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秀水河子鎮是遼寧省瀋陽市法庫縣轄的一個鎮。位於縣境西部,秀水河西岸,因秀水河而得名。秀水河子鎮距縣府35公里。距離瀋陽市中心70公里左右。為秀梨公路(秀水河子鎮——梨樹縣)起點,京瀋101國道過境。京瀋101國道從鎮中心穿過,公路線路四通八達,到瀋陽,法庫,新民,鐵嶺,阜新,彰武等地均有線路,到瀋陽1小時左右。
人口
鎮政府駐秀水河子村,面積214.07平方公里,人口3.03萬人。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總數為30300人。
秀水河子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30300 |
男 | 15646 |
女 | 14654 |
家庭戶戶數 | 8730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0272 |
家庭戶男 | 15618 |
家庭戶女 | 14654 |
0-14歲(總) | 6492 |
0-14歲男 | 3482 |
0-14歲女 | 3010 |
15-64歲(總) | 21580 |
15-64歲男 | 11031 |
15-64歲女 | 10549 |
65歲及以上(總) | 2228 |
65歲及以上男 | 1133 |
65歲及以上女 | 109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8928 |
自然狀況
秀水河:發源於內蒙古科左後旗, 上游稱馬蓮河, 流經康平,在縣西北臥牛石鄉哈戶碩村入境,流向東南再折向南流,經登仕堡鎮進入新民界匯入遼河,縣內河段長43.8公里。
“全國一流、東北最大”辣椒第一鎮。瀋陽比較有名的幾個農村大鎮之一。農業為主,其它手工業和工業為輔。
歷史沿革
1956年置鄉,1958年改星火公社,1961年更名秀水河子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建鎮。
1946年在此發生著名的秀水河子戰役是解放軍在東北
戰場上打的第一個殲滅戰,是東北解放戰爭史上一次重要戰役,林彪,黃克誠,彭明治,梁興初等均參與或指揮此次戰鬥。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民主聯軍在遼寧省法庫縣秀水河子進行的殲滅戰。1946年2月上旬,東北國民黨軍以4個美械裝備師,從北寧路(北平至瀋陽)溝幫子至新民一線,向鐵路南側遼中、北側 法庫方向發動進攻,企圖驅逐民主聯軍,維持北寧路運輸線,為進占瀋陽創造條件。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決定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北進的國民黨軍一部,打擊其進攻氣焰。2月11日,當國民黨軍第13軍第89師之 266團及265團1營、師屬山炮連、輸送連進至秀水河子時,民主聯軍總部乘其突出孤立之機,令第7旅、第1師和保全第1旅之第1團等部,以3個團打援、4個團攻擊,實施圍殲。13日黃昏,第7旅2個團從東南及西南、第1師2個團從北及西北方向發起攻擊,首先奪取虎皮山、北山等外圍陣地,爾後攻入村內,展開激烈巷戰,至14日晨結束戰鬥,全殲該敵。與此同時,阻援部隊殲滅國民黨軍第52軍第 2師一部。此戰,東北民主聯軍共殲國民黨軍1600餘人,繳獲各種炮30餘門、輕重機槍 100餘挺、步槍800餘支、汽車200餘輛和其他軍用物資。
行政區劃
秀水河子鎮下轄25個村委會:秀水河子、前屯、八家子、高三家、黃家堡、五里山、楊家堡、四家子、三家子、義合屯、黃荒地、喇嘛營、柳樹屯、彭家堡、吳家堡、石臼子、馬家堡、大馬堡、呂家堡、獾子洞、陳祥堡、長崗子、大覺堡、許家堡、王樹行子。
基礎建設
秀水河子鎮小城鎮建設按照打造“都市經濟圈”的發展思路,走綜合開發道路搞好小城鎮建設,充分發揮西部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城鎮作用,使該鎮建成農資物流交易中心區。秀水河子鎮把大覺堡村作為新農村建設試點,建設8個新農村標準示範村,發展沼氣200戶,主要建設在6個棚菜小區。秀水河子鎮開展平安建設,健全完善4個警務室,實行黨委成員包案下訪制度。
秀水河子鎮建有棚菜園區面積1000畝,建設綠色食品基地面積200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1%。建設有6個畜牧園區,辣椒種植區,奶牛飼養區等。其中:村外養殖小區即柳樹屯養雞、楊家堡養雞、長崗子特種養殖、黃家堡養牛,馬家堡,彭家堡種植辣椒等。
社會經濟
秀水河子鎮小城鎮建設按照打造“都市經濟圈”的發展思路,走綜合開發道路搞好小城鎮建設,充分發揮西部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城鎮作用,使該鎮建成農資物流交易中心區。秀水河子鎮把大覺卜村作為新農村建設試點,建設8個新農村標準示範村,發展沼氣200戶,主要建設在6個棚菜小區。秀水河子鎮開展平安建設,健全完善4個警務室,實行黨委成員包案下訪制度。
秀水河子鎮建有棚菜園區面積1000畝,建設綠色食品基地面積200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1%。建設有6個畜牧園區,其中:村外養殖小區4個即柳樹屯養雞、楊家堡養雞、長崗子特種養殖、黃家堡養牛。
特產煉焦煤、農業主產玉米、高粱,辣椒等。
秀水河子鎮2012年末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3億元,同比增長40%;全鎮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5億元,同比增長4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0億元,同比增長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65億元,同比增長130%;招商引資完成2.1億元,同比增長159%;一般預算收入2500萬元,同比增長35.5%。全鎮人均收入達到了13690元。同比增長16%。全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速度質量、效益都呈現出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
目前,該鎮與當地著名奶品產業“輝山”集團合作,在當地建立奶牛養殖基地,鮮奶初加工基地等,更加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穩步上升,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
2009年秀水河子鎮在扶貧工作中,敢闖新路,採取整村推進、項目扶貧的辦法,加快了地區產業結構調整,農民收入大幅上升,地區脫貧取得顯著成效。
秀水河子鎮曾經是瀋陽重點貧困鄉鎮之一。今年以來,在落實扶貧開發政策中,鎮黨委、政府從整合資源入手,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他們首先選中了4個整村推進村,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50萬元,拉動各種政策投入近1000萬元,發放農業扶貧開發小額貼息貸款600萬元,新建設施農業1萬畝,新增高效特色農業5萬畝,新建牛產業養殖區7個,新能源沼氣工程182戶。通過科學規劃,集中投資,使資源重新整合,集中力量,一步脫貧。八家子村今年建設溫室2000畝,帶動周邊6個貧困村的棚菜生產。長崗子村過去是“種田飽肚子、養豬為過年”,今年以來,依託辣椒產業,人均增收8000多元,成為遠近聞名的辣椒生產專業村。
在培育脫貧項目上,突出發展優勢產業,重點培育和壯大了辣椒、花生、設施農業等優勢產業基地12萬畝,新建完善各類專業合作社30家,探索了“辣椒合作社+農戶”、“輝山乳業+農戶”等現代農業的經營模式。一年來,全鎮勞務輸出5000人,勞務收入達5000萬元,增加了非農收入,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210元,增長21%。
社會事業
2007年秀水河子鎮教育、衛生、文化、計生、廣電等各項事業都有新的發展。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良好,有效解決了農民就醫難問題;在去年全鎮19個行政村開通有線電視的基礎上,今年各自然屯也開通了有線電視;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為五里山、三家子、黃家卜、彭家卜新建村部及文化廣場,將彭家卜村建成新農村標準示範村;在彭家卜、許家卜村開通了戶戶通油路,等級路(油路)6045米、次等級路(固化土)5123米;不斷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成立了環衛組織,加強了鎮內環境衛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進一步完善,全鎮建設4個警務室,確保了基層綜合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在民眾來信來訪工作方面,截止10月份共接待信訪案件36件,114人次,結案率達100%,全部息訪。為我鎮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旅遊景區
戰役紀念館
秀水河子戰役紀念館,地處京瀋公路101線北464米處,始建於1986年,有烈士紀念碑一座,東西廂房16間,秀水河子戰役紀念館一座,陵園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紀念館內陳列著當年殲滅戰中犧牲將士留下的物品、書信等遺物。陵園內安葬著在秀水河子戰役中犧牲的八百多名革命烈士。
獾子洞國家濕地公園
暨秀水湖,原名獾子洞水庫,始建於1958年,屬於瀋陽市法庫縣秀水河子鎮和葉茂台鎮之間,其水面1532公頃,是瀋陽市第一大水庫。位於法庫縣西部的秀水河子鎮與葉茂台鎮之間,距瀋陽母城70公里,規劃總面積2799.45公頃,其中濕地面積為2047.40公頃。濕地生態系統、濕地景觀資源和開發建設條件良好。具有非常高的生態價值、旅遊價值、科研價值和保護價值。目前,濕地公園管理和規劃編制基本完成。
法庫獾子洞國家濕地公園的景觀,貴在原始、原生態。這裡基本保持了較為原始的濕地景觀,濕地周邊除農田生態系統和部分村落外,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開發。濕地公園擁有沼澤、灘涂、河渠、森林等多樣化的棲息地生境,自然資源豐富,景觀優美。
獾子洞國家濕地公園的土地類型主要包括水庫、庫區周邊灘地、林地等幾種類型,濕地植被以 草甸和水生植物為主,公園內水植物鬱鬱蔥蔥,種類繁多,生長著高等維管植物52科135屬204種,其中蘆葦、香蒲和三江藨草等水生植物群落為該區域優勢群落物種,有國家II級重點保護植物野大豆。
公園位於遼河水系秀水河支流三合成河上。上游的三合成水庫和拉馬章水庫匯流後進入規劃區。公園周邊還分布有太平河、四官窩堡西溝等7條河溝,總集水面積近300平方公里,且地下水層厚達35米。整個濕地水清且淺,猶如一面寶鏡鑲嵌在法庫大地。
公園內鳥類資源較為豐富,共有12目27科70屬144種。區內有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27種,其中有白鶴、白頭鶴、丹頂鶴、白枕鶴、灰鶴、東方白鸛、黑鸛、大鴇等多種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此外,還有21種國家II級重點保護鳥類,23種鳥類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的瀕危物種。目前,這裡已經成為候鳥遷徙過程的重要停歇地,每年春、秋兩季,這裡都有眾多數量的珍稀瀕危水禽取食、停歇。此外,區內還有各種哺乳、兩棲、爬行類動物及46種魚類。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賦予獾子洞濕地極其重要的保護價值和較高的科學研究意義,使其具備了開展濕地保護和科普宣教的獨特資源條件。
傳說
在法庫縣西部八虎山和馬鞍山中間是一片平坦的原野,在這片原野中流淌著一條河。河水清澈、明淨,澆灌著河兩岸幾萬畝農田,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歡樂和幸福。
可誰又知道,她從前卻是一條令人厭惡的臭水河。這條河上游的水也清清涼涼,可流到這地方後,就變得黑紅、渾濁、腥臭難聞了。這種有臭昧的污水流到哪裡,哪裡的章木莊稼就變黑腐料,那裡的人們就身上生瘡,奇癢難耐。人們誰也不知道啥原因,受不住煎熬,紛紛離開家園,逃到上游去了,這條河下游幾乾 里地方都沒了人煙.。
有一天,從關內逃難來了一家子,走到河邊實在太累便顧不得腥臭住了下來,這家人老少三口,女兒阿秀美麗聰明,老頭是個老中醫,他仔細察看了河水,發現原來是這個地方生出的銹水滲入河水中造成的,只有合著人血種上一種叫萬年青的革才能使這銹水沉澱、變清。可這種叫萬年青的草在科爾沁大草原深處,路遠山高,到處是狼蟲虎豹。為了根治這腥臭,阿秀一家人決定去找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在草原深處採到了萬年青種子。可是,在回來的路上老兩口卻勞累而死。阿秀含淚埋葬了雙親,又走了一個多月才回到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