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惠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與深圳、香港毗鄰,是中國大陸除深圳市外距離香港最近的城市。惠州市屬珠三角經濟區,現轄惠城區、惠陽區兩區和博羅縣、惠東縣、龍門三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陸地面積1.12萬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經濟區面積的1/4。海域面積452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23.6公里,是廣東省的海洋大市之一。常住人口321萬。市花是勒杜鵑 ,市鳥:畫眉,紅花紫荊。
惠州市歷史悠久,遺存豐富,文化多元,底蘊深厚,城區傳統格局和風貌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在古代即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之稱,簡稱鵝城。2015年10月國務院同意將惠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從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間,有480多位中國名人客寓或履臨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孫中山、周恩來曾在此進行過革命活動,廖仲愷、鄧演達、葉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
惠州與深圳、香港毗鄰。惠州是著名僑鄉,祖籍惠州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超過80萬人。是著名僑鄉惠州的自然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全市具有旅遊開發潛力的景點有900多處,屬景點高密度分布區,並具有資源多樣性的特點,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澗、島為一體,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身,其中被列入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及自然保護區有6處,擁有“嶺南第一山”--羅浮山,“北回歸線上的綠洲”--南崑山,“東方夏威夷”--巽寮灣,“薴蘿西子”--惠州西湖,還有全國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等。
早在十年前,惠州已進入中國大中城市“投資硬環境40優”、“綜合實力50強”的行列,良好的投資環境為廣大投資者所認同。近兩年來,惠州把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作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戰略舉措,加大了城市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稱號,使惠州的環境優勢更為凸現。惠州已形成由深水港、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相互配套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惠州港為國家一級口岸,水路距香港僅47海里,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線30多公里,年吞吐量可達1.2億噸,現已建成2座萬噸級通用碼頭和4座3.5萬噸級的原油油氣碼頭,形成年吞吐量1500萬噸的規模。京九鐵路與廣梅汕鐵路在惠州交匯,即將建成通車的惠澳(惠州港)鐵路與京九、廣梅汕鐵路接軌,將形成鐵路連線港口的大陸橋格局。惠鹽、深汕與在建的廣惠、惠河4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全市公路通車裡程7211公里,公路密度65公里/百平方公里。惠州至深圳黃田機場1個小時車程,至廣州白雲機場只有2.5個小時車程。全市電話普及率73.2部/百人,在境內通過的多條國家一級光纜幹線與境內通信網路相連線,構築起發達的現代信息高速公路網路。市區自來水供水能力40萬噸,輸變電能力為全國主變容量超200萬千伏以上的53個城市之一。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惠州市堅持“工業立市”的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地走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道路。培育出TCL、德賽、華陽等一批大型國有(控股)企業集團以及僑興、富紳等一批民營企業集團。創立了TCL電話機、TCL王牌彩電、TCL手機、富紳襯衫、德賽電池、德賽數碼龍音響、僑興電話、CECT手機等一批工業產品名牌。建立起一批全國性的市場網路。引進了美國通用,日本索尼、松下,韓國三星、LG、荷蘭飛利浦、美國可口可樂和中國聯想等國內外著名廠商、跨國公司在惠州建立生產和研發基地,逐步構建起以國有(控股)企業集團為主導,多種經濟成份一齊上,電子信息製造業為支柱的開放型經濟格局。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25.2億元,工業總產值1216.3億元。全市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00億美元,辦起了8000多家外資企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7家,惠州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電池和鐳射光頭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電話機、電腦主機板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電視機、汽車音響、高級電工產品、照相機生產基地之一,成為中國華南地區發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潛力的城市之一。
歷史沿革
惠州遠在7000萬年前是一片陸地沼澤地帶,適合恐龍的生存,在惠州全境曾發現過4批38枚的恐龍蛋化石和一些恐龍的足跡。在約1萬年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原始人類開始在惠州一帶繁衍生息,從事漁獵和原始的農耕,目前,在惠州全境共發現山崗遺址、古窟址等古遺址28處,其中包括博羅葫蘆嶺、蘇屋崗、何屋崗等貝丘遺址,出土了大批的石器和陶片。春秋戰國時期,在惠州的博羅縣境記憶體在著一個叫縛婁的古國,《呂氏春秋》中即有記載,1993年,廣惠高速公路建設期間,在博羅縣的橫嶺山發現了古墓葬300多座,多數屬於周朝,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原始瓷器、青銅器、玉石器、鐵器等,其中的銅甬鍾和鼎見證了當年縛婁國貴族「鐘鳴鼎食」的景象。
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後,在惠州設立了博羅縣,屬南海郡管轄。秦朝末年,趙佗創立南越國,惠州屬於南越國領地。前111年,漢武帝滅亡南越國後,置九郡,惠州屬南海郡博羅縣地。三國時期,惠州屬於東吳領地。東晉鹹和元年(326年),南海郡分置出東官郡,博羅縣改由東官郡管轄。鹹和年間(326年-334年),道教名人葛洪隱居於惠州境內的羅浮山採藥,煉丹,並在山上創建了四座道觀,使羅浮山成為中國的道教名山之一。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東官郡改為梁化郡,郡治即設定在博羅縣(今惠東縣境內),此為在惠州首次設立郡治。隋朝開皇十年(591年),嶺南設立廣州和循州兩總管府,循州總管府的府治即在今惠州市的中山公園內,從此惠州成為東江流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循州總管府改為龍川郡。917年,劉建立南漢,惠州為南漢禎州郡的郡治。
北宋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為避太子趙禎諱,改禎州為惠州,始有「惠州」之稱,並一直沿用到今天。北宋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在59歲時被朝廷四降官職,貶至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蘇軾在惠州度過了三年,期間寫下160多首詩詞,大多為歌詠惠州風物的作品,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更是成為灸燴人口的名句。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惠州建立聚賢堂,後來改稱為豐湖書院,一直到明清,豐湖書院都是惠州的最高學府。元朝在惠州置惠州路。明朝和清朝改為惠州府。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沿海盜寇猖蹶,明太祖派人在惠州境內的平海建造城池,抵禦盜寇,此城一直保留到現在,目前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
辛亥革命期間,孫中山曾兩次在惠州發動起義。1900年,清朝發生義和團運動,孫中山決定乘機發動軍事起義。當時孫中山在台北建立起義指揮中心,命鄭士良等人於三洲田(今屬深圳鹽田)發動惠州起義,起義軍曾一度發展至2萬人,但在清政府的鎮壓下宣告失敗。1907年,孫中山再次派人到惠州發動七女湖起義,以回響黃岡起義,該次起義軍增至200多人,但因黃岡起義失敗,得不到聲援,遂在梁化墟解散。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為了切斷廣九鐵路和粵漢鐵路補給線,於1938年10月12日,派出兩個師團共4萬人從惠州的大亞灣登入,開始了進攻華南的序幕。中國國民革命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因寡不敵眾,最終失守。數日後,惠州全境大部分地區淪陷。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香港海員工委書記曾生趕赴惠陽的坪山組建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開始進行對敵的游擊戰。1940年9月,以此隊伍為基礎,成立了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1943年12月2日,在惠陽縣土洋村進行整編,改稱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此隊伍除了堅持在東江流域進行對日抗戰之外,還於1941年底香港淪陷後,在香港進行了營救被俘英軍官兵的工作。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後,在廣東的東江流域設立東江專區,專署駐惠陽縣,1952年撤銷。1956年設惠陽專區,專署駐惠陽縣,1959年撤銷。1963年重新設立惠陽專區,1970年改稱惠陽地區。1988年,惠陽地區分置為四個地級市,分別為惠州市、東莞市、河源市和汕尾市。
地理環境
惠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東端。惠州市東部與廣東省河源市、汕尾市交界,南部與南海大亞灣相鄰,與香港隔海相望,西部與廣東省深圳市、東莞市、廣州市接壤,北部與廣東省韶關市毗鄰。惠州市的地理坐標為東經113°51′至115°28′,北緯22°24′至23°57′,東西寬約152公里,南北長約128公里。惠州市的陸地面積為1.12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為4520平方公里。惠州西湖是一個位於城市中心的天然湖惠州市北部以山地居多,東部和南部為丘陵台地,東江沿岸和南部沿海有極小面積的平原。
惠州的最高峰為蓮花山,海撥1336米,另有海撥10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如羅浮山的飛雲頂(海撥1281米)、白馬山(海撥1256米)、南崑山的天堂頂(海撥1210米)等,這13座山峰及其從屬的山脈包圍在惠州行政區劃的邊界上,形成一個周邊高,逐漸向南部沿海開口的簸箕形地形,而在此地形的中部,則多為花崗岩和紅色砂岩構成的丘陵台地。惠州市全境有大小河流20多條,較大的河流有東江和東江的支流西枝江、增江(又稱為龍門河)。有湖泊和大小水庫約130個,較大的有西湖、白盆珠水庫、天堂山水庫、顯岡水庫、 花樹下水庫、 角洞水庫、水東陂水庫等。惠州市南部靠海,海岸線長223.6公里,有大亞灣(和深圳市共有)和巽寮灣兩個較大的海灣,有上百個大小島嶼。惠州市地處亞熱帶,北回歸線橫貫全市,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境內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宜人。惠州市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23小時。年平均氣溫為19.5℃-22.2℃。全年最熱月為7月,月平均氣溫為28.3℃,全年最冷月為1月,月平均氣溫為13.0℃。年平均降水量為1700毫米-2000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4月和9月,占全年的82.5%。
自然資源
惠州地處廣東省東南部,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北端,西鄰大鵬灣,西南鄰香港,東與紅海灣相接,南連廣闊的南海。為全省海洋大市之一,擁有大亞灣和紅海灣部分海域(東山海),有大陸海岸線223.6公里、大小海灣28處,大小島嶼140個,乾出礁108個,暗礁83個,島岸線長133.7公里。20米水深線以內海區面積1221平方公里,領海基線向內一側海域面積4519.44平方公里,相當於陸域面積的40%,海岸線長度和海域面積分別居廣東省第五和第六。負10米水深以內的淺海水域302平方公里,潮間帶灘涂面積3537公頃。其中大亞灣是廣東省最深入內陸的優良海灣,面積達560平方公里,灣內島嶼眾多,潮差小。同時,大亞灣毗鄰香港,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全市海域漁業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浮水魚類漁場和鯛科魚類的繁殖場所。同時,也是南海各漁場的部分經濟魚類幼體的索餌場所。大亞灣海域為省級水產資源自然繁殖保護區;惠東縣港口海龜自然保護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8平方公里,為亞洲大陸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主要海洋資源有:
岸線資源 全市大陸岸線與島嶼開發形成的港口岸線有28.4公里,適宜發展海上交通運輸業,可建泊位126個(其中深水泊位76個),總吞吐能力達1億噸;濱海旅遊岸線有20多公里,可發展成頗具規模的濱海沙灘浴場、度假休閒地、旅遊和釣魚及海上文體活動中心;有漁港岸線8公里,可建大小漁港5個,容納漁船二三千艘,有水產養殖岸線50多公里,適合發展海水養殖業;有臨海工業岸線26公里,適宜發展臨海工業。淺海灘涂資源:全市海域在-10米水深線以內的淺海灘涂面積有38914公頃,可供發展海水養殖的面積為13773公頃。目前,已開發利用淺海灘涂7590公頃,尚有大量淺海灘涂可供開發。-20米水深以內的淺海灘涂面積有近200萬畝,相當於全市耕地面積的80%,適宜發展海水養殖和護養增殖。海洋砂礦及海水製鹽資源:現已探明儲量的有惠東碧甲石英砂礦2000噸,現年產15萬噸,產值近525萬元.。共有鹽田面積864公頃,生產面積603公頃。海洋水產資源:惠州海域有魚類400多種、貝類200多種、甲殼類100多種、棘皮類60多種、藻類30多種,總計800多種。可以開發增養殖的品種有鯔魚、真鯛、黑鯛、石斑、魳魚、尖吻鱸、對蝦、蟹、牡蠣、鮑、海膽、貽貝、扇貝、泥蚶、文蛤、珍珠貝、江蘺、紫菜等。
行政區劃
惠州市行政區劃圖1988年惠州市初設立時,下轄1個市轄區和4個縣,分別為惠城區、惠東縣、惠陽縣、博羅縣和龍門縣,市政府駐地為惠城區。1994年,惠陽縣升級為縣級市,改稱為惠陽市。2003年3月6日,惠陽市下轄的10個鎮和博羅縣的1個鎮劃歸惠城區,惠陽市改稱為惠陽區。 至此,惠州市下轄2個市轄區:惠城區和惠陽區,3個縣:惠東縣、博羅縣和龍門縣,惠州市政府的駐地仍在惠城區。2003年底各市轄區和縣的人口、面積。
人口與民族
人口
當前的惠州政通人和,蓄勢待發。市委、市政府正抓住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動工建設的歷史性機遇,迅速掀起新一輪發展潮,全面推進現代石化數碼名城建設,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市委、市政府計畫用10年左右的時間,把惠州建成“四個基地、一個中心”,即數碼信息產業製造基地、石油化工加工基地、對外貿易出口基地、度假觀光旅遊基地和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到2010年,全市GDP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達到1700億元,人均GDP超過5600美元。2002年,惠州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與此同時,全面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力爭2003年成為廣東省文明城市,2005年左右成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單位,在3-5年內把惠州建設成為文明生態城市,並逐步奪取“中國人居獎”、“聯合國人居環境獎”以及“國際花園城市”的榮譽稱號。
惠州市的居民主要以漢族人為主,漢族人口為361.78萬人,占總人口的97.69%。除漢族外還有瑤族、畲族等少數民族居民,各少數民族人口為8.55萬人,占總人口的2.31%。惠州漢族人中,大多數是客家人,此外還有鶴佬人和廣府人。客家人在市內各市轄區、縣都有分布,鶴佬人主要分布於惠陽區、博羅縣、惠東縣,廣府人主要分布於龍門縣、博羅縣。
惠州市地處客家話、粵語、潮汕話三大方言的交匯區,三種語言在境內均有分布。而在惠城區和博羅縣一帶流行的惠州話,是一種既受客家話,又受粵語影響的本地方言。此外在惠東縣平海等地,還有軍聲等較有特色的方言。近年來,隨著外來人口的增多,國語也成為日常社交的一種語言。
民族
按惠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截至2010年11月1日,居住於市境內的居民分屬於54個民族(56個民族中,保全族和珞巴族暫無),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的97.59%;少數民族人口占2.41%,主要有壯族、苗族、土家族、瑤族等。
交通
惠州已形成由深水港、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相互配套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京九鐵路與廣梅汕鐵路在惠州交匯,已通車的惠澳(惠州港)鐵路與京九、廣梅汕鐵路接軌,形成鐵路連線港口的大陸橋格局。
公路
至2011年底,公路通車裡程10892.8公里,公路密度達97.6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4.3公里,一級公路302.4公里,二級公路765.9公里。惠州市除高速公路設定收費站外,普通公路均沒有設定收費站。
高速公路網規劃為“七橫五縱一聯”共1030公里。通車高速公路8條,共454.3公里。
鐵路
境內鐵路營運里程為149.42公里(京九鐵路88.9公里,惠大鐵路及專用線60.52公里)。1995年廣梅汕鐵路和1996年京九鐵路已全線貫通,惠州將成為廣東通向華中、華北以及華東地區的鐵路樞紐。隨著惠大鐵路的開通,惠州還將成為南方的重要口岸之一。與深圳銜接的廈深沿海鐵路正在建設,規劃建設廣州花都經惠州至汕尾的花汕鐵路。
按珠三角地區城際軌道交通規劃,與相鄰的珠三角三市廣州、東莞、深圳都有城際軌道交通線路,惠城至惠陽、惠陽至惠東、惠城至惠東的市內軌道也納入了珠三角軌道交通規則。
機場
惠州機場位於惠州市惠陽區平潭鎮,建成於1956年,距市中心約20公里,屬軍用二級永備機場,場站等級為乙級。2002年停航。2009年5月惠州機場實行軍民合用,按4D標準進行擴建改造。惠州機場已開通北京、成都、蘇州等多條國內航線。
港口航道
惠州港為國家一級口岸,水路距香港僅47海里。惠州海岸線長223公里,水深港灣多,具有建設年吞吐量一億噸以上大港口和國際港口城市的條件。惠州港首期工程兩個萬噸碼頭已於1993年投產,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運輸往來,每年有近千艘次國際船舶進出惠州港,航線可直達世界各地區主要港口。二期工程5萬噸貨櫃碼頭等大型泊位正在建設中。隨著96年底京九鐵路的全線開通,惠州港的腹地將延伸到京九鐵路沿線地區,成為中國南方通向國際市場的一個重要的進出口口岸。
客貨站場
惠州市在營運道路客運等級站23個(其中:一級站2個、二級站2個、三級站11個、四級站6個,五級站2個),簡易站4個,貨運站2個。
政治
惠州市政府組成部門:
市政府辦公室 | 市發展改革局 |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 市教育局 |
市科技局 | 市民族宗教局 | 市公安局 | 市監察局 |
市民政局 | 市司法局 | 市財政局 |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
市國土資源局 | 市環保局 | 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 | 市交通運輸局 |
市水務局 | 市農業局 | 市外經貿局 | 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
市衛生局 | 市人口計生局 | 市審計局 | 市外事僑務局 |
市國資委 | 市體育局 | 市統計局 | 市物價局 |
市林業局 | 市海洋漁業局 | 市安全監管局 | 市旅遊局 |
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 |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 | 市法制局 | 市口岸局 |
市流漁辦 | 市公安交警支隊 |
惠州市市直屬事業單位:
市檔案局 | 市公路局 | 市公用事業局 | 市園林局 | 市房管局 |
市代建項目管理局 | 市供銷社 | 市移民辦 | 市白盆珠水庫管理局 | 市港務局 |
市流動人口管理局 | 市衛生監督所 | 市航空鐵路辦 | 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 | 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
市環衛局 | 市農技推廣中心 | 市疾控中心 | 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
惠州市歷任市長名單:
姓名 | 籍貫 | 出生年月 | 文化程度 | 任職時間 |
---|---|---|---|---|
李近維 | 廣東東莞 | 1944.11 | 大專 | 1988.6—1994.4 |
譚璋球 | 廣東新會 | 1947.5 | 大學 | 1994.5—1996.1 |
李鴻忠 | 山東昌樂 | 1956.8 | 大學,經濟師 | 1996.2—2000.3 |
肖志恆 | 湖南安化 | 1953.1 | 碩士,在職研究生 | 2000.4—2001.4 |
柳錦州 | 廣東潮陽 | 1948.10 | 在職研究生 | 2001.5—2003.7 |
黃業斌 | 廣東陽江 | 1957.9 | 碩士,工程師 | 2003.8—2006.12 |
李汝求 | 廣東東莞 | 1954.5 | 大學 | 2007.1—2011.8 |
陳奕威 | 廣東潮安 | 1962.4 | 碩士 | 2011.8 — |
經濟
2005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51.51億元,增長18.0%。其中,縣及縣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80.99億元,增長18.3%;縣以下零售額70.52億元,增長17.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215.66億元,增長18.5%;餐飲業35.85億元,增長15.0%。全年汽車類商品成交額23.48億元,增長33.4%;石油類產品零售額21.82億元,增長35.7%;人人樂、萬佳、麗日、百佳四大超市完成零售額合計9.28億元,增長24%。 2005年,全市外貿出口106.55億美元,增長21.9%;進口83.66億美元;增長6.0%;進出口貿易總額190.21億美元,增長14.4%,實現貿易順差22.89億美元,比2004年的貿易順差8.43億美元增加了14.46億美元,增長71.5%。
惠州市地處珠江三角洲,是珠三角經濟圈的9個地級市之一,按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計算,惠州處於珠三角經濟圈的中下游水平。據惠州市統計局的數據,2005年惠州市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803.94億元人民幣,比2004年增長15.8%,其中民營經濟的國內生產總值為298.72億元人民幣,占全市生產總值的37.2%。按常住平均人口計算,2005年的人均GDP為21,911元人民幣,折合2,715美元。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5]。據中國社科院對中國200個大中城市2005年綜合競爭力的評估,惠州市排名第17位,比2004年的第35位排名有大幅上升,其中開放競爭力為第9位,屬於中國大陸競爭力較強的城市。
農業
荔枝是惠州的特產,蘇東坡在惠州曾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名句;惠州市的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於農作物的生長,是廣東省糧食、肉類、蔬菜、水果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2005年惠州市的農業增加值為82.17億元人民幣,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10.3%[5]。惠州市農業的六大特色產品是梅菜、甜玉米、馬鈴薯、韭黃、荔枝和年桔。其中梅菜是惠州的傳統特產,其名字來源於仙女梅姑賜種的傳說,有近千年的種植史,明朝曾作為貢品進貢宮廷而被稱為「惠州貢菜」。梅菜的原產地在惠州市的矮陂鎮,因此,矮陂鎮又被譽為中國梅菜之鄉。
工業
惠州市是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工業化城市,工業增加值連續多年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為三大產業之首。2005年惠州市的工業增加值為460.76億元人民幣,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57.2%。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資的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為272.73億元人民幣,是惠州市工業最重要的企業類型。惠州市工業的支柱產業是電子製造業,2005年惠州市電子行業的規模以上企業的增加值為216.37億元人民幣,是惠州經濟最重要的行業。惠州市本土最大的四家電子企業是TCL集團、德賽集團、華陽集團和僑興集團,這四家企業均是中國「2005年全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的入選企業,其中TCL集團以420億元人民幣的營業收入成為僅次于海爾集團、京東方科技集團之後排名第3的電子企業。TCL和德賽兩個品牌還被中國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而在惠州市投資的外資電子企業當中,則有通用、索尼、日立、松下、LG、三星、西門子、NEC等國際知名企業。據香港文匯報2004年10月的報導,惠州市已成為全球最大的DVD、VCD光頭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電話機製造基地、全球最大的電池生產基地之一、亞洲最大的電路板製造基地之一、中國最大的彩電製造基地之一、中國最大的電工產品製造基地,以及中國最重要的行動電話生產基地。
惠州市工業最有潛力的產業則為石油化工業,在惠州市的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和在建石化項目共有15個,總投資730多億元人民幣,其中投資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的項目有兩個,分別是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和中海油1200萬噸煉油項目。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是由荷蘭皇家殼牌集團、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廣東投資開發公司三方共同投資,總投資額為42億美元,占地約4.27平方公里,是中國大陸目前為止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已於2006年3月31日正式投產。中海油1200萬噸煉油項目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獨家投資,投資額為193億元人民幣,占地約2.37平方公里,該項目於2005年12月15日奠基,預計2008年建成投產。
第三產業
惠州市第三產業和其它珠三角經濟圈的城市相比,規模較小,但發展較快。其中200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增長率為21.7%,居全廣東省首位。2005年惠州市的第三產業的增加值為261.01億元人民幣,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32.5%。惠州市第三產業中,以房地產業、商貿流通業、旅遊業最為重要。
惠州房地產業曾因為1992年的炒作,而使房地產業在此後兩年間畸形快速的發展,並形成房地產泡沫。1993年,房地產泡沫破滅令惠州的房地產很快墮入低谷,直至1998年開始才逐步復甦。2002年,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在惠州落戶以來,房地產業升溫迅速,很多中國的知名房地產商如深圳華僑城、廣州合生創展紛紛進駐,盤活了大量的爛尾樓和閒置土地,一大批新的住宅小區被相繼推出。 惠州房地產業的復甦也帶動了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目前在惠州零售額靠前的六大外來超市分別是吉之島、沃爾瑪、人人樂、萬佳、麗日和百佳,而在家電零售業中,則以國美和蘇寧兩大外來品牌的連鎖店所占的零售額最大。
社會
教育
高等院校2所——惠州大學,惠州職業經濟學院,中學、國小、幼稚園均勻分布,另外還有成人教育學院、技工學校、電視大學、黨校、特殊教育學校等,形成了完善的教育體系。2005年,全市考入大專以上學生11534人,比上年增加 1064人,增長10.2%;高中畢業生升學率87.2%;國中畢業生(包括了升至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升學率71.1%;國小畢業生升學率100%;學齡兒童入學率99.9%。年末全市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共有7.48萬人,增長10.9%,其中中級職稱以上有2.54萬人,增長17.3%。2004年科技獎勵項目33項。全年申請專利1109件,專利授權680件,比上年分別增長29.9%和27.8%。全市參加科協各類活動人數達28.82萬人,比上年增長85.2%。全市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11家。全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562億元,增長16%。全市信息化綜合指數66.2%。
2005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6個,民眾文化事業館(站)89個,縣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5個,博物館5個。廣播電台頻道5套,電視頻道6套,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15座。廣播人口覆蓋率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8.2%和96.7%。年末全市有線電視用戶26.38萬戶,娛樂歌舞廳257家,網咖232家。
惠州市各類教育發展情況:
指 標 | 學校數 (所) | 招生數 (人) | 在校生數 (人) |
普通高等學校 | 3 | 6373 | 22007 |
普通高中 | 35 | 31935 | 90310 |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 39 | 37203 | 97131 |
普通國中 | 176 | 70714 | 217436 |
普通國小 | 518 | 78119 | 403950 |
幼稚園 | 384 | 74091 | 128324 |
衛生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614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2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5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5個。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7529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2043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4622人,註冊護士3872人。已建立城鎮社區服務設施183個,建立農村社會保障網路鄉鎮72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61.6%。 市中心醫院被評為“三甲醫院”,另有二級甲等醫院5個,二級乙等醫院3間,可提供良好的醫療條件。2005年,全市體育健兒在省級以上比賽中共獲獎牌62枚。其中,獲亞洲賽金牌3枚;獲國家賽金牌4枚;獲省賽金牌7枚。年末全市擁有體育場館數39個。全年舉辦縣及縣以上運動會1場,參賽運動員25000人次。
體育
2005年,全市體育健兒在省級以上比賽中共獲獎牌62枚。其中,獲亞洲賽金牌3枚;獲國家賽金牌4枚;獲省賽金牌7枚。年末全市擁有體育場館數39個。全年舉辦縣及縣以上運動會1場,參賽運動員25000人次。 2007年4月26日晚,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傳遞路線公布,廣東有4站:廣州、深圳、惠州和汕頭。按計畫,火炬將在2008年5月到達惠州。惠州可以自己決定傳遞路線。第13屆廣東省運會 舉辦地。
城市建設
2005年,新建改造了一批城市主幹道,惠陽區和大亞灣區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顯著加快,惠城區完成了塘尾街等一批內街的改造,下角東江大橋建設、東新橋拆建順利推進。至年末,全市建成區面積136.31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3657公頃;實有營運公共汽車696輛,實有出租小汽車975輛;實有鋪裝道路面積1075.8萬平方米,鋪裝道路總長度814.50公里;供水管道總長度2372.4公里,排水管道長度862.72公里;供水綜合生產能力99.5萬立方米/日,供水總量20468萬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量7463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供氣總量11.4萬噸,其中家庭用量10.3萬噸。
華僑社團
東南亞惠州社團 | 新加坡惠州會館 | 柔佛州惠州會館 |
馬六甲惠州會館 | 東甲惠州公會 | 香港惠州社團聯合總會 |
雅加達惠州會館 | 惠州十屬公會 | 僑港惠州同鄉總會 |
檳城惠州會館 | 澳門歸僑總會 | 港澳同胞社團 |
雪蘭莪惠州會館(雪隆惠州會館) | 加拿大安省惠東安會館 | 崇正總會 |
森美蘭惠州會館 | 舊金山客屬惠州會館 | 印尼勿里洞客屬惠州會館 |
太平惠州會館 | 南洋客屬總會 | 雪隆客屬總會及其屬下團體 |
萬里望惠州會館 | 客屬僑團組織(部分) | 蘇利南中華會館 |
霹靂惠州會館 | 紐約惠州工商會 | 蘇利南廣義堂 |
歐美惠州社團 | 吉隆坡沙叻秀惠州會館 | 美羅惠州會館 |
馬來西亞惠州屬團體總會 | 古來惠州會館 |
環境保護
至2011年底,惠州市共建成污水處理廠30座,總處理能力達93.65萬噸/日。共有自然保護區26個,保護區面積8.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0.44%。實施市場化養護綠地面積355.5萬平方米。
文化
語言
惠州市境內主要通行漢語方言,也有少數人講瑤語或畲語。龍門縣北部的藍田瑤族鄉有講瑤語的,但已逐漸漢化;惠東和博羅有少數人講畲語。境內通行的漢語方言主要有客家話、福佬話(閩語)和白話(粵語)。各方言的分布大致與周邊的方言環境相一致。客家話是惠州市第一大漢語方言,這與市境固有的人文歷史背景和長期與其北邊的客家地區梅州、韶關、河源等地密切往來有關。東邊的汕尾市主要講閩語,故市境的東部地區有講閩語的。西邊的廣州市、東莞市主要講粵語,故西部地區有講粵語的。另外,博羅、龍門還有一部分人講“本地話”。
在現今惠州市轄境範圍內,除了常見的興梅,惠陽口音的大宗客家話之外,還分布著一種其系屬尚有爭議的“土話”群。經過研究發現,粵中地區的“本地話”多數地點與近代遷自梅州地區的晚近客家話在方言本質屬性上是同中有異的,分布在東江流域的惠州、河源及韶關三市11縣。
客家文化
客家人從粵東、閩西、贛南遷到惠州不過四百多年歷史,但惠州客家人立足傳統,博採眾長,創造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惠州客家文化,既有其來源地梅州、贛南、閩西客家的傳統,又善於吸取廣府、閩南文化的精華,形成獨特的風采。如惠州山歌雖然源於梅州,但受當地土著歌謠的影響,曲調沒有梅州山歌那么圓潤柔和,卻顯得高亢豪放。東江美食也獨具一格,與梅州美食有所不同。新四東文化
四東文化是惠州獨具特色的文化亮點
四東文化指:東江、東坡、東征、東縱
文化檔案
東江文化,是指綜合以惠州為中心的東江地區主要文化資源。其主體是客屬文化,包涵東江流域自然地理的、古代的、民俗的、宗教的、革命歷史的文化。
東徵文化,是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政府為實現全國統一所發動的兩次東征及工農運動。
東縱文化,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創建東江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包括東縱發展歷程和英雄人物事跡等。
新四東文化主要內容包括:東江惠州民俗文化,是指包涵東江流域自然地理空間中惠州地區的民俗文化。這裡突出惠州民俗文化,以區別惠州區域與東江流域其他客屬文化區域的文化特質。主要亮點有:客家山歌、平海漁歌、龍門舞火狗、惠城區李家拳、小金口麒麟舞,惠陽區客家女服飾和黃金酥丸,吉隆元宵節舞龍、平海舞鯉魚、平海楹聯、平海古城方言軍聲、大亞灣區的漁家婚俗,以及龍門農民畫等農家文化藝術等。
東坡寓惠文化,是指大文豪蘇東坡寓惠期間的社會文化活動、思想文化內涵及其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主要亮點有:蘇東坡寓惠期間的詩詞史料、蘇跡遺址、典故傳說等。東樵宗教文化,是指與西樵山對應的東樵山羅浮山的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主要亮點有:羅浮山的宗教文化遺存,道、佛合一的文化特色,葛洪道家思想文化的形成、發展及文化內涵,宗教與自然文化相互融合發展形成的羅浮中醫藥文化等。
東江革命歷史文化,是指反映以惠州為中心的、自1840年至1949年百餘年間東江地區革命鬥爭的壯闊歷史,重點以東征民主革命文化、東江流域蘇維埃革命文化、東縱抗日愛國文化為標誌的革命歷史文化。其中,東征是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政府為實現全國統一所發動的兩次東征等革命運動。東征革命文化包括東征歷史事件及其影響、相關著名人物的事跡和歷史經驗,指導東征勝利的先進思想和革命精神,等等,以及延伸涵蓋大革命時期的革命武裝鬥爭歷史文化;東江蘇維埃紅色革命文化,是指東江流域的農民運動及首批蘇維埃政權創建歷程,包括以海陸豐為發源地的全國最早的農民運動,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軍一部和廣州起義軍進入東江地區以後,與東江人民一起,在高潭創建了全國第一個區級蘇維埃政權,並在此影響和帶動下相繼建立了一批區級、縣級蘇維埃政權,繼而延伸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紅色革命文化;東縱抗日愛國文化,則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創建東江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包括東縱發展歷程和英雄人物事跡,搶救香港中國文化名人對文化建設的重要影響,華僑和港澳同胞的愛國抗日精神,華南抗日戰場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大作用的革命歷史文化。以“東坡文化、東徵文化、東縱文化、東江文化”為主幹的“四東文化”品牌正日益成為惠州的一張新名片。
歷史文化
惠州是廣東省歷史名城。有1700多年的歷史。1990年在區內出土的一窩近30個恐龍蛋化石,證明7000萬年前,這裡已是陸地沼澤地帶。迄今為止,全市考古發現山崗遺址、古窟址等古遺址28處,年代最久遠的是三棟瓦窯嶺春秋遺址28處,年代最久遠的是三棟瓦窯嶺春秋遺址,其出土文物說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銅器時代,即有先民在這土地上繁衍、生息。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惠州境內設有博羅縣;到隋開皇11年(公元591年)嶺南設有廣州、循州(今惠州)兩個總管府統領諸州;唐代時粵東只有潮、循二州;五代南漢乾亨元年(公元917年)這裡為禎州治所,宋真宗天禧4年(公元1020年)為避太子趙禎諱,改“禎”為“惠”。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元代置惠州路,明、清為惠州府。惠州在隋唐已是“粵東重鎮”,至今1400多年,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從唐到清末一千多年間,有430多位中國名人客寓或履臨惠州,留下了96處遺址和2100多件文物。北宋年間傑出的文學家、書畫家蘇軾(號東坡居士)在北宋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被朝延貶謫到惠州。他寓惠三年,創作了大量詩文,籌辦了很多有益百姓的好事。惠州因東坡的到來而聞名遐邇。
1、縛婁國 據《呂氏春秋》記載,百越之地曾經存在過古縛婁國,譚其鑲教授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冊》的戰國地圖上也詳細標明在博羅縣境內有縛婁國,但從來沒有實物證據能夠證明它確實存在。此次從墓葬群中發掘出了銅甬鍾和鼎,連同墓葬群的其它出土物所反映出的“鐘鳴鼎食”之貴族氣象,說明這裡可能曾經存在過一個古國。
2、豐湖書院 豐湖書院位於惠州西湖境內,它的前身是聚賢堂,聚賢堂建於淳佑四年(1244年),10年後改為豐湖書院。是廣東四大書院之一。宋代,豐湖書院建在銀崗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5)遷書院於此,院內有亭、榭、台、沼,為憩息之地,後院荒廢,嘉慶六年,知府伊秉緩重建,仍取名“豐湖書院”,院小建有澄觀樓、樂群堂、夕照亭和浴風閣,1922年院毀,不久又建,改名惠州中學。
明清時期,惠州文風更盛。豐湖書院是惠州的最高學府。自創立以後,雖屢經興衰,但“從者雲集,人競向學”,培養出頗多有成就的學子,對惠州的文化建設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是嶺南著名的書院之一。據府志記載:惠州府於宋代中進士者53人,明代44人。清代以來,惠州更是人文蔚起,名士輩出,在詩文、書畫、金石等各方面都取得較大的成就。現校園前面建造的古樸牌坊,其匾聯石刻為嘉慶(1801年)清代名士宋湘撰寫。匾額“豐湖書院”,楹聯“人文古鄒魯,山水小蓬瀛”。書法莊重靈秀,渾厚超逸。
文物考古
1990年在區內出土的一窩近30個恐龍蛋化石,證明7000萬年前,這裡已是陸地沼澤地帶。迄2014年為止,惠州市考古發現山崗遺址、古窟址等古遺址28處,年代最久遠的是三棟瓦窯嶺春秋遺址,其出土文物說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銅器時代,即有先民在這土地上繁衍、生息。
旅遊
惠州的旅遊業因為境內的旅遊景點眾多,又處在中國經濟較發達的珠三角經濟圈內而達到良好的發展,珠三角各城市的居民是惠州市旅遊的主要客源。至2005年,惠州市共有星級酒店38家,有一定規模的旅遊景區11個,全年接待遊客達1002萬人。
風景名勝
2005年,全市接待遊客1000.2萬人次,增長33.4%;接待住宿遊客459.8萬人次,增長30.6%,其中國內遊客人數380.02萬人次,增長18.4%。旅行社組團方面,國內游29.68萬人次,增長31.1%;出境游1.54萬人次,增長71.1%。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49.94億元,增長28.4%,其中旅遊外匯收入1.65億美元,增長92.7%。
惠城區:半城山色半城湖;惠城區作為惠州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乃至整個東江流域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全區總面積1471平方公里。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具有嶺南水鄉澤國獨特魅力的惠州,半城山色半城湖,吸納了山之仁、水之智,並巧妙融合為一體。
提到惠州,就會想到西湖,想到西湖,自然就不得不提起“才高八斗,風流倜儻”的蘇東坡,以及他美麗多情的愛人王朝雲。都說是“東坡到處有西湖”,是蘇東坡成就了惠州西湖的盛名,誰又知當年,也正是西湖的美宛如絲絲涼風,撫慰著他被貶後落寞的心靈,見證了他曲折人生之途,更寄託了他真摯的愛情和永遠的懷念。西湖這一片世外風景,經蘇東坡的妙筆勾畫與精心建設而聲名遠揚,但即便如此,它仍然保持著獨特的清純之美。早起的惠州人就在這蔥蘢掩映中品茗聊天,散步健身,安然閒適的神態似是受到清澈恬淡的西湖水的感染,羨煞神仙。
另外“半城山色”分布於城區西南角,從鄰近西湖的飛鵝嶺、螺山,到紅花湖景區的大石壁、小石壁,再到南線一帶的天坪山、布頭嶺等,可謂青山疊翠。 如此美麗的山色湖景成就了惠州市四張閃光的名片:“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惠東縣:碧海銀灘 濱海明珠
惠東縣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的大亞灣和紅海灣畔,全縣總面積353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71.8公里,總人口73萬人。祖籍惠東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約有17萬人。要了解惠東的文化,就一定要到平海古城,這裡的每一塊城磚都有一段歷史。平海古城作為古代海防軍事重鎮,峰火所及,金戈鐵馬。站於古城樓上,依稀可聽到軍隊的隆隆戰鼓鳴,聽到勞苦大眾的聲聲嘆息,聽到日本侵略者的嗜血刀音,聽到東江縱隊勇士的進攻號角……一次次搏殺,讓古城之旅顯得格處凝重。然而踏入古城門,見到一排排完整的古老建築樸實寧靜,一座座精美宗祠寺廟香火燎繞,一張張古城人笑臉真誠坦然,又不由得對那高大雄偉的城樓肅然起敬。古城不遠處就是被譽為“東方夏威夷”的巽寮灣、平海灣、雙月灣和長沙灣等海濱旅遊場所,昔日“潮打古城寂寞回”的悲壯已湮沒在海濱戲水的歡聲笑語之中。惠東縣還擁有全國唯一的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廣東御景峰國家森林公園(梁化)、九龍峰祖廟、古田自然保護區、西來古剎和百丘田、中洞紅色旅遊區等景點。
龍門縣:山水綠洲 農民畫鄉
龍門縣,位於廣東省中部偏東,地處珠江三角洲邊緣,在九連山、羅浮山兩大山系之間。東江支流——增江河上游龍門河東北向西南貫穿全縣。縣內土地廣闊,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全縣總面積2295平方公里,總人口31.7萬。龍門縣始建於明弘治九年(1496年),據史載:“其地為增之上龍門,故以龍門名縣立”。把這塊豐美的地域取名“龍門”,符其險要奇秀之實,且此地還有一個類似“鯉魚跳龍門”的傳說:古時的龍門縣,不但地處偏遠,而且道路崎嶇難行,據說有一位士子赴考落榜,無意之中在這裡逗留了一晚,夢見自己變成鯉魚,跳躍過龍門。第二年便考中狀元,於是這位新科狀元又回到龍門逗留了一天才上京赴任。說也奇怪,從此之後他事事如意,在官場上更是得意非凡。就這樣,人們都認為龍門是個“轉運”的福地,龍門也因此名傳四方。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為祈福而來龍門,當然更多的人是被這裡山清水秀,美景如畫所吸引。 龍門縣有國家、省、市、縣級自然保護區共5處,其中“古代桃源今日傳”的南崑山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 和“天然氧吧”,不少人專程上南崑山“洗肺”,呼吸清新的空氣。值得推薦的還有中部沙逕香溪堡旅遊區,那裡的田園風光和古民居建築群,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前往。此外,龍門還有“亞洲第一泉”之稱的龍門溫泉、南崑山溫泉大觀園、天堂湖和桂峰山生態旅遊度假區、藍田瑤族風情等等都是遊客嚮往的好地方。龍門是人們鍾情的一塊山水綠洲。龍門還是中國有名的民間繪畫畫鄉,其艷麗奪目的龍門農民畫以濃墨重彩的方式渲染人們豐富多彩的勞動和生活,不由得你不讚嘆。
博羅縣:神奇的仙山
博羅縣東鄰惠州,南臨東莞,西接廣州、增城,北靠龍門、河源,毗鄰港澳。全縣總面積2982平方公里,總人口76萬。 博羅歷史悠久,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置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廣東四大古縣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客家文化、南粵文化在此相互輝映交融,使博羅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名山可謂多矣。博羅的羅浮山之所以能在名山中占一席之地,蓋因占盡仙氣。傳說羅浮山是浮山泛海嫁羅山。有詩記之:“浮山泛海自東來,嫁與羅山不用媒。合體真同夫與婦,生兒盡作小蓬萊”。
惠陽區:客家風情 名人故里
惠陽地處於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和亞太經濟成長帶,南臨大亞灣,毗鄰香港,西依深圳、東莞,北部與惠城區相接。 惠陽隋朝時期名為歸善縣,屬循州治,明、清屬惠州治,1912年改稱為惠陽縣,2003年6月設立惠陽區,成為惠州市的一個城區。惠陽(歸善)的客家先民,其南遷的路線,大致上是沿淮河到達安徽南部,再到福建、江西邊界,然後來到廣東梅州一帶,最後再由梅州一帶遷移到這塊風水寶地,安居在惠東、惠陽以及寶安一帶。公元874—898年,唐末發生黃巢起義農民戰爭,戰爭遍及大半箇中國,中原漢人開始南遷到福建、江西、廣東一帶。其中,有五萬多人在歸善縣世世代代居住,風俗習慣“全是漢家風味”。後北宋滅亡,大批中原漢人,被迫向南遷移,亦有部分到歸善縣山區、半山區定居下來。公元1275年,元軍渡江南下,此時又有二十多萬漢人湧入粵東一帶,有部分定居歸善,從而形成歸善客家人較為集中的一個縣。客家人因為是從外地遷入,他們都保持著艱苦奮鬥、勤勞儉樸、團結奮進的客家精神。雖然客家風情在整個惠州都無處不在,但惠陽對傳統客家文化的保存是最完整的。隨便走入惠陽的某個村寨都可以看到一些典型的客家圍屋,從中能品味到客家先民的勤勞與智慧。保存相對完好的碧灩樓、會龍樓以及崇林世居、南陽世居等“大戶人家”,都象一個個落魄的富家公子,雖無昔日氣焰,卻依舊氣度不凡,人們還能憑此依稀想像得出過去那一幕幕如夢如幻的繁華。也許百年前的輝煌在惠陽人的記憶里已漸行漸遠,但近代惠陽一位位名人的豐功偉績,讓每一個惠陽人都倍感自豪。葉挺、葉亞來、廖仲愷、鄧演達……一方水土育一方人,這些中華英傑就是惠陽“地靈”的碩果。
大亞灣:中國新興的石化新城綠色港灣。大亞灣浩瀚的大海,碧波萬頃,海天一色,絕對是一個玩海勝地。20世紀末,隨著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的落定,大亞灣開始倍受世人矚目,吸引了美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眾多客商來投資興業,現有眾多的世界500強企業已落戶大亞灣。人們在關注這些世界級的投資項目的同時,還驚喜地感受到了大亞灣這片純淨海域和原生態的優美海景帶來的旅遊樂趣。
大亞灣地處惠州市東南,瀕臨南海,與深圳接壤,與香港隔海相望,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1.8℃,其水域面積近5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52公里,海水清澈,沙灘綿延曲折,近百個島嶼和岩礁散落其間,呈彎月狀分布,被譽為“海上小桂林”。位於大亞灣西北隅的惠州港三面環山,是天然避風良港,海底是5萬年前形成的風化岩,地殼結構穩定。該港始建於1990年,1993年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成為國家一級開放口岸,也是廣東省沿海及珠江三角洲港口布局規劃中的重點港口。此外,澳頭港是廣東省一等漁港,也是廣東省八大漁港之一,這裡盛產的“水桂尤魚”、“三門龍蝦”等高級海產品飲譽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各國。大亞灣星旗羅布的島嶼和山嶺,大都奇形怪狀,不但風光旖旎,而且饒有趣味,流傳不少動人的傳說,如象徵美麗愛情的雙蓬島,象徵財運的黃魚涌獅子庵等(傳說獅子眼望香港,只有拜過此庵的人,才能在香港“發達”)
特產
惠州梅菜惠州鄉間民用新鮮的梅菜經涼曬、精選、飄鹽等多道工序製成,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濕、不熱,不僅可獨成一味菜,又可以把作配料製成梅菜蒸豬肉、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鮮魚等菜餚,因此,越來越受嶺南、港澳、東南亞一帶的人青睞。人們購買梅菜,除自己吃外,還經常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但也有部分梅州人認為梅菜並不是惠州特產,而是梅州的特產,惠州的梅菜只是從梅州“抄襲”來而已。但這種觀點並未他人認同。
羅浮山酥醪菜產於博羅境內的羅浮山酥醪村,又名仙人菜。由於酥醪村土質肥沃、氣候獨特、水源無污染,加上酥醪村人製作手法獨特,所以酥醪菜具有味美、纖維質少、用量少等特點,是煲湯的上等材料,且具有清熱、潤肺的作用。
羅浮山百草油是由位於羅浮山腳的藥廠採集百餘種產於羅浮山的草藥,採用古法提煉配製成的一種藥油。其成份比例合理,藥性平和,氣味芬芳,藥效顯著,內服外用均可。內液呈青苔綠,氣味和一般的驅風油差不多,但百草油更有草本的味道在裡面。
羅浮山甜茶味道甘甜可口,具有清涼解熱、止渴生津、開胃消滯、降膽固醇等作用,是居住在羅浮山的制茶人採集天然生長在羅浮山的獨有茶種,用獨特的傳統工藝精製而成的特產。
東江糯米酒所選用的糯米純正,配方獨特,形成了不含任何人工色素的紅色,不含任何人工調味料的甜蜜,芬芳濃郁,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是宴客送禮的佳品。
南崑山觀音菜外型似蘭花葉,碧綠而無污染,入口先感有韭菜味,再嚼依次會感有大蒜、大蔥、微苦、甘甜的味道,具有清濕排瘀的功效。由於品償觀音菜時,要求吃者慢嚼細咽,因此,對面部美容有一定的好處。
龍門是惠州的東北部山區,盛產苗竹。每到竹筍收穫的季節,竹農便到竹林挖取可加工的筍,經挑選後再加工。龍門筍乾色澤金黃,香甜爽滑,其味特佳,可用作各種肉類的配料。
龍門竹牙籤選料上乘,品種齊全,價格合理,方便攜帶,因而,人們到了龍門,總要帶一些龍門牙籤,既可家用,又可送友,其實用價值遠超出了牙籤本身的內涵。
龍門米粉選用優質的黃粘米作原料,用優質的山泉水和合加工精製而成,冬粉透明,幼滑、爽口,不易斷,用沸水泡片刻,加入調味品即可食用。作主食老少皆宜,作早餐更是乾吃或配上上湯均可,因此,深受人們的歡迎,是不可多得的特產。
博羅酥糖酥鬆可口、甜而不膩,是博羅縣糖果餅乾廠選用當地產的黑白芝麻,以麥芽糖、白沙糖、麵粉等作配料,用傳統的加工工藝精製而成。是只有博羅才有生產的地道特產,有羅浮山牌為正宗。
惠州四時佳果品種繁多,主要品種有:陳皮梅、甘草梅、話梅姜、應子、蛇膽陳皮等百種。這些涼果,93年曾獲馬來西亞食品博覽會金虎獎,95年又獲中國優質食品獎,遠銷全國各地、港澳及東南亞,極受遊客的青睞。
惠州荔枝果形別致,顏色鮮紅悅目,果肉狀如凝脂,清甜濃香,風味獨特的荔枝到處皆是。主要品種有:淮枝、糯米糍、桂味、黑葉、妃子笑等等。每年農曆三月,惠州荔枝便有荔枝陸續上市,五、六月是荔枝的盛產期。主產在惠陽、惠東、博羅和惠城區。
荔枝營養豐富,具有益智、開胃、補元氣之功效,因此,每到荔枝產出期,不少遊人墨客文人雅士雲集惠州,成為惠州的一大盛事。
龍眼,又稱桂圓,味道清甜,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每年八月份左右,有大量的鮮龍眼上市,供人們嘗鮮,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罐頭,煉製成圓肉。用龍眼加工製成的龍眼肉(圓肉)是病後體虛、貧血、神經衰弱和產後血虧等症的滋補佳品。
惠州產的龍眼品種繁多,主產區在惠陽、惠東、博羅和惠城區。
芒果果實扁平,表皮為綠色,熟透時,表皮金黃,果肉香甜多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鮮吃有生津止渴、消暑舒神之功效。不少有心人還將其製成芒果乾、芒果葉等以備不時之需。惠州產的芒果品種繁多,主產區在惠東、惠陽、博羅、惠城區。
惠州產的柑、桔品種齊全,全市各縣區均有種植,是惠州的主產水果之一。其副產品主要有桔餅、鮮橙汁等。
蘇軾寓惠所創
惠州特色酒:羅浮春
特色煲仔飯:盤游飯
惠州火鍋:谷董羹
東江鹽焗雞
惠州的一種菜名。“東江鹽焗雞”是廣東的一款名菜。它首創於廣東東江一帶。300多年前的東江地區沿海的一些鹽場,有人把熟雞用紗紙包好放入鹽堆醃儲,這種雞肉鮮香可口,別有風味。後來東江首府鹽業發達,當地的菜館爭用最好的菜餚款待客人,於是創製了鮮雞燙鹽焗制的方法現焗現食,因此菜始於東江一帶,故稱這種雞為“東江鹽焗雞”
東江釀豆腐
釀豆腐是客家人逢年過節宴請親朋必備的傳統名菜。用鮮豆腐、瘦豬肉、少量海烏鹹魚或雞蛋作原料。將鹹魚去骨、炸香,和豬肉一起剁爛,鑲進豆腐塊、或文火蒸,即可食用,有的在鍋內煮成半赤,叫紅燒釀豆腐,別具客家風味。
梅菜扣肉
惠州特色菜。 北宋年間,蘇東坡居惠州時,專門選派兩位名廚遠道至杭州西湖學廚世,兩位廚師學成返惠後,蘇東坡又叫他們仿杭州西湖的“東坡扣肉”,用梅菜製成“梅菜扣肉”,果然美味可口,爽口而不膩人,深受廣大惠州市民的歡迎,一時,成為惠州宴席上的美味菜餚。
梅菜扣肉即我們常稱之燒白,因地域不同而名字頗多,其特點在於顏色醬紅油亮,湯汁黏稠鮮美,扣肉滑溜醇香,肥而不膩,食之軟爛醇香。當你咀嚼一塊,滿嘴流油的時候,你會感覺它一點不肥膩。梅菜吸油,五花肉又會帶著梅菜的清香,松仁的醇香,梅菜、松仁和肥五花肉的搭配真的可以說是恰到好處。
產業開發
惠州旅遊產業逐步形成“1235”(一心兩帶三區五組團)的特色旅遊格局。即:一個中心(中心城市綜合旅遊服務區),“兩帶”(百里生態旅遊帶和東江文化景觀旅遊帶),三大旅遊功能區(北部生態旅遊區、中部文化旅遊區、南部濱海休閒度假旅遊區),五大產業組團(南崑山生態旅遊組團、羅浮山文化旅遊組團、惠州西湖文化旅遊組團、秋長文化旅遊組團、平海半島濱海旅遊組團)的基本格局。
歷史名人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四川眉山人。北宋傑出的文藝家。詩、詞、文和書畫都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在中國文藝發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頁。早年立下“書劍報國”的宏願,嘉佑二年(1057)步入仕途,此後歷任鳳翔判官,知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穎州、揚州、定州,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等官。因“奮勵有當世志”,“言必中當時之過”,不能容於新黨與舊黨。為人正直,豪盪不羈,“自知其不悅於世”而仍不顧,因而一生仕途坎坷,特別是元豐二年(1079)“烏台詩案”後,仕途更加坎坷不平,三次遭貶。此後,“隨緣委命而已”,每到一地,隨遇而安,亦不忘關心當地政事與百姓生活。“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是為東坡對自己一生的滿意總結。
紹聖元年(1094)十月,被朝廷以“譏斥先朝”罪名貶謫惠州,在惠寓居了兩年又七個月。同情、關心民生疾苦,揭露時政黑暗,勸說地方官吏為民辦好事,因此深受惠州人民的愛戴,得到惠州人永恆的紀念。鍾情惠州山水,遊覽了羅浮山、白水山、湯泉及西湖中諸多勝景,寫下了很多詩文,讚嘆惠州山水風光之美,抒發憂國憂民的胸懷。與惠州人交朋結友,上至地方官,下至文人百姓,甚至黃婆這樣的賣酒人家,都是他的朋友。貶惠期間,聽聞元佑黨人永不敘復,“已絕北歸之望”,遂決計“買田築室,作惠州人矣”。在白鶴峰買數畝地建屋二十間,栽植果木,鑿井取水,令其子邁挈諸子孫至惠居住,以遂“長作嶺南人”的宿願。可是好景不長,居住40天后,又遭貶海南。此後其子孫諸人一直居住到東坡內遷才離去。東坡去後,在惠州留下了東坡井、合江樓,嘉佑寺、白鶴峰東坡故居、西新橋等一批文化遺址,還寫下詩詞160首,書信、文章300多篇,為惠州人民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唐庚(1070-1120)北宋詩人。字子西。眉州丹稜(今屬四川)人。紹聖進士,為宗子博士。經宰相張商英推薦,授提舉京畿常平。商英罷相,庚亦被貶,謫居惠州。後遇赦北歸,復官承議郎,提舉上清太平宮。後於返蜀道中病逝。
葉夢熊(1531-1597),字男兆,號龍塘,改龍潭,又號華雲。明代惠州府城萬石坊(今屬惠城區)人。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歷任贛州知府,安慶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備,山東布政使,巡撫貴州、陝西、甘肅。因戰功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贈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兵部尚書,轉南京工部尚書,是惠州明代著名的三尚書之一。
江逢辰(1859-1900),字雨人,又字孝通,號密庵。歸善縣(今惠城區)人。生有至性,聰穎好學。從梁鼎芬學於豐湖書院、廣雅書院。受梁舉薦,得張之洞賞識和周濟,與梁入為張的幕僚。曾任教於湖北尊經書院。光緒十一年(1885)中舉,光緒十八年中進士。任戶部主事。
葉挺(1896—1946),原名為詢,字希夷,號西平。惠陽縣周田村人。中國革命史上的一代名將,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 1912年考入廣州黃埔陸軍國小,後循序以優等生資格升入湖北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和保定軍官學校。1919年,追隨孫中山投身民主革命,參加援閩粵軍,任第一支隊參謀。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21年後,歷任粵軍第一師少校參謀、工兵營副營長,孫中山大本營、大元帥府警衛團第二營營長,負責拱衛總統府。1924年秋,經孫中山同意,並得到廖仲愷、鄧演達支持幫助,辭去軍隊職務,赴蘇聯留學,在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和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同年先後加入中國共青團和中國共產黨(旅莫支部),開始了為共產主義戰鬥的生涯。1925年回國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處長、第三十四團團長。不久,擔任在肇慶組建由中國共產黨直接掌握的、以共產黨員為骨幹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1926年率獨立團為北伐先鋒,直搗湘鄂,在安仁、平江、汀泗橋、賀勝橋和武昌等重大戰役中,屢建赫赫戰功,被譽為“北伐名將”,為第四軍贏得“鐵軍”稱號。1927年3月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二十五師副師長、第十一軍副軍長兼二十四師師長,兼管武昌衛戍。“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指揮平定夏斗寅叛亂,取得保衛武漢戰鬥的勝利。同年8月1日,參加領導南昌起義,任代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一軍軍長、軍事委員會委員。是年12月,參加領導廣州武裝起義,任軍事總指揮、廣州蘇維埃政府工農紅軍總司令。起義失敗後,於1928年去蘇聯,受到當時中共黨內左傾領導者和共產國際領導人的冷落和錯誤的指責,後離開蘇聯,脫離黨組織,到歐洲流亡10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
1937年9月,任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長,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率領新四軍挺進華東敵後,轉戰大江南北,先後創建了蘇南、蘇北、皖東、皖中、皖東北、豫皖蘇、淮海等敵後抗日根據地,殲滅大量為偽軍。毛澤東讚譽他“領導抗敵,卓著勳勞”。1940年兼任華中八路軍、新四軍總指揮部總指揮。1941年1月,皖南事變中與國民黨軍交涉時被扣。此後,被長期囚禁在江西上饒、四川重慶、湖北恩施及廣西桂林等地。囚禁期間,對蔣介石等人的威逼利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並在重慶渣滓洞寫下著名的《囚歌》。抗日戰爭勝利後,經中共中央與國民黨多次交涉,於1946年3月4日獲釋。次日即致電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7日,中共中央復電批准為黨員。同年4月8日,奉命赴延安參加中央整軍會議,由重慶赴延安途中,因飛機在山西省興縣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難。
鄧演達(1895-1931),字擇生。惠陽縣永湖鄉鹿頸村(今屬惠城區三棟鎮)人。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與新三民主義革命事業的捍衛者和繼承人,國民黨左派,我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中國農工民主黨創始人,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戰友。1931年11月29日,由於叛徒的出賣,鄧演達被秘密殺害。這位具有政治遠見、戰功顯赫的將軍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而壯烈犧牲,時年僅36歲。
廖仲愷(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惠陽縣陳江人,生於美國舊金山一個華僑家庭。我國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國民黨左派領袖,中國共產黨摯友。
葉亞來又稱葉德來,葉德來是他擔任甲必丹(當地最高掌權人)時用的名字,也有人稱他葉來。1837年農曆二月初八,葉亞來出生於現惠陽區秋長鎮周田村。 1861年,24歲的葉亞來成為芙蓉地區甲必丹,1869年成為吉隆坡甲必丹。在由爭奪錫礦利益引起的雪蘭莪內戰中,葉亞來三次光復吉隆坡。1873年至1880年間,葉亞來任吉隆坡地區行政首長,掌管吉隆坡政令,有“吉隆坡王”之稱。1883年,即葉亞來逝世前兩年,他被清政府“例授中憲大夫葉茂蘭敕贈三代”。
葛洪(284-363),字稚川,號抱朴子。江蘇丹陽句容人。三國方士葛玄從孫。東晉著名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術家。少好神仙導養之法,從葛玄的弟子受煉丹術。晉元帝司馬睿登位時為丞相。鹹和初為散騎常侍,領大著作,固辭不就。聞交趾出丹砂,求為勾漏(今廣西北流)縣令。攜子侄至廣州,為刺史鄧岳所留,乃止於羅浮山。在山積年,優悠閒養,著作不輟,以丹鼎生涯終老。關於葛洪之死,《羅浮山志》稱:“葛洪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視其顏色如生,體亦柔軟,舉屍入棺,甚輕如空衣,世以為屍解得仙雲。”
曾生(1910-1995),原名曾振生。廣東深圳龍崗區人。寓惠客籍名人。生於華僑家庭,青少年隨父到澳大利亞求學,畢業於商業學院中專部。1928年回國,翌年入中山大學附中預科,畢業後以優等生升入中山大學文學院。曾參加“中國青年同盟”、“突進社”、“中華民族革命大同盟”等中共外圍組織,任中山大學平民夜校校長。1935年在廣州參加“一二九”運動,被推薦為中央大學員生工友抗日會主席團主席,廣州學生抗日聯合會主席。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香港海員工作委員會組織部長,香港海華學校校長,香港海員工會組織部長,中共香港海員工委書記。歷任兩廣縱隊與粵贛湘邊縱隊珠江三角洲作戰指揮部司令員兼前委書記。
余道元(1898-1983),原名余萃鯤。惠州市橋西人。惠州市人民醫院醫師,廣東省著名老中醫。自幼好學,讀至初級師範後立志學醫,鑽研中醫學。民國初參加廣東省全省中醫考試獲中醫師合格證;二十年代末即掛牌行醫。1933年在惠州創設惠陽醫學廣益社,講學兼贈醫。解放後加入惠州鎮聯合診所,後併入惠州醫院。1978年被授予“廣東省名老中醫”稱號,1979年當選惠州市中華醫學會副理事長、惠州市科協委員。是惠州市第二屆人大代表,政協惠州市第三屆委員。
廖承志(1908-1983),曾用名何柳華。惠陽縣(現惠城區)陳江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黨和國家的優秀領導人。生於日本東京大久保,廖仲愷、何香凝之子。出生時,父母親希望其長大後繼承革命先輩的志向,為中國的獨立自由而奮鬥,因而給他起名“承志”。
鄧子瑜 (1878-1925),惠州歸善縣黨人。被推為革命軍首領,惠州七女湖人陳純為副手。6月2日上午在惠州城郊七女湖(今汝湖)鄧子瑜集眾宣布起義,一呼百應,一下子集中了200多人,但槍枝僅100多支。義軍首先襲擊清軍營防,然後接連攻克泰美、楊村、柏塘、公莊、石壩等鎮,隊伍發展到數千人,各縣民眾紛紛回響。
吳仕端(1911-1987),惠州市橋西人。22歲出任《惠州民國日報》總編,先後在惠陽女子師範、河源縣立中學、持平中學任教。1939年任惠州昌明國小校長,抗戰時任廣東第四戰區戰時難童收養所所長,抗戰末期任惠陽民眾教育館館長。解放後,由香港回惠並繼續在持平中學任教。1980年被選為惠州市文聯副主席,連任惠州市二、三屆政協委員。1987年被聘為廣東省文史館館員。
城市榮譽
惠州三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2年憑藉“幸福文化”榮登“2012中國最具特色文化競爭力十佳城市”榜首;並因優美宜居的城市環境入選“2012中國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排名第四。
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創建文明工作先進城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中國優秀創新型城市、中國十大政府創新典型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金融生態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等榮譽。
惠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惠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毗鄰香港與深圳。介於東經113°9′—115°5′,北緯22°3′—23°7′之間。現轄惠城區、惠陽市和惠東、博羅、龍門三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面積1115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223.6公里,總人口272.95萬人,其中市區人口35.78多萬。 |
景點 | 羅浮山 | 南崑山國家森林公園 | 惠東港口海龜自然保護區 | 古田自然保護區 | 羅浮山自然保護區 | 象頭山自然保護區 | 墩子自然保護區 | 金桔自然保護區 | 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 大辣甲島 |平海古城 | 大亞灣 | 雙月灣 | 望江亭 | 葉挺紀念館 |油田漂流礦泉景區 | 朝京門 | 大星山炮台 | 東坡井 | 海龜自然保護區 | 泗洲塔 | 三寨谷森林公園 | 獅朝洞 | 香溪堡旅遊區 | 七星井 | 華首寺 |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廣州市 | 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
深圳市 | 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
珠海市 | 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
汕頭市 | 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
韶關市 | 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
佛山市 |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
江門市 | 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
湛江市 | 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茂名市 | 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
肇慶市 | 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惠州市 | 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梅州市 | 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
汕尾市 | 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
河源市 | 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
陽江市 | 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
清遠市 | 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
東莞市 | |
中山市 | |
潮州市 | 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
揭陽市 | 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
雲浮市 | 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