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

凌源市

凌源市位於遼寧西部,由地級朝陽市代管。因大凌河發源地而得名,位於遼寧、河北、內蒙古三省(區)交匯處,是連線京瀋兩大都市群、溝通內蒙古腹地與沿海港的重要交通接點城市。距瀋陽435千米,距北京371千米。凌源市屬遼西丘陵山區的一部分,境內溝壑縱橫,山巒重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2010年末,凌源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2.5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17%。全市總面積3278平方千米,人口645836人(2012年)。下轄8個街道,12個鎮、10個鄉、239個行政村。在其境內發現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在2007年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基本信息

概況

凌源礦產資源富集,現已探明礦藏50餘種,其中石灰石、膨潤土、鐵、黃金等儲量大、品位高,極具開採價值。歷史文化積澱豐厚,著名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將中華民族文明史向前推進1000多年。旅遊資源豐富,是世界級旅遊資源——熱河古生物群化石產地的核心地域,許多珍稀古生物化石被稱為“驚世大發現”,距城北十餘公里的熱水湯地熱溫泉,被譽為“關外第一泉”和全國八大名泉之一。森林覆蓋率50.8%,域內南部青龍河流域是省內面積最大的省級自然生態保護區,具有較好的旅遊開發前景。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扶持下,緊緊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省支持遼西北加快發展和作為全省發展縣域經濟重點縣的歷史機遇,立足發揮優勢、整合資源、打造特色,以加快推進“一主四化”進程為主攻方向,大力實施“工業強市”、“產業富民”、“城市牽動”、發展戰略,不斷加大項目建設、改革開放、結構調整和環境最佳化力度,工業化發展大幅度提速,支撐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主導產業和支柱加快形成,城市化水平逐年攀升,實現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明顯改善。200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實現58億元、2億元和2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了6200元、3650元。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凌原市境內山脈、丘陵、河流、盆地相間分布。地勢中部隆起,西南、北部向東南傾斜,大體上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努魯兒虎山脈與七老圖山脈縱貫凌源市東西兩側。主要山峰有紅石砬山平項山等,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

氣候特點
凌源市處於中溫帶亞乾旱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8.0℃。一月平均氣溫-11.2℃,最低氣溫-37.6℃,七月平均氣溫23.3℃,最高氣溫35℃。雨熱同季,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無霜期150天左右。

水文狀況

凌源市凌源市

凌源市主要河流有大凌河和青龍河。大凌河發於凌源市,東流入喀左縣;青龍河源於市境西部和河北省抬頭山一帶,南流入河北省。
礦產資源
凌源境內礦產資源富集,現已探明礦藏50多種,石灰石、膨潤土、鐵、黃金等儲量大、品位高,石灰石探明儲量6000萬噸、保有儲量291萬噸,膨潤土探明儲量700萬噸、保有儲量20.7萬噸,鐵保有儲量280萬噸,黃金保有儲量78萬噸,煤炭資源保有儲量130萬噸,這些豐富的礦藏資源,極具大規模工業開發價值。目前已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有黃金珍珠岩膨潤土螢石石灰石重晶石白雲岩矽石理石等礦種。現有礦山企業205家,其中黃金生產企業2家,年產黃金超萬兩;煤炭企業18家,年產原煤10萬噸;鐵礦石加工企業5家,年產鐵精粉40萬噸;珍珠岩開發企業12家,年產珍珠岩粉5萬噸;2家膨潤土礦開採企業,1家膨潤土深加工企業,深加工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生產白灰企業12家;白雲岩開發企業7家,白雲岩資源較豐富,主要分布在刀爾登鎮;重晶石生產企業1家,保有儲量大約在9萬噸;矽石開採企業4家,規模較小。現在尚未得到開發的礦產資源有,溝門子鎮1.4億噸儲量的菱鐵礦,已成為凌源鋼鐵集團後備資源基地。劉杖子鄉、三十家子鎮石英岩儲量近1億噸,該資源可以作為玻璃主要原材料。三家子鄉石灰石、大王杖子鄉六方理石及探明儲量1.7億噸的矽石,還沒有得到大規模的開發利用。烏蘭白、四官營子、瓦房店的錳鐵資源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

地名由來

凌源縣名始於民國三年(1914年)。據《凌源縣誌》載,“凌源縣治在前清(乾隆)五年設塔子溝廳,乾隆四十三年改名為建昌縣。民國三年春,省令準部咨,以江西省建昌府,故改建昌縣以免雷同。凌源縣知事孫廷弼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溝士金搭,謹援沁源洮源之例,呈請轉咨準改湊源縣,此定名之理由也。”由此可見,凌源縣縣名,是為避免原名建昌縣與江西省建昌府重名,遂依大凌河發源地而命名。

歷史沿革

據考古資料記載,舊石器時代晚期,先民即在本

凌源市凌源市
縣境內勞動、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城北15公里處的牛河梁,“曾存在一個具有國家雛型的原始文明社會”。

商代屬孤竹國地。

周初為燕國疆域,燕昭王十二年置右北平郡,這裡屬右北平郡。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後,於今東城安杖子村置縣,名平剛,仍隸右北平郡。

漢,公元前202年,右北平郡移至平剛,這裡成為郡、縣兩級治所。

東漢建武后,右北平郡治遷土垠(今河北豐潤東南),本境為烏桓地。
三國,為魏地。
晉,初屬鮮卑段部,後併入慕容部,先後為前燕、前秦、後燕和北燕地。
南北朝時期,歸北魏、北齊所轄。
隋,隸遼西郡柳城縣。
唐,隸營州柳城縣,後為厙莫奚、契丹地。
遼,為榆州(領和眾、永和二縣)、潭州龍山縣(喀左白塔子)地,隸中京道大定府。
金,屬和眾、龍山二縣地,隸北京路。
元,為和眾縣、龍山縣和惠州地,隸大寧路。
明,為營州左屯衛和中屯地,隸大寧都指揮使司(治所今寧城黑城子)。永樂(1403年)後,大寧都司 南遷,此地被廢棄。天順(1457年)後,屬兀良喻朵顏衛地。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為蒙古達顏汗後裔各部所轄。崇禎八年(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為喀喇沁左翼旗地,隸卓索圖盟。
清,乾隆三年(1738年),於今城關設塔子溝廳,隸直隸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撤廳置建昌縣,隸承德府。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隸朝陽府
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江西建昌府重名,依大凌河發源於本境,改稱凌源縣,隸熱河特別區。
民國十七年(1928年),隸熱河省。
民國二十年(1931年),劃出部分區牌,建凌南設治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日軍侵入,建立偽政權,隸偽熱河省公署。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凌源、凌南合併為建昌縣,治所遷至今建昌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廢縣存旗,屬偽喀喇沁左旗公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凌源光復後,建立縣政府,隸屬冀熱遼區熱東專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國民黨軍進占縣城,建立縣政府。
1947年6月,凌源縣城解放。
1948年12月,熱東專署被撤銷,凌源縣隸熱河省。
1956年1月,熱河省撤銷,凌源縣劃歸遼寧省錦州專區
1959年1月,隸遼寧省朝陽市。
1992年2月14日,撤縣設市,成立凌源市(縣級市),仍隸屬遼寧省朝陽市。
2007年5月10日,凌源市人民政府《關於撤鎮設街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通知》(凌政發[2007]16號),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調整凌源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遼政[2007]84號),將凌源市撤鎮設街及行政區劃調整情況通知如下:

一、撤銷城關鎮,設立城關鎮街道辦事處,將原南街街道辦事處康檸社區劃入城關鎮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城關街道辦事處轄1個社區、7個村,分別是康檸社區、西五官村、馬場村、東山村、凌河村、十五里堡村、八里堡村、安村子村,轄區面積66.3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地南大街,實行街道管村體制。
二、紅山街道辦事處更名為凌北街道辦事處,原城關鎮八間房村劃入凌北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凌北街道辦事處轄8個社區、1個村,分別是客車社區、鴻遠社區、西一社區西二社區、凌鋼東社區、紅山社區、鴻遠社區、莫胡店社區、八間房村,轄區面積9.6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地光榮路56號,實行街道管村體制。
三、撤銷凌北鎮,設立紅山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紅山街道辦事處轄5個村,分別是牛河梁村、葛溝村、建昌溝村、凌北村、廟東村,轄區面積53.8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地廟東村,實行街道管村體制。
四、工業園區辦事處更名為興源街道辦事處,轄原紅山街道辦事處底盤社區、配件社區、輕工社區,原萬元店鎮祝家營子村朝陽溝村,原凌北鎮廟西村。區劃調整後,興源街道辦事處轄3個社區、3個村,轄區面積28.88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地廟西村,實行街道管村體制。
五、將原城關鎮城北村劃入北街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北街街道辦事處轄8個社區、1個村,分別是光明社區、鐵北社區、西街社區、糧市社區、金瑢多社區、天元社區、東環社區、鐵西社區、城北村,轄區面積11.27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地北大街,實行街道管村體制。
六、將原城關鎮城南村劃入南街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南街街道辦事處轄8個社區、1個村,分別是興隆社區、南門外社區、花牆子社區、文化社區、分局社區、紅衛社區、馨王社區、站前社區、城南村,轄區面積7.21 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地市府路西段,實行街道管村體制。
七、將原凌北鎮瓦廟子村、五里堡村、東五官村、房申村、辛杖子村劃入東城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東城街道辦事處轄3個社區、7個村,分別是安居社區、儀表社區、鑫泰社區、單家丫村、高杖子村、瓦廟子村、五里堡村、東五官村、房申村、辛村子村、轄區面積49.13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地單家店村,實行街道管村體制。

文物古蹟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

凌源市凌源市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位於凌源與建平交界處、努魯兒虎山谷間綿延十餘公里的山樑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位置東經119°31′,北緯41°21′,為半山地、半丘陵地貌,海拔600—650米。經考古調查與挖掘,在此先後發現紅山文化遺址二十多處,包括祭祀址和積石墓群,地址分布以牛河梁〔Ⅰ〕地點(女神廟)大型山台為中心,周圍眾多積石墓群依山勢布局,形成主體範圍東西約5公里,南北2公里,面積約10平方公里,加上有關遺址點,分布區域約為50平方公里上下的遺址群,目前已發掘的共有5處地點。在東西約10公里、南北約5公里連綿起伏的山崗上,有規律地分布著女神廟、祭壇和積石冢群,組成一個獨立於居住區以外、規模宏大的史前祭祀遺址群。同時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石器、玉器。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自1981年發現以來,引起國內外學者極大興趣及有關方面高度重視。遼寧省專門在牛河梁建立考古工作站,中國考古學會一百餘名專家會聚牛河梁進行研討,英、美、法、日、印等國有關學者紛紛前來考察。他們一致認為,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不僅是中華民族史前聖地(將中華民族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也是世界文明中心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組織也多次派人評估,並委託英國劍橋大學的專家現場考察。專家、學者通過對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的綜合科學研究認為,從神廟的女神塑像可以看出,紅山先民已從自然崇拜、圖騰崇拜進入到較高級的祖先崇拜,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神權觀念。從積石冢的大小和位置排序,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等級觀念。從積石冢中心大墓和隨葬品,反映出當時社會的“一人獨尊”的王權觀念。從祭壇和大型祭祀活動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宗教觀念。從玉葬之禮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文化觀念和中國傳統的禮制觀念。考古界權威人士把牛河梁考古發現與古史傳說聯繫起來,指出“黃帝時代的活動中心,只有紅山文化時空框架可以與之相應”。因此,牛河梁紅山文化壇廟冢遺址群和大量玉器的發現,以確鑿而豐富的考古資料證明:她為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的物證,對中國上古時代的社會發展史、傳統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築史、美術史的研究都會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曾兩次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新曙光”,被收進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清真寺


位於市區內北建昌街路西,建於乾隆初期,是境內建築最早的伊斯蘭教清真寺,為穆斯林的宗教活動場所。寺廟正門3間,左右側門各1間,院中部有垂花門樓一座,正殿面闊5間,進深5間硬山式建築,殿前抱廈,殿後有望月樓,殿前兩側有配殿,左側有沐浴室,寺記憶體有清嘉慶二十一年記載喀喇沁左旗王府施捨地基銀事的碑石一方。寺廟在“文革”期間遭到損壞,1982年得到全面修繕,恢復了原貌。寺內有諸如茶壇、撣瓶、鼻煙壺、頭飾、金銀器等傳世和民間收集的文物,珍貴文物有文徵明的《行草書四季詩》,朱一樗的《草書千字文》、《土爾扈特歸順圖》和乾隆御製《寶典福書》

萬祥寺
位於宋杖子鎮官營子村,建於乾隆四年。史料記載,乾隆八年,乾隆皇帝去盛京(瀋陽)曾駐蹕於此,賜名萬祥寺。該寺建於山坡上,依山就勢,呈階梯式,在中軸線上建有五層殿堂及鐘樓鼓樓、左右配殿等建築物,首層為硬山式建築天王殿,二層為歇山式建築羅漢殿,內奉十八羅漢。第三層大雄寶殿為具有漢藏結合式建築風格的兩層殿堂,歇山重檐,呈方形,進深6間,面闊7楹,殿內有24根青石方柱,在殿中後部有進深1間面闊3楹的大佛龕,佛龕上部為木質雲龍鏤空雕飾,立柱為盤龍浮雕,原供有4米多高的釋迦牟尼佛像,左右為其弟子可難、迦葉銅站像(現不存),上層有歇山頂佛殿和角樓。殿正中原供有宗喀巴大師銅像,四周為其他佛像,藻井天花的彩繪,至今仍清晰耀眼。第四層為面闊5楹進深3間兩層硬山樓閣式建築藏經殿。最後為面闊3楹進深6間硬山卷棚式建築閻王殿。1982年省文化廳撥款對寺廟進行了維修,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凌雲寺
凌雲寺(俗稱關帝廟或老爺廟)位於市府路東段,建於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寺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座北朝南,整體布局採用縱軸對稱式,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天王殿和大殿主體建築,東西兩側有鐘樓和鼓樓,大殿和天王殿兩側各有配房5間,共20間,天王殿配房是滾龍脊,大殿兩側配房是硬山式脊,山門是歇山翅脊式建築,鐘鼓二樓二層歇山四角主體大殿為硬山式,前為歇山卷棚式建築,與主體緊密相連渾然一體,凌雲寺後殿原供奉關羽、周倉和關平,兩側還供火神和藥王,山門中間兩側供奉馬童,二殿為過廊,屋內四壁飾以內容豐富的壁畫。寺廟在凌源及周邊地區曾名蜚一時,現遊人香火不斷,成為遠近聞名的佛教寺院。

四官營子白塔
此塔位於四官營子鎮魏杖子村西3華里的小塔溝大黑山麓。為遼代所建六角六級實心密檐式磚塔,塔外體噴以白灰漿,高約15米,每層出磚檐,檐坡用板瓦和筒瓦建築,底層每面皆雕一菩薩像。為朝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十八里堡古塔
此塔位於宋杖子鎮境內,為八角七級密檐實心磚塔,頂部已殘破,塔基座部有近代石砌保護工程,須彌座上部各面有磚雕菩薩坐像,兩側為脅侍立像,上有磚雕斗拱,此塔位於遼代榆州城址西方,從建造形制和用材推斷,當系遼代所建。
天盛號金代石拱橋
位於三家子鄉天盛號村,橫跨古河床,為五柱頭四欄板單孔石拱橋。橋身長5米,寬4.7米,高3.4米,橋孔跨度2.9米。橋有上下拱,上拱呈半圓形,下拱呈半橢圓形。橋身兩側砌出八字攔水翼牆。橋面以90多塊條扇形石條徹成,白灰灌縫。束腰用鐵鏈固定。橋拱兩面有圓臉石,每段上面有直徑28公分的浮雕大蓮花一朵,花朵八瓣五蕊,外用30顆圓蓮花圈在中間,上下各用5公分粗的弦紋襯托。橋拱中部嵌有修橋志石一方,楷書刻有:“唯大定十年,歲次庚寅,辛亥為朔已卯日,龍山縣西50里狗河川劉百通親筆記,非百通獨立而成,賴二劉同心而建,二劉者劉五劉海”字跡。此橋特點採用了上下拱的砌築方法,以加強橋樑穩固性,使上下拱成為一體,河水從孔道流出。設計獨具一格,美觀大方。據考證,大定十年是金世宗完顏雍的年號,為公元1170年。狗河即滲津河,遼金時代稱狗河,元以後至今稱為滲津河。因此橋建在天盛號村東,故定名為天盛號金代石拱橋。天盛號金代石拱橋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關外最古老的石拱橋,它的發現,對研究我國橋樑史、朝陽地貌變遷和塞外交通等情況都具有重要價值。已於1984年收入《中國名勝大辭典》,為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生物化石
凌源地區自中生代以來,受太平洋板塊向中國東部板塊俯衝作用的影響,形成一系列北東—北北東向盆嶺相間的構造格局。從地理上看屬於低山丘陵地區,沉積岩面積達98%。其中中生代地層出露極為廣泛,有極其豐富的古生物化石資源。凌源古生物化石資源有以下特點:一是分布廣。遍及11個鄉鎮,僅朝陽市級保護區面積就達20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地區則達200平方公里。二是種類多。目前已知有二十幾個門類和幾百個種類。其中:有屬於國家一級保護類型的孔子鳥、嬌小遼西鳥等鳥類化石;有凌源潛龍、神州龍、中華龍鳥、鸚鵡咀龍、翼龍、滿洲鱷及東方喙龍等8屬8種爬行類化石;有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的“攀援始祖獸”等哺乳類化石和中華古果等。三是價值高。凌源古生物化石已有10個世界之最。嬌小遼西鳥,是目前世界上鳥類最古老的代表,是原始鳥類向反鳥類演化的中間環節類型,極具科研價值;凌源潛龍,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陸相湖泊中的爬行類之一,為研究水中爬行類的演化、分支首次提供證據;劉氏原白鱘,是世界上首次發現。屬於世界上首次發現的還有凌源東方葉肢介、凌源市額爾古納蚌等,特別是一個全身披滿羽毛的小型獸腳類恐龍的發現,再次轟動世界。曾有中美聯合科研小組斷言,這些化石為鳥類起源問題的最終解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凌源的古生物化石不僅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也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

歷史名人

羅布桑卻丹
羅布桑卻丹(1875——1928),蒙古族人,蒙古名巴彥陶格濤,漢名白雲峰,學名羅布桑卻丹,俗稱“白三喇嘛”,萬元店熱水湯村人。出身貧寒,自幼無錢讀書,童年即被僱傭熱水湯溫泉當看門人,得機會到匯善寺下院學經誦典。由於勤奮好學,十七歲時,被喀喇沁左旗所薩克擢任“蘇木章京”(鄉級文官)。二十歲受命調查住喀喇沁旗的外地人口情況,走訪了哲盟各旗,藉此了解了不少社會知識,目睹了蒙古族的落後狀態,產生了變革現實、振興民族的進步思想。他歷經四年刻苦鑽研,掌握了漢、滿、蒙、藏四種語言文字。回旗後,放棄“蘇木章京”職赴藏求學,途中暫留北京雍和宮,拜師攻讀經卷。1900年八國聯軍進犯北京,他挺身而出,與駐在那裡的外國部隊幾經交涉,保護了雍和宮和附近市民的安全。羅布桑卻丹1902年仲科,在理藩院應試,獲四種語言固師(相當於翻譯)職稱。當時他想用發展民族文化教育來振興蒙古民族。同年科,時值蒙古王公齊集北京之際,他將關於發展教育的呈文遞交蒙古諸王公,希望得到支持,結果未能如願。 1906年,在北京滿蒙高等學堂任教。1907年應聘去日本東京外國語學堂任教。1911年7月回國,重新提出發展民族文化教育,由於蒙古王公的冷漠與反對再次失望。1912年8月,受聘任教日本東京都本原寺佛教學堂。1914年8月回國,從北京遷居奉天,在南滿鐵路株式會社從事有關蒙文方面的工作。此期間,他曾向當時掌權者提出用新方法發展畜牧業,飼養牛、馬、羊的方案,仍未被採納。羅布桑卻丹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便發憤著書,用3年多時間寫成了全面反映蒙古族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及其歷史發展,被稱為蒙古族“百科全書”的《蒙古風俗鑒》。在這部蒙古學研究的珍貴文獻里,羅布桑卻丹提出蒙古王公封建世襲制以及喇嘛教的傳播,是蒙古民族“貧窮落後”的根源。他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是不斷運動發展變化的。“世界形成之時,分成水、土、木三類”。世界演化之道“日落星出”,“四時循環”,“鏇轉的太陽,交替的政權”,“貧與富,非永恆”,人類社會處於不斷變化發展之中等等。《蒙古風俗鑒》於1981年問世之後,引起國際學術界濃厚的研究興趣,被許多國家翻譯出版,先後有20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從事對羅布桑卻丹及其著作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郭俊卿
郭俊卿是全國特等女戰鬥英雄。1931年出生在遼寧省凌源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45年,為了給被地主害死的父親報仇,她隱瞞自己的真實性別,又將自己的年齡報大兩歲,用假名郭富參軍。先後當過通信員、警衛員、班長、連隊文書和副指導員。在艱苦的戰爭歲月,她女扮男裝5年之久,和男同志一樣,衝鋒陷陣,鏖戰疆場,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出生入死,屢建奇功,被譽為“現代花木蘭”。郭俊卿到部隊後,政治思想覺悟提高很快,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她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為人民服務就要服務到底。為完成黨的任務,就要不怕流血犧牲。”1947年6月她加入中國共產黨。一次,班長讓她在4個小時以內,將一個命令送到30公里外的部隊。天黑路險,她騎著快馬在大山溝里賓士,提前完成了任務。在返回的路上,馬已累死,她背著馬鞍,走了三四公里路回到駐地。在部隊這個大家庭,她以深厚的階級感情,熱心關懷著戰友們。平時誰有病,她幫助做病號飯;行軍途中,她幫助同志們扛槍、背背包,搶救傷病員。一次行軍路過沒腰深的河,她帶頭將病號一個個背過河,而自己因受涼落下了婦科病。1948年初,她調到戰鬥班任班長。不久,平泉戰鬥打響。郭俊卿帶領的四班作為突擊班,擔負奪取城東第二道山樑的重任。當時,全班只有十來支老式步槍和幾十顆手榴彈,戰士大都是初上戰場的新兵,而面對的是裝備精良的60多個敵人。戰鬥開始後,郭俊卿搖著紅旗沖在最前面。突然,跑在她身邊的副班長中彈犧牲。她高喊著“為副班長報仇”,帶頭衝上山樑。敵人發起了反衝鋒,她帶領戰友同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最終取得了戰鬥的勝利。郭俊卿因為指揮機智勇敢,帶病堅持戰鬥,立了功。團里還給四班頒發了“戰鬥模範班”錦旗。為了不暴露女兒身的秘密,5年中,她從不脫衣睡覺,也從不和大家一塊上廁所、洗澡。1950年4月,勞累過度的郭俊卿生病住進醫院,被醫生髮現了女兒身。同年9月,她作為特等女戰鬥英雄,出席了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後來,根據組織的安排,郭俊卿轉業到地方工作,先後擔任過山東省青島第一服裝廠廠長、山東省曹縣民政局副局長等職。1981年離休後在江蘇省常州市定居。1983年9月病逝於南京。

羅文
四官營子人,1913年生,中共黨員。1933年在日本留學期間,參加中國留學生組織的“東北青年解放社”,以讀書會形式學習馬列主義。1938年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1934年後,歷任冀中軍區十七團參謀長,冀東十六軍分區副參謀長,第三、四、五縱隊副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後勤部參謀長,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司令部副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檢查局長、車管部副部長、運輸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

行政區劃

南街街道辦事處駐文化,人口3.23萬人,轄9個社區居委會:興隆、南門外、花牆子、文化、分局、紅衛、馨王、站前、康寧。 北街街道辦事處駐金容多,人口3.1萬人,轄8個社區居委會:鐵西、光明、鐵北、西街、糧市、金容多、天元、東環。紅山街道辦事處駐莫胡店,人口3.15萬人,轄11個社區居委會:紅山、莫胡店、鴻凌、凌鋼東、凌鋼西一、凌鋼西二、鴻遠、客車、輕工、配件、底盤。 東城街道辦事處駐單家店,人口1.34萬人,面積17.7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居委會:儀表、新泰;2個村委會:單家店、高杖子。

熱水湯街道辦事處駐熱水湯村,人口0.29萬人,面積25.3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熱水湯;1個村委會:熱水湯。

城關鎮鎮政府駐城南,人口3.54萬人,面積92.8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城南、城北、八間房、八里堡、安杖子、十五里堡、凌河、西五官、馬場、東山、四間房。

十家子鎮鎮政府駐南街,人口3.73萬人,面積196.00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龍泉;17個村委會:東坡子、北街、三道溝、北宮杖子、南街、北店、白家油坊、喇嘛洞、姜杖子、四道溝、八家、臥虎山、北宮、小孤山、裂山樑、頭道溝、二道溝。

四官營子鎮鎮政府駐四官營子,人口2.40萬人,面積150.6平方千米,轄15個村委會:四官營子、東營子、窯上、後杖子、水泉溝、梅杖子、老杖子、大房身、兩家、黃花溝、大老爺廟、下營子、葛杖子、小窩鋪、湯杖子。

萬元店鎮鎮政府駐萬元店,人口2.22萬人,面積138.3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老官營子、黑溝、祝家營子、大杖子、山頭、鐵匠爐、康杖子、朝陽溝、佐杖子。

宋杖子鎮鎮政府駐宋杖子,人口3.12萬人,面積172.8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宋杖子、二十里堡、一家、翟杖子、侯杖子、西高杖子、平房、水泉、康官營子、范杖子、段杖子、北房身、同盛號。

刀爾登鎮鎮政府駐北營子,人口2.76萬人,面積187.7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北營子、南營子、頭道河子、八道溝、柏杖子、南店、乾溝子、燒鍋地、三道溝、柴杖子、三道梁子、侯杖子。

松嶺子鎮鎮政府駐松嶺子,人口2.53萬人,面積166.7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松嶺子、碾房、岳杖子、南窪、東溝、大場子、堯陽杖子、荼棚、三皇廟、金黃嶺、東道、柏樹溝

溝門子鎮鎮政府駐溝門子,人口3.01萬人,面積164.4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雙廟子、胡杖子、碾房杖子、牛洞子、白石咀、溝門子、塔溝、北溝、老爺廟、老場子、二安溝、寺台子、鍾杖子、毛杖子。

凌北鎮鎮政府駐廟東,人口2.05萬人,面積106.3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葛溝、野岱溝、三官甸子、廟東、廟西、哈海溝、辛杖子、房身、東五官、建昌溝、瓦廟子、五里堡。

小城子鎮鎮政府駐小城子,人口1.8萬人,面積75.4平方千米,轄8個村委會:小城子、楊大營子、肖杖子、哈、大新房子、修杖子、喬營子、神仙溝。

四合當鎮鎮政府駐四合當,人口3.59萬人,面積217.3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四合當、小馬營子、大馬營子、大湯溝、魁盛店、東大杖子、張家窩鋪、愛馬營子、玉皇廟、義和店、平地、楊樹行、王家窩鋪、樓上、五家子、鄭杖子、張涵杖子、白廟子、溫杖子。

楊杖子鎮鎮政府駐楊杖子,人口1.67萬人,面積65平方千米,轄2個村委會:楊杖子、百牛群。

烏蘭白旗鎮政府駐烏蘭白,人口1.35萬人,面積85.2平方千米,轄10個村委會:太平溝、邊家梁、東山、哈叭氣、五家、烏蘭白、房身、七間房、蔡杖子、十二官營子。

劉杖子鄉鄉政府駐劉杖子,人口1.18萬人,面積8平方千米,轄6個村委會:王杖子、郭杖子、劉杖子、東房申、東乾溝子、窪子店。

三道河子鄉鄉政府駐三道河子,人口2.00萬人,面積171.3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大甸子、五道河子、三道河子、槽碾溝、榆樹底下、白杖子、馬杖子、西胡杖子、毛家店。

牛營子鄉鄉政府駐牛營子,人口2.03萬人,面積140.4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南水泉、郭家店、石杖子、太平杖子、平台子、老杖子牛營子、小北溝、半里杖子、燒鍋杖子、白尺溝、西大川。

北爐鄉鄉政府駐北爐,人口1.91萬人,面積107.7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何杖子、三合莊、北爐、南爐、水泉、槐杖子、桲羅樹杖子、董杖子、三盛水永、大塊地、馬場。

三家子鄉鄉政府駐三家子,人口3.57萬人,面積233平方千米,轄18個村委會:宣杖子、盆子窯、黨杖子、姑寺溝、雙楊樹、吳杖子、三家子、坤都溝、青山、西大杖子、老宮杖子、天盛號、河南、二道杖子、歪脖杖子、毛頭壩、蘇官杖子、雙塔子。

瓦房店鄉鄉政府駐瓦房店,人口1.64萬人,面積101.5平方千米,轄7個村委會:三家、興隆溝、瓦房店、小榆樹林子、申杖子、李杖子、大德莊。

佛爺洞鄉鄉政府駐佛爺洞,人口1.21萬人,面積109.6平方千米,轄6個村委會:酒局杖子、金杖子、大河西、上店、小河西、佛爺洞。

大河北鄉鄉政府駐大河北,人口1.96萬人,面積175.4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南劉杖子、楊樹溝門、廟北、西郭杖子、榆樹溝、大河北、黃土墚子、石洞溝、魏杖子、宋杖子、瓦房、西何杖子。

河坎子鄉鄉政府駐河坎子,人口1.50萬人,面積132.7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河坎子、東莊、東溝、上杖子、唐杖子、北杖子、蘇杖子、碾子溝、沙果溝。

大王杖子鄉鄉政府駐大王杖子,人口1.40萬人,面積102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李家營子、草簍溝、馮杖子、孫杖子、大王杖子、山咀、小劉杖子、宮家燒鍋。

前進鄉鄉政府駐雹神廟,人口0.76萬人,面積81平方千米,轄5個村委會:雹神廟、鄒杖子、坤都溝門、三道杖子、石門溝。
人口民族
凌源市總人口約62萬人。有漢、滿、蒙、回、朝鮮、等民族。

經濟概況

農業

凌源市凌源市

在全國北方率先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保持地、畜牧業、經濟林三大主導產業已初具規模。全市耕地面積71萬畝,其中保護蔬菜和花卉面積達16.5萬畝,年產蔬菜50萬噸,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反季節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銷售集散地和省級優勢農產品示範基地。豬牛羊禽飼養量2004年分別達到40.9萬、15.9頭、41.7萬頭、550萬隻,是全國重要的瘦肉型豬和黃牛生產基地。以“兩杏一棗”為主的經濟林發展到105萬畝,是國家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和全國四大苦杏仁生產基地之一。高效農業開發優質稻麥5萬畝、優質玉米30萬畝、優質雜糧基地10萬畝。2004年糧食總產量21.5萬噸,農業總產值實現16.5億元,是全國優質米麥開發縣、夏糧生產先進縣、旱作農業基地示範縣、雜交種子生產基地。
工業
全市工業總資產6853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31539萬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戶,百萬以上利稅企業11戶,“三資”企業9戶,已基本形成冶金鑄造業、建材業、農副產品加工業三大主導產業的雛形。2004年工業總產值實現128391萬元,工業稅收實現4568萬元。規模企業實現工業現價產值60257萬元,工業增加值15094萬元,產品銷售收入54592萬元,工業稅金2575萬元,固定資產投資5500萬元。工業園區規劃面積5000畝,可容納40戶企業入駐。日產5000噸乾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產屠宰10萬頭肉牛等項目的建設,可以促進凌源市國民經濟的發展。
第三產業
到2004年底,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8.6億元,占全市地方生產總值的30%。全市共有13000個三產獨立核算單位,個體私營戶企業已達2000戶,三產從業人員5.5萬人。凌源八里堡蔬菜批發交易市場、東北地區最大的凌源花卉市場、三十家子大牲畜交易市場改擴建工程相繼完成,全年實現交易額18億元,帶動餐飲、包裝、運輸等服務業增收1.45億元。物流配送現代化流通業有序發展,集信息、倉儲、配送、聯運為一體,總投資5000萬元的綜合物流中心項目建設正在實施。社區服務組織、信息中介服務進一步拓展,各類中介組織行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組織相繼開展,全市中介服務組織已達60餘家。人壽、財產保險業已發展到5家,承擔風險額58 .6億元。2004年開展就業培訓2261人次,新增就業10549人,全年勞務輸出6 .9萬人次,實現經濟收入3.3億元。
特色產業
凌源黃金儲量豐富,是遼寧省重點產金地之一。花卉產業已成為一個新興的支柱產業,在業界已享有“南有雲南、北有凌源”之美譽。蔬菜保護地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升。鈉基膨潤土以質優量大獲“亞洲第一士”之美譽,產品遠銷國內外。

交通通信

凌源境內現有縣級以上公路12條,總長417.413公里,其中國省幹線4條1993.534公里;縣級公路8條,217.879公里。現有鄉級公路50條,總長608公里,貫穿凌源22個鄉鎮238個行政村;村級公路235條,總長935公里,貫穿凌源所有鄉鎮行政村、自然村。多年來,在上級交通部門大力支持下,全市公路建設和養護力度進一步加大,公路網路不斷完善,“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在2006年公路工程建設中,共完成工程總投資4754萬元,新建黑色路面13.85公里,完成路基改造20公里,新建橋樑159.34米/17座,涵洞31道,加寬改造大橋243.9米/1座。2007年在建工程項目:凌熱線路基路面工程 ,全長19.35公里;公鐵交叉道口平改立工程;“京四”高速公路凌源出口連線4.03公里路面公程;306線東大橋至花卉市場3公里路面工程。凌源市郵政局下屬郵政支局、所31處,其中領儲蓄網點14處。現已建成了11185客戶服務中心繫統,實現了全國範圍的通兌。開設以下服務:郵務類業務,包括函件業務、集郵業務、代辦及信息業務;速遞物流類業務,包括速遞業務、物流業務;金融類業務,包括匯兌業務、儲蓄業務。凌源市固定電話領域完成交換網路智慧型化改,擁有了和世界同步、朝陽地區先進的固定電話智慧型網,目前我市擁有固定電話用戶14萬戶。全市移動手機用戶已突破31萬,其中GSM網用戶24萬,CDMA網用戶7萬,移動通信網路覆蓋率達到100%聯通通信網路覆蓋率達到98.9%網際網路技術不斷創新,網路總出口上聯瀋陽、大連兩個高端核心路由器,每個出口的速率達2.5G,是目前朝陽地區頻寬出口速率最高的網際網路。推出了眾多可滿足現代信息化要求的信息產品:智慧型虛擬網VPN、網路衛士視通企業網盤、網路傳真、企業信箱等。 數據通信擁有DDN專線和2M數位電視。10G的傳輸環路連線朝陽各地,通達全國任何城市地區,同時提供國際電路的出租業務,信息網路的快速發展將極大的促進凌源經濟的騰飛。

社會事業

教育
全市現有公辦學校226所,其中電大工作站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普通高中5所,職教中心1所,國中27所,中心校25所,國小166所。各類幼稚園(所)147個,學前班238個。民辦教育機構17所。教職工總計6417人,其中專職教師5839人。在校學生10萬餘人。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全市具有高級職稱教師1273人,中級職稱3467人,初級職稱773人。2005年一次性引進200名師範本科畢業生到高中任教,開本市規模引進人才的先河,兩次公開招聘82名青年教師,師資結構逐步調優。現代教育技術、課改、班主任及新任領導幹部培訓率均達到100%。近年來,共承擔國家、省、市科研課題111項,參加國家、省、市骨幹教師培訓5000餘人次。全市教師從教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顯著提高。各類教育成果顯著。目前,全市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中國小輟學率控制在1.63%;2007年順利通過“普九”“兩類新三片”鞏固水平省政府驗收;聯考考生錄取率、名牌率居於朝陽市前列;職業教育專業設定更加符合市場需要,招生就業形勢明顯改觀,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按省級標準化建設的新職教中心籌建順利。

科技
科技管理服務體系比較完善,全市共有科學技術協會23個,民營科研機構23家,各類科技人才2萬餘人,其中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6000餘人。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十五”以來共獲得國家專利52項,獲朝陽市級以上科技成果獎47項,12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產學研合作不斷增強,與省內外10多家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科技合作關係,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2005年,我市被確定為全國“科技富民強市試點縣”,全省“科技進步示範縣”和“民營科技企業孵化基地縣”。

衛生
全市現有衛生醫療機構35家,其中二級甲等醫院3家,農村衛生院25家,市直衛生事業單位5家。專業技術人員2623人,其中高級職稱123人,中級1300人,初級1200人。鄉級防保人員101人,村級478人。全市共有病房床位1500餘張。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健全。醫療救治、衛生監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等體系建設逐步完善,一大批先進設備投入使用,衛生綜合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市、鄉、村三級疫情報告網路健全,疫情網上直報率達100%。農村衛生工作全面發展。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建設得到加強,鄉鎮衛生技術人員專業水平不斷提高;各鄉鎮設立衛生管理辦公室,配備2-5名專職工作人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進展順利,農民參合率達到85.5%。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健康開展。全市目前共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8家,初步建立起遍布城區的社區衛生服務網路。預防保健成效顯著。2006年,計畫免疫工作順利通過遼寧省專家組檢查驗收,兒童計畫免疫率、“五苗接種率”均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孕產婦、新生兒死亡率明顯下降。我市2006年被評為“全省農村中醫工作達標縣”,2007年被評為“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先進縣”。

旅遊觀光

凌源以其濃厚的歷史文化和北溫帶特有的自然風光,吸引著無數中外遊人前來考察觀光、休閒度假,已成為旅遊基礎設施完備、交通通訊便利、旅遊產品豐富、綜合服務能力齊全、環境優美舒適的旅遊勝地。主要旅遊資源有: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熱水湯溫泉度假區、古生物化石群、大河北原始森林及境內眾多寺廟古建築等。

石谷風景區

凌源市凌源市

俗稱大河北原始森林,位於凌源市大河北鄉南劉杖子村,因山石多呈暗紅色,故名紅石谷。這是一處以原始植被景觀為主兼具遼西丘陵景觀的自然生態風景區。風景區總面積5000餘畝。2005年,以南大山為龍頭,被遼寧省林業部門批准為青龍河流域生態自然保護區。南大山主峰紅石砬海拔1256米,是遼西五(市)縣最高峰,曾是解放戰爭時期清平戰役的分戰場。登上主峰紅石砬可一覽眾山小:回顧北坡,蔥蘢神怡,如覽仙境;望南坡,嶙剛巍峨突兀千仞,天晴日朗可望渤海。春季花香溢淌數里,鶯歌燕舞;夏季清涼沁肺,連雨天山下雨;秋季果實纍纍,果香飄千里;冬季山上雪,雪壓樹枝白茫茫。可謂四季有景。

熱水湯溫泉度假區
熱水湯溫泉度假區位於凌源北郊18公里,全區總面積25.29平方公里。熱水湯地下溫泉自唐代以來一直在開發利用,相傳過去有72眼神水可治72種病,唐代修塘池建廟宇以示崇敬,有“神水聖莊”之稱。熱水湯溫泉為中國八大溫泉之一,素有“溫泉之花”的美譽。溫泉出水溫度47.5—48℃,無味透明,含有多種礦物質,屬一類地熱礦泉水。此礦泉水有散發肌表,舒筋活血,止痛消炎等醫療作用,尤其對風濕、皮膚類疾病及骨質增生、腰間盤突出等頑固慢性疾病具有明顯療效。區內現有經營單位8家,均為70—80年代建設,年接待洗浴、療養、旅遊、度假等海內外客人21萬人次。區內旅遊觀光資源豐富。熱水湯屬低山丘陵地區,四周群山環抱,清幽怡靜,四季分明,氣候宜人。背靠亞洲最大的人工油松林,大自然造化形成的老虎洞、紅石砬、歪脖山等天然旅遊景點極具開發價值。區內森林覆蓋率達47%。東翼毗鄰舉世聞名的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發祥地—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近代中日友好使者著名蒙古族學者羅布桑卻丹故居及紀念館坐落在區內,修繕一新的慈雲寺雄踞度假區東側,為遼西第一名剎。
由國內知名學府—上海同濟大學規劃設計的熱水湯溫泉旅遊度假區開發面積6平方公里,規劃建築總面積117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成為北京—承德—凌源—興城—山海關—北戴河—北京這一環形旅遊鏈上的一顆明珠。

特產

大扁杏

凌源市凌源市
大扁杏是我國特有的樹種,原產河北省張家口地區和北京郊區,主要分布在北緯41°線附近的遼西、河北北部和河套地區。大扁杏喜光、耐旱,抗逆性強,適合遼西大面積發展。目前,凌源市大扁杏面積發展到15萬畝,其中結果樹面積達5萬畝;年產大扁杏1000噸,其中杏仁100噸。大扁杏已成為凌源重要的農業資源,同時這裡也成為全國最大的大扁杏生產基地。大扁杏營養和藥用價值:果仁含脂肪60%、蛋白質23%、糖類10%、磷338mg/100g、鈣111mg/100g、鐵7mg/100g等多種無機鹽類和維生素,是理想的滋補佳品。果實中含胡蘿蔔素1.19mg/100g,約為蘋果的22.4倍,為水果之冠。杏仁在醫藥上有潤肺解飢散寒驅風止瀉、潤燥之性能,通常用作止咳、祛痰、平喘藥及解毒等,也可以作為治療支氣管炎、風寒肺病哮喘的良藥。杏仁中含有VB17,能在體內降解生成苯甲醛進而轉成安息香酸和氰氫酸,能抑制和殺死癌細胞,緩解癌痛。開發前景:果肉可以加工成杏脯、杏醬、杏汁、杏青梅、果丹皮等。杏仁是製作膨化食品、五香杏仁、八寶粥的原料,還可以加工成杏仁霜、杏仁茶、杏仁乳酪、杏仁豆腐及各種糕點。杏仁油是優良的食用油,又是高級的潤滑油。杏核殼是製作高級活性炭的優質原料。在杏仁中提取的VB17可製成抗癌藥物等。
凌源美食
凌源燒雞
凌源燒雞亦稱熏雞,在加工過程中有獨特的工藝程式,系選用肥白條雞入鍋中煮製,加各種調料,適度掌握火候,反覆翻動,使煮好雞肉表里熟透,然後放在熏籠內加工熏制,成品講究肉熟透,表皮呈紫紅色,鹹淡適度,表里如一,氣味芬芳,口感極佳,燒雞外型美觀,雞頭回扭,口銜一翅,雙足後折插入腹腔,達到色味香形具臻佳妙。縣城以小西街高姓製作最佳,三代經營已有數十年歷史。
凌源剝面 
凌源剝面是凌源特色小吃之一,在周邊地區有很有影響。蕎麥是當地的特產,用蕎面製作的麵點口感清香、風味獨道、回味無窮。蕎面剝麵條被世人譽為“麵條王后”。

遼寧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瀋陽市瀋河區 | 皇姑區 | 和平區 | 大東區 | 鐵西區 | 蘇家屯區 |東陵區 | 瀋北新區 | 于洪區| 新民市 | 法庫縣 | 遼中縣 | 康平縣
大連市西崗區 | 中山區 | 沙河口區 |甘井子區 | 旅順口區 | 金州區 |瓦房店市 | 普蘭店市 | 莊河市 | 長海縣
鞍山市鐵東區 | 鐵西區 | 立山區 | 千山區 |海城市 | 台安縣 |岫巖滿族自治縣
撫順市順城區 | 新撫區 | 東洲區 | 望花區 |撫順縣 | 清原滿族自治縣 | 新賓滿族自治縣
本溪市平山區 | 明山區 | 溪湖區 | 南芬區 | 本溪滿族自治縣 |桓仁滿族自治縣
丹東市振興區 | 元寶區 | 振安區 | 東港市 | 鳳城市 | 寬甸滿族自治縣
錦州市太和區 | 古塔區 | 凌河區 | 凌海市 | 北鎮市 | 黑山縣 | 義縣
營口市站前區 | 西市區 | 鮁魚圈區 | 老邊區 | 大石橋市 | 蓋州市
阜新市海州區|新邱區 |太平區 | 清河門區 | 細河區 | 彰武縣 |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遼陽市白塔區 | 文聖區 | 宏偉區 | 太子河區 |弓長嶺區 | 燈塔市 | 遼陽縣
盤錦市雙台子區 | 興隆台區 | 盤山縣 | 大窪縣
鐵嶺市銀州區 | 清河區 | 調兵山市 | 開原市 | 鐵嶺縣 |昌圖縣 | 西豐縣
朝陽市雙塔區 | 龍城區 | 凌源市 |北票市 | 朝陽縣 |建平縣 |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葫蘆島市龍港區 | 南票區 |連山區 | 興城市 | 綏中縣 |建昌縣
(註:瀋陽市大連市為副省級城市。)(參見:遼寧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