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生活在沙漠邊緣的人類早在公元前3000年已經開始馴養駱駝,作為役畜,以供馱運和騎乘,有許多國家有倚賴駱駝為生的駱駝牧民,甚至有駱駝騎兵。單峰駱駝毛短,主要生活在北非洲和西亞洲、印度等熱帶地域,生活在沙漠地帶的牧民以駱駝奶甚至駱駝血作為食物,全世界只有1400多萬頭,全部是家畜。19世紀末澳大利亞曾從非洲引進部分單峰駱駝,後來由於不再套用役畜,只向中東出口,大約有3200頭散落到澳洲沙漠地區重新野化。雙峰駱駝毛長,耐寒,春季脫毛,主要生活在中亞和中國西北、蒙古。大約只有120多萬頭,20世紀在塔克拉瑪乾沙漠發現野駱駝,可能是雙峰駱駝的祖先,大約有1000頭,中國政府已將這一帶劃為野駱駝自然保護區。
物種學史
1000萬年前生活在北美洲,駱駝遠祖越過白令海峽到達亞洲和非洲,並演化出雙峰駝和人類馴養的單峰駝。單峰駱駝在數千年前已開始在阿拉伯中部或南部被馴養。約於公元前2千年,單峰駱駝逐漸在撒哈拉沙漠地區居住,但是在前900年左右又再次消失於撒哈拉沙漠。它們大多是被人類捕獵的。後來埃及入侵波斯時,岡比西斯二世把已經被馴養的單峰駱駝傳入波斯地區。被馴養的單峰駱駝在北非被廣泛使用,而直到後來,羅馬帝國仍然使用駱駝隊帶著戰士到沙漠邊緣巡邏。可是波斯駱駝並不適合用來穿越撒哈拉沙漠。在第4世紀,更強壯和耐久力更強的雙峰駱駝首度傳入非洲。開始有愈來愈多的人使用它們,因為這種駱駝較適合作穿越大沙漠的長途旅行之用,且可以裝運更多更重的貨物。這時,跨撒哈拉貿易終於得以進行。
化石
北極並非生命的荒漠,加拿大的研究者就在北極發現了已滅絕的巨型駱駝的化石證據。他們利用在艾斯米爾島上發現的骨骼碎片中的膠原蛋白遺存鑑別出了350萬年前的駱駝化石,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北的駱駝。來自加拿大自然博物館的古脊椎動物學家Natalia Rybczynski利用三個夏天蒐集了這些化石碎片,碎片的一些特徵表明它們可能是某種哺乳動物的部分脛骨,而3D重建則能幫助對其進行組裝。然而Rybczynski仍然無法鑑定化石的種類,因此,在曼徹斯特大學的生物技術學家Mike Buckley的幫助下,他們利用一種被稱為“膠原蛋白指紋”(collagen fingerprintin技術對化石碎片進行了分析。
研究者從骨骼碎片中找到了極少量的膠原蛋白,並利用肽作為標誌物建立起了膠原蛋白的大致輪廓,之後將其與37種現代哺乳動物和1種育空地區的化石駱駝進行對比後發現,它們與現代的單峰駱駝和育空地區大冰期的巨型駱駝最為相似。再加上對組裝後的脛骨進行解剖學分析後,研究者認為,這是一種比現生駱駝要大30%的巨型駱駝。新發現將駱駝在北美的分布範圍向北擴展了1200公里。
原來駱駝的眉骨特別高,是為了抵擋雪地反射強烈的陽光,研究還發現,古駱駝體型比現代駱駝大了30%;古代駱駝之所以能在極地存活,更是因為350萬年前,間冰期的北極地區氣溫高,比現今7月月均溫10度,還要高出14到22度, 直到2百50萬年前第四紀冰河期開始,全球溫度越來越低,北美洲的駱駝經過白令海峽,從阿拉斯加往西伯利亞遷移,開始散布到亞洲和非洲。原來駱駝全身上下這么多生存法寶,都是為了適應極端氣候,沙漠之舟的身世之謎,總算隨著極區化石出土,一一破解!
生活習性
一般駱駝的速度 14.5~16公里/小時 。阿拉伯駱駝適應深深的沙土地和酷熱的天氣。它能馱運400磅(180公斤)重的貨物每天走上40英里(64公里)的路程,連續走4天;用於比賽的駱駝速度可達每小時8英里(13公里)。衝刺速度可達40英里/時,長途持續速度可達25英里/時。這種駱駝的毛髮很短,像羊毛,體格較瘦弱,它們比雙峰駱駝更加溫順,也更加容易馴化。但到12月份的公駝發情季節,人們發現,在這個季節公駝追趕母駝或追逐騎馬人的速度,遠遠超過平時的速度,每小時可達70~80公里,一般的駿馬根本趕不上它。
駱駝頗能忍飢耐渴,每飲足一次水,可數日不喝水,仍能在炎熱、乾旱的沙漠地區活動。由於它們鼻內有很多極細而曲折的管道,平時管道被液體濕潤著,當體內缺水時,管道立即停止分泌液體,並在管道表面結出1層硬皮,用它吸收呼出的水分而不致散失體外;在吸氣時,硬皮內的水分又可被送回體內。水分如此在體內反覆循環被利用,故能耐渴。
胃分3室(缺少瓣胃),可以反芻。性情溫順,常單獨活動,食粗草及灌木。
駱駝的體溫晚間為34攝氏度,白天高達41攝氏度,只有在高於這個體溫,駱駝才開始出汗。
駱駝頗能忍飢耐渴,每飲足1次水,可數日不喝水,仍能在炎熱、乾旱的沙漠地區活動。鼻孔能開閉,足有肉墊厚皮,適合在沙漠中行走,背有肉峰,內蓄脂肪,胃有三室,第一胃室有20~30個水脬,可以貯水,紅血球可以大幅膨脹吸水來貯水,所以耐饑渴,可以多日不吃不喝,一旦遇到水草,可以大量飲水貯存。
分布範圍
1.世界駱駝的分布
從數量看,全世界1978年共有單峰、雙峰駱駝約1699萬峰左右,而2010年非完整統計數量升為1800萬峰,其中單峰駝1600萬峰,雙峰駝200萬峰。非洲數量最多,約占全世界駱駝總數的71.75%,特別是北非撒哈拉沙漠的東南邊界的國家裡,駱駝占有很重要的經濟地位;亞洲次之,約占26.9% 歐洲,大洋洲僅占1.35%。
從分布的國家看,全世界共有23個國家中有駱駝.其中總數在290萬峰以上的國家有蘇丹、索馬里;95萬峰以上的國家有印度、衣索比亞;20萬峰以上的國家有中國、蒙古、茅利塔尼亞和巴基斯坦;10萬峰以上的國家有查德、尼日、肯亞、阿富汗、伊拉克、蘇聯和摩洛哥。
2.中國駱駝的分布
中國是世界上雙峰駱駝主要產地之一。全國約有駱駝28萬峰左右,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寧夏等省區約110萬平方公里的乾旱荒漠草原上。從數量看,以內蒙古自治區為最多,約占全國駱駝總數的67%,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次之,約占20%左右。
從分布區域的廣度看,以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分布最廣,幾乎全區各縣,市都有一定的數量。
從分布的生態地理規律看,則是由草原帶向荒漠帶過渡,荒漠化程度越高,其數量也就越多,即從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向西部,駱駝的數量逐漸增加,直到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等草原荒漠化程度較高地帶,乃是中國駱駝最集中的產地。這一地域約有25萬平方公里,共有駱駝約24萬餘峰,占全國駱駝總數的40%左右。
澳大利亞中部有估計多至70萬頭野生化駱駝,它們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被引進作為運輸用途的駱駝後代。這個種群數量以每年約11%的速度增加,由於侵占了飼養綿羊所需的有限資源,南澳大利亞政府已決定使用空中射殺的方法屠殺這些駱駝。
生長繁殖
駱駝2年1胎1仔,孕期13個月。繁殖期4~5月,孕期12~14個月,雌駱駝每產1仔,很少兩仔,4~5歲性成熟,壽命35~40年。
亞種分化
單峰駱駝和雙峰駱駝
除單峰駝和雙峰駝外,還有四種生活在南美洲的類似駱駝的駱駝科動物:大羊駝(Llama)、阿爾帕卡羊駝(Alpaca)、原駝(Guanaco)、小羊駝(Vicuna)。
雙峰駝
雙峰駝原產在亞洲中部土耳其斯坦、中國和蒙古。至少在公元前800多年就被人馴化了。但野外仍有野駱駝(野雙峰駝)。據稱,在中國塔里木至柴達木盆地間,向東至蒙古有棲居。常棲息在乾旱地區,隨季節變化而有遷移。
野雙峰駝的駝峰比家駱駝的小而尖,軀體比家駱駝的細長,腳比家駱駝的小,毛也較短。野雙峰駝數量稀少,單獨、成對或結成小群4~6隻在一起,很少見12~15隻的大群。
雙峰駝十分能耐饑渴,它們可以十多天甚至更長時間不喝水,在極度缺水時,能將駝峰內的脂肪分解,產生水和熱量。而一次飲水可達57升,以便恢復體內的正常含水量。它們以梭梭、胡楊、沙拐棗等各種荒漠植物為食,吃沙漠和半乾旱地區生長的幾乎任何植物(包括鹽鹼植物)。
雙峰駝比較馴順、易騎乘,適於載重:在四天時間中可運載170~270公斤東西每天走約47公里路,它們的最高速度是約每小時16公里。雄駝多單獨活動,繁殖期爭雌毆鬥激烈,多一雄多雌成群活動,可形成30/40隻的大群。2年1胎1仔,孕期13個月。是世界級珍獸。繁殖期4~5月,孕期12~14個月,雌駱駝每產一仔,很少兩仔,4~5歲性成熟,壽命35~40年。
雙峰駝有兩層皮毛:一層是溫暖的內層絨毛,和一層粗糙的長毛外皮。兩層皮毛會混合成團狀脫落,可以收集並分離加工。雙峰駝每年可產約7公斤毛纖維,其結構類似於羊絨。雙峰駝的絨毛通常為2~8厘米長,可用於紡紗或針織品。
單峰駝
單峰駝是一種大型的偶蹄目動物,產於非洲北部、亞洲西部,亦有部分是來自非洲之角、蘇丹共和國、衣索比亞和索馬里。
單峰駱駝在數千年前已開始在阿拉伯中部或南部被馴養。現時所知全球約有一千三百萬頭單峰駱駝已被馴養,大多是在西印度到巴基斯坦,再到伊朗至北非一帶。它們原來的分布地已無未被馴養者,可是一些單峰駱駝後來傳入澳大利亞,也有一些傳入了美國,因此只有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單峰駱駝是野生的。
雄性單峰駱駝的上顎較軟,使它們可以生出一個粉紅色的袋子。在交配季節期間,這個袋子會弔在雄性單峰駱駝嘴的兩旁,以吸引異性。單峰駱駝的睫毛很濃密,耳朵小而多毛。
單峰駱駝的妊娠期長約12個月。通常它們一次只生一隻小駱駝,成年駱駝會一直親自照顧小駱駝,直到小駱駝18個月為止。雌性單峰駱駝在3~4歲後就性成熟,而雄性單峰駱駝在5~6歲後才性成熟。它們的壽命一般為25年,而最長可達50年。成年的單峰駱駝可長達10尺,高達6到7尺。它們一般重1000~1500磅。
被馴養了的單峰駱駝可為人類提供奶和肉,也可用來裝載貨物或乘客。在埃及,很多警察騎著駱駝四處巡邏。單峰駱駝比雙峰駱駝高,跑得更快,若有有人駕馭的話,可一直維持著時速13~14公里的速度。
混血駱駝
雙峰駝有兩個駝峰,是適合寒冷氣候的動物。而單峰駝只有一個駝峰,並且更適於沙漠生活。兩者的混血體型比兩種駱駝都大,有一個駝峰,善於馱物。混血駱駝無論雌雄均有生殖能力。在哈薩克斯坦可以見到這樣的混血駱駝。人為造成的駱駝與大羊駝的混血成為卡馬,科學家想通過試驗了解兩個物種的相似程度。單峰駝重量是大羊駝的六倍,因此需要通過人工受精使雌性駱馬受孕。而雌性單峰駱駝受孕沒有試驗成功。混血種體型甚至比大羊駝更小,有類似駱駝的短耳朵和長尾,沒有駝峰,有類似大羊駝的分趾,而不是駱駝的大腳掌。卡馬在4歲後開始性成熟,對雌性大羊駝和原駝感興趣。之後又有一隻雌性卡馬通過人工授精出生。因為駱駝和大羊駝都有74條染色體,科學家希望雌性卡馬可以生育。如果成功,意味著有可能增加南美類駱駝的體型。
種群現狀
雖然今天單峰駱駝仍約有1千3百萬存活,但是野生物種已經瀕於滅絕。用於家畜的單峰駝主要見於蘇丹,索馬里,印度及附近國家,南非,納米比亞和波札那。
傳統理論認為現代駱駝的祖先4千5百萬年前生活在北美,有可能體型巨大,沒有腳趾,在大約3百萬年前才橫渡至亞洲,並進而達到中東和非洲。雖然駱駝曾統治北美一時,但在人類出現在美洲大陸不久後就隨同其他曾生活在美洲的大部分物種一起消失了。在敘利亞中部發現的未知巨型單峰駝被認為生活在距今10萬年前,令科學家重新審看現代駱駝的起源學說。
雙峰駝曾經分布廣泛,但是只剩餘約1千4百萬,主要為家畜。估計約有1000隻野生雙峰駝生活在戈壁灘,以及少量生活在伊朗,阿富汗,哈薩克斯坦。
少量引進的單峰和雙峰駝在美國西南存活至20世紀。它們是從土耳其引進,曾經是美國駱駝部隊試驗的一部分,並被用於礦井馱畜。在項目結束後這些駱駝逃脫或者被釋放。另外有23隻雙峰駝在淘金熱期間被引進了加拿大。
價值
胃分三室(缺少瓣胃)第一個胃能貯藏水,第二個胃貯食,可以反芻;性情溫順,食粗草及灌木。壽命約30~50年。駱駝的皮毛很厚實,冬天沙漠地帶非常寒冷,駱駝的皮毛對保持體溫極為有利。駱駝的厚毛髮可以反射陽光。被剃毛後的駱駝會多出50%的汗以避免過熱。皮毛同時幫助駱駝隔熱。它們的長腿也讓它們遠離火燙的地面。
駱駝有兩種:具有1個駝峰的,稱為單峰駝(C.dromedarius);具有2個駝峰的,稱為雙峰駝(C.bactrianus),體長約3米,高2米以上,前後兩峰相距約0.5米。絨毛髮達,頸下也有長毛。上唇分裂,便於取食。
皮毛
駱駝的耳朵里有毛,能阻擋風沙進入;駱駝有雙重眼瞼和濃密的長睫毛,可防止風沙進入眼睛;駱駝的鼻子還能自由關閉。
這些“裝備”使駱駝一點也不怕風沙。沙地軟軟的,人腳踩上去很容易陷入,而駱駝的腳掌扁平,腳下有又厚又軟的肉墊子,這樣的腳掌使駱駝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不會陷入沙中。駱駝熟悉沙漠裡的氣候,有大風快襲來時,它就會跪下,旅行的人可以預先做好準備。駱駝走得很慢,但可以馱很多東西。他是沙漠裡重要的交通工具,人們把它看做渡過沙漠之海的航船,有“沙漠之舟”的美譽。
駱駝是偶蹄目駱駝科駱駝屬兩種大型反芻哺乳動物的統稱,分單峰駝和雙峰駝。單峰駝只有一個駝峰,雙峰駝又稱大夏駝,有兩個駝峰。駱駝四肢長,足柔軟、寬大,適於在沙上或雪上行走。胸部及膝部有角質墊,跪臥時用以支撐身體。奔跑時表現出一種獨特的步態,同側的前後肢同時移動。具有兩排睫毛以保護眼睛,耳孔有毛;鼻孔能閉合,視覺和嗅覺敏銳,這些均有助於適應多風的沙漠和其它不利環境。經過訓練和恰當管理的駱駝性情馴順,飼養方便。有時也會發怒,尤其在發情期。發怒時口噴唾液,並會咬人、踢人,十分危險。駱駝原產於北美,約在4000萬年前左右。後來其分布範圍擴大到南美和亞洲,而在其產地則消失了。傳統上駱駝被用作重要的馱畜。雖然雙峰駝行進速度僅為每小時3~5公里,但能長時間地背負重物,每日可行50公里。單峰駝腿更長些,人騎坐時能保持每小時13到16公里的速度達18個小時。
駝峰
經解剖證實,駝峰中貯存的是沉積脂肪,不是一個水袋。而脂肪被氧化後產生的代謝水可供駱駝生命活動的需要。因此有人認為,駝峰實際存貯的是“固態水”。經測定,1g脂肪氧化後產生1.1g的代謝水,一個45kg的駝峰就相當於50kg的代謝水。但事實上脂肪的代謝不能缺少氧氣的參與,而在攝入氧氣的呼吸過程中,從肺部失水與脂肪代謝水不相上下。這一事實說明,駱峰根本就起不到固態水貯存器的作用,而只是一個巨大的能量貯存庫,它為駱駝在沙漠中長途跋涉提供了能量消耗的物質保障。
駱駝的瘤胃被肌肉塊分割成若干個盲囊,即所謂的“水囊”。有人認為駱駝一次性飲水後胃中貯存了許多水才不會感到口渴。而實際上那些水囊,只能保存5~6L水,而且其中混雜著發酵飼料,呈一種粘稠的綠色汁液。這些綠汁中含鹽分的濃度和血液大致相同,駱駝很難利用其胃裡的水。而且水囊並不能有效地與瘤胃中的其他部分分開,也因為太小不能構成確有實效的貯水器。從解剖觀察,除了駝峰和胃以外,再沒有可供貯水的專門器官。因此可斷定,駱駝沒有貯水器。
駝奶
駱駝奶的味道比牛奶略鹹,奶油味更濃。據科學家分析,100毫升駱駝奶與等量牛奶的維生素C含量分別為3.8毫克與1.0毫克;1升駱駝奶含52單位的胰島素,而等量牛奶的胰島素含量僅為0.016單位。駱駝奶中含有人體必需的18種胺基酸。此外,駱駝奶的蛋白質含量與鈣含量均高於牛奶,脂肪含量則低於牛奶。尤其特別的是,駱駝奶富含牛奶中缺少的乳鐵傳遞蛋白和溶解酵素,這兩種有殺菌作用的物質可強化人體的免疫系統。
役用性能
駱駝的役用性能是其主要的生產性能之一,它可用作騎乘、馱運、拉車、犁地等。
(一)騎乘 駱駝是荒漠半荒漠地區,尤其是沙漠地區的主要的騎乘工具,也曾被廣泛用於沙漠考察等工作。駱駝雖不善於奔跑,但其腿長,步幅大而輕快,持久力強,加之其蹄部的特殊結構,因此,適合作為沙漠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在短距離騎乘時,雙峰駝的速度可達10~15千米/小時,長距離騎乘時,每天可行程30~35千米。我國內蒙古自治區曾舉辦過駱駝的賽跑運動會,少數民族遠動會上也有駱駝賽跑的項目,阿拉善駱駝5000米的成績為3分58秒。
(二)馱運 在沙漠、戈壁、鹽酸地、山地及積雪很深的草地上運送物資時,其他交通工具往往難以發揮作用,而駱駝則是這些地區最為重要的馱畜,發揮著其他家畜及交通工具難以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廣泛用於沙漠地區的探險、科學考察、運輸等工作。駱駝在氣候惡劣、水草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仍可堅持運輸。一般說來,雙峰駝的馱重約為體重的33.8%~43.1%,即100~200千克,短途運輸時,可馱重250~300千克,行程每天可達30~35千米。
馱用單峰馱一般比騎乘用馱體格粗重,速度約為2~3千米/小時,負重為165~220千克。
(三)挽曳 駱駝可用於耕地、輓車、抽水等。據報導,雙峰駝輓車時,2馱1車可拉1.5~1.8噸;在進行農田作業時,單套步犁每天耕地5小時,可耕地3333平方米(5畝):雙套雙鏵犁每天可耕地4667平方米(7畝),最高可達9333(14畝)。據測定,駱駝的最大挽力為369千克,相當於本身體重的80%,而三河馬為321千克,秦川牛為312.5千克。
單峰駝的情況與雙峰駝基本相似。據報導,在南非,1峰駱駝拉兩輪車,負重可達750千克。在農業上,單峰駝也廣泛用於農田作業,而且常和牛、馬等動物配對使用。
疾病防禦
駱駝傳染性咳嗽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駱駝傳染性咳嗽 :傳染性咳嗽在蒙古的雙峰駝曾有報導,死亡率高達50%。
【駱駝傳染性咳嗽的病原】傳染性咳嗽的病原可能為駱駝肺炎鏈球菌,其形態特點與人肺炎鏈球菌相似,帶莢膜,常成對排列,不運動,革蘭氏染色陽性。該菌在駱駝可複製出本病,對豚鼠、小鼠及犢牛有致病力,但對家兔、羔羊及仔豬無致病性。
【駱駝傳染性咳嗽的症狀】傳染性咳嗽的主要症狀為患病動物表現咳嗽,清晨起立及牽引時咳嗽加劇,呼吸加快。體溫41.5℃~42℃,口渴,食慾減退,反芻停止。淋巴結特別是頸部的淋巴結、肩胛前淋巴結及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後肢常跛行。駝毛蓬亂,容易疲倦,迅速消瘦。病程為1~2個月。傳染性咳嗽可視為一種急性全身性敗血性疾病,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由於發生支氣管肺炎而伴以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剖檢病變主要以消瘦、淋巴結炎,胸腔、腹腔積液,胃腸道黏膜卡他性炎為主要特徵。
【駱駝傳染性咳嗽的診斷】取病駝肺、心、血等製成塗片,用瑞氏法染色鏡檢。如發現成雙排列,形似瓜籽仁,尖端向外,具有莢膜的細菌,便可以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還需進行細菌分離鑑定及動物接種試驗沙漠的溫柔與殘暴。
駝峰分類
地理分布
雙峰駝產自亞洲中部土耳其斯坦、中國和蒙古,在我國西北方的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等地多有分布,其中,內蒙古阿拉善盟有“駱駝之鄉”之稱。
單峰駝主產於非洲北部、亞洲西部,部分產自蘇丹共和國、衣索比亞、索馬里等地,數千年前已在阿拉伯中部或南部被馴養,目前大多分布在西印度到巴基斯坦,再到伊朗至北非一帶。
形態特徵
雙峰駝體質結實,肌肉發達,膘滿時雙峰豐滿挺立,在極度缺水時,能將駝峰內的脂肪分解,產生水和熱量。其一次飲水高達57升,以便恢復體內的正常含水量。它們吃沙漠和半乾旱地區生長的幾乎所有植物,例如梭梭、胡楊、沙拐棗等。
單峰駝的外形與雙峰駝基本一直,其睫毛較濃密,耳朵小而多毛。其中,雄性單峰駝的上顎較軟,可生出一個粉紅色的“袋子”,以便在交配季節吸引異性。
主要功能
雙峰駝更適合載重。雙峰駝連續4天時間可載重170-270公斤,每天行走約47公里,最高時速約16公里。同時,其耳朵長滿密毛,能抵抗風沙襲擊。此外,雙峰駝溫暖的內層絨毛和粗糙外皮長毛可以收集並分離加工,每年能產出7公斤左右毛纖維,可用於紡紗或針織品。
單峰駝更適合騎乘。單峰駝比雙峰駝高,奔跑速度更快,若有人駕馭的話,可一直維持著13-14公里的時速。此外,單峰駝也可用來裝載貨物,其奶和肉可供人類食用。
探索發現
2012年3月8日訊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科學家們在中美洲巴拿馬境內發現了兩種怪異的史前駱駝化石,它們身材嬌小,生活在熱帶雨林之中。在2008至2011年間,科學家們在巴拿馬境內的拉斯·卡斯卡得考古發掘地(LasCascadas)找到一些微小的化石碎片。研究的第一作者,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脊椎古生物學研究生阿爾多·林肯(AldoRincon)說:“回到實驗室後,我開始將這些碎片拼接在一起並立即意識到我幾乎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下頜骨。”
基於這些新發現的化石線索,林肯和他的小組成員們描述了兩種新的史前駱駝種類:“Aguascalietia panamaensis”和“Aguascalientia minuta”,這兩種駱駝都生活在大約2000萬年前中美洲熱帶地區。
這兩種史前駱駝都擁有鱷魚般長長的吻部,林肯告訴《國家地理》,他認為這可能是它們進化出用以適應在濃密的熱帶雨林中尋找果子和樹葉等食物的。除此之外,這些駱駝的牙齒又短又鋒利。根據這些化石線索,林肯和他的同事們估計這兩種最小的駱駝中,A. minuta的站立身高大約為2英尺(約合60厘米),差不多是現代麝香鹿的體型;而A. panamaensis的站立身高則為2.5英寸左右,約合8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