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降水量是衡量一個地區降水多少的數據。空氣柱里含有的水汽的總數量也稱為可降水量。它對應於空氣中的水分全部凝結成雨、雪降落(把空氣擠得一點水分都沒有)所能形成的降水量。如某地某時的可降水量為20mm ,即空氣柱含有的氣體狀態的水分的總量。它們全部凝結可以形成的降水量的厚度是20mm。暖季非常潮濕的空氣中的可降水量也少於100mm ,氣溫在0℃以下的空氣柱里的含水量(可降水量)在5mm以下。可降水量在寒區小,在熱帶大,全球的可降水量的平均值大約是25mm。中國的平均值與此接近。降水量的單位是毫米,符號是mm。降水量測量是一般是用口徑20厘米的漏斗收集,用專門的雨量計測出降水的毫米數。如果測的是雪、雹等特殊形式的降水,則一般將其溶化成水再進行測量。
其相關有: 定義1:一定時段內液態或固態(經融化後)降水, 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累積的深度 。以毫米為單位。
定義2:在一定時段內,從大氣降落到地球表面的液態和固態水所折算的水層深度。
定義3:一定時段內液態或固態(經融化後)降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單位面積累積的深度。以毫米為單位。
“降水量”是氣象術語,按氣象觀測規範規定,氣象站在有降水的情況下,每隔六小時觀測一次。6小時中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6小時降水量;24小時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24小時降水量;一個旬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年降水量”。把一個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來,就稱為這個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
降水量影響區域的乾旱程度。一個地方年降水量的多少影響著當地的乾濕程度。一般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區為濕潤地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至400毫米之間的地區為半濕潤地區,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200毫米之間的地區稱為半乾旱地區,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區稱為乾旱地區。降水量的年內變化,用降水量柱狀圖表示。
簡介
降水量一般用雨量筒測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氣象學中常有年、月、日、12小時、6小時甚至1小時的降水量。6小時中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6小時降水量;24小時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24小時降水量;一個旬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年降水量”。 液態降水量稱為雨量,有時兩者也作為同義詞。單位時間的降水量稱為降水強度,常用mm/h或mm/min為單位。單位時間的雨量稱為雨強。
把一個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來,就稱為這個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
主要分類
降水根據其不同的物理特徵可分為液態降水和固態降水。液態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陣雨、凍雨、陣雨等,固態降水有雪、雹、霰等,還有液態固態混合型降水:如雨夾雪等。
“降水量”是氣象術語,按氣象觀測規範規定,氣象站在有降水的情況下,每隔六小時觀測一次。
在氣象上用降水量來區分降水的強度。可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小雨
雨點清晰可見, 沒漂浮現象;下地不四濺;窪地積 水很慢;屋上雨聲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時內 降水量小於 5mm或24小時內降水量小於10mm的降雨 過程。
中雨
雨落如線,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濺;窪地積水 較快;屋頂有沙沙雨聲;12小時內降水量 5~15mm 或24小時內降水量10~25mm的降雨過程。
大雨
雨降如傾盆,模糊成片;窪地積水極快;屋頂有嘩嘩雨聲;12小時內降水量15~30mm或24小時內降水 量25~50mm的降雨過程。
暴雨
凡24小時內降水量超過50mm的降雨過程統稱為暴雨。 根據暴雨的強度可分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三種。
暴 雨:12小時內降水量30~70mm或24小時內降水量 50~99.9mm的降雨過程。
大暴雨: 12小時內降水量70~140 mm或24小時內降 水量100~249.9mm的降雨過程。
特大暴雨:12小時內降水量大於140 mm或24小時內 降水量大於250mm的降雨過程。
小雪
12小時內降雪量小於1.0mm(折合為融化後的雨水量, 下同)或24小時內降雪量小於2.5mm的降雪過程。
中雪
12小時內降雪量1.0~3.0mm或24小時內降雪量 2.5 ~5.0mm或積雪深度達3CM的降雪過程。
大雪
12小時內降雪量3.0~6.0mm或24小時內降雪量 5.0 ~10.0mm或積雪深度達5CM的降雪過程。
暴雪
12小時內降雪量大於6.0 mm或24小時內降雪量大於 10.0mm或積雪深度達8CM的降雪過程。
降水量測量一般是用口徑20厘米的漏斗收集,用專門的雨量計測出降水的毫米數。如果測的是雪、雹等特殊形式的降水,則一般將其溶化成水再進行測量。
按降水的性質劃分,降水還可分為:
連續性降水
雨或雪連續不斷的下,而且比較均勻,強度變化不大,一般下的時間長,範圍廣,降水量往往也比較大。
間斷性降水
雨或雪時下時停,或強度有明顯變化,一會兒大一會兒小,但是這個變化還是比較緩慢的,下的時間有時短有時長。
陣性降
雨或冰雹常呈陣性下降,有時也可看到陣雪。其特點是驟降驟停或強度變化很突然,下降速度快,強度大,但往往時間不長,範圍也不大。如果在陣雨的同時還伴有閃電和雷鳴,這便是雷陣雨。
降水還是氣候的一個重要組成因素。
衡量標準
降水根據其不同的物理特徵可分為液態降水和固態降水。液態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陣雨、凍雨、陣雨等,固態降水有雪、雹、霰等,還有液態固態混合型降水:如雨夾雪等。
降水量就是指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和固態(經融化後)降水,沒有經過蒸發、滲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它的單位是毫米。在氣象上用降水量來區分降水的強度。可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由劃分標準可知,只要是在12或24小時之內(請注意降水量指的是12或24小時之內,是一個區間,而不是平均值。)降水量達到了標準就行,不一定是持續降水,所以不用平均到12或24小時。比如某日24小時連續降水,1分鐘也沒停,降水量達到了10-25毫米,叫做中雨,但如果這一天中只有2個小時降水,降水量也達到了這個標準,也叫做中雨,因為它也是24小時之內的降水。如果在12或24小時內沒有再發生降水,那么就可以認定為中雨了。如果真有說的這種情況,在預報時會使用“短時有大暴雨”等詞語提醒大家,畢竟24小時持續降水量20毫米與10分鐘內降水量20毫米造成的實際效果是不一樣的。比如經常在天氣預報里聽到“短時有雷雨大風”等,就是這樣的特殊情況下的預報。
影響因素
影響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有:
①天氣系統的發展,暖而濕的空氣與冷空氣交匯,促使暖濕空氣被冷空氣強迫抬升,或由暖濕空氣沿鋒面斜坡爬升。
②夏日的地方性熱力對流,使暖濕空氣隨強對流上升形成小型積雨雲和雷陣雨。
③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風坡產生強迫抬升,但這是一個比較次要的因素。多數情況下,它和前兩種過程結合影響降水量的地理分布。中國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中國年降水量的最高記錄,要數台灣的火燒寮,年平均降水量達6558毫米,最多的一年為8409毫米。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則數吐魯番盆地中的託克遜,年平均降水量僅5.9毫米,年降水天數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見。在吐魯番沿公路兩旁,常見到用十字中空的土磚砌成的房屋,這就是專門用來製作葡萄乾的“晾房”,在乾旱少雨的氣候下,葡萄掛“晾房”內就能自然風乾,中外聞名的吐魯番葡萄乾就是這樣製成的。
④位置:主要是海陸位置對降水的影響,通常大陸內部乾旱少雨。
⑤大氣:主要包括大氣環流、鋒面、氣鏇(反氣鏇)等因素對降水的影響。①大氣環流包括三圈環流和季風環流。三圈環流中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其中低壓帶控制地區降水較多,高壓相反;西風帶內西岸降水多於東岸,信風帶內東岸降水多於西岸。季風環流中,夏季風降水多於冬季風。②鋒面:冷、暖鋒、準靜止鋒過境時都易產生降水。③氣鏇對應的是低壓,氣流上升多陰雨;反氣鏇對應高壓,氣流下沉多晴天。
⑥地形: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會阻止水汽的進入,如新疆氣候乾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內陸以外,還由於周圍高大山脈對水汽的阻擋。
⑦洋流:暖流流經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流經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亞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陸西岸的廣大地區,除副高控制外,還受信風和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影響;再如,英國和挪威的海港終年不凍就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⑧植被和水文狀況: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以及湖沼、水庫周圍,空氣的濕度較大,相對降水較多。
⑨人類活動:城市濕島效應是城市多上升氣流易成雲致雨;雨島效應是城市塵埃多,凝結核多,霧和低雲比效區多。
一天之內50毫米以上降水為暴雨(豪雨),25毫米以上為大雨,10-25毫米為中雨,10毫米以下為小雨,75毫米以上為大暴雨(大豪雨),200毫米以上為特大暴雨。 年平均降水量總的分布趨勢是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境內年平均降水量在494.9毫米~173.0毫米之間。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雨季和乾季分明。境內降水量在全年的分配上大部集中在5~9月,可占年降水量的90%以上,其中暖季(6~8月)可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由於複雜的下墊面對其上空氣的加熱作用,使空氣層結不穩定,易導致熱對流,引起陣性降水;同時,還由於海拔高、溫度低,降水不僅以固態形式為主而且以陣性降水為主。另外,夜間較多,約占總量的50%以上。
等級劃分
降雨
小雨:雨點清晰可見, 沒漂浮現象;下地不四濺;窪地積 水很慢;屋上雨聲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時內 降水量小於 5mm或24小時內降水量小於10mm的降雨 過程。
中雨:雨落如線,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濺;窪地積水 較快;屋頂有沙沙雨聲;12小時內降水量 5~15mm 或24小時內降水量10~25mm的降雨過程。
大雨:雨降如傾盆,模糊成片;窪地積水極快;屋頂有嘩 嘩雨聲;12小時內降水量15~30mm或24小時內降水 量25~50mm的降雨過程。
暴雨:凡24小時內降水量超過50mm的降雨過程統稱為暴雨。 根據暴雨的強度可分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三種。暴 雨:12小時內降水量30~70mm或24小時內降水量 50~100mm的降雨過程。 大暴雨: 12小時內降水量70~140 mm或24小時內降 水量100~250mm的降雨過程。 特大暴雨:12小時內降水量大於140 mm或24小時內 降水量大於250mm的降雨過程。
降雪
小雪:12小時內降雪量小於1.0mm(折合為融化後的雨水量)或24小時內降雪量小於2.5mm的降雪過程。
中雪:12小時內降雪量1.0~3.0mm或24小時內降雪量2.5 ~5.0mm或積雪深度達3CM的降雪過程。
大雪:12小時內降雪量3.0~6.0mm或24小時內降雪量5.0 ~10.0mm或積雪深度達5CM的降雪過程。
暴雪:12小時內降雪量大於6.0 mm或24小時內降雪量大於 10.0mm或積雪深度達8CM的降雪過程。
測量工具
測定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它的外部是一個不漏水的鐵筒,裡面有承水器、漏斗和儲水瓶,另外還配有與儲水瓶口徑成比例的量杯。有雨時,雨水過漏斗流入儲水瓶。量雨時,將儲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杯內。從量杯上讀出的刻度數(毫米)就是降水量。冬季降雪時,要把漏斗和儲水瓶取走,直接用承雪口和儲水筒容納降水。測定降水量時,把儲水筒取出帶到室內,待筒內的雪融化後,倒在量杯里,再讀取降水量數字。還有另外一些測定降水量的儀器,原理和上述的一樣,增加了自記裝置和傳遞信息的裝置,可以直接讀數。
預測預報
在對降水量的預測中一般用降水機率來表示,一般不會用到的可能性是100%,這是因為科學家對降水與否的把握只有70%。機率是個數學名詞,它的直觀意義是指一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用機率形式發布的預報叫機率預報。如果對降水與否的把握有70%,氣象預報員就會告訴大家今天要下雨。降水機率預報一般情況是晴,機率0%為不可能出現降水;晴到多雲,機率10%—20%之間降水的可能性很小;多雲、零星降水或局部有降水,機率在30% 50%之間時有機會出現降水;降水,機率在60% 70%之間降水的可能性比較大;大於等於80%時,降水的可能性很大;機率100%則肯定會出現降水。氣象部門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單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單位面積上水深1毫米。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里有多少,每畝地面積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於每畝地里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公斤,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於向每畝地澆了約650公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