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五代時期對十個割據政權的統稱]

十國[五代時期對十個割據政權的統稱]
十國[五代時期對十個割據政權的統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十國”(902年——979年),是在唐朝之後,與五代幾乎同時存在的十個相對較小的割據政權的統稱。其中南方有九個,即: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荊南)、閩,北方一個:北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李昪篡位,建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則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據。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最後敗於後周。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然而耽於安樂,最後亡於中原。北漢是十國中唯一在北方的,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群雄,於979年統一除交州與幽雲十六州外的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基本信息

概況

南吳

南吳的創始者楊行密在892年被唐封為淮南節度使,902年被封為吳王。公元905年,楊行密逝世,其子楊渥繼位,但他喜好遊玩作樂,又排擠功臣宿將。張灝、徐溫因故發動兵變,楊渥被架空權力,並在908年被殺,由其弟楊隆演繼位。公元919年,楊隆演正式即吳國國王位,改元武義。由於徐溫繼續獨掌大權,楊隆演仍然無法控制局面,在920年鬱鬱而終,由其弟楊溥繼位。楊溥在927年正式稱帝,大權依然在徐氏手中。937年,楊溥讓位於徐溫養子徐知誥,南吳滅亡。共歷四主,存在時間為三十六年。

南唐

南唐、吳越 南唐、吳越

南唐的奠基人是南吳大將徐溫。楊渥繼承楊行密之後,任用自己的親信,排擠舊將。907年,徐溫和張顥藉此發動兵變,剝奪了楊渥的權力,並在908年將其處死。楊渥死後,張顥企圖自立,而徐溫想繼續立楊氏為後。最終,徐溫推楊隆演繼位,張顥感到不滿,兩人遂發生衝突。衝突的結果是徐溫殺掉張顥,獨攬大權,吳主只是傀儡而已。

徐溫一開始讓其子徐知訓掌握大權,但徐知訓經常凌辱楊氏和部將,918年最終被部下朱瑾所殺。徐溫的養子徐知誥平定叛亂,遂開始執政。927年,徐溫去世,徐知誥自此成為南吳的實際統治者。徐知誥生活儉樸,尊重楊氏和手下部將,逐漸得到民心。937年,徐知誥見時機成熟,便篡吳稱帝,國號為齊,史稱徐齊。939年,徐知誥宣稱自己是唐王室的後裔,恢復原來的李姓,改名為李昪,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跟鄰國和好,南唐國力強盛。

943年,李昪去世,由其子李璟繼承皇位。李璟積極用兵,在945年攻滅閩,又抓住南楚內亂的機會於951年將其滅亡。不久,南楚舊將劉言起兵反抗,使得南唐又失去了對湖南一帶的控制,連年用兵使南唐國力受到很大消耗。李璟一直採取聯合契丹來壓制後周的政策,最終導致雙方兵戎相見。957年,後周世宗南征南唐,李璟大敗,割讓長江以北十四州給後周,並且去掉自己的帝號,只稱江南國主。961年,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李煜雖然是一個出色詞人,但卻不是一個出色的君主。973年,宋主趙匡胤召李煜入朝,李煜拒絕,趙匡胤遂進攻南唐。975年,宋軍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滅亡。共歷三主,存在時間為三十九年。

前蜀

前蜀、後蜀形勢 前蜀、後蜀形勢

前蜀是唐“蜀王”西川節度使王建在成都建立的。907年,朱溫建梁後,王建不服後梁統治,建國號“大蜀”,史稱“前蜀”,定都成都。王建在位12年,他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擴張疆土,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前蜀擁有沃地千里、豐饒五穀的成都平原,又因長年沒有戰爭,因此前蜀的經濟、文化、軍事得以迅速發展,成為強國。但918年王建死後,繼承人王衍奢侈無度,殘暴昏庸。公元925年,後唐伐蜀,蜀軍戰敗,成都淪陷,前蜀滅亡。 共歷二主,存在時間為二十三年。

後蜀

公元925年,後唐滅前蜀,孟知祥因功被任命為節度使。公元934年,孟知祥趁後唐發生內亂時自立,國號蜀,史稱“後蜀”,定都成都。孟知祥只當了7個月皇帝就去世,由其子孟昶繼位。孟昶繼位之初勵精圖治,擴展疆土,後蜀一度國勢強盛,並得享三十年的和平。但也由於蜀境承平日久,孟昶在位後期開始貪圖逸樂、不思國政,朝政變得十分腐敗。公元965年,宋軍攻蜀,蜀軍主力在劍門關大敗,宋軍趁勢進攻成都,孟昶出降,後蜀滅亡。共歷二主,存在時間為三十三年。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的奠基者是清海節度使劉隱,唐亡後臣服後梁。劉隱率兵平定了嶺南,又從南楚手中奪取了容、邕兩管。他重用嶺南士人,為日後建國打下了基礎。911年劉隱去世,由其弟劉岩繼位。劉岩在削平嶺南其他地方割據勢力後,於917年稱帝,建國號漢,史稱南漢。劉岩與鄰國和好,又興辦學校,提倡教育,在國內推廣科舉制度,使南漢國力蒸蒸日上。

942年,劉岩去世,其子劉玢繼位。但劉玢貪圖享樂,不思治國。結果境內發生反抗起義,南漢國力開始走下坡路。943年,劉晟殺兄自立,雖然他從南楚手中奪取了不少地盤,但他卻是一個殘暴的君主,大肆屠殺皇族和部下,使南漢每況愈下。958年,劉晟病逝,由其子劉鋹繼位。劉鋹亦是昏暴之主,南漢在他手中徹底腐壞墮落。結果在971年宋軍進攻時,南漢無力抵抗,劉鋹投降,南漢滅亡。共歷四主,存在時間為五十五年。

南楚

馬殷 馬殷

湖南歷史上唯一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稱馬殷割據湖南,又稱馬楚。南楚的創立者馬殷在896年被唐封為武安軍節度使。907年後梁建立,馬殷主動向中央稱臣,被封為楚王。馬殷採取“上奉天子、下撫士民、內靖亂軍、外御強藩”的政策,使楚國國勢強盛。927年,後唐正式封馬殷為楚國王,馬殷改潭州為長沙府,作為國都,並在長沙城內修宮殿,置百官,建立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獨立王國。930年馬殷去世,由其子馬希聲繼位。932年馬希聲去世,其弟馬希范繼承。947年馬希范去世,將領排除馬希范諸弟中年齡最長的馬希萼,而擁護馬希廣繼立。此舉導致馬希萼的不滿,楚國內亂爆發。950年馬希萼攻打長沙,馬希廣戰敗,馬希萼自立為楚王。但馬希萼自得位後志得意滿,縱酒荒淫。部下王逵、周行逢反抗,占據朗州,擁護馬殷長子馬希振之子馬光惠當節度使。數月後,徐威等將領兵變,擁護馬希崇為武安留後,南楚大亂。南唐抓住南楚內亂的機會,於951年進攻楚國,攻占長沙,南楚滅亡。共歷六主,存在時間為四十五年。但南唐滅楚不久,楚將劉言又起兵擊敗了南唐軍,繼續據有湖南。以後劉言被其部下王進逵殺死,爾後將潘叔嗣殺王進逵;周行逢殺潘叔嗣,湖南全境遂為周行逢所控制。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權先後統治湖南。963年為北宋所滅,至此湖南完全併入北宋的版圖。

吳越

吳越的建立者為唐鎮海、鎮東節度使錢鏐,首都杭州,盛時疆域為約為今浙江全省、江蘇南部、福建東北部。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後梁封錢鏐為吳越王,故該年為吳越建國之年。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錢鏐卒,子錢元瓘繼位。後晉天福五年(公元941年),錢元瓘去世,其子錢弘佐繼位。遼國會同十年(公元947年),錢弘佐去世,其子年紀尚幼,故由其弟錢弘倧繼位。但錢弘倧欲限制將領權力,結果內牙統軍使胡進思在當年十二月發動政變,改立錢弘倧的弟弟錢弘俶繼位。公元978年,錢弘俶向北宋獻出土地投降,吳越滅亡。共歷五主,存在時間為七十二年。

閩國

王審知 王審知

閩國的建立者王審知與其兄王潮在唐昭宗年間逐漸控制福州一帶,王潮被授為威武軍節度使。898年王潮去世,由王審知繼承。909年王審知被後梁封為閩王。王審知出身貧苦,故能節儉自處,在位時省刑惜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並稱臣於中原,使閩國迅速發展。925年王審知去世,長子王延翰繼立。王延翰個性驕傲荒淫,殘忍凶暴,結果在926年被王延翰之弟王延鈞及王審知之養子王延稟殺掉。王延鈞繼承閩王位,在933年稱帝。935年王延鈞被其子王繼鵬所弒,王繼鵬奪位。王繼鵬個性猜忌,屢殺宗室,結果在939年朱文進、連重遇的兵變中被殺,由其叔王延曦繼承。王延羲一向暴虐,朱文進、連重遇兩人認為王延羲有加害之意,遂在943年刺殺王延羲。朱文進自稱閩王,但不久就被王審知的另一個兒子王延政擊敗。945年,南唐抓住閩國內亂機會進攻,南唐軍攻陷福州,王延政投降,閩國亡。共歷六主,存在時間為三十七年。

荊南(南平)

荊南的建立者高季興為朱溫部下,907年朱溫稱帝後被封為荊南節度使,其首府為江陵。後梁滅亡後,高季興繼續向後唐稱臣,在924年被李存勖封為南平王。後唐滅前蜀時,高季興曾表示要幫助後唐進攻,但實際並未兌現承諾。後唐明宗繼位後,高季興卻向後唐索要前蜀土地。明宗李嗣源大怒,發兵征討荊南。所幸因為江南雨季到來,唐軍糧草不濟,高季興才擺脫被滅亡的命運。929年高季興逝世,其子高從誨上台後,重新修復與後唐的關係,於934年被封為南平王。

荊南地小國弱,因貪圖賞賜,幾乎向所有附近稱帝的政權稱臣,而且還搶奪其他政權的貢品。各國稱高季興和高從誨為“高賴子”。948年高從誨逝世,其子高保融繼位,繼續侍奉中央政府。960年高保融去世,其子高繼沖年幼,故以高保融之弟高保勖繼承。962年高保勖去世,由高繼沖繼承。963年宋軍南征時路過江陵,高繼沖見宋軍兵威深感恐懼,遂投降於宋,荊南滅亡。共歷五主,存在時間為四十年。

後唐時期五代十國形勢 後唐時期五代十國形勢
後晉後漢時期形勢 後晉後漢時期形勢
後周時期形勢 後周時期形勢

北漢

北漢、後周 北漢、後周

北漢的開國君主劉崇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任河東節度使、太原尹。951年,郭威滅漢建周。劉崇占據河東十餘州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北漢。

北漢是十國中最弱的國家之一,所以劉崇結遼為援,奉遼帝為叔皇帝。公元954年,劉崇試圖趁周世宗剛繼位的機會進攻後周,結果被後周打得慘敗,國力大衰。劉崇於同年逝世,其子劉承鈞繼位,繼續侍奉遼國的政策,稱遼主為父皇帝。公元968年,劉承鈞病逝,養子劉繼恩繼位,不久被供奉官侯霸榮刺殺。劉繼恩之兄劉繼元繼位,殘忍嗜殺,亦動輒將忤逆他的臣屬滅族,北漢江河日下。969年宋太祖趙匡胤親征北漢,宋軍久攻不下退兵。但宋軍在979年捲土重來,宋太宗趙光義親征,宋軍勢不可擋,劉繼元向遼軍求救,遼國援軍亦被擊退,劉繼元被迫投降,北漢亡。共歷四主,存在時間為二十九年。

文化

詩詞

五代的文人飽經滄桑,詩文也透露著沉痛的氣息。其中以吳越國詩人羅隱的五七言詩比較優秀,著有《羅隱甲乙集》,收其詩作,今已不傳。五代前期時期流亡四方的文人學士頗多,司空圖、韋莊、杜光庭等,都是非常有文學成就的人物 。

李煜 李煜

然而五代十國的文學是詞的重要發展時期。其詞風的前期繼承晚唐風格,主要描寫皇室貴族的享樂生活。其題材庸俗,境界狹窄,風格柔靡,以花間派的作品為代表。到後期出現清晰深沉的描述,情感生動,使人回味無窮,對宋詞的影響極大。花間派起源於晚唐溫庭筠、晚唐前蜀的韋莊,其中溫庭筠被後人稱為“花間鼻祖”,有名的有〈菩薩蠻〉、〈夢江南〉等,而韋莊有〈女冠子〉、〈菩薩蠻〉等,其風格較為清新。而後繁榮於五代,以蜀地和南唐詞人較多,水平也較高,從而成為兩個中心。蜀地有晚唐前蜀的韋莊與後蜀的歐陽炯等人,他們的作品後來由趙崇祚收入《花間集》。歐陽炯詞作風極委婉之致,有名的有〈南鄉子〉。

另一個中心的南唐有馮延巳、中主李璟、後主李煜等人。馮延巳的作品有〈採桑子〉、〈謁金門〉等,詞風細膩深沉,影響北宋詞人晏殊、歐陽修等,遺有《陽春集》。李璟的作品以〈攤破浣溪紗〉最具代表,內容深動,沒有艷麗虛浮感,李璟父子的作品被後人集刻為《南唐二主詞》。李煜是五代十國中最重要的詞人。其前期的作品也是如同花間派,以〈玉樓春〉、〈菩薩蠻〉等宮廷艷麗生活為主。但在國亡被俘後所寫的詞,或慨嘆身世,或懷戀往昔,形像鮮明,語言生動,把傷感之情寫得很深摯,以〈虞美人〉、〈浪滔沙〉、〈烏夜蹄〉等最具代表。突破了晚唐以來專寫風花雪月、男女之情的窠臼。在內容和意境兩方面都有創新,為北宋詞的發展開拓了新的領域。

繪畫

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

南方山水畫以南唐的董源、巨然師徒著稱,他們皆擅用水墨描繪江南景色。董源擅長用披麻皴,好以淡墨輕嵐寫出江南平淡天真之趣,以《洞天山堂》、《寒林重汀圖》最有名。巨然直接承襲董源的畫法,更在山頂上常鉤畫一些明淨的卵石,即“礬頭”。以《蕭翼賺蘭亭圖》、《層岩叢樹圖》等著稱。而花鳥畫以南唐的徐熙與後蜀的黃筌等人最有名。黃筌擅畫宮廷的珍禽異卉,徐熙擅畫江湖上的水鳥汀花,兩人並稱為“黃、徐”,當時有“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的諺語,有名的有《寫生珍禽圖》、《雪竹圖》等。人物畫皆繼承唐朝周昉和張萱的宮廷人物畫風,有名的有顧閎中、周文矩與石恪。顧閎中所畫《韓熙載夜宴圖》線條細膩,色彩華麗鮮艷,為傳世的藝術珍品。周文矩對人物的刻畫表情生動,對形體與姿勢掌握的深厚功力,繪有《蘇李別意》與《按樂宮女圖》等。而後蜀石恪擅繪人物鬼神,形象多作醜怪奇詭之狀,繪有《二祖調心圖》。五代時的道士張素卿擅長道畫,“曾於青城山丈人觀,畫五嶽四瀆真形,並十二溪女數壁,筆跡遒健,神彩欲活。見之者心驚神悸,足不能進,實畫之極至者也” 。

科技

南方十國極力發展經濟,一些沿海堤防或河道工程也積極建設。五代時已有遙堤出現。924年後唐時修築酸棗河堤,於隔年由符習成功修復。五代還使用“帚工”來護岸、堵口、護堤的水工建築物。主要是將薪柴、竹木、軟草等夾以土石綑紮成帚捆,然後連線起來,具有很好的抗水衝擊作用。最後在宋朝成熟並被普遍推廣使用。五代時,江南吳國、吳越國與南唐重修江河,引湖水濟運,持續發展唐朝的塘浦圩田系統,並且還修築錢塘江石塘以防海潮侵襲 。

五代的吳國、南唐常將火藥、猛火油等使用在戰爭上。904年楊行密軍圍攻洪州﹙今江西南昌﹚,部將鄭璠命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率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975年北宋大軍南征南唐,南唐將領朱全贇用猛火油縱火攻宋軍,但最後因為風向改變,火焰反燃己軍而大潰 。

年表

南吳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楊行密(在位:902年—905年)
天復 902年三月—904年 3年 用唐昭宗年號(二年到四年)
天祐 904年—919年 16年 用唐昭宗年號。二年十一月南吳烈宗楊渥即位沿用,五年五月南吳高祖楊隆演即位沿用
楊隆演(在位:919年—920年)
武義 919年四月—921年正月 3年 或作頒義。二年五月南吳睿帝楊溥即位沿用
楊溥(在位:920年—937年)
順義 921年二月—927年十月 7年
乾貞 927年十一月—929年十月 3年 荊南武信王高季興,文獻王高從誨用此年號
大和 929年十一月—935年八月 7年
天祚 935年九月—937年十月 3年

南唐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李昪(在位:937年—943年)
升元 937年十月—943年二月 7年 或作升元
李璟(在位:943年—961年)
保大 943年三月—957年 15年 楚恭孝王馬希萼用此年號(八年至九年)
中興 958年正月—二月 2個月
交泰 958年三月—五月 3個月
顯德 958年五月—960年 3年 用後周太祖郭威年號(五年至七年)
建隆 960年—961年 2年 用北宋太祖趙匡胤年號(元年至二年)
李煜(在位:961年—975年)
建隆 961年七月—963年十一月 3年 用北宋太祖趙匡胤年號(二年至四年)
乾德 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 6年 用北宋太祖趙匡胤年號
開寶 968年十一月—975年十一月 8年 用北宋太祖趙匡胤年號

吳越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錢鏐(在位:907年—932年)
天祐 907年五月 1個月 用唐昭宗年號(四年)
天寶 908年—912年 5年
鳳歷 913年正月 1個月 用後梁郢王朱友圭年號
乾化 913年二月—915年十月 3年 用後梁太祖朱全忠年號(三年至五年)
貞明 915年十一月—921年四月 7年 用後梁末帝朱友貞年號
龍德 921年五月—923年 3年 用後梁末帝朱友貞年號
寶大 924年—925年 2年 或作寶太
寶正 926年—931年 6年 或作寶貞、保貞
廣初 見於王應麟《玉海》,不詳何時
正明 見於李兆洛《紀元編》,不詳何時
錢元瓘(在位:932年—941年)
長興 932年四月—933年 2年 用後唐明宗李嗣源年號(三年至四年)
應順 934年正月—四月 4個月 用後唐閔帝李從厚年號
清泰 934年四月—936年閏十一月 3年 用後唐末帝李從珂年號
天福 936年十一月—941年 6年 用後晉高祖石敬瑭年號
錢弘佐(在位:941年—947年)
天福 941年九月—944年六月 4年 用後晉高祖石敬瑭年號(六年至九年)
開運 944年七月—946年 3年 用後晉出帝石重貴年號
錢弘倧(在位:947年)
天福 947年 1年 用後晉高祖石敬瑭年號(十二年)
錢弘俶(在位:948年—978年)
乾祐 948年—950年 3年 用後漢高祖劉知遠年號
廣順 951年—953年 3年 用後周太祖郭威年號
顯德 954年—960年正月 7年 用後周太祖郭威年號
建隆 960年—963年十一月 4年 用北宋太祖趙匡胤年號
乾德 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 6年 用北宋太祖趙匡胤年號
開寶 968年十一月—976年 9年 用北宋太祖趙匡胤年號
太平興國 976年十二月—978年五月 3年 用北宋太宗趙光義年號

南楚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馬殷(在位:907年—930年)
天成 927年六月—930年 4年 用後唐明宗李嗣源年號(二年—四年)
馬希聲(在位:930年—932年)
長興 930年十一月—932年六月 3年 用後唐明宗李嗣源年號
馬希范(在位:932年—947年)
長興 932年七月—933年 2年 用後唐明宗李嗣源年號(三年—四年)
應順 934年正月—四月 4個月 用後唐閔帝李從厚年號
清泰 934年四月—936年閏十一月 3年 用後唐末帝李從珂年號
天福 936年十一月—944年六月 9年 用後晉高祖石敬瑭年號
開運 944年七月—946年 3年 用後晉出帝石重貴年號
馬希廣(在位:947年—950年)
天福 947年四月 1個月 用後晉高祖石敬瑭年號(十二年)
乾祐 948年—950年十一月 3年 用後漢高祖劉知遠年號
馬希萼(在位:950年—951年)
保大 950年十二月—951年十一月 2年 用南唐元宗李璟年號(八年至九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王審知(在位:909年—925年)
開平 909年四月—911年四月 3年 用後梁太祖朱全忠年號(三年—五年)
乾化 911年五月—915年七月 5年 用後梁太祖朱全忠年號
貞明 915年十一月—921年四月 7年 用後梁末帝朱友貞年號
龍德 921年五月—923年三月 3年 用後梁末帝朱友貞年號
同光 923年四月—925年 3年 用後唐李存勖年號
王延翰(在位:926年)
天成 926年 1年 用後唐明宗李嗣源年號
王延鈞(在位:926年—935年)
天成 926年十二月—930年二月 5年 用後唐明宗李嗣源年號
長興 930年二月—932年 3年 用後唐明宗李嗣源年號
龍啟 933年—934年 2年
永和 935年—936年二月 2年
王繼鵬(在位:935年—939年)
通文 936年三月—939年七月 4年
王延曦(在位:939年—944年)
永隆 939年閏七月—943年正月 5年
王延政(在位:943年—945年)
天德 943年二月—945年八月 3年

南漢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劉龑(在位:917年—942年)
乾亨 917年七月—925年十一月 9年
白龍 925年十二月—928年二月 4年
大有 928年三月—942年三月 15年
劉玢(在位:942年—943年)
光天 942年四月—943年二月 2年
劉晟(在位:943年—958年)
應乾 943年三月—十月 8個月
乾和 943年十一月—958年七月 16年
劉鋹(在位:958年—971年)
大寶 958年八月—971年二月 14年
南漢統治地區其他勢力的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永樂 942年七月—943年十月 張遇賢 2年 或作長樂

前蜀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王建(在位:907年—918年)
天復 907年九月 1個月 用唐昭宗年號(七年)
武成 908年—910年 3年
通正 916年 1年
天漢 917年 1年
光天 918年 1年 或作光大,廣大。六月後主王衍即位沿用
王衍(在位:918年—925年)
乾德 919年—924年 6年
鹹康 925年正月—十一月 11個月

後蜀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孟知祥(在位:934年)
明德 934年四月—937年 4年 元年七月後主孟昶即位沿用
孟昶(在位:934年—965年)
廣政 938年—965年正月 28年

荊南 (南平)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高季興(在位:924年—929年)
同光 924年三月—926年四月 3年 用後唐李存勖年號(二年—四年)
天成 926年四月—928年六月 3年 用後唐明宗李嗣源年號(元年—三年)
乾貞 928年六月—十二月 7個月 用南吳睿帝楊溥年號(二年)
高從誨(在位:928年—948年)
乾貞 929年正月—六月 6個月 用南吳睿帝楊溥年號(三年)
天成 929年七月—930年正月 2年 用後唐明宗李嗣源年號(四年—五年)
長興 930年二月—933年 4年 用後唐明宗李嗣源年號
應順 934年正月—四月 4個月 用後唐明宗李嗣源年號
清泰 934年四月—936年十一月 3年 用後唐末帝李從珂年號
天福 936年十一月—944年六月 9年 用後晉高祖石敬瑭年號
開運 944年七月—946年 3年 用後晉出帝石重貴年號
天福 947年 1年 用後晉高祖石敬瑭年號(十二年)
乾祐 948年正月—十月 10個月 用後漢高祖劉知遠年號(元年)
高保融(在位:948年—960年)
乾祐 948年十一月—950年 3年 用後漢高祖劉知遠年號(元年—三年)
廣順 951年—953年 3年 用後周太祖郭威年號
顯德 954年—960年七月 7年 用後周太祖郭威年號
高保勖(在位:960年—962年)
建隆 960年八月—962年十月 3年 用北宋太祖趙匡胤年號(元年—三年)
高繼沖(在位:962年—963年)
建隆 962年十一月—963年五月 2年 用北宋太祖趙匡胤年號(三年—四年)

北漢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劉旻(在位:951年—954年)
乾祐 951年—954年十月 4年 用後漢高祖劉知遠年號(四年—七年)
劉鈞(在位:954年—968年)
乾祐 954年十一月—956年 3年 用後漢高祖劉知遠年號(七年—九年)
天會 957年—973年 17年 十二年七月劉繼恩沿用。九月劉繼元沿用
劉繼元(在位:968年—979年)
廣運 974年—979年五月 6年

中國朝代

朝代歌: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更多歷史知識詳見歷史百科
朝代年份
夏朝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 (正式國號為夏後氏,后羿篡位後,國號為有窮氏,寒浞殺后羿依然以有窮氏為國號)
商朝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始為戰國)
戰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漢朝公元前206年220年12月10日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
西漢公元前202年二月-公元9年1月10日
新朝公元9年 1月10日公元23年
東漢25年220年12月10日
三國220年12月10日280年5月1日
曹魏220年266年2月4日
蜀漢221年263年十一月
孫吳222年280年5月1日
晉朝266年2月4日420年
西晉266年2月4日316年
東晉317年420年
五胡十六國304年439年
公元前趙304年329年
成漢304年347年
公元前涼314年376年
後趙319年351年
前燕337年370年
前秦351年394年
後秦384年417年
後燕384年407年
西秦385年431年
後涼386年403年
南涼397年414年
南燕398年410年
西涼400年421年
407年431年
北燕407年436年
北涼397年439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
南朝420年589年
南朝宋420年479年
南朝齊479年502年
南朝梁502年557年
南朝陳557年589年
北朝439年581年
北魏386年534年
東魏534年550年
北齊550年577年
西魏535年556年
北周557年581年
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
唐朝武周前)618年690年
武周690年705年
唐朝武周後)705年907年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五代907年960年
後梁907年923年
後唐923年936年
後晉936年946年
後漢947年950年
後周951年960年
十國902年979年
吳越907年978年(893年開始割據)
閩國909年945年(893年開始割據,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南平924年963年(907年開始割據,即荊南國
馬楚907年951年(896年開始割據)
南吳902年937年(892年開始割據)
南唐937年975年
南漢917年971年(905年開始割據)
北漢951年979年
前蜀907年925年(891年開始割據)
後蜀934年965年(925年開始割據)
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
南宋1127年1279年
遼朝947年1125年
西夏1038年1227年
金朝1115年1234年
元朝1271年1368年
明朝1368年1644年4月25日
南明1644年1662年
清朝1636年1912年2月12日1616年國號為,史稱後金1636年改國號大清

五代十國

唐朝滅亡之後,在中國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五個朝代和十個割據政權的合稱。唐末撲滅黃巢起義後,新舊潘鎮林立,戰爭不休,國家分裂的傾向日益明顯。907年,黃巢起義軍的叛徒朱溫滅唐稱帝,建立後梁,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

(五個前後更迭的短暫王朝)

後梁(907~923,朱溫建立,初都洛陽、後移開封

後唐(923~937,沙陀族李存勗建立,初都開封,統一華北地區後遷洛陽,是五代領土最大的政權)

後晉(936~947,沙陀族人石敬瑭建立,都開封)

後漢(947~951,沙陀族人劉知遠建立,都開封,是五代中最短命的政權)

後周(951~961,郭威建立,都開封)

十國

(唐末以後先後割據部分地區的政權)

前蜀(891~925,王建建立,都成都,為後唐所滅)

後蜀(926~965,孟知祥建立,都成都,為北宋所滅)

(892~965,楊行密建立,都廣陵(今江蘇揚州),為南唐所滅)

南唐(937~976,李昇建立,都金陵洪州(南唐南都,今屬江西),為北宋所滅)

吳越(893~976,錢鏐建立,都杭州,為北宋所滅)

(892~965,王潮王審知建立,都福州,為南唐所滅)

(896~951,馬殷建立,都長沙,為南唐所滅)

南漢(905~971,劉隱、劉岩建立,都番禺,為北宋所滅)

南平(951~979,高季興建立,都江陵,為北宋所滅)

北漢(951~979,劉崇建立,都太原,為北宋所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