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概述
中文名稱: 周口店遺址
英文名稱: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國家:中國
所屬洲:亞洲
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 (V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周口店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西南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北部,是世界上材料最豐富、最系統、最有價值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遺址。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學家先後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遺址外發現三枚人類牙齒化石,1929年,又發現了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以及人工製作的工具和用火遺蹟,遂成為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1930年在周口店遺址還發現距今約2萬年前的山頂洞人化石和文化遺物。但隨之而來的連年戰亂,遺失了自1927年以來發現的全部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化石標本,迄今下落不明,這一事件成為20世紀考古史上的世界之謎。新中國成立後,恢復了對周口店遺址的發掘研究,獲取了大量的寶貴資料,迄今為止,考古學家們已經發掘出代表40多個屍體的頭蓋骨、下頜骨、牙齒等化石和豐富的石器、骨器、角器與用火遺蹟。
博物館展示廳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系統地向我們介紹了60萬年前的“北京人”、10萬年前的“新洞人”、18000年前的“山頂洞人”的生活環境、生活狀況。序廳正面為龍骨山立體模型,展櫃中擺放著周口店地區從4億年前到1億年前的各種岩石標本,反映了該炮區滄海桑田的地質變化過程。
第一展廳展示了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模型、古人類用火遺蹟以及粗糙簡陋的石制砍斫、切割、亂削和雕刻工具。
第二展廳以復原模型展示了北京猿人居住的洞穴以及他們的生活場所。
第二展廳以復原模型展示了北京猿人居住的洞穴以及他們的生活場所。
第三展廳主要介紹龍骨山上發現的二十餘處脊椎動物化石遺址和古人類活動過的遺址分布點,以及一件18000年前山頂洞人的遺物——串青貝殼,獸牙、小石頭製成的古老的項鍊。
第四展廳陳列著我國和世界各地發現的各個時期的古人類化石、舊石器,以及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的繪畫、雕刻等藝術品。
考古歷程
周口店最早發現的地點是第6地點,是瑞典科學家安特生於1918年發現的。1921年安特生、美國古生物學家格蘭階和奧地利古生物學家斯丹斯基,發現了周口店第l地點,同年發現了周口店第2地點。1927年步達生將周口店發現的三枚人的牙齒正式命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這一年是周口店正式遺址開始發掘,中國地質學家李捷參加發掘工作,並發現了周口店第3和第4地點,瑞典古生物學家步林也是新地點的發現者,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第5、7、8地點,找到了“北京人”第一個頭蓋骨。同年將已發現的地點,以“北京人”遺址為第1地點,其餘的依序編號及至第9地點。在20號地點以前,包括山頂洞,或為裴文中領導下或為賈蘭坡領導下發現的。第20至24地點是在賈蘭坡領導下找到的。
“北京人”遺址位於周口店村西。有兩座東西並列的山丘,東邊的一座有一個大山洞,俗稱猿人洞,1929年後,叫周口店第一地點,東西長約140米,中部最寬處約20米。“北京人”在周口店居住的時間,大約從距今60多萬年開始,一直到距今20多萬年;“北京人”文化早期從距今60多萬年到距今40多萬年前,中期為距今40—30萬年,晚期為距今30到20多萬年前。
周口店第1地點從1921年發現和發掘起,已下挖了40多米。宛如一口深井。已挖堆積還不到全洞堆積物的一半。“北京人”化石從第ll層至第3層均有發現,共出土骨頭6具、頭骨碎片12件、下頜骨15件、牙齒157枚、股骨7件、脛骨l件、肱骨3件、鎖骨和月骨各1件以及一些頭骨和面骨破片。這些“北京人”遺骨分屬40多個體。但絕大多數人化石,在珍珠港事變前後,下落不明。現存的第1地點的人化石,保存在我國的有7枚牙齒、1段肱骨、脛骨1段、頂骨和枕骨各1件以及一具保存完好的下頜骨;1927年以前發現的三枚牙齒則在瑞典,由早期周口店工作的步林保管著。
在周口店第l地點發現用火遺蹟,把人類用火的歷史提前了幾十萬年。包括五個灰燼層、兩處保存很好的灰堆遺存,燒骨則見於有人類活動的各層,此外,還發現燒過的朴樹子、燒石和燒土塊,甚至個別石器有烤灼的痕跡。對用火遺蹟的研究,可知“北京人”不僅懂得用火,而且有控制火和保存火種的能力。燒火的燃料主要是草本植物,也用樹枝和鮮骨作薪。
石器是“北京人”文化的主要代表,“北京人”創造了三種不同的打片方法,主要用砸擊法,生產出長20一30毫米的小石片;常見長度為20—40毫米;工具分兩大類,第一類包括錘擊石錘、砸擊石錘和石鑽,第二類有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雕刻器、石錐和球形器。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因本世紀二十年代出土了較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聞名於世,尤其是1929年發現了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目前為止,出土的人類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約40個北京猿人個體。為研究人類早期的生物學演化及早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實物依據。
根據對文化沉積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之間。北京人的平均腦量達1088毫升(現代人腦量為1400),據推算北京人身高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偶見砧擊法。北京人還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並能捕獵大型動物。北京人的壽命較短,據統計,68.2%死於14歲前,超過50歲的不足4.5%。
七七事變後,周口店被日軍占領,發掘人員被殺,裴文中和賈蘭坡的辦公室被搗毀,發掘工作終止。抗日戰爭時期,已發掘出的六個較完整的頭蓋骨存放於美國開辦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內,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中美雙方計畫將其轉運美國,以防其落入日本手中。途中頭蓋骨失蹤,至今下落不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又對周口店遺址進行了發掘,發現了大量灰燼堆積層,證明北京人已會用火。1953年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附近建成了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在龍骨山頂部於1930年發掘出生活於2萬年前後的古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山頂洞人”。1973年又發現介於二者年代之間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續和發展。
1936年,賈蘭坡先生又在這裡發現了3個“山頂洞人”頭蓋骨化石。六十年代未,這裡又發現了距今10萬年的“新洞人”遺址。這一系列重要發現,為研究人類的起源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周口店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世遺會評價
在北京西南42公里處,遺址的科考工作仍然在進行中。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中國猿人屬北京人的遺蹟,他們大約生活在中更新世時代,同時發現的還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物品,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0年到11,000年的新人類的遺蹟。周口店遺址不僅是有關遠古時期亞洲大陸人類社會的一個罕見的歷史證據,而且也闡明了人類進化的進程。
登錄標準: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繫。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或該項標準與其它標準一起作用時,此款才能成為列人《世界遺產名錄》的理由。
遺產價值
“北京人”的發現為人類起源提供了大量的、富有說服力的證據。大量事實表明,“北京人”生活在距今50萬年前到20萬年前之間,是屬於從古猿進化到智人的中間環節的原始人類,這一發現在生物學、歷史學和人類發展史的研究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北京人”的發現揭開了人類歷史的序幕 。早在舊石器時代的初期,“北京人”已懂得選取岩石,製作石器,用它作為武器或原始的生產工具,在與大自然進行鬥爭中改造自己,表明“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原始的工具從事勞動,這是人和猿的根本區別所在。
“北京人”的發現,為人類進化理論提供了有利實證,是中國科學家為世界考古史做出的偉大貢獻。北京人及其文化的發現與研究,解決了19世紀爪哇人發現以來的關於“直立人”是猿還是人的爭論。事實證明,“直立人”是人類歷史的最早期,處於從猿到人進化過程最重要的環節,他們是"南猿"的後代,後來"智人"的祖先。北京人具有“直立人”的典型形態標準,而北京人對火的使用,更加完備了其作為人的特徵。山頂洞人化石和文化遺物的發現,更充分表明了北京人的發展和延續。北京人的發現,為中國古人類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是當之無愧的人類遠古文化寶庫。把人類用火的歷史又提前了若干萬年 在“北京人”居住過的洞穴里,發現厚度達4—6米、色彩鮮艷的灰燼,表明“北京人”已懂得使用火、支配火、學會保存火種的方法,是人類由動物界跨入文明世界的重要標誌。
“北京人”的發現為研究北京生態環境變遷史提供依據。通過對“北京人”及其周圍自然環境的研究,表明50萬年前北京的地質地貌與現在基本相似,在丘陵山地上分布有茂密的森林群落,其中棲息著種類豐富的動物種群。但也曾出現過面積廣闊的草原和沙漠,其中有鴕鳥和駱駝棲息的遺蹟,表明在這段漫長的歲月里,北京曾出現過溫暖濕潤和寒冷乾燥的氣候狀況。
“北京人”的發現,解決了19世紀爪哇人發現以來圍繞科學界近半個世紀的“直立人”究竟是猿還是人的爭論。事實表明,在人類歷史的初始階段,從體質形態,文化性質到社會組織等方面,的確有過“直立人”階段,他們是“南猿”的後代,也是以後出現的“智人”的祖先。“直立人”處於從猿到人進化序列中重要的中間環節。到目前為止,“直立人”的典型形態仍然是以周口店北京人為準則,周口店遺址依然是世界同期古人類遺址中材料最豐富、最系統、最有價值的一個。周口店遺址是當之無愧的人類遠古文化的寶庫。
第一地點
周口店遺址第一地點,又稱“猿人洞”,即著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出土地點。1921年和1923年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
與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發現並進行了試掘,1927年開始正式發掘。由步達生負責野外工作和人類化石研究。1927年發現了一顆保存很好的人類下臼齒化石,步達生經過仔細的研究,提議給這種中國古代的人類一個古生物學的學名:“中國猿人北京種”,後來葛利普教授將之命名為“北京人”,這個通俗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1929年12月2日野外工作即將結束的時候,裴文中發現了第一顆保存很完整的人類頭蓋骨化石。1930年在試驗室中清理上一年挖掘的堆積物時,修理出一顆頭蓋骨化石;1937年發掘被迫中斷;1949年剛剛解放不久,中斷了11年的發掘工作又恢復了,1951年、1958年至1960年、1966年以及1978至1980年又先後進行了幾次發掘。該地點先後進行了23年的發掘,共出土約203件北京猿人的化石(代表約40個猿人個體),其中包含完整和比較完整的頭蓋骨6個,頭骨破片12件,下頜骨15個,牙齒157枚(包括附連在上下頜骨上的牙齒),脛骨1件,肱骨3件,鎖骨和月骨各1件和股骨7件(據張森水《周口店遺址志》);發現用火堆積遺存3處,並發現石製品10萬多件,同時出土了98種哺乳動物化石(據《遠古人類的家園》)。
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原是一個天然的石灰岩溶洞,東西長140米,南北寬最寬處40米,西部最窄處2米,高度40米。地理坐標為北緯39°41′,東經115°51′。從大約50萬年起,北京猿人在這裡斷斷續續生活了20萬年至40萬年,北京猿人的遺骨、遺物、遺蹟和洞頂塌落的石塊和洞外流入的泥沙等,在洞內一層又一層充填起來,形成巨厚的堆積層(共分13層)。在發掘前,該洞穴就已坍塌,成為堆積物上部的大角礫和岩塊。
第二地點
周口店遺址第2地點(北緯39°41′19.76431″,東經115°55′19.81092″)是安特生、葛蘭階和師丹斯基於1921年發現的,也是周口店遺址最早發現的兩個地點之一。周口店遺址第2地點距離第1地點大約200米,初見時像一條南北向的堤,高度大約15米,厚2米,為斜倚龍骨山山體的斜坡,地層為棕紅色粘土層,原是一片燒石灰的山。楊鍾健先生最先作了研究,編為周口店第2地點。出土的動物化石有中國鬣狗、腫骨鹿、犀牛、野豬、鼠類等,共發現哺乳動物化石22種,其中食蟲目2種、齧齒目8種、兔形目2種、靈長目1種、食肉目2種、奇蹄目1種、偶蹄目6種;此外,還有爬行類和鳥類各1種,時代是中更新世。所發現的動物化石顏色呈淺黃白色,大多數材料為破碎的肢骨,但化石的石化程度很高;其次為各種動物的單個的牙齒,還有一些對研究有較大意義的下頜骨(包括完整的和破碎的)近40件和幾件殘破的頭骨。根據黃萬波研究員描述,這個地點是因當時挖石灰時把石頭挖走後,留下了這些堆積物,堆積的上方是鈣質膠結粘土結核。
第四地點
周口店遺址第四地點:周口店遺址第4地點位於龍骨山南坡,距周口店第1地點西約70米(北緯39°41′14.54302″,東經115°55′29.54308″),該地點高出周口店河46米,洞口向南,發現時洞頂已經大部分塌落,基本上屬於露天堆積。
第4地點於1927年由步林和李捷發現,當時把它看作含化石的普通型洞穴,歷時10年,未進行發掘。直到1937年,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對該地點進行了發掘,次年也做過一點發掘工作。還發現了40多種哺乳動物的化石,包括獼猴、鼢鼠、熊、三門馬、李氏野豬、鹿、葛氏斑鹿等;1967年,紅衛兵串聯參觀周口店,有人鑽入其中,發現還有相當長的、有洞頂的洞,與第15地點相連。這一發現得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重視,有“新洞”之名,其實它是無人類活動遺蹟的洞穴,經地質學家研究,這段洞穴可能是第4地點的“瀉水道”。(據《周口店遺址志》)。
為了探明那段洞穴的情況,1972年9月,古脊椎所委派王存義在第4點西側修路,以便打通半遮面的那段洞穴,在這過程中挖去了此段堆積,出土了10多種哺乳動物化石和灰燼,這一新發現把第4地點的重要性推前了一步。1973年2月由喬琪主持這段洞穴的清理工作。1973年初,在顧玉珉的主持下,對第4地點進行發掘,工作分兩個階段進行,其目的是搞清第4地點的堆積與“新洞”堆積的關係。第一階段從3月初開工,至7月上旬結束,發掘在第4地點東側,發掘面積為長4米,寬5米。(據《周口店遺址志》)
被挖掘的堆積厚度為6.5米。發掘方法沿用傳統的方法,第4地點的發掘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發現了較豐富的石製品、用火遺蹟和1枚人牙化石 ,這枚牙齒經研究鑑定為距今約20-10萬年的早期智人的一顆左上前臼齒化石。第二階段發掘在“新洞”進行,工作18天(1973年10月23日至11月10日),開了一條探溝,位於其東側,長17米、寬2米,挖至其底,厚1.7米。因無有意義的發現,未再繼續工作。 這一地點洞頂上的鐘乳石已被破壞,但下面的石筍依然保存,洞底有鈣板堆積,估計仍有化石埋藏。這裡出土過豐富的用火證據,除了發現過大量灰燼外,還有燒過的朴樹籽和燒過的動物骨骼化石。(據《周口店遺址志》)
第二十六地點
周口店遺址第二十六地點(山頂洞):第26地點即山頂洞(北緯39°41′16.90513″東經115°55′28.51044″),這
個地點是1930年核查第1地點的邊界時,在它的南面發現的,原來洞口為浮土所掩蓋。在1933年—1934年進行了系統發掘,共挖去堆積物900立方米,發現包括3個頭骨在內的代表至少8個山頂洞人個體的化石材料,主要標本化石是:3個完整的頭骨,殘頭蓋骨、上頜骨、下頜骨、脊椎骨、盆骨、大腿骨、小腿骨、膝蓋骨和零散牙齒等,這些化石由德國籍的猶太人類學家魏敦瑞研究。還有47種哺乳動物化石,包括蝙蝠、刺蝟、猞猁、獵豹、馬鹿等。山頂洞人的文化遺蹟和遺物相當豐富,出土了共141件裝飾品,包括125個穿了孔的獸牙、3個穿了的海蚶殼、一塊穿孔的橢圓形小河卵石、一件穿孔的鯇魚框骨、4件刻有溝痕的骨管和7件穿了孔的石珠。山頂洞中還發現一根骨針,這些表明人已會縫獸皮做衣服,遮擋身體,抵禦寒冷。另外還有一件磨過的鹿角,有人認為是指揮棒。山頂洞發現的石器不多,只有25件,做得相當簡陋。在人骨化石周圍還發現有赤鐵礦粉末,是山頂洞人對死者進行埋葬的有力證據。根據遺址洞穴的形狀和堆積的現象,可將它分成四個部分:洞口、上室、下室、下窨。洞口:高約4米,下寬5米。上室:為洞口以內的西半部的洞穴的東半部,石筍作底,由東南向西北作緩坡傾斜,南北寬約8米,東西長14米。下室:位於洞穴的西半部的稍下處,即現在有洞頂的部分。下室部分發現過人類化石,包含三具完整的頭蓋骨和一些身體上的骨骼和文化遺物;從灰燼和文化遺物的分布情況可分為五個文化層:1—3文化層在洞口和上室,發現有剛剛出生的幼兒殘頭骨、骨針、裝飾品和少量石器;4—5文化層位於下室,即埋葬死人的地方,發現有三個完整的頭蓋骨和部分骨架,並發現有部分裝飾品。下窨只發現過動物化石,而且還多是相當完整的骨架,估計這些動物到洞穴里遮風避雨,偶爾墜落或失足掉下這個天然的陷阱,死在裡面後變成的化石。山頂洞堆積相當鬆散,顏色呈灰色,與含北京人化石的堆積有明顯的區別。在下窨之內為黃色堆積物,已達到了北京人時代地層。
第二十七地點
周口店遺址第二十七地點(田園洞):第27地點位於周口店遺址西南6公里處(北緯39°39′31″東經115°52′19″)。2001年發現,2003年6月SARS(非典)還未完全結束時,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同號文主持正式發掘,在發掘過程中發現距今約2.5萬年的古人類化石。該地點屬石灰岩溶洞,洞體高約2米,深約5米,洞口面向正北,高出現在河床150米,洞中沉積物為灰白色粉沙,其中夾有小塊礫石,磨圓度不好,在主洞左側有2條垂直裂隙,主洞右側有水流沖刷形成的凹坑,凹坑頂部和底部有鐘乳石和石筍,距田園洞口東北方約30米處,有水流沖刷的凹坑。
2003年6月正式發掘以來,採集到大量動物化石。最為珍貴的是發現智人化石,材料包括:下頜骨、鎖骨、肱骨、橈骨、脊椎骨、肢骨、腓骨、跟骨、趾骨等。與智人同一層出土的哺乳動物化石有豪豬、獼猴、果子狸、狼、竹獾、黑熊、原麝、斑鹿、蘇門羚羊、羚羊、牛等26種。地質時代屬晚更新世晚期,與山頂洞人的年代相當。
旅遊指南
公車:周口店位於北京西南50公里的房山區,從天橋公共汽車站乘917路公交汽車到房山,再轉乘環線二路小公共車到周口店遺址博物館,下車後步行100米即到。
自駕車: 六里橋上京石高速公路,從閆村高速出口下.沿京周路到周口店.
聯繫電話:69301278 69301080
公交路線
646 路前門至良鄉西門,換乘38路中巴至直達周口店遺址。發車時間早 6:30 分——晚 18:00 分 ,20 分鐘一趟
616 路北京西站南廣場至良鄉西門,換乘38路中巴至直達周口店遺址。發車時間早 6:00 分——晚 18:00 分 ,10 分鐘一趟
971 路趙公口至良鄉西門,換乘38路中巴至周口店遺址。發車時間早 6:00 分——晚 18:00 分 ,20 分鐘一趟
917( 天橋——房山) 支線 , 至良鄉西門、閆村路口、房山站 , 換乘38路中巴到周口店遺址。發車時間早 5:30 分——晚 20:30 分 ,15分鐘一趟。
917( 天橋——張坊 ) 支線 , 至周口店路口換乘38路中巴到周口店遺址。發車時間早 5:30 分——晚 l9:30 分 ,15 分鐘一趟。
美食
周口店猿人遺址配有職工食堂,為了方便旅遊者就餐,餐廳對遊客開放,提供自助餐和點菜服務。
如果您不願在職工食堂用餐,可以到周口店大街的飯店用餐,離遺址不遠的燉肉館和龍源飯店都是不錯的去處,那裡的家常菜可是非常可口呀!
主要美食
豆汁、鍋貼、灌腸、冰糖葫蘆、驢打滾、滷煮火燒、炒肝、爆肚、豆腐乳煮毛豆、油潑麵、羊肉燴麵
門票價格
全價票30元、半價票15元
開放時間:8:30——16:30(無閉館日)
全年享受免票 ·離休人員憑本人離休證 ·殘疾人憑本人殘疾證 ·殘疾軍人憑殘疾軍人證·文博系統工作人員憑本人工作證 ·有成人陪伴的1.2米以下兒童(不接待無成人陪伴者;陪伴成人按規定購票)
全年享受半價優惠 ·老年人憑本人老年證 ·中國小(含職高、中專)在校生憑本人學生證(有成人陪伴者,陪伴成人按規定購票)
小貼士
請按規定購票參觀;館內謝絕吸菸。·行動不便、身體有潛在疾病的觀眾需有人陪同方可入館參觀。·請保持公共衛生,勿隨意投擲、丟棄雜物。·衣冠不整、醉酒、精神障礙者謝絕入館。·飲料食品及其盛裝器皿、生物、易燃易爆危險品、管制械具及其他法定危險品謝絕攜帶入館。請勿攝像及使用閃光燈,·展廳內請勿使用三腳架。·請勿觸摸裸露展品、攀爬躺臥。·請您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勿在館內使用輪滑、暴走鞋等類似輪式鞋,請勿喧譁、追跑打鬧及在展廳內使用手機。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國國家文物局為加強博物館行業管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正式登記、註冊並接受年檢,具有文物、標本收藏保管、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功能的,對外開放的各類博物館,經該國家局組織設立的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並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 | |||
故宮博物院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航空博物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天文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河北省博物館 西柏坡紀念館 山西博物院 中國煤炭博物館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內蒙古博物院 遼寧省博物館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 旅順博物館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東北烈士紀念館 愛輝歷史陳列館 上海博物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 | 浙江省博物館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南京博物院 南通博物苑 蘇州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 安徽省博物館 福建省博物館 古田會議紀念館 廈門華僑博物院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海軍博物館 青島市博物館 青州市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 鄭州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 南陽漢畫館 湖北省博物館 武漢市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 劉少奇故居紀念館 廣東省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遵義會議紀念館 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民族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 漢陽陵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 固原博物館 韶山毛澤東故居紀念館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