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頭山自然保護區

象頭山自然保護區

象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惠州市北部,博羅縣境內,距惠州市區18公里,緊貼北回歸線,是北回歸線上一片難得的綠洲。1998年12月,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象頭山省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7月2日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10696.9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為3635.6公頃,占總面積34%,森林覆蓋率88.4%;緩衝區面積為3996.6公頃,實驗區面積為3064.7公頃。屬森林生態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基本信息

名稱由來

象頭山自然保護區象頭山自然保護區
據明朝黃佐所撰的《羅浮山志》載:“唐武后(武則天)遣使入山(羅浮山)採藥,至此(平雲閣)迷路,禱于山神。是夜群象踏山,遲明路開。大學士張文立碑以紀其事。”羅浮山神請天上神象為唐代女皇武則天的採藥使者踏山開路的神話傳說,見諸志書。而正是這群象中,有一頭最為高大的神象依戀羅浮仙境,不願離去。驅象天使一步一鞭,這象卻一步一停。快到羅浮山脈東麓時,這神象索性長臥不起。任由鞭笞,就是不走。驅象天使無奈,只好將它一劍斃命。這神象面朝南海,龐大的身軀逐漸化為平坦的山谷,四肢和脊柱逐漸化為大小峰巒,堅厚的象皮也變為縱橫的阡陌,那象頭山化為高峰,卻依然高昂著回望羅浮山。後來,人們就稱這座大山為象頭山。

象頭山勝景以馬毛泉下之石船最為奇勝象頭山群峰疊翠,雲繚霧繞,絕谷幽岩,仙壁神石,奇花異木,珍禽靈獸。早就成為博羅乃至惠州勝境。象頭山勝景尤以馬毛泉下之石船最為奇勝。石船,相傳是羅浮山地行仙黃野人之遺蹟。解放前出版的《博羅縣誌》記載如下:

“石船在象頭山馬尾泉下。石突起五、六尺,長丈余,玲瓏如船。”
“去馬尾泉數百步,大石當中流,宛如畫舫,謂之石船。兩岸石壁,若刀刻、若蟲蝕、凹者凸者,斷者續者......為山中勝處。”
“長溪中有石如畫舫,謂之石船,相傳為黃野仙遺蹟。”

山中勝景,有獅子岩佛寺和曬穀石、和尚石、仙人跡,觀音岩等。象山南麓有明代“韓寅仲禮斗處”石刻及青羊洞、太極岩、懶雲床、爛柯處諸勝。

象頭山之湖光山色,雲蒸霞蔚,長溪怪石,幽谷靈岩,自宋代以來吸引無數遊人前往觀賞,成為惠州、博羅一帶有名的旅遊勝地。

生物種類

象頭山自然保護區象頭山自然保護區--生物種類
象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惠州市北部,博羅縣境內,距惠州市區18公里,緊貼北回歸線,是北回歸線上一片難得的綠洲。

1998年12月,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象頭山省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7月2日晉升為國家級勻槐:其中核心區面積為3635.6公頃,占總面積34%,森林覆蓋率88.4%;緩衝區面積為3996.6公頃,實驗區面積為3064.7公頃。屬森林生態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野生動植物。同時也是東江重要水源涵養林。

初步查明有植物種類1627種,屬國家重點保護植物56種,如格木,華南栲,半楓荷,白木香,粘木,巴戟天,長葉竹柏,觀光木,白桂木,毛茶,黑桫欏,金毛狗,蘇鐵蕨,樟,紅椿等,還有蘭科40多種。華南特有種360餘種,如廣東潤楠,廣州追果藤,兩廣梭羅樹,小果石筆木,紅花荷,半楓荷,華南栲,華南青皮木,光葉紅豆,廣東烏飯樹,廣東山龍眼,毛茶等。廣東特有種18種,如長柄石筆木,禿小耳柃,匙葉草羅浮梭羅,雙角杜鵑,宿柱杜鵑,四數苣苔,軟弱杜莖山,博羅紅豆,柳葉冬青,光果金櫻子等。其中博羅紅豆,柳葉冬青,光果金櫻子是1994年華南植物研究所陳邦余教授在象頭山新發現的兩個新種和一個變種。有陸生野生動物305種,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2種:蟒蛇、雲豹;Ⅱ級重點保護動物32種,如虎紋蛙,三線閉殼龜,蒼鷹,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水獺,蘇門羚等;有昆蟲339種;有魚類72種,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魚類30多種。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是我國南亞熱帶地區難得的物種基因庫。

旅遊資源

象頭山自然保護區象頭山自然保護區
主要特點是山高林密,怪石嶙峋,溪谷清幽,飛瀑急傾,高山平湖,玉帶明珠,一幅寧靜優美、自然酣暢的風景畫卷。據生態旅遊專家定性分析,有一級景點1處,二級景點15處,三級景點14處,其他8處,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象頭山在博羅縣境內東北處,東西橫亘60公里,南北30餘公里。其最高峰為貓兒雙,海拔1100公尺。象頭山名的由來,頗有濃郁的神話色彩

據明朝黃佐所撰的《羅浮山志》載:"唐武后(武則天)遣使入山(羅浮山)採藥,至此(平雲閣)迷路,禱于山神。是夜群象踏山,遲明路開。大學士張文立碑以紀其事。"羅浮山神請天上神象為唐代女皇武則天的採藥使者踏山開路的神話傳說,見諸志書。而正是這群象中,有一頭最為高大的神象依戀羅浮仙境,不願離去。驅象天使一步一鞭,這象卻一步一停。快到羅浮山脈東麓時,這神象索性長臥不起。任由鞭笞,就是不走。驅象天使無奈,只好將它一劍斃命。這神象面朝南海,龐大的身軀逐漸化為平坦的山谷,四肢和脊柱逐漸化為大小峰巒,堅厚的象皮也變為縱橫的阡陌,那象頭山化為高峰,卻依然高昂著回望羅浮山。後來,人們就稱這座大山為象頭山。

象頭山勝景以馬毛泉下之石船最為奇勝象頭山群峰疊翠,雲繚霧繞,絕谷幽岩,仙壁神石,奇花異木,珍禽靈獸。早就成為博羅乃至惠州勝境。象頭山勝景尤以馬毛泉下之石船最為奇勝。石船,相傳是羅浮山地行仙黃野人之遺蹟。解放前出版的《博羅縣誌》記載如下:
“石船在象頭山馬尾泉下。石突起五、六尺,長丈余,玲瓏如船。”
“去馬尾泉數百步,大石當中流,宛如畫舫,謂之石船。兩岸石壁,若刀刻、若蟲蝕、凹者凸者,斷者續者......為山中勝處。”
“長溪中有石如畫舫,謂之石船,相傳為黃野仙遺蹟。”

山中勝景,有獅子岩佛寺和曬穀石、和尚石、仙人跡,觀音岩等。象山南麓有明代"韓寅仲禮斗處"石刻及青羊洞、太極岩、懶雲床、爛柯處諸勝。象頭山之湖光山色,雲蒸霞蔚,長溪怪石,幽谷靈岩,自宋代以來吸引無數遊人前往觀賞,成為惠州、博羅一帶有名的旅遊勝地。

植物資源

種子植物科的分析

象頭山自然保護區象頭山自然保護區
根據標本採集和實地調查記載,該保護區有維管植物(未調查苔蘚植物)1627種(包括該地長期引種,生長良好的92個栽培種)。其中蕨類植物36科63屬113種;裸子植物8科10屬13種(天然分布為4科4屬6種);被子植物172科693屬1501種(天然分布161科604種)。

植物起源古老
象頭山具有悠久的地質歷史和有利於植物生存繁衍的條件。廣東陸地屬於震旦紀華南地台的一部分,從古生代後期到中生代初期海浸與海退交替進行,到三疊紀時廣東絕大部分已上升為陸地,以蘇鐵類為代表的森林在盆地繁衍,此後海浸很少出現,侏羅紀後有花植物開始出現。中生代燕山運動使廣東東部高聳的山峰形成;以後這一帶地殼運動較穩定,有花植物開始在這裡大量繁殖。第四紀冰川活動,廣東南部受的影響較小,所以植物能繼續繁衍,以致在現代植物區系中有著豐富的古老成分,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是起源古老的類群,這類植物在象頭山比較豐富。如蕨類植物中古生代出現的石松科、卷柏科、木賊科蓮座蕨科等;中生代出現的紫箕科、裏白科;白堊紀的蚌殼蕨科,第三紀的海金沙科、烏毛蕨科、桫欏科等,裸子植物中出現於石炭紀的松科和侏羅紀羅漢松科中最原始的羅漢松屬以及在系統發育上完全孤立的買麻藤科在此處有生存。杉木為第三紀的殘遺類型。

植物界的科學家一般認為被子植物發生於侏羅紀或三疊紀,到白堊紀時已很繁盛,第三紀時已成為世界上的優勢植物,現代被子植物的科當時已經形成。當今被子植物的發生系統尚無統一之說。多數學者認為多心皮離生心類型為最原始的,依此觀點,象頭山該類科的種類很豐富,如木蘭科有3屬6種;還有八角科、五味子科、番荔枝科、樟科、毛茛科、木通科、金粟蘭科等。金縷梅科為古老而複雜的科,其中象頭山分布的馬蹄荷(Exbucklandia)、紅花荷屬(Rhodoleia)最原始。另一派學者認為,雙子葉植物中柔荑花序最原始,依此之說,象頭山該類植物也很豐富。如柔荑花序類的主要科殼斗科、胡桃科、桑科等為該處森林群落中的主要成分,還有楊梅科、榆科等柔荑花序類。據已有資料,被子植物的許多科起源古老,如中生代侏羅紀出現的樟屬(Cinnamomun)、槭屬(Acer)、榕屬(Ficus)、楓香屬(Liquidambar)、朴屬、楤木屬、葡萄屬等。第三紀漸新世出現的南五味子屬、鹽膚木屬;晚第三紀出現的省沽油屬、黃楊屬、勾兒茶屬、無患子屬、野茉莉屬、花椒屬、衛矛屬等。
由上分析,本區植物區系起源古老,現代繁盛的植物區系是古老植物區系的延續和發展。

熱帶性成分占主體
植物區系的地理成分是根據植物種或科、屬的現代地理分布而確定的。前述植物科、屬、種的分布型統計分析,明顯看出象頭山的植物區系的地理成分多樣,有世界廣布、熱帶與亞熱帶分布、溫帶分布以及特有分布,同時與世界各地區系有聯繫,這些說明該地區系成分的複雜性。但是從統計中看出,該地熱帶成分占據主體:科的熱帶與亞熱帶性占49.1%;屬占69.5%(占除去廣布屬的75.3%);種占64%(占除去廣布種的73.1%)。這體現出該地植物區系由熱帶向亞熱帶的過渡性,即南亞熱帶植物區系性質。

珍稀、特有植物多
該地珍稀、特有植物較多。珍稀植物指國家明文規定的保護植物。此處綜合國家兩個保護檔案的內容來確定保護的種類。即1992年國家環保局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編的《中國植物紅皮書》稀有瀕危植物(第一冊)中種類,該地有國家保護植物10種,其中二級保護植物2種,三級保護植物8種。1999年8月4日國務院公布的重點保護植物名錄,該地包括全部蘭科植物在內共有50種,兩檔案所規定保護種,除去重複種,該地共有保護植物56種。

象頭山自然保護區半楓荷
象頭山保護植物名錄表
種名拉丁名
劃格木Erythrophleumfordii
華南栲Castanopsisconcinna
半楓荷Semiliquidambarcathayensis
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
粘木Ixonantheschinensis
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
長葉竹柏Podocarpusflenryi
觀光木Tsoongiodendronodorum
白桂木Artocarpushypargyraeus
毛茶Antirheachinensis
黑桫欏Cyatheapodophylla
金毛狗Ciboliumbarometz
蘇鐵蕨Braineainsignis
樟Cinnamomumcamphora
紅椿Toonaciliata
蘭科Orchidaceae41種
合計56

特有植物在前述種的統計中已作介紹。在象頭山除已介紹的廣東省特有植物外,還有360餘種華南地區的特有植物,如廣東潤楠(MachilusKwangtungensis)、廣州追果藤(Cappariscantonensis)、廣東刺冬(Scolopiasaeva)、兩廣梭羅樹(Reevesiathyrscidea)、小果石筆木(Tutcheriamicrocarpa)、紅花荷(Rhodoleiachampionii)、半楓荷(Semiliquidambarcathayensis)、華南栲(Castanopsisconcinna)、華南青皮木(Schoepfiachinensis)、光葉紅豆(Ormosiaglaberrinia)、廣東烏飯樹(Vacciniumhancockiae)、廣東山龍眼(Heliciakwangtungensis)、毛茶(Antirheachinensis)等。

象頭山植物區系種類豐富,已調查統計的維管植物為1627種,此調查是局限於保護區的森林範圍中,如果將象頭山作為一個整體,從山麓到山頂全面進行植物採集調查,維管植物可達2000種,加上苔蘚植物(估計200種左右),該區高等植物應在2000~2500種之間。

象頭山自然保護區植物區系具有熱帶至亞熱帶的過渡性質,尤以熱帶亞洲和泛熱帶分布成分較突出。區系成分中熱帶型與熱帶至亞熱帶型占絕對優勢。但是許多典型熱帶性成分如龍腦香科、西番蓮科、田蔥科、豬籠草科等沒有分布。分布的熱帶性成分為延伸到熱帶北緣和亞熱帶南緣的種類。所以植物區系明顯體現了南亞熱帶性質。

該地植物區系地理成分複雜和多樣,與世界各大區系有不同程度的聯繫。但主要與泛熱帶、熱帶亞洲、舊世界熱帶分布區聯繫密切,與北溫帶和東亞分布也有聯繫,因此形成了該地植物的多樣性。是我國南亞熱帶地區難得的植物寶庫。

該地具有56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包括蘭科植物)和豐富的華南地區特有植物,以及典型的南亞熱帶常綠季雨林,是我國極為寶貴的自然資源,必須加以保護和發展。

植被類型
植被是該地植物群落的總稱。象頭山植物群落多樣,類型的劃分以《中國植被》關於植被類型劃分的原則和單位為依據,即以群落外貌、生活型、優勢種、結構以及生態習性相結合的原則(植物群落學-生態學的原則)進行分類。分類單位為三個基本級,即高級單位植被型(代號Ⅰ、Ⅱ……),中級單位群系(代號1、2、……),基本單位群叢(代號(1)、(2)……)。每個基本級上設輔助級,如植被型組、群系組、群叢組。根據上述原則,將象頭山自然保護區植被類型劃分為5類植被型組,24類群系和31類群叢組或群叢。其中常綠闊葉林有10個群。
植被類型的劃分
常綠闊葉林是中國亞熱帶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地帶性森林植被類型。一個以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為主的自然保護區的主體是保護該區的地帶性植被。而地帶性植被的狀況(包括面積、類型、組成、結構等),決定著該保護區的重要性程度,所以處於我國南亞熱帶地區的象頭山自然保護區核心是常綠闊葉林的狀況。

象頭山自然保護區常綠闊葉林面積為5007.6hm2,占有林地面積的56.1%,分布於海拔80-950m處。該地常綠闊葉林根據組成、結構和生態特徵等可分為三個植被類型和10個群系。

常綠闊葉林
典型的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處於我國北回歸線南部,是中國南亞熱帶山地較大的保護區之一。保護區自然植被生長著5007.6hm2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雨林和亞熱帶山地典型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林有10個群系、若干個群叢,植物種類非常豐富。這種較完整的地帶性森林植被,是全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象頭山自然保護區又是廣東省東江上游多條支流的發源地,東江擔任著深圳、東莞等重要城市的供水任務,所以保護象頭山森林植被,對保護東江水量和水質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將象頭山這個我國南亞熱帶典型森林生態系統,作為國家級重點自然保護區。

立地環境的脆弱性象頭山自然保護區為燕山運動隆起的花崗岩山地,風化程度高,石塊和砂礫多,植被形成時間漫長,一旦破壞,極難恢復。該地海拔800m以上呈山原狀地貌,坡度雖緩,但土壤疏鬆,砂礫多,森林被砍後必然造成水土流失或土石流。海拔800m以下溝谷深切,許多地段坡度陡峻,岩石裸露,這類立地的森林是經過漫長年代生存競爭演替而成,是自然界的珍寶。這類立地的森林,一旦破壞,需幾百年才能恢復,這幾百年中隨時可能給人的生存帶來災難。因此,這裡環境非常脆弱。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的形成,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所以這也是該區森林應嚴加保護的原因之一。

惠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惠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毗鄰香港深圳。介於東經113°9′—115°5′,北緯22°3′—23°7′之間。現轄惠城區、惠陽市和惠東、博羅、龍門三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面積1115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223.6公里,總人口272.95萬人,其中市區人口35.78多萬。
景點羅浮山 | 南崑山國家森林公園 | 惠東港口海龜自然保護區 | 古田自然保護區 | 羅浮山自然保護區 | 象頭山自然保護區 | 墩子自然保護區 | 金桔自然保護區 | 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 大辣甲島 |平海古城 | 大亞灣 | 雙月灣 | 望江亭 | 葉挺紀念館 |油田漂流礦泉景區 | 朝京門 | 大星山炮台 | 東坡井 | 海龜自然保護區 | 泗洲塔 | 三寨谷森林公園 | 獅朝洞 | 香溪堡旅遊區 | 七星井 | 華首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