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河段名稱
東江取名於它在珠江所處的位置。古時,東江全線並不統稱為東江,在各段有各段的名字。在江西段,因古時尋烏屬安遠縣,故統稱為安遠水;在貝嶺水下游,稱浰水;在龍川老隆佗城段,稱雷江(也有雷水、浰江之稱);在河源段,稱二合水;在博羅段,稱羅浮水;在惠州段,稱惠州河;在東莞段,稱東江(也有稱石龍河)。這些名字在各個朝代也曾有所變化。
水文特徵
東江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在1500-2400毫米之間,一般西南多,東北少;年內分配不均,汛期(4-9月)占全年80%以上。1959年6月發生大洪水時暴雨中心河源站3天雨量達632毫米,博羅站(集水面積2.53萬平方公里)實測崩堤洪峰流量12800立方米每秒(復堤還原計算洪峰流量為14100立方米每秒);1979年9月西枝江發生大洪水時石澗站3天暴雨量978毫米,平山站(集水面積2091平方公里)洪峰流量9000立方米每秒;暴雨洪水造成東江中下游嚴重災害。枯水季節東江流量銳減,博羅站多年平均流量為716立方米每秒,但1955年5月5日曾出現最枯流量31.4立方米每秒,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用水需要;而自20世紀60年代之後,流域以外的廣州、深圳和香港九龍地區均需要從東江取水,致使東江枯季水量不足問題更加突出。1958-1987年間在東江博羅以上乾支流上先後建成了新豐江、楓樹壩及白盆珠3座大型水庫,使1.17萬平方公里,即博羅以上的46.3%集水面積的來水得到控制調節,為東江流域的綜合治理與開發奠定了良好基礎。
橋樑隧道
河源段

·東江大橋(G25長深高速)
·東源大橋
·河源勝利大橋
·河源東江大橋
·河源迎客大橋(在建)
·東江大橋(242省道)
·古竹東江大橋
惠州段
·觀嵐東江大橋·東江特大橋(S21廣惠高速)
·東江特大橋(S23惠澳高速)(在建)
·惠州中信大橋
·惠州隆生大橋(在建)
·惠州東江大橋
·東江隧道(莞惠城際軌道交通)(在建)
·惠州大橋
·惠州合生大橋
·東江特大橋(京九鐵路)
·東江特大橋(G25長深高速)
·博羅東江大橋
·東江特大橋(S27仁深高速)
莞惠段

·石洲東江大橋
·羅浮山東江大橋
·石灣大橋
東莞北幹流(穗莞)段
·廣九鐵路石龍南橋石龍南岸東江二橋·石龍東岸大橋
·廣深鐵路東江北橋
·江龍大橋
·東江特大橋(珠三角環線高速)
·東江特大橋(廣園快速)
·江南大橋
·東江特大橋(廣深高速)
·東江特大橋(廣深沿江高速)
·蘿崗東江大橋
香港供水大事記

特別行政 一期擴建,從1974年3月到1978年9月,加建7台抽水機及中小型水庫; 二期工程,從1981年10月到1987年10月,擴大原工程在馬灘、塘廈、竹塘、沙嶺、上埔及雁田的抽水站,加高深圳水庫主壩1米; 三期擴建,從1990年9月到1994年1月,在原有設施基礎上展開,共增加20個單項工程,其中包括全長6.42公里的雁田引水隧洞,地質條件尤為複雜,歷時3年4個月建成貫通。三大工程逐一滿足了香港人口和經濟發展的需求。 2000年8月按照廣東省政府的部署,斥資45億元,啟動四期東深供水改造工程,興建從橋頭直達深圳水庫的封閉管道,2003年6月28日完工,全線51.7公里。 2015年3月1日,供水迎來建成和投入使用50周年。截至目前,東深工程已經累計對香港供水223.48億立方米,幾乎相當於一個半洞庭湖的水量。
其它東江
湖南東江

28公里,上段從浙水龍王廟到燕子排,長約20公里,落差75米,途經108個險灘,下段從燕子排至黃草鎮,為東江平湖游。河水清澈,石怪魚奇,兩岸原始森林中,珍奇鳥獸常出沒其間。順水漂流,穿越峽谷。
東江漂流因其獨特的生態環境和驚險刺激,被稱為中國生態第一漂。此處距資興市72公里,距郴州市115公里,距廣東丹霞山113公里。廟到燕子排,長約20公里,落差75米,途經108個險灘,下段從燕子排至黃草鎮,為東江平湖游。河水清澈,石怪魚奇,兩岸原始森林中,珍奇鳥獸常出沒其間。順水漂流,穿越峽谷。
韓國東江

浙東閩東及台灣沿海諸河水系
本任務盤點構成浙東閩東及台灣沿海諸河水系的各河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