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基本解釋:改掉“存在明確問題的、不合理的、落後的、嚴重影響生產力發展的”部分,使之更加合理完善,具有歷史性進步意義。科學定義:是指各種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宗教組織作出的改良革新,相較於革命是以極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權以達成改變現狀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現有的政治體制之內實行變革。通常一個改革是否能成功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命運,若成功可讓該國走向穩定局勢,若失敗可能遭致內亂或衝突。
分類
從內容看,有政治改革、經濟改革、軍事改革和文化改革。從性質看,有奴隸制度的改革、封建主義的改革、資本主義的改革和社會主義的改革。
A、奴隸社會的改革:梭倫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魯國“初稅畝”。
B、封建性質的改革
(1)確立封建制度:魏文侯變法、商鞅變法、吳起變法、秦始皇改革、漢武帝改革、漢武帝改革
(2)挽救危機、自我完善:外國:彼得一世改革、阿里改革中國:劉裕改革、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洋務運動
(3)少數民族學習先進制度文化(兼有確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質):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革
C、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
(1)思想文化領域:歐洲的宗教改革
(2)確立資本主義:外國:農奴制改革、明治維新 中國:戊戌變法(失敗)(3)鞏固資產階級統治:美國羅斯福新政
D、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
外國:蘇聯、東歐社會主義改革,新經濟政策中國:改革開放
原因
人類社會從來沒有施之百代而不變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統治者為了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轉而設計的行為規範,隨著時代的變化,再合理的制度也會出現問題。當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會影響、動搖統治秩序的時候,當政者可能自覺或被動地實行改革。總的來講,歷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發生都是由於舊的生產關係或上層建築不適應新的生產力或經濟基礎的發展的需要。具體來講,這些原因大體可以表述為:
①舊的生產關係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②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或社會發展趨勢;
③統治階級面臨統治危機,為抑制土地兼併,緩和階級矛盾,增加財政收入,實現富國強兵;
④舊制度、習俗、思想文化阻礙社會的發展
⑤民族危機嚴重
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區別
1、背景不同:改革時社會背景相對平和,革命時社會背景相對動盪。
2、方式、力量不同:改革是國家和政府主動採用的一種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民眾發動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3、根本目的不同:改革是為了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革命是推翻舊的社會制度,建立新的社會制度。
4、對生產力影響不同:改革由於採用的是平緩的、主動的方式,是對以往社會制度的完善與改進,因此,在改革的同時不會造成生產力的破壞,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的。
而革命採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對國家機器,對社會生產力造成一定的破壞,在革命之後必然要對國家機器、生產力等進行重建,因此要花費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社會改革的內涵之爭
社會的改革不論採取哪種政策方式,其主要是為了促進社會的全方面發展而制定的改革方案。在社會的改革中,應當改變阻礙社會發展的不良因素,對於國家和民族的優良傳統,應以發揚光大,去偽存真。社會的改革,應當引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經典要素和先進的文化,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推進自身社會的總體改良。如果說,在社會的總體改革中,不保留本民族的優秀傳統,而又對在引進的不良文化傳統和影響社會改革進步的糟泊不去除的話,那就會失去改革的實質。
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說過:“如果改革出現兩極分化,那么改革就算是失敗。”
相關出處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下令作戰時改華夏傳統長裙長袖服裝為胡人緊湊短衣長褲,因為胡人服飾多為動物毛髮皮革所制,故而有“改革”一詞,意為變革,革新。經典事例
改革與變法貫穿於中外歷史發展的始終。儘管各個國家、各個時期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情況不同,具體改革的內容、目的、手段為異,但是有一個共同點是顯而易見的,即改革都不是固守已不適應新的政治、經濟形勢的舊的法制、體制或政策。中國歷史上的改革 1.春秋時期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2.戰國時期的魏國李悝變法、楚國吳起變法、秦國商鞅變法;
3.西漢末年王莽改制;
4.北魏孝文帝改革;
5.後周世宗改革;
6.北宋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
7.明朝張居正改革“一條鞭法”;
8.近代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
9.現代建國初期的土地改革運動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經濟體制改革等。
世界歷史上的改革1.俄國農奴制改革;
2.日本明治維新;
3.美國廢除黑人奴隸制;
4.羅斯福新政;
5.二戰後聯邦德國政治改革;
6.戰後日本的社會改革;
7.蘇維埃政府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8.蘇俄新經濟政策;
9.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蘇聯、東歐、中國)等。
領導言論
習近平: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
2013年7月11日下午4點20分,西柏坡紀念館廣場,五大書記“趕考”塑像莊嚴肅穆,遊人們紛紛駐足參觀。這時,一輛中巴車在不遠處的停車場停下。“總書記來了!”“總書記好!”人們聞訊後不斷湧來,無數雙手伸了過來,各種相機、手機紛紛舉起記錄這一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微笑著與擠上前的民眾一一握手,在人群簇擁下緩步走進紀念館。“總書記曾多次來西柏坡紀念館,還參觀過當年的西柏坡精神全國巡迴展。看得出,他不但對這段歷史很了解,對展覽內容也很熟悉。”負責此次參觀講解的講解員劉曉曉說,在一些展牌前,總書記還不時向其他領導同志介紹情況。
在劉曉曉印象中,總書記對改善民眾生活、加強作風建設等方面的展覽內容尤為關注。在土地革命展廳,他聽完講解後,就解決“三農”問題談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一不祝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七屆二中全會根據毛澤東提議曾作出六條重要規定。在這一展牌前,總書記長時間停留,對六條規定的內容逐條進行分析:哪條堅持得比較好,哪條做得還不夠……在毛澤東舊居,劉曉曉講起毛澤東一條毛巾使用多年的故事,總書記聽後深情地談到陝北早年的艱苦條件,對革命先輩艱苦奮鬥的精神充滿崇敬。“總書記對西柏坡革命史、西柏坡精神的挖掘和傳播工作非常關心。”
以西柏坡紀念館館長身份,王榮麗已是第二次見到習近平同志。她說,參觀過程中,總書記多次向她詢問紀念館建設、西柏坡精神研究等情況。她當時介紹,紀念館的講解員不但能講解,還組成了藝術團,利用休息時間為遊客演出。前不久,藝術團精心編排了“趕考路·中國夢”西柏坡精神情景報告會,在全省8個設區市巡迴舉行,另外還在紀念館內舉行了20多場。
臨別時,總書記特意與紀念館工作人員合影,他勉勵大家,你們是講解員也是文工團,工作很了不起,很光榮,很有意義。一定要以歷史為依據,挖掘內涵,創新形式,把西柏坡精神傳播好。
在紀念館隨後舉行的座談會上,大家重溫總書記參觀時的講話精神,備受鼓舞。王榮麗說,總書記強調,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紀念館全體幹部職工一定要牢記責任,打好西柏坡精神研究、宣教轉型、景區融合等十大攻堅戰,把西柏坡精神傳播到千家萬戶。
簡陋的會場,破舊的桌椅,沒有特別的布置,沒有音響設備……在著名的九月會議舊址,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座談會,平山縣縣鄉村幹部、老黨員和民眾代表暢談了他們對反對“四風”、樹立良好作風的感想。“總書記問得很細,對農村民眾生活情況十分關心。”
西柏坡鎮燕尾溝村黨支部書記任建中說。得知該村離西柏坡紀念館較遠,總書記便詳細詢問村子旅遊業發展得怎么樣,遊客多不多,下一步有什麼規劃。
西柏坡村68歲的老黨員閆青海發言時,從自己幼時患病得到董必武及家人救治,談到當前開展的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談到中國夢,期間總書記多次插話詢問,與老人交流。“整個座談會前後,總書記三次與我握手,這裡有關心,更有期望。”
西柏坡村黨員閆上青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多次講到“兩個務必”,講到“趕考”,使我們每一名黨員都深感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