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

1368年

1368年,戊申,洪武元年。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統一王朝,定都南京,後於永樂十九年(1421)遷都北京。它建立於1368年,到1644年滅亡,共二百七十七年,先後經歷了16個皇帝。朱元璋稱帝後,又經過20年征戰,統一全國。疆域最廣時,北達烏第河,東北達日本海,西達哈密,包括西藏在內的西南及東海南海諸島盡在版圖之內。

歷史紀事

朱元璋即皇帝位

自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參加元末農民起義郭子興部起,即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組織才能,自率

(圖)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

一支農民起義軍,攻城掠縣,勢力漸次擴大。至正十六年,率師渡江,攻下集慶,改名應天府。遂以應天為據點,派兵四出,應天周圍郡縣,盡為朱元璋所有。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稱吳國公。至正二十四年,在消滅陳友諒的勝利聲中,自立吳王,立衙署,建百官,繼續調兵遣將,擴大戰果。在圍剿張土誠的同時,改元至正二十七年為吳元年。乘消滅張士誠的勝利,制定南征方國珍、陳友定,北伐元朝的戰略,兵將奉命而出,進展十分順利。第二年(1368)正月初四,朱元璋在百官的勸進和擁戴下,於郊壇即皇帝位,國號大明,改元洪武,追尊四代。返回奉天殿,宣國公李善長奉冊寶,立妃馬氏為皇后、世子朱標為皇太子,以李善長、徐達為左右丞相。其他有功文武之臣,皆給予進爵和獎賞。朱元璋在即位詔中,大談天命所歸: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海內土疆,豪傑紛爭。我朱元璋本為淮右庶民,只是承上天眷顧、祖宗之靈,才在豪傑逐鹿之中而起,廣致英賢文武,拯救百姓,使之民安田裡。由於文武大臣、百司眾庶尊我為皇帝,勉徇輿情,而即帝位。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明軍北伐和元朝滅亡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在進行南征張士誠方國珍等割據勢力的同時,決定以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統率25萬大軍,水陸並進,北取中原。朱元璋的北伐戰略有三個部署:第一步“先取山東,撤彼禁止”;第二“鏇師河南,斷其羽翼”。在前兩步勝利後,形成三面包圍元大都的軍事形勢。第三步就是“進兵大都”,滅亡元朝。元朝雖調集各部兵馬作困獸斗,但無奈大勢已去,元順帝攜太子北逃上都。明軍於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年八月攻入大都,元朝滅亡。

文化紀事

(圖)朱元璋朱元璋

朱升奉命纂修《女誡》

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一日,朱元璋命翰林儒臣修《女誡》。他對翰林學士朱升等說:“治天下者,修身為本,正家為先。正家之道,始於謹夫婦后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使預政事。至於嬪嬙之屬,不過備職事、侍巾櫛。若寵之太過,則驕恣犯分,上下失序。觀察歷代宮闈,政由內出,沒有不釀成禍亂的。常言道,內嬖惑人甚於鴆毒。只有賢明之主,能防患於未然,昏庸之主,沒有不為其迷惑的。你們為我纂述女誡及古賢妃可以效法的事例,目的在於使子孫知所持守。朱升等遂奉命纂修。不久,即呈送朱元璋。

氣象記錄

北京市

四月丙午,隕霜殺菽。六月甲寅,雷雨中有火自天墜,焚大聖壽萬安寺。七月癸酉,京師紅氣滿空,如火照人,自旦至辰方息。乙亥,京師黑氣起,百步內不見人,從寅至巳方息。《元史·順帝紀》

七月乙亥,京師黑霧,昏暝不辨人物,自旦進午始消,如是者旬有五日。《元史·五行志二》

河北省

河北路四月隕霜殺菽。康熙《安州志》祥異卷七

大名路:秋,大名府水。鹹豐《大名府志》年紀卷四

漳水溢。同治《續修元城縣誌》形勢卷一

山西省

清徐縣:大飢,朝廷遣使賑之。康熙《徐溝縣誌》祥異卷三

文水縣:閏七月乙丑,文水縣白虹貫日,自東北直繞西南,雲影中似日非日,如鏡者三,色青白,逾時方沒。雍正《山西通志》祥異卷一六二

晉城市:大飢。雍正《澤州府志》祥異卷五十

臨汾市:飢。康熙五十七年《臨汾縣誌》祥異卷五

甘肅省

慶陽縣:六月,慶陽府雨雹,大如盂,小者如彈丸,平地厚尺余,殺苗稼,斃禽獸。《元史·五行志》

陝西省

洪武初、二年,陝西大旱,飢。康熙《長安縣誌》祥異卷八

山東省

魚台縣:河決曹州雙河口,入魚台。《明史·河渠志》

菏澤市:河決,溢乘民,州治遂遷於西南安陵鎮。光緒《菏澤縣誌》災祥卷十九

曹縣:河溢,決安陵,州治徙於東南盤石鎮。光緒《曹縣誌》災祥卷十八

定陶縣:河溢。順治《定陶縣誌》祥異卷七

東明縣:河溢分口,灌東明、曹州,溺死人畜,壞官民廬舍不可勝計。康熙《東明縣誌》災祥卷七

上海市

崇明縣:洪武改元,是歲夏六月天大旱,河盡槁,禱而大雨。冬復旱,麥不茁,又禱而雨。雍正《崇明縣誌》藝文卷二十

江蘇省

吳江市:閏七月癸亥,詔免蘇州府吳江州水災田一千二百三十七頃。《明太祖實錄》卷三十三

揚州市:(七月丁酉)揚州府自五月不雨至於是月,旱傷苗稼。《明太祖實錄》卷三十二

浙江省

杭州市:二月飢,遣行省台官發粟分賑臨安。乾隆《臨安縣誌》祥異卷四;杭州自四月至六月不雨。康熙《仁和縣誌》祥異卷二十五

建德縣:水。光緒《壽昌縣誌》祥異卷十一

湖州縣:夏旱。光緒《烏城縣誌》祥異卷二十七

溫州市:無麥,民相枕死。道光《甌乘補》祥異卷九

瑞安縣:是年秋,颶風壞城隍廟。民國《瑞安縣誌》

安徽省

閏七月癸亥,詔免廣德、太平、寧國三府,和、滁等州旱災田九千六百餘頃。《明太祖實錄》卷三十三

和縣:閏七月,免和州被災田租。乾隆《歷陽典錄》史事卷十九

歙 縣:夏大旱,至於七月無雨。道光《徽州府志》名宦卷八

河南省

滎陽縣:河決,徙縣今治。康熙《河陰縣志》災祥卷一

原陽縣:蝗。乾隆《原武縣誌》祥異卷十

滑縣:滑州大水。順治《滑縣誌》祥異卷四

清豐縣:大水。康熙《清豐縣誌》編年卷二

濮陽市:州大水。康熙《開州志》災祥卷十

長垣縣:河溢,長垣縣乃徙縣治於古浦城。康熙《長垣縣誌》災異卷二

湖北省

黃梅縣:春正月,雨黑水,水如墨汁,池水皆黑。嘉慶《湖北通志》祥異卷四十六

安化縣:大旱,自二月至九月不雨。嘉靖《安化縣誌》祥異卷五

廣東省

惠州市:大有年。乾隆《歸善縣誌》事紀卷二

四川省

廣安縣:秀屏山紀異碑[在州署後山頂]上刻“洪武元年,水漲至此”八字。光緒《廣安州新志》金石卷三十九

渠縣:渠江大水。 民國《渠縣誌》卷十一祥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