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生於福建省閩侯縣一個普通農家。1903~1906年,得姑媽資助在福州英華書院學習。1907年,他曾到上海學習了兩年鐵路工程。畢業後,在當時正施工的津浦路上謀到了一份工作。1911年,侯德榜棄職並考入北平清華留美預備學堂。以10門功課1000的優異成績譽滿清華園。1913年,清華學堂公布第一批高等畢業生名單,16人赴美留學,侯德榜榜上有名,並被保送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學習。
1917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再入普拉特專科學院學習製革,次年獲製革化學師文憑。1918年又參與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研究製革,1919年獲碩士學位,1921年獲博士學位,並在永利制鹼公司任工程師。由於學習成績優異,侯德榜被接納為美國sigmaxi科學會會員和美國philambdaupsilon化學會會員。侯德榜的博士論文《鐵鹽鞣革》,《美國製革化學師協會會刊》被特予連載,全文發表,成為製革界至今廣為引用的經典文獻之一。
在1921年,侯德榜接受永利制鹼公司總經理范旭東的邀聘,離美回國,承擔起續建鹼廠的技術重任,出任永利技師長。在制鹼技術和市場被外國公司嚴密壟斷下,永利用重金買到一份“蘇爾維法”的簡略資料。侯德榜埋頭鑽研這份簡略的資料,帶領廣大職工長期艱苦努力,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於1926年取得成功,正常生產出優質純鹼。1922年起先後當選為中華化學工業會理事,常務理事;中國化學工程學會理事,理事長;中國化學會理事長;中國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中國化工學會籌委會主任,理事長。1923年任技師長(即總工程師)兼製造長。1926年6月29日,永利生產出超過卜內門的優質鹼。同年8月,在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上,永利的紅三角牌純鹼被授予金質獎章。在成功狙擊卜內門的價格戰之後,永利真正打破了洋鹼的壟斷。1927年起在永利化學工業公司任總工程師兼塘沽鹼廠廠長。
在總結親身實踐的基礎上,侯德榜用英文撰寫了《純鹼製造》(manu-factureofsoda)一書,1933年在紐約出版,在學術界和工業界產生了深遠影響。1934年,永利公司為了“再展化工一翼”和生產化肥,決定建設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硫酸銨的南京錏廠,任命侯德榜為廠長兼技師長(即總工程師),全面負責籌建。於1937年1月,便建成了這座重化工聯合企業,一次試車成功,正常投產,技術上達到了當時的國際水平。它給以後引進技術多快好省地建設工廠提供了好經驗。這個廠,連同永利鹼廠一起,奠定了中國基本化學工業的基礎,也培養出了一大批化工科技人才。1937年2月5日,在侯德榜努力下,硫酸銨生產出來,硝酸也順利投產——這標誌著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完全可以駕馭硫酸廠、氨廠、硫酸銨廠、硝酸廠的整體工程了。 “七七事變”,日本侵略軍逐漸逼向南京,曾先後3次以“工廠安全”相要挾,提出“合作”管理南京錏廠的要求。侯德榜和同仁們拒絕“合作”,同時,積極回響抗戰,利用工廠設施,轉產硝酸銨炸藥和地雷殼等物資,支援前線 。此期間,還兼任南京錏廠總工程師。
1938年,永利公司在川西五通橋籌建永利川廠,范旭東任命侯德榜為廠長兼總工程師。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侯德榜帶領職工,生產自助,維持公司人川員工生計;同時,著手籌辦四川鹼廠。由於四川的條件不適於沿用氨鹼法,侯德榜特於1939年率隊赴德國考察,準備購買察安法專利。在對方提出辱國的條件下,侯德榜中止談判,發憤自行研究新的制鹼方法。1940年,范旭東將之命名為“侯氏制鹼法”。後來,他又領導一大批科研設計人員經過艱苦努力,於1941年研究出融合察安法,讓制鹼流程與合成氨流程兩種流程於一爐,聯產純鹼與氯化銨化肥的新工藝。1943年完成半工業裝置試驗,但由於戰爭和政局混亂,沒有條件繼續實現工業化而中斷。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不久,范旭東逝世,侯德榜繼任總經理,全面領導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的工作。他立即組織恢復永利沽廠與南京錏廠的生產。錏廠的硝酸設備在戰爭中被日本侵略者運往日本,經侯德榜和李燭塵等人一再向有關方面嚴正交涉,他親赴東京找盟軍總司令部等有關方面據理力爭,才於1948年全部歸還,恢復硝酸生產,至今仍在運行。1947年,侯德榜受聘兼任印度塔塔公司顧問總工程師,先後5次赴印度指導改進該公司鹼廠的設備和技術,使這個鹼廠正常運轉,生產出優質純鹼。對此,後來尼赫魯總理訪華時也大加讚揚,引以為中印兩國人民友誼的典範。
1949年4月20日,南京解放,舊資產階級和上層知識界迅速激烈分化。侯范旭東去世後,在無所適從的時候,他避去印度。侯德榜第5次赴印期間,得知中共中央領導人很關心永利的事業,並希望與他
共商國家大計,使之十分激動,力克重重阻礙,繞道泰國、香港、韓國趕回北京。之後,他又相繼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首屆委員,第二、三、四屆常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先後被任命為中央財經委員會委員,政務院重工業部技術顧問,化學工業部副部長;受聘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等等。1950年任中央財經委員會委員,重工業部技術顧問,當選為中華全國自然科學聯合會副主席。1952年任公私合營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總經理。
1953年,他參加了民主建國會,並當選為第一、二屆中央常委,還曾向中央領導人介紹過“永利公司建設十大化工企業的構想”,提出過“對復興工業的意見”等多項建議。1954年起,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起受聘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1957年,為發展小化肥工業,侯德榜倡議用碳化法製取碳酸氫銨,他親自帶隊到上海化工研究院,與技術人員一道,使碳化法氮肥生產新流程獲得成功。同年,他又參加中國共產黨。他參與了全國化學工業和科技事業的許多重要決策,領導了化工行業許多重大科技活動。在他的建議和指導下,對聯合制鹼新工藝繼續進行補充試驗和中間試驗,1962年實現了工業化,成為中國生產純鹼和化肥的主要方法之一。1958年,出任化學工業部副部長,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之後,侯德榜提出了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的構想,親自領導示範廠的設計、施工、試驗和改進,於1965年獲得成功。
1972年以後,侯德榜日漸病重,行動不便,仍多次要求下廠視察,幫助解決技術問題,還多次邀請科技人員到家裡開會,討論小聯鹼技術的完善與發展等問題,嘔心瀝血,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
侯德榜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備受敬重,但在“文化大革命”中也難以置身事外,致使他一度無法工作。帶著疑惑與苦悶,他於1974年8月26日在北京病逝,終年84歲。
人物貢獻
索爾維制鹼法
1921年10月侯德榜回國後,出任范旭東創辦的永利鹼業公司的技師長(即總工程師)。他深刻地體會到創業之艱難。要創業首先需要實幹的精神。他脫下了白領西服,換上了藍布工作服和膠鞋,身先士卒,同工人們一起操作。哪裡出現問題,他就出現在哪裡,經常幹得渾身汗臭,衣服中散發出酸味、氨味。他這種埋頭苦幹的作風贏得了工人們、甚至外國技師的讚賞和欽佩。
掌握索爾維制鹼法的公司為了獨享制鹼技術成果,他們採取了嚴密的保密措施,使外人對此新技術一無所知。一些技術專家想探索此項技術秘密,大都以失敗告終。不料這一秘密竟被一個中國人運用智慧摸索出來了,這個人就是侯德榜。
雖然看起來索爾維制鹼法的原理很簡單,但是具體的生產工藝卻為外國公司所壟斷,因此侯德榜要掌握此法制鹼,得完全靠自己進行摸索。且不說工藝設計、材料選擇、設備的挑選和安裝等經過的一個又一個難關,僅從試生產的過程就可略見一斑。例如乾燥鍋結疤了,渾圓的鐵鍋在高溫下停止了轉動,時間長了後果是很嚴重的。技師們都急得團團轉,這時候侯德榜果敢地拿起玉米棒子粗的大鐵桿往下捅,累得他雙眼直冒金星,汗水濕透了工裝。不久他覺得單靠力氣難於解決這一技術問題,經過大家商量,他們採用加乾鹼的辦法,終於使鍋底上的鹼疤脫水掉下來,總算克服了困難。
此後,侯德榜又從調換碳酸化塔的水管,另行設計分解爐,到多次加強冷卻設備,改造過濾機以及處理不斷發生的生產故障,他都以探索者的勇氣、生產者的細心和科學家的嚴謹來對待。經過緊張而又辛苦的幾個寒暑的奮戰,侯德榜終於掌握了索爾維制鹼法的各項技術要領。1924年8月13日,永利鹼廠正式投產。正當大家興高采烈地等待雪白的純鹼從烘燒乾燥爐中出來時,出現在眼前的卻是暗紅色的純鹼。怎么回事?這無形給大家潑了一盆冰水。作為總工程師的侯德榜冷靜地去尋找事故的原因,經過分析他很快就發現純鹼變成暗紅色是由於鐵鏽污染所致。隨後他們以少量硫化鈉和鐵塔接觸,致使鐵塔內表面結成一層硫化鐵保護膜,再生產時純鹼變成純白色了。日產180噸純鹼的永利鹼廠終於矗立在中國大地上。1926年,永利鹼廠生產的紅三角牌純鹼在美國費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榮獲了金質獎章。這一袋袋的純鹼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它象徵著中國人民的志氣和智慧。
摸索到蘇爾維制鹼法的奧秘,本可以高價出售其專利而大發其財,但是和范旭東一樣,侯德榜主張把這一奧秘公布於眾,讓世界各國人民共享這一科技成果。他把制鹼法的全部技術和自己的實踐經驗寫成專著《制鹼》,於1932年在美國以英文出版,從此揭開了蘇爾維制鹼法的神秘面紗。
創製“侯式制鹼法”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侵華戰爭,他們看中了南京的硫酸銨廠,為此想收買侯德榜,但是遭到侯德榜的嚴正拒絕。為了不使工廠遭受破壞,他決定把工廠遷到四川,新建一個永利川西化工廠。制鹼的主要原料是食盆,也就是氯化鈉,而四川的鹽都是井鹽,要用竹筒從很深很深的井底一桶桶吊出來。由於它濃度稀,還要經過濃縮才能成為原料,這樣制食鹽的成本就高了。另外,蘇爾維制鹼法的致命缺點是食鹽利用率不高,也就是說將有30%的食鹽會被白白地浪費掉,侯德榜決定不用蘇爾維制鹼法,而另闢新路。
為了探索新的制鹼方法,他首先分析了蘇爾維制鹼法的缺點,發現主要在於原料中各有一半的成分沒有利用上,只用了食鹽中的鈉和石灰中的碳酸根,二者結合才生成了純鹼。食鹽中另一半的氯和石灰中的鈣結合生成的氯化鈣,卻都沒有利用上。那么怎樣才能使另一半成分變廢為寶呢?他設計了好多方案,但是—一都被推翻了。後來他想到,能否把蘇爾維制鹼法和合成氨法結合起來。這樣氯化銨既可作為化工原料,又可以作為化肥,還
可以大大提高食鹽的利用率,同時又省去許多設備,如石灰窯、化灰桶、蒸氨塔等。
構想有了,能否成功還要靠實踐。於是他又帶領技術人員,做起了實驗。l次、2次、10次、100次……一直進行了500多次試驗,分析了2000多個樣品,才把試驗搞成功,使構想成為了現實。此法是氨鹼法的重大改革,利用合成氨系統排出的二氧化碳,可以省去龐大、耗能的石灰窯,也可以取消氨鹼法中所用的蒸餾設備,同時獲得兩種工農業需要的產品——純鹼和氯化銨。這個制鹼新方法被命名為“聯合制鹼法”,它使鹽的利用率從原來的70%一下子提高到96%。此外,污染環境的廢物氯化鈣成為對農作物有用的化肥——氯化銨,還可以減少1/3設備,所以它的優越性大大超過了蘇爾維制鹼法,從而開創了世界制鹼工業的新紀元。1943年,中國化學工程師學會一致同意將這一新的聯合制鹼法命名為“侯氏聯合制鹼法”,又稱侯氏制鹼法,循環制鹼法或雙產品法。
眾所周知,三酸二鹼是化學工業的基本原料,僅能生產純鹼顯然是不行的。侯德榜開始設計一個可以同時生產氨、硫酸、硝酸和硫酸銨的硫酸銨廠。建造硫酸銨廠與當年永利鹼廠的開創不一樣,不存在技術保密的問題,所面臨的關鍵問題是怎么引進國外技術和選購設備,爭取投資少而見效快。為此侯德榜對整個計畫作了周密的調查研究。銨廠的設計,應該自成系統,完整合理,引進技術要完全立足於國情,而不是照搬外國的成套設備。在採購設備中,侯德榜精打細算。凡是國內能夠保證質量的,就自己動手在國內解決。進口外國設備時,他巧妙地利用了各國廠商之間的競爭,選擇適用又價廉的設備,對若干關鍵設備,更是力主擇優。在與外商談判和選購設備時,侯德榜相當機智,如制硫酸的全套設備是從美國買的,在買下這套設備的同時,侯德榜順便索要了硫酸銨的生產工藝圖紙。掉過頭來,他又從另一家工廠以廢鋼鐵的價格買下一套硫酸銨生產設備(時至今日還在運轉)。這種精明能幹連美國的許多經理都佩服。
硫酸銨廠的設備來自英、美、德、瑞士等國的許多廠家,還有些是本國造的,最後竟能全部成龍配套,很是不容易的。它充分顯示了侯德榜的學識才幹和細心經營,正如他自己說的:“要當一員稱職的化學工程師,至少對機電、建築要內行。”這也是他的座右銘,他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曾寫道:這些事,“無一不令人煩悶,設非隱忍順應,將一切辦好,萬一功虧一簣,使國人從此不敢再談化學工程,則吾等成為中國之罪人。吾人今日只有前進,赴湯蹈火,亦所弗顧,其實目前一切困難,在事前早已見及,故向來未抱絲毫樂觀,只知責任所在,拚命為之而已。”這就是侯德榜事業心的生動寫照。
1957年,為發展中國的小化肥工業,侯德榜倡議用碳化法製取碳酸氫銨,他親自帶隊到上海化工研究院,與技術人員一道,使碳化法氮肥生產新流程獲得成功,侯德榜是首席發明人。當時的這種小氮肥廠,對我國農業生產曾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術上有三大貢獻:第一,揭開了索爾維法的秘密;第二,創立了中國人自己的制鹼工藝——侯氏制鹼法;第三,便是他為發展小化肥工業所做出的貢獻。
社會任職
1921年,在中國化學工業開拓者和奠基人范旭東開辦的塘沽鹼廠任總工程師 ;期間兼任北洋大學教授。
1922年,先後當選為中華化學工業會理事,常務理事;中國化學工程學會理事,理事長;中國化學會理事長;中國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中國化工學會籌委會主任,理事長。
1923年,任技師長(即總工程師)兼製造長。
1926年,從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傳來訊息,有侯德榜支持研製的“紅三角”牌純鹼榮獲金質獎章。
1927年,起在永利化學工業公司任總工程師兼塘沽鹼廠廠長。
1936年,兼南京錏廠總工程師。
1938年,兼永利川廠廠長、總工程師。
1945年,任公司總經理。
1949年起,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委。
1950年,當選為中華全國自然科學聯合會副主席,任中央財經委員會委員,重工業部技術顧問。
1952年,任公私合營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總經理。
1953年,參加中國民主建國會,先後當選為第一、二屆中央委員會常委。
1954年,起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起,受聘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
1958年,任化學工業部副部長,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個人生活
簡樸愛才
侯德榜鍾愛勤於學習的青年。1936年進廠的姜聖階,在錏廠跟英籍工程師一起安裝鍋爐。安裝工程完畢後,英國工程師向侯匯報工作時提到:“姜聖階工作負責,又能吃苦,是個好青年。”侯德榜聽後很高興,經過親自觀察得到證實後,重點加以培養,後來又送姜聖階去美國進修。姜聖階進修期滿後回國,侯德榜委以重任。
侯德榜生活十分儉樸。他的那把計算尺,是學生時代開始使用的,一直用到1943年才更換。他的收音機,用了幾十年也捨不得丟棄,電子管老化了,便更換一個又繼續使用。侯德榜不喝酒、不抽菸、不用茶、不打牌、不看戲,只喜歡看書刊和思考問題。有一次,他因思考塔器計算參數,中午用膳時,竟拿著盛菜用的小碟去盛飯。當飯盛不下時,才發現自己拿錯了餐具。這些都被同仁們傳為佳話。
治學嚴謹
侯德榜曾言:“勤能補拙,勤儉立業”。這是他一生為人、工作和生活的寫照。
侯德榜小時候家中貧困,由於家中缺乏勞力,不得不在課餘時間下地幹活,過著半耕半讀的生活。即使這樣,他依然書不離手,經常在勞動之餘刻苦讀書。即使在水車上雙腳不停地車水,他也不忘讀書,留下了“掛車攻讀”的典故。有一次,侯德榜到姑媽家玩,姑媽讓他去閣樓取東西,可他很久都沒下樓,姑媽上樓一看,發現侯德榜正在聚精會神地看書呢。原來,他在閣樓上發現了一箱書籍,就迫不及待地翻開來看,竟然把姑媽交辦的事給忘了。
13歲時,侯德榜在姑媽的資助下進入美國教會學校——英華書院求學。這段求學經歷也成為侯德榜人生旅途的重要轉折點。在接觸西方科學知識的同時,侯德榜也漸漸認識了資本主義貪婪的本性,對洋人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產生了懷疑,同時也確立了對祖國深厚的感情,更加堅定了走科技救國之路的決心。
侯德榜深信“處處留意皆學問”,強調在實踐中學習。他倡導“寓創於學”,既強調認真學習,又不盲從照搬,要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結合具體情況改進、創新。他堅持科學態度,嚴謹認真,遇到疑難問題,總愛說:“downtoroot(追到底)”,直到問題被弄清解決為止。在學術討論中,他堅持民主,鼓勵和引導深入爭論,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人生知己
侯德榜一生的成就,與范旭東、張淑春兩人密不可分。如果把侯德榜比作諸葛孔明,那么他的老闆范旭東對他的提點,絕不亞於劉玄德三顧茅廬的恩情。即使在1924年,永利鹼廠第一次正式開車生產,六年努力無數投資竟只換來了紅黑色的鹼時,董事會有人要求撤換侯德榜另聘外國技師,范旭東在債台高築、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仍力排眾議,竭力支持侯德榜。侯德榜曾感慨地說:“今日只有一意拚死,謀求技術問題的解決,以報范公之誠。”1945年,范旭東去世。侯德榜題送的輓聯為“此痛豈能言,廿六年戮力同心,大業粗成兄竟去;其謀堪大用,一百日倦飛齎志,長材凋謝我何依”,悲痛欲絕。之後,他毅然挑起了范旭東留下的重擔。
張淑春是侯德榜的結髮妻子。就是這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在與丈夫聚少離多時默默守護這個家。據粗略統計,在結婚的前45年中,侯德榜多年求學、出國、奔波穿梭於各地,夫妻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不足12年!1958年侯德榜率團在日本考察期間,張淑春因病去世,此後16年,侯德榜一直與亡妻的骨灰盒相伴,從未動過續弦的念頭,完成了他“惟將白髮守空房,報答半生死別離”的承諾。
外界評價
侯德榜為世界化學工業事業所作的傑出貢獻受到各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英國皇家學會聘他為名譽會員(當時其國外會員僅12人,亞洲僅中國、日本兩國各一名),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和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也先後聘他為榮譽會員。
他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打破了蘇爾維集團70多年對制鹼技術的壟斷,發明了世界制鹼領域最先進的技術,並為祖國的化工事業奮鬥終生。他猶如一塊堅硬的基石,與范旭東、陳調甫等實業家、化學家一起,托起了中國現代化學工業的大廈。他就是被人們稱為“國寶”的侯德榜先生。
侯德榜為祖國的化學工業事業奮鬥終生,並以獨創的制鹼工藝聞名於世界,他就像一塊堅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國現代化學工業的大廈。
中國化工專家
化工專家 |
中國知名化學家
化學家一般是指從事於近現代化學研究的科學家,有專制和兼職之分,在英國亦可指藥劑師。本任務中詞條內容有待完善,可添加摘要、信息模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