雲人物,為了弘揚改革開放的成果,弘揚正氣,她幾年來寫了一百多萬字的報告文學,並編輯出版了報告文學集《銀州衛士》等。

經濟概況

法庫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在遼寧省委省政府、瀋陽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法庫縣正在加快建設瀋陽北部新興產業基地、區域中心市場和現代田園城市,是中國產業百強縣、中國陶瓷谷、中國商業名縣、國家首批綠色能源示範縣。設施農業、特色農業和牛產業蓬勃發展,沈康高速公路兩側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帶和秀水河流域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帶初具規模,陶瓷、通用航空、節能環保、農產品加工等產業集群鑲嵌在沈(陽)法(庫)工業走廊上,“中國瓷谷、北方通航、中國牛縣、山水法庫”四大產業品牌已經形成。現代服務業飛速發展,以營口港法庫陸港為龍頭的中國陶瓷谷大市場、中國東北商品交易中心、中國東北糧食大市場和北方種子農資大市場等輻射東北亞的市場群正在興起。法庫陶瓷、桃山白酒、輝山金皇后奶粉、法庫牛肉等一批知名產品馳名中外,“中國葡萄之鄉”、“中國辣椒之鄉”、“中國樹莓之鄉”譽滿全國。每年的瀋陽法庫國際飛行大會、陶博會、白鶴節、登山節、荷花節等重大活動匯聚四海賓朋。農村田園風光和現代城市品質相結合的東湖新城初具形象,成為遼寧省特色縣城建設樣板。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蒸蒸日上,文體設施日益齊全,百姓生活富裕幸福,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在“爭第一、創唯一”的法庫精神引領下,全縣上下政通人和,風清氣正,全域科學發展躍上新台階,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億元,縣域經濟社會綜合指標處在遼寧省縣域第一集團。
聖山靈水——瀋陽法庫,歡迎您!
法庫以“中國瓷谷、北方通航、中國牛縣、山水法庫”四大區域品牌,“大遼福地、宰相故里、白鶴之鄉、人文法庫”四大文化品牌蜚聲海內外。

教育事業

 法庫縣學校教育 法庫縣學校教育
全縣現有各類學校47所,其中:高中2所,教師培訓學校1所,職業中專1所,聾啞學校1所,初級中學和國小總計41所,私立學校1所。法庫縣高級中學地址:法庫縣南外環路路北
法庫縣第二高級中學地址:法庫縣二龍山南麓
教師學校地址:法庫縣興法路
法庫職業高中地址:法庫縣氣象局西北
法庫聾啞學校地址:法庫縣邊外路南,邊門街西
登仕堡九年一貫制學校地址:法庫縣登仕堡鎮
雙台子九年一貫制學校地址:法庫縣雙台子鄉
依牛堡九年一貫制學校地址:法庫縣依牛堡子鎮
慈恩寺九年一貫制學校地址:法庫縣慈恩寺鄉慈恩寺村
孟家九年一貫制學校地址:法庫縣孟家鎮
四家子九年一貫制學校地址:法庫縣四家子鄉
德華私立國小地址:法庫縣十間房鎮馬家店社區
全縣教育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教育投入進一步加大。2006年共改造D級危房5所,改造面積2574平方米,新建面積3315平方米。又實施了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工程。共投入資金600萬元,鋪設光纜279.4路由公里,完成了全縣53所教育單位和學校的百兆接入,完成了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
教育質量逐年提升,聯考成績實現歷史性突破。2006年聯考成績取得了15年來的歷史性突破,法庫高中平均分文科取得了郊聯體第一,理科取得了郊聯體第二的好成績。
成職教育穩步提高。職教中心已與四家高等職業學校開展聯合辦學,開設以計算機套用、機械製造、數控技術套用、園林藝術、學前教育等為主導的特色專業,教學班達到9個,學生數達到430人,今年參加聯考的學生100%升入了上級學校。今年9月1日,為適應陶瓷產業發展需要,培育專業人才的陶瓷學校順利開學,現有學生55人。農村成人教育,全年開展國中畢業生職業技術培訓2514人次,勞動力轉移培訓25858人次,農民培訓50659人次。
學前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堅持以社區(村)為依託,中心園為主體,社會力量辦園為補充的學前教育發展體系,加快和普及了學前三年教育步伐,開創了學前教育的新局面。目前,全縣在園幼兒達到5820人,接受非教育兒童數達到870人,幼兒入園率及受教育率均提高2.5個百分點。
突出民生工程,“兩免一補”政策得到了落實。2006年共免農村學生課本費925萬元、雜費848萬元,補助住宿費248萬元。“兩免一補”政策得到了廣泛深入的落實,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深得民心。

旅遊景點

秀水河子戰役紀念館

秀水河子戰役紀念館位於瀋陽市法庫縣秀水河子鎮,地處沈承公路101線北464米處。始建於1986年,有烈士紀念碑一座,東西廂房16間,秀水河子戰役紀念館一座。紀念館內陳列著當年殲滅戰中犧牲將士留下的物品、書信等遺物。陵園安葬著在秀水河子戰役中犧牲的800多名革命烈士。
1946年2月13日晚至14日晨,東北人民解放軍全殲國民黨軍1500餘人,打擊了國民黨的囂張氣焰。秀水河子戰役是解放軍在東北戰場上打的第一個殲滅戰,是東北解放戰爭史上一次重要戰役。
五龍山
五龍山植被奇佳,原始次生林一萬畝,果園300畝,花草千種,樹木百餘種。遠望蔥鬱之中隱見怪石,參天古樹隨處可見,百年藤枝信手觸及。五龍山由五座山體組成環形山脈,主峰似龍頭高揚,兩側羊、梅二山酷如龍鬚,主脈與另四山脊神合意到恰是五龍欲飛,實屬天工地造。踏至山間,腐葉歿足,曲徑向上,青幽返樸,人歸自然之情油然而生。一年四季山色驟變,綠蔭紅花珍稀鳥獸,黃果赤葉競披霜雪,交替之美不可言表。
氣勢宏大的碧雲宮(俗稱三層殿),前娘娘廟、中三清寺、後玉皇廟(遼北僅存的一座磚瓦石無木無梁券式建築)。玉皇廟下門是券門,上有扁書"太清真院",旁書"清道光三年建"(1823年)。廟頂長有數百年古松,觀其蒼勁、青翠,然而根部之處既無土層又無水源,何以生長百年且遵勁、令人費解。
神工巧鑿的朝陽洞,洞深十丈、洞闊八尺,其前後玉皇閣妙傳天機。民間流傳朝陽洞久居兩蛇仙為疾苦百姓解痛,善男
信女紛紛踏來求平許安。峰南有一奇井,當地百姓稱它為"五龍神泉"即"五絕"之二"神泉"。井置山腰,深約丈余,水面高出周邊地平面,終年清澈乾爽,夏不溢冬不凍。山下的幫牛堡村村民經常飲這口井的水,村中超過80高齡的老人有100多位,"神泉"之上有一顆奇特的楓樹,稱之奇源於這顆楓的一個枝幹四季向下滴漿,冬成柱夏成行,偶接幾滴擦在被蚊蟲叮咬處紅腫即消。轉至峰下,秀水河子殲滅戰林彪臨時指揮所就設在三間看廟房中,側存清名俠金大力出家後化緣而得的大缸、碾磨。前行不遠處"塔林"便映入眼帘,其由大小雁塔、六合塔及瀋陽四塔環形構成,主塔五層空心,可登內環梯至頂,五龍山雅境一覽無餘,其上供菩薩下藏地藏王,且藏舍利子,不失佛家聖地。
順山路繞至幫牛堡村東北處的龍懷妙音區,踏于山體便會聽到足下發出玄妙的聲音,尤如聆聞五龍吟鳴,又如戰鼓諧振,後人將這座山叫"瀋陽鼓山",至於響的原因尚屬是迷。
泡子沿景區
法庫縣 巴爾虎山風情園

泡子沿景區位子法庫、鐵法市交界處,景區面積450萬平方米,分湖區、石景山、梯子山三部分;湖區水面300萬平方米,湖水清澈潔淨,湖岸平坦舒展。湖西岸的梯子山是因遠古火山噴發而斷裂的山體,經漫長歲月的雕琢而變得千姿百態,金龜送子、龍吐天漿,一線天、夾扁石等,讓我們不但領略了大自然的神采韻致,更能窺視到遠古的無數秘密。
泡子沿水庫風景區,自然景色十分壯觀秀麗,群山環繞,山奇水秀,大有群山捧一泓碧水,眾星捧月之勢。長山、石景山峰邊疊嶂、奇峰兀立。神龍島坐落碧波萬頃之間,松柏長青,綠樹成蔭。水庫南北兩岸沙灘細軟,水深適宜,是理想的戲水場所。西岸古砬山上有鐵法礦務局產煤千萬噸紀念塔一座,隔山腳下有民國官吏楊宇庭墓園。
巴爾虎山風情園
巴爾虎山風情園位於法庫四家子蒙古族鄉公主陵村,距瀋陽90公里,這裡天然次生森林植被風彩多姿。地貌山高谷深,溪水淙淙,幽邃靜溢,所以歷代山中多有佛道香火。蒙古族風情園體現塞外蒙古族風情特色,並使遊人參與蒙古族系列娛樂活動。修建蒙古包賓館、賽馬場、山門、演兵場和娛樂設施;在原有古建築遺址上修復三清宮、成吉思汗廟、觀音閣、道坍房等景點;修通往景區的5公里公路。
財湖
財湖位於法庫城南15公里處,距離瀋陽75公里,景區占地5.8萬畝,其中水面2.2萬畝。魚類資源豐富、周圍群山環抱、候鳥種類眾多,結合世界旅遊市場的發展方向和財湖的自然資源,以開發財湖創造財富為主題文化內涵,按生態、休閒、體驗旅遊設定遊樂項目,分享人與自然充分融合而產生的和諧之美。

葉茂台遼墓

葉茂台遼墓,第五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葉茂台遼墓的公布所在地為遼寧省,公布類型為古墓葬,公布批號為515600,公布地址為遼寧省法庫縣。
葉茂台遼墓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法庫縣葉茂台村西、北山崗(遼代稱聖跡山)上。遼墓分為四個墓區,墓葬形式有石築八角形墓、石築圓形墓、磚築多室墓等。1974年以來,陸續發現了20餘座遼墓。出土了許多珍貴、精美的文物及墓誌和壁畫等,其中七號墓出土的兩軸絹畫《山水樓閣立軸》和《竹雀雙兔立軸》,以及帶彩繡的衣被、木製房形棺床小帳、雕花石棺等是遼代考古史上十分重要發現。根據十六號墓出土墓誌的記載,葉茂台遼墓是遼代後族蕭氏的家族墓地。葉茂台遼墓時間跨度較長,墓葬形制豐富、出土器物精美,對研究遼代的歷史、經濟、文化、科技、手工業、藝術及契丹民族習俗、喪葬制度等方面都提供了新的資料。
聖跡山
法庫縣 葉茂台遼墓

聖跡山位於法庫西南45公里處,在京瀋公路旁,此山風巒起伏,透迤數里山頂多石,其形甚巨,其壯怪異。上中多樹,青松翠柏,發柳白楊,紫槐黃榆,構成一個蔥籠的綠色世界。
此山在遼代被視為風水寶地,貴族統治者在山上修墓,在林在建墳,以期恩澤子孫,永享富貴。名曰聖跡山,亦有內以建墓表其顯赫聖跡之意。墓志銘中云:“葬於遼川之古,聖跡山陽,至今已逾千年之久。
聖跡山以古蹟眾多而聞名於遼北。解放後,有關部門在這裡發掘墓葬20多座。1952年在此發現一座用條石砌的八角形壁畫墓,1974年發現的7號遼墓早期貴族墓葬,也是東北地區很少見的珍貴文物豐富完整的墓葬。這是有座磚築的多室墓,住室安置一架木製“小帳”式的棺木,其形狀是歇九脊房屋,台基欄桿均有,甚為精緻。在這棺床東西兩壁上掛著兩軸絹畫,一幅是繪有山水、樹木、樓閣、人物的《山水雙兔圖》 ;一幅是繪有竹叢、麻雀、小兔的<〈竹雀雙兔圖〉〉。在這座山上還發現了一座遼代北宰相蕭義的墓葬,墓室中有石棺一架,還有一方墓誌及壁畫,繪有“出行圖”、“歸來圖”及武士等。墓誌記載著蕭義的生平,對研究遼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聖跡山古蹟頗多,幾乎是一代歷史的標本。這座蒼蒼莽莽的大山以其悠久神奇而著稱,古老的歷史文化在這裡化做了一片永恆的風景。

遼寧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瀋陽市瀋河區 | 皇姑區 | 和平區 | 大東區 | 鐵西區 | 蘇家屯區 |東陵區 | 瀋北新區 | 于洪區| 新民市 | 法庫縣 | 遼中縣 | 康平縣
大連市西崗區 | 中山區 | 沙河口區 |甘井子區 | 旅順口區 | 金州區 |瓦房店市 | 普蘭店市 | 莊河市 | 長海縣
鞍山市鐵東區 | 鐵西區 | 立山區 | 千山區 |海城市 | 台安縣 |岫巖滿族自治縣
撫順市順城區 | 新撫區 | 東洲區 | 望花區 |撫順縣 | 清原滿族自治縣 | 新賓滿族自治縣
本溪市平山區 | 明山區 | 溪湖區 | 南芬區 | 本溪滿族自治縣 |桓仁滿族自治縣
丹東市振興區 | 元寶區 | 振安區 | 東港市 | 鳳城市 | 寬甸滿族自治縣
錦州市太和區 | 古塔區 | 凌河區 | 凌海市 | 北鎮市 | 黑山縣 | 義縣
營口市站前區 | 西市區 | 鮁魚圈區 | 老邊區 | 大石橋市 | 蓋州市
阜新市海州區|新邱區 |太平區 | 清河門區 | 細河區 | 彰武縣 |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遼陽市白塔區 | 文聖區 | 宏偉區 | 太子河區 |弓長嶺區 | 燈塔市 | 遼陽縣
盤錦市雙台子區 | 興隆台區 | 盤山縣 | 大窪縣
鐵嶺市銀州區 | 清河區 | 調兵山市 | 開原市 | 鐵嶺縣 |昌圖縣 | 西豐縣
朝陽市雙塔區 | 龍城區 | 凌源市 |北票市 | 朝陽縣 |建平縣 |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葫蘆島市龍港區 | 南票區 |連山區 | 興城市 | 綏中縣 |建昌縣
(註:瀋陽市大連市為副省級城市。)(參見:遼寧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