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至小吃
名牌
地方特產:東至米餃、東至貢糕、葛公豆腐、麥魚、蕨菜、菜糕、香菇、木耳、香口大米、龍溪麻油、升金湖青蝦、升金湖大閘蟹、七里湖鯽魚、建新鄉珍珠、銀魚、大饃、棗糕、、 犁蒿、梅乾菜燒餅、八都湖鯿魚、劉氏豆腐乳、劉氏蘿蔔乾、劉氏醃豆角、玉米糖、山芋、芋頭、筍尖等。特色小吃:粉蒸肉、肉蒸面、西紅柿肉丸湯、山粉丸子、茄夾、皮蛋瘦肉粥、清蒸石雞、辣子雞、紅燒鯽魚、鳳燉牡丹、雙脆鍋巴、特色餛飩、衛華大包、紅豆粥、綠豆湯、鮓肉、燒餅包油條、牛肉煎包、煎餅、公婆餅、桃酥、醬香餅、涼皮、裡脊肉餅、麻婆豆腐、雙爆串飛、虎皮毛豆腐、醃鮮鱖魚、涮羊肉、燒鵝、辣椒餅、韭菜雞蛋餅、蘿蔔丸子、小籠湯包、滷牛肉、紅燒豬蹄、牛肚、炒肥腸、炒鴨腸、醬爆肉、豆絲、炒麵、涼粉、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黃山燉鴿、蟶乾燒肉、荷葉粉蒸肉、清蒸鷹龜、青螺燉鴨、方臘魚、當歸獐肉、一品鍋、中和湯等名菜佳肴、清湯火方。水晶餚蹄、松鼠桂魚、西瓜雞、鹽水鴨、清燉甲魚、雞汁煮乾絲等、江毛水餃、山粉圓子、獅子頭、豆絲、麵皮、特色水餃、麥糖、一口酥、秘制扒雞、龜苓膏、桂花釀米酒、棒棒雞、撒子、夫妻肺片、酸辣粉、小河魚、韭菜盒子、葛公豆腐、骨頭湯泡炒米、蓮藕煨骨頭湯、劉媽媽雞煲、全氏肥牛火鍋等。
小吃特點
徽菜是徽州菜的簡稱,不等於安徽菜,不包括皖北地區,主要指徽州地區,安徽省江南地區徽菜名中“徽”字就是由徽州而來。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起源於黃山麓下的歙縣和皖南地區的東至縣,統稱為徽州地區。梅聖俞詩對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馬蹄鱉”。牛尾狸即果子狸,又名白額。徽菜系在烹調技藝上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較少,重油、重色、重火功。
“一是就地取材,以鮮制勝。徽地盛產山珍野味河鮮家禽,就地取材使菜餚地方特色突出並保證鮮活。二是善用火候,火功獨到。根據不同原料的質地特點、成品菜的風味要求,分別採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調。三是嫻於燒燉,濃淡相宜。除爆、炒、熘、炸、燴、煮、烤、焐等技法各有千秋外,尤以燒、燉及熏、蒸菜品而聞名。四是注重天然,以食養身。徽菜繼承了祖國醫食同源的傳統,講究食補,這是徽菜的一大特色。
美食街
堯北路美食街
堯北路美食街內有63家經營戶,其中51家是經營餐飲業。這裡匯聚來自全國各大菜系的美味佳肴和受人喜愛的地方土菜。另有酒吧、歌廳、茶樓等配套設施,所有的一切營造出一個經典、歡樂的飲食王國。街內有煥發青春的百年老店耿福興、四季春,有新生代餐飲航母紫葡萄(海悅)大酒店、鳳凰美食城,有全國知名連鎖店辣子村、巴將軍、避風塘、城市花園、毛家飯店等。百味田園、春秋食國等本地菜館也錦上添花。每當華燈初上,街面人流如潮,車水馬龍,霓虹閃爍,觥籌交錯。堯渡老街
堯渡老街號皖南第一街,位於東至縣堯渡鎮北,距今已有2400年歷史。長約1.5公里,開有300多家店鋪,建有1000多幢房屋,且大多是馬頭牆、魚懸樑,前開店後住房,一進幾深帶天井的徽派建築。其中有錢莊、茶號、商行、布匠店、雜貨店、中藥店、糕餅店、豆腐店、裁縫店、鐵匠店、木匠店、紙紮店、飯店、旅館等,著名的有林、張、朱、汪、陳、胡、錢、黃“八大家”老字號店鋪。其時市面繁榮,人流較多,成了至德全境的茶葉藥材山貨的集散中心,舊城南半里,有繡花樓24間,丹陽、尋陽、鄱陽等地商賈經常來此置辦酒會,故有“江南茶飯、建德先知”的諺語廣為流傳。早點巷
西湖路、堯南路、東流路等名菜餚
醬爆肉
醬爆肉屬於川菜,主要食材是豬肉,主要烹飪工藝是爆炒。香帶醬味,呈深醬色,四季皆宜食用。醬爆肉是一道製作方法簡單,食材易得,顏色鮮艷,香味濃郁的家常菜。其製作方法是:1、將適量的五花肉在清水你煮至8分熟;2、將煮好的肉切成片狀;3、將鍋預熱並把切好的肉放入鍋中爆炒至半乾狀態;4、將火調小放入少量的姜蒜及辣椒筒將;5、將甜麵醬放入油里炒,當醬香四溢時將肉混合;6、加入少許的鹽、雞精翻炒幾下起鍋裝盤。豬肉為人類提供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豬肉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 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味甘鹹、性平,入脾、胃、腎經;補腎養血,滋陰潤燥;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後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和止消渴。
清蒸石雞
石雞是棲息在山澗石縫中的一種蛙類動物,乃安徽特產。以休寧縣和東至縣大阜瀛所產最為著名。石雞每隻重五兩左右,腹乳白,背黑有條紋,肉質細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等營養成分,並且具有清火、明目、滋補身體的功能,是山珍上品。此菜湯清香郁,肉細嫩柔滑,原味鮮醇,素以珍品著稱。1.將石雞用刀從頸部開一小口,從刀口處下手剝去外皮,再去內臟,剁去頭、爪,洗淨,每隻切成四塊。將木耳洗淨,撕小片。 2.將石雞放入湯碗中,加入料酒、精鹽、白糖、味素、薑片、蒜瓣、豬油、雞湯、木耳、火腿片、筍片,湯碗上蓋一個大盤,上籠蒸半小時取出即成。
木耳具有涼血、止血等功效。火腿具有健脾開胃、滋陰生津等功效。竹筍清熱消痰、利隔爽胃。與石雞共組成此菜,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清熱涼血、健脾開胃等功效。適合於身體虛弱、目赤、脾胃虛弱、肺熱咳嗽等病症患者食用。健康人食用更能強身少病。 可作為脾胃虛 弱、泄瀉、病後虛瘦、腰腳酸軟、食欲不振、脫肛等病患者食療菜餚。... 可作為虛損贏疲、消化不良、腰膝酸軟、高血 壓、動脈硬化、貧血等病症患者的營養食療。
皮蛋瘦肉粥
1、將大米淘洗乾淨,放入水,倒入香油攪勻後放置一旁,浸泡30分鐘。姜去皮切成細絲,香蔥切碎。皮蛋切成小塊。2、把豬肉先切成片,再切絲,最後切成小顆粒。放入碗中,加入1/4茶匙(1克)鹽,攪勻後醃製20分鐘。3、鍋中倒入清水,大火煮開後,將肉粒倒入煮一會兒,當水面有浮沫時,用勺子徹底撇乾淨,然後倒入一半的皮蛋塊,再倒入薑絲,煮約2分鐘後,倒入浸泡後的米,改成小火煮40分鐘,期間每隔5分鐘用勺子沿同一方向攪拌一次,以免皮蛋黏鍋底。4、最後,將剩下的一半皮蛋倒入,繼續煮10分鐘即可,喝前調入剩餘的鹽和香蔥碎。皮蛋瘦肉粥最早人們是在早餐食用,後來由於大受歡迎,慢慢就擺上了宵夜、早茶的餐桌上了,特別是在北海人最熱衷的早茶餐桌上,這道皮蛋瘦肉粥是出鏡率比較高的,因為營養美味,當地人說還具有降火的功效呢,被當地人稱為“下火粥”,能治上火引起的牙痛、舌尖痛。這道粥品的主要健康功效就在於它成分中的多種雜糧,既可以增加食物中粗纖維的攝取量,有助腸胃的蠕動消化,同時也獲取了蔬菜中的維生素E、維生素B等營養物質,滿足了人體所需的主要成分。
紅燒鯽魚
配菜:小鯽魚、香菜、蔥、姜、蒜、紅尖椒;作料:醬油、黃酒、料酒、水、少許味素、糖、胡椒粉。
1、最好不要太大的鯽魚,新鮮的。鯽魚處理乾淨,掛起晾水;2、不要晾太久,身子抹一遍芡粉(如果松鼠魚等大做的菜式就用麵粉),手拎著尾巴滑入滾油中煎,小心地用鏟子澆油上去,這樣不會破皮。煎至兩面焦黃,起鍋濾油,熱魚見風就會酥脆。3、鍋里剩一點油,開火,加蔥、姜、蒜、紅椒,煸炒十秒鐘;4、將煎好的魚平鋪在配菜上面,加醬油、黃酒,大火煮沸;5、翻身,加糖、加鹽,胡椒粉、些許味素。加水,沒過魚身。蓋蓋,煮5分鐘(少點也可以,熟了就好);6、看到汁稠入味,起鍋。魚先起,再將配菜蓋魚身上。7、起鍋放入容器(放入後在魚身均勻地灑一些醋,可以增加鮮味,並且色澤更加鮮亮誘人,並且可以鎖住營養,不容易讓營養流失)
鯽魚所含的蛋白質質優、齊全、易於消化吸收,是肝腎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質來源,常食可增強抗病能力,肝炎、腎炎、高血壓、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患者可經常食用;2.鯽魚有健脾利濕,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之功效,對脾胃虛弱、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補食療作用;產後婦女燉食鯽魚湯,可補虛通乳;3. 鯽魚肉嫩味鮮,可做粥、做湯、做菜、做小吃等。尤其適於做湯,鯽魚湯不但味香湯鮮,而且具有較強的滋補作用,非常適合中老年人和病後虛弱者食用,也特別適合產婦食用。
鳳燉牡丹
1. 雞宰殺治淨,從脊背開刀,去內臟和雞嗉,洗淨置冷水鍋中燒開後取出;2. 豬肚洗淨,放湯鍋中煮至四成熟撈出;3. 將雞和豬肚一起放在砂鍋中加水淹沒,用旺火燒開,撇去浮沫;4. 轉用小火燉至雞六成爛時,放精鹽、姜(切片)、冰糖和火腿(切片)繼續細燉;5. 待雞、肚燉至九成爛時撈出,剔去雞的硬骨(外皮不要剔破),放在大湯碗的一邊,雞頭朝向碗的中心;6. 另將豬肚切成0.3 厘米寬的條,放在湯碗的另一邊,擺成“牡丹花”形狀;7. 中間放火腿片作花蕊;8. 將原汁倒入盛有雞、肚的湯碗中,加蔥結上籠蒸5 分鐘左右取出,揀出蔥結即成。母雞:母雞肉蛋白質的含量比例較高,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身壯體的作用。母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母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豬肚:豬肚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具有補虛損、健脾胃的功效,適用於氣血虛損、身體瘦弱者食用。
火腿:火腿色澤鮮艷,紅白分明,瘦肉香鹹帶甜,肥肉香而不膩,美味可口,各種營養成分易被人體所吸收,具有養胃生津、益腎壯陽、固骨髓、健足力、愈創口等作用。
雙脆鍋巴
鍋巴200克,豬肚50克,鴨胗50克,蔥1根,姜1塊,香菇丁1大匙,冬筍粒、火腿粒1大匙,鹼少許調味料雞湯200克,鹽適量1、豬肚和鴨胗均剞成十字刀花,切成小塊,用鹼、蔥、姜配製的冷水泡軟。2、用清水漂淨豬肚和鴨胗的鹼味;湯鍋燒熱,入雞湯、香菇、冬筍、火腿和豬肚、鴨胗煲制熟後加鹽,裝入湯碗。3、鍋巴在八成熱的油鍋中炸至金黃,裝盤後與湯碗一起上桌,趁熱將湯倒入鍋巴中食用即可。
醃鮮鱖魚
蟹肉50克,雞蛋5隻,魚肉50克,青菜250克,水發香菇、熟火腿片、小蔥葉段各5克,紹酒2茶匙,薑汁、生粉各適量,上湯100克,熟豬油50克。①將雞蛋下冷水鍋煮熟撈起,放冷水中略浸剝殼,每個雞蛋切成4塊,去蛋黃放碟內擺好。青菜摘洗乾淨,濾水,將魚肉剁成泥置碗中,加薑汁、鹽、紹酒1茶匙和適量水拌勻成餡料。蟹肉放碗內,加鹽和紹酒1茶匙調好味。②在蛋白上碟上乾澱粉,每個放魚肉餡l份,再放上蟹肉一份在碟內排放好。碟中間的1份放上一點蟹黃,其餘的上面分別放蔥葉段、香菇片、火腿片,連碟上籠蒸熟取出。③炒鍋置中火上,放入熟豬油(35克)燒至六成熟,下青菜煸炒,加適量鹽炒熟放在碟內濾去汁水,將蒸好的蟹移至菜碟中。炒鍋中放入上湯加適量鹽,用生粉水勾芡,淋入熟豬油,澆在上面即可。
雙爆串飛
雞脯肉、鴨脯肉各200克,青豆、香菜各適量,雞蛋清1個,蔥1段,姜2片調味料鹽、雞精、花椒粉各少許1、雞脯肉和鴨脯肉洗淨瀝乾水,削十字花刀,加少許花椒粉、雞精和鹽醃片刻。2、鍋中煮開水,醃過的肉脯入沸水氽燙至變色即撈出瀝水後用蛋清液抓勻;青豆入沸水燙去豆腥味。3、起油鍋,下青豆和蔥、姜炒,入脯肉炒至熟,盛盤時挑出蔥段、薑片加香菜調味即可。
蘿蔔丸子
蘿蔔、鮮活河蝦、雞蛋清、麵包糠、植物油、精鹽。將蘿蔔去根須,洗淨雜質,切成小顆粒,先用鹽醃一下,河蝦取出蝦仁,斬成蝦茸,加入蛋清攪均勻,放入醃好的蘿蔔粒中,做成直徑3厘米大小的丸子,放在麵包糠中滾蘸均勻。勺內加植物油,燒至四成熱,將蘿蔔丸子逐個放入炸熟,撈出控油後擺盤造型即成。
特點:色澤金黃透綠,口感脆嫩酥香,口味鮮美,具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名小吃
炒麵
炒麵是用植物或者動物的油脂將小麥、糜子、青稞等麵粉炒熟,這樣在食用的時候用熱的湯水一衝或攪拌就可以食用。朝鮮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戰士在供給不足時吃的“一把炒麵一把雪”指的是這種炒麵。京津地區,有一種食物叫做油茶麵,是把小麥粉等用植物油炒至金黃,食用時先加少量水攪拌成糊狀,再用開水沖開。講究的可以加入各種添加料,如白糖、蜜餞(杏乾、葡萄乾等)、核桃仁、芝麻、瓜子、等等。 用糜子面製作的類似食物稱為“茶湯”。
在山西、內蒙古的部分地區(主要是晉語區),炒麵是用莜麵炒出來的
。莜麵比小麥麵粉熱量高。
北方回民的茶湯是用牛骨髓的油炒出來的,更香,但熱量高。
藏族人吃的糌粑是把青稞穀粒磨粉炒熟,食用時加酥油茶或清茶用手捏成坨。
麵茶與茶湯的區別:茶湯是用熟糜子面開水沖制而成,加入紅糖、白糖、青絲紅絲、果脯、果仁等,為甜品;麵茶用生糜子面熬製成粥狀,撒上芝麻鹽與麻醬後食用。
米餃
東至米餃起先叫做蒸米粑又叫秈米粑,這種民間美食起源於安徽省東至縣昭潭鎮不知道那個村,有著非常強的地域性。除了東至,其它地方很難見到。(它作為早點廣泛走進東至城鄉的早餐店也是近十幾來年的事)。從類似湯圓的米粑演變成現在的蒸米粑經過了漫長的過程。外形上,人們後來逐漸改為將米粉團用十指慢慢捏成碗狀薄片,包上餡,做成半月形。這樣的蒸米粑皮薄餡多,比以前的更可口。粑餡的原料現在也很講究。主料一般是選用一種或兩種時令蔬菜如豆角、大白菜、蘿蔔、芥菜,配上小山竹筍乾、香菇丁、冬粉、豆腐、小河蝦、豬肉等。製作粑餡時,先將主料細切成絲,用植物油或豬油將之炒至半熟,然後加入適量的蔥、蒜、姜、醬油、味素、食鹽、辣椒粉等佐料即成。上籠前,籠底用芭蕉葉或粽葉鋪墊,並在一個個粑之間隔上小塊葉片,這樣蒸出的粑不相互粘連,且有股淡淡的清香。少數地方,如東至、龍泉、泥溪等地多以圓形粑為主,還有地方仍保留著當年的製作方法,即將米粉團戳上洞,包上餡搓成湯圓狀。
餛飩
東至餛飩肉味脆、嫩、香、甜,入口爽脆,與北方餛沌和其它地方的扁肉口味大不相同,其原因就在餡上。“東至餛飩”製作過程主要特點是“打肉”,與其他地方的“切肉”不同。肉質純淨,新鮮脆嫩。一般取凌晨宰的生豬新鮮腿純瘦肉,不得下水,製作不過午,將腿肉去除筋膜,順肉纖維橫切成較大塊狀或條狀,放在木墩上用木錘敲打,敲打時要掌握關鍵技巧,即將瘦肉豎打,這樣可保留肉纖維中水份,直至爛如綿、粘如糊,然後加適時小蘇打水、鹽、味素,用筷子攪成糊狀。包扁食的皮用麵粉和少許鹼水,打成薄皮,每張切成邊長7公分左右方塊,每個扁肉僅桂圓大小,包成精巧的蝴蝶狀。扁肉湯以豬骨頭在溫火中熬出清湯,將扁肉放入清水鍋中煮開,待扁肉浮起,用小笊籬撈起,放入有醬油、新鮮豬油、味素和其它佐料的碗中,沖入沸清湯,撒上香蔥即可食用。其味脆、嫩、香、甜,入口爽脆。梅乾菜燒餅
麵粉1250克,酵面500克,豬肥膘肉750克,梅乾菜135克,蔥末40克,精鹽100克,食鹼15克,芝麻仁75克,飴糖50克,芝麻油100克。外層酥脆,內滋潤鮮香,嚼之津津有味,是徽州地區傳統風味小吃。
1.梅乾菜放入溫水中漲發,洗淨切碎,放入盆內。豬肥膘肉切成小丁,放入梅乾菜中,加精鹽、蔥末、芝麻油拌勻成餡料。
2.麵粉放在案板上,先用沸水將1/6的麵粉燙過,再與其他麵粉拌勻,放入酵面和冷水500克揉勻,蓋上濕布,靜餳10分鐘左右,然後加食鹼揉透,搓成長條,摘成每個重約125克的面劑,逐個按成圓餅,包入餡料一份,按扁,刷上飴糖,撒上芝麻仁,即成燒餅生坯。
3.烤爐爐壁燒熱,用潔淨濕布擦去灰塵,堵塞爐門,取燒餅生坯在無芝麻仁一面沾點水,貼在爐壁上,待全部貼完後,去掉爐門塞,烤約10分鐘即成。
1.麵團要揉勻餳透,揉至表面光滑不粘手為宜;
2.入爐烤制時加熱要均勻,爐溫不宜過高,以免焦煳。
油條
油條,又叫油饃、油果子、麻花、油炸果、油炸檜。油條是一種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麵食,口感鬆脆有韌勁,是中國傳統早點之一。人們一般與豆漿一起食用。南北朝時期,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其所著的《齊民要術》中記錄了油炸食品的製作方法。《清稗類鈔》中還記載了很多地方稱油條為“油炸檜”:“油炸檜,長可一人,捶面使薄,以兩條絞之為一,如繩以油炸之,其初則肖人形,上二手,下二足……宋人惡秦檜之誤國,故象形似誅之也。”因此,現今多推測油條起源於秦檜的年代,即南宋。饊子
饊子,是全國各族人民逢年過節製作的特色食品。其形圈圈相連,外觀纖細黃亮,入口濃香酥脆,為麵食中的佳品,在宴會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饊子是一種油炸麵食。則阜陽方集饊子更是聞名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