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聚五

唐聚五

唐聚五(1898—1939),出生於吉林省雙城縣(今屬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蘭棱鎮)。著名抗日將領,曾擔任遼寧民眾自衛軍總司令、遼寧省代理主席、東北游擊中將總司令等職務。抗戰期間,多次率部與日寇激戰,屢立戰功。1939年5月18日在遷安平台山一帶率部與日寇血戰,與所部官兵一起壯烈殉國。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青少年時代

唐聚五,1898年出生於吉林省雙城縣(今屬黑龍江),11歲進私塾念書,16歲到城裡學木工手藝。 後懷著富國強兵的願望,投身軍旅,投奔奉軍後,並隨奉系新兵隊伍到達奉天(今瀋陽)。不久,編入奉軍第27師衛隊旅。

從軍後的經歷

1921年5月,奉軍擴編為10個旅,張學良將軍任第3旅旅長時,唐聚五因作戰勇敢,被提拔為排長。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唐聚五升任營長。1926年春,張學良保送唐聚五到東北講武堂第6期步兵科深造。1928年12月29日任遼寧省防軍1旅1團中校團附,駐防鳳城。

舉起抗戰旗幟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事變後 ,日軍發動了對東北守軍的攻擊。事變的第二天,日軍突襲鳳城,1團團長被俘後投降。這時唐聚五未在鳳城,他驚聞事變後,隻身來到北平,向東北軍司令張學良面陳抗日殷情。張學良升任他為第1團團長,讓他回東北就職。事變後,東北三省很快被敵占領,唐聚五將軍率領部隊,在遼寧省桓仁縣舉起了抗日的旗幟,開始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戰鬥,前後與敵相持了約八個月之久。

1932年3月21日,唐聚五等人在桓仁召開秘密會議,出席會議的代表達30餘人。經過會議研究決定,成立遼寧民眾救國會和遼寧民眾自衛隊。救國會設政治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唐聚五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軍事委員會,設遼寧民眾自衛軍總司令部,公推唐聚五為總司令。會議決定4月21日,舉行起義。遼寧民眾自衛軍在唐聚五的領導下,隊伍日益強盛,至8月份隊伍已擴大到37路,近20萬人,與日偽軍戰鬥100多次,收復東邊道14個縣。遼寧民眾自衛軍成為東北義勇軍的一支生力軍。

1932年8月,張學良決定在通化成立遼寧省臨時政府,領導遼寧人民進行抗日鬥爭,並委任唐聚五為遼寧省政府代理省主席兼遼寧民眾自衛軍總司令,授中將軍銜。

長城抗戰

以後,由於種種壓力,以及敵軍的殘酷圍剿,唐聚五將軍只好率部退入關內。1933年,他擔任了北平軍分會中將參議,東北義勇軍第三軍團軍團長 。在東北地區淪陷之後,日本帝國主義勢力便立即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了華北地區。1933年,日軍發動了對山海關的進攻。不久之後,長城抗戰爆發,抗戰中我軍守軍將士為了保衛國土,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戰鬥。唐聚五將軍也率領部隊參加了著名的長城抗戰。長城抗戰期間,我軍廣大官兵與敵戰鬥了多次,付出了重大的犧牲,同時也沉重打擊了敵人的侵略氣焰。激戰中,戰況十分激烈,為了反覆爭奪陣地,殘酷的白刃戰也經常發生,我軍將士為了保衛陣地,部隊整排、整連、整營的犧牲和重創狀況經常發生。許多愛國將領和官兵在戰鬥中以自己的生命捍衛了國土的尊嚴,表達了不容侵略的決心。

長城抗戰乃“九一八事變”之後首次較大規模的反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役,體現了廣大愛國官兵和民眾的抗戰熱情和決心。雖然抗戰最終失敗結束,但是長城抗戰體現出了中國將士頑強的抗擊侵略者的能力。

請纓上陣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附近,“七七事變” 爆發,日本帝國主義開始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妄圖以武力迅速占領中國,守軍將士奮起反擊,與敵展開了激烈戰鬥。唐聚五將軍面對敵人的侵略,義憤填膺,立即請纓要求上陣殺敵,報效國家,誓與侵略者決一死戰,消滅侵略者,收復國土,將敵人全部趕出中國。為此,唐聚五將軍,他兩次晉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先生,請求上陣殺敵。

游擊戰鬥

1938年8月,唐聚五將軍被任命為東北游擊隊總司令,率領部隊從漢口北上 。於9月到達冀東寶坻石臼窩,並且開始宣傳抗戰,同時開展組建游擊隊的工作。唐將軍親自動員民眾,用抗戰必勝等道理教育民眾,動員大家有錢者出錢,有力者出力,積極參加抗戰工作。

在唐將軍的動員和努力工作下,三個月後,就組建成了一支下轄6個縱隊,每縱隊約一千二百人的游擊隊伍。他率領部隊,分別駐守遷安、玉田、寶坻、遵化、青龍等縣。同時尋找戰機,不時地出擊襲擊敵人的據點,破壞敵人的運輸線,炸毀敵人的倉庫,給予敵人沉重的打擊,擾亂了敵人的後方,大力鼓舞了淪陷地區的人民的抗戰必勝信心,有利地配合了友軍隊伍的作戰和鬥爭,出色地完成了游擊任務。一時間,投身抗日隊伍,在當地形成一股熱潮,就連“九一八”事變前拉桿子聚山頭的土匪,也都為東北父老的抗日熱情感化,帶隊伍下山,投入了抗日義勇軍的陣營。

1939年1月、2月期間,唐聚五將軍率領部隊在遷安平台山一帶,前後作戰9次,擊斃敵人約兩百餘人,繳獲了輕機槍4挺、步槍200餘枝。4月期間,唐聚五將軍所部又在熱河青龍縣、都山縣一帶作戰5次,殲敵一部,而國軍則無一傷亡,屢立戰功。

最後的戰鬥

唐將軍所率領的游擊部隊,襲擊敵軍,打擊敵人,給敵人的後方造成了嚴重的威脅。1939年5月18日晨8時,日軍為了消滅唐聚五將軍所率領的抗戰部隊,消除我軍游擊部隊對其後方的威脅,秘密集中了優勢兵力,乘著大霧天氣,暗中包圍了遷安縣平台山國軍駐紮地區,發動了對國軍的進攻。

唐將軍得知日軍發動進攻的訊息後,立即率部隊應戰,頑強阻擊進犯的敵軍。他鎮定地判斷敵情,深知敵眾我寡,不適宜久戰,立即決定轉移目標,將部隊分成兩部進行突圍。大部隊向北突圍,唐將軍親自率領指揮部向南移動,準備殺出重圍,轉移到其他地區。

不料,在唐將軍率領部隊成功突破敵人第一層包圍圈之後,剛行至山腰上,與敵軍增援部隊發生了遭遇戰。雙方立即投入了戰鬥,展開了血戰。唐聚五將軍見情況危急,立即帶頭率部隊殺向敵群,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激戰中,唐聚五將軍身先士卒,奮勇衝殺,不幸被流彈擊中了腰部,血染戰袍。為了不影響部隊作戰士氣,唐聚五將軍立即撕下衣襟,裹傷再戰,親自斃、傷敵軍多人,並且指揮我軍將士繼續作戰殺敵。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我軍消滅了大量的敵軍,衝破了敵軍封鎖線繼續向南突破。但是在最後突破日軍外層封鎖線的戰鬥中,再次遭遇大批敵人的阻擊。敵軍擁有優勢的兵力和武器裝備,以密集的重機槍火力封鎖我軍突圍的通道,唐聚五將軍已經負傷,他不顧傷痛,指揮部隊衝鋒,與敵人展開了殊死的戰鬥。雙方血戰多時,由於敵我雙方兵力、火力差距懸殊,國軍將士多次衝鋒均失利。血戰中,唐聚五將軍,重傷殉國。其部下二百餘官兵,也在戰鬥中全部壯烈犧牲,與唐聚五將軍一同殉國。戰鬥至了生命的最後一刻。犧牲時,時年41歲。

人物年表

1898年唐聚五將軍生於吉林省雙城縣。

1915年入奉軍27師當兵,歷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

1926年春,張學良保送唐聚五到東北講武堂第6期步兵科深造。

1927年軍校畢業後任第3軍團衛隊旅4團團長、4軍團衛隊旅4團團長。

1928年任遼寧省防軍1旅1團中校團附,駐防鳳城。

1931年升任遼寧省防軍1旅第1團團長,回東北就職。

1932年擔任遼寧民眾自衛軍總司令,率部作戰。

1932年8月,擔任遼寧省政府代理省主席兼遼寧民眾自衛軍總司令,授中將軍銜。

1933年率領部隊參加長城抗戰。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請纓上陣,率部與敵作戰。

1938年8月被任命為東北游擊隊總司令,率部從漢口北上,開展抗戰宣傳工作,組建游擊隊伍,與敵作戰,配合友軍作戰。

1938年至1939年4月屢次率部作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1939年5月在遷安一帶的戰鬥中,與所部官兵在突圍戰鬥中壯烈犧牲。

1940年延安和國民政府相繼發表專題,明令褒獎唐聚五將軍。後被追認為抗戰烈士。

歷史評價

唐聚五將軍犧牲後,國民黨的軍政要員,在重慶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馮玉祥將軍和孫科分別送來輓聯:“氣壯山河,忠光簡冊,早復東北,告慰英靈”和“忠烈壯千秋,自有殊勛騰上國,乾坤存正氣,那堪揮淚吊忠魂。”當時的東北著名人士李杜、莫德惠、劉尚清等也送了輓聯。

1940年2月18日,延安《新華日報》發表專題社論,指出:“唐聚五將軍是‘九一八’後揭起抗日旗幟的民族英雄之一。”1940年4月10日,中華民國政府特以1260號褒揚令明令褒揚。

唐聚五將軍為抗戰做出了重大貢獻,他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後人學習。唐聚五將軍後被追認為抗戰烈士,以紀念他為抗戰所做的貢獻和他的愛國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