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據西充地方史志記載,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嘉陵江南充區河段內的先民們,就在西充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繁衍 生息,他們不僅與中原民族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繫,而且創造了中原遠古文明所含的地方文化。創造這種文化的先民為“百濮”等族。
大約公元前21世至公元前771年(夏、商、西周),相傳禹分天下為九州,縣境隨四川皆屬梁州。殷商、西周時,又將梁州併入雍州,縣境隸雍州。
約公元前5世紀,居住在今湖北清江流域的巴族之一的稟君徙入川東地區,建立巴國,縣境隸巴國。巴子建國以後,繼遭秦楚夾擊,政治中心相繼由江州(今重慶)、墊江(今合川)遷到閬中。戰國時,縣境仍為巴國地。
公元前316年(周慎王五年),秦滅巴、蜀後建立巴郡和蜀郡。從此,縣境隸巴郡閬中縣。
公元前200年,劉邦稱漢中王,巴地遂為漢有。西漢王朝建立以後,即以將軍紀信(西充紫岩人)“誑楚存漢”之功,分閬中縣置安漢縣,繼又分閬中縣置充國縣(東漢初併入閬中縣,後復置)。從此縣境分別隸巴郡的充國縣和安漢縣。
蜀漢時期,縣境隸巴西郡的西充國縣與安漢縣。
西晉泰始二年,分益州,置梁州,縣境遂隸梁州巴西郡的西充國縣和安漢縣。
劉宋元嘉八年,改巴西郡為北巴西郡,縣境隨安漢縣、西充國縣隸此。
西魏元欽二年,改南梁北巴州為隆州,縣境隸隆州金遷郡的晉城縣與梁郡南宕的安漢縣。
隋開皇三年,文帝改郡為州,實行州、縣二級制,以安漢縣、晉城縣隸隆州。
開皇九年,改安漢縣為南充縣,縣境隸隆州的晉城與南充縣。
唐武德四年,分南充、相如二縣置果州。同年又析果州的南充、隆州的南部和梓州鹽亭置西充縣,隸果州。
貞觀元年,西充先後隸劍南道、山南西道的果州和劍南道南充郡、山南西道果州。
五代十國,西充隨果州先後隸前蜀、後唐、後蜀。
宋代,西充隨果州先後隸西川路、川峽路、潼川府路、潼川路順慶府。
中統元年,西充隨順慶府隸陝西四川行中書省。
元二十年,將流溪縣以飛地形式併入西充縣。
元二十三年,西充隸四川中書省順慶路。
公元1376年(洪武九年),西充隨順慶府隸四川錄宣布政使司。1377年(洪武十年),撤西充入南充。1380年(洪武十三年)再析南充置西充,原流溪縣留南充。
清代,西充縣隸四川省順慶府。
中華民國,西充先後隸順慶府、川北道、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12月14日,西充和平解放。
1950年1月,西充隸西南區川北行署區南充專署。
1952年9月1日,恢復四川省建制,西充隸四川省南充專區。
1968年,隸四川省南充地區。
1993年9月,改南充地區為南充市後,隸四川省南充市。
行政區劃
2006年7月13日,西充縣轄44個鄉鎮(其中15個鎮,29個鄉)。
類別 | 政區 |
鎮 | 晉城鎮、太平鎮、仙林鎮、大全鎮、古樓鎮、義興鎮、鳳鳴鎮、青獅鎮、關文鎮、槐樹鎮、多扶鎮、鳴龍鎮、雙鳳鎮、仁和鎮、高院鎮 |
鄉 | 扶君鄉、常林鄉、占山鄉、蓮池鄉、宏橋鄉、金源鄉、東太鄉、華光鄉、岱林鄉、李橋鄉、金泉鄉、中嶺鄉、觀鳳鄉、紫岩鄉、復安鄉、雙洛鄉、西碾鄉、永清鄉、青龍鄉、中南鄉、罐埡鄉、義和鄉、車龍鄉、祥龍鄉、東岱鄉、同德鄉、鳳和鄉、雙江鄉、金山鄉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充縣位於位於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跨東經105度36分4秒至106度4分7秒,北緯30度52分4秒至31度15分7秒,東鄰順慶,南接嘉陵,西南連射洪、蓬溪,西靠鹽亭,北與南部接壤。幅員面積1106平方公里。
地貌
西充縣地處嘉陵江、涪江的脊背地帶,屬淺丘地貌 ,溝谷縱橫,丘陵密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山脈呈南北走向,北面略高。
水文
西充縣多河流,全縣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6條,最大的是發源於南部縣伏虎的寶馬河,全長41.6公里,向東注入的是嘉陵江水系,縣境內僅有雙江河向西南方向在射洪縣洋溪鎮注入涪江水系。
氣候
西充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9℃,年降雨量980.8毫米,平均海拔361.2米,無霜期300天以上,四季分明,氣候溫和。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西充縣有喬、灌、竹等三科116種林木,森林覆蓋率達24.6%。藥用植物有半夏、紅花、柴胡、杜仲等153種。經濟類作物有桑、桃、李、柿、橙、柑橘等,牧草有白茅等33種。觀賞植物有桂花、菊花、牡丹、文竹、吊蘭等30餘種。
礦藏資源
西充縣礦產資源較為貧乏,礦產種類較少,截止2011年底,全縣共發現各類礦產8種,其中磚瓦用頁岩礦廣泛分布,總儲量約510.98萬立方米,是西充縣的優勢礦種。建築用砂岩分布也較多,北起義興鎮,南到多扶鎮,西到高院鎮,東到大全鎮。含鉀岩石分布在扶君鄉等地,一般厚達8米,延長數百至數千米。有蓮池中型油田和八角中型氣田。另有礦泉水、滷水礦區各一個。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全縣年末總人口65.8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47萬人,上升2.7%,農業人口52.4萬人,同比下降0.5%。全年出生人口5889人,人口出生率為8.9‰;死亡人口4356人,人口死亡率為6.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3‰;全年遷入10252人,遷入率15.6‰,全年遷出10941人,遷出率16.6‰,總遷移率32.2‰。年末城鎮化率31.9%。
2016年,全縣年末總人口61.58萬人(未含16歲以上未採集人頭像年齡段人口數)。其中,城鎮人口12.73萬人,鄉村人口48.8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4911人,人口出生率為8.0‰;死亡人口5465人,人口死亡率為8.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全年遷入1416人,遷入率2.3‰,全年遷出8400人,遷出率13.6‰,總遷移率15.9‰,人口淨遷移率11.3‰。年末城鎮化率37.6%。
民族
西充縣內共有24個民族,以漢族為主,占99.8%;少數民族有彝、傣、回、藏、壯、苗、滿、白、布依、維吾爾等23個民族。
經濟
綜述
2016年全縣實現地方生產總值(GDP)110.01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1.68億元,同比增長4.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3.63億元,同比增長9.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4.70億元,同比增長10.1%。從生產的角度看,第一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15.0%,拉動經濟成長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7.1%,拉動經濟成長3.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37.8%,拉動經濟成長3.0個百分點。人均地方生產總值20749元,同比增長7.3%。三次產業結構比由2015年的29.7:40.7:29.6調整為28.8:39.7:31.5,與2015年相比,第一、二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分別下降了0.9、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提高了1.9個百分點。
全年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63.04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14.81億元,同比增長5.0%;第二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33.12億元,同比增長8.6%;第三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15.10億元,同比增長10.8%。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為57.3%,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59.5%。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壯大,已成為領跑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主導力量。
2017年,全縣實現地方生產總值(GDP)123.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48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47.23億元,增長10.0%;第三產業增加值43.50億元,增長11.7%。從生產的角度看,第一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13.2%,拉動經濟成長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2.5%,拉動經濟成長3.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4.3%,拉動經濟成長4.0個百分點。人均地方生產總值23017元,同比增長10.9%。三次產業結構由2016年的28.8:39.7:31.5調整為26.4:38.3:35.3,與2016年相比,一、二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分別下降了2.4、1.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提高了3.8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6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52.47億元(現價),同比增長4.2%,其中:農業產值24.26億元,同比增長5.3%;林業產值0.76億元,同比增長5.4%;牧業產值25.82億元, 同比增長3.0%;漁業產值1.34億元,同比增長6.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29億元,同比增長10.3%。
全縣年末耕地面積37907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21萬公頃,同比增長0.3%,糧食作物總產量達36.38萬噸,同比增長1.7%,其中:水稻播種面積14705公頃,同比增長0.14%,產量127772噸,同比增長1.4%;小麥播種面積18813公頃,產量85345噸,同比增長0.5%;玉米播種面積18588公頃,產量84895噸,同比增長1.7%;折糧薯類播種面積14148公頃,同比增長1.1%,產量52878噸,同比增長4.6%。
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5821公頃,產量41107噸。其中:全縣油菜籽種植面積9184公頃,總產量達到27755噸;花生種植面積5896公頃,產量10436噸。棉花種植面積335公頃,產量211噸。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13665公頃,產量422780噸;園林水果總產量43177噸,其中:柑桔類產量達31764噸,桃產量達8320噸。
2016年,全年肉類總產量5.85萬噸,其中豬肉產量4.73萬噸。全年出欄生豬67.58萬頭、牛0.71萬頭、羊10.35萬頭;生豬年末存欄51.69萬頭;牛年末存欄1.78萬頭;羊年末存欄11.17萬頭。
第二產業
2016年,全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30.46億元,比上年增長8.5%,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31.0%。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9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2.10億元,同比增長13.4%;實現總產值153.05億元,同比增長13.3%;工業銷售產值151.61億元,同比增長13.1%,產品銷售率達99.1%;實現利稅總額15.00億元,同比增長35.3%;利潤總額10.14億元,同比增長19.3%。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13.47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年末資質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及勞務分包建築企業共6戶。房屋建設施工面積180.4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2.1%,其中新開工面積125.8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2%;房屋建設竣工面積136.2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8.6%,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29.5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2%。
第三產業
2016年全年接待遊客201.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5.1%。實現旅遊總收入19.3億元,比上年增長20.2%。
2016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82億元,同比增長12.2%。按銷售所在地劃分,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37.10億元,同比增長12.2%;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17.72億元,同比增長12.3%。按行業分,餐飲收入9.72億元,同比增長14.2%,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餐飲收入4.07億元,同比增長5.5%;住宿業收入0.71億元,同比增長20.5%;零售業收入37.16億元,同比增長11.5%,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零售收入10.86億元,同比增長9.0%;批發業收入7.23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批發收入0.58億元,同比增長8.3%。
交通
綜述
2012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增加值23942萬元,同比增長10.2%。2012年年末,縣境內公路總里程2073.9公里,新改建通鄉通村公路1588公里;全縣擁有客貨運輸企業563戶,二級客運站2個。
要道
國道212線:蘭州—廣元—閬中市—南部縣—西充縣—南充市—廣安—重慶公路:
省道:
射蓬路:射洪—西充—順慶—蓬安(部分路段建設中)
西嶽路:西充—嘉陵—岳池(部分路段建設中)
高速公路
廣南高速公路(廣元—蒼溪—閬中—西充—南充),2012年4月1日通車,現名G75(蘭海高速公路廣南段)。
成巴高速公路(即:成德南高速公路、巴南高速公路,成都—中江—鹽亭—西充—儀隴—巴中),現名S2(川高速)2013年1月1日通車。
遂西高速公路(遂寧—蓬溪—西充),2015年已通車。
綿西高速公路(南充同仁—西充—鹽亭—三台—綿陽)2018年通車。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2年全縣有文化館1個,農村宣傳文化服務中心44個、4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農村書屋595家,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6萬冊,影劇院1個,藝術表演團體1個、民眾業餘演出隊26個。
教育事業
2012年末,全縣有中國小(園)校點數112所(民辦50所),成人教育學校1所,普通高中6所(其中民辦1所),國中45所(其中民辦2所),完全國小10所,其中:國小教學點7所,幼稚園46所(民辦45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職學校3所(民辦2所)。全縣在校學生數94756人。其中:職業高中生7173人,同比增長31.1%;普通中學在校學生36501人,同比下降0.9%,高中升學率90.2%,國小在校學生37080人,同比下降0.3%,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達100%,國中升學率97.2%;全縣在職專任教師5541人,其中:普通中學2799人,國小2315人。
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110所,其中公辦學校62所(含幼稚園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8所,國小10所,單設國中5所,普通高完中5所,職業中學1所,教師進修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民辦學校48所,公辦中國小在職教職工6000餘人,各類在校學生8萬餘人。擁有優秀科技人才200餘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高新技術企業1戶,自主創新企業4戶,專利實施企業5戶,科研機構2所,各類技術開發推廣服務機構81家,協會學會40餘個。
醫療衛生
2012年末全縣衛生機構52個,實有床位1551張,衛生技術人員1098人,其中,執業醫師420人,執業助理醫師108人,註冊護士353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128人。在所有衛生機構中,醫院2個,實有床位536張,衛生技術人員457人;農村衛生院47個,實有床位821張,衛生技術人員523人;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61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49人;衛生監督執法大隊1個,衛生技術人員8人;全年醫療業務收入21959.9萬元,業務用房面積11.6萬平方米;有55.22萬農民參加了新農合醫療,建成社區服務中心2個和120個甲級村衛生站。
社會保障
2012年,全縣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90元,比上年增長17.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1387元,比上年增長23.4%,其中,食品支出4438元,比上年增長10.4%。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39%。農民人均純收入5840元,比上年增收785元,增長15.5%。其中,工資性收入2349元,同比增加272元,比上年增長13.1%;家庭經營收入2772元,同比增加412元,增長17.4%。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102元,比上年增長124.1%。其中,食品支出2126元,比上年增長212.1%。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50.2%。2012年,全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6442人,其中:職工醫療保險26642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9800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4233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3776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5695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216440人,比上年增長242.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512262人,比上年下降0.1%。
歷史文化
地方特產
臘肉火鍋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西充訓導劉洪典作《竹枝詞》“喜逢嘉客火鍋燒,也喜雞豚味最饒”,讚美西充火鍋。西充火鍋歷史悠久,相傳開始於黃帝時期,發展於漢唐時期,而又精於宋代,盛於清代。西充的臘肉火鍋就是用種種臘肉,加上時令蔬菜和適量的肉湯調配而成,火鍋中有葷有素,有菜有湯,即可配整桌筵席,又可單獨成席。在配整桌筵席上,有“四碗火鍋”、“七碗火鍋”和 “九碗火鍋”。若單獨的火鍋席,火鍋分三層,上層是臘香腸,臘心舌等“盤子菜”;中層是半肥半瘦的臘肉,形似骨牌,稱“骨牌肉”;底層是新鮮蔬菜和豆腐、冬粉等。
獅子糕
原名“壽王糕”,出自1876年(光緒二年)秋,杭州西湖“壽春坊”斯仁谷之手。“壽王糕”用料考究,必采杭州西湖上灣酒米,經多次浸洗、成粉,菜子油炸煉,散溫後配上好紅糖、芝麻、中間麻油成形食用。西充特產獅子糕多年被國家科委、省、市、縣評為優質產品,多次榮獲金獎。
方言俚語
西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名人輩出。它只距離南充36公里,然而其方言卻與近在咫尺的南充相去甚遠。西充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方言島,不但有特色,而且歷史悠久,也是西充人的又一標誌。
西充話與南充市別的縣區不同,是因為不少的韻母被轉化了。例如,u變成了o,如“木”要讀成“莫”,ie變成了i,如“鐵”讀成“剔”,o或e變成了a ,這就很不同了,如“客”讀成“卡”,v變成了u,如“鋁”讀成“嚕”。等等,這種轉化是西充話與眾不同的重要原因。
西充話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的入聲。西充話有五個調。入聲是非常古老的一個調,北方方言已經消失了,四川方言也只有極少數地區有。西充話的入聲將使它更有文化內涵。
西充話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有一些特有詞,例如“江湖”的意思就是“美麗”,“宵夜”就是“吃夜飯”,“著子”就是“筷子”,“莫消”就是“不要”,此外還有以下常用詞:定到(經常),岸到(以為),繡樓(後面),哪凱(誰)等等。西充話內部也出現了差異,例如義興鎮就把“雞”讀成“吱[ zī ]”,“洗”讀成“死”,把“氣”讀成“刺”。
風景名勝
西充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有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死地鳳凰山、化鳳山、漢將軍紀信故里紀念碑、紀信廣場、丞相牌坊、西充文廟、仙林惜字型檔石塔、紫岩萬民寶塔等;有箭嶺煙雨、化鳳朝陽、百福松濤、萬年霞光、南岷仙景、寶馬渡槽、青龍湖趣、廣場風彩等(新西充八景)。
鳳凰山
鳳凰山位於西充縣境內的多扶鎮,海拔414米。山上東、南、西三面築有石寨門,周圍懸崖峭壁。山頂為平地,為“營房地”,曾是張獻忠所營處。頂峰名“插旗山”,是大西軍掛軍旗處。東面山嶺,被人們稱為“帶箭嶺”,傳說張獻忠大戰清軍在太陽溪中箭後,由將士攙扶回指揮營地途中犧牲於此。
化鳳山
化鳳山市晉城鎮東北部九條渠山脈盡頭的一部分。1998年建成占地2300餘畝的化鳳山森林公園。
資福寺(俗稱“大佛寺”):始建於唐,為西充著名佛教大師圭峰禪師說法處。後毀於戰火。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重建正殿,保存完好。1983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安漢樓:為化鳳山的山門,是一幢仿古式建築。大門上有著名書法家、中國書協代主席沈鵬題寫的“化鳳山公園”5個金色大字。
還有金暉樓、鳴鳳亭、九條渠、鴛鴦亭、化鳳亭、朝陽亭、金暉樓、寫春廊、鳴鳳亭等。
紀信廣場
紀信廣場又名安漢廣場,處於安漢大道與天寶路交匯處,占地總面積120畝,綠地景觀面積40餘畝,水面景觀面積27畝,其前部用4000餘立方米青石雕刻氣勢恢宏的紀信誑楚事件。
萬年山
萬年霞光,又稱萬年佛光,萬年燈,萬年山名勝。萬年山,位於四川省西充縣青獅、雙洛、 仁和、雙江4鄉;鎮交界處。方圓20平方公里,海拔617米。唯東、南、西、北寨門小徑可達山頂。
南岷山
南岷山位於縣城以南7公里的永清鄉,海拔515米,由九井十三峰組成,素有“南岷仙境”之美譽。南岷山有幽泉數十處,終年不涸,分別流入磨劍、洗缽、清心、濯印、裕丹、蘸月、伏虎、漱玉、石雞等九口井中。山中宿鶴、駕仙、伏龍、伏虎、丹峰等十三峰。大南岷為程真人太虛之廟。大南岷橫匾上“南岷仙境”四大金字為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所書。1983年,西充縣人民政府將大南岷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小南岷為白馬祖師之廟。
歲堂山
歲堂山連線老鷹山、請雨山、賴子山、香爐山、元寶山、聖泉山、老鴉山,森林面積達1800多畝。沿著蜿蜒於青山綠水間的公路驅車盤旋而上,可以直達森林公園主峰歲堂山下的百福古寺。
青龍湖
青龍湖,位於西充縣城西北28公里處,緊靠青龍場,水面3000餘畝,有93道灣,63個(山)嘴。青龍湖區有紀大墳、嚴家祠、蠶華山、譙家洞。
蓮花湖
蓮花湖位於西充縣城南,東南起譙周大道、西至安漢大道、北至天寶路,總占地1384畝,其中湖面占地400餘畝,蓄水104萬立方米,平均深度3米,最深處達9米。
張瀾故居
位於西充縣蓮池鄉觀音堂村的張瀾故居是一座始建於清代的複式三合院建築,占地4000餘平方米。坐西向東,青山環繞,翠竹擁抱,如圈椅將故居緊緊包裹。其中,正房後面的山峰最高,這樣的地勢,讓張瀾故居顯得氣勢不凡。故居正面水田一波碧池的妝點,也讓張瀾故居平添了一分靈秀。
這座典型的川北民居,單檐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穿斗木結構梁架,由正院、北院、南院及牲畜圈四部分組成。
正院由堂屋及南、北廂房組成。為了防止受潮,堂屋建在了高出地面1.75米的石質台基上,面闊五間,明間用作客廳,左右次間、梢間為居室。
堂屋階沿前方有一座拜台,正面石壁上刻有浮雕的麋鹿、卷草、花卉和盆景圖案。
南廂房面闊七間,北廂房面闊三間。院內地面採用石板及石條鋪砌而成。院內正中佇立著張瀾先生銅像,像高2.1米;花崗石基座,座高0.9米,寬1.3米。
南院由南面的建築和正院的南廂房組成。南面建築面闊五間。
北院由正院東面、北面、西面的五棟建築和正院的北廂房共同組成。正院、南院、北院的相互交接、呼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富有典型川北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築群。
歷史人物
張瀾(1872~1955),男,字表方,漢族,1872年生,四川南充人(今西充縣蓮池鄉人)。著名愛國人士和教育家。
紀信,字成,四川省西充縣紫岩鄉紀公廟村人。
譙周(約201-270),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今四川西充縣槐樹鎮)人。三國時期蜀漢學者、官員,著名的儒學大師和史學家。
馬廷用:明朝,禮部尚書、教育家,字良佐,號紫崖。(1446---1519), 四川西充縣紫岩鄉人。康熙六十一年《西充縣誌》稱為其“文壇宗伯”,並認為“西充文學,自馬廷用宗伯始盛。”
徐占彪(1840~1892),名承安,字崑山,西充縣鳴龍鎮宮子山村人。清朝將領,清朝晚期軍事家、民族英雄。
許嵐,著名詩人,原名胥洪龍,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四川省西充縣鳴龍鎮涼快埡村胥家壩人,今仁壽縣人。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打工詩歌代表人物。
何炯(784~841),號宗密,相傳為西充縣多扶鎮人,唐代著名高僧。何炯卒後,唐道宗追謚“定慧禪師”。855年(唐大中九年)戶縣建圭峰碑,由相國裴休撰文,柳公權書。
王搢(1870—1941),字縉紳。西充縣占山鄉人,生於書香門第。垂暮之年,從事佛學研究。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4日,西充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