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天主教是基督宗教主要派系之一。中世紀時,基督教正教會成為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公元1054年,基督教東西教會大分裂,東部稱正教,亦名東正教;西部稱公數,亦名天主教。十六世紀,西部教會內又發生反教宗統治的宗教改革運動,分化出脫離天主教的新宗派,即新教;新教又不斷分化,繁衍出若干派系。
元代期間,天主教傳入中國,稱也可溫教或十字教。明代耶穌會教士利瑪竇來華,天主教再度入華。清雍正年間,正教亦派教士來華。嘉慶年間,英國人馬禮遜來華傳新教。鴉片戰爭前後,新教名派紛紛傳入中國,迅速擴展至廣大城鄉。
天主教堂與基督教堂的結構大體相似,功能也相同,它們都為宗教信徒提供了一個合適的活動場所。每到星期六晚和星期日,許多信徒及民眾都集結到這兩座教堂內,聆聽教主對其教義的講演,參與其教會組織的有關宗教活動,氣氛熱烈祥和。
北京王府井天主教堂
在北京熱鬧、繁華的王府井大街上,有一座歐式建築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的王府井天主教堂。該教堂本名為聖若瑟堂,歷史上也稱之為東堂或八面槽天主堂。建築風格為羅馬式。整個建築為磚木結構,灰磚清水牆,在西洋古典風格中融入了中國傳統建築特點。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皇家賜給利類思、安文思二位神父一所宅院和空地,修建一堂。後來經過多次的倒塌又重建,至今已經延續了350多年了,現存的建築是1905年教會利用“庚子賠款”重新建的,到今天也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徐家匯天主教堂
徐家匯天主堂位於上海徐匯區蒲西路156號,是上海天主教三自愛國會所在地。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宣統二年(1910年)告成,1980年重修。為中世紀哥德式建築,平面呈長十字形,正面向東,兩側建鐘樓,高聳入雲。徐家匯天主教堂是 鴉片戰爭後上海第一座天主教堂。19世紀末,徐光啟墓附近地區是上海天主教中心,1906年教會建新堂,1910年完成,即後來的徐家匯天主教堂,是中國第一座按西方建築風格建造的教堂。高79米,寬28米,正祭台處寬44米。堂內有蘇州產 金山石雕鑿的64根植柱,每根又有10根小圓柱組合而成。地坪鋪方磚,中間一條通道則鋪花磁磚。門窗都是哥特尖拱式,嵌彩色玻璃,鑲成圖案和神像。有祭台19座,中間大祭台是1919年復活節從巴黎運來,有較高的宗教藝術價值。堂內可容納2500人同時做彌撒。外觀是典型的歐洲中世紀哥德式,雙尖頂磚石結構,堂脊高18米,鐘樓全高約60米,尖頂31米,尖頂上的兩個十字架,直插雲霄。堂身上也有一十字架,頗似輪盤狀――生命恰如駕馭輪盤,恰當的比喻。堂身正中是盤型浮雕,繁複華麗,遠看極像羅馬鐘錶的形狀。外部結構採用清一色紅磚,屋頂鋪設石墨瓦,飾以許多聖子、天主的石雕,純潔而安祥。
徐家匯天主教堂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當年曾譽為遠東最壯觀宏麗的天主堂。每天清晨都有多台彌撒,逢周日與宗教節日,教友濟濟一堂,儀式盛大。
“文革”時期,徐家匯天主堂遭嚴重破壞,連巳拆下十字架的兩個尖頂和大管風琴也不能倖免,教堂被用作倉庫,宗教活動中斷。1978年後恢復,1980年重修,1982年聖誕節,修復尖頂十字架,重現大教堂哥德式風貌。
交通:公車42、72、15、43、126、捷運一號線等
茨中天主教堂
在香格里拉——德欽縣境南部距昇平鎮80公里的瀾滄江兩崖,有個依山面水,美麗幽靜的小山村——茨中。“茨”,村莊之意,“中”為大,藏語。舊時該村伙頭管轄六村 ,故名 。村民主要有藏、納西和漢三種民族。這裡梯田層層,綠樹成蔭,每當春秋時節,花果滿山,爭奇鬥豔。而當盛夏來臨,則感穆郁清爽,沁人心脾。茨中海拔不上2000米,故氣候溫和,主產水稻,素有“魚米之鄉”美稱。
茨中村中間,矗立著一座法國天主教堂,這就是1987年12月21日由省人民政府發文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德欽茨中天主教堂。天主教堂原址在茨中南約15km的茨姑村,為1867年(清同治六年)修建,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發生的驅洋教焚毀茨姑教堂。之後得清政府賠款,於1909年在茨中興建教堂,1921年竣工,歷時12年,耗費了巨額的人力、物力、財力。教堂建成之後,即成為“雲南鐸區”主教禮堂,曾先後辦過一所學校和一所女修院。教堂房舍保留至今,並於1989年由政府撥出專款進行維修。
茨中教堂建築群座落在樹木繁茂的半山腰處,背系青山,前有座座農舍點綴,建築群體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別具特色。整個建築以教堂為中心配套組合,中西合璧,主次得體,包括大門、前院、教堂、後院以及地窯、花園、菜園和葡萄園等等,結構緊湊,規模壯觀。沿大門築有外圍堵,建築四周以及房間空地,辟花壇,植果木、紅綠相映,風雅別致。教堂座西向東,為磚石結構法式(哥德式)建築 ,整體成十字形 ,如意踏跺高1.30米,拱形門廊用條石砌成,進深6米,寬3米,門廊之上再砌成三層鐘樓(瞭望樓),通高20米。樓頂為亭式攢尖頂木結構建築 ,用4棵內柱和12棵外柱承托脊檁,內外柱間砌有石欄桿。登上鐘樓,茨中景色盡收眼底,還可觀覽四周群山。教堂門為雙門,高人2.72米,寬0.74米,正殿(禮拜堂)進深22米,面闊l2.7米,殿內由二排六棵正方形石柱承托教堂屋脊,兩側設有淨身、更衣側室。教堂屋面用琉璃瓦覆蓋。
過去,茨中與江東交通全靠溜索 ,現已建起人馬鋼索吊橋一座 ,從昇平鎮乘車沿江下行,到南路卡立米村附近下車,過橋即可到達。那裡村民通曉漢語。
青島天主教堂
青島天主教堂建於本世紀30年代初,也稱 聖彌愛爾大教堂,它是青島地區最大的哥德式建築,同時也是基督教建築藝術的傑作。天主教屬基督教的三大分支之一。基督教產生於公元一世紀中期的巴勒斯坦地區,相傳為猶太的拿撒勒人耶酥所創,爾後逐漸向世界各地傳播,成為擁有信徒最多的世界性宗教。公元十一世紀, 基督教分裂為東 西派教會,西派教會成為羅馬公教,即天主教,東派教會稱為東正教。到公元十六世紀,新教又從羅馬公教中分裂出來,在中國稱為基督教,或稱耶酥教。青島天主教活動始於19世紀末。1897年,德國以“巨野教案”為藉口,出兵占領膠澳地區,天主教勢力也隨之而入。1898年春,德國傳教士在太平路天后宮後面建起了第一處傳教場所,發展教徒,開展宗教活動。1900年至1902年,德籍神父白明德在曲阜路購地修建了第一座天主教堂。1925年正式建立青島天主教區。
天主教堂於1932年動工,1934年建成,占地2470平方米,是由德國建築師畢婁哈主持完成的。教堂以黃色花崗岩和鋼筋混凝土砌成,表面雕以簡潔優美的紋案。窗戶為半圓拱形,線條流暢,顯得莊重而樸素。大門上方設一巨大玫瑰窗,兩側各聳立一座鐘塔,塔身高56米,紅瓦覆蓋的錐形塔尖上各豎立一個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塔內懸有四口大鐘,一但鍾樂鳴奏,聲傳數里之外。進入教堂,是一個高達18米,可容千人的寬敞明亮的大廳,色彩斑斕的玻璃花窗透射出柔和的光線。大廳東西兩側設有走廊,後面設有兩個大祭台,四個小祭台,廳的穹頂繪以聖象壁畫,燈光炫目,充滿濃厚的宗教氣氛。
60年代後期,青島天主教堂因受“文革”衝擊而關閉,後經修復於1982年"復活節"重新開放。由於國家的宗教政策深得人心,因此天主教堂的宗教活動非常活躍。每逢星期天舉行主日崇拜儀式,大廳內信徒滿座,由神父主持做彌撒,信徒們在鋼琴的伴奏下唱著動聽的讚美詩,虔誠的向上帝祈禱。復活節和聖誕節是天主教的盛大節日,教堂每年都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和活動,節日氣氛十分熱烈。
武漢旅遊景點盤點
武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之一,中國中部地區(華中)的最大都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止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910萬,其中城鎮人口537萬。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 稱“江城”。 |
青島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臺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有豐富的旅遊資源 |
景點 | 艾山 | 八大關風景區 | 大澤山 | 大珠山 | 第一海水浴場 | 東部新區 | 花石樓 | 華樓宮 | 華嚴寺 | 匯泉公園 | 基督教堂 | 即墨溫泉 | 九水 | 巨峰 | 康有為故居 | 龍潭瀑 | 魯迅公園 | 馬山石林 | 明霞洞 | 青島海產博物館 | 上清宮 | 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 | 水族館 | 太平宮 | 太清宮 | 天主教堂 | 天柱山 | 小青島 | 小魚山 | 薛家島 | 迎賓館 | 月湖公園 | 棧橋 | 湛山寺 | 中山公園 | 總督府 | 田橫島風景區 | 十梅庵公園 | 蔚竹庵 | 信號山公園 | 八仙墩 | 百花苑 | 海軍博物館 | 嶗山 | 青島海濱風景區 | 青島海爾科技館 | 琅琊颱風景區 | 德式官邸舊址 | 青島電視塔 | 即墨故城遺址 | 八大關近代建築 | 萊西崔子范美術館 | 青島植物園 | 青島天后宮 | 即墨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靈山灣國家森林公園 | 珠山國家森林公園 | 青島啤酒廠 | 青島港 | 法海亭 | 趕海園 | 鶴山風景區 | 石老人觀光園 | 海爾工業園 | 青島海洋遊樂城 | 青島禽鳴苑 | 海豚表演館 | 海雲庵 | 高鳳翰紀念館 | 青島海底世界 | 天幕城 | 山炮台教育基地 | 城陽世紀公園 | 青島蔬菜科技示範園 | 青島華山國際鄉村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