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

博山

博山原稱“青州府顏神鎮”,清雍正六年始稱博山。博山區位於山東中部,淄博市西南端,是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面積682平方公里,轄11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一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口47萬,是國務院批准的山東半島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也是著名的“陶琉之鄉”、“機電泵業城”和新材料基地,是齊魯重要的工業、商業和旅遊文化名城。

基本信息

簡介

博山博山

博山是中國孝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旅遊資源豐富,自然、人文景觀眾多,人稱“魯中山水畫廊”和“淄博的後花園”。景區內山清水秀、洞奇古幽,有4A級原山國家森林公園和3A級魯山國家森林公園,有中國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等一批風景如畫、鍾靈毓秀的景區和景點。博山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功能日益增強。博山,鑲嵌於魯中大地上的這顆明珠.

博山區位於山東省中部,淄博市西南,面積682平方公里,轄11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一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口48萬,是國務院批准的山東半島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也是著名的“中國泵業名城”、“中國魯菜名城”、“陶琉之鄉”和新材料基地,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而又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

博山工業基礎雄厚,產業發展優勢突出。 經過多年來的培育和發展,形成了機械製造、紡織服裝、鈦化工、陶瓷琉璃和新材科五大主導產業,以清水泵、潛水泵、真空泵、電機、減速機為代表的機電產品和以內畫刻瓷為特色的陶琉產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遠銷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區內擁有工業企業近2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20餘家,產業工人十幾萬人,工業資產存量達200多億。

博山是山東省政府批准的省級外向型工業加工區,開放勢頭強勁。目前已由德國西門子美國納氏日本旭硝子荏原、日綿、三井物產6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博山,全區外資企業近百家。外貿出口穩步增長,形成了機電泵類、紡織服裝、陶瓷琉璃、玻璃器皿、農副產品加工五大出口產品系列,2006年外貿出口達2.62億美元。

博山是中國孝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旅遊資源豐富,自然、人文景觀眾多,全區共有八大景區200多個景點,人稱“魯中山水畫廊”和“淄博的後花園”。景區內山清水秀洞奇古幽,有4A級原山國家森林公園和3A級魯山國家森林公園,有中國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等一批風景如畫鍾靈毓秀的景區和景點。博山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擁有許多人文景觀,著名的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就起源於博山,並在去年被國務院命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內有距今2300餘年的齊長城、齊魯會盟遺址、齊魯亮兵台、國家級保護文物?唐代古建築顏文姜祠及玉皇宮、碧霞元君行宮、紅門等古蹟。是清代帝師孫廷銓、現實主義詩人趙執信、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的故鄉。近年來,博山區按照“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的思路,堅持政府引導,社會興辦,多元化投入,不斷加大旅遊資源開發力度,促進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2006年全年共接待遊客36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4.5億元。

博山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功能日益增強。博山區位優勢明顯,鐵路、公路網路密集,國道、省道、縣鄉道路縱橫交錯,205國道和博(山)萊(蕪)、濱(州)博(山)高速公路貫穿境內,與京滬、京福、濟青高速公路南連北接,四通八達,是魯中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近年來,博山區不斷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公路、水、電、氣、暖等功能配套,實施了引水入博、天然氣入博、熱電聯產等城市重點工程建設。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優美的自然環境。便利的交通網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使博山成為海內外客商進行經貿合作極富吸引力的地區,是一個非常適宜人居和創業的城市。
博山,鑲嵌於魯中大地上的這顆明珠.以她燦爛的光輝、誠摯的熱情,歡迎四海賓朋。

陶瓷之鄉

博山博山

博山陶瓷歷史悠久,據考證,博山陶瓷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到了宋代,陶瓷生產已著稱於世。不僅有白釉、青 釉、黑釉及各種雕塑品,而且還有馳名中外的“雨點釉”、“茶葉末釉”。在陶瓷生產中還運用剔花劃花印花、手繪作裝飾,製作手法豐富多彩。從明清開始博山逐漸發展成山東省陶瓷生產和銷售中心,成為全國五大瓷都之一,產品不僅行銷國內,而且銷售世界各地。
博山的陶瓷生產,在瓷質、釉色、造型、裝飾等方面,都走出了自己的創新之路,有普通日用陶瓷、工業陶瓷、衛生陶瓷、建築陶瓷,又有化工陶瓷、美術陶瓷、園林陶瓷,還有電瓷及各種特種陶瓷等。乳白瓷、象牙瓷、魯玉瓷、寶石瓷、魯翠瓷、高石英瓷、骨灰瓷、合成骨灰瓷都是創新的日用細瓷。用雨點釉製成的美術陶瓷和刻瓷、雕塑、彩陶繪畫等,既閃耀著博山陶瓷優良傳統的光彩,又顯示出現代工藝技術的成果。魯玉瓷、乳白瓷、高石英瓷、骨灰瓷、合成骨灰瓷等日用陶瓷,已被國家定為中南海紫光閣、國務院接待用瓷;立粉彩陶掛盤、刻瓷、雕塑工藝品,被國家領導人用作出訪贈送給外國元首的禮物。
博山琉璃齊魯奇葩。博山的琉璃生產歷史較長且素負盛名。明朝洪武年間,宮廷內官監在顏神設“外廠”為皇室生產“青簾”等貢品,到明末,民間的琉璃生產也日趨發展。景泰年間,西冶街就有大爐4座,生產水響貨和琺瑯料。嘉靖前後,珠燈、珠屏、棋子、帳鉤、枕頂等琉璃產品問世,逐漸形成琉璃行業。1617年(萬曆四十六年),孫延壽等人發起組成了爐行醮會,這便是顏神鎮琉璃行業第一個行業性組織。琉璃產品除在當地銷售外,還運銷到北京和江南各地。
清代直民國初期,博山琉璃行業更加發展,西冶街幾乎家家以琉璃為業,從業者最多達4000人。產品種類逐漸增多,許多新產品如鼻煙壺、菸袋壺、鋪絲屏片、杯、內畫等產品陸續出現。建國後,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琉璃藝術又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花球內畫、套色雕刻、雞油黃、雞乾石器具等工藝美術品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被視為珍品。內畫技藝之精湛,更為國際友人讚嘆不已。1980年以來,十幾位工藝美術師屢屢出國作內畫技藝表演而轟動歐美。琉璃精品的出口,不僅給國家換取外匯,而且為國家和民族爭得了榮譽

琉璃大觀園

博山陶瓷琉璃大觀園市場,座落在博山區的山頭鎮,始建於1991年8月,總投資3000萬元,市場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

博山博山
營業面積15萬平方米。該市場共分三期工程建設,一、二期工程全長800米,寬20米,北鄰博山陶瓷廠、東接淄博美術陶瓷廠,與博沂公路成弧型排列。一期工程建有長560米的造型各異的古典式琉璃瓦房230套;二期工程建有250米長的高低錯落有致的二、三層營業樓15套;三期工程建有建築面積達10000平方米的兩座營業樓,占地6000平方米的大型停車場一處。博(山)沂(源)公路橫穿其中,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陶瓷、琉璃批發市場。
日用陶瓷、美術陶瓷、建築陶瓷、衛生陶瓷、園林陶瓷、特種陶瓷……美術琉璃、裝飾琉璃、實用琉璃等應有盡有。這裡不僅銷售博山當地產的陶瓷產品,同時還經營唐山、景德鎮的日用陶瓷,宜興紫砂器,洛陽的唐三彩,潮州、佛山的工藝瓷等,全國各地的名優日用、美術、建築、衛生、園林等10000多個花色品種的陶瓷製品,使人目不暇接。既有屢獲國際金獎的高檔產品,也有適宜賓館、飯店、家庭消費的中、低檔產品,還有獨樹一幟的刻瓷,真正形成了“買全國,賣全國”的良好經營格局。
近年來,博山陶琉大觀園充分發揮貨源充足,產銷周期短,經營靈活、商品選擇性大等優勢,逐步形成了產銷一體的基地型市場。目前,市場商品已遠銷北京、江蘇、新疆、內蒙古等30多個省、市、自治區,部分產品還出口日本、美國、俄羅斯、韓國及港台等國家和地區,年成交額達7億元,上市品種達17大類,1.5萬個花色品種。被國家工商局評為“全國文明市場”。
三期工程東西兩座半圓樓,分別是陶琉精品大廳和奇石書畫市場。在陶琉精品大廳內,雨點釉、茶葉末釉、兔毫釉等名貴釉色品種,使人大開眼界;鎂質強化瓷、骨質瓷、魯光瓷、高白瓷等陶瓷精品應有盡有;雞油黃、雞肝石等名貴色料以及精美琉璃雕刻製品、琉璃內畫、花球與擺件,令人嘆為觀止。還有一絕,就是現場刻瓷表演,可以欣賞到工藝大師們怎樣把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轉移到陶瓷的表面上來,讓你回味無窮。
博山陶琉業的發展,也帶動起奇石書畫業的發展,為了促進奇石書畫進入市場,在陶琉大觀園三期工程的東樓專門設立了奇石書畫市場。文石、書法、繪畫作品市場內應有盡有,使博山陶琉大觀園形成了陶瓷、琉璃及文石書畫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既有物質文明,也不失精神文明,可以滿足購物、觀賞等不同層次、不同目的的人們的需求。

行政區劃

博山建縣時的境域:東至青州府臨朐縣界90里的北冶嶺,西至泰安府里的原山,南至泰安府萊蕪縣界15里的白洋河,北至濟南府淄川縣界12里的石溝河(石臼河),東南至沂州府蒙陰縣界70里的松山嶺,西南至萊蕪縣界20里的樵嶺前,西北至淄川縣界30里的大峪嶺,東北至青州府城180里,東西長110里,南北寬50里。
博山建縣初,行政區劃共分四路,領37社,202個村莊。
正東路:共8:代莊、朱家、邀兔、下莊、郭莊、源泉、鹿疃、馮家。
領59莊:代莊、北固、東固、南固、天井灣、謝家店、郭莊、邀兔、朱家、鄭家、下莊、瓦峪、南台、星全嶺、井峪、破丘、公家店、台上、上莊、東台、趙莊、花林、匙蒲、結老峪、石臼、韓莊、營子、李家、王家疃、東莊、南嶺、馮家、代家、虎林、楊家霍峪、板山、池上、張家台、小峰、羊峪、陳瞳、鹿瞳、李家塊、殺馬、里莊、吳家台、甘泉、聶家峪、七峪、蔡家、斗溝、源泉,泉河頭、高莊、常家峪、麻莊、北崖、秋金峪。
正南路:共8社:石炭、王家、黑山、八陡、蛟龍、石馬、青楊、盆泉。
領26莊:山頭、窯廣、八陡、南莊、石炭塢、尖古堆、蘇家溝、洪山口、岳家、焦嶺、北博山、南博山、邢家、青楊杭、瓦泉、尹家峪、王家、沙井、劉家台、馬家溝、水峪、淄井、盆泉、西石馬、中石馬、東石馬。
西北路:共10社:顏神、石橋、務店、孝感、神頭、後峪、趙莊、掩的、域城、桃花泉。
領63莊:城裡、西關、東關、南關、北關、大街、西冶、河東、稅務街、核桃園、柳杭、李家窯、李家莊、房家莊、伊家樓、姚家峪、後峪、安上、良莊、務子、窩疃、掩的、趙莊、東域城、北域城、南域城、吳家宅、張峪泉、喬家、夏家、孟家頂、張家莊、羊欄、昃家、馬公祠、嶺西、閻家樓、神頭、土門頭、大灘、中西台、龍堂、西流泉、夾桑峪、和尚房、石匣、八子砦、黃鹿嶺、石門、青龍灣、惡石塢、簸箕掌、喬家、平子溝、桃花泉、崔家、牛角、樂疃、胡老公、樵嶺前、黃石屋、閻家峪、喬家。
東北路:共11社:福山、西河、南莊、馬陵、岳蔭、石門、三泉、保泉、太河、馬路、柏樹。
領64莊:同古、馬鹿、鄭家、東坡、東等、東股、本齊、西股、馮八峪、兩平、黑山後、福山、茅嶺、新莊、西河、北嶽蔭、南嶽蔭、上台、下台、東莊、小莊、山西、南牟、北牟、後太河、太河、石家、柏樹東坡、柏樹、柏樹孫家、東到平、西到平、南羊村、強士、余良、羅圈峪、東峪、土泉、楊家、後溝、前溝、柳溝、響水灣、柳花、雀峪、子峪、王家、小口頭、口頭、秦家、城子、石門、前懷、振後、南股、馬陵、匙板、孫家、香峪、峨莊、石溝、適安峪、西下冊、東下冊。
1910年(清宣統二年)全縣劃為7個區,即7個鄉,領42社,217個村。
第一區,成化鄉,領社:石橋、務店、東關、街中、孝感、神頭。
第二區,贊化鄉,領社:趙莊、後峪、域城。
第三區,敦化鄉,領社:山頭、石炭塢、八陡、黑山、岳家、蚊龍、代莊。
第四區,德化鄉,領社:朱家、盆泉、青楊、夏莊、東石馬、西石馬。
第五區,遵化鄉,領社:源泉、崮山、天井灣、邀兔、泉河、郭莊、池上、馮家。
第六區,進化鄉,領社:福山、西河北、西河南。
第七區,臻化鄉,領社:口頭、岳蔭、石門、寶泉、太河、下冊、馬鹿、柏樹、三泉。
民國初,博山行政區劃未變。
1932年(民國21年),改社為鄉鎮,其區劃:
第一區原6社,劃為11個鄉鎮。
第二區原3社,劃為16個鄉鎮。
第三區原7社,劃為16個鄉鎮。
第四區原6社,劃為26個鄉鎮。
第五區原8社,劃為20個鄉鎮。
第六區原3社,劃為13個鄉鎮。
第七區原9社,劃為35個鄉鎮。
1935年(民國24年),奉省令,將原有鄉鎮並為22鎮22鄉:城中鎮、東關鎮、大街鎮、西冶北鎮、西冶南鎮、山頭鎮、八陡鎮、黑山鎮、夏莊鎮、朱家鎮、崮山鎮、郭莊鎮、邀兔鎮、源泉鎮、池上鎮、南博山鎮、福山鎮、口頭鎮、西河北鎮、西河南鎮、太河鎮、峨莊鎮;神頭鄉、房家鄉、後峪鄉、域城鄉、趙莊鄉、樂疃鄉、石炭鄉、岳家鄉、蛟龍鄉、代莊鄉、盆泉鄉、天津鄉、泉河鄉、石門鄉、東石馬鄉、西石馬鄉、馮家鄉、寶泉鄉、柏樹鄉、下冊鄉、馬鹿鄉、岳陰鄉。
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區劃變動頻繁。
新中國成立後,淄博地區行政機構多變,博山行政區劃有過多次調整,其幾次大的區劃述於後。
(一)1950年,全縣區劃,統一調整為九個區:
第一區(城裡),下轄29條街8個鄉。
第二區(原山),下轄6個鄉。
第三區(黑山),下轄1個鎮,4個鄉。
第四區(西河),下轄3個鎮,2個鄉。
第五區(岳陽),下轄7個鄉。
第六區(夏莊),下轄15個鄉。
第七區(口頭),下轄7個鄉。
第八區(池峰),下轄6個鄉。
第九區(太河),下轄9個鄉。
(二)1955年3月,淄博市改為博山區,區劃範圍縮小。
域城、平堵溝兩村劃歸楊寨區。
桃花泉、西流泉、樵嶺前,劃歸萊蕪縣。
西河、福山劃歸崑崙區。
岳莊、黑山、山頭、石炭塢、石馬、樂疃、尖古堆劃歸新建的黑山區。
博山區下轄:稅務街、西冶街、大街、城裡、神頭、五龍、趙莊7個辦事處和後峪、安上兩個鄉。
(三)1958年3月,淄博市政府決定,將東西石馬、岳莊、域城、樂疃、桃花泉6個大鄉,51個自然村劃歸博山區。
(四)1958年10月,省政府決定:撒銷博山縣;將原博山縣的口頭、太河、邊河、田莊、峨莊、寥塢、南仇7個人民公社劃歸淄川區,將南博山、郭莊、源泉、池上4個人民公社劃歸博山區。
(五)1961年冬,將淄川區崑崙公社的16個大隊劃歸博山區,為海眼公社;將淄川區磁村公社的17個大隊劃歸博山區,為蕉莊公社;將淄川區峪林公社的25個大隊劃歸博山區,為龍門公社。
1961年,全區共有人民公社13個,生產大隊260個,居民委員會36個。
博城人民公社轄:城西、城東、縣前街、東關、西關、南關、北關、十字路、稅北、稅南、西冶街、趙家後門、新坦、西寺、新莊、西寨、太平、興隆、雙山、三元、新盛、街中、報恩寺、北嶺、鎮東、河東、大辛莊、公平莊、大柳杭、小柳杭、李家窯、銀子市、峨嵋新村、峨嵋西村、新趙,街北等36個居民委員會,以及李家窯、柳杭、北嶺、大辛、三元、太平6個生產大隊。
鋼鐵人民公社轄:北域城、西域城、東域城、南域城、姚家峪、伊家樓、閻家樓、昃家莊、大李家、小李家、孟家頂、羊欄河、張家莊、大喬家、小喬家、和尚房、後峪,安上、五龍、窩疃、良莊、趙莊、簸箕掌、平堵溝、大峪口、小峪口、掩的、房家莊、夏家莊等29個生產大隊。
山頭人民公社轄:山頭、秋谷、兩平、馮八峪、東坡、窯廠、土門頭、南神頭、北神頭等9個生產大隊。
黑山人民公社轄:黑山、大黑山後、小黑山後、福山、茂嶺、蘇家溝、石炭塢、岳莊、岳家、西溝峪、北峪、南莊、岱莊等13個生產大隊。
石馬人民公社轄:西石馬、東石馬、中石馬、小蛟龍、蛟龍、響泉、田莊、蘆家台、淄井等9個生產大隊。
樂疃人民公社轄:牛角、北閻、南閻、東嶺、桃花泉、小官莊、下虎、上虎、嶺西、樂疃、馬公祠、池平、小峪、樵嶺前、尖古堆等15個生產大隊。
郭莊人民公社轄:北博山、北崮山、南崮山、東崮山、天井灣、朱家莊、洪山口、邀兔崖、謝家店、李家莊、石泉、郭莊、鄭家莊、嶺東、北蠶場、郭八峪、西沙井、北沙井、南沙井、盆泉、西崖頭、東崖頭、馬家莊、楊家莊、戈家峪、翟家峪、劉家峪、郭莊東坡等28個生產大隊。
池上人民公社轄:東池、西池、後峪、車峪、板山、甘泉、鹿疃、李家塊、王疃、西陳疃、東陳疃、小里、大里、常家峪、聶家峪、連樹峪,下小峰、中小峰、上小峰、河南嶺、陡溝、上郝峪、下郝峪、中郝峪、趙莊、吳家台、店子、大馬石、花林、李家、北場、虎林、西坡、石臼、泉子、雁門、紫峪、馮家、營子、戴家、東台、廉家峪、韓店、東莊、東南嶺、柳溝、新莊、小南峪、大南嶺、塔子、楊家、池埠、桃花嶺、東白石、葦園、杏樹峪、平安峪、銅井、師家峪等七峪、山崖60個生產大隊。
南博山人民公社轄:南博山、王家莊、鄭家莊、劉家台、青楊杭、尹家峪、張家台、井峪、夏莊、中邢、西瓦峪、北邢、南邢、楊峪、東瓦峪、上莊、上結老峪下結老峪、下瓦泉、中瓦泉、上瓦泉、五老峪、馬家溝等23個生產大隊。
源泉人民公社轄:源泉、西山、鄭家莊、黃台、李家莊、西皮峪、西高、東高、泉河、中皮峪、麻莊、珍珠、麻峪、南坡、東皮峪、木寨、廟前坡、小桃花峪、石峪、拐峪等20個生產大隊。
海眼人民公社轄:大海眼、小海眼、白塔、西阿、國家、飲馬、因阜、石佛、小莊、大莊、小梁莊、羅圈溝、北峪、小店、北萬山、南萬山、東萬山等17個生產大隊。
龍門人民公社轄:石門、珠寶峪、鎮門峪、黃連峪、峪口、行者峪、天門峪、西北峪、山王莊、岳峪、澤蒜峪、青龍灣、吳家宅、東廂、西廂、夾山、龍堂、黃入嶺、上黃、下黃、西流泉、東流泉、石匣、下阿、上阿等25個生產大隊。
蕉莊人民公社轄:蕉莊、尚莊、樓子、蔭柳、桃園、辛莊、徐雅、汪溪、李芽、叩家、張莊、楊家、岜山、袁家、茜草峪、刁虎峪、董家溝等17個生產大隊。
(六)1962年、1963年,經淄博市政府批准,相繼將黑山人民公社分為八陡、岳莊、福山三個人民公社;鋼鐵人民公社分為域城、五龍兩個人民公社;池上人民公社分為池上、李家兩個人民公社;樂疃人民公社分為樂疃、桃花泉兩個人民公社。
此後,1964-1982年,博山區行政區劃未變。
(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為適應農村經濟改革、城市改革的需要,1984年2月,省政府批准,廢公社體制,實行鄉鎮制,博山先後建立於4個街道辦事處、8個鎮政府、12個鄉政府。1985年建制為10個鄉政府、10個鎮政府、4個街道辦事處。全區共有275個自然村,設280個行政村、84個居委會。
(八)1986年,博山區轄山頭、八陡、夏家莊、域城、白塔、福山、蕉莊、樂疃、岳莊、源泉、南博山11個鎮,崮山、池上、李家、北博山、郭莊、下莊、石馬、石門、嶺西9個鄉,城裡、大街、城東、稅務4個辦事處,260個自然村,274個行政村,80個居民委員會。1986年4月經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岳莊鄉,改為岳莊鎮。1991年7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大街、城裡兩個街道辦事處,合併設立城東辦事處;撤銷稅務街、西冶街兩個街道辦事處,合併設立城西街道辦事處。
(九)1992年2月經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風味園居委會、澄園西居委會。1992年10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石馬鄉,設立石馬鎮;撤銷下莊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南博山鎮;撤銷嶺西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域城鎮;撤銷福山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八陡鎮;撤銷岳莊鎮、崮山鄉,合併設立崮山鎮;撤銷北博山鄉、郭莊鄉,合併設立北博山鎮。
(十)1994年2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蕉莊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域城鎮,將其域城鎮的掩的村、趙莊村、簸箕掌村劃歸白塔鎮。1995年12月經區人民政府批准將城區兩個街道辦事處的45個居民委員會調整為24個。城東街道辦事處原有的25個居委會調整為14個;城西辦事處原有的20個居委會調整為10個。
(十一)1995年11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池上鄉、李家鄉,以原池上鄉、李家鄉的行政區域設立池上鎮;撤銷樂疃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山頭鎮;撤銷石門鄉,設立石門鎮。至1997年底,全區共轄12個鎮2個辦事處,254個行政村,76個居民委員會。

旅遊資源

博山位於山東中部,2002年5月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景區總面積73平方公里。景區由原山、魯山、源泉、樵嶺前、金牛山、石門、白石洞和五陽山八大景區構成,區內集山、水、林、泉、洞等勝景於一體。這裡景區既有北方山水風景的共性,又各有特色,千姿百態,令人流連忘返。博山古稱“顏神”,人文景觀十分豐富。著名的有現存歷史悠久的齊長城、“長勺之戰”古戰場、始建於後周的顏文姜祠、始建於1602年的碧霞元君行宮以及因園、范公祠等。汩汩流淌的孝婦河哺育了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清康熙帝師孫庭銓,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趙執信,“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等誕生在這片土地上。博山自古便是歷史悠久的陶瓷琉璃之鄉,其產品暢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區內現有二、三、四星級賓館各一家,特色飯店多達500餘家。區內設有淄博環球客運旅遊公司、長城旅行社、顏山旅行社、萬傑旅行社、江山旅行社五家國內旅行社,擁有高中檔旅遊客車100餘輛,有較強的組、接能力。
近幾年來,博山旅遊業得到迅猛發展,2004上半年接待遊客達16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1億元大關,創歷史最好水平。在旅遊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博山區旅遊局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出了完善規劃、整合資源、規範管理、持續發展的工作思路,努力把博山風景名勝區打造成為國內知名、獨具特色的旅遊生態區。
一、原山景區
原山又名鳳凰山,在博山城區西南,海拔420米。山上林繁木茂,景色宜人,整個山形似一巨大展翅鳳凰,故又名“鳳凰山”。原山景區包括顏文姜祠、紅門廟、原山國家森林公園(一部分)等景區景點。
二、魯山景區
魯山是山東四大高山之一,位於山東的中心,是淄、汶、彌、沂四河的發源地,主峰觀雲峰海拔 1108.3 米,為魯中最高峰。魯山森林公園位於主峰的核心部位,總面積 42 平方公里,園區內群山聳立、溝壑縱橫、飛瀑流泉、森林茂密,是典型的山嶽風景區。
魯山歷史上是青州府的養馬場,歷經600餘年,又是建國後第一批國營林場,生態環境得到了完整的保護,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達 90%以上,有植物種類1300種,鳥類168種,獸類22種,昆蟲561種,堪稱魯中動植物王國。魯山台階狀的地貌特徵 和良好的水源涵養,使魯山遍布溪流瀑布、高山平湖,走進魯山仿佛使人進入了山青水秀的江南水鄉。超千米的高度、茂密的森林、遠離城市、村莊,使魯山空氣清新、氣候溫涼。沒有酷夏的魯山,成為人們避暑、療養的好地方。公園規劃為六大景區,140處景點,其中:雲海日出、四雄爭秀、月上聽濤、夏日鳥會、萬石迷宮、百里看花、天市神音、棗樹峪、登天溝瀑布、玉笛峰石林、駝禪寺、道溝森林浴場、北坪江南水鄉等景觀具有較高的旅遊品位。魯山以它高山大川的胸懷和它峰石林立、林海茫茫、山環水抱、鳥語花香的大自然風貌,成為魯中一處得天獨厚的旅遊勝地。
三、源泉景區
位於源泉鎮,交通便利,風光獨秀。二郎山、青龍山隔水相望,上下龍灣泉水噴涌,開元溶洞天工造化令人傾神。泉河被譽為“千里魯中一明珠”。
四、樵嶺前景區
位於博山區西南6公里處。清清玉溪穿村而過,飛瀑層疊,瀑下清潭“王母池”,北國第一洞天博山溶洞,實乃魯中山水畫廊。
五、石馬景區
位於博山區石馬鎮,由五陽山、五鳳山、鳳凰山、霧雲洞、石馬水庫等景區景點組成。
六、白石洞景區
位於博山西郊5公里的西域城村西,包括白石洞、和尚坊兩部分。白石洞又名過雨岩,在淄博博山城西3公里處。
七、金牛山景區
辰巳山前,淄河水三支交匯,田園豐潤,西行數里,淄河北岸一山形似金牛藏於數峰之間,故名曰金牛山。山上亭台樓閣,多在峭壁懸崖,蒼松翠柏中隱見。拾級而上白雲洞、凌霄洞,洞洞相連。
八、石門景區
位於博山城區西北部,景區以“山重而多奇,水豐而秀麗”為主要特色。其山,絕壁突兀而立,村莊房舍隨山勢所建,錯落有致。該景區主要包括石門、鎮門峪水庫、“齊魯會盟”、夾谷台十八盤、“小黃山”、龍灣、峪口水庫和下惡老洞等七個景點。

博山 博山
博山 博山

人文景觀

被稱為“城中公園”的原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則集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之大成。齊長城遺址蜿蜒,孟姜女哭淚成泉的“姜女泉”令人迷離。浩瀚曠達的石海,斑斕深沉的岩畫群,記載著人類繁衍、發展的歷史;建於北周以及宋、明兩代的顏文姜祠、紅門、玉皇宮、碧霞元君行宮等一座座金碧輝煌的建築,留駐多少美好的天上趣聞,人間佳話;喀斯特地形的樵嶺溶洞,真是鍾靈造化,神斧天工。小青龍遇難林里溝、王母娘娘落輦王母池的神話傳說,給樵嶺前景區塗染上一層迷人的神秘色彩。千奇百怪的山石,似削,似壁,鬱鬱蔥蔥的山林,淡黃、翠綠、殷紅……五彩斑斕,石門風景區被遊客們譽為“小黃山”當之無愧!原山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區位於博山城中,方圓1702公頃,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分為鳳凰山、禹王山、望魯山、薛家頂和夾谷台5個景區。山上景觀奇多:蒼柏掩映的碧霞元君行宮,中軸對稱,氣象恢宏,是全市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建築群;著名的齊國古長城遺址依山起伏,浩蕩長野;茫茫石海,萬石聚首,千姿百態,似巨浪連天;團山峪,春色如海,秋色如火;岩畫群,呈現華夏五千年畫卷瑰寶;望海樓傲立山巔,登高四眺,山城盡收眼底,孝婦河畔風光如畫;占地1.2萬平方米的原山鳥語林,氣勢磅礴,林壑優美,林內放養鳥類80餘種,2000餘只。山腳下即是始建於北周(公元557年)的顏文姜祠,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聲名遠揚,中外遊客踴躍觀瞻,無不頷首稱讚。

美食

菜餚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地方風味流派紛呈,是飲食文化的核心與基礎。博山菜餚鮮鹹醇厚,自成一格,在山東頗有名氣,民間廣泛流傳著“待要吃好飯,圍著博山轉”的諺語。
博山歷史久遠,但發展成為魯中重鎮卻是在八百多年之前,批建縣制則更晚(清雍正十二年即公元1734年)。二三百年以來,博山名館的掌門廚師均有師承,其淵源甚至可上溯至北京御膳坊和天津西點鋪。蘇、欒、王、劉、呂、李、馮、高等名廚世家代有嫡傳之人,他們的專業遺緒有的甚至可傳接四至五代,這些世家在紅案白案、刀口湯頭方面各有絕活,各擅其長,被後輩視為宗法。自清代晚期以來,蘇家館雙盛居春和園永盛館公和館同心居荊山村一品居等知名菜館先後接茬,他們之所以名聞遐邇,除了其他因素之外都是因有名廚掌門,各具看家本領,適調眾口,獨擅專長。這些掌門廚師大多都開門收徒,自樹門戶。長期以來,這一專業群體又與業餘廚師水乳交融,激發交流,取長補短,有力地促進博山菜餚小吃風味內涵的豐隆博深。
博山菜餚不論名館套餐還是民間小吃,吃的就是博山味道,品的就是博山風情,加之當地民居特點和風俗習慣,牽動人心的就是體品地域文化,獨具特色的“山東博山菜”這一品牌是其他地區所沒有的。
若說博山的名館套餐,當以聚樂村為龍頭。聚樂村創建於1919年,其年夏季,清朝末科進士邑人張新曾(字煥宸,以字行)先生應邀在怡園清音閣的茶敘中提出由業廚世家欒氏等人“成合”飯館的創意,並以“聚樂村”命名。嗣後由欒玉琢、王廣鏞王光福等前輩先生議定以股份制形式組創這個飯莊。原清廷黃河道台石金聲家持大股,欒氏持股任領東經理,在北京學過廚藝的名廚王廣鏞任業務經理,名廚王光福任副經理(時稱讚襄),張先生也以小股入伙。張先生仿劉石庵書體榜書“聚樂村”牌匾,為此還吃了一桌翅席。飯莊地點在疊道街轎桿胡同與陳家胡同的的拐角處,後來遷於西冶街中段新址。
聚樂村飯莊進一步帶動形成了博山“四四席”的套餐制。所謂“四四”,即四拼盤、四行件、四大件、四飯菜計十六道菜,供八人食用,人均二品。除四拼盤外,其餘者兼有炒、炸、溜、氽、蒸、琉璃、熗、燴等形式組合。至於菜餚的品位高低和飯菜的增減數額則根據菜金多寡和就餐者的食量而定。席間東人為表熱情有時則添菜補簋,那屬不在行制之內的增益變更。博山“四四席”菜餚搭配合理,不僅足飽饕餮,也有益健康,依數理而言也極有淵源。試想席踞八仙桌,坐漆木圈椅,兩兩相對,賓主得序,顯示個四面八方的開頭,合出個四紅四喜的吉數,所以深受歡迎,沿襲至今。
博山菜得力於湯頭,諸般菜餚的清香味醇均是使用高湯的緣故,更有甚者高湯之外又墊補精肉漚底,其味更為濃郁。所以湯之不存,博山菜便失去本色風韻。聚樂村名廚王德漢先生是制湯高手,故有“王德漢湯頭”之說。澄湯製作方法當源於京師御膳坊。常見者多以鮮嫩雞腿雞脯剁為糜末,佐以蔥姜花椒之什,開鍋除沫撇油,慢火輕煨,澄湯去渣,瀝純而得。湯分數種,名稱品位不一,其炮製方法也極為精細。聚樂村飯莊在興旺之時尤其以湯訂餐,保證信譽。開門營業必備高湯,不論何時,高湯告罄即關門打烊,婉謝食客,決不以水充湯敷衍欺詐。用湯的規矩影響深廣,吃菜先晶湯,美食家們往往口啜半匙便定優劣。至今博山人居家烹飪也十分講究湯頭好壞。然而博山菜系少見湖海鮮味,這是因為距湖海較遠,運輸不便且無保鮮方法之故,但卻精於參肚乾貨的發制與烹調,極其講究。 歷久以來,博山日用陶瓷生產的款式品種也與“四四席”套餐形式相配合,多是八寸平盤,八寸湯盤,十寸平盤十寸湯盤,另外瓷鼓湯碗、湯匙醋盞一應俱全。
博山飲食特點作為一種地域文化現象又更多地反映在風味小吃方面。名館大餐非豪富宴客和喜慶大典之外,不為平民百姓日之常享,一日三餐卻是任何人都離不開的。花錢不多而餐食方便,適令小啜卻能吃出滋味,吃出鄉情,這些貼近平民生活之需的餐飲服務才是多數博山人的日常需求。例如郝家的肉燒餅和糖火燒,十字路的乾炸綠豆丸和逯家的椒鹽瓤子火燒,穆家的油粉二油餅,東關錢家的乾粉豆腐菜火燒,西冶街老錢家的八寶粥,縣煎街的水煎火燒,城壕萬香齋孫家的燒肉,福門裡石家鹵醬雜拌,劉家的清醬豬頭肉,三元趙家牛肉蒸包,簸箕掌的熟驢肉,豐茂齋的醃鹹菜,西冶街張家的煎包,箔市街李家和河灘石家飯鋪的水餃,縣前街楊大娘的素油餅,下河灘李家的菜煎餅,西關老蔣家的粞藕,王家大姑的地瓜米粥等等,都遠近傳聞。
進入80年代以來,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下,博山的餐飲業開始更加發展。近幾年,隨著博山經濟的穩健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觀念的逐步改變,以及消費方式的顯著變化,形成了餐飲業廣闊的市場。尤其是旅遊業的勃然興起,大大地促進了餐飲業的發展和提高。博山菜當道,大眾菜紅火,民間菜盛行,外幫菜加盟,形成了高擋、中檔和大眾餐飲三大格局,中餐、快餐、旅遊餐、西餐四位一體。截止2001年底,博山全區登記註冊的餐飲企業460餘家,從業人員13000餘人。其發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層次之高,人數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
博山豆腐箱:豆腐箱以其特有的風味,走遍博山的千家萬戶後,競登上了人民大會堂國宴之列,引起了中外客人的極大興趣。然而,它的形成卻鮮為人知。 早在清朝鹹豐年間,博山大街南頭有一張姓,名登科,乳名張九,在京城一家叫“振泰綢緞莊”的大字號里當大師傅。此人聰明能幹,技術高超,在京都號稱 博山廚師第一人 。大約到了光緒年間,五十多歲的張登科因病回到家鄉養病。不到一年功夫,他的病就好了。博山部分商賈。知道張登科是位烹調高手,便與他在當時窯業十分發達的山頭合開了一家飯館,取名為 慶和聚 。一天,張登科在京時的掌柜到周村去辦貨,順路到博山看望他。客人到慶和聚時已是晚上,館子裡準備的菜餚全部銷光,沒有象樣的菜招待客人。張登科靈機一動,用博山優質豆腐為主料,做一道“箱式”素菜,主要配料是用炒過的蠅頭豆腐、海米、木耳、砂仁粉等裝入箱內,整個外觀呈箱形,用油炸成金黃色,勾芡後,更有金箱之感。席間,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客人,吃到這道別具風味的素菜時,讚不絕口。 客人問及張登科菜的名堂時,他只好說出實情,客人見菜的形狀,又品過味道,脫口而出: 真象個金箱,就叫它金箱吧 。在座的一位客人,很是文雅,接過話茬說: 按吃法,叫金箱還不如叫開箱取寶更合情理 。於是,“金箱”這道菜漸漸在山頭部分窯主的酒席上出現。這道菜出現時,是一個大箱形,吃時很不方便。張登科就將其改為若干個“小箱”湊成一個“大箱”。因為此菜是道素菜,山頭人就按當地的命名習慣,管它叫豆腐箱。喜歡點講究的人,還是稱它為“開箱取寶”或“金箱”。
博山烤肉:烤肉是淄博地區傳統名吃。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曾載有“炙燉法”,即先將小豬“揩、洗、刮、削,令極淨。小開腹,去五臟,又淨洗”。然後“緩火遙炙”,烤至“色同琥珀,又類真金”,這樣吃時“入則消,壯若凌雪”,味美異常。
近代博山烤肉在“炙燉法”基礎上經過研製,已獨特風格。約在1905年前,博山“遠興齋”烤肉店店主錢振遠,在一次肘子過油時,偶爾發現肘皮爆花後,肉味更加鮮美。隨後改大烤為小烤,改一般木材為果木劈柴烤制。這樣烤出的肉,皮酥柔嫩,氣味幽香,食而不膩,非常受人們歡迎,博山烤肉由此譽滿山城。後來,博山陸續出現宗、段、周等幾家開辦的“順祥齋”、“遠馨齋”、“振興齋”、“勝華齋”等10多家烤肉鋪,烤肉行當自此興盛起來。
食用以切片冷食及燉湯居多。
博山酥鍋:是一種傳統的時令、節令菜餚,盛行於冬季和春節期間,傳說是清朝初年顏神鎮一位叫蘇小妹的婦女創始,故菜名“蘇鍋”。又因此採用醋料較多,以肉魚骨刺酥爛為主要特徵,“蘇”“酥”諧音,遂改名為“酥鍋菜”。由於酥鍋菜用料廣泛,食用方面,香酥可口,再加易學好做,以至廣為流傳。
酥鍋的原料主要有白菜、藕、海帶、凍豆腐、雞、鴨、肉、魚、排骨、豬蹄等,須依次分層擺放,調料有醋(使原料酥爛)、糖(中和諸料之味)、黃酒(除腥臊)以及香油、醬油、鹽、蔥、姜、花椒等。製作時先用急火燒開,然後用文火燒至肉魚骨刺酥爛為止。離火涼透後,隨吃隨取。

博山 博山
博山 博山

歷史沿革

[隸屬演變] 博山是從周末年流傳孝婦顏文姜的故事開始,博山城後稱顏神、顏神店和顏神鎮。雍正12年(1734年)設博山縣,屬青州府。民國初,廢府,改濟南道,後廢道,歸山東省政府轄。1939年,博山縣抗日民主政權成立,屬泰安、萊蕪、章丘、歷城、淄川、博山、新泰7縣邊區聯合辦事處管轄。1940年,屬泰安專區。1942年與萊東縣合署辦公,後改稱博萊縣。1944年恢復博山縣,屬魯山行署。1945年3月博山解放,8月分為博山縣和博城、黑山、原山3直轄區。1949年10月,撤銷3個直轄區,改為博山市,屬淄博工礦特區。1950年5月博山市併入博山縣。1951年5月成立淄博市,駐博山城裡,保留博山縣,縣府遷經源泉。1955年3月撒銷淄博工礦特區,建立淄博市,原淄博市改為博山區,歸淄博市領導。

顏文姜的故事

在出琉璃和瓷器的博山地埝,有一座鳳凰山,山前有一個顏神廟;大殿修得真夠奇了,琉璃瓦,盤龍柱,整個大殿一根梁也沒有。不過更奇的是,還是殿前的那眼泉子,泉子說不出有多么清亮,多么樣的甘甜了。長年不斷地流成了一條河,當地人叫它孝婦河。都說先有孝婦河,後有顏神廟,這中間自然是有講說的啦。
博山還流傳著一句話:“寅時娶進顏家女,卯時死了郭家郎。”
別尋思這只是一句話,一輩一輩地流傳下來,哪知道這裡面有著多少婦女的冤屈和苦難;可不是幾句話能說到底的。在從前爹娘包辦買賣婚姻的世道里。流傳著“沖喜”的壞風俗,男的病得不中用了,婆家要娶,女方也得去。那時候,鳳凰山前住著戶姓郭的人家,老兩口有一男一女,給兒子說下了青州府顏家莊的一門親事。未過門的媳婦叫顏文姜。她十九歲那年,婆婆想把她娶進門,偏偏在這時候兒子得了重病,眼看就不行了。公公主張把日子往後拖拖,婆婆說:“定下的媳婦,買下的馬,這陣不娶還等什麼時候?”兒子病的越重,她娶得越急,還說給兒子沖喜呢!可憐顏文姜早晨進了郭家的門,沒過一個時辰就做了寡婦。她心想:公公婆婆這么大年紀了,小姑又小,自己要是不支撐這個人家, 叫老人小姑怎么辦?不管怎樣,不能閃得他們樹倒無蔭。顏文姜不光心地善良,還又能幹又勤快,她上伺候公婆,下照看小姑,上炕剪子下炕刀,給一家人做了棉的做單的,做了吃的做喝的,真是從早忙到晚,夜裡還推磨到四更。天有陰晴,月有圓缺。可是顏文姜,日接月,月接年的,年頭到年底,總是這樣苦苦的忙活著。
公公待她還好,婆婆卻又狠又毒,一包壞心眼子。她轉過身罵兒媳婦是“掃帚星”,掉過臉罵兒媳婦是“喪門鏇”,也從來不讓顏文姜走娘家。不用說顏文姜有多么想爹娘了。罵她能忍,苦她能熬,說到做活上,她常想,自己有兩隻手,力氣使了還會有!可是成年價不叫回娘家看看,心裡真想的慌,她央告說:“讓我回趟娘家吧!”婆婆馬上板著臉說:“不行”!
有一天,娘家托人捎口信來,叫她回去看看,公公還通情達理,答應了。婆婆見公公應承了,當著捎信人的面,想要阻攔,又抓不住引子,也只得勉強的放了口。
捎信的人剛剛離了門,婆婆便罵道:“想要脫身走?哼!你這么個螞蚱媳婦,不怕飛了你,要走娘家那也行,不過得當天去,當天回!”
這明擺的是刁難她。從鳳凰山前到青州的顏家莊,少說也有20公里的山石路,顏文姜一聽,心裡犯了難;爬山越嶺去20里,回20里,當天打來回,往返就是40里,時間都跑在路上啦!可是又一想,怎么也不能錯過這個機會呀!哪怕是回娘家看一眼也好。
顏文姜生怕婆婆變了卦,一句旁的話也沒敢言語,連忙答應了。
真是背晦老的連陰天,不會難為一樁便罷手的。婆婆見這一招也難不住顏文姜,立時又生出歪主意,說道:“你答應啦,也不能叫你清身空手的去!你把這塊布拿上,回來得給我做成七雙鞋,八雙襪!按著葫蘆摳籽,這可是規定下來的數,少我一件也不行!”
顏文姜聽了,心裡真是雪上加霜。來回走四十里山路,還要做七雙鞋八雙襪!這不是把人往死道上逼嗎?可是她還是一句怨言也沒有,又連忙答應了。
兩樁事都沒難住顏文姜,婆婆沒了法,氣哼哼的讓兒媳婦走了。
真是禁住身子禁不住心,顏文姜離開了婆家門,走得星飛那么樣快。她的心裡樂一陣,愁一陣,樂得是就要見著爹娘了;愁得是七雙鞋八雙襪,做不起來怎么辦?
說起來真夠苦的了,顏文姜回到娘家,不光自己兩手不停的忙,連左鄰右舍,大姑大姨,加上以前的耍伴,都幫著她鑽針攮指頭的做。要能有辦法把日頭拽住該多好呀,可是不覺得晌午過了。天快黑了,緊忙快忙,做起了六雙鞋八雙襪子,只有一雙鞋還沒來得及做好,顏文姜就急急忙忙地動身回婆家了。
婆婆還兜著豆子,尋鍋要炒哩,正沒法煞氣,就為這一雙鞋沒做起來,抓這個引子把顏文姜狠狠地打了一頓。
那陣,鳳凰山前沒有甜水,要喝甜水得到十里外的石馬去挑。上那石馬村,爬山越嶺不說,中間還得走一段老長的石頭蛋子路,要多難走有多難走。為了一家人能喝上甜水,不管是三伏六月,日頭火毒,還是冷凍數九,北風如刀,顏文姜也是照常去挑。真箇是,天下就有那么一種蛇蠍般的人,一萬個也形容不盡他那些惡處。婆婆就這樣千勢百樣地凌辱作踐顏文姜還嫌不夠,走思生想地又生出了壞點子: 特為地做了一對尖底筲,叫顏文姜挑水用。這樣,一擔水上肩路上連歇息一下也不能夠。光直走不住下,便是鐵打的肩膀也受不了呀!
一天,顏文姜挑著尖底筲又去石馬挑水。那正是伏頂子時候,她儘管動身早,去的路上也沒敢歇歇,緊攆緊攆的,到了石馬村打上水,天就大半頭午了。人都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那日頭火毒火毒的,顏文姜挑著一大擔水,過了一彎又一彎,上了一坡又一坡,走完了石頭蛋子路,爬到了石馬嶺上面。遠路無輕擔,累得她氣喘喘的,通身汗濕得水澆一樣。她望著山山嶺嶺,說道:“黃河還有澄清日,我這苦日子什麼時候才能熬到頭呀!”話聲才落,就聽到 “咴咴”的一聲馬叫,轉臉看到一個白鬍子老漢牽著匹白馬走了過來。這老漢善模善樣,一看就知道是個善良厚道的人。老漢站住了,說:“看你累得汗暴露水的,怏放下歇歇吧!”:顏文姜說道:“我挑的是尖底筲,沒法放呀。”老漢笑了笑,說:“這好辦。”只見他用馬鞭朝青石上指了指,青石板上立時出現了兩個窩落,不大不小,不深不淺,可幫可底正好能放下兩個尖底筲。直到如今石馬嶺上還有兩個窩落,傳說,那老漢是太白金星。
打這以後,顏文姜挑水時,到了石馬嶺上,便能夠放下擔子歇一歇了。有一次,她在那地埝又遇到了老漢,老漢說:“我這馬渴了,你把筲里的水給我的馬飲飲吧?”顏文姜忙答應說:“用前面這一筲飲,回去我喝,後面那一筲給公公婆婆喝。”飲完了馬,老漢送給了她一支鞭子,囑咐說:“你回家把這鞭子放進水缸里,用水時就提一提,多用多提,少用少提,千萬不要提過了頭。還得記住,這事不能讓任何人知道,不然,會出危險地。”說完,一陣風過來,老漢和馬一起都不見了。
顏文姜回去後,悄沒聲地把馬鞭放進了屋裡的水缸里,試一試果然不差。只要把馬鞭子輕輕一提,水缸的水立刻就滿了。從此,她再也不用爬山過嶺上石馬村去跳水了。
可哪有不透風的牆?天長日久,婆婆疑惑起來,心想:“這些日子,掃帚星也沒出去挑水,怎么還有甜水喝?這不是出神了嗎?”她一心想弄個明白,親自去飯屋看看,也看不出什麼來,問顏文姜,也不說,只好把兒媳惡口冷舌地咒罵了個夠,但還是解不了自己的疑心,越發覺得蹊蹺古怪。
這一天,婆婆忽然對顏文姜關心起來,蜜口甜舌地說道:“文姜呀!多日你也沒回娘家啦,你爹娘歲數也不小了,身子骨也不是那么壯實,再說街坊鄰舍七姑八姨的也都想你,抽空回去看看他們吧。”聽說叫她回娘家,顏文姜心裡真歡喜呀,忙問:“我什麼時候走?”“今天晚了,明天一早走吧。”
第二天,顏文姜侍候公婆吃完了飯,里里外外都拾掇好,才高高興興地走出了門。
她頭腳走了,婆婆跟著便把小姑喊到跟前,說道:“你到飯屋看看,那掃帚星成天在那裡弄什麼鬼?找找有沒有可疑的東西。
小姑應聲跑進了屋。東看看,西望望,這裡翻那裡找的,什麼稀罕東西也沒有。末了,鐲開缸蓋,看到裡面有支鞭子,罵道:“真是昏了頭啦,水缸里泡著這么個杭杭子做什麼?”氣得順手往外一拽,扔到了地上,就在這時,山崩地裂地響了一聲,那水柱有一摟粗,順著缸沿往外涌了出來。滔滔滾滾地翻著浪頭朝院子衝去。
這功夫顏文姜才走出去不遠,剛剛爬上了對面地山嶺,聽到“轟隆”一聲響,趕忙回頭一看,哎呀!鳳凰山前全變成一片水了。她知道出了事啦,連忙返身趕回了家裡,只見公公、婆婆、小姑都在水裡蹬歪,她一手拉著婆婆,一手拽著公公,用腳挑起小姑,一下子坐到了水缸口上。水立時消了,水缸不見啦,鞭子也沒有了,就在她坐過的地方,冒出了甘甜的泉水,嘩嘩滔滔地長年淌不完。人們把這泉子叫靈泉,流成的河叫孝婦河。
這孝婦河往北直流入淄川縣境內,河水清清亮亮的,兩岸柳樹成蔭。從那以後不光是風凰山前有了甘甜的泉水,連沿河的人家也都能喝到甜水了。人們感激善良、勤勞的顏文姜,便在泉水的上頭修了個顏神廟。
這就是先有孝婦河,後有顏神廟的傳說。那廟還保留到如今,顏文姜的故事也千人講了萬人講。

顏文姜祠傳說

唐朝初年的一個夏天,唐王李世民率大軍東征。一天,路經西長峪道,來到顏神(今淄博市博山區)神頭這地方。因為天熱,三軍長途拔涉,人困馬乏,大家真是又飢又渴,唐王便傳旨停止前進歇息,尋找水喝。那時,神頭四面環山,人煙稀少,十分荒涼,全軍將士東尋西找,哪裡有水源呢?個個心焦口燥,一愁莫展。正在這緊要關頭,忽然從南面來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慈眉善目,滿面笑容,身著藍粗布衣裙,左手提個四鼻水罐,右手拄一根龍頭拐杖,好象特意送水而來。御林軍見了喜出望外,急急忙忙迎上前去說:“老婆婆,唐天子東征路過這裡,想找點水解解渴。”御林軍邊說邊瞅著罐里的水,等待老人的滿意答覆。老婆婆慈祥的臉上,笑開了花,毫不猶豫地說:“喝唄!天子先喝,大家再喝,一定讓大家喝個飽。 御林軍小心謹慎地接過水罐,心中想:這個四鼻小罐能盛多少水?這么多人怎么能喝飽呢?邊想邊把水罐雙手跪獻給唐王。唐王見了水,二話沒說,端起罐子,咕嘟咕嘟一氣喝了個飽。真奇怪!喝過以後,罐子裡的水還是滿滿的。於是,他又傳給將士們喝,將士們挨個喝完後,又傳給士兵們喝,三軍將士挨個喝飽後罐子裡的水照樣滿滿的。唐王感到很驚訝,心裡揣摩:一定是神仙下凡相助,才要拜謝,抬頭一看,老婆婆卻無影無蹤。唐王立刻派人打聽這是什麼地方?有什麼神廟?御林軍很快探得實情,便向唐王稟報:“這個地方叫顏神,後周時這地方有個孝婦叫顏文姜,她秉性勤勞賢淑,孝敬公婆,治服了洪水之患,救活了一方人的生命,人民感念其恩德,所以就在當地建立了 顏奶奶廟”,四時香火不斷。顏奶奶救苫救難,為民造福,還常常顯靈顯聖呢!”唐王聽了以後,立刻到廟前一看,唉!原來是一座小廟!於是,馬上焚香跪拜,虔誠地禱告說:“您老人家多多保佑,待我東征勝利歸來,一定給您老人家塑個金身,建九十九間無梁大殿。”禱告完畢,大隊人馬又繼續東征去了。
不久唐王東征凱鏇歸來,又路過顏神,卻把許願之事給忘了。當他的大隊人馬走到離神頭五里多遠的馬棚之時,不知從哪裡突然飛來一群大馬蜂,團團圍著唐王的坐騎嗡嗡地叫個不休,怎么轟也轟不走。唐王發怒道:“小小馬蜂,自不量力,怎敢阻擋我的大駕。”於是,命令御林軍驅散馬蜂群。誰知越趕越多,黑壓壓一片,鋪天蓋地,遮住了太陽,陰風陣陣,駭人萬分。結果把驅趕馬蜂的御林軍蜇得鼻青臉腫,叫苦連天,頓時隊伍大亂,不能前進一步。唐王急得團團轉,如坐針氈,束手無策。他靈機一動,覺得馬蜂來得蹊蹺,一定有緣故。於是,派人打聽這是什麼地方。地方官稟告說是顏神地方。唐王恍然大悟,想起了當年路過此處顏神保佑和自己許願之事。仰首觀天,深深地嘆了口氣說道:“朕一旦食言,區區小蟲,也不相容,何況蒼天乎?便急忙下了坐騎,焚香下拜說:“神蜂息怒,寡人因軍務繁忙,忘掉許願之事,望你寬恕,我立即辦理修廟之事,一定不負諾言。“說完之後,也真奇怪,馬蜂立刻散去,雲霧開處,紅日高照,青天再現。
於是,唐王火速傳旨,大軍就地宿營,急速責令地方官,請來名工巧匠,設計圖樣,準備材料,擇地建廟,可是神頭四面環山,地方狹窄;蓋不開九十九間大殿。唐王又重新焚香禱告,說明原因,便在神頭建了九間斗拱承攢的無梁大殿。只見琉璃瓦面,金碧輝煌;五脊六獸,栩栩如生;飛檐斗拱,古樸壯觀;雕樑畫棟,鏤金錯彩。殿前建有雙檐四角攢尖式的香亭,山門外有一對精工細雕的大石獅子把門,真是雄偉壯觀極了。唐王還親筆題 “孝婦祠”三個大字,製成金字大匾,懸掛于山門的上方。
在表榜以孝治天下的宋熙寧年間,又進行了重修,並改稱為“顏文姜詞”。

社會事業

城 鄉 建 設
1986-1997年,博山區城市建設按照總體規劃,聘請了省市外專家、編制完成了博山區風貌規劃、西城區和東城區舊城改造詳細規劃,八陡鎮和夏家莊鎮分區規劃。小城鎮建設按照農業現代化、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區274個村莊全部編制了村莊總體規劃和建設規劃,同時還編制了鄉鎮規劃八圖一書和村莊規劃四圖一書,城市建設初具規模,基礎設備建設不斷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大大提高,截止1997年底,全區建成城區面積22.1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達25.2萬人,規劃區內道路達64.7公里,面積71.3萬平方米,人均占有路面6.7平方米,比1986年人均占有道路面積提高了一倍多,有永久性橋樑27座;引水入博工程建成(天津灣水廠),日供水能力擴大3萬噸,城市自來水管道總長110公里,城區供水覆蓋率為40%;建成7座區域性供熱站,完成2000戶小區管道液化氣安裝。供熱主管網總長22.6公里。新增供熱面積10萬平方米;繼續完善孝婦河綜合治理,新建15公里具有噴泉功能的不鏽鋼雕塑,在孝婦河兩岸建成了1.6萬平方米反映博山人民人文景觀的瑪賽克壁畫。園林綠化取得新進展,1986年以來,累計全區義務植樹108.7萬株,垂直綠化6.8萬株,新增綠地24.1萬平方米,新植27條道路行道樹,建設了憩園、澄園等10個城區遊園,全區現有園林地353.64公頃,其中公共綠地147.56公頃,城區綠化覆蓋率42.54%,人均公共綠地7.45平方米,綠地率達到30.8%,3項指標均超過國家級園林城市標準。
群文舞台
較為豐厚的文化積澱,為博山區民眾文化的繁榮活躍奠定了基礎。多年來,本著“廣聯社會,突出主鏇,提高品位,形成特色,促進繁榮,在繁榮中發展,在普及中提高”的原則,博山區充分發揮設施和人才優勢,調動社會力量,大力開展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發展,有利於提高全社會思想道德素質,有利於鞏固發展“先進縣”成果,貼近區中心工作和廣大人民民眾生活的文化藝術活動。
文化廣場是民眾文化活動的大陣地,是諸多民眾文化活動形式中的“大文化”,它以普及面廣、觀眾參與多的優勢,在提高廣大人民民眾的綜合素質和三個文明建設中有著其他文化活動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博山區利用較好的設施,廣泛開展了廣場文化活動。近年來,從菅造一個文明、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出發,在明園廣場、福樂園廣場、澄園廣場、憩園廣場、世紀廣場組織了廣場文化展演,充分體現了活動空間大、民眾參與熱情高、社會支持力度強、內容豐富多采等特點,令山城人民振奮和高興。特別是在2003年,全區共投資500佘萬元,建成40餘個文化廣場,50餘個文化大院。博山區白塔鎮有規模、達標準的文化廣場己發展到11處,幾乎村村都有文化廣場。夏家莊鎮投資1000萬元建成的占地300餘畝的蓮花山公園更是成為社區民眾文化休閒、娛樂的理想場所,在今年的9月份,蓮花山公園被省文化廳授予“省優秀文化廣場”榮譽稱號。
博山區目前擁有作家協會、音樂家協會、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攝影家協會、京劇愛好者協會、文石盆景協會、中老年藝術團、青年文藝中心、少兒藝術團等一批專職和業餘相結合的門類齊全的藝術隊伍,為博山區民眾文化事業的繁榮和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文化建設載體的形成,大大促進了全區民眾文化事業的繁榮,龐大的文化藝術隊伍為我區民眾文化事業的繁榮活躍奠定了基礎,各種形式多樣、健康向上、喜聞樂見的民眾文化活動得以廣泛開展。博山區連續開展了“先進文化進社區”、“十佳百戶”特色小康家庭評選、“十佳文化校園”評選、“全區村歌創作歌詠大賽”等各類民眾文化活動。並利用傳統節日,連續22年組織開展了春節、元宵節文化系列活動,其中包括焰火晚會、民間扮玩表演、鑼鼓大賽、民間花燈展、迎春文藝調演、美術書法攝影展覽、春節文藝晚會等,中央電視台、山東電視台都曾對活動盛況給予了宣傳報導。特別是鎮、村,尤其是邊遠地區鎮、村,也利用這一節日,自發組織開展了民間花燈展、扮玩表演、戲劇演出等,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感染力。近年來,為塑造博山全新的人文精神,提高博山城市文化品位,架構二座崇尚道德、誠信文明的人文環境積招商環境平台,我們又連續舉辦了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旅遊節暨文姜廟會,其規模之大、內容之多、效果之好,深得百姓和社會好評。同時,圍繞重大慶典活動,舉辦了較高水平的系列文化活動。如舉辦了影響較大的紀念焦裕祿誕辰80周年全國書法展,“裕祿故鄉行”一一全國百名攝影家採風攝影展和有全國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劉斌等參加的博山區實踐三個代表大型文藝晚會。利用文企聯姻搞活動,先後舉辦了博山區“商業銀行杯”風箏放飛賽、全區“信合杯”少兒六項藝能大賽、“泰和杯”鑼鼓大賽等,還與博山金店、土管局、海爾集團、中保公司聯合開展了電影放映周、日活動,既加強了經濟與文化的溝通與交流,又拓寬了社會文化社會辦的路子。持久開展了文化下鄉活動。近年來,博山區把民眾文化的工作著力點放到了農村,先後組織區業餘藝術團、京劇愛好者協會、梨園戲曲研習社、票友劇團等分赴農村送戲下鄉。自2001年至今,己累計演出210場,還接待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組織的省歌舞劇院下鄉慰問團,安排到鎮村演出10場,極大的促進了博山地區民眾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博山區文化館
博山區文化館現有幹部職工19人(其中4人提前離崗),中共黨員9人,民主黨派2人,大學本科學歷4人,大專學歷15人,大專以上學歷占幹部職工總數的100%,全館人員均通過了職工教育和崗位培訓。有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占全館人員總數的90%,其中副高1人,中級12人,助級4人。現有館舍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職工宿舍1300平方米。館內設有舞廳、展覽廳(兼美術活動室)、舞蹈排練廳、音樂廳、電子琴活動室、資料市等活動場地,其中舞廳、舞蹈廳常年用於開展中老年、少兒文化活動。
館內設文藝部、美術部、創作部、辦公室、財務部、美術服務部,崗位分明、職責明確。建立健全了目標崗位責任制和各項管理制度,確保了文化館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
博山區文化館始建於1949年9月。1950年5月博山文化館改稱“博山人民文化館”。1952年3月博山人民文化館更名為淄博專署淄博市聯合文化館。1955年區劃變更,文化館更名為 “博山第二文化館”。1955年3月,聯合文化館改稱為 “淄博市中心文化館”。1957年撤消博山第二文化館,合併到第一文化館改稱 “博山文化館”。下設文藝組和宣傳組。1967年博山區革委宣布撤消文化館,全部物資交區行政科,人員到幹校參加勞動。1968年博山區革委政治部把博山電影院、電影隊、市工人文化宮、市藝術館、市圖書館、博山人民劇場以及參加幹校勞動的博山文化館全體人員合成一處,成立了“博山區毛澤東思想宣傳站”。1969年又經博山區革委公布建立 “博山區紅色文化宣傳站”。1970午1月,博山區文教局革委會又將其改建為“博山區工農兵文化宣傳站”。1973年又恢復博山區文化館,辦公地點由市工人文化宮遷至博山百貨大樓對面小樓上辦公。1976年,文化館又搬至博山縣前街。1977年,在文化館舊址(北亭子)新建750平方米二層辦公樓。1978年文化館遷至北亭子新樓。
博山區文化館主要服務項目:
1、開辦各類少兒藝術培訓班;
2、策劃、承辦文藝演出、各類藝術展覽;
3、創作文藝作品,輔導基層文化活動;
4、書畫裝裱、文化用品等。
博山區圖書館概況
博山區圖書館座落於中心路東首怡園,東倚荊山,西靠范河,南亭此苑,環境優雅。本館現有職工11人,中級職稱9人。館舍總面積1730平方米,設有借書室、閱覽室、少兒借閱室、采編室、資料室、電子閱覽室、自學室、地方文獻室等業務服務視窗。館內藏書10萬冊,期刊200餘種,電子圖書、視聽資料1200冊(盤)。先進的設施,一流的服務,是讀書學習的理想場所,是遨遊知識海洋的一方聖地。
博山區圖書館牢固樹立“大文化”觀念,堅持正確的辦館方向,堅持“讀者至上,服務大眾”的工作方針,精誠團結,紮實工作,與時俱進,工作管理日新月異。1989年被山東省文化廳授予“先進圖書館”稱號;1999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國家一級圖書館”。博山區圖書館緊隨時代步伐,貼進現實生活,在保持傳統服務的同時,新上微機25台,使圖書館數位化、網路化成為現實。目前,已按照標準的MARC著錄格式,建立了我館的藏書文獻資料庫,實現了采編和流通的自動化。電子閱覽室開通了中華寬頻網,開設了Internet網路服務、電子閱覽、信息廣告、諮詢服務等項目。
2004年7月,博山區圖書館順利通過了第三批國家圖書館評估定級複評工作。

地方名人

“一代帝師”、《琉璃志》的作者---孫廷銓
在博山,知道孫廷銓的人並不多,但提到孫國老,幾乎家喻戶曉。原因之一是“國老”地位、聲望顯赫。孫國老在清代做過“三部”尚書,還曾教過皇帝老兒,被稱為“一代帝師”。原因之二是孫國老才氣過人,比如他《柿岩贈禹年》中的佳句“山從屋上嵐煙合,水抱村流澗響聞。北渚漁樵通遠望,西疇巾駕逐歸雲”確是景動情濃,膾炙人口。
孫國老官高才秀,史志上都把他作為名人記載,但對他所寫的《琉璃志》卻提及太少,其實,這才是他一生對祖國科學技術所做的最大的貢獻。
孫廷銓,字枚光,顏神(今博山)大街人。明崇禎十二年他考中舉人,翌年成進士,數年後官至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要職。1662年(康熙元年),官拜內秘書院大學士,入參機務,在任年余,稱“患怔沖之疾”,告病請歸。1664年冬,孫廷銓回到故鄉顏神鎮,杜門謝客,焚香著書,寫成《顏神雜記》等著作。
“琉璃”是《顏神雜記》物產篇中一節,內容完整,記載周詳。乾隆十年的《昭代絲書續集》將其收入,並題曰《琉璃志》。孫廷銓的《琉璃志》,以科學的紀實的態度和筆法,僅2000餘字,就把琉璃及其產品的成份、煉製過程、產品種類、製作工藝,及至闡明自己對琉璃的來源生成,摒棄唐代訓詁學家顏師古“琉璃乃自然之物”而採納宋代程大昌“鑄石為器,古已有之”、“雖西域琉璃,亦用石鑄,無自然生成者”的觀點,寫得有章有序,清清楚楚。《琉璃志》是一部系統而全面地記述琉璃工藝技術的科技文獻,這對後來博山琉璃業的發展以及專家學者對博山琉璃的探討與研究,都具有翔實可靠的史料價值。
孫廷銓大半生做官,他怎會寫出這樣一部科技文獻作品呢?據記載,博山琉璃業元代初具規模,興於明代,發展於清代。孫廷銓祖上幾輩人均從事琉璃的生產和經營,到孫廷銓的曾祖孫延壽已是“隸籍內廷,班匠事焉”,即孫家不僅經營、生產琉璃,而且充任了管理琉璃作坊的“官”。顯然,這個足以稱得上“琉璃世家”的家族已經有了製作經營琉璃的足夠經驗。耳濡目染,家學薰陶,為孫廷銓晚年撰寫《琉璃志》打下了豐厚的基礎,而一部《琉璃志》,更為後世琉璃業的發展奉獻了寶貴的技術和資料。

清代現實主義詩人---趙執信

趙執信,字伸符,號秋谷,晚號飴山老人。生於康熙元年(1662年),卒於乾隆九年(1744年),青州府益都縣顏

博山博山
神鎮人。趙執信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曾祖趙振業,明天啟乙丑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入清以後,作過山西、江南兩布政司參議。叔祖趙進美,明崇禎庚進士,入清以後,官至福建按察使。趙執信的祖父趙雙美,只是一個拔貢;父親趙作肱,僅是一個增生。他的岳父是同里內秘書院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孫廷銓的長子。他的岳母是刑部尚書王士禎的從妹。
童年的趙執信,就表現出了過人的天才。九歲寫的文章,就“以奇語驚其長老。”十四歲考中秀才。十七歲,中山東鄉試第二名舉人。十八歲,中會試第六名,殿試二甲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二十三歲就擔任了山西鄉試正考官;二十五歲升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討,名躁京都。其時,名士朱彝尊、陳維崧、毛奇齡非常賞識趙執信的才華,“尤相引重,訂為忘年交”(《清史稿、趙執信傳》)。一代詩宗王漁洋也心折其才和他相互酬答。“朝貴皆願納交,而先生性傲岸,恥有所依附,落落如也。故才益著,望益高,忌者亦益多”(黃叔琳《趙執信墓表》),“士以詩文贄者,合則投分訂交,不合則略視數行,揮手謝去,是以大得狂名於長安”(陳恭尹《觀海集序》)。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即趙執信二十八歲時,發生了“《長生殿》劇禍案”。在這個暴露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和南北黨爭的案件中,趙執信成為被排陷的主要對象。這年八月中旬,趙執信被該劇的作者、友人洪升邀請觀演《長生殿》傳
博山博山
奇。由於這次宴飲觀劇是在康熙佟皇后病逝尚未除服的“國恤”期間舉行的,被給事中黃六鴻乘機彈劾,趙執信被以“國恤張樂大不敬”的罪名革職除名,結束了他在北京的十年仕宦生涯。當時京都有人對趙執信的才華和遭遇發出了“秋谷才華向絕儔,少年科弟盡風流,可憐一曲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的感嘆。
從削職還鄉到六十三歲是趙執信的漫遊時期,期間,除斷續家居外,大部分時間浪跡江湖。他東至黃海,西到嵩山,南到廣州,北至天津。遊歷的地區除山東外,有河北、河南、江蘇、浙江、江西、廣東。特別是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他前後到過五次,最後一次竟在蘇州住了四年。多次的漫遊,使他逐漸深入社會,接近人民。他由官場的黑暗逐漸認識到社會的黑暗;由個人的不幸逐漸認識到人民的苦難。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的現實主義詩篇。如:反映蟲災的《紀蝗》;反映水災的《大堤嘆》《碧波行》 ;反映旱災的《紀旱》《久旱》 ;反映雹災的《刈麥二十韻》。反映農民暴動的《氓入城行》則是他現實主義詩篇的頂峰。在詩歌理論上,他對王士禎的“神韻說”持不同見解,這些不同見解,主要收集在他的詩話《談龍錄》里。
雍正三年(1725年),六十三歲的趙執信結束了他的漫遊生活。返回故里。次年,他退居因園到乾隆九年(1744年),隱居終身,以隱晦曲折的筆法繼續在反映現實。
趙執信的著作已經刊行的有《飴山詩集》十九卷,《飴山文集》十二卷,《詩餘》一卷,《談龍錄》一卷,《聲調譜》一卷,《禮俗權衡》兩卷等。
資深同盟會會員----蔣洗凡
蔣衍升,字錫藩,又字洗凡,博山縣(今博山區)大街報恩寺村人。 十餘歲中秀才,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同徐寶田、張季元等人創辦公立高等國小堂,開博山新學之始。同年,考入山東省師範學堂,後被選送日本留學,就讀於弘文學院,次轉入明治大學法政專科。赴日不久,聽到帝國主義要瓜分中國的訊息,刺指血書“不清中原,有如此血”。與徐鏡心、丁惟汾、謝鴻燾等10餘名山東留日學生一起參加孫中山在東京創立的同盟會,1906年,同盟會山東分會創辦《晨鐘》周刊,他任主編,宣傳孫中山反清抗清救國救民的革命主張,痛斥清廷貪官酷吏的罪惡。爾後,《晨鐘》周刊秘密傳入國內,對革命產生影響。
1911年1月,,同盟會推選蔣洗凡等6人為全國總代表,回國組織模範體操團,為推翻清王朝訓練骨幹。總部設在上海,蔣洗凡主持總部工作,聯絡各省以為策應。10月10日武昌起義,各省相繼宣布獨立。他與數十人赴濟南策動山東巡撫孫寶琦在13日宣布獨立,時隔幾日,孫寶琦反悔,取消獨立,大肆屠殺革命黨人。此時,同盟會山東分會推舉蔣洗凡為代表赴上海都督陳其美計畫軍事並約為內援,以達到促山東獨立之目的。不久,山東煙臺革命黨人起義,成立軍政府。
1911年1月,,同盟會推選蔣洗凡等6人為全國總代表,回國組織模範體操團,為推翻清王朝訓練骨幹。總部設在上海,蔣洗凡主持總部工作,聯絡各省以為策應。10月10日武昌起義,各省相繼宣布獨立。他與數十人赴濟南策動山東巡撫孫寶琦在13日宣布獨立,時隔幾日,孫寶琦反悔,取消獨立,大肆屠殺革命黨人。此時,同盟會山東分會推舉蔣洗凡為代表赴上海都督陳其美計畫軍事並約為內援,以達到促山東獨立之目的。不久,山東煙臺革命黨人起義,成立軍政府。
1912年,南京政府委胡瑛任山東都督,蔣洗凡任秘書長。他先到煙臺組織都督府,運籌一切,策應各方,並創辦《東亞日報》,自作總編輯,宣傳民主共和。同年8月25日,同盟會與其他革命團體在北京聯合組成國民黨,山東支部隨即成立。蔣洗凡任山東支部稽勛局局長,嗣後被選為支部部長,並任省議會議員,又被選為議長候選人。
1913年,袁世凱竊國,獨裁專制,暗殺國民黨人,11月3日宣布解散國民黨。11月7日,山東都督靳雲鵬突派騎、步兵包圍省黨部勒令解散。蔣洗凡面對危局,從容鎮定,處事如常,使黨部人員免遭屠虜。翌日,他印發通啟,告慰全省國民黨人不要以小不忍而亂大謀,保存力量,以利後圖。之後,返回博山。
1914年10月,日本侵略軍占領膠濟路,紛集博山。他代表鄉人與其談判,使之企侵略行徑有所收斂。
1915年3月25日,蔣洗凡患猩紅熱逝世。年僅34歲。他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山東的早期領導人之一,其短暫的一生憂國憂民,追隨革命,其革命形象正如他詩中所寫??“義氣塞兩間,肝膽照千古”。
直接稅創辦人---高秉坊
高秉坊(公元1890-1970年),字春如,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域城鎮大李家村人。他自幼聰慧好學,就讀博山縣高等國小堂,畢業後考入山東農林學堂。1915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學農林科。畢業後,任濟南模範森林局局長、青島農林事務所主任等職;1924年南下參加國民革命,任廣東革命政府財政廳秘書;國民政府遷寧後,歷任工商部、實業部總務司司長、財政部賦稅司司長;1936年起任財政部直接稅籌備處主任、直接稅署署長,成為中國直接稅的創辦人。
1945年遭國民黨反動派陷害入獄。1950年被我中南財委聘為稅務專員。大區撤銷後,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兼稅務專員等職。1970年病逝於長沙,終年80歲。
高秉坊早年參加國民革命,一生中在山東工作4年,他擔任濟南模範森林局局長時,深入荒山僻嶺,依靠山區農民,在泰岳後麓長城嶺一帶,興辦第一林場,當地村民曾在林場中心建一“造福無疆”的牌坊,紀念此舉。他還利用設在濟南市的辦事處辦起了森林種苗交換所,發揮機關人員的專業特長,為津浦線早期在濟南、泰安、曲阜等地建賓館,美化庭院;幫助京綏鐵路局採購數千斤榔榆樹種,綠化線路。公餘時間,他撰寫了《中國森林學概論》。1922年高秉坊調任“中日魯案督辦公署”實業處技術員兼公產委員會委員,負責辦理青島及膠濟鐵路沿線林業的對日交涉及接受事宜。他矢志於職,調查研究,提出《日本在太平洋會議議決交還青島後,濫伐之森林價值應退還中國》一案,力爭國權,後在《青島之森林》中刊出。交涉結束後,他即留任青島農林事務所主任技師,繼續為山東林業發展效力,直至1924年張宗昌督魯,形勢惡化,他被迫離青,南下廣州。
高秉坊參加國民革命後,先後在工商部、實業部、財政部任職,莫不勇於任事。他任實業部總務司長,大力推行國貨展覽、工業試驗,後任財政部賦稅司長,堅持清理地方財政、廢除苛雜,舉辦土地陳報,推行縣市預算,在此基礎上又創辦了所得稅、直接稅推行全國,倡導“新稅新人新精神”,表現出在財稅方面的卓越才能,成為民國時期開創新稅務的主要人物。
高秉坊受命擔任所得稅處主任、直接稅署署長之後,首先針對當時各地軍閥割據、政令不統、各行其事的混亂狀態,首先從整理地方捐稅、財政入手,逐步設立所得稅辦事機構,親自主持制定了《所得稅暫行條例》、《所得稅實施細則》,並履行立法程式,報由國民政府、行政院明令公布全國,自1936年10月1日起執行。高秉坊大膽起用有文化和專業知識的人才,摒棄舊官場任人唯親的陋習,改用公開招考辦法。他主持開辦直接稅人員訓練班,培訓高級稅務人員。隨著各省相繼設立了直接稅辦事處,需用人員增加,直接稅署還委託浙江、江西、陝西等省全世界初級稅務員培訓班,就地招考培訓,就地分配工作,適應了工作的需要。每次辦訓練班和講座,除聘請學者、專家授課外,高秉坊經常親自演講,提出“廉、能、勤、毅”的稅訓,作為稅務人員的工作、生活規範。他認為,稅制、稅風、稅訓為直接稅的三大基礎。
在徵收所得稅的方法上,高秉坊主張改革舊稅局自征自收模式,實行稽徵與收款絕對分開,即:稅局負責核定的納稅額、填發通知單,由納稅人持單直接向徵收稅款的銀行或郵局交納,當天轉入帳戶。這樣,既可保徵稅款及時入庫,又預防了截留稅款甚至稅務員貪污等弊端,為後來實行公庫法奠定了基礎。1942年,直接稅署又接管了營業稅,由高秉坊兼任重慶營業稅處主任,負責機構撤併。
高秉坊提倡“新稅新人新精神”,堅持自辦稅訓班等,得罪了國民黨CC派勢力。他接管營業稅時,不理睬中統頭子徐恩曾的暗示,將6箇中統分子擔任的分局長撤了5個,並裁汰了800餘名不稱職者,而對各人後台與背景未予考慮,且與在財政部兼任輯私署長的戴笠又有積怨。所以,當孔祥熙1944年赴美參加國際會議長期不歸,高便完全處於孤立無援地步。一場蓄謀已久的由CC派特務精心炮製的“高秉坊貪污案”便發生了。1945年2月5日,蔣介石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名義,由代電形式,假“串通舞弊挪用保證金”的罪名,令財政部將高撤職查辦。接著,又續發高秉坊貪污瀆職報告一件,嚴令各有關部門併案查辦。重慶地方法院遂於5月5日開庭公審,法庭無視章士釗等律師的有力辯護和無罪物證,將高判處死刑,褫奪公權終身。一時轟動全國,輿論譁然。國民黨元老、司法院長居正,對法院院長嚴詞質問;山東同鄉代表丁惟汾、孔德成,社會賢達胡厥文、吳蘊初、李燭塵等,激於義憤,代表遷川工廠等19個團體,相繼具呈最高法院,呼籲保障人權。新上任的財政部長俞鴻鈞亦認為誣證與事實不符,經徹查匯成21條,為高辯解,並呈請蔣介石飭最高法院慎重處理。1946年1月20日法院改判無期徒刑。高仍不服,聲請復判,但無奈社會黑暗,冤獄已成,只好忍辱服刑。
1949年11月25日,重慶解放前夕,高秉坊才被釋放出獄。遂攜眷赴長沙暫住。1950年6月,接中南財委電令,聘他為中南稅務專員,即赴武漢供職,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效力。高秉坊生前,撰寫過《冤獄回憶》一文,章士釗先生在《高春如冤獄記書後》寫到:“計其時大小官吏靡不貪,獨此署長為山東博山人,衣履不整,齊氣甚重,而貿貿然以“稅新人新精神新”相標榜,與天下共指目為陰賊險狠之CC派為敵,號曰不貪,不可能假。”對高秉坊的為人作了高度評價。

人民好公僕---焦裕祿
焦裕祿,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崮山鄉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時代唯讀了幾年書就在家參加勞動。
抗日戰爭期間,焦裕祿家中的生活越來越困難。他的父親焦方田走投無路,被逼上吊自殺。日偽統治時期,焦裕祿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後又被押送到撫順煤礦當苦工。焦裕祿忍受不了日寇的殘害,於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
博山焦裕祿
回到家中,因無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蘇省宿遷縣,給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兩年長工。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焦裕祿從宿遷縣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當時他的家鄉雖然還沒有解放,但是,共產黨已經在這裡領導民眾進行革命活動,焦裕祿主動要求當了民兵。當民兵後,他參加過解放博山縣城的戰鬥。
焦裕祿於1946年1月在本村參加中國共產黨。不久,他又正式參加了本縣區武裝部的工作,在當地領導民兵,堅持游擊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他帶領民兵參加過不少戰鬥,以後又調到山東渤海地區參加過土地改革複查工作,曾擔任組長。
解放戰爭後期,焦裕祿隨軍離開山東,到了河南,被分配到尉氏縣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後擔任過副區長、區長、中共區委副書記、青年團縣委副書記等職。而後又被先後調到青年團陳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團鄭州地委工作,擔任過團地委宣傳部長、第二副書記等職。
1953年6月,焦裕祿回響黨的號召,被調到洛陽礦山機器製造廠參加工業建設,直到1962年。他在這個工廠擔任過車間主任、科長。在此期間,焦裕祿還到大連起重機廠實習了一年多。1962年6月,為了加強農村工作,焦裕祿又被調回尉氏縣,任縣委書記處書記。1962年12月,焦裕祿被調到蘭考縣,先後任縣委第二書記、書記。
蘭考縣地處豫東黃河故道,是個飽受風沙、鹽鹼、內澇之患的老災區。焦裕祿踏上蘭考土地的那一年冬天,正是這個地區遭受連續3年自然災害較嚴重的一年,全縣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年最低水平。他從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他說,“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他拖著患有慢性肝病的身體,在一年多的時間裡,跑遍了全縣140多個大隊中的120多個。
在帶領全縣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鬥爭中,焦裕祿同志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瓢潑的時候,他帶頭趟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幹部訪貧問苦,登門為民眾送救濟糧款。他經常鑽進農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把民眾同自然災害鬥爭的寶貴經驗,一點一滴地集中起來,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財富,成為全縣人民戰勝災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祿對同志對人民滿腔熱情。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民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民眾的面前;在民眾最需要幫助時候,去關心民眾、幫助民眾。他的心裡裝著全縣的幹部民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經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騎不了車,即使這樣,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下鄉,直至被縣委強行送進醫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他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同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號召全省幹部學習焦裕祿同志忠心耿耿地為黨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全面介紹了焦裕祿的感人事跡,同時還刊登了《向毛澤東同志的好學生??焦裕祿同志學習》的社論。隨後,全國各種報刊先後刊登了數十篇文章通訊,在全國掀起了一個學習焦裕祿的熱潮。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領導幹部要學焦裕祿》的社論,在神州大地再掀焦裕祿的熱潮。焦裕祿同志是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學習的榜樣。
著名歌唱家---吳雁澤
吳雁澤是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歌劇舞劇院黨委書記,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員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當代十大音
博山博山
樂家之一,文化部授予民族聲樂表演藝術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少數民族聲樂學會副會長。
吳雁澤,於1940年3月出生,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報恩寺村人。1959年7月在淄博市第一中學高中畢業後,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本科。1964年畢業並留學院任教,64年因工作需要,被派赴武漢歌舞劇院工作。歷任武漢劇院歌劇團團長,劇院副院長,院藝委會主任、院長、 藝術總監、武漢市文化局副局長併兼任武漢市文聯副主席、音樂家協會主席、湖北省青聯副主席等職。湖北省第五、第六屆政協委員,省第五次黨代會代表,市第七次黨代會代表,85年武漢市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89年評為國家一級演員,90年被授予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91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92年初被中央文化部調回北京。
三十年來從事中國民族聲樂演唱、研究工作。79年起曾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福州、西安、廈門、武漢、桂林、成都、哈爾濱等城市成功地舉辦了個人獨唱會。近年來在國家大的慶典活動及重要的文藝演出中皆擔任獨唱節目,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讚揚及音樂界權威人士的高度評價。
吳雁澤曾代表國家出訪過義大利、德國、奧地利、英國、北歐四國,日本、朝鮮、新加坡、越南、前蘇聯、委內瑞拉、蘇丹、特里尼達和多巴歌、蓋亞那、台北、香港、澳門等近二十個國家和地區,均受到高度評價。在義大利米蘭音樂學院一曲《啊!我的太陽》震驚了義大利歌壇,報刊評價是來自東方的第一位男高音成功者。91年在新加坡舉辦個人獨唱會,轟動新國,新國音樂家在報上撰文稱讚《中國美聲唱法震撼獅城》,我國《參考訊息》報特將此文於91年10月12、13兩日連續轉載,為祖國的聲樂藝術事業爭了光。89年、94年兩次在港舉辦音樂會均受到香港聽眾的熱烈歡迎,報紙一再評論是“真正中國民族特色的高水平演唱”。93年9月底赴香港大學參加中國聲樂研討會,發表了《繼承傳統,借鑑西洋,為祖國民族聲樂藝術事業作出貢獻》的論文。與會者一致認為該文對中國聲樂事業的發展、建設具有相當高的價值,突出的體現了吳雁澤在繼承中國民族、民間演唱,發展中國美聲唱法的重要作用。93年12月首次赴台北演唱,轟動台北,台北聲樂家協會理事長劉塞雲女士稱讚此次演唱解除了多年來存在於聲樂界的爭論難題。台北的《中國時報》、《民生報》、《聯合報》都刊登了吳雁澤的大幅照片,並稱是邀自大陸的貴賓,“吳雁澤的歌唱技巧是獨有的歌唱藝術”!94年9月15-18日期間應澳門全國政協副主席馬萬琪先生的邀請,隨廣東省民族文化促進會訪問演出,馬萬琪先生稱讚吳雁澤唱出了“最純正的中國歌曲,令澳門聽眾大飽耳福”。並再次邀吳雁澤赴澳門演唱。
吳雁澤先生曾任中央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河南大學、華中理工大學藝術系、江漢大學、西江大學等院校的兼職和客座教授。
八十年代以來,吳雁澤曾在國內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91年出版了《我的演唱技術、技巧的形成》聲樂專著。中國唱片社為吳雁澤出版過5個聲樂專輯錄音帶和5張雷射唱盤。曾榮獲95年金唱片獎。聲樂套曲《英雄的大別山》至今仍廣為流傳。

博山工藝美術師---陳貽謨
陳貽謨,男,1933年9月生,山東淄博市人,山東矽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山東省矽酸鹽研究設計院),高級
博山博山
工藝美術師,自幼跟隨父親著名陶藝家陳懷慈學藝,1958年進修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山東矽院藝術總監。從事陶藝50多年來,獲部、省、國際獎98項,其中部級4項,國際大獎3項。組織、設計、研製中南海紫金閣、釣魚台國家用瓷,受到社會各界讚譽。開發“龍山文化”黑陶藝術研究,被省級以上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收藏11件,被選為國家級禮品瓷8件。撰寫論文4篇發表於《中國陶瓷》、《山東陶瓷》,多數精品分別在美國、日本、泰國等10個國家展出,被中央新聞製片廠拍進“祖國陶瓷新秀”。21件精品出版在《中國美術全集》、《中國當代陶瓷畫集》、《中日工藝叢書》。
1958年獲毛主席金質獎章。1989年,他的黑陶作品《關公》等珍品的均獲中國淄博國際陶瓷節精品大獎。1990年,他赴泰國舉行個人作品展覽,深受好評,其黑陶作品《關公》等被該國鑑賞家收藏。1988年,他出席全國藝人代表會議,被輕工業部評為全國優秀工藝美術專業技術人員稱號。1989年被淄博市授予科技拔尖人才稱號。1992年他赴日本參加美濃國際陶藝展,進行學術交流,受到日本專家們的讚賞。1993年被評為省工藝美術大師。

山東武術名家---牛懷祿
牛懷祿,男,1942年生,山東省蒙陰縣人,我國當代傑出的武術名星,高級教練員,中國武林百傑之一。現任山東省武

博山博山
術院業務部主任,山東省武術協會副秘書長。
牛懷祿幼年家境困難,隨父親遷居博山,在李家窯村定居。
博山(今淄博市博山區)古屬齊國,是著名的瓷都。博山是一個山明水秀,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在齊國尚武遺風的影響下,淄博人有悠久的習武傳統,而李家窯又是淄博開展傳統武術最為普及的村。
1951年,9歲的牛懷祿拜在查拳名師袁永周先生門下習武。袁師
授徒嚴格,十分重視基本功的訓練,對腿功、腰功、樁功都有獨到的要求,牛懷祿聰明好學,練功極為刻苦,使他幼年就打下了堅實的武功基礎。 後來,因受生活所迫,12歲的牛懷祿便輟學參加了工作,在淄博美術玻璃廠學習美術雕刻。儘管工作很忙,他工余時仍堅持練功,嚴寒、酷暑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數年後的牛懷祿,練成了一身過硬本領,他尤擅長槍。他的“子午槍”是當今武林一絕,舞將起來,呼呼生風,確有波水不透之神妙。
1959年,他入選山東武術隊,得到了當代著名武術家周永福、趙瑞章老師的精心指點,使他武藝大進,身體素質各項指標和套路、器械的演練技巧,均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1963年,他在上海舉行的全國武術比賽中,榮獲槍術冠軍、拳術和刀術第4名,在國內武壇中漸露鋒芒。1964年,在濟南舉行的全國武術錦標賽中,他一舉奪得男子全能、長拳、槍術、棍術4項冠軍,刀術亞軍,並獲得醉拳表演一等獎,他以卓絕的技藝,樸實大方的表演風格,堅實的基本功,獲得了武術前輩的好評。
1965年,在當時武術作為表演項目的第二屆全運會上,牛懷祿仍有上乘表演,深受國內外行家的讚賞。
1971年,他任教練工作。期間,始終把育人放在首位,既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又在生活上細緻入微的關心愛護他們,使他們樹立為國爭光的遠大理想。授業中,他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對傳統基本功法的一招一式都按規範化要求訓練學生,精心培養出的一代武林英傑,如趙翠榮、於霞、楊晴華、林淑萍、杜傳揚、崔志強等,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1972--1988年間,他曾7次作為中國武術代表團教練、運動員,出訪美國、墨西哥、澳大利亞、日本、埃及、摩洛哥、索馬里等,為弘揚中國武術,增進國際間的友誼作出了貢獻。
他在援外任教期間,培養出了一批外籍武林高手,其中加籍運動員寶寶獲得美國國際武術邀請賽棍術冠軍和1985年西安國際武術邀請賽女子全能亞軍,刀術、拳術亞軍,是所有國外參賽運動員的佼佼者。除教學訓練外,他利用業餘時間,通過電台、報紙等宣傳工具向國外朋友講授中國武術的發展史,拳術和器械的演練方法,深受中外朋友的歡迎,擴大了中華武術在國際上的影響。
牛懷祿不僅是當代著名武術家,還是一位武術改革家,他治學態度嚴謹,但又不墨守成規,主張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要有所創新。1974年,他根據醉拳、地功拳的跌、撲、摔、翻、跳的演練特點,巧妙的揉進了長拳動作,並進行串編,形成了有別於醉拳、地功拳風格的“地趟拳”,成為新拳種的創始人。
“地趟拳”演練風格新穎,勢如猛虎,迅如狡兔,難度極大,為國內外武術愛好者所青睞。 此外,牛懷祿的著作還有《子午槍、青雁拳》 ,發表過《淺談長拳類型的套路訓練》《武苑奇葩爭研鬥豔》《談近幾年武術在國內外的發展》等論文。
為了表彰牛懷祿對祖國武術事業所作出的貢獻,山東省委和省政府於1984年授予他“振興山東體育”榮譽證書;1985年獲國家體委頒發的“新中國體育開拓者”榮譽獎章和證書;1988年榮獲首屆國際武術節組委會頒發的“武術貢獻”獎盃和證書。
1994年被聘為《中國武術百科全書》編委會委員。1995年被評為中華武林百傑,應加拿大武術協會聘請,1997年再次赴加拿大任教一年,為中國武術走向世界貢獻畢生力量。
女飛行師長---岳喜翠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中國空軍唯一的一位有指揮權的女飛行師長、屈指可數的女特級飛行員、功勳飛行員--岳喜翠,出
博山博山
生在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岳莊東村一個普通礦工的家裡。
幼年,岳喜翠隨父親工作調動到了泰安,1965年國中畢業時,恰逢空軍部隊招收第三批女飛行員,全縣只有一個名額,萬里挑一,她幸運的入選了。從此,為了早日實現當飛行員的理想,在航校,她刻苦學習航理,和男同學比爬山、跑步、打鏇梯、翻滾輪,樣樣爭第一。然而,正當這時候,她患上了全身遊走性關節炎,有停飛的危險。這意外的打擊並沒有讓岳喜翠意志消沉。她一邊積極的接受治療一邊堅持不懈的進行學習,同時以加倍的努力頑強的鍛鍊身體,終於重新歸隊了。
1971年,年僅23歲的岳喜翠達到了全天侯飛行水平,擔任了機長。次年,奉命率機組飛臨山東萊陽,任務是模擬衛星返
回地面時的狀態,為衛星的成功回收取得有關數據。這是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的實驗,責任重大。
為了實驗的需要,夜霧茫茫,在每秒八、九米強側風的情況下,岳喜翠憑著精湛的技藝,準確而圓滿的完成了任務。連續奮戰一個多月,其中夜航飛行60多小時。
飛行是勇敢者的事業,岳喜翠作為一個女機長,細心、大膽的排除了一次次空中險情,安全的運送了軍中的高級幹部,準確及時的完成了多次緊急運輸任務。1978年,中國成功的進行了第一次大面積人工降雪,岳喜翠填補了我國航空氣象史上的一項空白,大西北人民一直記得這位飛天“神女”。
1991年岳喜翠擔任師政治部副主任,1994年8 月又被提升為飛行副師長,授空軍大校軍銜。97年9月,她光榮地出席了黨的十五次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30年來先後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被評為全軍優秀基層幹部、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先進個人、中共十四大代表、全國十大女傑。

曹 連 生
曹連生,山東淄博人,1965年畢業於淄博第一中學,同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聲樂專業,1983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先後師從我國著名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張清泉、湯雪耕、溫可錚教授。男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聲樂協會會員,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政治部文工團副團長(大校)。
1969年入中央樂團合唱隊,同年進入獨唱獨奏小組,在交響音樂《沙家浜》中擔任郭建光的演唱並完成了電影的拍攝和唱片的錄製工作。
1977年調入國防科工委政治部文工團,同年參加了全軍第四屆文藝匯演,演唱《藍天裡有一顆會唱歌的星》,獲總政治部頒發的優秀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及各省廣播電台曾作“每周一歌”播放,音樂學院將此作品編為聲樂教材。曾參加文化部主辦的獨唱獨奏音樂會、慶祝我國洲際飛彈發射成功專題文藝晚會、部隊青年歌唱家音樂會演出。曾多次參加國家主辦的大型文藝晚會,及為各國元首演出的專場文藝晚會。演唱曲目中《革命傳統永發揚》、《中國--伊朗友誼之歌》、《你可想起邊防軍》、《唱一支最美的依瑪堪》、《健步登上海重樓》等曾由中央人民廣 播電台和中央電視台向全國播放。
1994年在武警文工團演出的大型文藝晚會《衛士情懷》中任總導演,演出受到了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好評。
其藝術簡歷被編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音樂家名錄》、《中外歌唱家辭典》。

工藝美術大師--張廣忠
張廣忠,1945年生,山東濟寧人,內畫家,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畫派主要作者之一,從事內畫藝術創作四十餘年;其作

博山博山
品內容豐富,場面浩大、用筆蒼勁樸實、清麗凝練、虛實得法;尤善山水、人物、動物等題材,代表作有“秋山行旅”、“百獸圖”、“百駿圖”、“百羊圖”、“九龍圖”、“百鹿圖”、“五百羅漢”等,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展覽,深受國內外鑑賞收藏家珍視,作品多次獲獎,並在國內外報刊、雜誌、畫冊上發表;九二年應邀赴澳大利亞舉辦內畫藝術展,榮獲澳洲優越成就獎與大師稱號,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鼻煙壺專業會理事、淄博市美協會員、博山美協副主席。

博山工藝美術師---張廣慶
張廣慶 男,1948年生於山東省濟寧市,16歲從師博山著名的畫壺大師薛京萬,1983年在淄博
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至今,現為該所副所長、副總工藝美術師。他在內畫藝術上悉心鑽研,摹古出新,借鑑西洋素描和中國畫潑墨、潑彩等技法,打破內畫壺的傳統程式,創造了構圖宏偉,用筆細膩,形象生動,寓意深刻的新風格。從藝30多年來,他創作了不少優秀作品,其中1985年《百獅圖》獲中國鼻煙壺研究會優秀獎。他的不少作品刊登於香港《大公報》、《亞洲美術》和聯邦德國、泰國、加拿大等國報刊。1981年,他隨中國展覽團赴聯邦德國科隆表演內畫絕技,當場銷售作品,為國家創匯3萬馬克。1982年赴美國表演絕技,銷售作品為國家創匯10萬多美元。卡特總統夫人觀看後讚嘆說:“中國竟有如此神奇的藝術家!”由於他在內畫壺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早為海內外所矚目,香港、台灣等藝術鑑賞家倡導為其捐資舉辦張廣慶內畫藝術研究院。1991年,他被授予淄博市科技拔尖人才稱號。1993年被評為省工藝美術大師。

山東省文化概況

概況
5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6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9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山東段)、39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泰山| 青島嶗山| 膠東半島海濱| 博山| 青州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曲阜| 濟南| 青島| 聊城| 鄒城| 臨淄| 泰安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濟寧| 青州| 淄博| 蓬萊| 濰坊| 臨沂| 臨清| 莒縣| 煙臺| 惠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章丘市官莊鄉朱家峪村| 榮成市石島管理區寧津辦事處東楮島村
重點大學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