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留山鎮,原轄轄21個行政村,246個村民小組。2006年,轄1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建設居委會、大溝村、上官村、玲瓏山村、馬窩村、下官村、西林庵村、土門村、張莊村、油坊村、好漢村、西街村、東街村、鍋拍店村、潘寨村、石嶺灣村、褚灣村、官坡村、黃楝村、賀莊村、楊扒村。
經濟發展
2007年,留山鎮政府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依靠全鎮廣大幹群,圍繞“以小城鎮建設為突破,加快城鎮化進程;以項目建設為支撐,改善人居環境;以旅遊開發為帶動,加快開放步伐;以‘三村’建設為載體,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思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實現生產總值1.85億元,同比增長5.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96萬元,同比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625萬元,增長10.3%;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94元,增長6.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
招商引資
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強力實施招商興鎮戰略,狠抓項目建設,實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個一”推進辦法,加速培育一批中小型企業,逐步實現工業立鎮的戰略目標。共引進項目10個,其中:1、投產項目7個,100萬元以上項目3個,50萬元以上項目4個。分別是廣東客商張維維在紅宇廠投資300萬元年產3.5萬套工模具製造有限公司、魏建軍投資150萬元的天龍精品家具廠、朱良才投資120萬元的豫豐葉類加工有限公司、投資60萬元的東街灰沙磚廠、投資55萬元的西街灰沙磚廠、投資50萬元的褚灣村家具加工廠、投資60萬元的丹霞石米加工廠。2、開工項目1個。是深圳客商李建法在西林庵投資500萬元的南召縣建法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3、在建項目2個。分別是在賀莊村引進300萬元的土地整治項目、西街村李偉投資300萬元的河南省南召縣夕陽紅老年公寓。4、已達成合作意向,在洽談的項目5個。分別是鄭州客商投資1200萬元的鉬業開發有限公司已達成協定、鄭州客商在紅宇廠投資500萬元的配件鑄造項目、投資1500萬元對丹霞寺整體開發項目、投資500萬元的有機農產品加工項目、投資100萬元上六套加工石米項目。
二、狠抓項目建設
緊扣工業興鎮戰略目標,把項目建設作為拉動經濟成長,最佳化工業結構,增強發展後勁的重中之重來抓,共爭取申報資金900萬元。1、扶貧搬遷項目,申報資金290萬元,批准150萬元,用於征地及三統一平等基礎工作;2、移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申報資金100萬元,用於水庫移民後期扶持;3、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申報資金90萬元,用於中國小校危房改造;4、潘寨村水利工程項目,申報資金90萬元;5、石嶺灣村修建護河堤項目,申報資金70萬元;6、安全飲水項目,申報資金20萬元;7、土地整治項目,申報資金300萬元;8、扶貧開發項目,申報資金36萬元;9、“村村通”項目,申報資金76萬元。
旅遊產業
丹霞寺位於南召縣東北部,留山鎮北五公里處。因後山前嶺土質紅色,建寺初取名紅霞寺、仙霞寺,後更名為丹霞寺,因"每日旦暮,彩霞赫熾,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燦如明霞"故名,是豫西南地區現存三大千年古剎之一,與淅川香嚴寺、鎮平菩提寺齊名。整個寺廟座北向南,後靠蟒垛山,左鄰青龍山,右依白虎山,附近有紅蜘蛛山,遠處有檔子山作屏障、玲瓏山相照應,氣勢雄偉而幽靜。九龍河自寺前蜿蜒流過,環境優美青秀。丹霞寺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八大名寺之一,伏牛山寺廟之首,豫南禪宗聖地。從旅遊角度來講,本景區以丹霞寺為重心,包括寺廟區、塔林、青龍山、白虎山、古樹名、門區等幾部分。本景區最大的優勢是山環水繞,人文自然融於一體,特別是丹霞寺周圍的寺廟環境,風景如畫。同時該景區離縣城較近,旅遊優勢十分明顯。
丹霞寺現存殿宇為清代建築。全寺占地面積達50餘畝,有殿堂房舍140多間。中軸線上的建築,依次為山門、伽蘭殿、大雄寶殿、毗蘆殿、藏經樓、方丈室、後祖堂。兩側有石獅、廊房、膳女院等。其布局嚴謹合理,錯落有致。寺內有直徑兩米多的大牛皮鼓一面,古鐘一座,鐘聲能傳十里之遙;兩座高兩米的石獅分立山門兩旁,底座上分別鐫刻著"丹霞禪寺"和"十方叢林"八個大字;近旁有兩棵古老的白果樹,植於門前兩側,高約數丈,徑粗三圍,枝葉繁茂,遮天蔽日;寺旁有柏、栗樹兩株,分翼並長,粗數抱,高數丈,參天入雲,樹下一叢葡萄架,盤繞在兩樹之間,俗有"百(柏)里(栗)葡萄架"之稱;寺院西南面400米處,有一片面積達幾十畝的古柏林,整齊劃一,縱橫成行。叢林深處,為歷代禪僧之墓葬地。現存元代磚塔八座,清代石塔四座。這座歷史悠久(已傳至57代)的古寺,有嚴格的佛規、戒律和完整的組織系統,及周祥的佛事禮儀,因之影響深遠。民國初年,全國高僧曾雲集於此,舉行過一次歷時達一月之久的盛大受戒儀式。
寺內現存有宋、明、清等朝代的碑碣數通,上面記載著丹霞寺的沿革變遷。清道光十三年(1834)碑記"......寺之初始於唐,盛於宋,兵焚於元,迄明中興,清朝重建至今"。丹霞寺幾經廢興,歷經滄桑。到民國時期,兵匪交加,戰禍連年,寺院多年失修,殘缺不全。特別是,清風禪師與靜觀和尚因門戶之見、財產之爭,鬧得兩敗俱傷。後來,明新和尚在當賣廟產中被人殺害,玉普和尚也相繼被捕入獄,佛寺從此敗落。解放時,僅留覺來、覺先等三名和尚。在黨和政府的重視與保護下,不少房舍進行了翻修。1960年,在此設立了縣人民療養院,又新添了一批房舍。至1963年寺內共有殿房、僧舍141間。其中三座殿堂、廂房,以及東西兩個跨院中的佛像保存完整,色彩燦爛。1982年,政府撥款三萬元,進行修繕,並派出專人看管保護。該寺所處環境清幽:"寺後一峰風兔岩千仞,左右兩峰夾立,旁近諸峰朝拱";"山巒秀麗盤鏇,狀若鳳翅,清泉環繞其麓,如急湍聲......";"山巒重重環繞,水流曲曲迂迴,松竹叢茂,佛殿高聳,實為南陽之古蹟,南召之勝地也。"唐代孟效有詩云:"松色不肯秋,玉色不肯柔。登山須正路,引水還直流。白鶴負書信,索雲作衣裘。仙村莫道遠,策杖相交遊"。至今仍不失為一處很好的遊覽勝地。現存的樓台殿宇,在研究古建築工藝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寺廟區的後坡上,建覽勝塔,周圍多種紅葉植物,如黃綠柴、烏桕、火炬松等。整個寺廟區周圍則多植紅梅、碧桃、紫薇等紅花植物和紅葉小檗、紅葉李等紅葉植物,以烘托"丹霞"意境。
城鎮建設
文明新村:鞏固提高郭拍店、下關文明新村,投入資金36萬元建設郭拍店村新村部,結合與東街交界處的移民新村建設,把郭拍店文明新村建成一個集示範性村室建設、文明新村、移民新村為一體的S331線上的一個亮點工程。玲瓏山文明新村投入資金45萬元,硬化道路5000米,修建河壩2000米,美化牆壁3500平方米,建設文化廣場、停車場、娛樂場各一處,刷寫各類新農村文明圖畫30幅,200平方米;栽植各類風景樹50000餘棵,發展沼氣7戶,自來水68戶,電視電話普及率達90%。移民新村:依託項目強力推進移民新村創建,採用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門面的承建方式,開發80套移民用房,制訂優厚入住條件,解決125戶500口深山及水庫移民住房問題。
特色經濟專業村:發展特色經濟專業村兩個,積極引導上關養蜂,使其形成規模,創出品牌。壯大張莊柞蠶、西嶺庵花卉、大栗溝板栗、大溝山萸肉等特色農產品規模,培育一批知名度高,上檔次的品牌產品,使全鎮農業走綠色化、品牌化、特色化的發展道路。
園區發展
(1)著力打造紅宇機械廠工業園區,以現有閒置廠房、設備、電力、技工隊伍為平台,吸納鄭州客商投資500萬元的配件鑄造項目前來入駐,膨脹園區規模。(2)做大做強賀莊工貿園區,完善市場職能,成立地毯加工協會,採用“五統一”政策,以高質量的地毯,全新的圖案,打造“賀莊地毯”這個品牌,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年產地毯15萬平方英尺,產值2500萬元。(3)充實油坊養殖園區,以公司+農戶+協會模式,大力發展養豬業,崔生園區經濟。南召縣大眾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入駐該園區,使生豬年出欄量達2500頭,飼養商品豬達1500頭,年產值達850萬元。(4)壯大西林庵花卉園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花卉信息溝通渠道,新發展花卉苗木12種,大大提高了農民種植效益。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馬灣村、郭拍店村、石嶺灣村6.3公里“村村通”修建任務,成立“村村通”工程後期管理領導小組,實施路肩培土46.8公里。沼氣建設:發展沼氣418戶,已全部建成。目前,全鎮共發展沼氣用戶930戶,沼氣使用普及率達10.5%。
植樹造林:通道綠化栽植優質白楊12000棵,各類綠化美化樹木5000棵;補植補造樹苗35萬棵;四旁植樹20萬棵;街道綠化栽植苗木7.6萬棵。在造林的基礎上,加強林業資源管護力度,嚴厲打擊各種亂砍濫伐行動,有效保護了林業資源,新增林地1.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0.6%。
計畫生育:(1)搞好服務。由計畫生育服務中心成立專職服務隊,深入各村宣傳有關計生政策和婦科病普查普治知識,對深山和交通不便的育齡婦女上門康檢,為新婚夫婦免費發放避孕藥具,給外出人員辦理相關證件,使計畫生育優質服務深入民心。(2)突出重點。鎮政府利用春、秋三個半月時間,成立六個工作隊,集中全部精力開展計畫生育集中整治活動。配合計生法庭,在文明執法的基礎上,強力徵收社會撫養費,掃除四術遺留,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3)常抓不懈。全鎮劃分五個工作區,由五位副鄉級領導任區長,計生骨幹和鎮乾對所包村實施全年制,目標任務實行全責制,日常事務處理實行考核制,使計畫生育工作常年抓,抓出成效。
信訪穩定工作:始終把穩定工作作為經濟發展的第一責任來抓,首先對信訪工作實行領導包乾、包案制度,誰主管誰負責,一抓到底,及時把各種不穩定因素消滅在基層;其次對綜合治理工作,各村組織治安巡邏打更隊,村組主要交通要有道專人看守,鎮政府成立巡邏打更督查小組,在全鎮範圍內巡邏,確保民眾財產安全。同時結合上級對農村安全繩索優惠補貼政策,將2865個氣死賊發放到民眾手中,大大提高了農村安全防範係數。
教育工作:加大教育投入,實施危房改造,改善教育條件,強力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落實中央“兩免一補”政策,惠及中小學生2362人,補貼全額87.7875元。
衛生工作:進一步搞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26.8萬元使26308人享受到新型合作醫療優惠政策,使農村農民參合率達到95%。
民政工作:加強社會優撫優照,加大殯葬改革力度,成立專業執法隊伍,嚴格執行火化政策,杜絕一切偷埋亂葬行為。紮實推進農村特困戶和五保戶供養工作,建立農村低保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土地建設工作:大力宣傳《土地管理法》,強化土地資源保護,規範建房依法辦證制度,堅決制止亂占耕地,無證建房等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