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í lùn
【注音】ㄕㄧˊ ㄌㄨㄣˋ
【釋義】
(1).當時的輿論。《三國志·魏志·常林傳》:“時論以 林 節操清峻,欲致之公輔,而 林 遂稱疾篤。”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七:“ 檜 ( 秦檜 )知公不為時論所與,乃多引知名之士為助,欲傾 頤浩 ,奪其朝權。”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熹朝上賓,以殿工加太子少保,(袁可立)懇辭不受,時論韙之。”
(2).對時事的評論;時事評論。 宋 王安石 《送王詹叔利州路運判》詩:“人才自古常難得,時論如君豈久孤。” 瞿秋白 《文藝雜著·鞘聲七》:“《申報》上到這一次才露出一篇‘特約的’時論,說穿了這層‘實在奧妙不可思議的’事理。” 朱自清 《三祝報章文學》:“現在有些報章翻譯外國時論,不少帶學術性的,是可喜的現象。”
相關詞條
-
無時論
無時論是關於時間觀的基本理論,由李易文創立,繼經典物理的“絕對時間”與相對論的“四維空間” 之後新生出的第三種對時間概念的理解。
概述 時間的由來 對時間的理解 時間不存在 四維空間 -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是三聯書店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張枬,王忍之。
內容介紹 -
周易時論合編
孔炤字潛夫,號仁植,桐城人。 其立說以時為主,故名《時論》。 孔炤自著《凡例》,稱少侍先廷尉,教以三陳九卦。
古籍簡介 四庫提要 -
最後一小時論
就是說,工人給資本家生產的剩餘價值是在最後一小時生產出來的。 (例如,工人勞動時間為11小時消耗的生產資料的價值為11先令,工作日縮短1小時,消耗的生產...
最後一小時論概述 馬克思對最後一小時論的評價 -
藏氣法時論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 脾病者,日�慧,日出甚,下晡靜。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出處 本篇要點 原文與譯文 -
時論中國:為中國留下深度思想印記
《時論中國:為中國留下深度思想印記》是2013年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厲以寧、艾豐。
基本信息 書籍目錄 -
髒氣法時論
《素問》22.2.病在肝,愈在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禁當風。 《素問》22.3.病在心,愈在長夏,長夏不愈,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
-
獨立時論社
此詞條暫無內容,歡迎您參與編輯,享受分享貢獻知識的樂趣。建議您在編輯詞條之前,可先參考幫助中心文檔,了解更多關於詞條規範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