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戈鎮

趙戈鎮

位於安丘市東部,峽山水庫西岸,處安丘、高密、昌邑三市交界,下(營)小(關)路橫貫東西,景(芝)黃(旗堡)路縱穿南北。面積1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4萬畝,16025戶,人口5.9萬,轄82個行政村。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4.23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1.8億元,財政收入692.5萬元,居民儲蓄餘額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15元。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山東省 安丘市 趙戈鎮

全鎮高效經濟作物面積已達8萬畝,其中出口創匯蔬菜基地5.4萬畝,設施農業2.1萬畝,高效農業種植專業村發展到50個。果品生產,注重引進名、優、稀、特品種,全鎮優質果品已發展到1.9萬畝,年總收入3500多萬元。先後建成了1500畝全省最大的甜油桃生產基地、500畝中華獼猴桃示範基地、600畝安丘蜜桃種植基地。畜牧生產,重點發展了瘦肉型豬、獺兔、貂、藍狐、肉食雞、肉食鴨等養殖品種。全鎮已發展養殖基地9處,特色養殖企業13家,養殖專業戶305家,年出欄畜禽30萬隻(頭)。淡水養殖,充分發揮臨靠峽山水庫的水資源優勢, 水庫沿線12.5公里,建成了黑魚、鯰魚、中華絨毛蟹、魚苗繁育、黃河鯉魚五大淡水養殖基地,養殖品種發展到鯉魚、花白鰱、黑魚、鯰魚、中華絨毛蟹等十幾個。全鎮養魚池塘發展到2800畝,年產成魚480.4萬公斤,總收入達4400萬元。擁有6家民營企業和1665家個體工商業戶,開發出一大批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先後填補了4個國內空白,7個省內空白,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兩項,省星火一等獎3項,成為“山東省星火示範鄉鎮”,工業總產值達到4.8億元。

趙戈鎮累計投資3000多萬元,硬化鎮區道路4萬平方米,建起了工業、貿易、文化、生活四個園區;將鎮區2.5公里長的下小路和景黃路拓寬到45米和32米。建成兩個大型農貿市場,八處專業市場,鮮活魚批發市場在當地負有盛名。電信大樓和程控電話共投資2000多萬元,現已開通電話9967門。先後榮獲“中國淡水養殖之鄉”、“山東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山東省小康鄉鎮”、“濰坊市文明鎮”、“濰坊市衛生工作先進鎮”等榮譽稱號。

趙戈鎮1995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0.5億元,比上年增長61.5%;農民人均純收入2390元。 1995年,全鎮糧食總產1945萬公斤,創歷史最高水平。全鎮煙、棉面積5000畝; 大姜、芋頭、蒜面積5000畝;瓜菜面積5000畝,其中西瓜大棚面積500畝,年產西瓜150萬公斤; 林果面積5000畝,其中甜油桃面積1500畝,年總產果品80萬公斤,成為遠近聞名的煙棉產區、姜蒜產地、芋頭之鄉。該鎮充分利用緊靠峽山水庫的優勢,積極建設“水上趙戈”。1995年,1995年,投放養魚網箱2000個,發展養魚池塘420畝, 有中華絨毛蟹、 甲魚、 淡水白鯧、黑魚等十幾個品種,1995年共完成產值6000萬元, 純收入800萬元,被濰坊市人民政府授予水產工作先進鄉鎮稱號。陸地養殖初具規模,已建成綜合、專業養殖小區38個,大牲畜飼養量2.5萬頭, 生豬飼養量2.8萬頭,肉食雞、鴨飼養量300萬隻,1995年養殖總收入5000萬元。 鎮村企業74處,1995年完成產值8.6億元,實現利稅5390萬元。以缸蓋廠、 焊條廠、結晶器廠、特種鋼廠等10家企業為主,占地300畝的工業小區已初具規模, 汽缸蓋遠銷全國28個省、市,特種焊條年出口100噸,輕型鎂纖牆體建材,防火、隔熱、消音,用途廣泛。1995年共實施市級以上星火項目14項,2項獲國家星火獎, 3項獲省星火獎,有2種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被省政府授予星火示範鄉鎮稱號。

趙戈鎮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4.23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1.8億元, 財政收入692.5萬元,居民儲蓄餘額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15元。 全鎮高效經濟作物面積已達8萬畝,其中出口創匯蔬菜基地5.4萬畝,設施農業2.1萬畝, 高效農業種植專業村發展到50個。果品生產,注重引進名、優、稀、特品種, 全鎮優質果品已發展到1.9萬畝,年總收入3500多萬元。先後建成了1500畝全省最大的甜油桃生產基地、500畝中華獼猴桃示範基地、600畝安丘蜜桃種植基地。畜牧生產, 重點發展了瘦肉型豬、獺兔、貂、藍狐、肉食雞、肉食鴨等養殖品種。全鎮已發展養殖基地9處, 特色養殖企業13家,養殖專業戶305家,年出欄畜禽30萬隻(頭)。淡水養殖,充分發揮臨靠峽山水庫的水資源優勢,水庫沿線12.5公里, 建成了黑魚、鯰魚、中華絨毛蟹、魚苗繁育、黃河鯉魚五大淡水養殖基地,養殖品種發展到鯉魚、花白鰱、黑魚、鯰魚、中華絨毛蟹等十幾個。全鎮養魚池塘發展到2800畝,年產成魚480.4萬公斤,總收入達4400萬元。擁有6家民營企業和1665家個體工商業戶,開發出一大批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 先後填補了4個國內空白, 7個省內空白,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兩項,省星火一等獎3項,成為“山東省星火示範鄉鎮”,工業總產值達到4.8億元。 趙戈鎮累計投資3000多萬元, 硬化鎮區道路4萬平方米,建起了工業、貿易、文化、 生活四個園區。將鎮區2.5公里長的下小路和景黃路拓寬到45米和32米。建成兩個大型農貿市場,八處專業市場,鮮活魚批發市場在當地負有盛名。電信大樓和程控電話共投資2000多萬元, 現已開通電話9967門。先後榮獲“中國淡水養殖之鄉”、“山東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山東省小康鄉鎮”、“濰坊市文明鎮”、“濰坊市衛生工作先進鎮”等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趙戈鎮清初屬安丘一鄉,民國時期改稱安丘二區。1945年分屬濰安縣抗日民主政府劉皇區和新二區。1948年屬安丘縣趙戈區.1958年初改為趙戈鄉,同年9月成立趙戈人民公社。1984年稱趙戈鄉。1992年l0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示撤鄉設鎮,2001年擔山併入。鎮人民政府駐趙戈莊。2007年9月劃歸新興安街道辦事處。

經濟環境

趙戈鎮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丘陵區,北部為濰河、史角河形成的沖積平原, 適於各種經濟作物的生長。

交通條件

西距安丘市區15公里,北距濰坊機場28公里,東距青島港100公里,省道下小路與景黃路等組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路。

現代農業

農業格局以種植業為主。1998年,全鎮林果面積5000畝,其中以甜油桃、中華獼猴桃最為盛名, 是安丘市的特色拳頭產品,其它如:蘋果、葡萄、梨、櫻桃等都有規模種植,一年四季鮮果不斷。蔬菜種植面積更廣,產值更大。全年種植蔬菜1萬畝以上,主要品種有黃瓜、茄子、芹菜、芫荽、土豆、韭菜等,品種十分齊全。其中各類蔬菜大棚2000個, 保證了四季的蔬菜供應。近幾年來,農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在全市率先實現了小康鎮, 並先後榮獲“中國淡水養殖之鄉”、“省級村鎮建設新型鄉鎮”、“省體育工作先進鄉鎮”、“濰坊市文明鎮”等榮譽稱號, 並連續四年被安丘市委、市政府評為“年度工作先進鄉鎮”。

工業發展

趙戈鎮還是安丘市工業強鎮之一,2005年工業產值達到了8.5億元, 鎮村企業已發展到85家, 其中鎮辦企業有“汽缸蓋廠”、“特種焊條廠”、“結晶器廠” 等較好效益和聲譽的企業15家。村辦企業有“解戈醬菜廠”等。個體、私營企業1500多家, 形成了集體企業保持穩定,個體私營企業迅速增長的勢頭。

商業貿易

商業發展極為迅速,全鎮已建成一個大型農貿市場,六處專業市場, 鮮活魚批發市場在當地負有盛名。個體工商戶450戶。電信大樓和程控電話共投資600多萬元,現已開通電話1040門, 全鎮82個村,村村通電話,通訊十分便捷。鎮供電所下屬3.5萬伏變電站一座,現正在大幅度進行低壓線路改造,電力供應可滿足今後若干年發展的需要。

水產養殖

該鎮大力發展淡水養殖業,榮獲“中國淡水養殖之鄉榮譽稱號。1998年全鎮淡水養殖面積達5000畝, 產值2000萬元。

基礎設施

鎮區基礎設施配套齊全。鎮區主要路段全部進行了硬化,安裝了路燈,修建了排水系統。有線電視的安裝也正在全面展開。社會保障和服務部門門類齊全, 醫院、公安、銀信、糧所等部門齊全, 服務網路完善。文化體育設施齊全,建有圖書館、影視廳、列印裝潢社等。

行政區劃

趙戈鎮隸屬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下轄村莊有:趙戈莊、趙戈新村、埠望莊、解戈莊、阿陀、宋家坡、南凌家院、北凌家院、大雙溝頭、小雙溝頭、王家村、林家營、前邢戈莊、後邢戈莊、紅莊子、張家埠、藺家官莊、東朱戈莊、西朱戈莊、東邵、張家西邵、潘家西邵、董家西邵、閻家西邵、大西邵、龍泉官莊、黃家官莊、賈家官莊、濰泉、瑤池埠、董家套、王家荊陽、張家荊陽、鞠家荊陽、董家荊陽、曹家荊陽、石頭崖、高家官莊、東波浪泉、西波浪泉、石龍官莊、鮑家官莊、鰲山前、溝頭、麻埠官莊、郭家小諸城、王家小諸城、王府莊子、學田、後擔山、前擔山、麻家院莊、河窪、趙家埠、周家院莊、東院莊、北院莊、蒯場、圍子、石灰埠、大朱聊、小朱聊、下窪、山口、馬家小莊子、南屯、埠下、凌家莊子、孫家莊子、周家莊子、韓家莊子、馬家莊子、賀戈莊、前友蘭、後友蘭、小埠後、西張排、東張排、庵頂、東倉上村、中倉上村、西倉上村、東韓吉、中韓吉、西韓吉、夏家莊、王家莊。

環境設施

趙戈鎮地處趙戈鎮位於東經119‘29,,北緯36’22’,總面積日4平方公里。它在魯中平原東部,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丘陵區,北部為濰河、史角河形成的沖積平原, 適於各種經濟作物的生長。趙戈鎮緊靠山東最大的水庫——峽山水庫,水資源豐富,地勢乾坦,土質肥沃,依山傍水,氣候宜人,素有“六月荷花連水碧,峽山水庫風光美”之說,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少雨,夏季濕潤多雨,整年降雨不均衡。氣候溫和,適宜農作物種植,鎮內農業經濟發達。鎮內交通條件優越,趙戈鎮西距安丘市區3公里,北距濰坊機場28公里,東距青島港100公里,省道下小路與景黃路等組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路。

鎮區基礎設施配套齊全。趙戈鎮累計投資3000多萬元,對鎮區主要路段全部進行了硬化,安裝了路燈,修建了排水系統,硬化鎮區道路4萬平方米,建起了工業、貿易、文化、生活四個園區;將鎮區2.5公里長的下小路和景黃路拓寬到45米和32米。建成兩個大型農貿市場,八處專業市場,鮮活魚批發市場,在當地負有盛名。電信大樓和程控電話共投資2000多萬元,現已開通電話9967門。社會保障和服務部門門類齊全,醫院、公安、銀行、信用社、糧所等部門齊全,服務網路完善。文化體育設施齊全,建有圖書館、影視廳、列印裝潢社等。先後榮獲“中國淡水養殖之鄉”、“山東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山東省小康鄉鎮”、“濰坊市文明鎮”、“濰坊市衛生工作先進鎮”等榮譽稱號。

現代農業

農業格局以種植業為主。全鎮高效經濟作物面積已達8萬畝,其中出口創匯蔬菜基地5.4萬畝,全年種植蔬菜1萬畝以上,主要品種有黃瓜、茄子、芹菜、芫荽、土豆、韭菜等,品種十分齊全。其中各類蔬菜大棚2000個,保證了四季的蔬菜供應。設施農業2.1萬畝,高效農業種植專業村發展到50個。果品生產,注重引進名、優、稀、特品種,全鎮優質果品已發展到1.9萬畝,年總收入3500多萬元。其中以甜油桃、中華獼猴桃最為盛名,是安丘市的特色拳頭產品,其它如:蘋果、葡萄、梨、櫻桃等都有規模種植,一年四季鮮果不斷。先後建成了1500畝全省最大的甜油桃生產基地、500畝中華獼猴桃示範基地、600畝安丘蜜桃種植基地。畜牧生產,重點發展了瘦肉型豬、獺兔、貂、藍狐、肉食雞、肉食鴨等養殖品種。全鎮已發展養殖基地9處,特色養殖企業13家,養殖專業戶305家,年出欄畜禽30萬隻(頭)。該鎮大力發展淡水養殖業,充分發揮臨靠峽山水庫的水資源優勢,水庫沿線12.5公里,建成了黑魚、鯰魚、中華絨毛蟹、魚苗繁育、黃河鯉魚五大淡水養殖基地,養殖品種發展到鯉魚、花白鰱、黑魚、鯰魚、中華絨毛蟹等十幾個。全鎮養魚池塘發展到2800畝,年產成魚480.4萬公斤,總收入達4400萬元,榮獲“中國淡水養殖之鄉榮譽稱號。1998年全鎮淡水養殖面積達5000畝,產值2000萬元。自2001年以來,鎮內農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在全市率先實現了小康鎮,並先後榮獲“中國淡水養殖之鄉”、“省級村鎮建設新型鄉鎮”、“省體育工作先進鄉鎮”、“濰坊市文明鎮”等榮譽稱號,並連續四年被安丘市委、市政府評為“年度工作先進鄉鎮”。

工業發展

趙戈鎮還是安丘市工業強鎮之一,擁有6家民營企業和1665家個體工商業戶,開發出一大批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先後填補了4個國內空白,7個省內空白,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兩項,省星火一等獎3項,成為“山東省星火示範鄉鎮”,工業總產值達到4.8億元。2005年工業產值達到了8.5億元,鎮村企業已發展到85家,其中鎮辦企業有“汽缸蓋廠”、“特種焊條廠”、“結晶器廠” 等較好效益和聲譽的企業15家。村辦企業有“解戈醬菜廠”等。個體、私營企業1500多家,形成了集體企業保持穩定,個體私營企業迅速增長的勢頭。商業發展極為迅速,全鎮已建成一個大型農貿市場,六處專業市場,鮮活魚批發市場在當地負有盛名。個體工商戶450戶。電信大樓和程控電話共投資600多萬元,現已開通電話1040門,全鎮82個村,村村通電話,通訊十分便捷。鎮供電所下屬3.5萬伏變電站一座,現正在大幅度進行低壓線路改造,電力供應可滿足今後若干年發展的需要。

峽山水庫

山東省第一大水庫,坐落於山東半島,在濰坊市濰河中游的昌邑、高密、諸城、安丘四縣市交界處,庫區氣候宜人,風景優美,物產豐富,花草樹木繁多,是集觀光旅遊、休閒垂釣於一體的大型天然場所。

峽山水庫 峽山水庫

水庫總庫容14.0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5.03億立方米。庫區涉及範圍大,包括縣市4個、鄉鎮11個、移民村97個。水庫始建於1958年11月,1960年9月建成蓄水。是一座集防洪、灌溉、發電、水產養殖、城市及工業供水等綜合利用於一體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53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04萬畝。

峽山水庫旅遊風景區的景點有:伯溫祠、玉皇廟、王母宮、財神廟、觀音洞、觀景台、棧橋、峽山公園等等,尤其是劉伯溫曾經生活過的伯溫洞聞名天下,每年都有很多人慕名前來旅遊。

峽山水庫水源地有豐富的水產資源,鯉魚、甲魚、鯽魚、黑魚、鰱魚、鯰魚等水產品非常豐富。近年來,為促進當地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民眾大幅增收,濰坊市將發展水庫漁業增殖作為當地的一個亮點來抓,通過連年向水庫中投放四大家魚中鰱、鱅等品種幼苗,進行人工增殖和管護,資源量和年捕獲量逐年增加,增殖效果明顯。

歷史古蹟

在安丘市博物館院內有一塊巨大的臥牛石。該臥牛石長3.4米,寬1.02米,高1.2米,重約6噸,灰色石灰岩石質,形狀似一頭臥睡的大耕牛,全身遍布名人題詩刻字,為歷史上的兩塊“廉石”之一(另一塊相傳為三國時東吳鬱林郡太守陸績卸任還鄉時的“壓船石”)。

臥牛石 臥牛石

據《安丘述略》記載:臥牛石相傳系清嘉慶進士,曾任湖北省巴東縣知縣的安丘人曹錫田家花園的風景石。曹錫田,生於清乾隆末年,卒年不詳,字建福,安丘趙戈鎮東關村人。稟性耿介,知書達禮,不入世俗。出身家貧,自幼勤奮好學,工書擅畫,嘉慶九年鄉試中舉人,嘉慶二十二年丁丑(1817年)以第三甲一百二十八名中進士,被詔命為湖北省巴東縣知縣。

巴東縣瀕臨長江,百姓以打漁為生。該縣有一陋習由來已久,凡新知縣上任,各船埠須集資奉獻,曹錫田到任後,拒絕百姓的饋贈,發布告革除了這一陋俗。曹錫田非常關心百姓疾苦,為保護漁民利益,嚴厲打擊江霸海盜;發動百姓興修水利,圍堤造田、發展農牧業;為方便漁民投訴,在江邊結排連筏、架設帷帳,名曰“帆下琴舫”,在裡面辦案。他體恤民情,善於斷案,認真調查取證,凡經他判決的訴訟案件,雙方皆心悅誠服。每當月明星稀,風平浪靜的夜晚,他便在“帆下琴舫”內操琴放聲吟喔,與遠山的笛聲,江邊的漁歌,互相唱和,怡然自樂。曹錫田任巴東知縣數年,接到改任的聖旨。他本無意功名利祿,看透了清廷的腐敗,於是藉機辭職還鄉。他任職期間,清正廉潔,兩袖清風,妻兒老小生活儉樸,布衣粗食,家當僅書箱和簡樸的行李而已,與歷任知縣相比大為遜色。辭職臨行時,為不驚擾百姓,拂曉時分,他挑擔妻背囊攜兒,奔向碼頭。誰知碼頭上早已站滿了送行的百姓,巴東父老見曹知縣如此清貧,大為感動,有的淚濕青衫,百姓欲有所饋贈以壯行色,又深知曹知縣的為人,所以只贈“琴舫秋水”匾額一塊,以讚頌他為官廉潔奉公。當父老們問:“曹公治理巴東數年,所喜為何?”曹站在船上笑著說:“惟喜當地的草鞋和東山一塊臥牛石。”不過隨口說笑而已,隨後灑淚告別了巴東父老鄉親。

誰知一年後,臥牛石與草鞋運抵曹錫田家門。巴東到安丘千里之遙,當時的運輸工具和道路狀況,運送這么一塊巨大的石牛,堪稱奇蹟,曹在巴東的聲望由此可見。曹錫田為那句玩笑懊悔不已,運者說:“公治巴東,為民不遺餘力,兩袖清風而歸,一塊石頭幾雙草鞋價值幾何?此乃巴東父老之心意也。”他將臥牛石安放在縣城西關外自家花園內,親題“小巫峽”三字,鐫刻其上,以示不忘巴東父老們的一番深情厚意。

曹錫田與臥牛石的故事,在當時被傳為佳話,流傳甚廣。到安丘來的官吏、慕名而來的文人墨客,紛紛前去觀賞,有的竟寫詩題字鐫刻在臥牛石上,內容有:“以雲水心結名士緣”、“峽江牧人粹筆”、“作掃壁人”、“水天一色”、“鯨雲”、“有扶鰲之力”、“布衣吏”、“相知在半儒半吏半俗半僧之間”等真、草、隸、篆俱全,使其又成為一件珍貴的石雕藝術品。“文革”期間,臥牛石在民眾的保護下,僅牛頭和牛尾被砸毀,身軀保存完好,筋骨分明,傲然挺立。

特色農產品

蔬菜,果品,油桃,獼猴桃,蜜桃,瘦肉型豬,獺兔,藍狐,肉食雞,肉食鴨,黑魚,鯰魚,魚苗,黃河鯉,鯉魚,鰱魚

領導人

王德明,劉金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