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龍樓

會龍樓

秋長鎮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許多地方仍保留著客家傳統的建築和生活方式。以客家圍屋為主的客家文化資源豐富,目前全鎮共有各式圍龍屋100多幢,其中規模較大、保存較完好的有30多幢,是客家傳統文化遺產中的一塊瑰寶。

會龍樓
位於惠陽區秋長鎮官山村,由葉健珊(德法連)建成於1889年,歷時3年。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正門接開闊的禾坪,兩側設3對旗夾(功名碑),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整個圍屋占地約1萬平方米,是大型的四閣樓圍龍屋。
圍屋縱向分三路,外開三門,中軸線的主體建築為頭進門樓,門樓後為三進的傳統式祠堂建築,圍屋後置“魁星樓”,外圍門樓台和居室相連,中堂為抬梁式結構,兩側設住房,各居室又以寬闊的庭院相連,內部結構嚴謹,院落空間布局合理、實用,門樓、祠堂、居室皆用巷道和因廊連線相通,形成“天十八井”的格局。建築四周由高二層,厚80厘米的夯土牆圍合,牆上分布布瞭望視窗及槍眼,配以前面開闊的水塘和高築的塘壩,形成較為特別的防禦功能。
圍屋門樓後浮塑“為善最樂”四個大字,字四周及四角碉樓上仍保存有精美的灰塑圖案,院落內部梁架上的斗拱、駝峰、梁枋、雀替、屏風等分別刻有花鳥、人物、吉祥等圖案,並漆以金彩,顯得金碧輝煌。牆體壁畫以人物花鳥為主,寓意深刻,引人入勝,非常精美。碉堡樓為鍋耳形烽火山牆#其頂飾一葫蘆形飾物,四角碉樓及中座“魁星樓”屋脊上分別砌有民間卷紋式灰塑。
會龍樓在解放初期曾作為東江革命學校舊址,抗日戰爭時期,惠陽縣委、特委曾在此辦公。2004年10月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5月,會龍樓正式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